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巧梳妝
皇後別跑,尋夢三生全為卿 作者:鴻漸於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頭發擦到半幹,沒來得及梳起來,關翎又一次衣冠不整被王爺看到。
銅鏡不大,為了擠在鏡子前查看衣服的角角落落,她剛剛朝鏡子做了一堆奇怪的姿勢。
猛一發現背後站著秦王,萬分尷尬。
秦王習武步伐輕盈是無錯,不過進人屋子好歹知會一聲。
鏡子裏突然多出一個人,她心髒差點嚇得飛出來。
“請王爺稍等,小女馬上整理完。”
她邊說邊手忙腳亂地坐到梳妝台前,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香粉。
“不用慌張。”
秦王走到她身後,握起一縷長發,拿起梳妝台上的梳子,替她梳理起來。
他平素威嚴肅穆慣了,這會兒熟練地打上茉莉花油,把頭發分股挽成發髻,從桌上裝首飾的匣子裏選出發簪插到發髻裏,看得關翎目瞪口呆。
手法這麽熟練,王爺肯定經常替女子梳頭。
關翎以為秦王夫婦感情好是鄒夫人製造的假象,由秦王的梳頭技巧推斷,兩人感情相當深厚。
從鏡麵瞥見水悅秋盯著自己的眼神,秦王邊替她盤發邊問。
“怎麽了?”
“小女有些驚訝。王爺看似不拘小節,實則粗中有細。敦睦夫婦小女知道不少,如王爺這樣親自為妻子梳頭的實在不多見。”
若是貧賤夫妻,還可能因為請不起梳頭丫鬟不得不讓丈夫代勞。
堂堂王府,下人如雲,果斷沒有此類必要。
王爺親自幫王妃梳頭,隻能是因為真心相愛。
秦王妃打掃出西院,大概是這夫妻倆為告訴世人他們感情篤深故作姿態。
古之先賢多愛半推半就式的謙讓,隻害得她這外人無端多想。
一想到這麽多天來,自己時刻擔憂秦王是否於水悅秋有別他心思,關翎不禁又羞又惱。
那些寫書的也不怕祖墳開裂,亂寫什麽鬼話?
她心裏嘀嘀咕咕時,秦王走到她正麵,一把托起她的下巴,仔細端詳她發髻是否端正,不時調整發簪的位置,接著從桌上取來石黛,替她描眉。
“本王母妃出身低微,在後宮常遭其他嬪妃夫人排擠,被宮人冷落。有段時間身邊一位宮女都沒有。本王小時候經常替她梳頭理妝,因此熟悉這些事。”
啊?不是幫鄒夫人打扮?
秦王不愧征戰沙場的大英雄,生離死別與爾虞我詐見多了,慧眼識人。
整理西院大概不是他的主意。
知道他與自己印象裏一樣,並非惺惺作態的偽君子,關翎暗鬆了口氣。
秦王替水悅秋塗上口脂,托起她的臉,左右看了幾回,又用拇指擦掉了她嘴唇上鮮紅的胭脂。
“水姑娘膚如凝脂,眉目如畫,本已氣色紅潤,以口脂遮掩反落了俗氣。”
他說著話,舔掉了拇指沾到的胭脂。
這舉動太過曖昧。
關翎剛剛放下的心瞬間騰空而起,臉霎時漲得緋紅。
她從椅子上彈起,向後連退幾步。
“怎麽了?”
秦王滿臉意外,似乎被她驚到。
他應該隻是不拘小節,並無它意,自己又想得太多。
無怪乎世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發現自己一點點向靳月夔靠攏,關翎心底泛起一股憂傷。
她定了定神,指著鏡子告訴他。
“王爺嘴唇沾了胭脂……被人看到難免誤會。”
秦王看了眼鏡子,嘴角確實留下了一抹嫣紅。他用手背擦掉了那抹紅色。
“幾日後宴請太子時,姑娘依舊不願吹笛?”
這話實屬多此一問。
他每夜來此,從未看見過水悅秋練習笛子,天天晚上聽她彈箜篌。
水悅秋尷尬地低下頭作為答複,他頗為遺憾地歎了口氣。
“王爺不喜歡聽小女彈琴嗎?”
關翎趕快把話題扯到別處,免得秦王察覺異常。
“若不喜歡,本王怎會每晚來此聽你練習?”
秦王回到屋正中的圓桌旁坐下。
“本王母妃擅長吹笛。她紅顏薄命,在本王十歲的時候去世。太子生辰宴上姑娘吹笛的樣子與她有幾分相似,因此一直期待能再聽姑娘演奏一回。”
又是古怪的感覺。
話本裏,“與死去的母親相似”是公子哥兒常用來勾搭姑娘的借口。
由秦王口中聽到這席話,關翎重新起了狐疑。
柳夫人的喜好她一無所知。
秦王母親在他年少時去世是真,柳夫人是不是擅長吹笛就不清楚了。
假使秦王所說屬實,自己疑神疑鬼多有不敬。
哎,秦王並非每日無所事事飛鷹走馬,穿梭於花街柳巷的膏粱子弟。
自己為何老用看無賴的眼光看他?
與伊薩、沉舟、靳月夔在一起旅行了許久,他們三人不拘小節的地方甚多,自己何曾這麽敏感?
真是身子換了,心思也跟著換了。
關翎一邊點頭應付秦王,一邊提醒自己不可在成為靳月夔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王爺若想聽小女可以多加練習……”
“不急於一時。水姑娘近日把在宴席上所需彈奏的曲目練好就行。”
*
白駒過隙,不久到了王府宴請太子的日期。
是夜,王府燈火通明,人流攢動。
府內上下皆緊張不安,唯恐招待不周怠慢了太子。
越擔心錯事越多,一會兒這兒碰翻了盆子,一會兒那兒打碎了碗。
麻煩事一樁接著一樁。
關翎見慣了王侯將相,比其他人鎮定。
她作為“彈家”屬於樂人技藝最下等的一席,由於姿容出色排在樂陣最前方,起個擺樣子的作用,與賣弄姿色的舞姬差別不大。
水悅秋本來就非普通女子。
按理她的姓氏不該淪落到成為樂女。
以其容貌氣質站在一眾家伎間,別說鶴立雞群,甚至有點格格不入。
其他樂伎皆唯唯諾諾,佝僂背脊,低垂頭顱。
唯獨她昂首挺胸,目光鎮定,仿佛站在金鑾殿上接受百官拜謁。
當她領著眾人走入宴席時,席間一片鴉雀無聲。
宴會西席是太子與其他作陪的官員,東側則是秦王夫婦。
關翎朝席上主賓行禮後,入座等待樂師示意準備奏樂。
樂聲響起,舞蹈助興的舞姬們湧入場中,霎時百花繚亂,一片歡騰。
跳過三五支舞後,舞娘們逐一退下,樂人跟著離席。
關翎起身,打算離開,忽然聽西席有人叫住了她。
“領頭的搊彈家,慢走。”
銅鏡不大,為了擠在鏡子前查看衣服的角角落落,她剛剛朝鏡子做了一堆奇怪的姿勢。
猛一發現背後站著秦王,萬分尷尬。
秦王習武步伐輕盈是無錯,不過進人屋子好歹知會一聲。
鏡子裏突然多出一個人,她心髒差點嚇得飛出來。
“請王爺稍等,小女馬上整理完。”
她邊說邊手忙腳亂地坐到梳妝台前,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香粉。
“不用慌張。”
秦王走到她身後,握起一縷長發,拿起梳妝台上的梳子,替她梳理起來。
他平素威嚴肅穆慣了,這會兒熟練地打上茉莉花油,把頭發分股挽成發髻,從桌上裝首飾的匣子裏選出發簪插到發髻裏,看得關翎目瞪口呆。
手法這麽熟練,王爺肯定經常替女子梳頭。
關翎以為秦王夫婦感情好是鄒夫人製造的假象,由秦王的梳頭技巧推斷,兩人感情相當深厚。
從鏡麵瞥見水悅秋盯著自己的眼神,秦王邊替她盤發邊問。
“怎麽了?”
“小女有些驚訝。王爺看似不拘小節,實則粗中有細。敦睦夫婦小女知道不少,如王爺這樣親自為妻子梳頭的實在不多見。”
若是貧賤夫妻,還可能因為請不起梳頭丫鬟不得不讓丈夫代勞。
堂堂王府,下人如雲,果斷沒有此類必要。
王爺親自幫王妃梳頭,隻能是因為真心相愛。
秦王妃打掃出西院,大概是這夫妻倆為告訴世人他們感情篤深故作姿態。
古之先賢多愛半推半就式的謙讓,隻害得她這外人無端多想。
一想到這麽多天來,自己時刻擔憂秦王是否於水悅秋有別他心思,關翎不禁又羞又惱。
那些寫書的也不怕祖墳開裂,亂寫什麽鬼話?
她心裏嘀嘀咕咕時,秦王走到她正麵,一把托起她的下巴,仔細端詳她發髻是否端正,不時調整發簪的位置,接著從桌上取來石黛,替她描眉。
“本王母妃出身低微,在後宮常遭其他嬪妃夫人排擠,被宮人冷落。有段時間身邊一位宮女都沒有。本王小時候經常替她梳頭理妝,因此熟悉這些事。”
啊?不是幫鄒夫人打扮?
秦王不愧征戰沙場的大英雄,生離死別與爾虞我詐見多了,慧眼識人。
整理西院大概不是他的主意。
知道他與自己印象裏一樣,並非惺惺作態的偽君子,關翎暗鬆了口氣。
秦王替水悅秋塗上口脂,托起她的臉,左右看了幾回,又用拇指擦掉了她嘴唇上鮮紅的胭脂。
“水姑娘膚如凝脂,眉目如畫,本已氣色紅潤,以口脂遮掩反落了俗氣。”
他說著話,舔掉了拇指沾到的胭脂。
這舉動太過曖昧。
關翎剛剛放下的心瞬間騰空而起,臉霎時漲得緋紅。
她從椅子上彈起,向後連退幾步。
“怎麽了?”
秦王滿臉意外,似乎被她驚到。
他應該隻是不拘小節,並無它意,自己又想得太多。
無怪乎世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發現自己一點點向靳月夔靠攏,關翎心底泛起一股憂傷。
她定了定神,指著鏡子告訴他。
“王爺嘴唇沾了胭脂……被人看到難免誤會。”
秦王看了眼鏡子,嘴角確實留下了一抹嫣紅。他用手背擦掉了那抹紅色。
“幾日後宴請太子時,姑娘依舊不願吹笛?”
這話實屬多此一問。
他每夜來此,從未看見過水悅秋練習笛子,天天晚上聽她彈箜篌。
水悅秋尷尬地低下頭作為答複,他頗為遺憾地歎了口氣。
“王爺不喜歡聽小女彈琴嗎?”
關翎趕快把話題扯到別處,免得秦王察覺異常。
“若不喜歡,本王怎會每晚來此聽你練習?”
秦王回到屋正中的圓桌旁坐下。
“本王母妃擅長吹笛。她紅顏薄命,在本王十歲的時候去世。太子生辰宴上姑娘吹笛的樣子與她有幾分相似,因此一直期待能再聽姑娘演奏一回。”
又是古怪的感覺。
話本裏,“與死去的母親相似”是公子哥兒常用來勾搭姑娘的借口。
由秦王口中聽到這席話,關翎重新起了狐疑。
柳夫人的喜好她一無所知。
秦王母親在他年少時去世是真,柳夫人是不是擅長吹笛就不清楚了。
假使秦王所說屬實,自己疑神疑鬼多有不敬。
哎,秦王並非每日無所事事飛鷹走馬,穿梭於花街柳巷的膏粱子弟。
自己為何老用看無賴的眼光看他?
與伊薩、沉舟、靳月夔在一起旅行了許久,他們三人不拘小節的地方甚多,自己何曾這麽敏感?
真是身子換了,心思也跟著換了。
關翎一邊點頭應付秦王,一邊提醒自己不可在成為靳月夔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王爺若想聽小女可以多加練習……”
“不急於一時。水姑娘近日把在宴席上所需彈奏的曲目練好就行。”
*
白駒過隙,不久到了王府宴請太子的日期。
是夜,王府燈火通明,人流攢動。
府內上下皆緊張不安,唯恐招待不周怠慢了太子。
越擔心錯事越多,一會兒這兒碰翻了盆子,一會兒那兒打碎了碗。
麻煩事一樁接著一樁。
關翎見慣了王侯將相,比其他人鎮定。
她作為“彈家”屬於樂人技藝最下等的一席,由於姿容出色排在樂陣最前方,起個擺樣子的作用,與賣弄姿色的舞姬差別不大。
水悅秋本來就非普通女子。
按理她的姓氏不該淪落到成為樂女。
以其容貌氣質站在一眾家伎間,別說鶴立雞群,甚至有點格格不入。
其他樂伎皆唯唯諾諾,佝僂背脊,低垂頭顱。
唯獨她昂首挺胸,目光鎮定,仿佛站在金鑾殿上接受百官拜謁。
當她領著眾人走入宴席時,席間一片鴉雀無聲。
宴會西席是太子與其他作陪的官員,東側則是秦王夫婦。
關翎朝席上主賓行禮後,入座等待樂師示意準備奏樂。
樂聲響起,舞蹈助興的舞姬們湧入場中,霎時百花繚亂,一片歡騰。
跳過三五支舞後,舞娘們逐一退下,樂人跟著離席。
關翎起身,打算離開,忽然聽西席有人叫住了她。
“領頭的搊彈家,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