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廳裏,沈維楨緩緩將自己的遭遇大致講了一遍。
坐他對麵的朱雲姝靜靜的聽著,臉上毫無波瀾,心中卻泛起微微的苦澀。
他們曾是夫妻,這還是第一次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說話。
講完,沈維楨端起茶淺淺飲了一口,一身的疲憊和緊張漸漸得以緩解。
朱雲姝道:“這滄縣上一任縣令剛升遷去了別處,如今縣衙一切皆由縣丞掌管,據民女所知,這縣丞之妻便是那驛丞之姊。”
沈維楨聞言蹙眉,這麽說來,那驛丞是縣丞的小舅子,既然驛丞已被收買,那縣丞還能信嗎?
朱雲姝看了看外麵:“民女勸沈大人先別急著去縣衙,現在天已亮,待我派人出去打探一番再做計較。”
沈維楨眉間舒展:“也好,多謝。”
朱雲姝起身出去了。
看著她離開的背影,沈維楨垂下眸,想不到走投無路之際,竟然遇到了她。
深秋寒冷的夜晚,驚慌失措的死裏逃生,掌心裏一盞溫熱的茶水,心中有什麽堅硬的東西似乎漸漸消散。
愛能在時光的蹉跎裏慢慢減淡,恨亦然。
他從未想到,如今再見此人,他竟心中沒有了怨恨。
過了一會兒,朱雲姝回來,手裏拎來了一隻小木匣,放到沈維楨身旁的小幾上:
“這裏麵是傷藥和紗布,大人先處理一下傷口吧。”
“多謝。”
沈維楨頷首,語氣誠懇,隨後細細處理手背上的傷痕。
等了大概兩炷香,一個護院進來:
“稟姑娘,官府貼出了布告,昨夜有一夥兒賊人潛入驛站縱火劫財,傷了許多人,如今抓住了幾個,還有幾人逃掉了,令百姓們見到陌生人務必上報官府。
同時城門已封鎖,凡有進出者一律嚴查盤問。”
聽完,沈維楨麵色凝重,朱雲姝也心中一驚。
那護院看了沈維楨一眼,朝朱雲姝道:“姑娘,咱們......”
“你先下去吧,約束好所有人,莫讓他們往外亂說。”朱雲姝擺擺手,將人揮退。
沈維楨攥緊拳,眸中不由浮現出一抹冷沉:“賊人?分明是混淆視聽,欲掩蓋真相!”
看來這次背後謀害他之人勢力不小,他在腦中仔細回想,近來得罪了哪些人,或朝中有哪些人想置他於死地。
朱雲姝抿了抿唇:“想不到這些人這般瘋狂,竟敢明目張膽謀害朝廷命官,大人如今作何打算?”
見她臉上露出明顯的憤怒和擔憂之色,沈維楨一怔。
當初他二人雖是和離,但跟他將她趕出家門沒有區別,三載的婚姻,他對她視而不見,避之不及,從未給過她任何好臉色。
想不到,她非但不記恨他,還會關心他。
他別過臉,垂下眸:“我的人或許已被他們捉住,能不能勞請你派人幫我送封信去京城?”
以他目前的情況,想要救出常思慎行他們,懲治奸惡,隻能向京城求助了。
“這不難,此處離京城快馬加鞭半日便能跑一個來回。”
朱雲姝笑著道:“我這便去拿紙筆來,您稍等!”
說完,抬步出去了。
沈維楨提筆沾墨,很快就寫好了一封信。
剛才那位護院已被朱雲姝喊了進來,沈維楨將信裝好,交給他:
“勞煩送去京中安遠侯府。”
如今家中隻有祖母,這種事還是別讓她擔心了,至於同僚......他不確定現在是誰要取他的命,想來想去,唯有阮綜最讓他放心。
那護院應是,朱雲姝想了想,又叮囑:
“你帶著程路和餘嬤嬤,若有人問起,便說是去城外魯員外家,為魯夫人量尺寸。”
“是,姑娘放心。”護院領命離開。
見她安排得這樣周全,沈維楨微有些驚異。
朱雲姝回過頭,十分肯定的道:“你放心,程喚一定能將信帶到。”
這些人都是當初她兄長手底下的人,兄長去流放地前將一部分人給了她,她見識過他們的本事,這些年她能在這陌生的地方安然無恙,全憑有他們保護。
朱雲姝引著沈維楨去膳廳用早膳。
到了院中,迎麵走來一位小少年。
“給姑姑請安。”
小少年到了跟前,先端端正正向朱雲姝見禮。
朱雲姝滿意點頭,見沈維楨麵露疑惑,猶豫了片刻,向他介紹道:
“此乃......我兄長之子。”
聞言,沈維楨麵色微沉,隨即想到事情都過去了,稚子無辜,他不應遷怒到孩子身上,臉色又恢複了平靜。
見狀,朱雲姝對侄兒道:“歡哥兒,這位是沈大人,”
歡哥兒向沈維楨恭敬一揖:“見過沈大人。”
沈維楨打量麵前的小少年,六七歲的模樣,麵龐稚嫩,行走間的姿態卻極是穩重,雖麵對陌生人,但他目不斜視,眸光不避不閃,舉止談吐絲毫不露怯。
他莫名有些好感,多問了一句:“可讀書了?”
歡哥兒道:“回沈大人,小子如今在滄曲書院廖夫子門下求學。”
沈維楨頷首,又問:“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何出?”
歡哥兒稚嫩的臉龐正色答道:“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出自《大學》。”
“何解?”
“若心思不端正,即便在看,卻像沒有看見一樣;即便在聽,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也不知它的滋味。所以說,要修養自身的品性,應該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何出?”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出自《中庸》第十五章。想成為君子,就像走遠路一樣,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處一樣,要從低處開始。
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告訴我們,求取君子之道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身做起。”
小少年聲音朗朗,口齒清晰,對答如流,沈維楨暗暗吃驚,目光中滿含讚許。
這般年紀的孩童,大多尚處於啟蒙階段,還在讀詩三百,而這位少年,顯然已熟讀四書五經了。
他也是聽到對方在聞名天下的滄曲書院讀書,才忍不住多問了兩句,想不到小小年紀,不僅能倒背如流,還真正領悟了其中深意,很不簡單。
他微微一笑:“久聞滄縣人傑地靈,滄曲書院更是文風卓著,今日算是領教了。”
少年緊繃的小臉浮起一抹紅暈,恭敬的深深一揖,言不敢當。
朱雲姝的護院出城時,雖遇阻攔盤問,但護院應答自如,且“朱氏繡坊”因刺繡精美,在整個滄縣有口皆碑,城門的差役略略檢查過,便放了行。
阮綜收到信後,直接入宮,將事情稟告了齊民瞻。
齊民瞻震怒,令阮綜帶一隊禁軍去滄縣救人。
阮綜動作很快,天還未黑,滄縣縣衙和驛站便被威武整肅的禁衛軍包圍了,縣丞和驛丞被捉拿審理,沈維楨的人也被解救了出來。
得知人已離開滄縣,朱雲姝心中略放鬆,曾經因她之故,害他與有情人分離,如今她幫了他,也算是彌補之前的過錯了。
皇宮裏。
小阿圓極其緩慢的伸出自己厚厚的手掌:
“打二十下有點多,阿娘可不可以大發慈悲,網開一麵,少罰些?”
阮綿睨他一眼,壓下心中的怒氣:
“你說幾下?”
小阿圓見她似有所動,心中歡喜,忙道:
“莫夫子說‘萬物歸一,一生萬物’,可見‘一’是何其重要,不若打一下?
既能讓兒子受了罰,認識到錯處,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又能感受到您的一片拳拳慈母苦心。何樂而不為呢?”
聽了兒子一番謬論,阮綿不由嘴角直抽,這小子得他爹真傳,逃課、打架、起哄、擾亂課堂、欺辱夫子的事兒天天幹,講起道理來卻是一套一套的。
她裝作沉思,片刻後點頭道:“有道理,春芽掌刑,我親自數。”
聞言,小阿圓爽快的將手伸向春芽:“打吧!”
“奴婢得罪了。”
春芽一禮,隨後舉起戒尺就朝他的掌心打了下去。
隻聽一旁的阮綿數道:“二十。”
見春芽沒動了,她催道:
“別停,還沒到一呢!”
小阿圓一愣,很快意識到自己被阿娘騙了,胖嘟嘟的臉立刻皺成了一團包子:
“阿娘,你......”
阮綿秀眉一挑:“我怎麽了?是你讓打到一的,還沒打完呢,春芽,繼續!”
春芽唇角微揚,又舉起了戒尺,正要落下,一道挺拔的身影大踏步進來。
阿圓似是看到了救星,兩隻小腳丫以極快的速度跑過去,抱住親爹的大長腿“惡人先告狀”:
“爹爹,阿娘打我.....嗚嗚嗚......”
齊民瞻似是很不耐煩,將圓滾滾的兒子往旁邊一踹:
“又做錯什麽事了?瞧把你阿娘氣的!還不快滾!”
阿圓扯著嗓子跑出去了,似是受了極大委屈一般,小肩膀一抽一抽的。
隻有跟著他的小內侍知曉,這主兒一出了紫寰殿,白嫩嫩的小臉立刻換上了笑容。
見他跑沒影兒了,齊民瞻似是才反應過來,自家娘子還要罰他,忙朝外喊了兩聲,結果無人應答。
“臭小子,跑得倒快!”
他一臉無奈的回過頭,訕笑了兩聲,執起旁邊的茶壺,倒了盞茶端到阮綿麵前:
“娘子消消氣,來,喝茶。”
阮綿接過茶,白了他一眼:
“你們父子倆聯合起來,在我麵前裝神弄鬼,打量我瞧不出來?你好靈通的耳報神,每次都能正巧趕來救場!”
“我......”
齊民瞻下意識想否認,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軟語輕哄道:
“皇後娘娘慧眼如炬,我等宵小之輩,自是逃不過娘娘這雙法眼。不過,阿圓還小,咱們慢慢教,莫生氣,為了這點小事氣壞了身子不值當啊!”
不理會他的伏低做小之態,阮綿冷哼:
“小事?他偷偷將螃蟹塞進人家莫夫子的靴子裏,這是小事?
這回虧得那書童細心,給莫夫子遞靴子時特意檢查了一遍,若不然,那已逾花甲之年的夫子這麽一嚇,豈不得魂歸了西?”
坐他對麵的朱雲姝靜靜的聽著,臉上毫無波瀾,心中卻泛起微微的苦澀。
他們曾是夫妻,這還是第一次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說話。
講完,沈維楨端起茶淺淺飲了一口,一身的疲憊和緊張漸漸得以緩解。
朱雲姝道:“這滄縣上一任縣令剛升遷去了別處,如今縣衙一切皆由縣丞掌管,據民女所知,這縣丞之妻便是那驛丞之姊。”
沈維楨聞言蹙眉,這麽說來,那驛丞是縣丞的小舅子,既然驛丞已被收買,那縣丞還能信嗎?
朱雲姝看了看外麵:“民女勸沈大人先別急著去縣衙,現在天已亮,待我派人出去打探一番再做計較。”
沈維楨眉間舒展:“也好,多謝。”
朱雲姝起身出去了。
看著她離開的背影,沈維楨垂下眸,想不到走投無路之際,竟然遇到了她。
深秋寒冷的夜晚,驚慌失措的死裏逃生,掌心裏一盞溫熱的茶水,心中有什麽堅硬的東西似乎漸漸消散。
愛能在時光的蹉跎裏慢慢減淡,恨亦然。
他從未想到,如今再見此人,他竟心中沒有了怨恨。
過了一會兒,朱雲姝回來,手裏拎來了一隻小木匣,放到沈維楨身旁的小幾上:
“這裏麵是傷藥和紗布,大人先處理一下傷口吧。”
“多謝。”
沈維楨頷首,語氣誠懇,隨後細細處理手背上的傷痕。
等了大概兩炷香,一個護院進來:
“稟姑娘,官府貼出了布告,昨夜有一夥兒賊人潛入驛站縱火劫財,傷了許多人,如今抓住了幾個,還有幾人逃掉了,令百姓們見到陌生人務必上報官府。
同時城門已封鎖,凡有進出者一律嚴查盤問。”
聽完,沈維楨麵色凝重,朱雲姝也心中一驚。
那護院看了沈維楨一眼,朝朱雲姝道:“姑娘,咱們......”
“你先下去吧,約束好所有人,莫讓他們往外亂說。”朱雲姝擺擺手,將人揮退。
沈維楨攥緊拳,眸中不由浮現出一抹冷沉:“賊人?分明是混淆視聽,欲掩蓋真相!”
看來這次背後謀害他之人勢力不小,他在腦中仔細回想,近來得罪了哪些人,或朝中有哪些人想置他於死地。
朱雲姝抿了抿唇:“想不到這些人這般瘋狂,竟敢明目張膽謀害朝廷命官,大人如今作何打算?”
見她臉上露出明顯的憤怒和擔憂之色,沈維楨一怔。
當初他二人雖是和離,但跟他將她趕出家門沒有區別,三載的婚姻,他對她視而不見,避之不及,從未給過她任何好臉色。
想不到,她非但不記恨他,還會關心他。
他別過臉,垂下眸:“我的人或許已被他們捉住,能不能勞請你派人幫我送封信去京城?”
以他目前的情況,想要救出常思慎行他們,懲治奸惡,隻能向京城求助了。
“這不難,此處離京城快馬加鞭半日便能跑一個來回。”
朱雲姝笑著道:“我這便去拿紙筆來,您稍等!”
說完,抬步出去了。
沈維楨提筆沾墨,很快就寫好了一封信。
剛才那位護院已被朱雲姝喊了進來,沈維楨將信裝好,交給他:
“勞煩送去京中安遠侯府。”
如今家中隻有祖母,這種事還是別讓她擔心了,至於同僚......他不確定現在是誰要取他的命,想來想去,唯有阮綜最讓他放心。
那護院應是,朱雲姝想了想,又叮囑:
“你帶著程路和餘嬤嬤,若有人問起,便說是去城外魯員外家,為魯夫人量尺寸。”
“是,姑娘放心。”護院領命離開。
見她安排得這樣周全,沈維楨微有些驚異。
朱雲姝回過頭,十分肯定的道:“你放心,程喚一定能將信帶到。”
這些人都是當初她兄長手底下的人,兄長去流放地前將一部分人給了她,她見識過他們的本事,這些年她能在這陌生的地方安然無恙,全憑有他們保護。
朱雲姝引著沈維楨去膳廳用早膳。
到了院中,迎麵走來一位小少年。
“給姑姑請安。”
小少年到了跟前,先端端正正向朱雲姝見禮。
朱雲姝滿意點頭,見沈維楨麵露疑惑,猶豫了片刻,向他介紹道:
“此乃......我兄長之子。”
聞言,沈維楨麵色微沉,隨即想到事情都過去了,稚子無辜,他不應遷怒到孩子身上,臉色又恢複了平靜。
見狀,朱雲姝對侄兒道:“歡哥兒,這位是沈大人,”
歡哥兒向沈維楨恭敬一揖:“見過沈大人。”
沈維楨打量麵前的小少年,六七歲的模樣,麵龐稚嫩,行走間的姿態卻極是穩重,雖麵對陌生人,但他目不斜視,眸光不避不閃,舉止談吐絲毫不露怯。
他莫名有些好感,多問了一句:“可讀書了?”
歡哥兒道:“回沈大人,小子如今在滄曲書院廖夫子門下求學。”
沈維楨頷首,又問:“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何出?”
歡哥兒稚嫩的臉龐正色答道:“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出自《大學》。”
“何解?”
“若心思不端正,即便在看,卻像沒有看見一樣;即便在聽,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也不知它的滋味。所以說,要修養自身的品性,應該首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何出?”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出自《中庸》第十五章。想成為君子,就像走遠路一樣,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處一樣,要從低處開始。
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告訴我們,求取君子之道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身做起。”
小少年聲音朗朗,口齒清晰,對答如流,沈維楨暗暗吃驚,目光中滿含讚許。
這般年紀的孩童,大多尚處於啟蒙階段,還在讀詩三百,而這位少年,顯然已熟讀四書五經了。
他也是聽到對方在聞名天下的滄曲書院讀書,才忍不住多問了兩句,想不到小小年紀,不僅能倒背如流,還真正領悟了其中深意,很不簡單。
他微微一笑:“久聞滄縣人傑地靈,滄曲書院更是文風卓著,今日算是領教了。”
少年緊繃的小臉浮起一抹紅暈,恭敬的深深一揖,言不敢當。
朱雲姝的護院出城時,雖遇阻攔盤問,但護院應答自如,且“朱氏繡坊”因刺繡精美,在整個滄縣有口皆碑,城門的差役略略檢查過,便放了行。
阮綜收到信後,直接入宮,將事情稟告了齊民瞻。
齊民瞻震怒,令阮綜帶一隊禁軍去滄縣救人。
阮綜動作很快,天還未黑,滄縣縣衙和驛站便被威武整肅的禁衛軍包圍了,縣丞和驛丞被捉拿審理,沈維楨的人也被解救了出來。
得知人已離開滄縣,朱雲姝心中略放鬆,曾經因她之故,害他與有情人分離,如今她幫了他,也算是彌補之前的過錯了。
皇宮裏。
小阿圓極其緩慢的伸出自己厚厚的手掌:
“打二十下有點多,阿娘可不可以大發慈悲,網開一麵,少罰些?”
阮綿睨他一眼,壓下心中的怒氣:
“你說幾下?”
小阿圓見她似有所動,心中歡喜,忙道:
“莫夫子說‘萬物歸一,一生萬物’,可見‘一’是何其重要,不若打一下?
既能讓兒子受了罰,認識到錯處,有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又能感受到您的一片拳拳慈母苦心。何樂而不為呢?”
聽了兒子一番謬論,阮綿不由嘴角直抽,這小子得他爹真傳,逃課、打架、起哄、擾亂課堂、欺辱夫子的事兒天天幹,講起道理來卻是一套一套的。
她裝作沉思,片刻後點頭道:“有道理,春芽掌刑,我親自數。”
聞言,小阿圓爽快的將手伸向春芽:“打吧!”
“奴婢得罪了。”
春芽一禮,隨後舉起戒尺就朝他的掌心打了下去。
隻聽一旁的阮綿數道:“二十。”
見春芽沒動了,她催道:
“別停,還沒到一呢!”
小阿圓一愣,很快意識到自己被阿娘騙了,胖嘟嘟的臉立刻皺成了一團包子:
“阿娘,你......”
阮綿秀眉一挑:“我怎麽了?是你讓打到一的,還沒打完呢,春芽,繼續!”
春芽唇角微揚,又舉起了戒尺,正要落下,一道挺拔的身影大踏步進來。
阿圓似是看到了救星,兩隻小腳丫以極快的速度跑過去,抱住親爹的大長腿“惡人先告狀”:
“爹爹,阿娘打我.....嗚嗚嗚......”
齊民瞻似是很不耐煩,將圓滾滾的兒子往旁邊一踹:
“又做錯什麽事了?瞧把你阿娘氣的!還不快滾!”
阿圓扯著嗓子跑出去了,似是受了極大委屈一般,小肩膀一抽一抽的。
隻有跟著他的小內侍知曉,這主兒一出了紫寰殿,白嫩嫩的小臉立刻換上了笑容。
見他跑沒影兒了,齊民瞻似是才反應過來,自家娘子還要罰他,忙朝外喊了兩聲,結果無人應答。
“臭小子,跑得倒快!”
他一臉無奈的回過頭,訕笑了兩聲,執起旁邊的茶壺,倒了盞茶端到阮綿麵前:
“娘子消消氣,來,喝茶。”
阮綿接過茶,白了他一眼:
“你們父子倆聯合起來,在我麵前裝神弄鬼,打量我瞧不出來?你好靈通的耳報神,每次都能正巧趕來救場!”
“我......”
齊民瞻下意識想否認,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軟語輕哄道:
“皇後娘娘慧眼如炬,我等宵小之輩,自是逃不過娘娘這雙法眼。不過,阿圓還小,咱們慢慢教,莫生氣,為了這點小事氣壞了身子不值當啊!”
不理會他的伏低做小之態,阮綿冷哼:
“小事?他偷偷將螃蟹塞進人家莫夫子的靴子裏,這是小事?
這回虧得那書童細心,給莫夫子遞靴子時特意檢查了一遍,若不然,那已逾花甲之年的夫子這麽一嚇,豈不得魂歸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