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湯盅放到盛安帝麵前,有些不好意思道:“這是兒臣第一次下廚,若是做得不好吃,還望父皇莫怪。”
盛安帝看著麵前的湯盅,有些驚訝道:“這是你做的?怎麽突然想起下廚了?朕記得你不喜廚藝。”
他審視的看著麵前的女兒,想知道淳安公主此舉究竟有何求。
淳安公主卻好似沒有看到盛安帝審視的目光,聽到盛安帝的話後神色有些落寞,隨後笑道:“和親之事兒臣都聽說了,以前兒臣任性了些,隻知道調皮搗蛋,仔細想來都沒能為父皇您做些什麽。日後兒臣遠嫁北寧,怕是不會有機會回來了,便想著趁現在還在父皇身邊,多為父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盡孝了。”
盛安帝聞言一愣,他以為淳安公主是不願和親,來找他求情的,誰知淳安公主卻沒有表現出半點抗拒之意,他心有疑惑,主動問道:“朕讓你去北寧和親,你心中可對朕有怨懟?”
淳安公主搖了搖頭道:“婚姻大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臣自然都聽父皇的。更何況兒臣身為公主,為國和親本就是應有之意,兒臣隻是一介女流,不能像皇兄們一樣在朝堂上為父皇分憂,若是和親能夠幫到父皇,亦是兒臣的榮幸。而且父皇一向疼愛兒臣,兒臣相信父皇這樣做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想來定是這樁婚事極好,父皇這才想到兒臣。”
盛安帝聽了她這一番話不免心中動容,如果淳安公主一上來就是哭天抹淚的說自己不願和親,那盛安帝隻會覺得不耐煩。可淳安公主非但沒有對和親一事表現出不滿,反倒十分懂事的表示自己願意為了父皇分憂,就像一個對父親充滿濡慕的女兒,這如何能讓盛安帝不心軟?
尤其是在聽到淳安公主說這是樁好親事,所以才會讓她嫁時,盛安帝心中就更愧疚了。捫心自問,他在做出這個決定時是因為考慮到淳安公主的終身幸福嗎?當然不是,他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至於淳安公主的意願,從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盛安帝此時都有些不敢去看這個女兒了,他裝作若無其事的喝了一口燕窩,說實話,味道不怎麽好,可盛安帝卻破天荒的覺得這一盅燕窩比禦膳房做的還要好喝。
盛安帝將一盅燕窩全部喝完,此時他看向淳安公主的目光是從未有過的柔和。
“你比你那些兄長和姐姐都有孝心多了。”盛安帝拉起淳安公主的手,想要誇獎她幾句,卻聽到淳安公主輕輕嘶了一聲。
盛安帝頓時一愣,看向淳安公主的手,這才發現淳安公主白嫩的手指上有好幾個燎泡。他頓時皺眉道:“這是怎麽弄的?”
淳安公主收回手道:“兒臣第一次下廚沒經驗,不小心燙到了,沒關係的。”
盛安帝聞言麵色複雜的問道:“疼嗎?”
淳安公主笑了笑道:“疼是疼了些,可兒臣一想到是給父皇做的,就一點兒也不覺得疼了。”
盛安帝心中五味雜陳,他膝下共有三子四女,兒子就不用說了,老大是個來討債的,老二又被他寵壞了,老三又是個懦弱的,至於女兒,除了淳安公主外其他幾個與他也不親近。
數來數去,淳安公主是唯一一個為他下過廚,真心實意想要為他分憂的,這一點就算是他最寵愛的蕭熠都不曾做到過。
看著麵前還不到他肩膀的淳安公主,盛安帝心裏突然湧現出了無盡的不舍,或許是人到中年才感受到兒女繞膝的好處,盛安帝開始對這個懂事的小女兒憐惜起來。
仔細想想,淳安公主不過才十歲,正是活潑天真的年紀,讓她遠嫁和親未免有些殘忍了。更何況淳安公主上頭的幾個姐姐都嫁在了京中,如果隻有她一個人被送去和親對她也太不公平了。
盛安帝心中有了想法,伸手摸了摸淳安公主的頭道:“淳安這般懂事,父皇可舍不得把你嫁到那麽遠的地方去。你年紀還小,和親之事便算了吧。”
聽到這話,淳安公主心中激動不已,麵上卻道:“父皇不必如此,兩國和親是大事,淳安是唯一未婚配的公主,理應擔起這個重責,雖說淳安舍不得離開父皇母妃,可如果能幫到父皇,淳安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
說完她的眼睛已經紅了一圈,盛安帝見狀更是憐愛,淳安公主此舉讓他為君為父的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如果說他剛剛不想讓淳安公主去和親的心有七分,那現在就是十分了。
“好孩子。”盛安帝拍了拍淳安公主的肩道:“你的心思朕都明白,難得你這麽懂事。你放心,朕既然說了不會讓你和親那就一定不會,大盛女子何其多,到時候朕選一個封為公主便是,北寧隻是大盛的附屬國,不會有意見的。”
淳安公主倚靠在盛安帝肩膀上,感動道:“父皇如此為淳安著想,淳安都不知該怎麽回報才好。”
盛安帝笑道:“父女之間說什麽回報不回報的,你若是有心,日後多來找父皇說說話,不過若是要送吃食,還要跟你母妃多練練手藝,你母妃的手藝可是連宮裏的禦廚都比不上的,這一點你可沒有得到她的真傳。”
淳安公主紅著臉不好意思的哼了一聲道:“父皇瞧不起淳安,您等著瞧好了,淳安一定會讓您刮目相看的。”
盛安帝哈哈大笑道:“好,那朕就等著了。”
兩人的相處得歡聲笑語,好似尋常人家的父女一般,安祿在一旁瞧著,心中感歎這淳安公主小小年紀心思了得,不過是一盅燕窩就讓皇上改了主意,他本以為玉嬪母女經此一事再也翻不了身了,如今看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淳安公主離開時,盛安帝讓安祿拿了最好的燙傷藥膏給她帶回去,除此以外,還賜下了不少賞賜。
等淳安公主離開後,盛安帝便讓安祿去告知林貴妃,讓淳安公主和親一事就此作罷,他會另擇人選。
盛安帝看著麵前的湯盅,有些驚訝道:“這是你做的?怎麽突然想起下廚了?朕記得你不喜廚藝。”
他審視的看著麵前的女兒,想知道淳安公主此舉究竟有何求。
淳安公主卻好似沒有看到盛安帝審視的目光,聽到盛安帝的話後神色有些落寞,隨後笑道:“和親之事兒臣都聽說了,以前兒臣任性了些,隻知道調皮搗蛋,仔細想來都沒能為父皇您做些什麽。日後兒臣遠嫁北寧,怕是不會有機會回來了,便想著趁現在還在父皇身邊,多為父皇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盡孝了。”
盛安帝聞言一愣,他以為淳安公主是不願和親,來找他求情的,誰知淳安公主卻沒有表現出半點抗拒之意,他心有疑惑,主動問道:“朕讓你去北寧和親,你心中可對朕有怨懟?”
淳安公主搖了搖頭道:“婚姻大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臣自然都聽父皇的。更何況兒臣身為公主,為國和親本就是應有之意,兒臣隻是一介女流,不能像皇兄們一樣在朝堂上為父皇分憂,若是和親能夠幫到父皇,亦是兒臣的榮幸。而且父皇一向疼愛兒臣,兒臣相信父皇這樣做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想來定是這樁婚事極好,父皇這才想到兒臣。”
盛安帝聽了她這一番話不免心中動容,如果淳安公主一上來就是哭天抹淚的說自己不願和親,那盛安帝隻會覺得不耐煩。可淳安公主非但沒有對和親一事表現出不滿,反倒十分懂事的表示自己願意為了父皇分憂,就像一個對父親充滿濡慕的女兒,這如何能讓盛安帝不心軟?
尤其是在聽到淳安公主說這是樁好親事,所以才會讓她嫁時,盛安帝心中就更愧疚了。捫心自問,他在做出這個決定時是因為考慮到淳安公主的終身幸福嗎?當然不是,他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至於淳安公主的意願,從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盛安帝此時都有些不敢去看這個女兒了,他裝作若無其事的喝了一口燕窩,說實話,味道不怎麽好,可盛安帝卻破天荒的覺得這一盅燕窩比禦膳房做的還要好喝。
盛安帝將一盅燕窩全部喝完,此時他看向淳安公主的目光是從未有過的柔和。
“你比你那些兄長和姐姐都有孝心多了。”盛安帝拉起淳安公主的手,想要誇獎她幾句,卻聽到淳安公主輕輕嘶了一聲。
盛安帝頓時一愣,看向淳安公主的手,這才發現淳安公主白嫩的手指上有好幾個燎泡。他頓時皺眉道:“這是怎麽弄的?”
淳安公主收回手道:“兒臣第一次下廚沒經驗,不小心燙到了,沒關係的。”
盛安帝聞言麵色複雜的問道:“疼嗎?”
淳安公主笑了笑道:“疼是疼了些,可兒臣一想到是給父皇做的,就一點兒也不覺得疼了。”
盛安帝心中五味雜陳,他膝下共有三子四女,兒子就不用說了,老大是個來討債的,老二又被他寵壞了,老三又是個懦弱的,至於女兒,除了淳安公主外其他幾個與他也不親近。
數來數去,淳安公主是唯一一個為他下過廚,真心實意想要為他分憂的,這一點就算是他最寵愛的蕭熠都不曾做到過。
看著麵前還不到他肩膀的淳安公主,盛安帝心裏突然湧現出了無盡的不舍,或許是人到中年才感受到兒女繞膝的好處,盛安帝開始對這個懂事的小女兒憐惜起來。
仔細想想,淳安公主不過才十歲,正是活潑天真的年紀,讓她遠嫁和親未免有些殘忍了。更何況淳安公主上頭的幾個姐姐都嫁在了京中,如果隻有她一個人被送去和親對她也太不公平了。
盛安帝心中有了想法,伸手摸了摸淳安公主的頭道:“淳安這般懂事,父皇可舍不得把你嫁到那麽遠的地方去。你年紀還小,和親之事便算了吧。”
聽到這話,淳安公主心中激動不已,麵上卻道:“父皇不必如此,兩國和親是大事,淳安是唯一未婚配的公主,理應擔起這個重責,雖說淳安舍不得離開父皇母妃,可如果能幫到父皇,淳安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
說完她的眼睛已經紅了一圈,盛安帝見狀更是憐愛,淳安公主此舉讓他為君為父的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感,如果說他剛剛不想讓淳安公主去和親的心有七分,那現在就是十分了。
“好孩子。”盛安帝拍了拍淳安公主的肩道:“你的心思朕都明白,難得你這麽懂事。你放心,朕既然說了不會讓你和親那就一定不會,大盛女子何其多,到時候朕選一個封為公主便是,北寧隻是大盛的附屬國,不會有意見的。”
淳安公主倚靠在盛安帝肩膀上,感動道:“父皇如此為淳安著想,淳安都不知該怎麽回報才好。”
盛安帝笑道:“父女之間說什麽回報不回報的,你若是有心,日後多來找父皇說說話,不過若是要送吃食,還要跟你母妃多練練手藝,你母妃的手藝可是連宮裏的禦廚都比不上的,這一點你可沒有得到她的真傳。”
淳安公主紅著臉不好意思的哼了一聲道:“父皇瞧不起淳安,您等著瞧好了,淳安一定會讓您刮目相看的。”
盛安帝哈哈大笑道:“好,那朕就等著了。”
兩人的相處得歡聲笑語,好似尋常人家的父女一般,安祿在一旁瞧著,心中感歎這淳安公主小小年紀心思了得,不過是一盅燕窩就讓皇上改了主意,他本以為玉嬪母女經此一事再也翻不了身了,如今看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淳安公主離開時,盛安帝讓安祿拿了最好的燙傷藥膏給她帶回去,除此以外,還賜下了不少賞賜。
等淳安公主離開後,盛安帝便讓安祿去告知林貴妃,讓淳安公主和親一事就此作罷,他會另擇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