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楊誌&喬偉 四十六
重生九零:不做老實人 作者:皮皮的小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概是兩個哥哥都離婚了,每次打媳婦媳婦就鬧著要離婚,喬三叔不想成為村裏的笑話,打喬三嬸沒以前下手狠。
更多時候是拿喬燕出氣,這下喬燕去省城念書,他喝酒就不敢在家裏喝,怕手癢沒忍住把媳婦給打跑。
去老大家喝了幾次楊桂芳擺臉子,他不是個能受氣的,幹脆把老大喊到老二家喝。
包產到戶後還是很窮,但起碼隻要勤快就不會挨餓,還能用糧食跟人換酒喝。
三兄弟原本隻有他一個酒鬼,現在喬父和喬二叔在他的帶動下每天不喝上兩杯就感覺嘴裏沒滋沒味。
給楊桂芳氣的夠嗆。
讓酒鬼戒酒不如讓他戒飯來的快些。
反正父母在幾千公裏外,就算嘮叨也聽不到。
怎麽舒服怎麽來。
喬茉十八歲,出落成村裏的一枝花,把三個異母妹妹比成燒火丫頭。
在農村不讀書就隻能早點嫁人。
上門來提親的人幾乎要把家裏的門檻踏平,但喬茉誰都看不上。
喬父心裏也盤算著把喬茉賣個好價錢,楊桂芳這些年在喬茉身上投入的母愛比給親生女兒的多,目的同樣也是為了利益。
喬茉不想待在農村一輩子過苦日子,巴不得父母能給自己找個好人家。
可喬父常年待在村裏也不認識城裏條件好男青年。
發電報給喬爺爺喬奶奶,請他們跟謝一誠說說能不能給喬茉在京市找個好人家,被喬爺爺拒絕了。
喬爺爺對這個心眼子不用到正當上孫女也是怕了,最好是別住一個城市,不然以後麻煩事不會少。
喬茉就認為爺奶看不起她,在心裏發誓將來一定會讓看不起她的人都刮目相看。
既然他們都不關心她的婚事,那她就自己為自己找。
她對自己的容貌很有信心,喬玉梅在的時候她隻能排第二,喬玉梅一走她就是十裏八鄉最標誌的姑娘。
不能靠家世學曆取勝,她就靠容貌。
她很厭惡考上大學的喬玉梅、喬偉和楊誌,還有已經工作的喬健,考上中專的喬康喬燕。
但不可否認,他們幾人也能為她的婚事添磚加瓦。
縣城每個周末都趕大集,喬茉就帶著三個妹妹去縣城賣農產品和雞鴨。
多去縣城露露臉,總歸能遇到條件好的男人。
喬茉的方法確實有效,不過去了兩次就有男青年主動搭訕,送她回村。
但對方隻是糖廠職工,父母都是雙職工,家裏的條件還不錯,就是兄弟姐妹有些多,攤到每個子女頭上也就不夠看了。
喬茉認為對方高攀不上自己。
之後遇到好些占自己便宜的,好男人都是別人家的。
又蹉跎了小半年,喬茉總算找到讓自己和喬父楊桂芳都滿意的男人。
男人大她一輪,是單位的小領導,結過婚,妻子病逝沒留下孩子,父母已經退休,在農村老家跟小兒子住。
喬茉物色了這麽久,這個男人算是條件最好的,男方給出的彩禮也不低,至少能讓村裏的姑娘都羨慕。
喬父楊桂芳也很滿意。
六百的彩禮,關鍵是女婿未來還有很大的升職空間。
想想自己有個做官的女婿,喬父認為就算沒有六百的彩禮,他也願意把喬茉嫁了。
婚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婚期定在六月,畢竟是親孫女,喬爺爺夫妻決定回村一趟。
還沒放假,在外讀書的都沒法回去。
男人瘦高個斯斯文文,說話做事有禮有節,瞧著倒也還不錯,就是男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各有各的小算盤,不大好相處。
喬爺爺不想瞎操心,既然喬茉要嫁,大兒子夫妻也都認為這是門好親事,那他說什麽都沒用。
老兩口給喬茉五百塊錢。
喬茉沒想到爺奶居然有這麽多錢。
給她五百,其他兄弟妹妹肯定也有,並且可能比給她的更多。
激動的心一下子就冷卻下來。
六百彩禮全被喬父拿走,就讓楊桂芳給做了兩身新衣服,兩床棉被。
喬茉氣得咬牙,但喬父鐵了心的不把錢給她她也沒辦法,她抵死要帶走彩禮喬父就能讓她的婚事雞飛蛋打。
除了妥協別無他法。
喬靈不羨慕的喬茉的婚事,她甚至想,隻要能考上大學,有份正式的工作,一輩子不嫁人才好。
楊桂芳的三個女兒羨慕嫉妒喬茉嫁的好,同時也狠狠鬆了口氣。
姐妹仨被喬茉暗地裏折磨了多年,這下總算能喘口氣。
喬民學習在年級排前十,保持下去升高中沒問題。
喬民一直很努力,可惜他考試的時候走背字,大概是太緊張,一到考試就拉肚子,不停的跑廁所。
既沒考上中專,與高中也失之交臂,一連兩年皆是如此。
喬父給他兩條路,要麽在家務農,要麽出去打工。
喬民喪了。
他懷疑是家裏人害他,鬧的雞飛狗跳,被喬父狠狠收拾一頓後偷了家裏的錢跑了。
楊誌知道後拍手叫好。
上輩子喬民給喬偉下巴豆,這輩子老天收拾他。
活該啊!
喬父認為他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喬治也不是讀書的料,喬父怕喬治也一樣,白養一場什麽都沒撈到家底還被偷了。
幹脆連初中都不讓他念完就輟學回家務農。
三個女兒也一樣,全都不許讀,都給他幹活兒去。
江招娣嫁到臨安縣十幾年日子不好過,在喬家生兒子跟母雞下蛋一樣簡單,嫁第二家就變得很艱難。
懷上了也生不下來,總是因為各種意外而流產。
她知道是婆家人故意害她,但知道又如何,沒人幫她,反而罵她沒本事,連個孩子都保不住。
在婆家做牛做馬,受夠了氣。
伺候走公婆,嫁了兩個繼女,男人就開始嫌棄她連個蛋都不會下,逼她離婚。
四十多歲離婚身無分文,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算是白做了十幾年免費保姆。
江招娣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把日子過成這個樣子。
這些年不如意的時候就想想在喬家的生活,想想自己的兒女。
除了後悔還是後悔。
更多時候是拿喬燕出氣,這下喬燕去省城念書,他喝酒就不敢在家裏喝,怕手癢沒忍住把媳婦給打跑。
去老大家喝了幾次楊桂芳擺臉子,他不是個能受氣的,幹脆把老大喊到老二家喝。
包產到戶後還是很窮,但起碼隻要勤快就不會挨餓,還能用糧食跟人換酒喝。
三兄弟原本隻有他一個酒鬼,現在喬父和喬二叔在他的帶動下每天不喝上兩杯就感覺嘴裏沒滋沒味。
給楊桂芳氣的夠嗆。
讓酒鬼戒酒不如讓他戒飯來的快些。
反正父母在幾千公裏外,就算嘮叨也聽不到。
怎麽舒服怎麽來。
喬茉十八歲,出落成村裏的一枝花,把三個異母妹妹比成燒火丫頭。
在農村不讀書就隻能早點嫁人。
上門來提親的人幾乎要把家裏的門檻踏平,但喬茉誰都看不上。
喬父心裏也盤算著把喬茉賣個好價錢,楊桂芳這些年在喬茉身上投入的母愛比給親生女兒的多,目的同樣也是為了利益。
喬茉不想待在農村一輩子過苦日子,巴不得父母能給自己找個好人家。
可喬父常年待在村裏也不認識城裏條件好男青年。
發電報給喬爺爺喬奶奶,請他們跟謝一誠說說能不能給喬茉在京市找個好人家,被喬爺爺拒絕了。
喬爺爺對這個心眼子不用到正當上孫女也是怕了,最好是別住一個城市,不然以後麻煩事不會少。
喬茉就認為爺奶看不起她,在心裏發誓將來一定會讓看不起她的人都刮目相看。
既然他們都不關心她的婚事,那她就自己為自己找。
她對自己的容貌很有信心,喬玉梅在的時候她隻能排第二,喬玉梅一走她就是十裏八鄉最標誌的姑娘。
不能靠家世學曆取勝,她就靠容貌。
她很厭惡考上大學的喬玉梅、喬偉和楊誌,還有已經工作的喬健,考上中專的喬康喬燕。
但不可否認,他們幾人也能為她的婚事添磚加瓦。
縣城每個周末都趕大集,喬茉就帶著三個妹妹去縣城賣農產品和雞鴨。
多去縣城露露臉,總歸能遇到條件好的男人。
喬茉的方法確實有效,不過去了兩次就有男青年主動搭訕,送她回村。
但對方隻是糖廠職工,父母都是雙職工,家裏的條件還不錯,就是兄弟姐妹有些多,攤到每個子女頭上也就不夠看了。
喬茉認為對方高攀不上自己。
之後遇到好些占自己便宜的,好男人都是別人家的。
又蹉跎了小半年,喬茉總算找到讓自己和喬父楊桂芳都滿意的男人。
男人大她一輪,是單位的小領導,結過婚,妻子病逝沒留下孩子,父母已經退休,在農村老家跟小兒子住。
喬茉物色了這麽久,這個男人算是條件最好的,男方給出的彩禮也不低,至少能讓村裏的姑娘都羨慕。
喬父楊桂芳也很滿意。
六百的彩禮,關鍵是女婿未來還有很大的升職空間。
想想自己有個做官的女婿,喬父認為就算沒有六百的彩禮,他也願意把喬茉嫁了。
婚事就這麽定了下來。
婚期定在六月,畢竟是親孫女,喬爺爺夫妻決定回村一趟。
還沒放假,在外讀書的都沒法回去。
男人瘦高個斯斯文文,說話做事有禮有節,瞧著倒也還不錯,就是男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各有各的小算盤,不大好相處。
喬爺爺不想瞎操心,既然喬茉要嫁,大兒子夫妻也都認為這是門好親事,那他說什麽都沒用。
老兩口給喬茉五百塊錢。
喬茉沒想到爺奶居然有這麽多錢。
給她五百,其他兄弟妹妹肯定也有,並且可能比給她的更多。
激動的心一下子就冷卻下來。
六百彩禮全被喬父拿走,就讓楊桂芳給做了兩身新衣服,兩床棉被。
喬茉氣得咬牙,但喬父鐵了心的不把錢給她她也沒辦法,她抵死要帶走彩禮喬父就能讓她的婚事雞飛蛋打。
除了妥協別無他法。
喬靈不羨慕的喬茉的婚事,她甚至想,隻要能考上大學,有份正式的工作,一輩子不嫁人才好。
楊桂芳的三個女兒羨慕嫉妒喬茉嫁的好,同時也狠狠鬆了口氣。
姐妹仨被喬茉暗地裏折磨了多年,這下總算能喘口氣。
喬民學習在年級排前十,保持下去升高中沒問題。
喬民一直很努力,可惜他考試的時候走背字,大概是太緊張,一到考試就拉肚子,不停的跑廁所。
既沒考上中專,與高中也失之交臂,一連兩年皆是如此。
喬父給他兩條路,要麽在家務農,要麽出去打工。
喬民喪了。
他懷疑是家裏人害他,鬧的雞飛狗跳,被喬父狠狠收拾一頓後偷了家裏的錢跑了。
楊誌知道後拍手叫好。
上輩子喬民給喬偉下巴豆,這輩子老天收拾他。
活該啊!
喬父認為他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喬治也不是讀書的料,喬父怕喬治也一樣,白養一場什麽都沒撈到家底還被偷了。
幹脆連初中都不讓他念完就輟學回家務農。
三個女兒也一樣,全都不許讀,都給他幹活兒去。
江招娣嫁到臨安縣十幾年日子不好過,在喬家生兒子跟母雞下蛋一樣簡單,嫁第二家就變得很艱難。
懷上了也生不下來,總是因為各種意外而流產。
她知道是婆家人故意害她,但知道又如何,沒人幫她,反而罵她沒本事,連個孩子都保不住。
在婆家做牛做馬,受夠了氣。
伺候走公婆,嫁了兩個繼女,男人就開始嫌棄她連個蛋都不會下,逼她離婚。
四十多歲離婚身無分文,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算是白做了十幾年免費保姆。
江招娣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把日子過成這個樣子。
這些年不如意的時候就想想在喬家的生活,想想自己的兒女。
除了後悔還是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