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妾妃多謝娘娘。”我不知道該以何等姿態回應皇後,隻得麵色平和地深深行禮,語帶感激。
“能知曉禦殿之內還有何人膽敢如此放肆,肆意謀害皇嗣,隻怕咱們姐妹來日亦會安心不少。”瑛妃仿佛不曾注意到其她嬪禦注視在她身上的那種嫌棄與不滿,自顧自地說道,徑自忖度著點點頭。
我此時方察覺出一絲我早該留意到的地方:瑛妃的一言一行,永遠都如此與眾不同。偶爾隻言片語,便足以在禦殿之內掀起一陣巨大的波浪潮湧,且牽連甚廣。最終,她自己卻是毫不相幹,順利抽身。
“當日的琅貴妃、魏庶人,皆心狠手辣,這才攪得禦殿冤案叢生、汙穢凝集。如今,有娘娘坐正中宮,可算是化去了不少禦殿內的肮髒。今日,陛下將此事全權交由娘娘做主,顯見係深信娘娘為人,定會剛正不阿地懲處真凶。”瑛妃一襲青豆色鮫綃宮裝,顯出姿容上幾縷飄然得意之態,話題一轉,忽而奉承起皇後來。
慧妃等人默不吭聲,隻一味安靜啜飲,借此安撫波瀾起伏的內心需要的平靜。
過了片刻,眼見諸妃麵露疲乏之色,皇後便順勢道:“本宮亦乏了。大家散了吧。”言畢,進了寢殿。
諸妃這才起身,依依行禮道:“妾妃恭送娘娘。”
出了徽音殿的儀門,在宮道上走了幾步,我才徹底鬆一口氣。
眼見我心思鬆懈下來,斂敏這才覷著我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清歌,你當真認為德妃娘娘與依姐姐會做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
自從我晉封為帝妃之首,身居貴妃之位,得‘鄰倩夫人’之號後,我與斂敏、婺藕之間的關係仿佛籠罩上了一層層細密的輕紗,固然鏤空刺繡出銀線一般的光澤,在日光下流淌出如水一般的銀白色波紋,到底隔了數層,顯得那麽生疏,夾帶著銀線的冰冷觸感,叫人如同寒冬臘月一般,寒風吹來,醒神清腦,頓時不複親熱之意。
婺藕亦在旁安靜聆聽。
眼見著自我去歲無端小產以來,她們二人不複吾等當日的情誼,隻往長樂宮探視我不過寥寥數次,可見她們心知我喪子之痛,不敢多來打攪。二來,到底我心思衰頹,不複當日蓬勃之氣,為免一時口誤,惹得我愈加憂傷,便忖度著隨眾一同來探視,並無過去那般親密。三來,我已然坐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來往得多了,隻怕會授人把柄。故而吾等之間的姐妹情誼愈加生疏。
我淡淡一笑,拉過斂敏與婺藕的柔夷,一對羊脂白玉手鐲與她們手腕上的金手鐲碰撞之下,發出叮鈴的聲響,清脆悅耳,對她倆說道:“我自是不信。然則,知人知麵不知心,無論真凶係何人,我都不會輕易放過。若上天垂憐我的一片情誼,但願係永巷令與大理寺一時出錯差漏,這才將髒水往她們四人身上潑。然則她們何等精明,如何會連區區一件小小的禦殿案子亦會查出差錯?我不敢想,真的不敢想。姐姐,嫋舞姐姐已然如隱士一般安居禦殿角落,對所有事皆置之不理、毫不過問。你們隻看她許久不曾出現人前便可知她避世的決心。我如何敢拿我這些事去打攪她的安寧?固然我與她一母同胞,到底清楚她的性子:一旦下定決心,絕無回頭之日。幸而我身居高位,她亦有著淑媛的名位,避世避寵,無礙她人,可保得下半生的平淡榮華。如今我隻盼著咱們三人可以安然度日。”頓了頓,忍不住吐出一口氣,長長悠悠,仿佛歲月無盡頭,突然口出一句,“聞得她們四人有此嫌疑,我今日當真分外慶幸。”
因我一番話而感動,眼含熱淚的斂敏與婺藕一時聽錯了般,疑惑不解起來,詫異問道:“慶幸?”
“不錯。”我對她倆點點頭,嘴角抿著一縷淡薄的笑意,似秋日裏最寒涼輕薄的微風,夾帶上幾分臘月的寒雪,道道刻骨銘心,緩緩解釋道:“若今日扯出的嫌犯裏頭哪怕隻有你們二位中的其中一個,隻怕我會立時發瘋。”
斂敏頗有感觸,當即垂下如羽的睫毛,不再多言。
婺藕當即取出一塊朱砂色純金線繡海棠花折枝圖案的錦緞絲帕,拭去臉頰上流下的兩行熱淚,緊握住我的手,頗為動容道:“我自明白你的心緒。若我遇上了這些事,隻怕我的心性還不如你呢。咱們係多年來的情分,當初更立過誓言,義結金蘭。一旦有人變了心,我隻這般思量,便難以忍受。若當真係咱們之間的人做的,遑論你,隻怕我會是第一個發瘋抓狂的人。”
“然則你有恭修,來日還要看著他出宮開府呢。看著他成為親王,與他一同身居王府之中,安享兒孫滿堂之福呢。我的恭禮來日隻怕也會長成一個俊美的男兒,然後遇上一位心愛的姑娘,與之長相廝守。如此,便是我最大的心願了。”斂敏收斂起不安的麵容,白皙如玉的嘴角揚起一抹憧憬來日光景的美好弧度,一身荷莖綠的妝花緞裁製而成的修身宮裝愈加顯得她身姿亭亭玉立,仿若一朵春日乍現盎然生機的山茶花,雪白的花瓣散發著濃鬱的香氣,惹來蝴蝶陣陣,蜜蜂三五成群地采蜜。
我鬆開了握住她倆的手,直視前方無邊無際的朱漆宮牆,蔓延到那高高在上的五彩琉璃瓦上,麵對著日光折射出七彩的光輝,口中徑直無奈道:“為人父母,最樂見其成的便是子孫後代的安穩度日、平安喜樂。我如今雖隻鸞儀一女,到底心滿意足。然則禦殿之內,縱使我不計較,帝後亦不容如此心狠手辣之人,竟如此狠毒,將我五個月的胎像生生打下。若任由此人繼續橫行霸道,隻怕禦殿之內受害之人數不勝數。何況,孰人知曉她會不會對已經長成的皇嗣出手?”
此言一出,斂敏與婺藕麵容一驚,紛紛想到自己十月懷胎、艱難生產下的恭修、恭禮,一時警惕起來。
“你說的是。”她們思量半刻,隻得無奈承認,半路上回了各自宮室,步履匆匆,身姿盡顯膽顫心驚,仿佛真凶已然將魔爪伸向恭修與恭禮,而她們卻對此一無所知。
永巷令與大理寺經過多日的一番嚴苛徹查,嫌疑到底落在了權德妃、依麗儀、貞貴姬、夕昭儀她們四人身上,可見她們四人中定有一個係害我小產的真凶。為著權勢與帝王恩寵,若權德妃、夕昭儀無半點嫌疑,抑或嫌疑隻一星半點,隻怕永巷令與大理寺絕不會如此回稟。她們一個係從一品帝妃,一個係皇帝當下的心頭寶,若非有十足的把握,隻怕永巷令與大理寺絕不會如此犯上。貞貴姬與依麗儀二人,一個恩寵平平,一個不僅恩寵平淡如水,地位亦微小低下,縱然意欲加害於我,如何有這等權利?她們二人如何會得此嫌疑?害我小產之人,我隻覺係權德妃抑或夕昭儀。若非她倆,憑著貞貴姬與依麗儀的能耐,隻怕絕無此等手段。
權德妃素來與我交好,當日她身為淑媛之時,我曾多次示好。她亦送了我一枚經雍和殿僧稠法師開的光碧霞芙蓉翠鈿——係她七七四十九日祈福之時求來的。那枚翠鈿如此精致,隻怕當日僧稠法師係特為之以佛寶加持,這才落到了我的手中。我至今將其保存在梳妝匣最裏頭的暗格裏,從未取出動用過,隻當係姐妹之間的情誼。我與權德妃固然不及吾等四人的金蘭誓言,到底為著她素來和善而平和從容。如今,鬧出了這般事宜,隻怕······
我心頭升起了一縷縷懷疑的霧氣,朦朧模糊之中,隻覺權德妃的麵容頓時變得猙獰而可怖,仿佛法華經中的一名暴惡鬼羅刹,不僅可食人血肉,亦可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令人念及心驚肉跳,遍體生寒。我與她素來交好,從無交惡之時,何況她膝下誕有兩女,縱為著二位帝姬的緣故,她亦該好生保養,安然度日,方可求得二位帝姬來日的福祉。若心狠手辣,謀害她人,隻怕來日下場可想而知,亦非她本性。再者,一旦東窗事發,隻怕二位帝姬亦會遭受牽連。屆時,隻怕她們三人母女分離,再無相見之時。數年來的交誼,我心下深深思量而沉默,一力為權德妃開脫道:隻怕權德妃係受人誣陷,這才被牽連上。
至於夕昭儀,我與她之間的交情匪深,隻知她麵容與我一般,酷似湘貴妃。正為如此,她才受盡恩寵。可惜,承寵多年,她到底無福生養。
一道電光火石閃過我的腦海:難不成,會是夕昭儀為著嫉恨我恩寵無限,即將兒女雙全,這才動了殺心,謀害我腹中胎兒?不對,她這般恩寵,遲早會有自己的孩子,如何會這般瘋狂?她這般恩寵,旁人求亦求不來,何須嫉恨我?何況,她如此恩寵,自然曉得旁人對其虎視眈眈,怎的會這般輕易出手,將我腹中之子除掉?若真凶係她,隻怕夕昭儀尚未出手,便已被暗中監視的有心人看出用心,繼而借此拉她下馬,豈不一舉兩得?但若她倆並無嫌隙,難不成真凶係貞貴姬抑或依麗儀?
“妾妃多謝娘娘。”我不知道該以何等姿態回應皇後,隻得麵色平和地深深行禮,語帶感激。
“能知曉禦殿之內還有何人膽敢如此放肆,肆意謀害皇嗣,隻怕咱們姐妹來日亦會安心不少。”瑛妃仿佛不曾注意到其她嬪禦注視在她身上的那種嫌棄與不滿,自顧自地說道,徑自忖度著點點頭。
我此時方察覺出一絲我早該留意到的地方:瑛妃的一言一行,永遠都如此與眾不同。偶爾隻言片語,便足以在禦殿之內掀起一陣巨大的波浪潮湧,且牽連甚廣。最終,她自己卻是毫不相幹,順利抽身。
“當日的琅貴妃、魏庶人,皆心狠手辣,這才攪得禦殿冤案叢生、汙穢凝集。如今,有娘娘坐正中宮,可算是化去了不少禦殿內的肮髒。今日,陛下將此事全權交由娘娘做主,顯見係深信娘娘為人,定會剛正不阿地懲處真凶。”瑛妃一襲青豆色鮫綃宮裝,顯出姿容上幾縷飄然得意之態,話題一轉,忽而奉承起皇後來。
慧妃等人默不吭聲,隻一味安靜啜飲,借此安撫波瀾起伏的內心需要的平靜。
過了片刻,眼見諸妃麵露疲乏之色,皇後便順勢道:“本宮亦乏了。大家散了吧。”言畢,進了寢殿。
諸妃這才起身,依依行禮道:“妾妃恭送娘娘。”
出了徽音殿的儀門,在宮道上走了幾步,我才徹底鬆一口氣。
眼見我心思鬆懈下來,斂敏這才覷著我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清歌,你當真認為德妃娘娘與依姐姐會做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
自從我晉封為帝妃之首,身居貴妃之位,得‘鄰倩夫人’之號後,我與斂敏、婺藕之間的關係仿佛籠罩上了一層層細密的輕紗,固然鏤空刺繡出銀線一般的光澤,在日光下流淌出如水一般的銀白色波紋,到底隔了數層,顯得那麽生疏,夾帶著銀線的冰冷觸感,叫人如同寒冬臘月一般,寒風吹來,醒神清腦,頓時不複親熱之意。
婺藕亦在旁安靜聆聽。
眼見著自我去歲無端小產以來,她們二人不複吾等當日的情誼,隻往長樂宮探視我不過寥寥數次,可見她們心知我喪子之痛,不敢多來打攪。二來,到底我心思衰頹,不複當日蓬勃之氣,為免一時口誤,惹得我愈加憂傷,便忖度著隨眾一同來探視,並無過去那般親密。三來,我已然坐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若來往得多了,隻怕會授人把柄。故而吾等之間的姐妹情誼愈加生疏。
我淡淡一笑,拉過斂敏與婺藕的柔夷,一對羊脂白玉手鐲與她們手腕上的金手鐲碰撞之下,發出叮鈴的聲響,清脆悅耳,對她倆說道:“我自是不信。然則,知人知麵不知心,無論真凶係何人,我都不會輕易放過。若上天垂憐我的一片情誼,但願係永巷令與大理寺一時出錯差漏,這才將髒水往她們四人身上潑。然則她們何等精明,如何會連區區一件小小的禦殿案子亦會查出差錯?我不敢想,真的不敢想。姐姐,嫋舞姐姐已然如隱士一般安居禦殿角落,對所有事皆置之不理、毫不過問。你們隻看她許久不曾出現人前便可知她避世的決心。我如何敢拿我這些事去打攪她的安寧?固然我與她一母同胞,到底清楚她的性子:一旦下定決心,絕無回頭之日。幸而我身居高位,她亦有著淑媛的名位,避世避寵,無礙她人,可保得下半生的平淡榮華。如今我隻盼著咱們三人可以安然度日。”頓了頓,忍不住吐出一口氣,長長悠悠,仿佛歲月無盡頭,突然口出一句,“聞得她們四人有此嫌疑,我今日當真分外慶幸。”
因我一番話而感動,眼含熱淚的斂敏與婺藕一時聽錯了般,疑惑不解起來,詫異問道:“慶幸?”
“不錯。”我對她倆點點頭,嘴角抿著一縷淡薄的笑意,似秋日裏最寒涼輕薄的微風,夾帶上幾分臘月的寒雪,道道刻骨銘心,緩緩解釋道:“若今日扯出的嫌犯裏頭哪怕隻有你們二位中的其中一個,隻怕我會立時發瘋。”
斂敏頗有感觸,當即垂下如羽的睫毛,不再多言。
婺藕當即取出一塊朱砂色純金線繡海棠花折枝圖案的錦緞絲帕,拭去臉頰上流下的兩行熱淚,緊握住我的手,頗為動容道:“我自明白你的心緒。若我遇上了這些事,隻怕我的心性還不如你呢。咱們係多年來的情分,當初更立過誓言,義結金蘭。一旦有人變了心,我隻這般思量,便難以忍受。若當真係咱們之間的人做的,遑論你,隻怕我會是第一個發瘋抓狂的人。”
“然則你有恭修,來日還要看著他出宮開府呢。看著他成為親王,與他一同身居王府之中,安享兒孫滿堂之福呢。我的恭禮來日隻怕也會長成一個俊美的男兒,然後遇上一位心愛的姑娘,與之長相廝守。如此,便是我最大的心願了。”斂敏收斂起不安的麵容,白皙如玉的嘴角揚起一抹憧憬來日光景的美好弧度,一身荷莖綠的妝花緞裁製而成的修身宮裝愈加顯得她身姿亭亭玉立,仿若一朵春日乍現盎然生機的山茶花,雪白的花瓣散發著濃鬱的香氣,惹來蝴蝶陣陣,蜜蜂三五成群地采蜜。
我鬆開了握住她倆的手,直視前方無邊無際的朱漆宮牆,蔓延到那高高在上的五彩琉璃瓦上,麵對著日光折射出七彩的光輝,口中徑直無奈道:“為人父母,最樂見其成的便是子孫後代的安穩度日、平安喜樂。我如今雖隻鸞儀一女,到底心滿意足。然則禦殿之內,縱使我不計較,帝後亦不容如此心狠手辣之人,竟如此狠毒,將我五個月的胎像生生打下。若任由此人繼續橫行霸道,隻怕禦殿之內受害之人數不勝數。何況,孰人知曉她會不會對已經長成的皇嗣出手?”
此言一出,斂敏與婺藕麵容一驚,紛紛想到自己十月懷胎、艱難生產下的恭修、恭禮,一時警惕起來。
“你說的是。”她們思量半刻,隻得無奈承認,半路上回了各自宮室,步履匆匆,身姿盡顯膽顫心驚,仿佛真凶已然將魔爪伸向恭修與恭禮,而她們卻對此一無所知。
永巷令與大理寺經過多日的一番嚴苛徹查,嫌疑到底落在了權德妃、依麗儀、貞貴姬、夕昭儀她們四人身上,可見她們四人中定有一個係害我小產的真凶。為著權勢與帝王恩寵,若權德妃、夕昭儀無半點嫌疑,抑或嫌疑隻一星半點,隻怕永巷令與大理寺絕不會如此回稟。她們一個係從一品帝妃,一個係皇帝當下的心頭寶,若非有十足的把握,隻怕永巷令與大理寺絕不會如此犯上。貞貴姬與依麗儀二人,一個恩寵平平,一個不僅恩寵平淡如水,地位亦微小低下,縱然意欲加害於我,如何有這等權利?她們二人如何會得此嫌疑?害我小產之人,我隻覺係權德妃抑或夕昭儀。若非她倆,憑著貞貴姬與依麗儀的能耐,隻怕絕無此等手段。
權德妃素來與我交好,當日她身為淑媛之時,我曾多次示好。她亦送了我一枚經雍和殿僧稠法師開的光碧霞芙蓉翠鈿——係她七七四十九日祈福之時求來的。那枚翠鈿如此精致,隻怕當日僧稠法師係特為之以佛寶加持,這才落到了我的手中。我至今將其保存在梳妝匣最裏頭的暗格裏,從未取出動用過,隻當係姐妹之間的情誼。我與權德妃固然不及吾等四人的金蘭誓言,到底為著她素來和善而平和從容。如今,鬧出了這般事宜,隻怕······
我心頭升起了一縷縷懷疑的霧氣,朦朧模糊之中,隻覺權德妃的麵容頓時變得猙獰而可怖,仿佛法華經中的一名暴惡鬼羅刹,不僅可食人血肉,亦可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令人念及心驚肉跳,遍體生寒。我與她素來交好,從無交惡之時,何況她膝下誕有兩女,縱為著二位帝姬的緣故,她亦該好生保養,安然度日,方可求得二位帝姬來日的福祉。若心狠手辣,謀害她人,隻怕來日下場可想而知,亦非她本性。再者,一旦東窗事發,隻怕二位帝姬亦會遭受牽連。屆時,隻怕她們三人母女分離,再無相見之時。數年來的交誼,我心下深深思量而沉默,一力為權德妃開脫道:隻怕權德妃係受人誣陷,這才被牽連上。
至於夕昭儀,我與她之間的交情匪深,隻知她麵容與我一般,酷似湘貴妃。正為如此,她才受盡恩寵。可惜,承寵多年,她到底無福生養。
一道電光火石閃過我的腦海:難不成,會是夕昭儀為著嫉恨我恩寵無限,即將兒女雙全,這才動了殺心,謀害我腹中胎兒?不對,她這般恩寵,遲早會有自己的孩子,如何會這般瘋狂?她這般恩寵,旁人求亦求不來,何須嫉恨我?何況,她如此恩寵,自然曉得旁人對其虎視眈眈,怎的會這般輕易出手,將我腹中之子除掉?若真凶係她,隻怕夕昭儀尚未出手,便已被暗中監視的有心人看出用心,繼而借此拉她下馬,豈不一舉兩得?但若她倆並無嫌隙,難不成真凶係貞貴姬抑或依麗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