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皇與德妃素來疼愛稚奴,有你們二人在宮內如此惦記著他,想來他作戰之時定不辜負你們的慈愛,定會奮勇殺敵,不叫咱們失望。”


    皇後在旁笑道,語氣自然平和,“鉿王身為陛下長子,有如此氣魄與能耐理所應當。何況,來日申太子登基即位,隻怕還少不得鉿王在旁相助呢。”


    原本因著所出的恭修接任為太子,婺藕在禦殿之中的地位凸顯出來,到底不過正二品巽妃,叫人眼饞心熱之餘,不免看輕這位太子生母。何況多年以來,我、斂敏如此盛寵之下,遭到了多少明槍暗箭,她自然心中有數。加之當日焦尾琴一事,可算叫她傷透了心,故而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她的行徑愈加悄無聲息,了、不留一絲破綻,叫人找不出錯處來刁難她。若非為著五妃的位分,隻怕她會就此沉寂在這禦殿之內,直至青雀登基,而她登臨帝太後之位,自此叱吒風雲。


    婺藕眼見皇後提及自己,又見在座諸位嬪禦的目光皆轉到自己身上,連忙起身回稟道:“皇後娘娘謬讚了。青雀隻怕還小,不及鉿王之處甚多,需得太子太傅好生教導著,如此方不辜負陛下的期望。”言行舉止之間,我隻覺頗有幾分斂敏當日的冷漠,但同時又多了幾分斂敏從未有過的局促,可見站在風頭浪尖,叫人不得不防備著。


    “巽妃此話有理。”皇帝滿意地示意婺藕落座,對皇後道:“朕每日察檢太子的功課,眾位師父皆誇讚太子勤奮好學。固然天分不及稚奴,到底勤能補拙,不枉朕早早立他為太子的用心。”


    嫿貴妃當即恭賀道:“想來陛下如此用心,日日察檢太子的功課,待得來日太子登基,定會成為一朝天子、一國明君,叫大楚的江山千秋萬代,世代相傳。”


    皇帝麵色愈加歡喜,對嫿貴妃連連點頭道:“貴妃所言甚是。說來此番若非貴妃父兄與稚奴一同前去戰場、奮勇殺敵,隻怕朕坐擁江山不會如此安穩。”


    “陛下謬讚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妾妃父兄深受皇恩,理當如此回報陛下才是。”嫿貴妃麵色微微漲紅,顯出幾率羞澀。


    冷眼旁觀的皇後忽而瞥了一眼吳美人、呂良人,關切問道:“不知近日吳美人、呂良人進奉的藥膳可還符合陛下的脾胃?”


    “皇後此言甚是。這幾個月來,多虧了她們二人精心準備藥膳,朕的龍體才能如此康健。說來她們準備的膳食兼具藥理,較太醫院那些苦得倒人胃口的良藥好多了。”皇帝對皇後點點頭,頗為讚賞地瞧了吳美人、呂良人一眼,眼風夾帶上幾絲讚許。


    吳美人、呂良人齊齊出列,“妾妃身處禦殿之中,得陛下與娘娘這般厚愛,理當如此盡職盡責盡情盡心。”


    皇後對皇帝滿意稟奏道:“既如此,不知妾妃可否為她們二人討一個封賞,亦好名正言順成為一宮主位?”


    皇帝聽罷,恍然大悟道:“皇後所言不假。她們如此用心侍奉,如何擔不起貴姬之位?既如此,此事便交由皇後選個良辰吉日,冊她們為珆貴姬、珊貴姬。”恍惚間想起什麽似的,皇帝轉向權德妃,“秦斂方才回稟,太華可是有喜了?”


    權德妃頷首微笑,“正是。”


    皇帝隨即爽朗一笑,轉頭對皇後道:“既如此,便選個她們一同冊貴姬的吉日,安排太華一同入宮來,也好叫德妃母女三人團聚。說來太華出嫁多年,隻怕你們母子團聚的時日寥寥無幾。此番,倒是成全了你的一片慈母之心,不枉你日日在朕耳邊提及母女之情。”


    原來權德妃私底下曾多次向皇帝表露對嘉慎公主的關心,我深深看了權德妃一眼,見其麵容之上盡是滿足之色,這才為她的用心良苦傾倒。


    “德妃妹妹不僅僅日日在陛下麵前提及,在咱們姐妹之間亦時常提及嘉慎公主幼年的事宜。論起這些事,咱們可算是隨手拈來,熟悉得很。”皇後打趣一般說道。


    折淑妃眼見權德妃麵色漲紅,不由得勸道:“皇後娘娘可別再借此打趣德妃姐姐了。若論起慈母之心,日日對孩子牽腸掛肚,隻怕皇後娘娘亦如此。遑論妾妃每日操心兩個孩子的事。方才咱們還提到恭謙殿下來日的婚嫁之事呢。娘娘可是忘了?”


    皇帝眼見折淑妃如此言論,不免詫異起來,“恭謙還小,無需如此心急。難不成皇後此刻已然在安排新嫁娘的事了?”


    皇後微笑起來,徐徐道:“為人父母者,常懷百歲憂。當日,陛下為鉿王欽賜的婚事,固然叫朝野聞名,終究四個皇孫、兩個皇孫女皆係庶出,可見鉿王夫婦之間,感情不深,抑或鉿王妃玉體不佳,至今無一所出。妾妃想著。既是來日恭謙婚事,理當應了那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底妾妃身為嫡母、養母,已然不曾好生擇選一個身子康健的媳婦給鉿王,終究吃一塹、長一智,該選個健康體壯又討人喜歡的好媳婦給恭謙,方不辜負昭敬敏長貴妃在天之靈。”麵色轉而低落下來,帶上了幾分慚愧,似乎是在不安當日對於稚奴的婚事,她並無過多用心,致使他們夫妻不順。


    皇後所言提及昭敬敏長貴妃,倒不曾激起皇帝對她的思念,反而低頭思量起稚奴的孩子來,沉吟道:“稚奴的孩子——”


    “鉿王膝下長子已然牙牙學語。陛下若實在疼惜,大可封為世子,來日接任鉿王之位。抑或將其抱入禦殿,由身為祖父的陛下親自指導學問、好生撫育。如此一來,隻怕鉿王在前線征戰沙場之時會愈加安心;再者,他與陛下之間的父子之情自然會逐日加深。”


    “皇後此言有理。然則皇長孫生母劉氏如何吃得了母子分離之苦?”皇帝眉間有幾縷動心之色,隨即浮上一層動容之情,語氣不忍道。


    “劉氏不過一介妾室,如何能與鉿王妃相提並論?縱使皇長孫係鉿王妃誕下,與陛下的天恩相比,又算得了什麽?陛下為大局著想,如此疼愛皇長孫,隻怕會贏得天下百姓的讚譽,紛傳陛下係一介仁善之君。”皇後循循善誘。


    然則聞得此言,我在心中存了三份疑惑、七分不安。一時察覺出氣氛古怪,轉頭望去,隻見折淑妃、權德妃瞧我的眼色亦如此。溫妃、禮貴姬麵色不定,隻在皇帝與皇後之間徘徊,不發一語。慧妃、貞貴姬更是黑下了臉,鼻息之間聽不出聲響,仿佛一介死屍。


    皇長孫年幼,尚處於牙牙學語的年紀,如何離得開生母劉氏的照料。何況,縱為一介妾室,終究係稚奴所寵愛的頭一人。若非如此,她如何誕下稚奴的第一個孩子?皇後如此建議,隻怕稱得上分離骨肉天倫,叫劉氏自此母子離別。固然來日稚奴長子重返鉿王府,到底日久情疏,隻怕屆時與劉氏不複今日親密。何況,依我看來,稚奴如此重視骨肉親情,隻怕與他自幼喪母有關。若他身處前線作戰,禦殿之中傳來如此消息,致使他一時性起激動,恐怕不利於戰事。


    “皇後既如此言,那朕即刻下旨,命鉿王府的管家將皇長孫接入宮中。”皇帝似乎察覺不出不妥之處,甚是滿意而感激道:“朕有如此賢德之後,當真係大楚之福。”說著,不覺動容地握住了皇後的柔夷,惹來一陣動容之情。


    我心下深覺古怪:皇後素來體貼入懷,如何今日一味順著皇帝的心意?難不成,當真係有了養子,一時之間亂了分寸,起了不該有的心思?縱使如此,她身居皇後之位,企圖攀及皇太後之位亦無可非議。若果真如此,她為何不算計青雀?青雀才是來日名正言順登基為帝的皇太子。稚奴長子不過係皇帝庶長孫而已,如何值得皇後這般算計?此舉於皇後又有何益處?


    今日之事,察覺出皇後異樣之人頗多,終究無一人出言阻攔,隻得眼睜睜看著劉氏與皇長孫母子分離。依著皇帝的旨意,皇長孫被抱入宮中,交由皇後撫育,日日與恭謙為伴,直至長大成人。


    縱觀大楚曆朝曆代,恭謙與皇長孫之間的叔侄關係親密無間,猶如當日於麟德十三年七月三十薨逝的嘉煍王、於麟德十三年十二月十九薨逝的慶炾王。


    如今,他們兄弟二人早早離世,固然死因疑點重重,伴隨著市井謠言的流傳,叫天下人皆知,到底為皇帝聖旨壓下,禦殿、朝野、民間明麵上無人膽敢再提。慶炾王死期與嘉煍王相差不過一個多月,一個死在七月三十,一個死在十二月十九。如此巧合,叫人不得不多心。何況,對於他們二人之死,至今醫案之上不過簡短的兩個字:暴斃。


    暴斃!


    因何等重症而暴斃?為何此前毫無染病的消息傳出?到底係何等時刻暴斃?縱使皇後因著我的懇求,多番向皇帝打聽,終究隻得了一句‘皆在夜半時分暴斃’。若認真計較起來,係後半夜還是前半夜?再者,他們二人暴斃之所又在何處?若死在王府之中,為何不是王府管家上報皇帝,而是他們每日跟隨在側的小廝經由秦斂之口上報天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照影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遇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遇澤並收藏照影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