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又送走了一年春意盎然。不過山上杏花依舊開,鬱香傍山來。
晚間清幽香氣隨風入戶,小木屋內籠罩著這迷人的芳香,林知卻是陰翳著目光。
曾永忠看著他緊皺的眉毛,伸手越過案幾在他眉眼間輕輕撫了撫,問,“怎地又愁上了?”
“皇帝如今仍舊手握兵、刑兩大部,又執掌三軍大權,哪能不愁。”林知百無聊賴地趴到桌子上。
腰線拉長了,白皙修長的手指有意無意地敲打在案幾上,跟小狸貓一樣。
曾永忠看著他不以為然道,“三軍不是固若金湯的。”
“怎不是?”林知反問道,“護衛皇宮的禦林軍的湯群,是皇帝的近身暗衛,跟隨皇帝多年,最是效忠,城外韓家軍的主帥齊王韓庭,是皇帝的弟弟,至於守衛城門的禁軍首領魯罡,是皇帝派人去請了他出山的,這麽多年來也是一直委以重任。”
“魯罡,守城門。”曾永忠看著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
“有什麽問題嗎?”
“我,”曾永忠指了指他自己,說:“城門主。”
林知激動地坐了起來,眼睛發亮道,“你把魯罡收歸麾下了?”
曾永忠看著他像個快要到糖果的小孩,笑著搖搖頭。
林知神色暗淡了些,脊背一時間又駝了下去,嘟著唇咕噥道,“還是得再想想辦法。”
曾永忠笑道,“你可知曉當初皇帝是派了何人去請的魯罡?”
林知斜眼看他,“莫非是將軍?”
“就是我,如假包換。”
見林知沒什麽大反應,好似不信,曾永忠又問,“可還記得韓奕用了什麽借口將我遣開後動的手?”
林知的眼睛轉了轉,反問道,“莫非就是去請魯罡?”
“正是。”
“這麽說,魯罡一直以來都是將軍的人。”林知再次坐起身,若有所思道,“隻是禁軍三萬,將軍可有把握他們都是一條心?”
“倘若你早問個幾年,我倒是沒把握回答你,不過現在有魯罡在,就算禁軍不是我們的人,也絕對不會是皇帝的人。”曾永忠靠到椅背裏,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林知點點頭,“將軍有把握就好。”
曾永忠支著下頜,半響又道,“刑部,我看也不見得全然是效忠於皇帝的。”
林知愕然地問,“何出此言?”
兩人隔著一張小案幾,距離不遠不近,林知那驚愕的目光如同發光的珠玉一樣,湮滅了周遭的古色古香,又獨自散發著傲然無害的氣息。
曾永忠失神地凝視著,忽然覺得有些口幹舌燥,便道,“好先生,我這都來了大半天了,怎的不見一杯茶水?這便是你的待客之道?”
“抱歉,我即刻去煮。”林知一拍前額,慚愧地說罷便起身去小廚房裏將爐鼎拿了過來。
四方圓角的壁爐燃上火,為著一室清冷添了點暖意,林知煮起茶來,隻有一個詞可以形容。
秀雅端莊。
若非親眼所見,曾永忠必然也不會相信這世間真的有人能將煮茶這件事做得如此行雲流水,舉手投足之間皆是華貴公子傲霜孤雪的清冷之姿。
真不愧是天皇貴胄、清貴文人。
曾永忠將手撐在案上,托著下巴道,“原刑部尚書賈備確實是皇帝的人,不過昨日他已經鋃鐺入獄了。”
“犯事了?”林知將青灰色爐蓋拿開,見水沒沸又輕輕放了回去,繼續道,“賈備雖是皇帝的人,可明麵上隸屬舊派,我猜是新派動的手。”
“確實,賈備擅用職權,為右相之孫劉雎開罪,觸犯國法,已被左相魏陵上奏革職查辦了。”曾永忠看著那個為他煮茶的尊貴之人,將事情原委娓娓道來。
“賈備雖是入獄了,可也不能放鬆警惕,他素來受皇帝倚重,又是右相之肱股,右相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他折落。”
林知拿起火著要夾炭,曾永忠見狀連忙伸手接過來,道了聲“我來”便把這活兒給攬了過來。
隨後又道,“你說的在理,我聽翊鴻說,皇帝似有將賈備降職至工部侍郎之意。”
兩人合計過,岑氏雖然是大氏族,但世代書香門第,是文人臣子,與帝京貴族子弟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如今岑明麵上歸新派,這樣一來也可平衡舊派之勢。
林知隔著煙霧看他,不確定般問,“工部侍郎?”
“是。”曾永忠拿著火著再加了塊木炭,然後輕輕撬動爐壁裏的炭火,想讓火燒得更旺些。
“哼!將人從尚書降至侍郎之位,就想叫貪汙腐化、官官相護之罪就這麽算了!”林知沉了臉色,怒喝道,“真是貪官蠹役、冥頑不化!”
火著戳到爐壁,火勢猛增,直直躥了起來,不過一息即散。
水沸了。
曾永忠適才也被他嚇了一跳,此時收了火著罕見地看著他,見他眉目間好似還躥著火,便安慰道,“向來如此,何必動氣呢?消氣消氣。”
林知抿了抿薄唇,緩了會兒才問,“那現在的刑部是何人主事?”
曾永忠重新靠回椅背裏,隨口道,“齊王,就是韓庭。”
林知拿過抹布裹著爐蓋,輕輕掀起來看,見火候夠了就把蓋子放到小架子上,不忘回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他確實是會坐享其成,不過此次他並沒有出手。”
曾永忠摩挲著玉扳指,“劉雎品質低劣,以往就沒少幹偷雞摸狗的事兒,這次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出事兒也是罪有應得。”
“他動那三位公主了?”林知置了抹布淡淡問著。
京中劉氏不敢輕易褻玩的閨閣女子,也就雲皇那三個女兒了,文西公主、雪荷公主和文東公主。
豈料曾永忠搖搖頭。
也是,那三位公主深居深宮之中,劉雎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決不敢冒犯,再者,就算他蠢到那地步了,劉相也決不會允許的。
林知又問,“那是何人?”
“一個你決計想不到的人,要不是鬧出了這事兒,我也想不到的,”曾永忠賣了個關子,說,“孔小朝。”
晚間清幽香氣隨風入戶,小木屋內籠罩著這迷人的芳香,林知卻是陰翳著目光。
曾永忠看著他緊皺的眉毛,伸手越過案幾在他眉眼間輕輕撫了撫,問,“怎地又愁上了?”
“皇帝如今仍舊手握兵、刑兩大部,又執掌三軍大權,哪能不愁。”林知百無聊賴地趴到桌子上。
腰線拉長了,白皙修長的手指有意無意地敲打在案幾上,跟小狸貓一樣。
曾永忠看著他不以為然道,“三軍不是固若金湯的。”
“怎不是?”林知反問道,“護衛皇宮的禦林軍的湯群,是皇帝的近身暗衛,跟隨皇帝多年,最是效忠,城外韓家軍的主帥齊王韓庭,是皇帝的弟弟,至於守衛城門的禁軍首領魯罡,是皇帝派人去請了他出山的,這麽多年來也是一直委以重任。”
“魯罡,守城門。”曾永忠看著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說。
“有什麽問題嗎?”
“我,”曾永忠指了指他自己,說:“城門主。”
林知激動地坐了起來,眼睛發亮道,“你把魯罡收歸麾下了?”
曾永忠看著他像個快要到糖果的小孩,笑著搖搖頭。
林知神色暗淡了些,脊背一時間又駝了下去,嘟著唇咕噥道,“還是得再想想辦法。”
曾永忠笑道,“你可知曉當初皇帝是派了何人去請的魯罡?”
林知斜眼看他,“莫非是將軍?”
“就是我,如假包換。”
見林知沒什麽大反應,好似不信,曾永忠又問,“可還記得韓奕用了什麽借口將我遣開後動的手?”
林知的眼睛轉了轉,反問道,“莫非就是去請魯罡?”
“正是。”
“這麽說,魯罡一直以來都是將軍的人。”林知再次坐起身,若有所思道,“隻是禁軍三萬,將軍可有把握他們都是一條心?”
“倘若你早問個幾年,我倒是沒把握回答你,不過現在有魯罡在,就算禁軍不是我們的人,也絕對不會是皇帝的人。”曾永忠靠到椅背裏,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林知點點頭,“將軍有把握就好。”
曾永忠支著下頜,半響又道,“刑部,我看也不見得全然是效忠於皇帝的。”
林知愕然地問,“何出此言?”
兩人隔著一張小案幾,距離不遠不近,林知那驚愕的目光如同發光的珠玉一樣,湮滅了周遭的古色古香,又獨自散發著傲然無害的氣息。
曾永忠失神地凝視著,忽然覺得有些口幹舌燥,便道,“好先生,我這都來了大半天了,怎的不見一杯茶水?這便是你的待客之道?”
“抱歉,我即刻去煮。”林知一拍前額,慚愧地說罷便起身去小廚房裏將爐鼎拿了過來。
四方圓角的壁爐燃上火,為著一室清冷添了點暖意,林知煮起茶來,隻有一個詞可以形容。
秀雅端莊。
若非親眼所見,曾永忠必然也不會相信這世間真的有人能將煮茶這件事做得如此行雲流水,舉手投足之間皆是華貴公子傲霜孤雪的清冷之姿。
真不愧是天皇貴胄、清貴文人。
曾永忠將手撐在案上,托著下巴道,“原刑部尚書賈備確實是皇帝的人,不過昨日他已經鋃鐺入獄了。”
“犯事了?”林知將青灰色爐蓋拿開,見水沒沸又輕輕放了回去,繼續道,“賈備雖是皇帝的人,可明麵上隸屬舊派,我猜是新派動的手。”
“確實,賈備擅用職權,為右相之孫劉雎開罪,觸犯國法,已被左相魏陵上奏革職查辦了。”曾永忠看著那個為他煮茶的尊貴之人,將事情原委娓娓道來。
“賈備雖是入獄了,可也不能放鬆警惕,他素來受皇帝倚重,又是右相之肱股,右相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他折落。”
林知拿起火著要夾炭,曾永忠見狀連忙伸手接過來,道了聲“我來”便把這活兒給攬了過來。
隨後又道,“你說的在理,我聽翊鴻說,皇帝似有將賈備降職至工部侍郎之意。”
兩人合計過,岑氏雖然是大氏族,但世代書香門第,是文人臣子,與帝京貴族子弟有著天壤之別,所以如今岑明麵上歸新派,這樣一來也可平衡舊派之勢。
林知隔著煙霧看他,不確定般問,“工部侍郎?”
“是。”曾永忠拿著火著再加了塊木炭,然後輕輕撬動爐壁裏的炭火,想讓火燒得更旺些。
“哼!將人從尚書降至侍郎之位,就想叫貪汙腐化、官官相護之罪就這麽算了!”林知沉了臉色,怒喝道,“真是貪官蠹役、冥頑不化!”
火著戳到爐壁,火勢猛增,直直躥了起來,不過一息即散。
水沸了。
曾永忠適才也被他嚇了一跳,此時收了火著罕見地看著他,見他眉目間好似還躥著火,便安慰道,“向來如此,何必動氣呢?消氣消氣。”
林知抿了抿薄唇,緩了會兒才問,“那現在的刑部是何人主事?”
曾永忠重新靠回椅背裏,隨口道,“齊王,就是韓庭。”
林知拿過抹布裹著爐蓋,輕輕掀起來看,見火候夠了就把蓋子放到小架子上,不忘回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他確實是會坐享其成,不過此次他並沒有出手。”
曾永忠摩挲著玉扳指,“劉雎品質低劣,以往就沒少幹偷雞摸狗的事兒,這次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出事兒也是罪有應得。”
“他動那三位公主了?”林知置了抹布淡淡問著。
京中劉氏不敢輕易褻玩的閨閣女子,也就雲皇那三個女兒了,文西公主、雪荷公主和文東公主。
豈料曾永忠搖搖頭。
也是,那三位公主深居深宮之中,劉雎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決不敢冒犯,再者,就算他蠢到那地步了,劉相也決不會允許的。
林知又問,“那是何人?”
“一個你決計想不到的人,要不是鬧出了這事兒,我也想不到的,”曾永忠賣了個關子,說,“孔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