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見遼國使者態度強硬,遂把遼國請定疆界的交涉,十分重視,詔樞密院詳議解決的方法,並詔令判相州韓琦,司空富弼,判河南府文彥博,判永興軍曾公亮,條陳對於此項交涉的意見。且住,遼國不是改國號做契丹了嗎?怎麽這裏又稱做遼國,不稱契丹呢?是因為在仁宗至和二年的八月,契丹主宗真死後,廟號稱興宗,由兒子洪基繼位,在英宗治平三年正月,複改國號做遼,所以而今又稱遼不稱契丹了。這是前話。當下韓琦、富弼、文彥博、曾公亮諸人,奉到詔旨,先後上表陳言,大致與韓琦同見。韓琦表略雲:
臣觀近年朝廷舉事,似不以大敵為恤,彼見形生
疑,必謂我有圖複燕南之意,故引先發製人之說,造為釁
端。所以致疑,其事有七:高麗臣屬北方,久絕朝貢,
乃因商船誘之使來,契丹知之,必謂將以圖我,一也;
強取吐蕃之地以建熙河,契丹聞之,必謂行將及我,二
也;遍植榆柳於西山,冀其成長以製番騎,三也;創團
保甲,四也;河北諸州築城鑿池,五也;置都作院,頒
弓刀新式,大作戰車,六也;置河北三十七將,七也。
契丹素為敵國,因事起疑,不得不然。臣嚐竊計,始為
陛下謀者必曰:“自祖宗以來,因循苟且。治國之本,當
先聚財積穀,募兵於農,則可以鞭笞四夷,複唐故疆。”
故散青苗錢,為免役法,置市易務,次第取錢。新製日
下,更改無常,而監司督責,以刻為明。今農怨於畎
畝,商歎於道路,長吏不安其職,陛下不盡知也。夫欲
攘斥四夷以興太平,而先使幫本困搖,眾心離怨,此則
為陛下始謀者大誤也。臣今為陛下計,宜遣報使,具言
向來興作乃修備之常,豈有它意?疆土素定,悉如舊境,
不可持此造 端,以隳累世之好。可疑之形,如將官之
類,因而罷去。益養民愛力,選賢任能,疏遠奸諛,進
用忠鯁,使天下悅服,邊備日充。若其果自敗盟,則可
一振威武,恢複故疆,攄累朝之宿憤矣。
神宗寡斷,遲疑不能決定。劉忱等再與遼使蕭素會議於大黃平,又經三次會議,仍是一無結果,爭執如故。遼主乃遣蕭禧複來下國書,說是劉忱等故事遷延,殊非和協幫交的辦法 。神宗即撤回劉忱等,改命天章閣侍製韓縝與蕭禧談判。韓縝與蕭禧開談數次,蕭禧仍堅持分水嶺為界的理由,不肯讓步,韓縝亦堅持疆界既定的理由,不肯遷就,各執一理,依然無結果。蕭禧便撒起賴來,住在使館裏不肯返國去,說道:“定要達到前項請求的目的,然後回國去。”神宗想要和平解決這交涉,自然不便驅逐他,沒奈何,命知製誥沈括詣遼國報聘。沈括便到樞密院查閱故牘,檢核成案,俾作解決此案的根據。查得英宗二年與契丹訂定疆地條約及地圖,係以古長城為分界地,而今所爭乃在黃嵬山,相差三十餘裏,既奏明神宗。神宗驚喜,謂忱括道:“兩府不査考本末,幾幾乎把國事誤了。”命將條約並地圖給蕭禧閱看,蕭禧才不象從前的強硬了。神宗乃命賞賜沈括白金千兩,令他即行赴遼。沈括銜了使命,越山渡水,曉行夜宿,一路到了遼國。遼主命宰相楊益戒,接見沈括談判。沈括根據舊約,堅執不允遼國所請。談判六次,沈括隻是據理爭論,毫不放鬆。
楊益戒道:“區區數裏的地界,亦不肯相讓,莫非要想絕好麽?”沈括抗議道:“從來師直為壯,曲為老。而今我朝遵守成約,北朝乃廢棄前盟,想用威力妄事更改,是非曲直,自有所歸,並不是我朝要絕好呀!”楊益戒見沈括理直氣壯,知不可屈,遂改變前議,請把天池做新疆界。沈括不答應,辭還。沈括在途,因將山川險易,民情風俗,繪成《使契丹圖》,歸獻神宗。神宗因想如果交涉決裂,當要北伐,不可不預備軍事,乃廣征群臣意見。群臣有主戰的,有主和的,議論不一。神宗想了一想,還是問問太皇太後吧。於是進了慈壽宮,請過安,從容把宋、遼疆界交涉稟明。最後奏道:“萬一交涉無效,兒臣擬用武力解決它,冊舉掃去後世子孫的禍患,不知可行得麽?”曹太皇太後道:“糧草輜重,預備足了嗎?士卒甲仗,備齊了嗎?”神宗對道:“這是易為措辦的。”曹太皇太後道:“這正是幾樁不易措辦 的事,怎麽反說是易為措辦呢?象這等輕視兵事,還可望必勝無敗,一舉掃去後世子孫的禍患嗎?簡直是要惹下目前不可收拾的禍患哩,從前太宗皇帝幾次北伐所以失敗的原因,哪一次不是因為糧草輜重不繼而士卒甲仗不齊所致呀!那時還正在用兵的時候,尚猶如此,況且當今天下久不用兵,且值大旱之後,兵既未練,餉複缺乏的日子呢?須知戰爭乃是國家一樁至不得已的事件,必要萬不得已才可出諸戰爭,稍有一線和平的希望,總要力求避免戰爭,而使歸於和平解決為是。大凡國家經一度戰爭,無論他是得勝或是失敗,總是要受莫大損失的:殺傷無數生靈,一項;焚毀無數田園廬舍,二項,耗費無數糧草器械,三項,使務農的失耕,作工的失工,經商的失利,讀書的廢讀,四項,好好的家庭,弄得家破人亡,好好的社會,弄得百孔千創,五項。
諸如此類的害處,不可勝言,所以作人君的,對於戰爭一事,是不能不慎重而又慎重的!遼國違背舊約,妄爭疆界,總可派遣能言語有才智的使臣,與他嚴重交涉,諭以利害,和平解決,各守舊疆,言歸於好。不可便存用武力解決的意見,致使交涉決裂,造成戰爭的禍害。不過要注意的,對於原有國防,不可不密加整飭,以備不幸交涉決裂時,他國驟用輕騎攻我,好有抵禦,免得臨時弄到手忙腳亂,自取失敗!”神宗聽了,悚然知懼,起座對道:“敬遵懿旨!”遂退了出來,正想再派中使往問韓琦,不料訃音忽至,韓琦已病歿了。神宗想著韓琦策立二帝,曆相三朝的功勳,不禁流淚謂侍臣道:“朝中忠正老臣,象呂誨、歐陽修,不幸死了,而今韓侍中又忽棄朕物化,使朕遽失倚畀,能不悲痛麽?”原來呂誨、歐陽修,此時都已病歿,歐陽修追贈太子太師,諡做文忠;呂誨元佑初追贈諫議大夫。神宗當下為韓琦輟朝發哀,追贈尚書令,賜諡做忠獻。當韓琦臨歿的一夜,有大星隕落相州城外,遠近震懼;後來聽得韓琦就在這一夜死了,大家都掉下眼淚來,可見韓魏公之受民間愛戴了。於是神宗隻得就王安石商決此事。王安石奏道:“就照遼國的請求便了,到國富兵強後,一戰取回故地,不仍舊是我疆我裏嗎?將欲取之,必姑與之,正該這樣辦!”神宗乃召令韓縝,認可蕭禧的提議,就分水嶺為界,訂定新疆,即日解決這交涉。
韓縝奉詔,與蕭禧作最後談判,一依遼國的請求,重訂國界。蕭禧得到圓滿的結果,不勝歡喜,訂立新約,欣然返國而去。至是宋、遼訂定疆界的交涉,宣告解決。宋朝割讓新疆與遼國,東西失地七百裏,遂為異日興兵的爭端。遼國的交涉方了結,交趾的戰爭又起了。交趾自太宗朝黎桓翦滅丁氏,受封為交趾郡王有國後,朝貢不絕。黎桓死,傳子黎龍鉞,被弟黎龍廷所殺。黎龍廷既殺兄自立,仍然朝貢,真宗賜名做至忠,令襲王封。至大中祥符三年,大校李公蘊,效當日黎桓故事,弑黎至忠自立,遣使朝貢。真宗亦用封黎桓故事,竟封李公蘊為交趾郡王。李公蘊傳子李德政,李德政傳子李日尊,李日尊傳子李乾德,即今交趾王,世襲封爵,修朝世貢不絕。知桂州沈起見得朝議開邊,王韶、章惇 、熊本等,都得著邊功,加官進爵,榮寵有加,不覺亦想攻取交趾,獵取官爵,遂遣官入溪洞,募集土丁,編為保五,委派指揮二十人,督領著分屯廣南一帶,又在融州強置城寨,殺交人千餘人示威交趾。李乾德聽得,拜表奏請神宗製止,以維弱小民族的生存。神宗沒得理由對答,隻得把沈起免職,調知處州劉彝往代沈起的責任。不料劉彝抵任後,一麵奏罷屯廣南的軍隊,一麵又遣槍杖手分戍邊隘,大造戈船,仍想攻取交趾,遂實行與交人經濟絕交,拒絕互市,並斷絕交通,不準交人通奏朝廷。交人大憤,李乾德乃召集將兵,開緊急會議,以策劃對付宋朝的方略。
李乾德道:“我國服事宋朝,每年朝貢不絕,小國事大國,隻好到這樣了。前日沈起無故慘殺我國千餘人,屯兵廣南示威,奏請宋天子製止,雖蒙撤換沈起,罷除屯兵,而劉彝到來,又大修戰備,實行經濟絕交,且阻斷交通,有冤無處告訴,這明明是要吞並我國土地,絕滅我祖血食了,還可忍得嗎?古語一句:‘複巢之下無完卵’。如果宋朝把我滅亡了,那麽大家都成了亡國奴,還想能得象今日保全室家,作太平百姓嗎?然而我國土地雖褊小,人民雖不多,要能大家一心為國,振奮威武,眾誌成規,未必不足與宋朝一戰呢?處今日宋朝嚴重壓迫之下,不戰也要亡國,戰而不勝,亦不過是亡國,與其坐而待亡,不如先發製人,興兵去攻廣南,轟轟烈烈戰爭一場。要是幸而戰勝了,那麽宋朝便不敢輕視我國人民,再這等無理慘殺我國了。就是不勝,大家為爭國家生存而戰死沙場,天下後世,亦不至笑我交人無勇氣無愛國心了。願爾諸將兵,戮力為國一戰!”眾將兵同聲應道:“願隨大王與宋朝決一死戰!請即日興兵吧!”於是李乾德遂發令分兵三路攻廣南,一路從廣府攻入,一路從欽州攻入,一路從昆侖關攻入。
真個是:
莫道天朝能製勝,誰雲小國獨無人。
交趾兵執殳敵愾,奮銳鼓勇,如雷如霆,一路攻殺進來,連破欽州,廉州,殺了土丁八千餘人,直逼邕州。邕州知州蘇緘,一麵悉力拒守,一麵四乞援兵。誰知附近州吏,竟各顧自己,袖手旁觀,一個也不肯赴援。蘇緘拒守多日,外援不至,孤城遂陷。蘇緘命家屬三十六人先死,然後舉火自焚而死。城中的人民,感念蘇緘忠義,一起揭竿 執 梃,奮臂張拳,抗拒交趾兵,無一個肯低首降順的。交趾兵大怒,即逞惡屠城,城中人民五萬八千餘口,遂悉遭慘戮。警報到朝,神宗大驚,詔贈蘇緘奉國節度使,賜諡做忠勇;再貶沈起,安置安州;劉彝削職除名;命宣徽使郭逵為安南招討使,天章閣侍製趙離為副,率兵往討交趾。交趾兵又傳露布,謂宋朝宰相行“青苗”、“免役”等新法,窮困生民,交趾為吊民伐罪,故出兵援濟中國人民。王安石見了,怒氣衝天,命郭逵多帶兵將而往,許他檄調鄜、延、河南諸舊部從征,並命召取占城、占臘兩國兵夾擊。郭逵遂召集將兵,即日南行。至長沙,郭逵分兵往攻飲、廉,自與趙離向西進發。飲、廉兩路,兵到即告恢複,郭逵大喜,進兵益急。至富良江,交趾兵乘坐大隊戰船,迎戰宋軍,阻住水路,宋軍遂不能得渡。趙離乃分遣兵將伐木,製造發石機,裝設江邊,攻打敵艦。當下安設停當,機中裝滿石頭,一聲號令,數百機一起發動,那石頭就象急雨一般,向敵艦飛擊。一霎時,打得敵艦帆折檣摧,七零八落,沉沒無數。郭逵與趙離遂用巨筏載兵,乘勢進擊,殺得交趾兵大敗,把交趾王太子李洪貞亦射殺了。真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交趾兵見太子李洪貞已死,越發不能成軍了,隻得四散逃遁。宋軍這一陣遂大獲全勝,威聲大振。
於是郭逵、趙蘺即分兵略定廣源州、門州、思浪州、蘇茂州、桄榔縣諸地。但當時郭逵軍八萬餘人,觸犯瘴氣,非死即病,因不敢再進,拜表奏報朝廷,停兵富良江邊待命。李乾德也就遣使奉表納款,請求和議。神宗因天討已伸,不想重逼,赦李乾德罪,允許他的請求;詔郭逵、趙離班師回朝;改廣源州做順州;複治沈起、劉彝開釁的罪,分別安置隨、秀二州。一場外交,又算完結了,群臣免不得歌頌威德,稱賀一番。不久,李乾德遣使入貢,並歸所掠兵民。神宗因他悔罪修好,乃賜還順州,並其餘二州六縣土地。李乾德感激神宗恩德,拜表申謝,交趾遂不複叛了。交趾事件平息。忽守陳州呂惠卿因被王雩構陷過甚,上訟王安石盡棄所學堯、舜之道,專尚縱橫末路,求取功利,不惜方命矯令,罔上要君。因附陳王安石私書,有“無使上知,勿令齊年知”等語,並王雩力謀構陷的情狀。神宗乃大不悅,取狀給王安石,問果否如此,王安石悚然謝罪,奏稱無有此事。退歸私第,大罵兒子作得不好,逼使呂惠卿出於上告,而今弄得全無顏麵。王雩不服氣,父子爭鬥了一場,王零就一氣疽發背死了。王安石真是個肝腸寸裂,遂上表請求去位。禦史中丞鄧綰恐王安石一去,自己的祿位也不保了,上表請神宗慰王安石。神宗竟謂鄧綰為國司直,乃為大臣乞恩,有傷國體,把鄧綰貶知虢州。王安石見神宗這樣,更覺得慚愧,乃力請解除職務。
這正是:
新法不行滋怨毒,時窮勢蹙失君心。
要知神宗畢竟把王安石怎樣安置,挽留他呢,罷免他呢,下回分解。
臣觀近年朝廷舉事,似不以大敵為恤,彼見形生
疑,必謂我有圖複燕南之意,故引先發製人之說,造為釁
端。所以致疑,其事有七:高麗臣屬北方,久絕朝貢,
乃因商船誘之使來,契丹知之,必謂將以圖我,一也;
強取吐蕃之地以建熙河,契丹聞之,必謂行將及我,二
也;遍植榆柳於西山,冀其成長以製番騎,三也;創團
保甲,四也;河北諸州築城鑿池,五也;置都作院,頒
弓刀新式,大作戰車,六也;置河北三十七將,七也。
契丹素為敵國,因事起疑,不得不然。臣嚐竊計,始為
陛下謀者必曰:“自祖宗以來,因循苟且。治國之本,當
先聚財積穀,募兵於農,則可以鞭笞四夷,複唐故疆。”
故散青苗錢,為免役法,置市易務,次第取錢。新製日
下,更改無常,而監司督責,以刻為明。今農怨於畎
畝,商歎於道路,長吏不安其職,陛下不盡知也。夫欲
攘斥四夷以興太平,而先使幫本困搖,眾心離怨,此則
為陛下始謀者大誤也。臣今為陛下計,宜遣報使,具言
向來興作乃修備之常,豈有它意?疆土素定,悉如舊境,
不可持此造 端,以隳累世之好。可疑之形,如將官之
類,因而罷去。益養民愛力,選賢任能,疏遠奸諛,進
用忠鯁,使天下悅服,邊備日充。若其果自敗盟,則可
一振威武,恢複故疆,攄累朝之宿憤矣。
神宗寡斷,遲疑不能決定。劉忱等再與遼使蕭素會議於大黃平,又經三次會議,仍是一無結果,爭執如故。遼主乃遣蕭禧複來下國書,說是劉忱等故事遷延,殊非和協幫交的辦法 。神宗即撤回劉忱等,改命天章閣侍製韓縝與蕭禧談判。韓縝與蕭禧開談數次,蕭禧仍堅持分水嶺為界的理由,不肯讓步,韓縝亦堅持疆界既定的理由,不肯遷就,各執一理,依然無結果。蕭禧便撒起賴來,住在使館裏不肯返國去,說道:“定要達到前項請求的目的,然後回國去。”神宗想要和平解決這交涉,自然不便驅逐他,沒奈何,命知製誥沈括詣遼國報聘。沈括便到樞密院查閱故牘,檢核成案,俾作解決此案的根據。查得英宗二年與契丹訂定疆地條約及地圖,係以古長城為分界地,而今所爭乃在黃嵬山,相差三十餘裏,既奏明神宗。神宗驚喜,謂忱括道:“兩府不査考本末,幾幾乎把國事誤了。”命將條約並地圖給蕭禧閱看,蕭禧才不象從前的強硬了。神宗乃命賞賜沈括白金千兩,令他即行赴遼。沈括銜了使命,越山渡水,曉行夜宿,一路到了遼國。遼主命宰相楊益戒,接見沈括談判。沈括根據舊約,堅執不允遼國所請。談判六次,沈括隻是據理爭論,毫不放鬆。
楊益戒道:“區區數裏的地界,亦不肯相讓,莫非要想絕好麽?”沈括抗議道:“從來師直為壯,曲為老。而今我朝遵守成約,北朝乃廢棄前盟,想用威力妄事更改,是非曲直,自有所歸,並不是我朝要絕好呀!”楊益戒見沈括理直氣壯,知不可屈,遂改變前議,請把天池做新疆界。沈括不答應,辭還。沈括在途,因將山川險易,民情風俗,繪成《使契丹圖》,歸獻神宗。神宗因想如果交涉決裂,當要北伐,不可不預備軍事,乃廣征群臣意見。群臣有主戰的,有主和的,議論不一。神宗想了一想,還是問問太皇太後吧。於是進了慈壽宮,請過安,從容把宋、遼疆界交涉稟明。最後奏道:“萬一交涉無效,兒臣擬用武力解決它,冊舉掃去後世子孫的禍患,不知可行得麽?”曹太皇太後道:“糧草輜重,預備足了嗎?士卒甲仗,備齊了嗎?”神宗對道:“這是易為措辦的。”曹太皇太後道:“這正是幾樁不易措辦 的事,怎麽反說是易為措辦呢?象這等輕視兵事,還可望必勝無敗,一舉掃去後世子孫的禍患嗎?簡直是要惹下目前不可收拾的禍患哩,從前太宗皇帝幾次北伐所以失敗的原因,哪一次不是因為糧草輜重不繼而士卒甲仗不齊所致呀!那時還正在用兵的時候,尚猶如此,況且當今天下久不用兵,且值大旱之後,兵既未練,餉複缺乏的日子呢?須知戰爭乃是國家一樁至不得已的事件,必要萬不得已才可出諸戰爭,稍有一線和平的希望,總要力求避免戰爭,而使歸於和平解決為是。大凡國家經一度戰爭,無論他是得勝或是失敗,總是要受莫大損失的:殺傷無數生靈,一項;焚毀無數田園廬舍,二項,耗費無數糧草器械,三項,使務農的失耕,作工的失工,經商的失利,讀書的廢讀,四項,好好的家庭,弄得家破人亡,好好的社會,弄得百孔千創,五項。
諸如此類的害處,不可勝言,所以作人君的,對於戰爭一事,是不能不慎重而又慎重的!遼國違背舊約,妄爭疆界,總可派遣能言語有才智的使臣,與他嚴重交涉,諭以利害,和平解決,各守舊疆,言歸於好。不可便存用武力解決的意見,致使交涉決裂,造成戰爭的禍害。不過要注意的,對於原有國防,不可不密加整飭,以備不幸交涉決裂時,他國驟用輕騎攻我,好有抵禦,免得臨時弄到手忙腳亂,自取失敗!”神宗聽了,悚然知懼,起座對道:“敬遵懿旨!”遂退了出來,正想再派中使往問韓琦,不料訃音忽至,韓琦已病歿了。神宗想著韓琦策立二帝,曆相三朝的功勳,不禁流淚謂侍臣道:“朝中忠正老臣,象呂誨、歐陽修,不幸死了,而今韓侍中又忽棄朕物化,使朕遽失倚畀,能不悲痛麽?”原來呂誨、歐陽修,此時都已病歿,歐陽修追贈太子太師,諡做文忠;呂誨元佑初追贈諫議大夫。神宗當下為韓琦輟朝發哀,追贈尚書令,賜諡做忠獻。當韓琦臨歿的一夜,有大星隕落相州城外,遠近震懼;後來聽得韓琦就在這一夜死了,大家都掉下眼淚來,可見韓魏公之受民間愛戴了。於是神宗隻得就王安石商決此事。王安石奏道:“就照遼國的請求便了,到國富兵強後,一戰取回故地,不仍舊是我疆我裏嗎?將欲取之,必姑與之,正該這樣辦!”神宗乃召令韓縝,認可蕭禧的提議,就分水嶺為界,訂定新疆,即日解決這交涉。
韓縝奉詔,與蕭禧作最後談判,一依遼國的請求,重訂國界。蕭禧得到圓滿的結果,不勝歡喜,訂立新約,欣然返國而去。至是宋、遼訂定疆界的交涉,宣告解決。宋朝割讓新疆與遼國,東西失地七百裏,遂為異日興兵的爭端。遼國的交涉方了結,交趾的戰爭又起了。交趾自太宗朝黎桓翦滅丁氏,受封為交趾郡王有國後,朝貢不絕。黎桓死,傳子黎龍鉞,被弟黎龍廷所殺。黎龍廷既殺兄自立,仍然朝貢,真宗賜名做至忠,令襲王封。至大中祥符三年,大校李公蘊,效當日黎桓故事,弑黎至忠自立,遣使朝貢。真宗亦用封黎桓故事,竟封李公蘊為交趾郡王。李公蘊傳子李德政,李德政傳子李日尊,李日尊傳子李乾德,即今交趾王,世襲封爵,修朝世貢不絕。知桂州沈起見得朝議開邊,王韶、章惇 、熊本等,都得著邊功,加官進爵,榮寵有加,不覺亦想攻取交趾,獵取官爵,遂遣官入溪洞,募集土丁,編為保五,委派指揮二十人,督領著分屯廣南一帶,又在融州強置城寨,殺交人千餘人示威交趾。李乾德聽得,拜表奏請神宗製止,以維弱小民族的生存。神宗沒得理由對答,隻得把沈起免職,調知處州劉彝往代沈起的責任。不料劉彝抵任後,一麵奏罷屯廣南的軍隊,一麵又遣槍杖手分戍邊隘,大造戈船,仍想攻取交趾,遂實行與交人經濟絕交,拒絕互市,並斷絕交通,不準交人通奏朝廷。交人大憤,李乾德乃召集將兵,開緊急會議,以策劃對付宋朝的方略。
李乾德道:“我國服事宋朝,每年朝貢不絕,小國事大國,隻好到這樣了。前日沈起無故慘殺我國千餘人,屯兵廣南示威,奏請宋天子製止,雖蒙撤換沈起,罷除屯兵,而劉彝到來,又大修戰備,實行經濟絕交,且阻斷交通,有冤無處告訴,這明明是要吞並我國土地,絕滅我祖血食了,還可忍得嗎?古語一句:‘複巢之下無完卵’。如果宋朝把我滅亡了,那麽大家都成了亡國奴,還想能得象今日保全室家,作太平百姓嗎?然而我國土地雖褊小,人民雖不多,要能大家一心為國,振奮威武,眾誌成規,未必不足與宋朝一戰呢?處今日宋朝嚴重壓迫之下,不戰也要亡國,戰而不勝,亦不過是亡國,與其坐而待亡,不如先發製人,興兵去攻廣南,轟轟烈烈戰爭一場。要是幸而戰勝了,那麽宋朝便不敢輕視我國人民,再這等無理慘殺我國了。就是不勝,大家為爭國家生存而戰死沙場,天下後世,亦不至笑我交人無勇氣無愛國心了。願爾諸將兵,戮力為國一戰!”眾將兵同聲應道:“願隨大王與宋朝決一死戰!請即日興兵吧!”於是李乾德遂發令分兵三路攻廣南,一路從廣府攻入,一路從欽州攻入,一路從昆侖關攻入。
真個是:
莫道天朝能製勝,誰雲小國獨無人。
交趾兵執殳敵愾,奮銳鼓勇,如雷如霆,一路攻殺進來,連破欽州,廉州,殺了土丁八千餘人,直逼邕州。邕州知州蘇緘,一麵悉力拒守,一麵四乞援兵。誰知附近州吏,竟各顧自己,袖手旁觀,一個也不肯赴援。蘇緘拒守多日,外援不至,孤城遂陷。蘇緘命家屬三十六人先死,然後舉火自焚而死。城中的人民,感念蘇緘忠義,一起揭竿 執 梃,奮臂張拳,抗拒交趾兵,無一個肯低首降順的。交趾兵大怒,即逞惡屠城,城中人民五萬八千餘口,遂悉遭慘戮。警報到朝,神宗大驚,詔贈蘇緘奉國節度使,賜諡做忠勇;再貶沈起,安置安州;劉彝削職除名;命宣徽使郭逵為安南招討使,天章閣侍製趙離為副,率兵往討交趾。交趾兵又傳露布,謂宋朝宰相行“青苗”、“免役”等新法,窮困生民,交趾為吊民伐罪,故出兵援濟中國人民。王安石見了,怒氣衝天,命郭逵多帶兵將而往,許他檄調鄜、延、河南諸舊部從征,並命召取占城、占臘兩國兵夾擊。郭逵遂召集將兵,即日南行。至長沙,郭逵分兵往攻飲、廉,自與趙離向西進發。飲、廉兩路,兵到即告恢複,郭逵大喜,進兵益急。至富良江,交趾兵乘坐大隊戰船,迎戰宋軍,阻住水路,宋軍遂不能得渡。趙離乃分遣兵將伐木,製造發石機,裝設江邊,攻打敵艦。當下安設停當,機中裝滿石頭,一聲號令,數百機一起發動,那石頭就象急雨一般,向敵艦飛擊。一霎時,打得敵艦帆折檣摧,七零八落,沉沒無數。郭逵與趙離遂用巨筏載兵,乘勢進擊,殺得交趾兵大敗,把交趾王太子李洪貞亦射殺了。真是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交趾兵見太子李洪貞已死,越發不能成軍了,隻得四散逃遁。宋軍這一陣遂大獲全勝,威聲大振。
於是郭逵、趙蘺即分兵略定廣源州、門州、思浪州、蘇茂州、桄榔縣諸地。但當時郭逵軍八萬餘人,觸犯瘴氣,非死即病,因不敢再進,拜表奏報朝廷,停兵富良江邊待命。李乾德也就遣使奉表納款,請求和議。神宗因天討已伸,不想重逼,赦李乾德罪,允許他的請求;詔郭逵、趙離班師回朝;改廣源州做順州;複治沈起、劉彝開釁的罪,分別安置隨、秀二州。一場外交,又算完結了,群臣免不得歌頌威德,稱賀一番。不久,李乾德遣使入貢,並歸所掠兵民。神宗因他悔罪修好,乃賜還順州,並其餘二州六縣土地。李乾德感激神宗恩德,拜表申謝,交趾遂不複叛了。交趾事件平息。忽守陳州呂惠卿因被王雩構陷過甚,上訟王安石盡棄所學堯、舜之道,專尚縱橫末路,求取功利,不惜方命矯令,罔上要君。因附陳王安石私書,有“無使上知,勿令齊年知”等語,並王雩力謀構陷的情狀。神宗乃大不悅,取狀給王安石,問果否如此,王安石悚然謝罪,奏稱無有此事。退歸私第,大罵兒子作得不好,逼使呂惠卿出於上告,而今弄得全無顏麵。王雩不服氣,父子爭鬥了一場,王零就一氣疽發背死了。王安石真是個肝腸寸裂,遂上表請求去位。禦史中丞鄧綰恐王安石一去,自己的祿位也不保了,上表請神宗慰王安石。神宗竟謂鄧綰為國司直,乃為大臣乞恩,有傷國體,把鄧綰貶知虢州。王安石見神宗這樣,更覺得慚愧,乃力請解除職務。
這正是:
新法不行滋怨毒,時窮勢蹙失君心。
要知神宗畢竟把王安石怎樣安置,挽留他呢,罷免他呢,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