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薑妍的,中午沒有做地瓜皮炒雞蛋。正好今天地也幹的差不多了,薑大爺爺招呼村裏的眾人下地做活。薑奶奶就帶著薑妍、薑玉一起跟著大夥下地去了。


    “閨女,閨女!”


    “給!”薑爸爸趁著大夥都幹活,沒人發現,偷偷摸摸跑過來,遞給薑妍幾棵野草一樣的植物。


    “吃吧!爸走啦。”


    綠色的植物上長著黑色豆粒大小的果實。前陣子和薑玉可是發現了不少植物。有的吃葉,酸溜溜的。有的吃根,甜滋滋的。這次拿著手裏的植物,薑妍有些拿不準,這個植物是不是吃果實。隻好叫來了薑玉。


    “弟,這幾顆是剛才爸送過來的。”薑妍指著地上的植物。


    “姐,這是岩悠,可以吃的。”薑玉上前摘了些黑色圓溜溜的果實放進嘴裏。


    薑妍才試探地摘了兩顆。味道嘛,難以形容,微微能嚐出些甜味,更多的是一種奇怪的味道。不難吃。當零嘴,無聊時吃上幾顆也不是不可以。


    薑妍又摘了幾顆。一不小心捏破了,弄了一手,又黑又紫的。


    隻見薑玉這一會吃的滿嘴到處都是。


    一上午很快就過去了。趁著中午午休的功夫,薑奶奶叫上薑爸爸、薑媽媽去村裏碾子處,不一小會兒就將泡好的小米碾成了麵粉拿了回來。


    順便還碾了些紅薯粉。前幾天薑媽媽發現家裏有袋子紅薯幹變潮長了黴點。扔掉是絕對不可能的。薑奶奶讓薑媽媽將這些紅薯幹上的黴點都洗幹淨,又曬了幾天,今天一起拿著去,碾成了紅薯粉。


    回到家,薑奶奶想起來自家現在可沒有烙煎餅的平底鍋,前些年有,後來都拿著打鐵煉鋼了,也就沒有再置辦。


    薑奶奶隻能去了薑大奶奶家,問問村裏誰家有烙煎餅的平底鍋。


    走之前還安排薑爺爺用竹片做了個攤煎餅的工具。


    “大嫂,在家呢呀!”


    “欸!坐吧!”


    “就不坐啦。我來問問你知道村裏誰家有攤煎餅的鍋?我把米都碾好了,才想起來家裏前幾年的鍋不是拿去煉鋼了嘛!”


    “呦!這事呀!我還真忘了村裏誰家有啦。不過記得有次碰到薑五奶奶家重孫子薑劍鋒來家裏玩,拿著煎餅來著。你去五奶奶家問問去。”


    “大嫂,那你忙著吧!我去問問,趁著這會都在家。”薑奶奶聽完,也不準備留,跟薑大奶奶告了別。


    “行!有空過來待著。”


    “欸!”


    薑奶奶在村裏彎彎繞繞,繞了好一會,才到了薑五奶奶家。


    說起薑五奶奶,那算得上村裏為數不多長壽之人了。雖然上了歲數,但難得的身體還算硬朗,跟著大兒子一家生活。大家都叫薑五奶奶為五奶奶,比薑奶奶更小的輩,都統稱五祖祖。實際算輩分的話,薑奶奶這輩應該稱呼為五娘。但薑五奶奶年歲大,大家都叫習慣了。


    “五奶奶,在家沒?”


    “他二嬸怎麽有空家來了?嗨,我婆婆剛在外麵曬了會太陽,小晴看到她太奶奶打瞌睡,直點頭,剛給送屋裏睡覺去了。怎麽來有事呀?”


    “嫂子,跟你說也一樣。”


    “我這不看天熱,給幾個上學的孫子帶飯怕壞,想著攤些煎餅。麵壓好了才想起來家裏沒有鍋。想到五奶奶可是村裏最周全的人,這不過來碰碰運氣。大嫂你可知道咱們村裏誰家有攤煎餅的平鍋?我去借回去用用。”


    “嗨!原來是這事呀!這事簡單,不用旁人家。”


    “這攤煎餅的鍋,我二兒子家就有。前些日子,家裏還拿來攤了一些煎餅,想著給我婆婆換換口味。但你也知道,老太太牙口不太行,都便宜我家幾個小的了。”


    “這事,我就能做主。你在家坐會,喝些水,我去給你上老二家拿去。”


    “嫂子,咋好意思麻煩你這些呢。我自己去就行。”


    “欸呀!都是自家人客氣啥!家裏也沒少指望你們的幫忙。給我說這些,可就外道了。”


    “行!那我和嫂子一起去。”薑奶奶上前牽著王桂花的胳膊。


    薑奶奶到了王桂花二兒子家,跟其二兒媳婦又是好一陣感謝,才拿著鍋回到了自家。


    “吃頓煎餅還真不容易。”薑奶奶不禁嘀咕。本來打算攤些夠家裏幾天吃的就行了,想到借鍋的曲折。回到家的薑奶奶又泡了不少米。


    既然難得借一次,就多攤一些。給幾個閨女都送一些去,給大家夥都嚐嚐。剩下的放在地窖裏慢慢吃。至於老二就不寄了,煎餅再放的住,也禁不起路途遙遠。等冬天天冷了,倒是可以寄一些過去。


    薑爺爺不僅趁著這會功夫做了個攤煎餅的工具,想著薑奶奶在屋裏攤煎餅太熱,而且燒那麽些火,晚上睡覺炕也太熱。還和薑爸爸倆人在後院陰涼地方拿石頭堆了個簡易灶。


    薑奶奶回來拿著鍋往上一放,感覺還挺合適。就是灶台太簡陋,容易四處冒煙。


    看村裏不少人家都是在外麵搭了個棚子,方便天熱做飯。前幾年收成不好,一家人都低調做人,今年終於好轉一些,也可以適當弄些。等那天空了確實可以讓幾人在外麵搭個棚子,再置辦個簡易的灶台。


    收拾完薑爺爺帶著眾人下地去了,薑奶奶留下薑媽媽在家準備一起攤煎餅。


    雖然家裏也有薑妍和薑玉兩個小的,但倆人在這事上還真幫不上大忙。薑奶奶一人又忙不過來,就留下了薑媽媽。


    別看,看著好像簡單,實際上攤煎餅還真不是什麽輕省的活。一直彎著腰,鍋一直烤的熱得很。火候特別重要,看火的人也很費心神。


    回到廚房,找了一個大盆,將碾的小米麵舀到盆裏,放了一小撮鹽,然後邊攪邊倒入白開水,直至成為糊狀,沒有明顯的小疙瘩。放在一旁慢慢醒著。薑奶奶又去忙別的去了。


    下午,薑奶奶看火,薑媽媽攤煎餅。


    攪了攪盆裏的麵糊糊,用勺子舀了些倒到鍋上,拿薑爺爺做的工具,轉圈一刮,一個圓乎乎的煎餅就好了。待一小會兒,將煎餅翻個麵。一張金黃軟乎乎的煎餅就出鍋了。放到蓋簾上開始攤下一張。


    薑媽媽被薑奶奶指導著,煎餅攤的又快又好。後麵的煎餅又圓又薄。一會的功夫,就攤了好幾張。


    第一張煎餅自然落到了薑妍和薑玉的肚裏。


    薑妍拿起第一張煎餅,從中間一分為二。一半遞給了薑玉。


    薑妍攤開自己的那一半。先從水瓢裏薑奶奶洗幹淨的小白菜和蔥裏挑了一棵小白菜,沾了蘸醬,均勻將醬抹在煎餅上,然後又放了幾顆小白菜,鋪平整。又拿了一小塊蔥,撕了一點點放在了上麵,卷了起來。


    沒放太多蔥,因為家裏的大蔥味道又嗆又辣,味道特別足。薑爸爸幾人倒是很喜歡,但對於薑妍來說,味道太辣了。所以隻放了一絲絲。


    卷好的煎餅,薑妍咬了一口。煎餅這會已經涼了,變得特別筋道,小米香味特別濃。裏麵夾著鹹香的醬,爽脆的白菜還有微辣的蔥絲,特別夠味。薑妍哈著氣,有些辣,但也沒停,又咬了一大口。


    薑玉卷的煎餅可比薑妍的煎餅粗多了。裏麵的卷了特別多菜,都差點合不起來。薑玉小手捧著大大的煎餅,咬了一口,才咬掉了一個小角。


    薑玉的煎餅更多的菜的味道,偶爾能吃到外表的煎餅皮。但薑玉吃的也很滿足。半個煎餅下肚,薑玉小肚子都鼓了起來。


    看倆人蹲著吃的香,薑媽媽也挺開心的。這說明自己攤的還不錯。


    “娘,晚上要不炒些土豆絲一起卷著吃?”


    “行!你做主就行。”


    “好的,娘!那我一會多洗一些土豆,切成土豆絲炒上一盆。聽大嫂說薑明幾個小的晚上總是餓的爬起來找吃的。我估摸著薑齊和薑樂兩個也是。”


    “對了,別忘了磕倆雞蛋給我乖孫炒地瓜皮。我乖孫一直惦記著呢。說等著倆哥哥一起回來吃,中午就沒吃上,晚上可不能忘了。”


    “曉得了,娘。”薑媽媽有些好笑,自家婆婆啥時候都忘不了給自家閨女扒拉點好處。


    一大盆麵糊,薑媽媽攤了大半個下午。蓋簾上的煎餅一張一張堆了厚厚一摞。


    這要是擱以往,薑妍會吃驚,這些煎餅得什麽時候才能吃完。


    但知道自家人的飯量,特別是自家幾個哥哥,可能正處於愛長個的年紀,吃的特別多。平時什麽都吃,但薑妍知道,自家幾個哥哥很少有吃飽的時候,特別是晚上總是餓。為此薑媽媽還總是犯愁呢。這些煎餅不放開了吃,也沒幾頓就能吃沒。完全不用擔心會壞掉。


    都攤完,薑媽媽將後院收拾幹淨,就去廚房忙活了。薑奶奶帶著薑妍和薑玉兩個,在菜地裏摘了些青菜,準備晚上一起卷煎餅吃。


    給薑妍和薑玉一人摘了一個黃瓜。就帶著倆人在後院摘櫻桃。準備明天給薑小姑同事帶去。


    倆人拿著黃瓜擦了擦上麵的刺,也沒洗,哢嚓哢嚓吃著手裏的黃瓜,一邊幫薑奶奶摘櫻桃。


    吃過不少黃瓜,但還屬薑奶奶種的黃瓜好吃,清香味特別足,特清脆。


    唯一的缺點就是裏麵的黃瓜籽子更飽滿,好像比現代更大粒一些。薑妍不知道的是品種的原因,還是因為現代的黃瓜經過基因改良的原因。


    哢嚓哢嚓一口接著一口,光聽聲音,就覺得倆人吃的很過癮。


    薑奶奶帶著倆人摘了有小半盆櫻桃。這要是別人,薑奶奶還真不舍得給,也就是薑小姑的同事,為了維護關係,不得不出血。自家的櫻桃是又大又甜。沒看薑爸爸薑奶奶都不讓霍霍。就可著家裏幾個小的摘著吃。


    整個一年裏,家裏能見到的水果還真沒多少。除了這顆櫻桃樹結的櫻桃,就屬家裏那顆杏樹結的杏。別的就是孩子們自己從山裏找些野果,摘點野梨、山棗什麽的。


    這麽想著,薑奶奶愈發心疼了。其實自家牆根擠擠也能騰出些空地,要不讓老三沒事去山裏轉轉,看有沒有好的果樹,移回來。不行的話種後院牆外也行,估計也沒人閑的來自家後院牆根轉悠。能給自家乖孫多點嚼頭。今天去五奶奶家,他家那棵蘋果樹真不錯,實在不行豁出去自己的老臉,去要個叉子回來。


    薑妍可不知道,這一會的功夫,薑奶奶為其多些零嘴吃,挖空了心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年代文裏胡吃海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做顆星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做顆星星並收藏我在年代文裏胡吃海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