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燼聞言難得正視起這個妹妹來。
淳安公主接著說道:“大皇兄你雖然行事放縱,卻從未做傷天害理之事,我雖不知謠言從何而來,卻也知道你絕對不是他們說的那種人。”
蕭燼目光緊盯著淳安公主,想從她臉上看出心虛之色,可從始至終淳安公主眼神沒有一絲躲閃,看向蕭燼的目光前所未有的堅定,足以讓人看出她說的句句實話。
“有意思。”蕭燼眼中浮現出笑意,周身的氣勢一下子放鬆下來。
淳安公主見狀心中鬆了一口氣,道:“我知道此事是我強人所難了,但除此之外我實在找不到別的辦法了,大皇兄若能幫我這一次,日後赴湯蹈火,淳安都在所不辭。”
蕭燼看著她道:“你倒是個難得的聰明人,罷了,看在你是孤的妹妹的份上,孤便給你指一條明路。”
淳安公主聞言有些緊張的盯著他,蕭燼道:“孤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此事的轉機不在孤,而在於你自己。”
淳安公主不解道:“大皇兄此言何意?”
蕭燼道:“你年齡未到,按理說不會成為和親之選,背後定是有人推波助瀾,至於這人是誰,不用我說想必你也猜到了。解鈴還須係鈴人,是誰做的決定那你就去找誰。”
淳安公主糾結道:“可是父皇他不會見我的,我母妃之前去求情都沒能見到他的麵。”
蕭燼嘖了聲道:“你怎麽這麽笨,孤可沒說讓你直接去求他,以退為進難道不懂嗎?我們那個好父皇不是最喜歡林貴妃哭哭啼啼的那一套嗎?據孤所知,玉嬪雖說位份不算高,卻還算得寵,你在公主之中也算是比較受寵的了,既然如此,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其道而行之,隻要你能勾出皇帝的惻隱之心,此次和親你便不用去了。”
淳安公主不傻,蕭燼的幾句調撥讓她茅塞頓開,眼睛放光道:“我知道了,多謝大皇兄指點。”
蕭燼道:“孤的話言盡於此,能不能成還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淳安公主道:“不管怎麽說,此事多謝大皇兄提點,不管此事能不能成,大皇兄的這一份恩情淳安銘記在心,大皇兄日後若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我絕不推辭。”
蕭燼沒說話,淳安公主也不在意,識趣的離開了東宮。
“殿下,您為何要幫淳安公主?”淩風不解道,在他的印象裏,他家殿下可不是什麽爛好人,更別說淳安公主與他們東宮從無交集,也不至於是為了那點微薄的兄妹之情才出手相助吧?
蕭燼垂下眸子道:“沒什麽,左右不過是一句話的事罷了,能不能成功還要看她自己的本事。更何況,和親本就是懦弱之舉,若是真的有本事,又何必犧牲一個女子的幸福,靠女子維係國家平安,那是懦夫的行為。”
蕭燼目光有些出神,上一世北寧同樣向大盛求親,不過那是在三年後了,而且求親之人也不是北寧大王子,而是二王子。那時的淳安公主已經十四歲了,自然是和親的不二人選。他記得淳安公主嫁到北寧後不久,北寧王便去世了,緊接著二王子便發動了宮變,但很快就被早有察覺的大王子鎮壓了下來。二王子被賜死,淳安公主被送回大盛,但那時玉嬪已經因為愛女遠嫁染了重病逝世了。
盛安帝覺得這個女兒不祥,便把淳安公主送去了皇陵,美其名曰是為玉嬪守孝。後來蕭煜繼位也沒想過把這個妹妹接回來,直到蕭燼殺回京城,這才下旨讓淳安公主回京,可那時的淳安公主早已對皇室失望透頂,表明自己隻想青燈古佛了此一生,不願再踏入京城半步。
雖然這一世求親的人選不知為何變成了北寧大王子,但遠嫁和親終究是件不幸的事,既然條件允許,蕭燼也願意幫淳安公主一把,最起碼能夠讓她避免上一世的悲劇,也不會落得跟他母後一樣的下場。
淩風頓時噤聲不言,當初先皇後就是作為和親公主嫁到大盛來的,後來在這皇宮的爭鬥中香消玉殞,這件事一直都是蕭燼心裏的一根刺,而大燕當初作為戰勝的一方本不用送公主和親的,可大燕皇帝還是執意把先皇後嫁過來,這也間接造成了先皇後的悲劇。
也正因如此,盡管蕭燼身上流著大燕皇室一半的血,他卻對大燕沒有半點感情,在戰場上更是毫不留情的向自己的母族揮刀。
淳安公主這事八成是讓蕭燼想到了當初先皇後的事,所以他才願意幫淳安公主一把。
不想提起蕭燼的傷心事,淩風轉移話題道:“殿下,皇上把接待使團的事交給了二皇子去辦,這分明是不把您放在眼裏,依您看我們要不要在這件事上動些手腳?”
蕭燼冷笑一聲道:“不必,用不著如此大動幹戈。使團朝見不是件小事,關乎大盛安危,我跟其他人的鬥爭再如何也不該牽扯到這件事裏,皇帝眼盲心瞎沒有分寸,孤可沒那麽蠢。更何況讓蕭熠那個草包去做這麽重要的事,就算孤不說,滿朝文武自然有不同意的,此事用不著孤出麵。”
淩風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他不太擅長這些彎彎繞繞,但他家殿下既然說了不用擔心,那他就把心放在肚子裏好了。
另一邊的淳安公主離開東宮後先去了一趟禦膳房,隨後端著一盅湯往臨華殿而去。
盛安帝聽到稟報說淳安公主求見,不由得皺了皺眉頭,老實說他現在不想見玉嬪母女,因為他猜到玉嬪母女來找他必定是為了和親一事。可轉念一想這事確實是他虧欠了淳安,就讓安祿把淳安公主帶進來了。
聽到盛安帝願意見她,淳安公主鬆了一口氣,隻要能夠見到盛安帝,那她的計劃算是成功了一半。
“兒臣參見父皇。”淳安公主恭敬行禮。
“起來吧。”盛安帝道。
淳安公主站起身,走上前道:“兒臣聽聞父皇日夜為國事操勞,特意做了一盅燕窩獻給父皇。”
淳安公主接著說道:“大皇兄你雖然行事放縱,卻從未做傷天害理之事,我雖不知謠言從何而來,卻也知道你絕對不是他們說的那種人。”
蕭燼目光緊盯著淳安公主,想從她臉上看出心虛之色,可從始至終淳安公主眼神沒有一絲躲閃,看向蕭燼的目光前所未有的堅定,足以讓人看出她說的句句實話。
“有意思。”蕭燼眼中浮現出笑意,周身的氣勢一下子放鬆下來。
淳安公主見狀心中鬆了一口氣,道:“我知道此事是我強人所難了,但除此之外我實在找不到別的辦法了,大皇兄若能幫我這一次,日後赴湯蹈火,淳安都在所不辭。”
蕭燼看著她道:“你倒是個難得的聰明人,罷了,看在你是孤的妹妹的份上,孤便給你指一條明路。”
淳安公主聞言有些緊張的盯著他,蕭燼道:“孤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此事的轉機不在孤,而在於你自己。”
淳安公主不解道:“大皇兄此言何意?”
蕭燼道:“你年齡未到,按理說不會成為和親之選,背後定是有人推波助瀾,至於這人是誰,不用我說想必你也猜到了。解鈴還須係鈴人,是誰做的決定那你就去找誰。”
淳安公主糾結道:“可是父皇他不會見我的,我母妃之前去求情都沒能見到他的麵。”
蕭燼嘖了聲道:“你怎麽這麽笨,孤可沒說讓你直接去求他,以退為進難道不懂嗎?我們那個好父皇不是最喜歡林貴妃哭哭啼啼的那一套嗎?據孤所知,玉嬪雖說位份不算高,卻還算得寵,你在公主之中也算是比較受寵的了,既然如此,何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其道而行之,隻要你能勾出皇帝的惻隱之心,此次和親你便不用去了。”
淳安公主不傻,蕭燼的幾句調撥讓她茅塞頓開,眼睛放光道:“我知道了,多謝大皇兄指點。”
蕭燼道:“孤的話言盡於此,能不能成還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淳安公主道:“不管怎麽說,此事多謝大皇兄提點,不管此事能不能成,大皇兄的這一份恩情淳安銘記在心,大皇兄日後若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我絕不推辭。”
蕭燼沒說話,淳安公主也不在意,識趣的離開了東宮。
“殿下,您為何要幫淳安公主?”淩風不解道,在他的印象裏,他家殿下可不是什麽爛好人,更別說淳安公主與他們東宮從無交集,也不至於是為了那點微薄的兄妹之情才出手相助吧?
蕭燼垂下眸子道:“沒什麽,左右不過是一句話的事罷了,能不能成功還要看她自己的本事。更何況,和親本就是懦弱之舉,若是真的有本事,又何必犧牲一個女子的幸福,靠女子維係國家平安,那是懦夫的行為。”
蕭燼目光有些出神,上一世北寧同樣向大盛求親,不過那是在三年後了,而且求親之人也不是北寧大王子,而是二王子。那時的淳安公主已經十四歲了,自然是和親的不二人選。他記得淳安公主嫁到北寧後不久,北寧王便去世了,緊接著二王子便發動了宮變,但很快就被早有察覺的大王子鎮壓了下來。二王子被賜死,淳安公主被送回大盛,但那時玉嬪已經因為愛女遠嫁染了重病逝世了。
盛安帝覺得這個女兒不祥,便把淳安公主送去了皇陵,美其名曰是為玉嬪守孝。後來蕭煜繼位也沒想過把這個妹妹接回來,直到蕭燼殺回京城,這才下旨讓淳安公主回京,可那時的淳安公主早已對皇室失望透頂,表明自己隻想青燈古佛了此一生,不願再踏入京城半步。
雖然這一世求親的人選不知為何變成了北寧大王子,但遠嫁和親終究是件不幸的事,既然條件允許,蕭燼也願意幫淳安公主一把,最起碼能夠讓她避免上一世的悲劇,也不會落得跟他母後一樣的下場。
淩風頓時噤聲不言,當初先皇後就是作為和親公主嫁到大盛來的,後來在這皇宮的爭鬥中香消玉殞,這件事一直都是蕭燼心裏的一根刺,而大燕當初作為戰勝的一方本不用送公主和親的,可大燕皇帝還是執意把先皇後嫁過來,這也間接造成了先皇後的悲劇。
也正因如此,盡管蕭燼身上流著大燕皇室一半的血,他卻對大燕沒有半點感情,在戰場上更是毫不留情的向自己的母族揮刀。
淳安公主這事八成是讓蕭燼想到了當初先皇後的事,所以他才願意幫淳安公主一把。
不想提起蕭燼的傷心事,淩風轉移話題道:“殿下,皇上把接待使團的事交給了二皇子去辦,這分明是不把您放在眼裏,依您看我們要不要在這件事上動些手腳?”
蕭燼冷笑一聲道:“不必,用不著如此大動幹戈。使團朝見不是件小事,關乎大盛安危,我跟其他人的鬥爭再如何也不該牽扯到這件事裏,皇帝眼盲心瞎沒有分寸,孤可沒那麽蠢。更何況讓蕭熠那個草包去做這麽重要的事,就算孤不說,滿朝文武自然有不同意的,此事用不著孤出麵。”
淩風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他不太擅長這些彎彎繞繞,但他家殿下既然說了不用擔心,那他就把心放在肚子裏好了。
另一邊的淳安公主離開東宮後先去了一趟禦膳房,隨後端著一盅湯往臨華殿而去。
盛安帝聽到稟報說淳安公主求見,不由得皺了皺眉頭,老實說他現在不想見玉嬪母女,因為他猜到玉嬪母女來找他必定是為了和親一事。可轉念一想這事確實是他虧欠了淳安,就讓安祿把淳安公主帶進來了。
聽到盛安帝願意見她,淳安公主鬆了一口氣,隻要能夠見到盛安帝,那她的計劃算是成功了一半。
“兒臣參見父皇。”淳安公主恭敬行禮。
“起來吧。”盛安帝道。
淳安公主站起身,走上前道:“兒臣聽聞父皇日夜為國事操勞,特意做了一盅燕窩獻給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