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了拍蕭煜的肩膀道:“三弟啊,人謝瑄擺明了不想搭理你,你又何必自討沒趣呢?快歇了你那點心思吧,謝家一向都不站隊的,就你這出身他們就更瞧不上了,我勸你還是趁早打消那些不切實際的念頭吧。”
蕭煜抖掉搭在自己肩上的手,心情極差的看了蕭熠一眼,轉身離開了。
蕭煜在榆陽待了三天,這三天裏謝瑄是早出晚歸,偶爾碰見蕭煜也是冷冷的招呼了一聲就離開了,讓蕭煜想跟他單獨說句話都找不到機會。
蕭煜還要回京複命,沒法在此久留,再加上謝瑄對他又是這個態度,他就更沒有理由再留下去了,隻能帶隊回京。
淩風自從知道自家殿下的心思後就把謝瑄當成未來太子妃看待,見蕭煜對謝瑄的態度不一般立刻就警醒了起來,趕緊寫信給蕭燼,同時對謝瑄寸步不離,生怕在他沒注意的時候謝瑄跟蕭煜有了交集。
好在謝瑄對蕭煜一直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沒有半分親近之意。眼下見蕭煜終於走了,他才鬆了一口氣,要是他沒看好謝瑄,讓蕭煜把人拐走了,回去殿下非得扒了他的皮不可。
蕭燼對於盛安帝給蕭煜安排什麽樣的差事不感興趣,但他沒想到蕭煜臉皮居然如此之厚,竟然還敢去攀扯謝瑄。
雖然淩風在信裏說謝瑄對蕭煜並未有什麽特殊之處,反倒還十分冷漠,但蕭燼心裏還是燃起了怒火。
上一世蕭煜過河拆橋,為了皇位將謝家趕盡殺絕,還那般折辱謝瑄,這一世他竟還敢妄想跟謝瑄扯上關係,真是不知死活。
本來打算過段時日再收拾蕭煜的,沒想到蕭煜自己找死,看來是時候給他些教訓了。
蕭燼麵沉如水道:“淩雲,你去帶一隊暗衛好好給三皇子鬆鬆骨,如果他完好無損的回到京城,你就回暗衛營裏從頭再來吧。”
淩雲心中一凜,道:“殿下放心,屬下一定不辱使命。”
沒過多久,宮裏就接到消息說三皇子在返回京城的路上遇到了刺客,不僅折了一隻手,還從馬上摔了下來磕到了腦袋,至今昏迷未醒,令人奇怪的是與他同行的那麽多人一個都沒受傷,就他傷得嚴重。
得知此事盛安帝大發雷霆,朝野上下也是議論紛紛,幾乎所有人都懷疑這事是蕭熠幹的。
這些日子蕭煜很得盛安帝看重,這次又被指派了這麽重要的差事,二皇子一派的人早就坐不住了。這次兩人一同去陽城,怎麽那刺客隻傷蕭煜,卻不動蕭熠?除了那刺客就是蕭熠安排的外,他們也想不到其他可能。
盛安帝同樣也是這樣認為的,之前蕭熠故意推蕭煜落水他沒怎麽深究,可現在所有人都能看出他對蕭煜的看重,可蕭熠竟還敢這樣明目張膽的對蕭煜動手,實在是膽大妄為,根本沒把他這個父皇放在眼裏。
盛安帝越想越生氣,蕭熠還沒回來他想罰人也罰不到,隻能把氣都撒到林妃身上,直接讓她禁足三月,抄一百遍地藏經。至於蕭熠,等到隊伍回來後自然有他的好果子吃。
林妃母子就這樣毫無預兆的背了一大口鍋,蕭熠更是覺得冤枉,他哪裏知道走著走著就突然竄出一夥刺客對著蕭煜又打又殺的。
自從蕭煜受傷昏迷後,周圍的人看他的目光都十分詭異,屬於林家派係的官員更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又混雜著擔憂的眼神看著他。蕭熠對此是百口莫辯,誰讓他是有前科的人呢。
因為蕭煜突然受傷,隊伍耽擱了好幾日才又重新出發。等到到達京城時已經六月了,正好趕上沈幼芙和秦恪的婚期,秦正遠也是鬆了一口氣,他兒子娶親,他這個當爹的要是不在可怎麽行?
定國公府跟秦家一嫁一娶,京城裏凡是有名有姓的官員幾乎都去吃喜酒了,當然了,處於昏迷中的蕭煜和一回宮就被盛安帝狠狠打了一頓又被禁足的蕭熠自然是沒有這個機會。
受傷的兩個人都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蕭燼卻是沒事兒人似的的去喝了喜酒。前幾天謝瑄寫信來說,水渠的修建也快要結束了,如果一切順利,七月初他就能啟程回京了。
但兩人都心知肚明,這件事恐怕不會有那麽順利。
秦家的婚宴結束後不過幾天就開始下起了大雨,一連多日雨勢不絕。京城地勢高,城中雖然有些積水,卻並沒有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但地勢低窪之處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六月二十七這日,京城收到江州知州急報,稱劍河突然決堤,江州境內的洪德、宜陽、長平等地皆受災嚴重,其中最嚴重的屬長平府,不過短短三日已死傷上萬人,失蹤數千人,數萬人流離失所,江州知州懇求朝廷能夠派兵增援,同時撥款賑災。
這還是大盛建國以來受到的最嚴重的一場災害,朝野震驚。
江州地處江南,最是富庶,每年從江州產出的糧食和賦稅都是最多的,江州突然受災對大盛的影響不小,一時間朝臣紛紛請求盛安帝立刻派人帶兵增援江州,並押送賑災錢糧前去賑災。
盛安帝也知此事迫在眉睫,立刻就下令命戶部籌集賑災錢糧,但賑災人選遲遲無法定下。
據江州知州所報,江州境內的大雨至今未歇,除奏報中所提到的幾個地方外,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受災,而受災最為嚴重的長平此時已是一片汪洋,去江州賑災必定是危險重重,要是運氣不好,怕是都回不來了,因此沒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盛安帝一連問了幾次都沒人願意接下這個差事,頓時怒道:“滿朝文武竟沒有一個敢擔此大任的嗎?”
眾人頓時噤若寒蟬,這時林太師站出來道:“皇上,江州此時受災嚴重,百姓之間必定人心惶惶,若是處理不好恐會引起動亂,依臣之見,此次派往江州賑災的人選必定要身份貴重,方能壓得住暴動的百姓和手下的軍隊。”
蕭煜抖掉搭在自己肩上的手,心情極差的看了蕭熠一眼,轉身離開了。
蕭煜在榆陽待了三天,這三天裏謝瑄是早出晚歸,偶爾碰見蕭煜也是冷冷的招呼了一聲就離開了,讓蕭煜想跟他單獨說句話都找不到機會。
蕭煜還要回京複命,沒法在此久留,再加上謝瑄對他又是這個態度,他就更沒有理由再留下去了,隻能帶隊回京。
淩風自從知道自家殿下的心思後就把謝瑄當成未來太子妃看待,見蕭煜對謝瑄的態度不一般立刻就警醒了起來,趕緊寫信給蕭燼,同時對謝瑄寸步不離,生怕在他沒注意的時候謝瑄跟蕭煜有了交集。
好在謝瑄對蕭煜一直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沒有半分親近之意。眼下見蕭煜終於走了,他才鬆了一口氣,要是他沒看好謝瑄,讓蕭煜把人拐走了,回去殿下非得扒了他的皮不可。
蕭燼對於盛安帝給蕭煜安排什麽樣的差事不感興趣,但他沒想到蕭煜臉皮居然如此之厚,竟然還敢去攀扯謝瑄。
雖然淩風在信裏說謝瑄對蕭煜並未有什麽特殊之處,反倒還十分冷漠,但蕭燼心裏還是燃起了怒火。
上一世蕭煜過河拆橋,為了皇位將謝家趕盡殺絕,還那般折辱謝瑄,這一世他竟還敢妄想跟謝瑄扯上關係,真是不知死活。
本來打算過段時日再收拾蕭煜的,沒想到蕭煜自己找死,看來是時候給他些教訓了。
蕭燼麵沉如水道:“淩雲,你去帶一隊暗衛好好給三皇子鬆鬆骨,如果他完好無損的回到京城,你就回暗衛營裏從頭再來吧。”
淩雲心中一凜,道:“殿下放心,屬下一定不辱使命。”
沒過多久,宮裏就接到消息說三皇子在返回京城的路上遇到了刺客,不僅折了一隻手,還從馬上摔了下來磕到了腦袋,至今昏迷未醒,令人奇怪的是與他同行的那麽多人一個都沒受傷,就他傷得嚴重。
得知此事盛安帝大發雷霆,朝野上下也是議論紛紛,幾乎所有人都懷疑這事是蕭熠幹的。
這些日子蕭煜很得盛安帝看重,這次又被指派了這麽重要的差事,二皇子一派的人早就坐不住了。這次兩人一同去陽城,怎麽那刺客隻傷蕭煜,卻不動蕭熠?除了那刺客就是蕭熠安排的外,他們也想不到其他可能。
盛安帝同樣也是這樣認為的,之前蕭熠故意推蕭煜落水他沒怎麽深究,可現在所有人都能看出他對蕭煜的看重,可蕭熠竟還敢這樣明目張膽的對蕭煜動手,實在是膽大妄為,根本沒把他這個父皇放在眼裏。
盛安帝越想越生氣,蕭熠還沒回來他想罰人也罰不到,隻能把氣都撒到林妃身上,直接讓她禁足三月,抄一百遍地藏經。至於蕭熠,等到隊伍回來後自然有他的好果子吃。
林妃母子就這樣毫無預兆的背了一大口鍋,蕭熠更是覺得冤枉,他哪裏知道走著走著就突然竄出一夥刺客對著蕭煜又打又殺的。
自從蕭煜受傷昏迷後,周圍的人看他的目光都十分詭異,屬於林家派係的官員更是用一種恨鐵不成鋼又混雜著擔憂的眼神看著他。蕭熠對此是百口莫辯,誰讓他是有前科的人呢。
因為蕭煜突然受傷,隊伍耽擱了好幾日才又重新出發。等到到達京城時已經六月了,正好趕上沈幼芙和秦恪的婚期,秦正遠也是鬆了一口氣,他兒子娶親,他這個當爹的要是不在可怎麽行?
定國公府跟秦家一嫁一娶,京城裏凡是有名有姓的官員幾乎都去吃喜酒了,當然了,處於昏迷中的蕭煜和一回宮就被盛安帝狠狠打了一頓又被禁足的蕭熠自然是沒有這個機會。
受傷的兩個人都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蕭燼卻是沒事兒人似的的去喝了喜酒。前幾天謝瑄寫信來說,水渠的修建也快要結束了,如果一切順利,七月初他就能啟程回京了。
但兩人都心知肚明,這件事恐怕不會有那麽順利。
秦家的婚宴結束後不過幾天就開始下起了大雨,一連多日雨勢不絕。京城地勢高,城中雖然有些積水,卻並沒有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但地勢低窪之處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六月二十七這日,京城收到江州知州急報,稱劍河突然決堤,江州境內的洪德、宜陽、長平等地皆受災嚴重,其中最嚴重的屬長平府,不過短短三日已死傷上萬人,失蹤數千人,數萬人流離失所,江州知州懇求朝廷能夠派兵增援,同時撥款賑災。
這還是大盛建國以來受到的最嚴重的一場災害,朝野震驚。
江州地處江南,最是富庶,每年從江州產出的糧食和賦稅都是最多的,江州突然受災對大盛的影響不小,一時間朝臣紛紛請求盛安帝立刻派人帶兵增援江州,並押送賑災錢糧前去賑災。
盛安帝也知此事迫在眉睫,立刻就下令命戶部籌集賑災錢糧,但賑災人選遲遲無法定下。
據江州知州所報,江州境內的大雨至今未歇,除奏報中所提到的幾個地方外,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受災,而受災最為嚴重的長平此時已是一片汪洋,去江州賑災必定是危險重重,要是運氣不好,怕是都回不來了,因此沒人敢接這個燙手山芋。
盛安帝一連問了幾次都沒人願意接下這個差事,頓時怒道:“滿朝文武竟沒有一個敢擔此大任的嗎?”
眾人頓時噤若寒蟬,這時林太師站出來道:“皇上,江州此時受災嚴重,百姓之間必定人心惶惶,若是處理不好恐會引起動亂,依臣之見,此次派往江州賑災的人選必定要身份貴重,方能壓得住暴動的百姓和手下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