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大臣為了這事兒操碎了心, 李從嘉隻說:“母孝未除。”
周宗聽了這個理由險些熱淚盈眶,不是感動的, 氣的!
“我的殿下哎,就算現在開始準備, 所有東西都準備齊全也要半年,再加上最近也沒有什麽黃道吉日,就算登基大典舉辦也要明年再說。”周宗覺得自己心很累。
李從嘉挑眉:“母孝守三年,明年也不行。”
周宗轉頭看向徐鉉,徐鉉接棒上來各種引經據典,告訴他守孝跟登基其實沒啥大關係,古往今來沒聽說過太後死了, 皇帝就不登基的, 在遇到國家大事的時候,所謂的禮儀是可以稍微退步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李從嘉不為所動:“何必著急?這麽多年都等過來了,三年還不能等嗎?”
然而不是一回事啊!
宋齊丘也覺得心累,當初在西域的時候, 不登基就不登基吧, 反正那時候登基隻會讓中原各國看笑話,畢竟被從南國打了出去,跑到西域建國,怎麽都有灰頭土臉的意思。
可是如今不一樣,大唐如今國土麵積不小,無論是北周還是南周都沒辦法跟大唐相提並論,然而李繼勳和石守信都已經登基稱帝, 到了打口水仗的時候,對方言必稱今上,到了大唐隻能稱我王,感覺一下子就被人家蓋過了風頭啊!
而且現在登基稱帝也正好能夠給周國帶來心理壓力,振奮大唐軍民,對於到時候出兵攻打北周也是有好處的。
李從嘉看向王溥,這位老大臣從一開始到現在還沒說話呢,此時見李從嘉看向他,開口說道:“殿下應以國事為重。”
連王溥都這麽說了,李從嘉隻好從善如流說道:“那就一年以後再說吧。”
周宗聽了之後心都提了起來,再說?再說可不行,必須登基!
李從嘉一直打太極拳,弄的內閣大臣都覺得有些納悶――這是抽什麽風了呢?
最後他們沒辦法,找上了釋雪庭,誰讓國師簡在帝心呢?這種事情他們這些大臣再怎麽嫉妒也沒用,畢竟他們又跟李從嘉沒有過命的交情。
釋雪庭一直都在旁邊冷眼旁觀,他知道李從嘉肯定有想法,隻不過,他給自己劃過底線,那就是李從嘉不主動提起的話,他就不去過問朝堂上的事情,哪怕他管著情報部,也是將信息交給李從嘉,或者說是將分析出來的信息交給李從嘉,剩下的什麽也不問什麽也不說。
釋雪庭覺得這是一個健康的界限,一旦他打破了這個界限,或許距離他跟李從嘉相敬如賓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現在大臣們找上門來,釋雪庭就有了足夠的借口,所以他直接問了。
李從嘉將折子往書案上一扔說道:“登基之後想要退位就太麻煩了,還不如一開始就不登基,這份風光留給大郎吧。”
釋雪庭微微一愣,他知道李從嘉一直計劃著退位跟他周遊天下,隻是甜言蜜語這種東西,說的時候都是真心,反悔不認的時候也都是真意,釋雪庭從來沒有抱過希望,他覺得隻要能夠陪在李從嘉身邊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就已經不容易,沒想到李從嘉已經在考慮以後。
釋雪庭問道:“這可是名垂千古的事情,你……”
沒等他說完李從嘉就擺手說道:“那不重要,就算我不登基,一樣名垂千古,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李從嘉覺得……他幹到現在,縱然沒有三皇五帝那麽牛批,也沒有秦皇漢武那麽霸道,但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都不能在史書上有個列傳,除非寫史書的都是他的黑!
釋雪庭輕笑說道:“那你有沒有想過,這其中會出變故?”
李從嘉抬頭看向釋雪庭,釋雪庭說道:“你若是不登基,隻要你活著,大郎就隻能是王,他想要登基,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服眾,然後有了大功績之後才會有人提出來,更何況,若是過些年打下北周南周,你想不登基大臣們也不同意了,首先來勸你的就是肅國公和白國公。”
李從嘉一想也是嘿,他不登基,李景達和李弘冀就隻能是國公,畢竟他自己都隻是王啊,如果他登基的話,那麽李弘冀和李景達自然是跑不了一個親王,至於別的大臣,就算不能封王,勳職也能往上提一提,可以說李從嘉不登基算是掐斷了一批人的上進之路,他們怎麽可能忍得住?
更何況李從嘉之前也說過要在大明宮登基,大家都盼著呢,現在終於建好了,李從嘉居然說不要登基,這也出爾反爾的太快了吧?
最後李從嘉說道:“可以,不過有個要求,必須等北周打下來之後,至少給我阿娘報了仇,這才能不留遺憾。”
釋雪庭想了想,一年的時間,如果順利,北周應該是沒問題的,當即答應下來,轉頭就跟內閣大臣們說:“可以開始準備了。”
周宗一瞬間覺得有釋雪庭在真是太好了,之前他曾經很擔心釋雪庭的存在會讓佛教成為大唐的國教,甚至擔心會出現政教合一,或者是宗教發展壯大,影響國家稅收這種事情。
不過目前看來,釋雪庭本身有分寸,最主要的是他能影響李從嘉!
至於為什麽,以周宗混跡朝堂這麽多年的經驗來看,最好不要去探究。
內閣那邊聽說李從嘉決定登基之後立刻就開始找欽天監去測算黃道吉日,結果測出來的時間無一例外全都是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眾人一看頓時笑了,雖然他們心裏也有選項,但還是將這個交給了李從嘉去定奪。
李從嘉一看,立春時間太近,立夏太熱,立冬太遠也太冷,那就立秋吧!
時間定下來之後,幾乎是所有人都鬆了口氣,李從嘉再提打周國這件事情大家也沒有反對,文臣覺得若是能夠打下北周,到時候登基大典可以辦得更加隆重一些,而武將則是躍躍欲試想要爭取一個名額,若是贏了,等到明年李從嘉登基,給大家集體升官的時候,說不定他們也能拿個侯爵當當,甚至比較心大的還想撈個王位,比如說郡王之類的。
實際上李從嘉心裏對這些已經有了腹稿,當然腹稿還是跟釋雪庭商討出來的,內閣的大臣們是不能再升官了,他們已經算是位極人臣,尤其是周宗,剩下的次輔或許還能升任首輔,隻有他。
當然也隻是說說首輔隻有一個,周宗目前也沒有犯太大錯誤,肯定不會撤了他,那這樣內閣的文臣隻能在勳爵上優待,這一點李從嘉特別把握不好。
釋雪庭開口說道:“不要定太高,王位除李姓皇室不應過多開恩,若是現在就將幾人封為國公,若是將來天下大定,殿下又要拿什麽封賞他們呢?”
李從嘉一想也是,就算打敗了北周,還有個南周早晚要拿下,現在就把他們封賞太過的話,到時候隻能封王,王位這種東西哪怕是不讓他們真的就藩,李從嘉也不願意封太多。
不過,唯一例外的是周宗,周宗這個國公位置是跑不掉的,畢竟李從嘉登基之後周娥皇就是皇後,皇後的父親官位要升上一升,好讓他們看起來配得上皇家,這是推恩。
國公要封,卻可以在封戶上做做手腳,至少留出一些餘地。
李從嘉擬定了文官的升職,武官卻沒有動。
釋雪庭開口問道:“樞密院那裏……不順便定好嗎?”
李從嘉搖頭說道:“北周還沒打,誰也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情形,現在定好了萬一之後還要改怎麽辦?”
釋雪庭沉吟半晌說道:“兩位國公如今並不適合再讓他們領兵打北周了,紫亭候……最好也不要輕動。”
李從嘉知道,釋雪庭這意思就是讓李從嘉別讓他們功勞太過,造成功高蓋主的情形,否則到時候李從嘉不動他們也要動,不過李從嘉倒是不擔心,如今樞密院的各種規章製度已經很大程度上避免將領擁有兵權,他們就算功勞再高也未必有那個能力謀反。
李從嘉想了想說道:“高懷德和潘美剛回來,也需要修養一段日子,唔,讓楊業打個先鋒吧。”
釋雪庭愣了一下,這才想起來李從嘉所說的這個楊業是之前北漢歸降時候的一員大將,這個楊業在北漢算得上是悍將,然而論起名聲跟大唐的這幾位都不能比,釋雪庭不明白李從嘉為什麽選中了他。
然而從以前到現在的事例證明,李從嘉做的一些事情或許當時看起來讓人摸不到頭腦,但是時間會證明李從嘉的正確性。
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他一拍腦袋做出的明顯不靠譜的決定,釋雪庭都不會去反對,事實上他也不會輕易反對。
曆史上楊業是楊家將的老祖宗,不過,那都是戲文所寫,他真正的實力目前看起來,比起潘美和高懷德自是不如的,就更不要提趙匡胤等人。
讓他打先鋒也有試探之意,不過,楊業接到這個任務讓很多人都羨慕嫉妒,趙匡胤和李景達以及李弘冀情緒還算穩定,到了他們這個地步,已經不需要拚死拚活去賺軍功了,反而他們需要開始韜光隱晦,隻要時不時在樞密院出現刷一刷存在感,別讓李從嘉忘了他們就行。
潘美和高懷德之前卯足了勁想要在攻打北周的時候撈個名額,結果最後卻給了名不見經傳的楊業,這讓他們頗不服氣。
不服氣也沒用,李從嘉不僅僅是王,還是樞密院樞密使,也就是說軍事調動上,隻要他不是做出了特別昏聵的決定,那就他說了算。
潘美和高懷德隻能歎氣,他們兩個之前沒用過工部生產出來的武器,這次出征用過一遍之後,他們可以確定隻要有這些武器,大唐不說無敵於天下,至少在麵對北周的時候也能立於不敗之地,唯一的問題就是攻打北周需要多長時間。
楊業得到了任命之後就十分認真的準備,也不管外麵的流言蜚語,作為降將,楊業也要思考一大家子的生存,人總要向現實低頭,而且現在看大唐已經有一統天下之相,隻要唐王別跟郭榮一樣早死,那就絕對沒問題,而且算一算唐王的年齡,不僅僅是正當壯年,反而是十分年輕!
李從嘉知道楊業會有壓力,不過一開始他什麽都沒說,隻是冷眼旁觀,發現楊業這個人真的挺有意思,對於別人的議論根本不為所動,每天都在勤練武藝,看兵書,為人沉默寡言卻十分努力上進。
李從嘉微微放心,覺得楊業應該不會辜負他的期望。
與此同時他看向釋雪庭問道:“你說,我用什麽理由將阿叔阿兄他們留下來呢?”
是的,攻打北周是大事,就讓這麽一個沒人知道有多少本事的楊業去挑大梁,估計誰都不能信服,會有人問為什麽不讓肅國公白國公甚至紫亭候去,就算不讓這三位,那麽宣威將軍潘美,征南將軍高懷德也可以啊。
釋雪庭說道:“以邊境不穩為理由吧,如今契丹蠢蠢欲動,雖然不是針對我們,但是也難保我們在打北周的時候,他們會趁火打劫跟我們瓜分北周。”
李從嘉一拍桌子:“這個方法好,幹脆讓潘美和高懷德去巡視邊境吧,現在邊境那邊許多邊境小城正在重建,而且還新建了許多小城,讓他們兩個分不同的方位去走一圈,看看建立過程。”
釋雪庭輕笑:“怕會讓他們覺得是大材小用。”
李從嘉擺手:“他們總要適應,這個世界上想要打仗自然有打不完的仗,可是真的打下北周之後,我們最多也就是跟南周再打一打,不過在那之前要先休養生息再說。”
釋雪庭皺眉:“契丹呢?”
李從嘉也有些躊躇:“契丹……不好說。”
釋雪庭忍不住說道:“契丹必須要打,別的不說,燕雲十六州必須奪回來,否則沒有燕雲十六州,大唐對於契丹而言就是一馬平川,根本沒有任何屏障!”
李從嘉怎麽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曆史上趙匡胤最大的心病大概就是拿不回燕雲十六州,可是宋朝跟契丹打了多久都沒拿回來,現在大唐經過連年戰爭,已經到了極限,百姓也需要休養生息,這種時候怎麽可能還支撐著去打?
李從嘉歎了口氣說道:“實在不行,契丹就留給大郎吧。”
釋雪庭:?????
李從嘉很開心地說道:“嗯,這樣也不錯,否則我把事情都做完了,大郎就隻能守成,做的出彩也就罷了,如果平庸一些,隻怕那些史官對他怕是要不留情了,給他一個任務也挺好,若是他能收回燕雲十六州,也是大功績之一。”
釋雪庭……釋雪庭也不知道該不該同情還沒長大就被李從嘉安排了任務的李仲寓。
然而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心想事成的。
李從嘉現在不想跟契丹對上,契丹卻不這麽想。
之前烏古部叛亂,搞的契丹也算是元氣大傷,在折了兩員大將之後,這才將烏古部收伏,同時也錯過了攻打北周最有利的時機。
然而眼看就要入秋,草原上的冬天來的早,就算現在契丹占據燕雲十六州,但是更多部落還是在草原上生存,他們需要更多的糧食和禦寒物資。
可是契丹人習慣了遊牧生活,除了放牧他們在種地方麵的技能點完全不能跟漢人相提並論,雖然燕雲十六州也有漢人為他們服務,可是不夠,他們還想要更多。
契丹想要劫掠北周,卻也知道大唐已經對北周宣戰,若是他們先劫掠了北周的話,唐國打完北周估計就要對他們吹響進攻的號角,耶律z不傻,隻看地形就知道契丹絕對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所以他決定主動出擊。
當李從嘉得到契丹襲擊延州的消息的時候,一瞬間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什……什麽?”李從嘉看著釋雪庭問道:“這個消息確切嗎?”
釋雪庭放下手中的信說道:“這是下麵人先傳上來的,估計過幾天潘將軍該呈上正式的軍報了。”
李從嘉咬牙切齒說道:“耶律z是不是有病?我沒去找他麻煩就不錯了,他還來找我麻煩?是不是想死啊?”
釋雪庭問道:“你打算如何?”
李從嘉臉色一沉:“走,去樞密院。”
李弘冀此時正在樞密院裏處理各種文書,一看到李從嘉的儀仗,頓時心裏咯噔一聲,連忙派人去請李景達和趙匡胤過來。
李從嘉雖然是樞密使,但是真正來樞密院的次數並不多,然而有限的幾次都是有大事發生需要開會。
李弘冀一邊放下手中的文書去迎接李從嘉,一邊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這兩天下邊也沒報上來有什麽麻煩啊?
全體都在厲兵秣馬,準備選個黃道吉日讓楊業出兵,而且攻打的地點都選好了――相州,這是大家集思廣益選出來的地方,就連李從嘉也同意了,應該沒有什麽別的事情了吧?
很快李弘冀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就算是李景達三個人已經經曆過大風大浪,在聽說契丹鐵騎犯邊的時候,都有些坐不住。
契丹鐵騎的強大天下皆知,以前除了李從嘉和釋雪庭估計沒人把契丹也寫進敵人那一欄,他們甚至都在下意識的逃避。
李弘冀皺眉說道:“契丹……這是要挑起戰爭嗎?”
李從嘉搖頭:“具體不知道,等等吧,潘美的奏折該呈上來了。”
他這句話剛說完,潘美的八百裏加急就送到了樞密院,正巧李從嘉在這裏,也省的樞密院派人再走一趟。
李從嘉打開看了一眼之後挑了挑眉,將信傳給了李景達,李景達看完遞給李弘冀,最後才是趙匡胤,李平,朱元等人。
李景達等人看完之後都鬆了口氣,契丹人隻是掠邊,並不是真正要攻打大唐,這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個好消息。
李從嘉看到他們這個表情,頓時臉色一沉,李景達一抬頭看到他沉著一張臉,一顆心又提了起來,他可是十分了解這個侄子,一旦李從嘉臉上出現這個表情,就說明他現在不高興,十分不高興。
李從嘉問道:“你們是不是覺得契丹沒有大規模用兵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雖然這是事實,然而所有人都縮在一旁學習鵪鶉,連王叔李景達都不敢吭聲,他們就更不敢說什麽了。
李從嘉說道:“這次要是忍了,那麽在這場戰爭,不,這是單方麵的屠殺,在這場屠殺之中,那些平民百姓的仇又該如何?是,死的人不多,然而我們忍氣吞聲隻會讓契丹越來越囂張,這次他們敢打延州,下次就敢打晉州,那麽長此以往,是不是他們就能直接打到長安了?”
這時候不能再裝死,李景達輕咳一聲說道:“殿下不必動氣,還沒到如此地步。”
李從嘉瞪眼:“當然還沒到,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忍氣吞聲,人家會看你老實就不劫掠了嗎?不會,他們隻會越來越過分,長安距離延州才多遠?你們敢說我這是聳人聽聞嗎?大唐如今擁有神兵利器,又何必畏懼契丹?”
李景達吸引了火力之後就坐在一邊裝死,同時看李弘冀,李弘冀這時候隻能硬著頭皮頂上:“不是,我們並沒有畏懼契丹,隻是如今……糧草不能支撐雙線作戰啊,馬上就要秋收了,不能讓青壯都去打仗,不幹農活吧?若我們的職業軍人畢竟少,打北周或許沒問題,如果再加上一個契丹……隻怕不行,所以,殿下的意思是打北周還是打契丹?”
李從嘉:二選一什麽的,神煩!
周宗聽了這個理由險些熱淚盈眶,不是感動的, 氣的!
“我的殿下哎,就算現在開始準備, 所有東西都準備齊全也要半年,再加上最近也沒有什麽黃道吉日,就算登基大典舉辦也要明年再說。”周宗覺得自己心很累。
李從嘉挑眉:“母孝守三年,明年也不行。”
周宗轉頭看向徐鉉,徐鉉接棒上來各種引經據典,告訴他守孝跟登基其實沒啥大關係,古往今來沒聽說過太後死了, 皇帝就不登基的, 在遇到國家大事的時候,所謂的禮儀是可以稍微退步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李從嘉不為所動:“何必著急?這麽多年都等過來了,三年還不能等嗎?”
然而不是一回事啊!
宋齊丘也覺得心累,當初在西域的時候, 不登基就不登基吧, 反正那時候登基隻會讓中原各國看笑話,畢竟被從南國打了出去,跑到西域建國,怎麽都有灰頭土臉的意思。
可是如今不一樣,大唐如今國土麵積不小,無論是北周還是南周都沒辦法跟大唐相提並論,然而李繼勳和石守信都已經登基稱帝, 到了打口水仗的時候,對方言必稱今上,到了大唐隻能稱我王,感覺一下子就被人家蓋過了風頭啊!
而且現在登基稱帝也正好能夠給周國帶來心理壓力,振奮大唐軍民,對於到時候出兵攻打北周也是有好處的。
李從嘉看向王溥,這位老大臣從一開始到現在還沒說話呢,此時見李從嘉看向他,開口說道:“殿下應以國事為重。”
連王溥都這麽說了,李從嘉隻好從善如流說道:“那就一年以後再說吧。”
周宗聽了之後心都提了起來,再說?再說可不行,必須登基!
李從嘉一直打太極拳,弄的內閣大臣都覺得有些納悶――這是抽什麽風了呢?
最後他們沒辦法,找上了釋雪庭,誰讓國師簡在帝心呢?這種事情他們這些大臣再怎麽嫉妒也沒用,畢竟他們又跟李從嘉沒有過命的交情。
釋雪庭一直都在旁邊冷眼旁觀,他知道李從嘉肯定有想法,隻不過,他給自己劃過底線,那就是李從嘉不主動提起的話,他就不去過問朝堂上的事情,哪怕他管著情報部,也是將信息交給李從嘉,或者說是將分析出來的信息交給李從嘉,剩下的什麽也不問什麽也不說。
釋雪庭覺得這是一個健康的界限,一旦他打破了這個界限,或許距離他跟李從嘉相敬如賓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現在大臣們找上門來,釋雪庭就有了足夠的借口,所以他直接問了。
李從嘉將折子往書案上一扔說道:“登基之後想要退位就太麻煩了,還不如一開始就不登基,這份風光留給大郎吧。”
釋雪庭微微一愣,他知道李從嘉一直計劃著退位跟他周遊天下,隻是甜言蜜語這種東西,說的時候都是真心,反悔不認的時候也都是真意,釋雪庭從來沒有抱過希望,他覺得隻要能夠陪在李從嘉身邊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就已經不容易,沒想到李從嘉已經在考慮以後。
釋雪庭問道:“這可是名垂千古的事情,你……”
沒等他說完李從嘉就擺手說道:“那不重要,就算我不登基,一樣名垂千古,這點自信還是有的。”
李從嘉覺得……他幹到現在,縱然沒有三皇五帝那麽牛批,也沒有秦皇漢武那麽霸道,但如果到了這個地步都不能在史書上有個列傳,除非寫史書的都是他的黑!
釋雪庭輕笑說道:“那你有沒有想過,這其中會出變故?”
李從嘉抬頭看向釋雪庭,釋雪庭說道:“你若是不登基,隻要你活著,大郎就隻能是王,他想要登基,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服眾,然後有了大功績之後才會有人提出來,更何況,若是過些年打下北周南周,你想不登基大臣們也不同意了,首先來勸你的就是肅國公和白國公。”
李從嘉一想也是嘿,他不登基,李景達和李弘冀就隻能是國公,畢竟他自己都隻是王啊,如果他登基的話,那麽李弘冀和李景達自然是跑不了一個親王,至於別的大臣,就算不能封王,勳職也能往上提一提,可以說李從嘉不登基算是掐斷了一批人的上進之路,他們怎麽可能忍得住?
更何況李從嘉之前也說過要在大明宮登基,大家都盼著呢,現在終於建好了,李從嘉居然說不要登基,這也出爾反爾的太快了吧?
最後李從嘉說道:“可以,不過有個要求,必須等北周打下來之後,至少給我阿娘報了仇,這才能不留遺憾。”
釋雪庭想了想,一年的時間,如果順利,北周應該是沒問題的,當即答應下來,轉頭就跟內閣大臣們說:“可以開始準備了。”
周宗一瞬間覺得有釋雪庭在真是太好了,之前他曾經很擔心釋雪庭的存在會讓佛教成為大唐的國教,甚至擔心會出現政教合一,或者是宗教發展壯大,影響國家稅收這種事情。
不過目前看來,釋雪庭本身有分寸,最主要的是他能影響李從嘉!
至於為什麽,以周宗混跡朝堂這麽多年的經驗來看,最好不要去探究。
內閣那邊聽說李從嘉決定登基之後立刻就開始找欽天監去測算黃道吉日,結果測出來的時間無一例外全都是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眾人一看頓時笑了,雖然他們心裏也有選項,但還是將這個交給了李從嘉去定奪。
李從嘉一看,立春時間太近,立夏太熱,立冬太遠也太冷,那就立秋吧!
時間定下來之後,幾乎是所有人都鬆了口氣,李從嘉再提打周國這件事情大家也沒有反對,文臣覺得若是能夠打下北周,到時候登基大典可以辦得更加隆重一些,而武將則是躍躍欲試想要爭取一個名額,若是贏了,等到明年李從嘉登基,給大家集體升官的時候,說不定他們也能拿個侯爵當當,甚至比較心大的還想撈個王位,比如說郡王之類的。
實際上李從嘉心裏對這些已經有了腹稿,當然腹稿還是跟釋雪庭商討出來的,內閣的大臣們是不能再升官了,他們已經算是位極人臣,尤其是周宗,剩下的次輔或許還能升任首輔,隻有他。
當然也隻是說說首輔隻有一個,周宗目前也沒有犯太大錯誤,肯定不會撤了他,那這樣內閣的文臣隻能在勳爵上優待,這一點李從嘉特別把握不好。
釋雪庭開口說道:“不要定太高,王位除李姓皇室不應過多開恩,若是現在就將幾人封為國公,若是將來天下大定,殿下又要拿什麽封賞他們呢?”
李從嘉一想也是,就算打敗了北周,還有個南周早晚要拿下,現在就把他們封賞太過的話,到時候隻能封王,王位這種東西哪怕是不讓他們真的就藩,李從嘉也不願意封太多。
不過,唯一例外的是周宗,周宗這個國公位置是跑不掉的,畢竟李從嘉登基之後周娥皇就是皇後,皇後的父親官位要升上一升,好讓他們看起來配得上皇家,這是推恩。
國公要封,卻可以在封戶上做做手腳,至少留出一些餘地。
李從嘉擬定了文官的升職,武官卻沒有動。
釋雪庭開口問道:“樞密院那裏……不順便定好嗎?”
李從嘉搖頭說道:“北周還沒打,誰也不知道會是什麽樣的情形,現在定好了萬一之後還要改怎麽辦?”
釋雪庭沉吟半晌說道:“兩位國公如今並不適合再讓他們領兵打北周了,紫亭候……最好也不要輕動。”
李從嘉知道,釋雪庭這意思就是讓李從嘉別讓他們功勞太過,造成功高蓋主的情形,否則到時候李從嘉不動他們也要動,不過李從嘉倒是不擔心,如今樞密院的各種規章製度已經很大程度上避免將領擁有兵權,他們就算功勞再高也未必有那個能力謀反。
李從嘉想了想說道:“高懷德和潘美剛回來,也需要修養一段日子,唔,讓楊業打個先鋒吧。”
釋雪庭愣了一下,這才想起來李從嘉所說的這個楊業是之前北漢歸降時候的一員大將,這個楊業在北漢算得上是悍將,然而論起名聲跟大唐的這幾位都不能比,釋雪庭不明白李從嘉為什麽選中了他。
然而從以前到現在的事例證明,李從嘉做的一些事情或許當時看起來讓人摸不到頭腦,但是時間會證明李從嘉的正確性。
所以很多時候隻要不是他一拍腦袋做出的明顯不靠譜的決定,釋雪庭都不會去反對,事實上他也不會輕易反對。
曆史上楊業是楊家將的老祖宗,不過,那都是戲文所寫,他真正的實力目前看起來,比起潘美和高懷德自是不如的,就更不要提趙匡胤等人。
讓他打先鋒也有試探之意,不過,楊業接到這個任務讓很多人都羨慕嫉妒,趙匡胤和李景達以及李弘冀情緒還算穩定,到了他們這個地步,已經不需要拚死拚活去賺軍功了,反而他們需要開始韜光隱晦,隻要時不時在樞密院出現刷一刷存在感,別讓李從嘉忘了他們就行。
潘美和高懷德之前卯足了勁想要在攻打北周的時候撈個名額,結果最後卻給了名不見經傳的楊業,這讓他們頗不服氣。
不服氣也沒用,李從嘉不僅僅是王,還是樞密院樞密使,也就是說軍事調動上,隻要他不是做出了特別昏聵的決定,那就他說了算。
潘美和高懷德隻能歎氣,他們兩個之前沒用過工部生產出來的武器,這次出征用過一遍之後,他們可以確定隻要有這些武器,大唐不說無敵於天下,至少在麵對北周的時候也能立於不敗之地,唯一的問題就是攻打北周需要多長時間。
楊業得到了任命之後就十分認真的準備,也不管外麵的流言蜚語,作為降將,楊業也要思考一大家子的生存,人總要向現實低頭,而且現在看大唐已經有一統天下之相,隻要唐王別跟郭榮一樣早死,那就絕對沒問題,而且算一算唐王的年齡,不僅僅是正當壯年,反而是十分年輕!
李從嘉知道楊業會有壓力,不過一開始他什麽都沒說,隻是冷眼旁觀,發現楊業這個人真的挺有意思,對於別人的議論根本不為所動,每天都在勤練武藝,看兵書,為人沉默寡言卻十分努力上進。
李從嘉微微放心,覺得楊業應該不會辜負他的期望。
與此同時他看向釋雪庭問道:“你說,我用什麽理由將阿叔阿兄他們留下來呢?”
是的,攻打北周是大事,就讓這麽一個沒人知道有多少本事的楊業去挑大梁,估計誰都不能信服,會有人問為什麽不讓肅國公白國公甚至紫亭候去,就算不讓這三位,那麽宣威將軍潘美,征南將軍高懷德也可以啊。
釋雪庭說道:“以邊境不穩為理由吧,如今契丹蠢蠢欲動,雖然不是針對我們,但是也難保我們在打北周的時候,他們會趁火打劫跟我們瓜分北周。”
李從嘉一拍桌子:“這個方法好,幹脆讓潘美和高懷德去巡視邊境吧,現在邊境那邊許多邊境小城正在重建,而且還新建了許多小城,讓他們兩個分不同的方位去走一圈,看看建立過程。”
釋雪庭輕笑:“怕會讓他們覺得是大材小用。”
李從嘉擺手:“他們總要適應,這個世界上想要打仗自然有打不完的仗,可是真的打下北周之後,我們最多也就是跟南周再打一打,不過在那之前要先休養生息再說。”
釋雪庭皺眉:“契丹呢?”
李從嘉也有些躊躇:“契丹……不好說。”
釋雪庭忍不住說道:“契丹必須要打,別的不說,燕雲十六州必須奪回來,否則沒有燕雲十六州,大唐對於契丹而言就是一馬平川,根本沒有任何屏障!”
李從嘉怎麽可能不知道這件事情?曆史上趙匡胤最大的心病大概就是拿不回燕雲十六州,可是宋朝跟契丹打了多久都沒拿回來,現在大唐經過連年戰爭,已經到了極限,百姓也需要休養生息,這種時候怎麽可能還支撐著去打?
李從嘉歎了口氣說道:“實在不行,契丹就留給大郎吧。”
釋雪庭:?????
李從嘉很開心地說道:“嗯,這樣也不錯,否則我把事情都做完了,大郎就隻能守成,做的出彩也就罷了,如果平庸一些,隻怕那些史官對他怕是要不留情了,給他一個任務也挺好,若是他能收回燕雲十六州,也是大功績之一。”
釋雪庭……釋雪庭也不知道該不該同情還沒長大就被李從嘉安排了任務的李仲寓。
然而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心想事成的。
李從嘉現在不想跟契丹對上,契丹卻不這麽想。
之前烏古部叛亂,搞的契丹也算是元氣大傷,在折了兩員大將之後,這才將烏古部收伏,同時也錯過了攻打北周最有利的時機。
然而眼看就要入秋,草原上的冬天來的早,就算現在契丹占據燕雲十六州,但是更多部落還是在草原上生存,他們需要更多的糧食和禦寒物資。
可是契丹人習慣了遊牧生活,除了放牧他們在種地方麵的技能點完全不能跟漢人相提並論,雖然燕雲十六州也有漢人為他們服務,可是不夠,他們還想要更多。
契丹想要劫掠北周,卻也知道大唐已經對北周宣戰,若是他們先劫掠了北周的話,唐國打完北周估計就要對他們吹響進攻的號角,耶律z不傻,隻看地形就知道契丹絕對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所以他決定主動出擊。
當李從嘉得到契丹襲擊延州的消息的時候,一瞬間簡直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什……什麽?”李從嘉看著釋雪庭問道:“這個消息確切嗎?”
釋雪庭放下手中的信說道:“這是下麵人先傳上來的,估計過幾天潘將軍該呈上正式的軍報了。”
李從嘉咬牙切齒說道:“耶律z是不是有病?我沒去找他麻煩就不錯了,他還來找我麻煩?是不是想死啊?”
釋雪庭問道:“你打算如何?”
李從嘉臉色一沉:“走,去樞密院。”
李弘冀此時正在樞密院裏處理各種文書,一看到李從嘉的儀仗,頓時心裏咯噔一聲,連忙派人去請李景達和趙匡胤過來。
李從嘉雖然是樞密使,但是真正來樞密院的次數並不多,然而有限的幾次都是有大事發生需要開會。
李弘冀一邊放下手中的文書去迎接李從嘉,一邊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這兩天下邊也沒報上來有什麽麻煩啊?
全體都在厲兵秣馬,準備選個黃道吉日讓楊業出兵,而且攻打的地點都選好了――相州,這是大家集思廣益選出來的地方,就連李從嘉也同意了,應該沒有什麽別的事情了吧?
很快李弘冀的疑惑就得到了解答,就算是李景達三個人已經經曆過大風大浪,在聽說契丹鐵騎犯邊的時候,都有些坐不住。
契丹鐵騎的強大天下皆知,以前除了李從嘉和釋雪庭估計沒人把契丹也寫進敵人那一欄,他們甚至都在下意識的逃避。
李弘冀皺眉說道:“契丹……這是要挑起戰爭嗎?”
李從嘉搖頭:“具體不知道,等等吧,潘美的奏折該呈上來了。”
他這句話剛說完,潘美的八百裏加急就送到了樞密院,正巧李從嘉在這裏,也省的樞密院派人再走一趟。
李從嘉打開看了一眼之後挑了挑眉,將信傳給了李景達,李景達看完遞給李弘冀,最後才是趙匡胤,李平,朱元等人。
李景達等人看完之後都鬆了口氣,契丹人隻是掠邊,並不是真正要攻打大唐,這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個好消息。
李從嘉看到他們這個表情,頓時臉色一沉,李景達一抬頭看到他沉著一張臉,一顆心又提了起來,他可是十分了解這個侄子,一旦李從嘉臉上出現這個表情,就說明他現在不高興,十分不高興。
李從嘉問道:“你們是不是覺得契丹沒有大規模用兵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雖然這是事實,然而所有人都縮在一旁學習鵪鶉,連王叔李景達都不敢吭聲,他們就更不敢說什麽了。
李從嘉說道:“這次要是忍了,那麽在這場戰爭,不,這是單方麵的屠殺,在這場屠殺之中,那些平民百姓的仇又該如何?是,死的人不多,然而我們忍氣吞聲隻會讓契丹越來越囂張,這次他們敢打延州,下次就敢打晉州,那麽長此以往,是不是他們就能直接打到長安了?”
這時候不能再裝死,李景達輕咳一聲說道:“殿下不必動氣,還沒到如此地步。”
李從嘉瞪眼:“當然還沒到,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忍氣吞聲,人家會看你老實就不劫掠了嗎?不會,他們隻會越來越過分,長安距離延州才多遠?你們敢說我這是聳人聽聞嗎?大唐如今擁有神兵利器,又何必畏懼契丹?”
李景達吸引了火力之後就坐在一邊裝死,同時看李弘冀,李弘冀這時候隻能硬著頭皮頂上:“不是,我們並沒有畏懼契丹,隻是如今……糧草不能支撐雙線作戰啊,馬上就要秋收了,不能讓青壯都去打仗,不幹農活吧?若我們的職業軍人畢竟少,打北周或許沒問題,如果再加上一個契丹……隻怕不行,所以,殿下的意思是打北周還是打契丹?”
李從嘉:二選一什麽的,神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