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交心
重生閃嫁軍官,清冷美人醫術興國 作者:在明明德8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經過裴茹嫂子的一番介紹,沐懷夕才知道如今的高考跟她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一點也不一樣。
如今的高考也是在七月,但比高考更重要的是五月份的預選考試,不達標的學生提前出局,達標的粉才能取得高考報名資格。
“這是今年的新政策,聽上去有些殘酷,但其實隻需要準備地區考試範圍的就行。”
“學習資料我會幫你準備,你可以先在家自學,等到高中合並了再去聽聽課,有什麽問題也可以來問我。”
沐懷夕張了張嘴,其實初中的東西她早忘光了,不由得心虛。
“你不用著急,可以慢慢準備。”
其實中醫不講究學曆,更看重師承,但沐懷夕還真想考醫學院,一是她有沐家醫術傳承,不好再拜師旁人,二是其實她很欠缺通識教育,她的醫術一部分來自爺爺、父親的言傳身教,一部分來自醫書中前輩們的教導,另一些則是自己的思考貫通,通通都是碎片教育,她渴望了解別的醫生是怎麽治病救人的。
三來...其實是她的一點心結,她前世因為學曆找不到什麽好工作,重回年輕時自然想搏一把。
沐懷夕想明白就點了點頭,“嫂子,等我鄉村醫生考完之後,我就按你說的先學起來。”
裴茹沒想到她這麽聽勸,更對她推心置腹,“不瞞你說,其實老宋出事之前,我就準備考大學來著。”
沐懷夕立馬支棱起了耳朵,在她眼中裴嫂子已經是極有文化的人了,沒想到竟然沒上過大學!
“高考恢複那年我就想考,但被家裏事絆住了腳,後來老宋說讓我隨軍,我就計劃著到時候把孩子扔給婆婆或者送到這邊的托兒所,我一定得考出來。”
“考大學對我來說也是執念,再說老宋他們這樣的人,再往上升肯定是要去軍校鍍金的,我也不能比他差不是麽?”
沐懷夕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她明白裴嫂子不是怕自己配不上宋哥,而是覺得兩個人也需要共同進步。
她也是這麽想的,於是重重點了點頭,聽裴嫂子接著往下說。
“老宋出事之後,我這考大學的念頭就更重了,等他在療養院安定下來,我就開始準備,等我大學畢業就將他接走,不能讓他總占軍區的便宜,給軍隊添麻煩。”
“你...嫂子你是想...”,沐懷夕有些不確定,見她朝自己笑了下便主動抓住了裴茹的手,“嫂子你真是太好了!咱們一起準備吧!”
裴茹是想以後承擔起養家的重擔,才更下決心要考大學。
兩人如今成了備考的戰友,關係更是親密,又湊在一起講了許多,幾乎要忘記了時間,卻沒留意這些話都讓門外兩個男人聽到了。
“......”
宋正信摸了下鼻子,拍了下推輪椅的應明誠,“再回浴桶那待會吧,我臉上都結霜了,你嫂子一看就知道咱倆在外麵偷聽了。”
應明誠將他輪椅抬了起來,放到了廚房火灶旁,自己則給火灶添了些柴,讓屋裏那兩個女人能更暖和一些。
“嫂子是個好人。”
“嗤,怎麽?小沐不夠好?”
宋正信抹了一把臉,眼睫毛上結的霜在火灶旁化的很快,濕漉漉落在他掌心上。
他瞧著在火灶旁蹲著的兄弟,很想抬腳將他踹到灶灰裏麵,卻抬不起腳,不知道是不是幻覺,總覺得在廚房裏也能聽到客廳那倆人的談笑聲。
廚房裏卻安靜得可怕,隻有火柴劈劈瀝瀝被燃燒的聲音,半天才有人講話。
“我看藥浴挺好的,下一次能提前些麽?我抗的住。”
“我媳婦厲害吧?不過不能提前,小夕說身體需要有吸收的時間,你老老實實聽她的就對了。”
“今天我算是見識到什麽叫妻管嚴了。”
“我樂意,小夕願意管我,你小心哪天嫂子不管你了,你別來找我哭。”
“臭小子!”
沐懷夕並不知道應明誠聽到了她們那天的談話,之後他也沒找自己商量過這些事,隻是人比之前更勤快了,家裏的活基本都不用她沾手,還不知從哪拿來了一本字帖,說要練字靜心。
於是每晚兩人就在炕上一個讀書一個寫字,倒是很和諧,也很有氛圍,沐懷夕覺得自己學習的效率都上升了。
轉眼到了驚蟄,備受衛生院期待的曹愛軍媳婦還沒來,倒是軍區跟地方真的批了年前的申請,給他們運來了三張手術床、蒸餾鍋、手術器械敷料等等。
隨車送這些東西的人是蔣文遠的師兄,他還帶來了一箱書籍,幫著布置了好無菌操作間,還給衛生院的人都做了培訓。
“你師兄人真好!”王小花如今十分崇拜蔣醫生跟他師兄,她在縣醫院也接受過培訓,但資深醫師護士們脾氣都很大,往往隻說一遍聽不懂就得挨罵。不像蔣醫生的師兄,講完之後還讓提問解答的。
蔣文遠嘴角抽抽,沒說話,他覺得他師兄可能是覺得他在山溝溝裏不容易,或者是不想讓他荒廢了做手術的手藝,才特地屈尊來衛生院轉了一圈。
如若不然,他一個主治醫生來送貨算是怎麽回事?
沐懷夕也看出這對師兄弟關係很是不錯,等到操作間消毒完畢,她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蔣文遠,“蔣醫生,上次我跟你說的白內障奶奶,你覺得咱們可以做了麽?”
隨著衛生院名氣增長,來看病的也有不少重症或是奇病患者,沐懷夕說的這位便是芙蓉橋的白眼婆婆。
白眼婆婆的兩隻眼基本都被白障遮蓋,乍一見麵很是嚇人,但細看卻又覺得心疼。據婆婆說年輕時她的視力很好,四十五歲時一覺醒來左眼就開始渾濁,五十多歲右眼起障。
如今她快七十歲了,這二三十年一點點看著變瞎,內心極其苦悶。
偏偏外麵還說她這雙眼能通陰陽,要捧她做神婆,她卻寧願沒這個“神通”,聽說衛生院有神醫,才動了心思來瞧瞧。
如今的高考也是在七月,但比高考更重要的是五月份的預選考試,不達標的學生提前出局,達標的粉才能取得高考報名資格。
“這是今年的新政策,聽上去有些殘酷,但其實隻需要準備地區考試範圍的就行。”
“學習資料我會幫你準備,你可以先在家自學,等到高中合並了再去聽聽課,有什麽問題也可以來問我。”
沐懷夕張了張嘴,其實初中的東西她早忘光了,不由得心虛。
“你不用著急,可以慢慢準備。”
其實中醫不講究學曆,更看重師承,但沐懷夕還真想考醫學院,一是她有沐家醫術傳承,不好再拜師旁人,二是其實她很欠缺通識教育,她的醫術一部分來自爺爺、父親的言傳身教,一部分來自醫書中前輩們的教導,另一些則是自己的思考貫通,通通都是碎片教育,她渴望了解別的醫生是怎麽治病救人的。
三來...其實是她的一點心結,她前世因為學曆找不到什麽好工作,重回年輕時自然想搏一把。
沐懷夕想明白就點了點頭,“嫂子,等我鄉村醫生考完之後,我就按你說的先學起來。”
裴茹沒想到她這麽聽勸,更對她推心置腹,“不瞞你說,其實老宋出事之前,我就準備考大學來著。”
沐懷夕立馬支棱起了耳朵,在她眼中裴嫂子已經是極有文化的人了,沒想到竟然沒上過大學!
“高考恢複那年我就想考,但被家裏事絆住了腳,後來老宋說讓我隨軍,我就計劃著到時候把孩子扔給婆婆或者送到這邊的托兒所,我一定得考出來。”
“考大學對我來說也是執念,再說老宋他們這樣的人,再往上升肯定是要去軍校鍍金的,我也不能比他差不是麽?”
沐懷夕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她明白裴嫂子不是怕自己配不上宋哥,而是覺得兩個人也需要共同進步。
她也是這麽想的,於是重重點了點頭,聽裴嫂子接著往下說。
“老宋出事之後,我這考大學的念頭就更重了,等他在療養院安定下來,我就開始準備,等我大學畢業就將他接走,不能讓他總占軍區的便宜,給軍隊添麻煩。”
“你...嫂子你是想...”,沐懷夕有些不確定,見她朝自己笑了下便主動抓住了裴茹的手,“嫂子你真是太好了!咱們一起準備吧!”
裴茹是想以後承擔起養家的重擔,才更下決心要考大學。
兩人如今成了備考的戰友,關係更是親密,又湊在一起講了許多,幾乎要忘記了時間,卻沒留意這些話都讓門外兩個男人聽到了。
“......”
宋正信摸了下鼻子,拍了下推輪椅的應明誠,“再回浴桶那待會吧,我臉上都結霜了,你嫂子一看就知道咱倆在外麵偷聽了。”
應明誠將他輪椅抬了起來,放到了廚房火灶旁,自己則給火灶添了些柴,讓屋裏那兩個女人能更暖和一些。
“嫂子是個好人。”
“嗤,怎麽?小沐不夠好?”
宋正信抹了一把臉,眼睫毛上結的霜在火灶旁化的很快,濕漉漉落在他掌心上。
他瞧著在火灶旁蹲著的兄弟,很想抬腳將他踹到灶灰裏麵,卻抬不起腳,不知道是不是幻覺,總覺得在廚房裏也能聽到客廳那倆人的談笑聲。
廚房裏卻安靜得可怕,隻有火柴劈劈瀝瀝被燃燒的聲音,半天才有人講話。
“我看藥浴挺好的,下一次能提前些麽?我抗的住。”
“我媳婦厲害吧?不過不能提前,小夕說身體需要有吸收的時間,你老老實實聽她的就對了。”
“今天我算是見識到什麽叫妻管嚴了。”
“我樂意,小夕願意管我,你小心哪天嫂子不管你了,你別來找我哭。”
“臭小子!”
沐懷夕並不知道應明誠聽到了她們那天的談話,之後他也沒找自己商量過這些事,隻是人比之前更勤快了,家裏的活基本都不用她沾手,還不知從哪拿來了一本字帖,說要練字靜心。
於是每晚兩人就在炕上一個讀書一個寫字,倒是很和諧,也很有氛圍,沐懷夕覺得自己學習的效率都上升了。
轉眼到了驚蟄,備受衛生院期待的曹愛軍媳婦還沒來,倒是軍區跟地方真的批了年前的申請,給他們運來了三張手術床、蒸餾鍋、手術器械敷料等等。
隨車送這些東西的人是蔣文遠的師兄,他還帶來了一箱書籍,幫著布置了好無菌操作間,還給衛生院的人都做了培訓。
“你師兄人真好!”王小花如今十分崇拜蔣醫生跟他師兄,她在縣醫院也接受過培訓,但資深醫師護士們脾氣都很大,往往隻說一遍聽不懂就得挨罵。不像蔣醫生的師兄,講完之後還讓提問解答的。
蔣文遠嘴角抽抽,沒說話,他覺得他師兄可能是覺得他在山溝溝裏不容易,或者是不想讓他荒廢了做手術的手藝,才特地屈尊來衛生院轉了一圈。
如若不然,他一個主治醫生來送貨算是怎麽回事?
沐懷夕也看出這對師兄弟關係很是不錯,等到操作間消毒完畢,她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蔣文遠,“蔣醫生,上次我跟你說的白內障奶奶,你覺得咱們可以做了麽?”
隨著衛生院名氣增長,來看病的也有不少重症或是奇病患者,沐懷夕說的這位便是芙蓉橋的白眼婆婆。
白眼婆婆的兩隻眼基本都被白障遮蓋,乍一見麵很是嚇人,但細看卻又覺得心疼。據婆婆說年輕時她的視力很好,四十五歲時一覺醒來左眼就開始渾濁,五十多歲右眼起障。
如今她快七十歲了,這二三十年一點點看著變瞎,內心極其苦悶。
偏偏外麵還說她這雙眼能通陰陽,要捧她做神婆,她卻寧願沒這個“神通”,聽說衛生院有神醫,才動了心思來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