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這些歹人興風作浪,到底落得個淒慘的下場。溫妃既然明知此事,又何必舊事重提,惹得咱們姐妹一幹人等不得不麵色難堪。”皇後一番話說出來,已然到了薄責之意。
溫妃身處禦殿多年,自然有這份自知之明。見狀,急忙起身請罪道:“妾妃一時失言,還望皇後娘娘為了鳳體著想,萬勿動怒。”
權德妃麵有不忍,為之求情道:“娘娘,溫妃隻怕係一時失言,這才說了些掃興的話。娘娘不若寬宏大量放過她一馬,也好顯現一國之母的大度。”
權德妃的話帶動了其她嬪禦的求情之語。
皇後見狀,隨即緩和下來道:“既如此,溫妃你往後可需得謹言慎行才是。不然的話,好好一席話,被你這麽三言兩語說完了,那可就掃興了。”
“是。妾妃謹記皇後娘娘之令。”溫妃這才誠惶誠恐地站起身來,重新入座。
我覷著皇後的神色,眼見她麵露一絲疲憊之色,隨即起身道:“今日叨擾了娘娘這般久,想來娘娘自然疲乏了。既如此,妾妃等先行告退。”說著,起身行禮。
諸妃見狀,亦隨之行禮。
皇後點點頭,麵色和氣道:“你們且先回去,本宮確實有幾分疲乏了。”
“妾妃告退。”諸妃魚貫而出,邁出了椒房殿的正門。
念及方才權德妃所言太子一事,我深覺古怪:太子縱然尚未成人,到底有幾分心思。如何眼見生母淪落得如此下場,竟一聲不吭?隻怕其中更有內情。
如此想著,我隨即轉過身來,握住了權德妃的柔夷,親切道:“妹妹今日想去叨擾姐姐一番。順帶著看看太子近況如何,不知姐姐可願意接待妹妹這一番叨擾?”
權德妃有幾分意外,隨即了然明白道:“婉長貴妃娘娘德惠禦殿,妾妃求之不得。”
折淑妃見狀,不自覺地微笑起來,湊熱鬧一番道:“既如此,妾妃可否帶上嘉儀與恭順,與婉長貴妃一同前去德昌宮?”
“如此甚好。”權德妃連連點頭道:“孩子多了,場麵也會熱鬧一些。”
我隨口笑道:“既如此,本宮這就回未央殿帶上三個孩子一並往姐姐那兒去。姐姐且先回去準備好茶果糕點。”
“妾妃恭候娘娘大駕。”權德妃行禮,目送我與折淑妃離去。
帶著三個孩子步入安仁殿內,權德妃果然擺好了滿滿一大桌的糕點:艾草青團、桂花糕、芡實糕、荷花酥、常州大麻糕、紅豆糕、梅花糕、福字餅、太師餅、棗花酥、壽桃餅、喜字餅、銀錠餅、卷酥餅、雞油餅,不論南北皆有,甚是精致可口,可與當日我與斂敏往吹安齋探視婺藕而偶遇悼貴嬪之時見過的一桌子糕點相媲美。
我仔細一瞧,裏頭還有一道鬆子棗泥麻餅——此乃婺藕平日最愛,心內一時撼動情愫,久久不能言。
六個孩子剛巧用過早膳,故而不甚饑餓,隻顧著一味地在內殿玩鬧。
吾等三人吩咐了貼身內禦近身照看孩子之後,隨即落座暖閣內,閑話起來。
“婉長貴妃娘娘今日的氣色看來好了許多。”權德妃細細看著我的臉色,溫和道。
“這些日子一味地細心保養著,自然好了不少。說來那幾日憔悴虛弱的樣子,連我自己看了都心驚膽顫。”我後怕一般,擺了擺自己的胸脯,繼而環顧四下,疑惑問道:“怎麽不見青雀?”
“太子早早便溫習功課去了,甚是好學。”權德妃淡淡一笑,甚是欣慰。
“聽聞此話,可見青雀在姐姐這兒甚是用功。想來陛下聽見了也會歡喜。”我對權德妃和睦地笑道,隨即犯了一陣心悸,呼吸急促起來,仿佛喘不上氣來,麵色發白出汗,用手揪住了領口的衣料,嚇壞了她倆,一個勁兒地順我的背。
待到我逐漸恢複過來,權德妃心有餘悸道:“你今日這模樣看來,隻怕病根未除。當日聽聞你身染熱病,我曾多次與昭貴姬一同去探視。初見你那副模樣,可算是叫我嚇壞了。之後你連床都下不了,更是叫我吃驚——禦殿之內,太醫院諸位太醫醫術如此高明,如何連這小小的病症也看不出來?竟也能叫這等病情逐日嚴重起來!若太醫院裏頭的禦醫皆如此本領,隻怕配不上國手之稱。幸而今日你起身往椒房殿行晨昏定省之禮。不然,我還以為你依舊病重呢。”
見權德妃提及今晨之事,念及婺藕,我心頭不禁悲涼幾分。麵對如此關懷,心下亦驟然有幾分感動。我和和氣氣地緩緩解釋道:“原本我的病情不甚嚴重。可惜到了後來,俞禦醫一日三四次地前來把脈,也說不出來究竟。到了後來,更是虛弱地連床也下不了,隻能一味躺著。幸而自從我病重之後聽了禦殿之內流傳出的謠言,竟一時叫我又好氣又好笑起來,今日這便有了精氣神去拜謁皇後娘娘。”說著,噗嗤一聲,止不住心頭湧上的笑意,“我竟不知原來禦殿之內的流言蜚語竟有如此功效——素日我竟不曾有所察覺。”
“當日的流言蜚語我亦曾有所耳聞。”折淑妃聽罷,不曾與我一同笑出聲來,反而垂下如羽的睫毛,眼色一暗,語氣甚是不悅,“禦殿之內,人心叵測至此。縱使一介小小的毛病,也會叫人如此胡思聯想——當真荒謬至極。”
“若無能窺見這麽精彩的戲,隻怕今日我尚不得出未央殿呢。”我自嘲自笑一番,並不曾將此事掛在心內。
轉眼一看,權德妃卻是麵色凝重——我與折淑妃對視一眼,不禁心生疑惑與好奇。
過了良久之後,才聽到她一句吞吞吐吐的話語,“前幾日流言蜚語紛傳,我聽到了與當日湘貴妃有關的一二則消息。不知你們可有聽到?”說著,神色局促不安起來,仿佛遍體長滿了毛刺,細細瞧著我倆。
“姐姐,你所言何事?”我與折淑妃對視一眼,不明所以——當日流言蜚語甚多,每一段聽來皆有幾分道理。她乍然一問,我倆自然不知所言係哪一部分。
躊躇著,權德妃磨磨蹭蹭地猶豫了良久,終於開口道:“自從申氏被廢為庶人之後,禦殿之內傳言來日太子登基,她自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折淑妃微微一笑,滿不在乎道:“姐姐,你若如此言語,當真看得起她了。今日,係陛下親自下令將她打入冷宮。來日固然太子登基,隻怕為著孝道,亦不會名正言順地將她接出來,尊為帝太後,與皇太後東西相提並論。你素日何等敏慧,如何今日這般糊塗,竟會相信一介流傳在宮人口中的閑話?”
“固然有此理,她到底係太子生母。為著此事,陛下不曾將她趕盡殺絕。來日,若看在太子的麵上,不知她會否有重新入主禦殿的機會?”聽了折淑妃的話,權德妃依舊難以安穩內心的澎湃,惴惴不安道。
我搖了搖頭,斷然否定道:“決然不會。陛下能夠看在太子的麵上放她一馬,留她一命,已然仁至義盡了。若來日叫天下人知曉身為一國之母的太後居然如此用心險惡,隻怕會叫天下百姓恥笑。再者,陛下未必不曾考慮過命她殉葬的念頭。”聲音忽而沙啞起來,唏噓歎出一口氣。
“殉葬?”仿佛從未念及此事一般,她們二人瞪大了眼睛,甚是吃驚,繼而思慮一番之後,平和下來,滿臉了然,點點頭道:“申庶人如此行徑,縱然叫陛下起了如此念頭,亦無不可。再者,殉葬之舊習自商周以來便有。今日陛下為了太子的來日著想,此舉亦無可非議。”
轉念一想,權德妃再次吞吞吐吐道:“清歌你身染熱病之後,可聽聞禦殿之內還傳出與湘貴妃有關的一則流言?”
我想了想,不禁問道:“可是‘鄰倩夫人’這一稱號?”
“正是。”權德妃點點頭道。
折淑妃亦細細追思回憶著,隨聲附和道:“我亦曾聽聞此事。當日,前朝大臣對於湘貴妃的恩寵本就議論紛紛,頗為不滿。後來,平帝曾意欲將鄰倩夫人這一稱號賜予湘貴妃,以表明其貴妃之位名正言順。然則此話一出,別說前朝大臣,單單彼時的總管內侍當即死命勸誡,這才叫平帝收回成命。”
“身居貴妃之位,自然有夫人封號。若非為了循序漸進,隻怕今日皇後絕不會有登臨貴妃之位的時候——不過應個景兒。至於嫿貴妃,若非前朝殷氏一族的勢力,隻怕陛下絕不會動如此念頭。認真計較起來,唯有清歌你,出於陛下的寵愛之心,這才得了‘鄰倩夫人’的稱號,算得上名正言順了。”權德妃細細曆數本朝曆位升任貴妃之位的由來,這才有了這一番話。
“陛下獨一無二的恩寵自然叫我受寵若驚。然則當日莊靜貴妃晉為貴妃,未必與陛下的恩寵無關。再者,前朝殷氏一族的戰功赫赫與莊靜貴妃並無關係。真正計較起源頭,隻怕此事與殷氏父子征戰沙場的能耐有關。莊靜貴妃當日隻怕是沾了她父兄的光罷了。”我掰著手指頭,細細曆數著。
溫妃身處禦殿多年,自然有這份自知之明。見狀,急忙起身請罪道:“妾妃一時失言,還望皇後娘娘為了鳳體著想,萬勿動怒。”
權德妃麵有不忍,為之求情道:“娘娘,溫妃隻怕係一時失言,這才說了些掃興的話。娘娘不若寬宏大量放過她一馬,也好顯現一國之母的大度。”
權德妃的話帶動了其她嬪禦的求情之語。
皇後見狀,隨即緩和下來道:“既如此,溫妃你往後可需得謹言慎行才是。不然的話,好好一席話,被你這麽三言兩語說完了,那可就掃興了。”
“是。妾妃謹記皇後娘娘之令。”溫妃這才誠惶誠恐地站起身來,重新入座。
我覷著皇後的神色,眼見她麵露一絲疲憊之色,隨即起身道:“今日叨擾了娘娘這般久,想來娘娘自然疲乏了。既如此,妾妃等先行告退。”說著,起身行禮。
諸妃見狀,亦隨之行禮。
皇後點點頭,麵色和氣道:“你們且先回去,本宮確實有幾分疲乏了。”
“妾妃告退。”諸妃魚貫而出,邁出了椒房殿的正門。
念及方才權德妃所言太子一事,我深覺古怪:太子縱然尚未成人,到底有幾分心思。如何眼見生母淪落得如此下場,竟一聲不吭?隻怕其中更有內情。
如此想著,我隨即轉過身來,握住了權德妃的柔夷,親切道:“妹妹今日想去叨擾姐姐一番。順帶著看看太子近況如何,不知姐姐可願意接待妹妹這一番叨擾?”
權德妃有幾分意外,隨即了然明白道:“婉長貴妃娘娘德惠禦殿,妾妃求之不得。”
折淑妃見狀,不自覺地微笑起來,湊熱鬧一番道:“既如此,妾妃可否帶上嘉儀與恭順,與婉長貴妃一同前去德昌宮?”
“如此甚好。”權德妃連連點頭道:“孩子多了,場麵也會熱鬧一些。”
我隨口笑道:“既如此,本宮這就回未央殿帶上三個孩子一並往姐姐那兒去。姐姐且先回去準備好茶果糕點。”
“妾妃恭候娘娘大駕。”權德妃行禮,目送我與折淑妃離去。
帶著三個孩子步入安仁殿內,權德妃果然擺好了滿滿一大桌的糕點:艾草青團、桂花糕、芡實糕、荷花酥、常州大麻糕、紅豆糕、梅花糕、福字餅、太師餅、棗花酥、壽桃餅、喜字餅、銀錠餅、卷酥餅、雞油餅,不論南北皆有,甚是精致可口,可與當日我與斂敏往吹安齋探視婺藕而偶遇悼貴嬪之時見過的一桌子糕點相媲美。
我仔細一瞧,裏頭還有一道鬆子棗泥麻餅——此乃婺藕平日最愛,心內一時撼動情愫,久久不能言。
六個孩子剛巧用過早膳,故而不甚饑餓,隻顧著一味地在內殿玩鬧。
吾等三人吩咐了貼身內禦近身照看孩子之後,隨即落座暖閣內,閑話起來。
“婉長貴妃娘娘今日的氣色看來好了許多。”權德妃細細看著我的臉色,溫和道。
“這些日子一味地細心保養著,自然好了不少。說來那幾日憔悴虛弱的樣子,連我自己看了都心驚膽顫。”我後怕一般,擺了擺自己的胸脯,繼而環顧四下,疑惑問道:“怎麽不見青雀?”
“太子早早便溫習功課去了,甚是好學。”權德妃淡淡一笑,甚是欣慰。
“聽聞此話,可見青雀在姐姐這兒甚是用功。想來陛下聽見了也會歡喜。”我對權德妃和睦地笑道,隨即犯了一陣心悸,呼吸急促起來,仿佛喘不上氣來,麵色發白出汗,用手揪住了領口的衣料,嚇壞了她倆,一個勁兒地順我的背。
待到我逐漸恢複過來,權德妃心有餘悸道:“你今日這模樣看來,隻怕病根未除。當日聽聞你身染熱病,我曾多次與昭貴姬一同去探視。初見你那副模樣,可算是叫我嚇壞了。之後你連床都下不了,更是叫我吃驚——禦殿之內,太醫院諸位太醫醫術如此高明,如何連這小小的病症也看不出來?竟也能叫這等病情逐日嚴重起來!若太醫院裏頭的禦醫皆如此本領,隻怕配不上國手之稱。幸而今日你起身往椒房殿行晨昏定省之禮。不然,我還以為你依舊病重呢。”
見權德妃提及今晨之事,念及婺藕,我心頭不禁悲涼幾分。麵對如此關懷,心下亦驟然有幾分感動。我和和氣氣地緩緩解釋道:“原本我的病情不甚嚴重。可惜到了後來,俞禦醫一日三四次地前來把脈,也說不出來究竟。到了後來,更是虛弱地連床也下不了,隻能一味躺著。幸而自從我病重之後聽了禦殿之內流傳出的謠言,竟一時叫我又好氣又好笑起來,今日這便有了精氣神去拜謁皇後娘娘。”說著,噗嗤一聲,止不住心頭湧上的笑意,“我竟不知原來禦殿之內的流言蜚語竟有如此功效——素日我竟不曾有所察覺。”
“當日的流言蜚語我亦曾有所耳聞。”折淑妃聽罷,不曾與我一同笑出聲來,反而垂下如羽的睫毛,眼色一暗,語氣甚是不悅,“禦殿之內,人心叵測至此。縱使一介小小的毛病,也會叫人如此胡思聯想——當真荒謬至極。”
“若無能窺見這麽精彩的戲,隻怕今日我尚不得出未央殿呢。”我自嘲自笑一番,並不曾將此事掛在心內。
轉眼一看,權德妃卻是麵色凝重——我與折淑妃對視一眼,不禁心生疑惑與好奇。
過了良久之後,才聽到她一句吞吞吐吐的話語,“前幾日流言蜚語紛傳,我聽到了與當日湘貴妃有關的一二則消息。不知你們可有聽到?”說著,神色局促不安起來,仿佛遍體長滿了毛刺,細細瞧著我倆。
“姐姐,你所言何事?”我與折淑妃對視一眼,不明所以——當日流言蜚語甚多,每一段聽來皆有幾分道理。她乍然一問,我倆自然不知所言係哪一部分。
躊躇著,權德妃磨磨蹭蹭地猶豫了良久,終於開口道:“自從申氏被廢為庶人之後,禦殿之內傳言來日太子登基,她自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折淑妃微微一笑,滿不在乎道:“姐姐,你若如此言語,當真看得起她了。今日,係陛下親自下令將她打入冷宮。來日固然太子登基,隻怕為著孝道,亦不會名正言順地將她接出來,尊為帝太後,與皇太後東西相提並論。你素日何等敏慧,如何今日這般糊塗,竟會相信一介流傳在宮人口中的閑話?”
“固然有此理,她到底係太子生母。為著此事,陛下不曾將她趕盡殺絕。來日,若看在太子的麵上,不知她會否有重新入主禦殿的機會?”聽了折淑妃的話,權德妃依舊難以安穩內心的澎湃,惴惴不安道。
我搖了搖頭,斷然否定道:“決然不會。陛下能夠看在太子的麵上放她一馬,留她一命,已然仁至義盡了。若來日叫天下人知曉身為一國之母的太後居然如此用心險惡,隻怕會叫天下百姓恥笑。再者,陛下未必不曾考慮過命她殉葬的念頭。”聲音忽而沙啞起來,唏噓歎出一口氣。
“殉葬?”仿佛從未念及此事一般,她們二人瞪大了眼睛,甚是吃驚,繼而思慮一番之後,平和下來,滿臉了然,點點頭道:“申庶人如此行徑,縱然叫陛下起了如此念頭,亦無不可。再者,殉葬之舊習自商周以來便有。今日陛下為了太子的來日著想,此舉亦無可非議。”
轉念一想,權德妃再次吞吞吐吐道:“清歌你身染熱病之後,可聽聞禦殿之內還傳出與湘貴妃有關的一則流言?”
我想了想,不禁問道:“可是‘鄰倩夫人’這一稱號?”
“正是。”權德妃點點頭道。
折淑妃亦細細追思回憶著,隨聲附和道:“我亦曾聽聞此事。當日,前朝大臣對於湘貴妃的恩寵本就議論紛紛,頗為不滿。後來,平帝曾意欲將鄰倩夫人這一稱號賜予湘貴妃,以表明其貴妃之位名正言順。然則此話一出,別說前朝大臣,單單彼時的總管內侍當即死命勸誡,這才叫平帝收回成命。”
“身居貴妃之位,自然有夫人封號。若非為了循序漸進,隻怕今日皇後絕不會有登臨貴妃之位的時候——不過應個景兒。至於嫿貴妃,若非前朝殷氏一族的勢力,隻怕陛下絕不會動如此念頭。認真計較起來,唯有清歌你,出於陛下的寵愛之心,這才得了‘鄰倩夫人’的稱號,算得上名正言順了。”權德妃細細曆數本朝曆位升任貴妃之位的由來,這才有了這一番話。
“陛下獨一無二的恩寵自然叫我受寵若驚。然則當日莊靜貴妃晉為貴妃,未必與陛下的恩寵無關。再者,前朝殷氏一族的戰功赫赫與莊靜貴妃並無關係。真正計較起源頭,隻怕此事與殷氏父子征戰沙場的能耐有關。莊靜貴妃當日隻怕是沾了她父兄的光罷了。”我掰著手指頭,細細曆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