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君埋泉下泥銷骨
和變成親哥的白月光搶皇位 作者:小星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慕無離久曆沙場,感知敏銳異常,當匕首即將觸及後背的瞬間,他察覺到身後異樣,猛地側開半步避開暗刃,眼中滿是驚愕、憤怒與不可置信:“劉伯仁,你我袍澤數十載,你竟欲害我?!”
劉伯仁冷哼一聲,臉上毫無愧疚之色,惡狠狠地啐道:“你這屈從新帝的叛徒…… 豈配為主!”
言罷,他傾盡全身之力,再度瘋狂猛刺一刀,刀尖直逼慕無離心口要害。
慕無離雖重傷難支,反應已不及平日敏捷,但生死一線間,雙耳卻發揮到極致,他在千鈞一發之際側身一閃,險之又險地避開,可那匕首還是深深刺入胸膛下半寸,頓時鮮血如注,噴濺而出。
“唔……”
慕無離緊緊捂著腹部,英眉緊蹙。
劉伯仁一擊未中,惱羞成怒,雙眼瞬間布滿血絲,再向前連躍數步,聲嘶力竭地朝城下大呼:“眾弟兄聽令,慕無離臣服新帝,背叛我等,昔日多少兄弟浴血沙場,傷痕累累,如今得勝卻未得應有高位,反屈從端王那惡賊,此人負吾等眾望,當誅之以祭亡者!”
他的聲音在城垣間來回激蕩,部分不明真相的士卒麵麵相覷,眼中滿是迷茫與猶疑,不知該何去何從。
晉璉目睹此危急情況,倏然提槍疾衝而前,刹那間便與劉伯仁激烈交鋒於一處。
二人身影在那城垣之上縱橫交錯,刀光霍霍,劍影森森,每次兵器碰撞皆迸濺出璀璨星花,耀人眼目。
晉璉怒目圓睜,高聲斥道:“劉伯仁,你這無恥叛徒!十年歲月,殿下待你何等恩義!若無殿下提攜,你不過是軍伍之中碌碌無為、籍籍無名的喂馬小卒罷了,何來今日榮耀地位!”
劉伯仁聞此,神色愈發惱怒,嘶吼道:“若早知曉他會這般辜負我等兄弟情誼,我寧可當年便喪生於沒疆鐵蹄踐踏之下,也強過如今親眼目睹他將那九五至尊寶座拱手相讓!”
劉伯仁手中利刃揮舞更疾,攻勢愈猛,似欲將滿心怨憤都宣泄在晉璉身上。
二人酣戰不休,殺得難解難分,城垣之下更是血影紛飛,喊殺聲與兵器交擊聲交織一片,驚心動魄。
晉璉邊與劉伯仁纏鬥邊道:“阿珩,快帶殿下走!殿下重傷,不可耽擱!”
晉璉槍槍皆奔著劉伯仁要害而去,招式淩厲非常。
待目光瞥見城下守備空虛之狀,他心下豁然明了,定是這劉伯仁早有預謀,暗施詭計,將他父親支走,還裹挾北境大軍而去!
當下局勢危如累卵,晉璉卻毫無懼色,一腔熱血湧上心頭,唯願拚卻性命,與劉伯仁拚死周旋,為紀殊珩與慕無離爭得那一線生機。
紀殊珩心急似燎,恰似火鴉投林,瞬間縱躍於叛軍與北境軍之隙,身形疾如風矢,刹那間已來到慕無離身畔。
未來得及開口,雙手便穩穩架住慕無離幾近傾頹的身軀,腳下每一步皆似跨越生死溝壑,不敢稍有遲滯,豈料恰於此時,一群叛軍蜂擁而上,刹那間便將二人團團圍困,水泄不通。
紀殊珩雖習得幾分拳腳功夫,但在這叛軍重重圍困之下,卻如螳臂當車、獨木難支,身上軟甲逐漸洇出紅色鮮血,但他完全顧及不得,幾乎靠著本能竭力抵擋,一路帶著慕無離殺下城。
就在紀殊珩被叛軍包圍、陷入絕境之際,慕無離強撐著身體,目光瞥見那揮向紀殊珩的重錘,咬著牙,不顧傷痛,用盡全身力氣轉身。
重錘裹挾著呼嘯的風聲,重重地砸在慕無離的後腦,他身體一震,悶哼一聲,膝蓋一軟,單膝跪地,鮮血順著他的額頭流了下來。
但他仍強高舉手臂,用自己的身軀為紀殊珩築起一道屏障。
血自頷下滴落洇於地麵,他大口喘息,單掌撐地勉強支撐身形,往日俊美無儔的麵容此刻毫無血色,相較之下脖頸間卻滿是血汙堆積。
慕無離強忍眩暈抬起頭,聲音顫抖道:“殊珩!你快走!”
狐目中滿是震駭與感懷,眼中淚光閃爍,“殿下!”
恰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遙見一群奴隸手持利刃從關隘內湧出來,為首者高聲呼喝:“我等蒙殿下恩義,今日殿下有難,我等當以死相報!”
言罷,眾人如羊入虎群,奮身與叛兵廝殺。
但見一奴隸於敵軍刀光劍影間閃轉騰挪,巧妙避過那淩厲攻擊,繼而死死抱住一叛軍身軀,使其動彈不得,另一奴隸則毫無懼色,勇猛地與叛兵近身相搏,力敵數人。
一時間,玉門奴隸們奮勇向前,以命相搏,叛軍每一次揮刀皆濺起血花無數。
紀殊珩趁亂趕緊扶他,慕無離深吸一口氣,強忍劇痛,在紀殊珩的攙扶下站起身來,二人腳步踉蹌地朝著馬匹走去。
奴隸們見狀,紛紛圍攏過來,以血肉之軀為屏障阻擋叛兵,他們一邊奮力拚殺,一邊大聲呼喊:“快帶殿下走!莫要管我等!”
在這個過程中,慕無離每一步都顯得極為艱難,身體因傷痛而微微顫抖,但他強忍銳痛,竭盡全身力氣,一步一步前行。
紀殊珩艱難地將他扶上馬,慕無離咬緊牙關,拚盡最後的力氣翻身上馬,紀殊珩揚鞭疾馳,向著遠方奔去。
二人縱馬狂奔,身後三麵叛軍緊追不舍。
劉伯仁的叛軍來勢洶洶,馬蹄聲步步緊逼,紀殊珩看著身後逼近的叛軍,心中焦急萬分,咬著牙,額頭上滿是汗珠,暗暗思忖:“絕不能讓殿下落入叛賊之手!”
他轉頭看向慕無離,憂色難掩道:“殿下,我們先避入流沙之地,再尋機脫身!”
慕無離麵色蒼白,點了點頭,氣息微弱地說:“好。”
眼見著離流沙之地越來越近,叛軍們也察覺到了異樣。
一名叛軍望著前方黃沙漫天的景象,聲音顫抖:“這流沙之地太過凶險,進去怕是有去無回啊!”
另一名叛軍也慌張地附和道:“是啊,怎麽看著……這風霾好像要來!”
叛軍頭領皺著眉頭,目光凶狠地瞪著前方,怒聲喝道:“都給我閉嘴!絕不能讓慕無離跑了,給我追!”
就在叛軍們叫嚷著繼續追擊時,風霾揚起黃沙幾乎近前。
叛軍們驚恐萬分,有人大喊:“這風霾太可怕了,咱們快退!”
隻見一名叛軍滿臉恐懼,聲音顫抖地說:“快……快……快逃啊!”
說著,他掉轉馬頭,拚命地往後逃竄。
其他叛軍見狀,也都慌了神,紛紛轉身逃離。
一時間,馬蹄聲淩亂,揚起的沙塵彌漫,整個叛軍隊伍亂成一團。
紀殊珩趁叛軍慌亂之際,雙手緊緊勒住韁繩,操控馬匹在黃沙漫漫中艱難前行。
他回頭望向身後,見風霾籠罩下的叛軍四散奔逃,心下稍安。
眼見慕無離一路滲血不止,他急忙扶他下馬,解下戰甲,撕下些許錦布,用力勒緊傷口止血。
慕無離蒼白的麵色上滿臉血汙,眉頭緊蹙,牙關緊咬。
紀殊珩一邊包紮,一邊焦急道:“殿下,此地距駐地尚遠,您千萬堅持住。”
慕無離微微頷首,強忍著疼痛,聲音虛弱道:“莫顧本王,先另尋出路……莫讓叛軍再追來。”
紀殊珩深知慕無離傷勢嚴重,可此刻唯有盡快離開這險地才有生機,他環顧四周,隻見黃沙茫茫,無遮無攔,遠方風霾將來,隱有危召。
風霾怒號,張牙舞爪撲向此荒蕪之境。
頃刻間,狂風大作,尖銳呼嘯聲恰似萬千惡鬼慟哭哀嚎,卷攜黃沙洶湧而來,所經之處砂石橫飛,天地混沌,恰似末日驟臨。
戰馬早已駭得肝膽俱碎,四蹄慌亂地刨動黃沙,嘶鳴聲中滿是驚恐,眸中盡是對死亡的畏懼。
韁繩於狂風中飄搖無力,未待紀殊珩與慕無離醒神,馬兒已掙斷羈縻,癲狂向遠方奔突而去,須臾間便被漫天黃塵吞噬殆盡。
紀殊珩和慕無離二人置身於這場狂暴風霾內,似螻蟻於浩渺滄海中掙紮求生。
每挪一步,皆需竭盡心力,腳下黃沙宛若泥沼,不斷拖扯二人身形下沉。
紀殊珩麵容疲憊且焦灼,汗水雜著沙塵自額前滾落,清俊臉頰劃出泥痕道道,雙臂酸乏不堪,卻仍攙扶著慕無離高大卻重傷不堪的身軀,在狂風中踉蹌前行。
慕無離麵色慘白,唇色全無,氣息奄奄幾近斷絕,身上創口溢血不止,嫣紅血跡滴於黃沙中,轉瞬便被狂風卷沒。
值此生死一線之際,一株枯槁胡楊出現在視野之中。
紀殊珩眼中閃過一絲決絕與希望,他拚力拖慕無離爬到樹下。
到達樹下後,他顫抖著雙手,從自己破碎的衣衫上扯下幾塊帶血布帛,手指因焦急和疲憊而略顯笨拙,但仍迅速地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將其纏繞成繩索。
隨後,他傾盡全力,將慕無離的身軀安置在胡楊樹下,用繩子一圈又一圈地將人與胡楊緊緊地捆在一起,似期望用這脆弱的繩索抵禦這狂暴的風霾,卑微地留住慕無離那逐漸消逝的生機。
然而,風霾愈演愈烈,狂風之力已超越人可承受的極限,紀殊珩隻覺身如飄墜落葉,於風中身不由己。
他雙腿發軟,每步立穩皆如攀陡峭絕壁般艱難非常,眼前世界已為黃沙浸沒,昏黃一片,視物不得,呼吸亦艱,每吸一口,都似吞咽滾燙沙礫,喉嚨刺痛無比。
忽然一陣狂風呼嘯而過,紀殊珩但覺身軀被巨力猛然擎起,雙足驟離地麵,生死刹那,慕無離於昏迷邊緣強掙而起,雙眸血絲滿布,透過迷漫黃沙看到了紀殊珩即將被狂風卷走的身影。
倏然間,慕無離傾盡全力,下意識伸手死死攥住紀殊珩手腕,那隻手緊緊地抓住這最後的一絲希望,不肯鬆開。
紀殊珩望著漫天黃塵,眼中滿是絕望,卻又隱透坦然。
他露出一抹慘笑,笑容中飽含對命運的無奈和對人世的不舍,聲嘶而堅定道:“殿下…… 兄長…… 您定要活下去……若見阿璉還......活著,囑其定娶一門良配…… 殊珩此生,再難相伴。相識十餘載,殊珩…… 從未後悔!”
慕無離周身劇痛,每一動皆似扯動魂魄,卻仍竭力搖頭,目中滿是決然與憤懣,對著狂風怒號:“殊珩,休要鬆手!”
紀殊珩望著狂風中搖撼不止的胡楊樹身,淒然一笑,笑中滿是悲涼與豪邁,“殿下,沙場所向,當以馬革裹屍還…… 殊珩此生無憾!今殊珩將去,告訴父親,我是紀氏的好兒郎!”
言罷,紀殊珩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猛地掙脫慕無離的手。
慕無離但覺手中一空,眼睜睜瞧著紀殊珩身影被風霾疾速卷走,消逝無痕。
慕無離想要呼喊,想要掙紮,但失血過多的身體已經不聽使喚,他的雙眸漸次模糊,很快便眼前一黑,昏厥過去,唯任狂風於耳畔呼嘯,身軀與胡楊緊縛一處。
——
威遠侯晉佑率虎賁數十萬,軍容赫赫西向而行,然而還未行數裏,晉佑忽覺心口悸然,隱有不祥之感。
一停下思量,諸多疑慮紛至遝來:為何是劉伯仁遣人傳訊?
念頭剛起,不祥之兆已如潮湧,其中一個最糟糕的猜測頓時鑽入腦海。
晉佑的麵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他猛地勒住韁繩,用盡全身力氣高聲喝令:“快!全軍折返,火速回援玉龍關隘!”
待威遠侯晉佑心急如焚,驅軍疾歸玉龍關隘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寒徹骨髓。
玉龍關下屍骸枕藉,刺鼻的血腥氣彌漫在空氣中,幾乎充塞天地。
晉佑久經沙場亦未睹如此慘狀,麵色滿是驚惶震恐,他縱馬前衝,但見幼子晉璉周身浴血,北境軍舊部圍於垓心,他身形趔趄,好似隨時都能倒下。
晉佑目眥欲裂,厲聲咆哮:“誰敢動我兒一根汗毛!”
此聲若雷霆乍響,那些與晉璉纏鬥不休的叛軍們聽到這聲怒吼,紛紛麵露恐懼之色,不由自主地回過頭來。
晉璉已是強弩之末,幾乎站立不穩,但看見到父親歸來,雙目遽然通紅,他拚盡殘力掙出重圍,踉蹌奔到晉佑馬前,嘶聲道:“父親!劉伯仁叛變!他竟背後刺殿下一刀,與兒纏鬥後遁逃!父親,得快去救阿珩與殿下!”
晉佑從未見過自己的兒子如此惶然慘狀,他心疼難抑,急挽晉璉上馬,問道:“殿下去了何處?你傷勢重不重?”
晉璉強抑體內劇痛,咯血數口,喘息答道:“兒…… 尚能支撐。殿下與布和戰後重傷未愈,又被劉伯仁背刺一刀,今形勢危急,必須盡快找到他們!”
父子二人憂心如焚,縱馬狂奔,然而一路尋覓,竟不見二人蹤跡。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晉佑機緣巧合之下在路上抓住了三個叛軍。
在嚴厲審問下,那三個叛軍嚇得戰戰兢兢,哆哆嗦嗦地說出事情經過:“劉……劉將軍命令我們把宸王殿下和紀監軍抓回去,還派人在三個方向堵住了他們的去路。我們一路追趕,最後……最後他們好像被逼進了流沙之地!”
另一叛軍續道:“那流沙之地人跡罕至,且風沙大作,我等眼見風霾將臨,恐葬身沙海故而折返,真的沒對宸王殿下和紀監軍怎麽樣……”
第三個叛軍低著頭,小聲地說:“他們皆身負重傷,又遇到那麽厲害的風霾,八成是…… 凶多吉少,或已為風霾卷去,屍骨無存……”
晉璉聞言,心痛如絞,絕望崩潰如潮洶湧,他緊咬鋼牙,目眥盡裂,策馬直向流沙之地飛馳而去。
晉佑擔憂兒子安危,哪裏敢有片刻耽擱,立刻緊隨其後。
當二人趕到流沙之地時,眼前唯見茫茫沙海,無垠無際,空無一物。
遠處,似隱約出現兩片染血布帛,晉璉似是被定住般,呆呆地望著那兩片布帛,片刻之後,他不顧一切,帶傷撲入沙中,顫手拾起那兩塊布帛。
刹那間,淚水決堤,眼神中充滿不可置信,死死瞪視著眼前黃沙。
晉佑站於旁側,望此情景,亦長歎一聲,滿麵無奈悲戚。
晉璉仿若失盡全身力氣,雙腿一軟,“撲通” 跪地,傷口溢血,一點一滴滲入沙中,他雙手痛苦地揪著自己的頭發,仰天哀嚎起來。
掌心緊緊地握著一把沙子,可當他抬起手時,流沙卻迅速地從他的指尖滑落,消失不見,恰似心中那縷微末希望,漸次消逝。
“不……我不信……我不信!”
晉璉嘶聲悲泣,聲傳曠野,淒涼無助。
晉佑緩步走到晉璉身側,以蒼老疲憊的聲音道:“阿璉,你是一名將軍,生死無常,終有此日。你且看遠處,胡楊尚為風沙摧折,何況是人?他二人身負重傷,被逼入此絕地.......不可能還活著。”
晉璉像是沒有聽到父親的話般,仍舊躬腰攥沙,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道:“我不信……我不信!”
晉佑見晉璉幾近癲狂,實在心憂如焚,擔心他傷勢加劇,無奈之下,隻得運力於掌,劈向晉璉後頸,將他擊昏,而後小心負於馬背,回營療治。
劉伯仁冷哼一聲,臉上毫無愧疚之色,惡狠狠地啐道:“你這屈從新帝的叛徒…… 豈配為主!”
言罷,他傾盡全身之力,再度瘋狂猛刺一刀,刀尖直逼慕無離心口要害。
慕無離雖重傷難支,反應已不及平日敏捷,但生死一線間,雙耳卻發揮到極致,他在千鈞一發之際側身一閃,險之又險地避開,可那匕首還是深深刺入胸膛下半寸,頓時鮮血如注,噴濺而出。
“唔……”
慕無離緊緊捂著腹部,英眉緊蹙。
劉伯仁一擊未中,惱羞成怒,雙眼瞬間布滿血絲,再向前連躍數步,聲嘶力竭地朝城下大呼:“眾弟兄聽令,慕無離臣服新帝,背叛我等,昔日多少兄弟浴血沙場,傷痕累累,如今得勝卻未得應有高位,反屈從端王那惡賊,此人負吾等眾望,當誅之以祭亡者!”
他的聲音在城垣間來回激蕩,部分不明真相的士卒麵麵相覷,眼中滿是迷茫與猶疑,不知該何去何從。
晉璉目睹此危急情況,倏然提槍疾衝而前,刹那間便與劉伯仁激烈交鋒於一處。
二人身影在那城垣之上縱橫交錯,刀光霍霍,劍影森森,每次兵器碰撞皆迸濺出璀璨星花,耀人眼目。
晉璉怒目圓睜,高聲斥道:“劉伯仁,你這無恥叛徒!十年歲月,殿下待你何等恩義!若無殿下提攜,你不過是軍伍之中碌碌無為、籍籍無名的喂馬小卒罷了,何來今日榮耀地位!”
劉伯仁聞此,神色愈發惱怒,嘶吼道:“若早知曉他會這般辜負我等兄弟情誼,我寧可當年便喪生於沒疆鐵蹄踐踏之下,也強過如今親眼目睹他將那九五至尊寶座拱手相讓!”
劉伯仁手中利刃揮舞更疾,攻勢愈猛,似欲將滿心怨憤都宣泄在晉璉身上。
二人酣戰不休,殺得難解難分,城垣之下更是血影紛飛,喊殺聲與兵器交擊聲交織一片,驚心動魄。
晉璉邊與劉伯仁纏鬥邊道:“阿珩,快帶殿下走!殿下重傷,不可耽擱!”
晉璉槍槍皆奔著劉伯仁要害而去,招式淩厲非常。
待目光瞥見城下守備空虛之狀,他心下豁然明了,定是這劉伯仁早有預謀,暗施詭計,將他父親支走,還裹挾北境大軍而去!
當下局勢危如累卵,晉璉卻毫無懼色,一腔熱血湧上心頭,唯願拚卻性命,與劉伯仁拚死周旋,為紀殊珩與慕無離爭得那一線生機。
紀殊珩心急似燎,恰似火鴉投林,瞬間縱躍於叛軍與北境軍之隙,身形疾如風矢,刹那間已來到慕無離身畔。
未來得及開口,雙手便穩穩架住慕無離幾近傾頹的身軀,腳下每一步皆似跨越生死溝壑,不敢稍有遲滯,豈料恰於此時,一群叛軍蜂擁而上,刹那間便將二人團團圍困,水泄不通。
紀殊珩雖習得幾分拳腳功夫,但在這叛軍重重圍困之下,卻如螳臂當車、獨木難支,身上軟甲逐漸洇出紅色鮮血,但他完全顧及不得,幾乎靠著本能竭力抵擋,一路帶著慕無離殺下城。
就在紀殊珩被叛軍包圍、陷入絕境之際,慕無離強撐著身體,目光瞥見那揮向紀殊珩的重錘,咬著牙,不顧傷痛,用盡全身力氣轉身。
重錘裹挾著呼嘯的風聲,重重地砸在慕無離的後腦,他身體一震,悶哼一聲,膝蓋一軟,單膝跪地,鮮血順著他的額頭流了下來。
但他仍強高舉手臂,用自己的身軀為紀殊珩築起一道屏障。
血自頷下滴落洇於地麵,他大口喘息,單掌撐地勉強支撐身形,往日俊美無儔的麵容此刻毫無血色,相較之下脖頸間卻滿是血汙堆積。
慕無離強忍眩暈抬起頭,聲音顫抖道:“殊珩!你快走!”
狐目中滿是震駭與感懷,眼中淚光閃爍,“殿下!”
恰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遙見一群奴隸手持利刃從關隘內湧出來,為首者高聲呼喝:“我等蒙殿下恩義,今日殿下有難,我等當以死相報!”
言罷,眾人如羊入虎群,奮身與叛兵廝殺。
但見一奴隸於敵軍刀光劍影間閃轉騰挪,巧妙避過那淩厲攻擊,繼而死死抱住一叛軍身軀,使其動彈不得,另一奴隸則毫無懼色,勇猛地與叛兵近身相搏,力敵數人。
一時間,玉門奴隸們奮勇向前,以命相搏,叛軍每一次揮刀皆濺起血花無數。
紀殊珩趁亂趕緊扶他,慕無離深吸一口氣,強忍劇痛,在紀殊珩的攙扶下站起身來,二人腳步踉蹌地朝著馬匹走去。
奴隸們見狀,紛紛圍攏過來,以血肉之軀為屏障阻擋叛兵,他們一邊奮力拚殺,一邊大聲呼喊:“快帶殿下走!莫要管我等!”
在這個過程中,慕無離每一步都顯得極為艱難,身體因傷痛而微微顫抖,但他強忍銳痛,竭盡全身力氣,一步一步前行。
紀殊珩艱難地將他扶上馬,慕無離咬緊牙關,拚盡最後的力氣翻身上馬,紀殊珩揚鞭疾馳,向著遠方奔去。
二人縱馬狂奔,身後三麵叛軍緊追不舍。
劉伯仁的叛軍來勢洶洶,馬蹄聲步步緊逼,紀殊珩看著身後逼近的叛軍,心中焦急萬分,咬著牙,額頭上滿是汗珠,暗暗思忖:“絕不能讓殿下落入叛賊之手!”
他轉頭看向慕無離,憂色難掩道:“殿下,我們先避入流沙之地,再尋機脫身!”
慕無離麵色蒼白,點了點頭,氣息微弱地說:“好。”
眼見著離流沙之地越來越近,叛軍們也察覺到了異樣。
一名叛軍望著前方黃沙漫天的景象,聲音顫抖:“這流沙之地太過凶險,進去怕是有去無回啊!”
另一名叛軍也慌張地附和道:“是啊,怎麽看著……這風霾好像要來!”
叛軍頭領皺著眉頭,目光凶狠地瞪著前方,怒聲喝道:“都給我閉嘴!絕不能讓慕無離跑了,給我追!”
就在叛軍們叫嚷著繼續追擊時,風霾揚起黃沙幾乎近前。
叛軍們驚恐萬分,有人大喊:“這風霾太可怕了,咱們快退!”
隻見一名叛軍滿臉恐懼,聲音顫抖地說:“快……快……快逃啊!”
說著,他掉轉馬頭,拚命地往後逃竄。
其他叛軍見狀,也都慌了神,紛紛轉身逃離。
一時間,馬蹄聲淩亂,揚起的沙塵彌漫,整個叛軍隊伍亂成一團。
紀殊珩趁叛軍慌亂之際,雙手緊緊勒住韁繩,操控馬匹在黃沙漫漫中艱難前行。
他回頭望向身後,見風霾籠罩下的叛軍四散奔逃,心下稍安。
眼見慕無離一路滲血不止,他急忙扶他下馬,解下戰甲,撕下些許錦布,用力勒緊傷口止血。
慕無離蒼白的麵色上滿臉血汙,眉頭緊蹙,牙關緊咬。
紀殊珩一邊包紮,一邊焦急道:“殿下,此地距駐地尚遠,您千萬堅持住。”
慕無離微微頷首,強忍著疼痛,聲音虛弱道:“莫顧本王,先另尋出路……莫讓叛軍再追來。”
紀殊珩深知慕無離傷勢嚴重,可此刻唯有盡快離開這險地才有生機,他環顧四周,隻見黃沙茫茫,無遮無攔,遠方風霾將來,隱有危召。
風霾怒號,張牙舞爪撲向此荒蕪之境。
頃刻間,狂風大作,尖銳呼嘯聲恰似萬千惡鬼慟哭哀嚎,卷攜黃沙洶湧而來,所經之處砂石橫飛,天地混沌,恰似末日驟臨。
戰馬早已駭得肝膽俱碎,四蹄慌亂地刨動黃沙,嘶鳴聲中滿是驚恐,眸中盡是對死亡的畏懼。
韁繩於狂風中飄搖無力,未待紀殊珩與慕無離醒神,馬兒已掙斷羈縻,癲狂向遠方奔突而去,須臾間便被漫天黃塵吞噬殆盡。
紀殊珩和慕無離二人置身於這場狂暴風霾內,似螻蟻於浩渺滄海中掙紮求生。
每挪一步,皆需竭盡心力,腳下黃沙宛若泥沼,不斷拖扯二人身形下沉。
紀殊珩麵容疲憊且焦灼,汗水雜著沙塵自額前滾落,清俊臉頰劃出泥痕道道,雙臂酸乏不堪,卻仍攙扶著慕無離高大卻重傷不堪的身軀,在狂風中踉蹌前行。
慕無離麵色慘白,唇色全無,氣息奄奄幾近斷絕,身上創口溢血不止,嫣紅血跡滴於黃沙中,轉瞬便被狂風卷沒。
值此生死一線之際,一株枯槁胡楊出現在視野之中。
紀殊珩眼中閃過一絲決絕與希望,他拚力拖慕無離爬到樹下。
到達樹下後,他顫抖著雙手,從自己破碎的衣衫上扯下幾塊帶血布帛,手指因焦急和疲憊而略顯笨拙,但仍迅速地以一種特定的方式將其纏繞成繩索。
隨後,他傾盡全力,將慕無離的身軀安置在胡楊樹下,用繩子一圈又一圈地將人與胡楊緊緊地捆在一起,似期望用這脆弱的繩索抵禦這狂暴的風霾,卑微地留住慕無離那逐漸消逝的生機。
然而,風霾愈演愈烈,狂風之力已超越人可承受的極限,紀殊珩隻覺身如飄墜落葉,於風中身不由己。
他雙腿發軟,每步立穩皆如攀陡峭絕壁般艱難非常,眼前世界已為黃沙浸沒,昏黃一片,視物不得,呼吸亦艱,每吸一口,都似吞咽滾燙沙礫,喉嚨刺痛無比。
忽然一陣狂風呼嘯而過,紀殊珩但覺身軀被巨力猛然擎起,雙足驟離地麵,生死刹那,慕無離於昏迷邊緣強掙而起,雙眸血絲滿布,透過迷漫黃沙看到了紀殊珩即將被狂風卷走的身影。
倏然間,慕無離傾盡全力,下意識伸手死死攥住紀殊珩手腕,那隻手緊緊地抓住這最後的一絲希望,不肯鬆開。
紀殊珩望著漫天黃塵,眼中滿是絕望,卻又隱透坦然。
他露出一抹慘笑,笑容中飽含對命運的無奈和對人世的不舍,聲嘶而堅定道:“殿下…… 兄長…… 您定要活下去……若見阿璉還......活著,囑其定娶一門良配…… 殊珩此生,再難相伴。相識十餘載,殊珩…… 從未後悔!”
慕無離周身劇痛,每一動皆似扯動魂魄,卻仍竭力搖頭,目中滿是決然與憤懣,對著狂風怒號:“殊珩,休要鬆手!”
紀殊珩望著狂風中搖撼不止的胡楊樹身,淒然一笑,笑中滿是悲涼與豪邁,“殿下,沙場所向,當以馬革裹屍還…… 殊珩此生無憾!今殊珩將去,告訴父親,我是紀氏的好兒郎!”
言罷,紀殊珩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猛地掙脫慕無離的手。
慕無離但覺手中一空,眼睜睜瞧著紀殊珩身影被風霾疾速卷走,消逝無痕。
慕無離想要呼喊,想要掙紮,但失血過多的身體已經不聽使喚,他的雙眸漸次模糊,很快便眼前一黑,昏厥過去,唯任狂風於耳畔呼嘯,身軀與胡楊緊縛一處。
——
威遠侯晉佑率虎賁數十萬,軍容赫赫西向而行,然而還未行數裏,晉佑忽覺心口悸然,隱有不祥之感。
一停下思量,諸多疑慮紛至遝來:為何是劉伯仁遣人傳訊?
念頭剛起,不祥之兆已如潮湧,其中一個最糟糕的猜測頓時鑽入腦海。
晉佑的麵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他猛地勒住韁繩,用盡全身力氣高聲喝令:“快!全軍折返,火速回援玉龍關隘!”
待威遠侯晉佑心急如焚,驅軍疾歸玉龍關隘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寒徹骨髓。
玉龍關下屍骸枕藉,刺鼻的血腥氣彌漫在空氣中,幾乎充塞天地。
晉佑久經沙場亦未睹如此慘狀,麵色滿是驚惶震恐,他縱馬前衝,但見幼子晉璉周身浴血,北境軍舊部圍於垓心,他身形趔趄,好似隨時都能倒下。
晉佑目眥欲裂,厲聲咆哮:“誰敢動我兒一根汗毛!”
此聲若雷霆乍響,那些與晉璉纏鬥不休的叛軍們聽到這聲怒吼,紛紛麵露恐懼之色,不由自主地回過頭來。
晉璉已是強弩之末,幾乎站立不穩,但看見到父親歸來,雙目遽然通紅,他拚盡殘力掙出重圍,踉蹌奔到晉佑馬前,嘶聲道:“父親!劉伯仁叛變!他竟背後刺殿下一刀,與兒纏鬥後遁逃!父親,得快去救阿珩與殿下!”
晉佑從未見過自己的兒子如此惶然慘狀,他心疼難抑,急挽晉璉上馬,問道:“殿下去了何處?你傷勢重不重?”
晉璉強抑體內劇痛,咯血數口,喘息答道:“兒…… 尚能支撐。殿下與布和戰後重傷未愈,又被劉伯仁背刺一刀,今形勢危急,必須盡快找到他們!”
父子二人憂心如焚,縱馬狂奔,然而一路尋覓,竟不見二人蹤跡。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晉佑機緣巧合之下在路上抓住了三個叛軍。
在嚴厲審問下,那三個叛軍嚇得戰戰兢兢,哆哆嗦嗦地說出事情經過:“劉……劉將軍命令我們把宸王殿下和紀監軍抓回去,還派人在三個方向堵住了他們的去路。我們一路追趕,最後……最後他們好像被逼進了流沙之地!”
另一叛軍續道:“那流沙之地人跡罕至,且風沙大作,我等眼見風霾將臨,恐葬身沙海故而折返,真的沒對宸王殿下和紀監軍怎麽樣……”
第三個叛軍低著頭,小聲地說:“他們皆身負重傷,又遇到那麽厲害的風霾,八成是…… 凶多吉少,或已為風霾卷去,屍骨無存……”
晉璉聞言,心痛如絞,絕望崩潰如潮洶湧,他緊咬鋼牙,目眥盡裂,策馬直向流沙之地飛馳而去。
晉佑擔憂兒子安危,哪裏敢有片刻耽擱,立刻緊隨其後。
當二人趕到流沙之地時,眼前唯見茫茫沙海,無垠無際,空無一物。
遠處,似隱約出現兩片染血布帛,晉璉似是被定住般,呆呆地望著那兩片布帛,片刻之後,他不顧一切,帶傷撲入沙中,顫手拾起那兩塊布帛。
刹那間,淚水決堤,眼神中充滿不可置信,死死瞪視著眼前黃沙。
晉佑站於旁側,望此情景,亦長歎一聲,滿麵無奈悲戚。
晉璉仿若失盡全身力氣,雙腿一軟,“撲通” 跪地,傷口溢血,一點一滴滲入沙中,他雙手痛苦地揪著自己的頭發,仰天哀嚎起來。
掌心緊緊地握著一把沙子,可當他抬起手時,流沙卻迅速地從他的指尖滑落,消失不見,恰似心中那縷微末希望,漸次消逝。
“不……我不信……我不信!”
晉璉嘶聲悲泣,聲傳曠野,淒涼無助。
晉佑緩步走到晉璉身側,以蒼老疲憊的聲音道:“阿璉,你是一名將軍,生死無常,終有此日。你且看遠處,胡楊尚為風沙摧折,何況是人?他二人身負重傷,被逼入此絕地.......不可能還活著。”
晉璉像是沒有聽到父親的話般,仍舊躬腰攥沙,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道:“我不信……我不信!”
晉佑見晉璉幾近癲狂,實在心憂如焚,擔心他傷勢加劇,無奈之下,隻得運力於掌,劈向晉璉後頸,將他擊昏,而後小心負於馬背,回營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