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君子們覺得這件事情不好操作, 李從嘉這個沒節操的卻覺得不是事兒,當天就讓徐鉉寫了一份檄書, 檄書上指責周國派臥底刺殺大唐國王,挑起兩國爭端, 大唐絕不姑息。
反正話裏話外就是告訴李繼勳要麽投降,要麽就準備打吧。
內閣輔臣對於李從嘉的大腦洞已經習以為常,事實上他們之前也猜到可能會這麽做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李繼勳……李繼勳接到這份檄書的時候整個人都很懵逼,他壓根沒準備跟大唐開戰,他想的是先把南周的石守信打服了再說!
雖然之前兩周要統一,但是隨著北周恭帝和南周哀帝的駕崩,兩邊頓時又成了分裂狀態, 之前說的合二為一似乎成了一個笑話。
李繼勳慌忙召集自己的屬下商議對策, 其中有智囊拿著個羽毛扇說道:“唐國如今正與北漢交戰,縱然嘴上說的厲害,實際上未必願意出兵,俗語有雲國雖大, 好戰必亡, 範質他們都在大唐,不會放任唐王亂來的,隻要我們強硬一些,自當無礙。”
這個……說得好像有道理,尤其是這些人都被範質等人壓製過,一提起這幾位老先生都覺得牙疼,這些人一致認為李從嘉肯定是在虛張聲勢, 他們現在不忙著應對,應該先觀望一番。
李繼勳最後拍板說道:“先等一等吧,不過還是做好準備,萬一唐王發瘋呢?唐國王太後可是真的死了啊。”
眾人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就一邊商議增加邊境軍隊一邊打算觀望。
然而就算是這樣李繼勳也沒有將主力全部調到與大唐接壤的地方,更多的是放在了跟契丹接壤的地方,畢竟對李繼勳而言契丹更加強大也更加有威脅力一點。
於是他們就等來了北漢投降的消息,北漢投降的時候李繼勳十分意外,之前北漢還很囂張,並且引來了契丹的騎兵,還一度贏過大唐,幾乎是破了大唐的不敗神話,怎麽轉眼就投降了呢?
尤其是北漢晉陽地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就連百姓都善戎馬,而且個性彪悍十分難以掌控,這樣的國家怎麽那麽會那麽容易就投降?
難道是唐國用了什麽手段?
實際上這次高懷德也的確是用了計策,因為李從嘉給他下了死命令,要在一個月內攻破晉陽城,說實話,這個命令十分不近人情,若是別的國家知曉估計還要趁機罵李從嘉是昏君。
倒是高懷德沒有任何怨言,也沒辦法有怨言,之前他兵敗,損失了將近兩千的兵馬,當時朝中上下對他的能力都有所懷疑,甚至有人提出將高懷德調回,派肅國公前去攻打北漢,當時李從嘉硬是壓下了所有人的反對,明確表達出了對高懷德的信任。
就衝著這一點高懷德就甘願為李從嘉賣命,更何況這次李從嘉給他劃定了時間卻也不是完全不管情況,直接調過來了多門火?炮,火?藥雷盒更是資源充足,如果拿著這些東西還不能在一個月之內攻下晉陽,高懷德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脫冠請辭了。
而且高懷德也知道,九華宮那邊出了那麽大的事情,李從嘉心裏肯定窩著火,不能馬上找周國的麻煩,自然就要搞北漢。
實際上正如李繼勳等人所想,李從嘉也不敢輕易雙線開戰,別說王溥他們也有勸說,就算不勸說他也不會在徹底拿下北漢之前跟周國對上。
高懷德收到命令之後,想了想也沒有立刻就大張旗鼓去攻打,反而是散出謠言,說因為之前高懷德都守城不出,唐國朝廷不滿,現在逼他出兵,高懷德無奈隻能帶著五千人馬攻打晉陽城。
五千人馬……還不到晉陽人口的四分之一,真的是百姓隨便上都能打得贏,畢竟晉陽人都弓馬嫻熟,劉繼恩得知之後,就仰天大笑說道:“天助我也,五千兵馬,我不用契丹兵也能打敗,讓他們看看我們漢家兒郎的風采!”
劉繼恩是真的很開心,之前將契丹兵引進來,他也承受很多壓力,也擔心是引狼入室,最主要的是,漢人之間的戰爭卻引別族來摻合,劉繼恩非常擔心自己的名聲,兒皇帝石敬瑭被唾罵至今的例子擺在那裏呢。
於是劉繼恩就真的帶著兩萬兵馬來應戰了,兩萬對五千,如果不發生奇跡的話,劉繼恩自然是穩贏。
事實上,還真就是發生了奇跡,高懷德帶的五千兵馬……全特麽是火?器?軍!各種火?器輪番組合上陣,劉繼恩剛跟高懷德打了個照麵就被打蒙了,在看到火?器的威力之後,想起了之前的傳言,頓時麵如土色,帶著兵立刻退回了晉陽城。
不得不說,劉繼恩的確是個很果決的人,如果他再猶豫一點,隻怕今天帶出來的所有兵馬都要折在這裏。
高懷德見劉繼恩跑了之後,十分遺憾,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用再隱藏什麽,直接帶著兵馬追了上去,火?器?軍移動比較緩慢落在了後麵。
高懷德覺得火?器就這點不好,不夠靈活,好在還有火?銃,高懷德帶著人拿著火?銃追擊了一會,發現就算是火?器?軍騎在馬上拿著火銃那個準頭也不怎麽樣,反而有些浪費,幹脆就讓人停下來,等大部隊過來之後,再一點點向前推進。
此時劉繼恩已經跑回了晉陽城,晉陽城門關閉之後,劉繼恩就放下心來,自覺以晉陽城的堅固,對方肯定打不破。
回來之後他跟屬下開了個會,探討了一下大唐的火器,然後眾人都發現大唐火?器雖然厲害,卻也有個弊病,那就是不夠靈活,劉繼恩十分遺憾說道:“若是早知如此,就帶著騎兵包抄,以快打快,他們必然不是我們對手。”
北漢宰相說道:“聖人不必擔憂,此時知曉此事猶未晚,高懷德不知深淺已經追到了城外,是時候迎頭痛擊了。”
劉繼恩微微一笑:“的確,吩咐下去,讓二郎們整裝,我們再去會會高懷德!”
結果他這句話剛說完,下麵就有人過來報告說道:“報,敵軍開始攻城,東城門和北城門已經有些堅持不住。”
劉繼恩頓時大吃一驚:“來的這麽快?不對,怎麽會堅持不住?”
開玩笑,當然堅持不住了,如果劉繼恩帶著整個晉陽城的人在前麵都騎著馬狂奔,火?器?軍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可能有限,然而他們既然縮在城裏,那這個城池必然是守不住的,火?炮別的不行,但絕對是攻城利器,更不要說還有新研製出來的實用猛火油的噴火槍。
如今的城池大門大部分都使用的是木頭,哪怕刷了桐油也並不能抵擋火?炮的攻擊,幾輪下去,城門就發出了不堪重負的破裂聲。
而此時城牆上的士兵再怎麽用力往下丟石頭潑熱水,甚至潑糞也沒用,因為唐軍壓根就沒站在城牆守軍的攻擊範圍之內,火炮的攻擊範圍十分之遠,至少在城門被攻破之前,他們不用動手。
甚至城門攻破之後,他們也不用怎麽動手,畢竟城門就那麽大,從裏麵跑出來的話,一枚炮彈過去,有一個算一個,都別想靠近唐軍二十尺範圍之內。
高懷德坐鎮後方,看著北漢軍隊無奈隻能從城門上跳下來,沉聲說道:“大唐的兒郎們,該去會會他們了!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本來高懷德現在手上的火?炮完全能夠支撐他一字排開去炮轟那些北漢軍,隻不過,這樣做終究有點不美,那些士兵都被火?炮弄死了,軍功算誰的?難道都算操縱火炮的操作兵?
可是不都算他們的,要怎麽算?平分?這樣對火?炮操作兵又不公平,高懷德幹脆也不用了,直接就讓手下上去砍人,當然這樣可能會犧牲一些士兵,然而當兵本來就是刀口舔血的事情,哪裏有不冒險就能拿到的軍工呢?
而且高懷德覺得,這樣還能剩下一些炮彈,他覺得那些炮彈應該比士兵的撫恤還要貴一點,當然他肯定不敢當著李從嘉的麵這麽說,畢竟李從嘉對人命更加看重一點。
高懷德想起之前李從嘉寫給他的手諭,耳提麵命告訴他,不用節省,東西沒了還能再造,大唐現在缺人,死一個就是損失。
他歎了口氣,完全不死也是不可能的啊。
不過此時的北漢士兵已經被打的沒有了心氣,他們還能衝出來完全是因為平時習慣使然,等唐軍以逸待勞的等他們衝過來,然後跟他們撞到一起之後,他們發現之前看不起的唐軍,真實實力一點都不弱!
甚至唐軍的騎兵也很厲害,而且他們的馬更好一點!
北漢的馬大多都是從契丹購買而來,契丹馬和西域馬哪個馬種更好更適合作戰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契丹絕對不會把最好的馬匹賣給北漢,然而現在大半個西域都是李從嘉的地盤,他完全可以讓人去研究那些馬匹哪裏更適合做運輸用,哪裏的更適合用來作戰。
而大唐軍本身因為李從嘉舍得花錢的緣故,一個個素質也比北漢軍隊強上許多,從裝備到個人體力完全碾壓,北漢軍很快就被打沒了心氣。
此時已經站在城牆上的劉繼恩慘白著臉,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敗的這麽快,明明之前跟高懷德還對峙了許久,怎麽會這麽容易就敗了?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劉繼恩才意識到,之前高懷德所謂的帶著五千兵馬被迫出兵,根本就是謠言,就是他的一個計謀,他甚至覺得高懷德之前守城不出,也是為了麻痹他,讓他認為大唐的實力不過如此,從而輕敵。
如今他就吃到了輕敵的苦頭――晉陽城都要守不住了,而晉陽若是守不住,他還能有什麽地方可去?再往北走是契丹,劉繼恩十分清楚,如果投降,看看之前的龍王和趙匡胤,就知道他在大唐應該還能安穩當個侯爺,或許沒有實權,但是隻要老實一點,混個善終是不成問題的。
而契丹,契丹人之前之所以跟他合作,是因為他是北漢皇帝,能夠給契丹人提供各種便利,一旦他兵敗,那些契丹人可能會第一時間翻臉,甚至將他趕出契丹,當然在趕出去之前,他身上帶著的東西,契丹人也不會給他留下一點。
正因為甚至契丹人的行事方式,劉繼恩做出了投降的決定,他拿著降書披頭散發的走出城池的時候,他身後的晉陽百姓爆發出了哭聲。
高懷德頓時覺得無比棘手,這些百姓對劉繼恩十分有感情,大唐就算拿下晉陽,恐怕這些人也不會對大唐多麽順從,而要安撫這些人,將這些人真真正正變為大唐人,恐怕需要很漫長的一段時間才行。
高懷德將捷報和自己的奏折送了上去。
李從嘉得到高懷德的捷報之後,露出了這些天來唯一的一個笑容,釋雪庭看過之後心中著實鬆了口氣,他真怕李從嘉積鬱成疾,然而人家親娘死了,傷心也是在情理之中,就算是他也隻能流於表麵的勸慰,更何況釋雪庭從來都不能感同身受。
高懷德拿下了北漢,李從嘉立刻召集內閣開始作戰後撫恤工作,以及對新地盤的統治。
王溥看了高懷德的折子之後說道:“殿下,高將軍所言極是,北漢臣民怕是會不服啊。”
李從嘉說道:“高懷德之前打下來的城池已經安撫的差不多了,真正的老百姓隻要你讓他們過上平靜日子,不用擔心隨時會被拉去參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家產會被人搶奪走,那就足夠了,不過,晉陽情況特殊,那裏估計都是劉繼恩的死忠,想要安撫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晉陽城因為是國都,生活在那裏的百姓應該比北漢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加好一些,受到北漢各種政策優待也會多一些,現在北漢投降之後,晉陽從都城淪落成一個普通城池,以前的優待也沒有了,這裏的百姓很容易搞事情。
對此,大臣們都沒有什麽特別好的方法。
李從嘉見大家都沒說出什麽,摸了摸下巴說道:“我倒是有個想法。”
周宗躬身:“還請殿下指示。”
李從嘉十分幹脆說道:“搬!”
宋齊丘問道:“搬?”
剩下三位內閣輔臣麵麵相覷,不會是他們想的那樣吧?
李從嘉點頭說道:“沒錯,將晉陽百姓全部遷出,分散打亂安排到各地,我就不信他們還能鬧出什麽幺蛾子。”
這個方法還真是……簡單粗暴啊。
不過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釋雪庭見諸位大臣有些猶豫,便替他們問道:“若是如此,這恐怕是個很大的工程,更何況……把人都搬走之後,那裏就是空城了,晉陽地理位置不錯,易守難攻,放棄可惜啊。”
李從嘉說道:“當然不放棄了,那麽大的一個城池怎麽可能放棄呢?我的意思是,那裏現在距離契丹太近,不如就作為邊城,將守衛邊疆的士兵和他們的家眷遷過去,晉陽的生活環境也並不十分差,那些士兵有家眷在當地,守衛當更加用心一些。”
釋雪庭瞬間了然,這倒也是個方法,這年頭基本上就是流水的軍官鐵打的兵,一般很少會換防,更何況就算換防也並不難。
李從嘉想要在邊境多打造這樣幾個城池,基本設施都差不多,到時候就算換防也容易,讓士兵直接一打包就攜家帶口走人,到了另外一個城鎮生活依舊跟以前差不多。
當然這還是他的初步設想,還要跟內閣和樞密院商議之後才能實施,畢竟更換軍官容易,隻是高層調動,影響不大,可是如果連士兵都跟著調動的話,這一次調動涉及到的可能就是成千上萬的人,不謹慎一點不行。
李從嘉見沒有人反對他這個意見便說道:“好了,這件事情先放在這裏,攻打北周的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那周石守信那裏如今怎麽樣?”
李從嘉需要通過石守信的動作來判斷一下到底派多少兵馬,當然最主要的是水軍他正在訓練之中,一時半會恐怕派不上用場,石守信如果老老實實在南周地盤呆著,他不介意讓他多苟延殘喘一段日子。
石守信果然沒有要介入北周和大唐爭鬥之中的意思,甚至他還在長江沿岸增加了布防,在於蜀州的交界地反而防守的沒有那麽嚴,不過其實此時的南周的確不太好打,北麵有江西麵有山東邊和南邊都是海,想要拿下南周所要付出的代價,跟打北周不是一回事。
周宗有些擔憂說道:“這樣連連征戰……隻怕士兵吃不消,尤其是火?器?軍。”
李從嘉坐在禦座上懶洋洋說道:“如今我火?器?軍有五萬人,每次出征大約也就是幾千人左右,最多不過一萬人,輪換都夠,哪裏會吃不消?對付北周,也沒必要讓火?器?軍傾巢而出。”
周宗看了一眼王溥,覺得自己已經盡了最大努力,王溥默默坐在一邊也不說話,根本就不勸,沒辦法勸啊,他們誰都不能說李從嘉打周國不對,給自己親娘報仇不對不是?
就算是周宗也隻能委婉的從為士兵著想上勸一勸,實際上他這樣也有些逾矩,士兵的事情自然有樞密院去管,完全用不著內閣首輔擔心,內閣首輔需要關心的事情是更多是在民生方麵。
李從嘉看著他們說道:“你們想說什麽我都知道,放心,這次不會跟對付北漢一樣劃定時間,隻要能打下來就行,也不用太過著急,不過也別拖,真的拖時間長了的話,北周有大片農田,再加上是守城,優勢還是有的,當然如果能夠將大運河沿岸的糧倉搶占過來,我們的壓力或許會小許多,不過這些就交給肅國公他們去商議吧。”
李從嘉都說到這裏了,他們能怎麽辦?隻能躬身應是,並且盡全力保證大軍出征的各種糧草和後勤裝備。
戶部尚書愁眉苦臉,每次出征要用錢的時候他都這樣,也不知道戶部尚書這個位子是不是有詛咒,反正坐上這個位子的人,不管原本是什麽樣的,都會多一條摳門的屬性,李從嘉已經十分習慣,幹脆也不去管,反正活幹好了就行。
而就在這個時候,長安城傳來消息,大明宮建好了,當然也不是完全建好,大體已經出來,剩下就是各個宮殿的一些彩繪裝修,以及加隔斷之類的,這些都是軟裝修,做起來也十分快,甚至等朝堂上眾人商議出搬遷的吉日之後,那些工匠或許已經趕工趕完了。
諸位大臣頓時鬆了口氣,大明宮建好,就意味著李從嘉要搬進大明宮,甚至他們需要準備讓李從嘉登基稱帝的事情,而登基稱帝從來都不是小事,需要精確到方方麵麵,在這種情況下,大唐可能暫時沒有餘力去攻打別國。
至於登基大典完了之後,那時候多少大唐也算是休養了一陣子,若是沒有更好的阻攔借口,那就隻能讓李從嘉派人去打了,反正早打晚打都是打,那時候時機比現在好,打就打吧。
就在周宗等人打算跟李從嘉商議這件事情,剛開口說道:“殿下,大明宮已經建成……殿下應當擇日登基,以安臣民之心。”
所有人都等著李從嘉下命令,結果他們就聽到李從嘉說了句:“登什麽基?不登!”
內閣眾人:???????
反正話裏話外就是告訴李繼勳要麽投降,要麽就準備打吧。
內閣輔臣對於李從嘉的大腦洞已經習以為常,事實上他們之前也猜到可能會這麽做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李繼勳……李繼勳接到這份檄書的時候整個人都很懵逼,他壓根沒準備跟大唐開戰,他想的是先把南周的石守信打服了再說!
雖然之前兩周要統一,但是隨著北周恭帝和南周哀帝的駕崩,兩邊頓時又成了分裂狀態, 之前說的合二為一似乎成了一個笑話。
李繼勳慌忙召集自己的屬下商議對策, 其中有智囊拿著個羽毛扇說道:“唐國如今正與北漢交戰,縱然嘴上說的厲害,實際上未必願意出兵,俗語有雲國雖大, 好戰必亡, 範質他們都在大唐,不會放任唐王亂來的,隻要我們強硬一些,自當無礙。”
這個……說得好像有道理,尤其是這些人都被範質等人壓製過,一提起這幾位老先生都覺得牙疼,這些人一致認為李從嘉肯定是在虛張聲勢, 他們現在不忙著應對,應該先觀望一番。
李繼勳最後拍板說道:“先等一等吧,不過還是做好準備,萬一唐王發瘋呢?唐國王太後可是真的死了啊。”
眾人一想也是這個道理,就一邊商議增加邊境軍隊一邊打算觀望。
然而就算是這樣李繼勳也沒有將主力全部調到與大唐接壤的地方,更多的是放在了跟契丹接壤的地方,畢竟對李繼勳而言契丹更加強大也更加有威脅力一點。
於是他們就等來了北漢投降的消息,北漢投降的時候李繼勳十分意外,之前北漢還很囂張,並且引來了契丹的騎兵,還一度贏過大唐,幾乎是破了大唐的不敗神話,怎麽轉眼就投降了呢?
尤其是北漢晉陽地形險要,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就連百姓都善戎馬,而且個性彪悍十分難以掌控,這樣的國家怎麽那麽會那麽容易就投降?
難道是唐國用了什麽手段?
實際上這次高懷德也的確是用了計策,因為李從嘉給他下了死命令,要在一個月內攻破晉陽城,說實話,這個命令十分不近人情,若是別的國家知曉估計還要趁機罵李從嘉是昏君。
倒是高懷德沒有任何怨言,也沒辦法有怨言,之前他兵敗,損失了將近兩千的兵馬,當時朝中上下對他的能力都有所懷疑,甚至有人提出將高懷德調回,派肅國公前去攻打北漢,當時李從嘉硬是壓下了所有人的反對,明確表達出了對高懷德的信任。
就衝著這一點高懷德就甘願為李從嘉賣命,更何況這次李從嘉給他劃定了時間卻也不是完全不管情況,直接調過來了多門火?炮,火?藥雷盒更是資源充足,如果拿著這些東西還不能在一個月之內攻下晉陽,高懷德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脫冠請辭了。
而且高懷德也知道,九華宮那邊出了那麽大的事情,李從嘉心裏肯定窩著火,不能馬上找周國的麻煩,自然就要搞北漢。
實際上正如李繼勳等人所想,李從嘉也不敢輕易雙線開戰,別說王溥他們也有勸說,就算不勸說他也不會在徹底拿下北漢之前跟周國對上。
高懷德收到命令之後,想了想也沒有立刻就大張旗鼓去攻打,反而是散出謠言,說因為之前高懷德都守城不出,唐國朝廷不滿,現在逼他出兵,高懷德無奈隻能帶著五千人馬攻打晉陽城。
五千人馬……還不到晉陽人口的四分之一,真的是百姓隨便上都能打得贏,畢竟晉陽人都弓馬嫻熟,劉繼恩得知之後,就仰天大笑說道:“天助我也,五千兵馬,我不用契丹兵也能打敗,讓他們看看我們漢家兒郎的風采!”
劉繼恩是真的很開心,之前將契丹兵引進來,他也承受很多壓力,也擔心是引狼入室,最主要的是,漢人之間的戰爭卻引別族來摻合,劉繼恩非常擔心自己的名聲,兒皇帝石敬瑭被唾罵至今的例子擺在那裏呢。
於是劉繼恩就真的帶著兩萬兵馬來應戰了,兩萬對五千,如果不發生奇跡的話,劉繼恩自然是穩贏。
事實上,還真就是發生了奇跡,高懷德帶的五千兵馬……全特麽是火?器?軍!各種火?器輪番組合上陣,劉繼恩剛跟高懷德打了個照麵就被打蒙了,在看到火?器的威力之後,想起了之前的傳言,頓時麵如土色,帶著兵立刻退回了晉陽城。
不得不說,劉繼恩的確是個很果決的人,如果他再猶豫一點,隻怕今天帶出來的所有兵馬都要折在這裏。
高懷德見劉繼恩跑了之後,十分遺憾,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他也不用再隱藏什麽,直接帶著兵馬追了上去,火?器?軍移動比較緩慢落在了後麵。
高懷德覺得火?器就這點不好,不夠靈活,好在還有火?銃,高懷德帶著人拿著火?銃追擊了一會,發現就算是火?器?軍騎在馬上拿著火銃那個準頭也不怎麽樣,反而有些浪費,幹脆就讓人停下來,等大部隊過來之後,再一點點向前推進。
此時劉繼恩已經跑回了晉陽城,晉陽城門關閉之後,劉繼恩就放下心來,自覺以晉陽城的堅固,對方肯定打不破。
回來之後他跟屬下開了個會,探討了一下大唐的火器,然後眾人都發現大唐火?器雖然厲害,卻也有個弊病,那就是不夠靈活,劉繼恩十分遺憾說道:“若是早知如此,就帶著騎兵包抄,以快打快,他們必然不是我們對手。”
北漢宰相說道:“聖人不必擔憂,此時知曉此事猶未晚,高懷德不知深淺已經追到了城外,是時候迎頭痛擊了。”
劉繼恩微微一笑:“的確,吩咐下去,讓二郎們整裝,我們再去會會高懷德!”
結果他這句話剛說完,下麵就有人過來報告說道:“報,敵軍開始攻城,東城門和北城門已經有些堅持不住。”
劉繼恩頓時大吃一驚:“來的這麽快?不對,怎麽會堅持不住?”
開玩笑,當然堅持不住了,如果劉繼恩帶著整個晉陽城的人在前麵都騎著馬狂奔,火?器?軍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可能有限,然而他們既然縮在城裏,那這個城池必然是守不住的,火?炮別的不行,但絕對是攻城利器,更不要說還有新研製出來的實用猛火油的噴火槍。
如今的城池大門大部分都使用的是木頭,哪怕刷了桐油也並不能抵擋火?炮的攻擊,幾輪下去,城門就發出了不堪重負的破裂聲。
而此時城牆上的士兵再怎麽用力往下丟石頭潑熱水,甚至潑糞也沒用,因為唐軍壓根就沒站在城牆守軍的攻擊範圍之內,火炮的攻擊範圍十分之遠,至少在城門被攻破之前,他們不用動手。
甚至城門攻破之後,他們也不用怎麽動手,畢竟城門就那麽大,從裏麵跑出來的話,一枚炮彈過去,有一個算一個,都別想靠近唐軍二十尺範圍之內。
高懷德坐鎮後方,看著北漢軍隊無奈隻能從城門上跳下來,沉聲說道:“大唐的兒郎們,該去會會他們了!你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本來高懷德現在手上的火?炮完全能夠支撐他一字排開去炮轟那些北漢軍,隻不過,這樣做終究有點不美,那些士兵都被火?炮弄死了,軍功算誰的?難道都算操縱火炮的操作兵?
可是不都算他們的,要怎麽算?平分?這樣對火?炮操作兵又不公平,高懷德幹脆也不用了,直接就讓手下上去砍人,當然這樣可能會犧牲一些士兵,然而當兵本來就是刀口舔血的事情,哪裏有不冒險就能拿到的軍工呢?
而且高懷德覺得,這樣還能剩下一些炮彈,他覺得那些炮彈應該比士兵的撫恤還要貴一點,當然他肯定不敢當著李從嘉的麵這麽說,畢竟李從嘉對人命更加看重一點。
高懷德想起之前李從嘉寫給他的手諭,耳提麵命告訴他,不用節省,東西沒了還能再造,大唐現在缺人,死一個就是損失。
他歎了口氣,完全不死也是不可能的啊。
不過此時的北漢士兵已經被打的沒有了心氣,他們還能衝出來完全是因為平時習慣使然,等唐軍以逸待勞的等他們衝過來,然後跟他們撞到一起之後,他們發現之前看不起的唐軍,真實實力一點都不弱!
甚至唐軍的騎兵也很厲害,而且他們的馬更好一點!
北漢的馬大多都是從契丹購買而來,契丹馬和西域馬哪個馬種更好更適合作戰不好說,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契丹絕對不會把最好的馬匹賣給北漢,然而現在大半個西域都是李從嘉的地盤,他完全可以讓人去研究那些馬匹哪裏更適合做運輸用,哪裏的更適合用來作戰。
而大唐軍本身因為李從嘉舍得花錢的緣故,一個個素質也比北漢軍隊強上許多,從裝備到個人體力完全碾壓,北漢軍很快就被打沒了心氣。
此時已經站在城牆上的劉繼恩慘白著臉,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敗的這麽快,明明之前跟高懷德還對峙了許久,怎麽會這麽容易就敗了?
也是直到這個時候,劉繼恩才意識到,之前高懷德所謂的帶著五千兵馬被迫出兵,根本就是謠言,就是他的一個計謀,他甚至覺得高懷德之前守城不出,也是為了麻痹他,讓他認為大唐的實力不過如此,從而輕敵。
如今他就吃到了輕敵的苦頭――晉陽城都要守不住了,而晉陽若是守不住,他還能有什麽地方可去?再往北走是契丹,劉繼恩十分清楚,如果投降,看看之前的龍王和趙匡胤,就知道他在大唐應該還能安穩當個侯爺,或許沒有實權,但是隻要老實一點,混個善終是不成問題的。
而契丹,契丹人之前之所以跟他合作,是因為他是北漢皇帝,能夠給契丹人提供各種便利,一旦他兵敗,那些契丹人可能會第一時間翻臉,甚至將他趕出契丹,當然在趕出去之前,他身上帶著的東西,契丹人也不會給他留下一點。
正因為甚至契丹人的行事方式,劉繼恩做出了投降的決定,他拿著降書披頭散發的走出城池的時候,他身後的晉陽百姓爆發出了哭聲。
高懷德頓時覺得無比棘手,這些百姓對劉繼恩十分有感情,大唐就算拿下晉陽,恐怕這些人也不會對大唐多麽順從,而要安撫這些人,將這些人真真正正變為大唐人,恐怕需要很漫長的一段時間才行。
高懷德將捷報和自己的奏折送了上去。
李從嘉得到高懷德的捷報之後,露出了這些天來唯一的一個笑容,釋雪庭看過之後心中著實鬆了口氣,他真怕李從嘉積鬱成疾,然而人家親娘死了,傷心也是在情理之中,就算是他也隻能流於表麵的勸慰,更何況釋雪庭從來都不能感同身受。
高懷德拿下了北漢,李從嘉立刻召集內閣開始作戰後撫恤工作,以及對新地盤的統治。
王溥看了高懷德的折子之後說道:“殿下,高將軍所言極是,北漢臣民怕是會不服啊。”
李從嘉說道:“高懷德之前打下來的城池已經安撫的差不多了,真正的老百姓隻要你讓他們過上平靜日子,不用擔心隨時會被拉去參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家產會被人搶奪走,那就足夠了,不過,晉陽情況特殊,那裏估計都是劉繼恩的死忠,想要安撫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簡單來說就是晉陽城因為是國都,生活在那裏的百姓應該比北漢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加好一些,受到北漢各種政策優待也會多一些,現在北漢投降之後,晉陽從都城淪落成一個普通城池,以前的優待也沒有了,這裏的百姓很容易搞事情。
對此,大臣們都沒有什麽特別好的方法。
李從嘉見大家都沒說出什麽,摸了摸下巴說道:“我倒是有個想法。”
周宗躬身:“還請殿下指示。”
李從嘉十分幹脆說道:“搬!”
宋齊丘問道:“搬?”
剩下三位內閣輔臣麵麵相覷,不會是他們想的那樣吧?
李從嘉點頭說道:“沒錯,將晉陽百姓全部遷出,分散打亂安排到各地,我就不信他們還能鬧出什麽幺蛾子。”
這個方法還真是……簡單粗暴啊。
不過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釋雪庭見諸位大臣有些猶豫,便替他們問道:“若是如此,這恐怕是個很大的工程,更何況……把人都搬走之後,那裏就是空城了,晉陽地理位置不錯,易守難攻,放棄可惜啊。”
李從嘉說道:“當然不放棄了,那麽大的一個城池怎麽可能放棄呢?我的意思是,那裏現在距離契丹太近,不如就作為邊城,將守衛邊疆的士兵和他們的家眷遷過去,晉陽的生活環境也並不十分差,那些士兵有家眷在當地,守衛當更加用心一些。”
釋雪庭瞬間了然,這倒也是個方法,這年頭基本上就是流水的軍官鐵打的兵,一般很少會換防,更何況就算換防也並不難。
李從嘉想要在邊境多打造這樣幾個城池,基本設施都差不多,到時候就算換防也容易,讓士兵直接一打包就攜家帶口走人,到了另外一個城鎮生活依舊跟以前差不多。
當然這還是他的初步設想,還要跟內閣和樞密院商議之後才能實施,畢竟更換軍官容易,隻是高層調動,影響不大,可是如果連士兵都跟著調動的話,這一次調動涉及到的可能就是成千上萬的人,不謹慎一點不行。
李從嘉見沒有人反對他這個意見便說道:“好了,這件事情先放在這裏,攻打北周的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那周石守信那裏如今怎麽樣?”
李從嘉需要通過石守信的動作來判斷一下到底派多少兵馬,當然最主要的是水軍他正在訓練之中,一時半會恐怕派不上用場,石守信如果老老實實在南周地盤呆著,他不介意讓他多苟延殘喘一段日子。
石守信果然沒有要介入北周和大唐爭鬥之中的意思,甚至他還在長江沿岸增加了布防,在於蜀州的交界地反而防守的沒有那麽嚴,不過其實此時的南周的確不太好打,北麵有江西麵有山東邊和南邊都是海,想要拿下南周所要付出的代價,跟打北周不是一回事。
周宗有些擔憂說道:“這樣連連征戰……隻怕士兵吃不消,尤其是火?器?軍。”
李從嘉坐在禦座上懶洋洋說道:“如今我火?器?軍有五萬人,每次出征大約也就是幾千人左右,最多不過一萬人,輪換都夠,哪裏會吃不消?對付北周,也沒必要讓火?器?軍傾巢而出。”
周宗看了一眼王溥,覺得自己已經盡了最大努力,王溥默默坐在一邊也不說話,根本就不勸,沒辦法勸啊,他們誰都不能說李從嘉打周國不對,給自己親娘報仇不對不是?
就算是周宗也隻能委婉的從為士兵著想上勸一勸,實際上他這樣也有些逾矩,士兵的事情自然有樞密院去管,完全用不著內閣首輔擔心,內閣首輔需要關心的事情是更多是在民生方麵。
李從嘉看著他們說道:“你們想說什麽我都知道,放心,這次不會跟對付北漢一樣劃定時間,隻要能打下來就行,也不用太過著急,不過也別拖,真的拖時間長了的話,北周有大片農田,再加上是守城,優勢還是有的,當然如果能夠將大運河沿岸的糧倉搶占過來,我們的壓力或許會小許多,不過這些就交給肅國公他們去商議吧。”
李從嘉都說到這裏了,他們能怎麽辦?隻能躬身應是,並且盡全力保證大軍出征的各種糧草和後勤裝備。
戶部尚書愁眉苦臉,每次出征要用錢的時候他都這樣,也不知道戶部尚書這個位子是不是有詛咒,反正坐上這個位子的人,不管原本是什麽樣的,都會多一條摳門的屬性,李從嘉已經十分習慣,幹脆也不去管,反正活幹好了就行。
而就在這個時候,長安城傳來消息,大明宮建好了,當然也不是完全建好,大體已經出來,剩下就是各個宮殿的一些彩繪裝修,以及加隔斷之類的,這些都是軟裝修,做起來也十分快,甚至等朝堂上眾人商議出搬遷的吉日之後,那些工匠或許已經趕工趕完了。
諸位大臣頓時鬆了口氣,大明宮建好,就意味著李從嘉要搬進大明宮,甚至他們需要準備讓李從嘉登基稱帝的事情,而登基稱帝從來都不是小事,需要精確到方方麵麵,在這種情況下,大唐可能暫時沒有餘力去攻打別國。
至於登基大典完了之後,那時候多少大唐也算是休養了一陣子,若是沒有更好的阻攔借口,那就隻能讓李從嘉派人去打了,反正早打晚打都是打,那時候時機比現在好,打就打吧。
就在周宗等人打算跟李從嘉商議這件事情,剛開口說道:“殿下,大明宮已經建成……殿下應當擇日登基,以安臣民之心。”
所有人都等著李從嘉下命令,結果他們就聽到李從嘉說了句:“登什麽基?不登!”
內閣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