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說的誤打誤撞,便是指當年大華軍將李翠微擄走之事。
李自成略作思考後,緊皺的眉頭終於緩緩舒展開來。此時,周圍眾人也再次紛紛開口稱讚起丞相的高明主意,異口同聲地說道:“如有了東海伯的相助,何須擔憂天下不能太平啊!”
就在這滿場的歡呼喝彩聲中,劉芳亮卻微微皺起了眉頭。盡管李自成隻有一隻眼睛,但依然敏銳地捕捉到了劉芳亮這細微的表情變化。他心中不禁有些不快,但還是強壓著情緒,開口詢問道:“明遠,難道你對此事有什麽不一樣的見解?”
聽到李自成的發問,劉芳亮渾身一顫,瞬間意識到剛剛自己的失態舉動已然被發現。他趕忙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向李自成行了一個大禮,然後急忙回答道:“丞相說得對,隻是……”然而話剛說到此處,他突然停頓了一下。
“說!”李自成猛地瞪大了僅剩的那隻獨眼,語氣嚴厲地催促道。
劉芳亮咬了咬牙,下定了決心還是開口說道:“我所擔心的是郝將軍!”這句話一經說出,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塊巨石,激起千層浪。
而此時,李自成心裏更是咯噔一響,因為他深知,李翠微的再度前往鬆江,與郝搖旗有很大的關係。
想當初,李翠微重新回到闖軍之際,她身邊的護衛竟然毫不留情地斬殺了數十名正在劫掠的闖兵,而這些闖兵恰恰就是郝搖旗的部下。
再後來,當闖軍成功攻破開封城之後,李自成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不會對開封的百姓們進行劫掠。然而,令郝搖旗的手下依舊難以克製自己的欲望,再次犯下惡行。結果,又是李翠微帶領著手下之人果斷出手,將幾十個違法亂紀之徒就地正法。
正因如此,郝搖旗怒不可遏,直接將此事告狀到了闖王跟前。最終導致李翠微遭到了闖王嚴厲的斥責。李翠微性格剛烈,受此委屈之後,一氣之下便帶著自己的護衛憤然出城。
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李自成和高夫人似乎並不急於追回李翠微,隻是派人追尋她的下落,默默地關注著李翠微的動向,當聽聞她去做了海盜時,李自成僅僅是微微一笑,並未放在心上。
聽完劉芳亮所說的這番話,劉宗敏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說道:“明遠啊,這次搖旗出征山東的時候,闖王可是特意下達過命令的,絕對不能對青州和浮山的大華軍動任何心思,而且還要想盡辦法跟他們處好關係呢!所以呀,關於這點你就不必過於憂心!”
但丞相牛金星卻沒有開口說話,而劉芳亮卻暗自愎悔:恐怕皇上沒這麽想不知暗地給了郝搖旗什麽指令,否則去山東一事,應當派遣自己,而不是派這個對大華軍抱有成見的郝搖旗了。
此時,聽到劉芳亮的話,闖王不禁有些心虛,雖然明麵上他對郝搖旗的命令是與大華軍搞好關係,但實際他也覬覦大華軍犀利的武器,曾私下命令郝搖旗,如果有把握,攻陷青州、浮山,如果能奪得大華軍在這一地的全部武器,以後大順也不用怕什麽東海伯了!
想到這裏,李自成趕緊對身後的一名小太監道:“立即派人傳旨,命令搖旗不得與大華軍產生衝突,務必搞好關係!”
李闖王全然不知的是,眾人口中的郝搖旗郝正深陷於青州城外五十裏處的絕境之中,重蹈了劉澤清的覆轍。
郝搖旗率領著五萬精兵如狂風般席卷山東境內,所到之處,朝廷的官兵以及地方府兵、衛所要麽望風而逃,要麽幹脆投降。如此一來,他麾下的兵馬不減反增,很快便逼近十萬之眾。
隨著軍隊規模的龐大,郝搖旗內心的欲望亦如烈火般熊熊燃燒起來,膨脹至前所未有的程度。此時的他,已然自視甚高,覺得自己舉世無雙,甚至對天下之人都充滿了蔑視之意!以至於連青州和浮山的那一萬多大華軍,他也完全不放在眼裏了。
他隨意編造出一個恐怕連天底下六歲孩童聽了都會嗤之以鼻的借口,親自統率著五萬精銳部隊,氣勢洶洶地發兵前往青州,妄圖趁著大華軍毫無防備之際,一鼓作氣攻占青州和浮山兩地。
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大軍剛剛踏入青州地界時,竟迎麵撞上了率兵趕來的孫大成。由於尚未接到伯爺的最新指令,孫大成為了穩妥起見,選擇先將郝搖旗的軍隊驅逐出境,但並未痛下殺手。
然而,正是孫大成的這一舉措,給郝搖旗帶來了堪稱致命的打擊。因為在郝搖旗看來,大華軍此舉分明是懼怕與闖軍正麵交鋒,所以才會選擇退讓。正因如此,他愈發堅定了要攻打青州和浮山的決心。
出征之時,表麵上所得軍令乃是要與大華軍建立良好的關係。然而,闖王私下裏向他傳遞密令:倘若時機恰到好處,便可瞅準時機一舉攻占由大華軍掌控的青州和浮山兩地,並設法奪取他們手中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犀利武器。
對於此事,李自成和郝搖旗皆堅信不疑——隻要擁有了這批先進的武器裝備,憑借大順軍龐大的兵力優勢,定然不再畏懼大華軍分毫。
與此同時,郝搖旗心裏頭也跟明鏡兒似的,知曉這道秘令難以擺上台麵。若是此番行動能夠大獲成功,那自然一切都好說話,闖王必然會全力庇護於他;可要是不幸遭遇挫敗,那麽毫無疑問,自己極有可能淪為那隻可憐的替罪羔羊。
不過,由於李翠微之事,郝搖旗對大華軍可謂恨之入骨,以至於完全未曾深思其中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數日,闖軍的十幾門紅衣大炮也運抵至軍中。如此強大的火力增援已然就位,郝搖旗不由得信心倍增,當下便摩拳擦掌地準備向大華軍發起淩厲的攻勢。
誰曾料到,正當他躊躇滿誌之際,對麵的大華軍竟然搶先一步主動出擊!而這一切,皆是因為葉風抵達浮山之後,當機立斷派人給孫大成送去一道簡短卻堅決的命令:“首惡必誅,絕不姑息!”
李自成略作思考後,緊皺的眉頭終於緩緩舒展開來。此時,周圍眾人也再次紛紛開口稱讚起丞相的高明主意,異口同聲地說道:“如有了東海伯的相助,何須擔憂天下不能太平啊!”
就在這滿場的歡呼喝彩聲中,劉芳亮卻微微皺起了眉頭。盡管李自成隻有一隻眼睛,但依然敏銳地捕捉到了劉芳亮這細微的表情變化。他心中不禁有些不快,但還是強壓著情緒,開口詢問道:“明遠,難道你對此事有什麽不一樣的見解?”
聽到李自成的發問,劉芳亮渾身一顫,瞬間意識到剛剛自己的失態舉動已然被發現。他趕忙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向李自成行了一個大禮,然後急忙回答道:“丞相說得對,隻是……”然而話剛說到此處,他突然停頓了一下。
“說!”李自成猛地瞪大了僅剩的那隻獨眼,語氣嚴厲地催促道。
劉芳亮咬了咬牙,下定了決心還是開口說道:“我所擔心的是郝將軍!”這句話一經說出,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塊巨石,激起千層浪。
而此時,李自成心裏更是咯噔一響,因為他深知,李翠微的再度前往鬆江,與郝搖旗有很大的關係。
想當初,李翠微重新回到闖軍之際,她身邊的護衛竟然毫不留情地斬殺了數十名正在劫掠的闖兵,而這些闖兵恰恰就是郝搖旗的部下。
再後來,當闖軍成功攻破開封城之後,李自成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不會對開封的百姓們進行劫掠。然而,令郝搖旗的手下依舊難以克製自己的欲望,再次犯下惡行。結果,又是李翠微帶領著手下之人果斷出手,將幾十個違法亂紀之徒就地正法。
正因如此,郝搖旗怒不可遏,直接將此事告狀到了闖王跟前。最終導致李翠微遭到了闖王嚴厲的斥責。李翠微性格剛烈,受此委屈之後,一氣之下便帶著自己的護衛憤然出城。
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李自成和高夫人似乎並不急於追回李翠微,隻是派人追尋她的下落,默默地關注著李翠微的動向,當聽聞她去做了海盜時,李自成僅僅是微微一笑,並未放在心上。
聽完劉芳亮所說的這番話,劉宗敏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說道:“明遠啊,這次搖旗出征山東的時候,闖王可是特意下達過命令的,絕對不能對青州和浮山的大華軍動任何心思,而且還要想盡辦法跟他們處好關係呢!所以呀,關於這點你就不必過於憂心!”
但丞相牛金星卻沒有開口說話,而劉芳亮卻暗自愎悔:恐怕皇上沒這麽想不知暗地給了郝搖旗什麽指令,否則去山東一事,應當派遣自己,而不是派這個對大華軍抱有成見的郝搖旗了。
此時,聽到劉芳亮的話,闖王不禁有些心虛,雖然明麵上他對郝搖旗的命令是與大華軍搞好關係,但實際他也覬覦大華軍犀利的武器,曾私下命令郝搖旗,如果有把握,攻陷青州、浮山,如果能奪得大華軍在這一地的全部武器,以後大順也不用怕什麽東海伯了!
想到這裏,李自成趕緊對身後的一名小太監道:“立即派人傳旨,命令搖旗不得與大華軍產生衝突,務必搞好關係!”
李闖王全然不知的是,眾人口中的郝搖旗郝正深陷於青州城外五十裏處的絕境之中,重蹈了劉澤清的覆轍。
郝搖旗率領著五萬精兵如狂風般席卷山東境內,所到之處,朝廷的官兵以及地方府兵、衛所要麽望風而逃,要麽幹脆投降。如此一來,他麾下的兵馬不減反增,很快便逼近十萬之眾。
隨著軍隊規模的龐大,郝搖旗內心的欲望亦如烈火般熊熊燃燒起來,膨脹至前所未有的程度。此時的他,已然自視甚高,覺得自己舉世無雙,甚至對天下之人都充滿了蔑視之意!以至於連青州和浮山的那一萬多大華軍,他也完全不放在眼裏了。
他隨意編造出一個恐怕連天底下六歲孩童聽了都會嗤之以鼻的借口,親自統率著五萬精銳部隊,氣勢洶洶地發兵前往青州,妄圖趁著大華軍毫無防備之際,一鼓作氣攻占青州和浮山兩地。
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大軍剛剛踏入青州地界時,竟迎麵撞上了率兵趕來的孫大成。由於尚未接到伯爺的最新指令,孫大成為了穩妥起見,選擇先將郝搖旗的軍隊驅逐出境,但並未痛下殺手。
然而,正是孫大成的這一舉措,給郝搖旗帶來了堪稱致命的打擊。因為在郝搖旗看來,大華軍此舉分明是懼怕與闖軍正麵交鋒,所以才會選擇退讓。正因如此,他愈發堅定了要攻打青州和浮山的決心。
出征之時,表麵上所得軍令乃是要與大華軍建立良好的關係。然而,闖王私下裏向他傳遞密令:倘若時機恰到好處,便可瞅準時機一舉攻占由大華軍掌控的青州和浮山兩地,並設法奪取他們手中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犀利武器。
對於此事,李自成和郝搖旗皆堅信不疑——隻要擁有了這批先進的武器裝備,憑借大順軍龐大的兵力優勢,定然不再畏懼大華軍分毫。
與此同時,郝搖旗心裏頭也跟明鏡兒似的,知曉這道秘令難以擺上台麵。若是此番行動能夠大獲成功,那自然一切都好說話,闖王必然會全力庇護於他;可要是不幸遭遇挫敗,那麽毫無疑問,自己極有可能淪為那隻可憐的替罪羔羊。
不過,由於李翠微之事,郝搖旗對大華軍可謂恨之入骨,以至於完全未曾深思其中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
就這樣,雙方僵持了數日,闖軍的十幾門紅衣大炮也運抵至軍中。如此強大的火力增援已然就位,郝搖旗不由得信心倍增,當下便摩拳擦掌地準備向大華軍發起淩厲的攻勢。
誰曾料到,正當他躊躇滿誌之際,對麵的大華軍竟然搶先一步主動出擊!而這一切,皆是因為葉風抵達浮山之後,當機立斷派人給孫大成送去一道簡短卻堅決的命令:“首惡必誅,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