第465章 趙使不願意的話,本公子可以綁你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子,燕使若是不許,外臣也並無辦法,不能強行令其合作。”
韓使自然是希望燕國能夠一起出兵,這樣一來,能夠減輕韓國的壓力。
隻不過,他的擔憂和顧慮,也是合情合理,避不過去的現實問題,燕使不會聽他的安排。
成蟜舉起手,用力揉搓著腦門,仿佛遇到了什麽棘手的事情一樣,陷入了進退維穀的糾結當中:“秦燕國力相差巨大,若是出兵威逼的話,燕國就不得不出兵,協助韓國交戰;
現實卻是,秦燕相距甚遠,秦軍就算再強大,做不到兵臨城下,燕國也隻會害怕、擔憂,並不會做出實質性的舉動。
想要讓燕使當場允諾下來,就必須讓他感受到滅國的危機。”
“燕國雖弱,可也與趙國交戰多年,並沒有出現敗亡的跡象,想要滅掉燕國,並非易事。”
“倘若秦軍兵臨燕地,就要穿過趙國,或者是借道魏韓齊三國,這也不是一件易事。”
韓使在為秦國著想,實則是在煽風點火。
不管是穿過趙國,還是借道魏韓齊,都是在彰顯秦國武力,震懾諸國。
身為秦國附庸的韓國,也能夠跟在後麵喝湯吃肉。
成蟜頭發絲都是空的,若是無利可圖,又怎會掉進韓使挖的陷阱裏去。
他既要震懾燕國,又不打算按照韓使的提議行動,嗬斥道:
“廢話!我要你是解決問題來的,不是重複問題的。”
成蟜語氣稍緩,仍是有些不耐煩:“算了算了,本公子有主意了,就算是秦軍按兵不動,也能讓燕人實打實的感受到滅國之禍,就在眼前。”
“隻有這樣,他才會行使手中的權力,代替燕王,痛快答應出兵趙國,而不是左右逢源,想要拿盡所有的好處,又不想聽從秦國的吩咐。”
成蟜腦海中已然形成針對燕國的計劃,但在實施之前,他打算再敲打一番韓使:“話說,韓國會不會到了最後,拿著秦國的物資,支援聯軍,背刺秦國。”
一層冷汗,毫無征兆地出現在韓使額頭。
他的脊背,同樣被汗水打濕,整個身子繃直,好似拉緊的繩子,與貼身的衣服分開。
一股微風鑽進衣服裏,吹過身上的汗珠。
令人頭腦清醒的涼意,瞬間炸裂。
韓使來不及思考太多,更別說組織完美的語言,求生的本能,促使他開口解釋:“韓國現已是秦國附屬諸侯國,韓國上下,也已尊奉秦王為天子,又怎會做出背棄自家天子的事來?”
“周天子?”
成蟜隻是小聲呢喃,便嚇得韓使渾身一顫,也顧不得在場眾人,他俯下身子,就跪在成蟜腳邊,叩首道:“韓國弱小,兵力薄弱,若是沒有秦國的幫助和支持,早晚會被他國攻破新鄭,毀去宗廟。”
韓使的屁股撅起更高:“韓國就算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和人口,也絕不會背棄強大的秦國,投奔岌岌可危的他國。”
成蟜低頭看著跪在地上的韓使,額頭貼著地麵,屁股高高撅著。
是否真心,沒人知道。
但是,這副作態,也算得上是有些誠意。
“韓使這是在做什麽?”
“韓國還沒有被秦軍滅掉,他就這麽急著表忠心了嗎?”
“無恥韓人,為了尋求秦人的幫助,竟然做出當眾跪拜成蟜的無恥舉動,出使他國,使者便代表一國之君,關乎國家尊嚴,如此行徑,猶如韓王親自跪拜。”
“為了攻打趙國,韓國這次是下了血本,就是不知道成蟜會否同意,總之,韓國是要大放血了。”
“此話不假,趙國攻韓,無功而返,但兩國之間的梁子,也就此結下。”
“如今,秦軍大敗趙軍,韓國借勢,伺機向趙國複仇,也實屬正常...”
韓使俯首跪在地上,聽到有人仍舊按照舊習慣稱韓王,他並沒有獲得一絲一毫的欣喜。
聽到人群中,更多的謾罵和嘲諷,他更加是充耳不聞。
韓使目的明確,那就是死死地與秦國綁定,並不在乎外界的任何看法。
或許,韓國境內,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和秦國親近。
但,他作為使者到秦,見識過秦國的強大和繁榮後,看不到韓國可勝的希望,升不起絲毫的抵抗之意。
“起來吧,等你想明白,再來找我,屆時,到廷尉大牢去一趟。”成蟜懷疑韓使是在演戲,不可能完全信任他。
卻也沒有過多的為難。
至於,到大牢裏去,是張平信中的請求,想找成蟜幫忙尋張良的下落。
成蟜索性,讓韓使去一趟大牢,見到關在裏麵的張良,也好回韓國給張平帶個信。
“公子...”
韓使不解為何要去大牢,還以為是開罪對方,即將下獄。
成蟜抬手製止他的詢問,扭頭看向人群中麵紅耳赤的趙使,難得擠出一張笑臉:“趙使如此莽撞,想來應該不是郭開的人。”
“哼!”
趙使冷哼一聲,扭頭看向別處。
他還真不是郭開的人,他和趙國宗室沾親帶故,算是半個春平君的人。
此番,出使秦國,除了吊唁華陽太後,還有就是打探秦國的下一步行動。
若是繼續攻趙,那就提前準備,等到大軍壓境,春平君借機發難,奪回王位。
若是秦軍有心議和,那就越過趙王,與秦國達成合作暗中尋求秦國的支持,奪回王位。
至於,趙使先前對趙王的維護,不過是障眼法罷了。
現如今,他知曉秦國還想繼續打趙國,便順勢而為,站在成蟜的對立麵。
雙眼中的桀驁,輕蔑與不屑,是他與成蟜徹底撕破臉皮的小把戲。
看著趙使的貼臉開大,所有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不論彼此之間的矛盾與衝動,大家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那就是赴秦使者。
彼此之間,為了身後的利益,爭得麵紅耳赤合情合理。
關注趙使觸怒成蟜的結局,能夠為他們後麵的行事提供參考,必要的情況下,還會向成蟜求情,這些也是合情合理。
歸根到底,彼此之間,就是一個利字。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不敢有半點分神,等著看成蟜接下來的怒火。
然而,成蟜難能可貴地保持著最開始的笑容,這逐漸凝固的氣氛,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不少人,將目光投向韓使,在他們這些人中間,韓使是和成蟜接觸最多的人。
都希望能夠從他的身上,看出一些端倪。
“應該也不是軍方的人,否則不會如此詆毀李牧,這些都不算什麽,隻要你是趙人就好。”
“在下並未詆毀李牧,方才所說句句屬實。”
成蟜打量著趙使,揮手打斷後者的辯解,重新掌控話語權,繼續還沒有說完的話:“司馬尚是李牧的副將,多年來駐守雁門,前段時間厭倦了戰場廝殺,來到了鹹陽做客。”
“近日聽聞趙使的到來,便一直想要見一見趙國的故人,以慰藉思國之情;我與司馬尚也算是有著過命的交情,便答應幫他帶話給趙使,希望你能夠抽出時間,和他見上一麵。”
“司馬尚?”
“他不是已經死了嗎?”
成蟜退後半步,後仰著脖頸,嘖嘖搖頭,仿佛是對趙使的人品產生了懷疑。
他雙手抱住有些重量的小扶蘇,往上送了一血,一邊繞著趙使轉圈,一邊悄悄地放鬆有些發麻的左臂,道:“司馬尚好歹也為趙國衝過陣,殺過敵,趙使若是不想去,本公子可以綁你去,用不著說出這麽惡毒的詛咒。”
韓使自然是希望燕國能夠一起出兵,這樣一來,能夠減輕韓國的壓力。
隻不過,他的擔憂和顧慮,也是合情合理,避不過去的現實問題,燕使不會聽他的安排。
成蟜舉起手,用力揉搓著腦門,仿佛遇到了什麽棘手的事情一樣,陷入了進退維穀的糾結當中:“秦燕國力相差巨大,若是出兵威逼的話,燕國就不得不出兵,協助韓國交戰;
現實卻是,秦燕相距甚遠,秦軍就算再強大,做不到兵臨城下,燕國也隻會害怕、擔憂,並不會做出實質性的舉動。
想要讓燕使當場允諾下來,就必須讓他感受到滅國的危機。”
“燕國雖弱,可也與趙國交戰多年,並沒有出現敗亡的跡象,想要滅掉燕國,並非易事。”
“倘若秦軍兵臨燕地,就要穿過趙國,或者是借道魏韓齊三國,這也不是一件易事。”
韓使在為秦國著想,實則是在煽風點火。
不管是穿過趙國,還是借道魏韓齊,都是在彰顯秦國武力,震懾諸國。
身為秦國附庸的韓國,也能夠跟在後麵喝湯吃肉。
成蟜頭發絲都是空的,若是無利可圖,又怎會掉進韓使挖的陷阱裏去。
他既要震懾燕國,又不打算按照韓使的提議行動,嗬斥道:
“廢話!我要你是解決問題來的,不是重複問題的。”
成蟜語氣稍緩,仍是有些不耐煩:“算了算了,本公子有主意了,就算是秦軍按兵不動,也能讓燕人實打實的感受到滅國之禍,就在眼前。”
“隻有這樣,他才會行使手中的權力,代替燕王,痛快答應出兵趙國,而不是左右逢源,想要拿盡所有的好處,又不想聽從秦國的吩咐。”
成蟜腦海中已然形成針對燕國的計劃,但在實施之前,他打算再敲打一番韓使:“話說,韓國會不會到了最後,拿著秦國的物資,支援聯軍,背刺秦國。”
一層冷汗,毫無征兆地出現在韓使額頭。
他的脊背,同樣被汗水打濕,整個身子繃直,好似拉緊的繩子,與貼身的衣服分開。
一股微風鑽進衣服裏,吹過身上的汗珠。
令人頭腦清醒的涼意,瞬間炸裂。
韓使來不及思考太多,更別說組織完美的語言,求生的本能,促使他開口解釋:“韓國現已是秦國附屬諸侯國,韓國上下,也已尊奉秦王為天子,又怎會做出背棄自家天子的事來?”
“周天子?”
成蟜隻是小聲呢喃,便嚇得韓使渾身一顫,也顧不得在場眾人,他俯下身子,就跪在成蟜腳邊,叩首道:“韓國弱小,兵力薄弱,若是沒有秦國的幫助和支持,早晚會被他國攻破新鄭,毀去宗廟。”
韓使的屁股撅起更高:“韓國就算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土地和人口,也絕不會背棄強大的秦國,投奔岌岌可危的他國。”
成蟜低頭看著跪在地上的韓使,額頭貼著地麵,屁股高高撅著。
是否真心,沒人知道。
但是,這副作態,也算得上是有些誠意。
“韓使這是在做什麽?”
“韓國還沒有被秦軍滅掉,他就這麽急著表忠心了嗎?”
“無恥韓人,為了尋求秦人的幫助,竟然做出當眾跪拜成蟜的無恥舉動,出使他國,使者便代表一國之君,關乎國家尊嚴,如此行徑,猶如韓王親自跪拜。”
“為了攻打趙國,韓國這次是下了血本,就是不知道成蟜會否同意,總之,韓國是要大放血了。”
“此話不假,趙國攻韓,無功而返,但兩國之間的梁子,也就此結下。”
“如今,秦軍大敗趙軍,韓國借勢,伺機向趙國複仇,也實屬正常...”
韓使俯首跪在地上,聽到有人仍舊按照舊習慣稱韓王,他並沒有獲得一絲一毫的欣喜。
聽到人群中,更多的謾罵和嘲諷,他更加是充耳不聞。
韓使目的明確,那就是死死地與秦國綁定,並不在乎外界的任何看法。
或許,韓國境內,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和秦國親近。
但,他作為使者到秦,見識過秦國的強大和繁榮後,看不到韓國可勝的希望,升不起絲毫的抵抗之意。
“起來吧,等你想明白,再來找我,屆時,到廷尉大牢去一趟。”成蟜懷疑韓使是在演戲,不可能完全信任他。
卻也沒有過多的為難。
至於,到大牢裏去,是張平信中的請求,想找成蟜幫忙尋張良的下落。
成蟜索性,讓韓使去一趟大牢,見到關在裏麵的張良,也好回韓國給張平帶個信。
“公子...”
韓使不解為何要去大牢,還以為是開罪對方,即將下獄。
成蟜抬手製止他的詢問,扭頭看向人群中麵紅耳赤的趙使,難得擠出一張笑臉:“趙使如此莽撞,想來應該不是郭開的人。”
“哼!”
趙使冷哼一聲,扭頭看向別處。
他還真不是郭開的人,他和趙國宗室沾親帶故,算是半個春平君的人。
此番,出使秦國,除了吊唁華陽太後,還有就是打探秦國的下一步行動。
若是繼續攻趙,那就提前準備,等到大軍壓境,春平君借機發難,奪回王位。
若是秦軍有心議和,那就越過趙王,與秦國達成合作暗中尋求秦國的支持,奪回王位。
至於,趙使先前對趙王的維護,不過是障眼法罷了。
現如今,他知曉秦國還想繼續打趙國,便順勢而為,站在成蟜的對立麵。
雙眼中的桀驁,輕蔑與不屑,是他與成蟜徹底撕破臉皮的小把戲。
看著趙使的貼臉開大,所有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不論彼此之間的矛盾與衝動,大家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那就是赴秦使者。
彼此之間,為了身後的利益,爭得麵紅耳赤合情合理。
關注趙使觸怒成蟜的結局,能夠為他們後麵的行事提供參考,必要的情況下,還會向成蟜求情,這些也是合情合理。
歸根到底,彼此之間,就是一個利字。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不敢有半點分神,等著看成蟜接下來的怒火。
然而,成蟜難能可貴地保持著最開始的笑容,這逐漸凝固的氣氛,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不少人,將目光投向韓使,在他們這些人中間,韓使是和成蟜接觸最多的人。
都希望能夠從他的身上,看出一些端倪。
“應該也不是軍方的人,否則不會如此詆毀李牧,這些都不算什麽,隻要你是趙人就好。”
“在下並未詆毀李牧,方才所說句句屬實。”
成蟜打量著趙使,揮手打斷後者的辯解,重新掌控話語權,繼續還沒有說完的話:“司馬尚是李牧的副將,多年來駐守雁門,前段時間厭倦了戰場廝殺,來到了鹹陽做客。”
“近日聽聞趙使的到來,便一直想要見一見趙國的故人,以慰藉思國之情;我與司馬尚也算是有著過命的交情,便答應幫他帶話給趙使,希望你能夠抽出時間,和他見上一麵。”
“司馬尚?”
“他不是已經死了嗎?”
成蟜退後半步,後仰著脖頸,嘖嘖搖頭,仿佛是對趙使的人品產生了懷疑。
他雙手抱住有些重量的小扶蘇,往上送了一血,一邊繞著趙使轉圈,一邊悄悄地放鬆有些發麻的左臂,道:“司馬尚好歹也為趙國衝過陣,殺過敵,趙使若是不想去,本公子可以綁你去,用不著說出這麽惡毒的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