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九德手持福王書信,一路快馬加鞭,風塵仆仆地趕到徐州,徑直前往總兵府求見高傑。
高傑得知福王府總管太監盧九德前來,心中著實詫異不已。他坐鎮徐州,雖時刻關注著南京城中的風雲變幻,但對於福王如此急切地派人前來拉攏,仍感意外。當下,他一麵命人速速整理衣冠,一麵暗自揣測盧九德的來意與福王的意圖。
不多時,盧九德被引入正廳。盧九德見了高傑,忙不迭地行禮道:“咱家見過高總兵,總兵大人安好。”
高傑微微點頭,沉聲道:“盧公公此來,所為何事?”
盧九德幹笑兩聲,說道:“總兵大人,咱家今日前來,乃是帶著福王殿下的囑托與殷切期望。天下巨變,崇禎帝大行,國本動搖,福王殿下作為先皇至親,按祖製理當繼統。福王殿下久聞高總兵大名,對您的英勇善戰欽佩有加,特命咱家前來,送上書信一封。”言罷,雙手將書信遞給高傑。
高傑心中一動,伸手接過書信,展開細讀。看著信中的內容,他的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鎖。福王許以的重利與高位,自是讓他心動,可這亂世之中,局勢瞬息萬變,一步走錯,便是萬劫不複。
高傑讀完信,緩緩說道:“盧公公,福王殿下美意,我心領了。隻是這皇位之事,關乎天下蒼生與大明國運,我一介武夫,不敢輕易應承。我若貿然站隊,恐陷自身與麾下將士於險境。”
盧九德趕忙說道:“高總兵,您這便是過慮了。福王殿下有中都鳳陽總督馬士英大人全力輔佐,且已在淮安等地初聚勢力。而史可法等人在南京城內忙於爭執,分身乏術,哪有餘力顧及江北?福王殿下登基之後,必定會全力支持您在江北的發展,有朝廷為後盾,您便可大展宏圖,再無後顧之憂。”
高傑冷笑一聲:“盧公公,空口無憑。這亂世之中,承諾如過眼雲煙,不足為信。福王殿下如今尚未登基,一切皆未可知。我在這徐州,雖擁兵自重,卻也深知自身處境艱難,四周虎狼環伺。若福王殿下不能真正掌控大局,我這一支持,豈不是自尋死路?”
盧九德賠笑道:“高總兵,福王殿下的誠意,您看這書信便知。殿下願封您為伯爵,賜予廣袤封地、良田美宅,優先保障軍餉物資,此等厚待,世間罕有。且日後北伐,您必為先鋒大將,榮耀加身,富貴綿延。再者,馬士英大人與您素有交情,他定會從中周旋,保您無虞。”
盧九德見高傑仍有疑慮,便又向前湊了湊,壓低聲音說道:“高總兵,您且想想,如今我大明雖遭重創,但根基尚在。福王殿下乃正統血脈,名正言順,一旦登基,必能號召天下忠義之士雲集響應。您此時追隨殿下,便是從龍之功,這等功績,可比肩古之名將。”
高傑微微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盧九德瞧在眼裏,趁熱打鐵:“再者,那史可法等人擁立的桂王,遠在天邊,根基薄弱;東林黨支持的潞王,性格懦弱,難成大事。唯有福王殿下,有膽有識,且身邊已有諸多忠臣良將輔佐。您看那馬士英,手握重兵,對福王殿下忠心耿耿,有他在,殿下的根基便穩如泰山。”
盧九德頓了頓,繼續說道:“高總兵,您在這徐州,雖兵強馬壯,但若無朝廷的支持與認可,終究隻是一方諸侯,難成大業。福王殿下登基後,不僅會保您榮華富貴,還會為您鏟除異己,讓您在江北之地一言九鼎。屆時,您想要擴充兵力,發展勢力,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高傑聽到盧九德的話後,心中陷入沉思。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抉擇,一旦押對了寶,自是高官厚祿、榮耀加身,可若選錯了,便是萬劫不複的深淵。他在廳中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權衡利弊。
一方麵,福王的承諾確實誘人,伯爵之位、廣袤封地、豐厚的軍餉物資以及未來在北伐中的重要地位,這些都能極大地擴充自己的勢力與威望。而且若福王真能如盧九德所言那般順利登基並掌控大局,有朝廷做後盾,自己在這亂世中的發展將不可限量。馬士英的支持也讓他多了幾分安心,畢竟馬士英在鳳陽的勢力不容小覷,有他從中斡旋,許多事情或許會順遂不少。
但另一方麵,他也清楚如今的局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角力,福王雖有正統之名,可其他藩王也並非毫無競爭力。史可法擁立桂王,東林黨支持潞王,他們背後都有各自的勢力與盤算。萬一福王在這場皇位之爭中失利,自己貿然支持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再者,福王的能力究竟如何,他也隻是聽聞,尚未真正見識過。若福王是個昏庸無能之輩,即便登上皇位,也難以長久維持大明的江山社稷,到那時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高傑停下腳步,看著盧九德說道:“盧公公,您所言之事,我需細細思量。這不僅關乎我個人的榮辱生死,更關乎麾下萬千將士的前程命運。福王殿下的誠意我也看到了,可這局勢不明,我不能草率決定。”
盧九德忙道:“高總兵慎重行事,自是應當。咱家就在這徐州等候,您盡管思量。咱家相信,以總兵大人的英明睿智,定能看清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做出正確抉擇。”
高傑微微點頭:“盧公公且先在府中休息。我這便召集麾下將領,共同商議此事。”說罷,高傑轉身離去,安排人帶盧九德下去休息,自己則前往議事堂,命令親衛將心腹將領召集過來。
高傑坐在議事堂的首位,麵色凝重,待眾心腹將領齊聚,他緩緩開口道:“諸位,今日福王府總管太監盧九德前來,帶來福王殿下的書信與口信。福王殿下欲承大統,按其所言,若我等支持他登基,將許我爵位晉升為伯,賜予大量封地田宅,優先保障軍餉物資,且北伐之時委我以先鋒大將之重任,日後在江北之地我等也可盡享尊榮,擴充勢力。盧公公還言,福王有鳳陽總督馬士英全力輔佐,已在淮安等地有所根基,而史可法等人擁立桂王,東林黨支持潞王,他們內部紛爭不斷,無暇他顧。”
將領們聽聞,先是一陣沉默,隨後便交頭接耳議論開來。一員老將率先發言:“總兵大人,福王有正統之名,若其真能順利登基,我等追隨確有從龍之功,可這其中變數太多。史可法等人在朝中亦有不小影響力,他們擁立的藩王也不容小覷,萬一福王失敗,我等恐遭滅頂之災。”
高傑得知福王府總管太監盧九德前來,心中著實詫異不已。他坐鎮徐州,雖時刻關注著南京城中的風雲變幻,但對於福王如此急切地派人前來拉攏,仍感意外。當下,他一麵命人速速整理衣冠,一麵暗自揣測盧九德的來意與福王的意圖。
不多時,盧九德被引入正廳。盧九德見了高傑,忙不迭地行禮道:“咱家見過高總兵,總兵大人安好。”
高傑微微點頭,沉聲道:“盧公公此來,所為何事?”
盧九德幹笑兩聲,說道:“總兵大人,咱家今日前來,乃是帶著福王殿下的囑托與殷切期望。天下巨變,崇禎帝大行,國本動搖,福王殿下作為先皇至親,按祖製理當繼統。福王殿下久聞高總兵大名,對您的英勇善戰欽佩有加,特命咱家前來,送上書信一封。”言罷,雙手將書信遞給高傑。
高傑心中一動,伸手接過書信,展開細讀。看著信中的內容,他的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鎖。福王許以的重利與高位,自是讓他心動,可這亂世之中,局勢瞬息萬變,一步走錯,便是萬劫不複。
高傑讀完信,緩緩說道:“盧公公,福王殿下美意,我心領了。隻是這皇位之事,關乎天下蒼生與大明國運,我一介武夫,不敢輕易應承。我若貿然站隊,恐陷自身與麾下將士於險境。”
盧九德趕忙說道:“高總兵,您這便是過慮了。福王殿下有中都鳳陽總督馬士英大人全力輔佐,且已在淮安等地初聚勢力。而史可法等人在南京城內忙於爭執,分身乏術,哪有餘力顧及江北?福王殿下登基之後,必定會全力支持您在江北的發展,有朝廷為後盾,您便可大展宏圖,再無後顧之憂。”
高傑冷笑一聲:“盧公公,空口無憑。這亂世之中,承諾如過眼雲煙,不足為信。福王殿下如今尚未登基,一切皆未可知。我在這徐州,雖擁兵自重,卻也深知自身處境艱難,四周虎狼環伺。若福王殿下不能真正掌控大局,我這一支持,豈不是自尋死路?”
盧九德賠笑道:“高總兵,福王殿下的誠意,您看這書信便知。殿下願封您為伯爵,賜予廣袤封地、良田美宅,優先保障軍餉物資,此等厚待,世間罕有。且日後北伐,您必為先鋒大將,榮耀加身,富貴綿延。再者,馬士英大人與您素有交情,他定會從中周旋,保您無虞。”
盧九德見高傑仍有疑慮,便又向前湊了湊,壓低聲音說道:“高總兵,您且想想,如今我大明雖遭重創,但根基尚在。福王殿下乃正統血脈,名正言順,一旦登基,必能號召天下忠義之士雲集響應。您此時追隨殿下,便是從龍之功,這等功績,可比肩古之名將。”
高傑微微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盧九德瞧在眼裏,趁熱打鐵:“再者,那史可法等人擁立的桂王,遠在天邊,根基薄弱;東林黨支持的潞王,性格懦弱,難成大事。唯有福王殿下,有膽有識,且身邊已有諸多忠臣良將輔佐。您看那馬士英,手握重兵,對福王殿下忠心耿耿,有他在,殿下的根基便穩如泰山。”
盧九德頓了頓,繼續說道:“高總兵,您在這徐州,雖兵強馬壯,但若無朝廷的支持與認可,終究隻是一方諸侯,難成大業。福王殿下登基後,不僅會保您榮華富貴,還會為您鏟除異己,讓您在江北之地一言九鼎。屆時,您想要擴充兵力,發展勢力,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高傑聽到盧九德的話後,心中陷入沉思。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抉擇,一旦押對了寶,自是高官厚祿、榮耀加身,可若選錯了,便是萬劫不複的深淵。他在廳中來回踱步,腦海中不斷權衡利弊。
一方麵,福王的承諾確實誘人,伯爵之位、廣袤封地、豐厚的軍餉物資以及未來在北伐中的重要地位,這些都能極大地擴充自己的勢力與威望。而且若福王真能如盧九德所言那般順利登基並掌控大局,有朝廷做後盾,自己在這亂世中的發展將不可限量。馬士英的支持也讓他多了幾分安心,畢竟馬士英在鳳陽的勢力不容小覷,有他從中斡旋,許多事情或許會順遂不少。
但另一方麵,他也清楚如今的局勢錯綜複雜。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角力,福王雖有正統之名,可其他藩王也並非毫無競爭力。史可法擁立桂王,東林黨支持潞王,他們背後都有各自的勢力與盤算。萬一福王在這場皇位之爭中失利,自己貿然支持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再者,福王的能力究竟如何,他也隻是聽聞,尚未真正見識過。若福王是個昏庸無能之輩,即便登上皇位,也難以長久維持大明的江山社稷,到那時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高傑停下腳步,看著盧九德說道:“盧公公,您所言之事,我需細細思量。這不僅關乎我個人的榮辱生死,更關乎麾下萬千將士的前程命運。福王殿下的誠意我也看到了,可這局勢不明,我不能草率決定。”
盧九德忙道:“高總兵慎重行事,自是應當。咱家就在這徐州等候,您盡管思量。咱家相信,以總兵大人的英明睿智,定能看清這其中的利害關係,做出正確抉擇。”
高傑微微點頭:“盧公公且先在府中休息。我這便召集麾下將領,共同商議此事。”說罷,高傑轉身離去,安排人帶盧九德下去休息,自己則前往議事堂,命令親衛將心腹將領召集過來。
高傑坐在議事堂的首位,麵色凝重,待眾心腹將領齊聚,他緩緩開口道:“諸位,今日福王府總管太監盧九德前來,帶來福王殿下的書信與口信。福王殿下欲承大統,按其所言,若我等支持他登基,將許我爵位晉升為伯,賜予大量封地田宅,優先保障軍餉物資,且北伐之時委我以先鋒大將之重任,日後在江北之地我等也可盡享尊榮,擴充勢力。盧公公還言,福王有鳳陽總督馬士英全力輔佐,已在淮安等地有所根基,而史可法等人擁立桂王,東林黨支持潞王,他們內部紛爭不斷,無暇他顧。”
將領們聽聞,先是一陣沉默,隨後便交頭接耳議論開來。一員老將率先發言:“總兵大人,福王有正統之名,若其真能順利登基,我等追隨確有從龍之功,可這其中變數太多。史可法等人在朝中亦有不小影響力,他們擁立的藩王也不容小覷,萬一福王失敗,我等恐遭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