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裏實時轉播直播內容,搭配樓主的實時講解,討論得熱火朝天,隔壁的曆史論壇裏更是有專門的曆史愛好者開始詳細安利這位輝煌一生的曆史名人。


    “聽隔壁帖子說,新發現的莊朝大墓竟然就是文襄公的大墓!不敢相信,要是我能從頭追到尾我會是多麽快樂的一個小女孩。”


    “什麽文襄公,正式的稱呼明明是賢王!明宗最愛的賢王妹妹,那些不懂事的人喊喊端嫻公主也就算了,文襄公隻是一個被改過的諡號,賢王才是人家的正經封號。”


    “aka虞·賢王·文襄公·宣宗第七女·明宗的寶貝大妹妹·神宗最親愛的姨母·文宗護衛者·莊朝定海神針·無印女相·莊朝文化圈中心交際花·第一位女進士·無痛當媽孩子遍天下·月禾”


    “ls,我雞肚你的才華,不過也隻有賢王才與公主這個稱號完全不搭邊,未封親王時,她應該被稱為七皇女或是完整的封號:端嫻護國長公主,這可是明宗上位之後親封的!這可不是其他妹妹也有的,是賢王獨有的封號,同年年底她就被封為親王。相比於其他要麽安於後宅要麽暗戳戳想要造反的妹妹,從始至終她就是明宗的人,6歲的時候就成了彼時的長公主伴讀,為明宗繼位和後來明宗朝的統治立下汗馬功勞,哪個當姐姐的會覺得不貼心呢?”


    “這可是親手養大的妹子,當然是純天然的明宗一派啦,最好的同盟,也是最方便被其他人開刀的明宗黨,莊朝時兩次下獄不都是為了除掉明宗的左膀右臂嗎?”


    “確實,皇帝還需要發動政變,賢王那個時候因為朝中女官不夠多四處奔走,作為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進士忙得腳不沾地,對她出手的理由和動機實在太多了,僅明宗朝彈劾就高達平均每年三四十奏折,後來是人多了+賢王舉薦的門生實在有億點多才情況好轉。”


    “欸,既然是第一位女進士,為什麽沒有人考前拜賢王?”


    “ls你在說什麽地獄笑話,你指的是文襄公這種‘少聰穎而多思’‘貌美聰慧,簡在帝心’,十七歲科舉進士但是原本可以三元及第卻因為鄉試主考官想拍馬屁認錯人屈居第二、會試主考官太過謹慎沒有成為會元、最後被親爹點為探花的極品考運嗎?正常人隻要金榜題名,不拜有實力金榜題名卻考運慘不忍睹的曆史名人。”


    “好慘hhh,這是把運氣都點在親情和能力上了嗎,運氣看起來很差欸。”


    “錯誤的,能力滿點,知人善用滿點,但是親情僅限莊明宗和莊神宗,即使是明宗一脈,莊成宗對於這個阻攔自己立後、力保文宗繼位的老親王也是非常看不順眼,更何況明宗第四子為了篡位,可以說很努力地在下手了,可惜不等他找到合適處死賢王的理由,就被明宗殺了個回馬槍,曆史上的明涯事變就是明宗朝最後一次政變了,也是文襄公在牢獄裏待得最長的一段時間。”


    “畢竟雖然考運不好,但是官運和能力是真的很強啊,莊宣宗最後一屆進士中的探花,雖然被下旨建安年間不得上朝,但是官位實打實沒有折扣;做了沒多久七品小官,明宗被立儲後,立馬升官太常寺少卿兼太女少詹事,相當於是明宗的謀士+死忠明宗黨;明宗繼位後,加封其他弟弟妹妹時特別冊封為端嫻護國長公主,升官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學士,這一段可以說是升官快速到天龍人專屬了。”


    “這之後就是連軸轉了吧,那段時間是真的為了改革而又缺少班底,畢竟本質上是為了保障女性權益,所以參與者幾乎都是女性官員,那時候文襄公是真的天南地北的跑啊,後來就是明宗的隨身掛件了,都是被鸞成初年那樁構陷給害的。”


    “根據史料記載,明宗親口承認,那是她第一次挫折,天啊,這樣幸運的人生酸得我吃檸檬的同時也磕到了一口姐妹糖,除了賢王還有幾個人能讓明宗這樣傷心?唯一一起長大的妹妹分量最不一般了~”


    “賢王也沒有坐以待斃讓明宗去救啊,無論哪一次她遇到牢獄之災,明宗努力撈妹妹的時候,雖然史料記載不明,但是當時的人們都親口說了賢王自己也在自救,而這一次更是留下了賢王唯一存世的墨寶,一個字體一句抄寫那封誣告她的信件,反倒是那封真正使用她自己的字體來書寫的假證據沒有流傳下來。”


    “如今賢王真正的字體也曝光了,看起來也很好看很有風格,雖然墨寶不再稀缺的同時依舊不是我等凡人能夠接觸到的……”


    “不過看起來知識麵真的好廣啊,感覺光是看著那幾箱子書就已經震驚了,竟然還有這麽多書填滿了一個個墓室,友友們,這也太博學了一點吧?”


    “鸞成年間,賢王舉薦者不知其數,皆有所長而盡其力,都是有明確曆史記載的啦,交際很廣泛,人也很博學多才,在鸞成初年賢王曾在當時對戰北戎的第一線監軍,因為憂心將士們凍傷就製作出了流傳至今的中藥慈恩凍瘡膏,回京後不久又負責了當時的第一次女子科舉,最初的女子科舉就是她在明宗授意下上疏,姐妹倆一同商討,一改本來隻有男性才能參加的科舉製度。”


    “科舉主考官之後,她又差遣為都轉運使,負責當時的鹽政改革,根據姐妹倆的老師、也就是當時的帝師記載,女帝與親王年少時便批評鹽政,而上位後便親手改革其中許多弊病,懲治鹽商、打擊私鹽,使得食鹽售賣完全為朝廷掌控,也降低了食鹽在內陸高昂的售價。”


    “卸任都轉運使後,鸞成六年,據記載當時蜀中地龍翻身,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帶發生了特大地震,最遠甚至連當時的國都洛陽都能感受到震感,賢王就作為欽差前往當地賑災,也就是這一次之後,她回到京城時便迎來了第一次構陷。”


    “其後一生,官至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加封金紫光祿大夫,能夠做宰相卻沒有做過一天宰相,地位卻與宰相無異,所以後世又稱其為‘無印女相’,不過這恰恰證明了賢王的明智,若身為宰相,恐怕後來明宗去世老太太就run不了了,看看明宗留下的那位宰相三年複三年,最後在任上去世也沒有成功辭官hhh”


    “沒辦法,文襄公實在太厲害了,她知人善用,一生舉薦無數才子與名匠,那個時代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人都由她舉薦或受過她幫助,是真正意義上莊朝交際網的中心,寫給她的詩詞文章不計其數,提到她的記錄更是浩如星海,是莊朝前中期曆史研究中始終繞不開的人物,我有一位研究莊朝的朋友已經連她哪一年經曆了什麽事都能背下來了。”


    “除卻交際外,她多次勸說明宗,更可稱得上明宗身邊的第一智囊,與明宗一起養大了當時的皇長女也就是後來的莊神宗,生活中更是風雅而興趣廣泛,留下了許多傳說故事乃至或真或假與她有關的香方、藥方、菜譜。她真正能夠辭官成功的原因恐怕不是因為不願升官當了許多年翰林學士,而是因為對莊神宗有老師+長輩加成~”


    “李相公:so?”


    “哈哈哈,不過當時的神宗估計也沒想到,賢王這一退壓根就不是養老,而是想要出去浪吧。”


    “但正是當時神宗和文襄公這對姨甥倆時隔幾十年一老一少的兩次遊曆,才為莊朝幾百年間與歐洲的密切聯係打下基礎,當時神宗最遠遊曆到了如今的約翰牛,甚至想要渡海前往現在的南北美洲,那時莊朝最遠的航船就是到達了南美洲與北美洲的西岸,可惜那時人們相信地平說,幾百年後大航海時代沒有人將那片土地與莊朝記載的‘東極寬廣之地’聯係起來,莊朝末年的連年戰亂更是讓那個時代的許多技術湮沒於戰火,此後直至蒸汽機誕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轟轟烈烈展開,都沒有人夠複原那時能夠跨越太平洋的木船。”


    “後來的故事好像課本上也有啊,成宗堅持要立後,廢黜太女文帝,朝堂上的人沒有辦法,搬出來了已經九十多歲的老祖宗賢王,一己之力壓住了戀愛腦成宗,才有了後來文帝時期的盛世,我推真是太辛苦了,九旬老太還要力挽狂瀾,好在這之後她就消失在了史書上,就像遊曆歐洲回來後一樣,終老洛陽,安度晚年。”


    “就算是文宗這樣一生僅有一位後宮的女帝都曾經有過婚姻,難道文襄公一生都不曾婚姻嗎?”


    “那個時代很多的優秀女性都是有後代而無婚姻的,賢王長居宮中數十年,一直到五十歲才出宮立府,她一生未與任何一個男子有過深交,冰清玉潔一輩子,無論有沒有後代,莊朝皇室與全天下人,不都是她的孩子嗎?”


    “但是我推要是有一個孩子,莊文宗就不會把明宗時候定好的諡號‘文正’棄之不用,轉而用文襄這個次一等的諡號了吧”


    “可是曆史的遺憾從不因任何原因而改變……”


    ————————


    線上熱火朝天的同時,深處地下的墓穴中,專家們也終於走到了後麵的墓室,在各個分門別類的藏書室內都有目錄冊記載書籍以及內容,中世紀時期的外文書籍甚至還是雙語目錄,虞月禾本就通曉多門語言,這倒並不奇怪。


    此外,一些工藝與方子,竟不是寫在紙上,而是用一毫米厚的金板陰刻,再用絹帛隔開,打開箱子後除卻那些絹帛已經失去了美麗的色澤,又有些灰塵外,箱子裏的金板皆閃亮如新。


    反倒是另外幾間墓室裏修築完好的玻璃櫃子,裏麵精心擺放的各種莊朝最頂尖的工藝品都已經黯淡,裏頭不乏珍珠寶石鑲嵌的金銀飾,即使玻璃櫃隔絕空氣,銀飾也黯淡發黑,渾圓的珍珠發黃黯淡,依稀可見昔年皇家禦用的頂級奢華,即使如此,這些工藝品無論是實際價值還是收藏價值,都遠遠高於實際的金銀。


    莊朝之後的朝代,受遊牧民族影響有了妃嬪妻妾殉葬的惡習,無論男女皆如此,一直到後來的新朝才因為反對前朝而廢止此項習俗,但是在虞月禾生活的莊朝前中期,連偶人殉葬的習俗都少有,更是少有墓地裏會有的各種機關。


    而整個墓地雖然不甚奢華,為了彌補,卻是除了墓道開口處,都用了厚達十米以上的石塊進行拚接澆築,最後打造了一座固若金湯的文明寶庫,簡單粗暴而沒有什麽千年布局,但相當有效。


    而墓道開口處,根據研究,那裏的材料至少要幾百年才會變得鬆脆,古代的黑科技使得那裏能夠幾百年都堅如磬石,要挖開墓葬便如挖一座山一般,以此確保了短時間內不會有人拿到裏頭的東西,精巧之至。


    但正因著虞月禾這些精巧布置,保存得完好無損的書籍和看起來精心實則和外麵古董一般老舊的工藝品,不由得叫人疑心虞月禾的用意,這樣大一份留給後世的禮物,好得太過,也讓人膽戰心驚了。


    因此探查完主墓室之外的地方,就有專人專門將那些古董、書籍等送去檢驗,又實踐了那些那些金板上的方子是否真實、是否有害,足足花了幾個月時間,官方才徹底確定無害。


    看直播的人人等了許久,才等到最後的主墓室,知道內情的人更是嘀嘀咕咕,又不敢明說隻是旁敲側擊提一提。


    畢竟就算官方不少人願意相信先人隻是大義為了文化傳承,,當有人提出質疑,也很少有人有魄力用諸多學者的性命賭一個千年前的人良心幾何,甚至不乏有人提出隻將書籍抄錄、並不使用隻做參考的,擔憂還好,這樣的行為惹毛了許多中醫大佬、曆史學大佬乃至相應的官員、學者,提出意見的人被臭罵了一通,反而使得官方加快了檢驗速度。


    而直播考古主墓室後,一些還在關注的愛好者在論壇上開了許多新帖子討論。


    “喜報!現在可以確認前麵墓室全都真實一致,直播裏主墓室也與布局圖完全一樣!”


    “學曆史的朋友已經樂瘋了,不敢想象多少空白史料被填補”


    “感覺真的好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一樣看待我們哦,好像她一輩子都沒有結婚,也沒有直係後代。”


    “金絲楠木棺材真好看,開棺後裏麵真的就隻穿著一身禮服,一點首飾都沒有,嗚嗚嗚大美人怎麽可以不裝扮”


    “醒醒吧友友,人家去世的時候已經是一百歲的老奶奶了”


    “金錠銀錠真的沒什麽價值,留的也不多,反倒是首飾都很好看,求簪娘小姐姐複原!”


    “據說哲學係、文學係那邊也瘋了啊,完整的莊朝前中期文學,連當時的話本都有,據說也會出版欸~”


    也有對墓葬完全不關心的人,隻是在網絡上評判封建帝王將相的功業。


    “不管怎麽說,假如沒有莊明宗和賢王這對姐妹,封建社會原本女孩子都不能做官,看看國外轟轟烈烈搞女權就知道了,到現代才爭取到話語權和參政權,沒有她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到現在國外還是女性婚後跟丈夫姓,太可怕了”


    “還有當時的製度……(省略一大段科普)”


    “好什麽好,唐朝都不要安西都護府了,你們說的老祖宗還眼巴巴打下來,東南亞那兒要是不打下來,就不用因為雨林死那麽多人,東北那麽冷,古代那裏苦寒無比不知道凍死多少百姓都還要守著,窮兵黷武以致莊朝直至武帝才有戰爭,不就是因為把民脂民膏都榨幹了嗎?”


    “有些男的曆史沒學好,一天到晚就隻會噴糞,就想著奪取女性權利,還自以為是胡編亂造,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五十萬想著分裂疆土呢,沒有戰爭難道不是因為邊境安寧沒有人來騷擾嗎,明宗朝最開始難道不是因為北戎犯邊嗎?”


    是非功過,總由後人評說,在曆史的潮流中,誰都隻是一時過客,文治武功,千古流芳也隻不過是曆史的一瞬。


    而對於後世的大多數人來說,任憑多少功過,生前虛名種種,也隻不過一樁人們口中的談資。


    “好消息,墓葬那邊發掘完之後要建博物館了!”


    “你們洛陽真的是博物館好多哦”


    “哪有,長安那邊十二朝古都,可比我們這邊更豐富。”


    “以後又多了一個可以看展的地方~”


    “不過其他的莊朝大墓都還沒影,連莊朝的皇陵都無跡可尋了,幸好幸好這次直接發掘了個大的”


    “也許以後會發現更多呢!”


    “不過這位是不是和她姐有一點啊?史書描寫是真的百合花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之改寫命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箐偌茵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箐偌茵陳並收藏快穿之改寫命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