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看著滿地的金錠銀錠, 一時之間腦子裏閃過一個人的人名:張獻忠。


    當年張獻忠沉船發現用原木運送金銀錠的事情還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當然也未必隻有他這麽運輸過, 隻是他那個讓人印象深刻罷了。


    好在李從嘉也不是沒見過錢的,很快他就反應過來, 然後問道:“這些東西是怎麽回事?”


    趙匡胤說道:“從木材裏發現的,數量還不少,總共大概有三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兩黃金。”


    李從嘉聽了之後納悶說道:“北周這是什麽意思?”


    他都已經答應暫時休戰,北周為什麽還會給他送錢?最主要的是你送錢送的這麽悄咪咪是幹什麽?就算怕丟人也要提前說一聲吧?這是指望著收錢一方自己發現呢?


    趙匡胤笑著說道:“不知道,反正這些都是真金白銀沒錯。”


    李從嘉果斷說道:“先不要聲張出去,誰都不許說, 把錢清點一下收進國庫, 看北周那邊的反應。”


    北周的反應還能是什麽?送木材的官員過來要錢唄,他們聲稱是用來保存金銀的木材被不慎運到了這裏,讓大唐原物歸還。


    李從嘉信才有鬼!


    哪家用圓木存金銀?也隻有需要運輸的時候才會這麽做!現在唯一不知道的就是北周想把這麽多金銀運到什麽地方,當然最讓人疑惑的就是這種紕漏是怎麽出的, 裝有金銀的木材跟真正的木材重量絕對不同, 他們的人在搬取的時候都沒有發現嗎?


    疑點重重之下,李從嘉直接否認木材之中有金銀,十分不要臉的表示根本沒看到過什麽金銀,讓北周不要借題發揮影響兩國關係,否則會產生什麽樣的後果,就不好說了。


    簡單來說就是,不給你錢, 你非要跟我要,我就打你了!


    北周從上到下都隻能瞪眼,他們原本以為李從嘉好歹算是個君子,現在他們總算是領教到了,隻能說真是君子估計早就憋屈死了,也不可能還能從西域卷土重來。


    趙匡胤對這個局麵一點也不意外,看著北周官員跑到自己家裏拉關係,發現自己不理會他們就吹胡子瞪眼的模樣,覺得頗為好笑。


    李從嘉是君子?都是假的!


    這貨典型的小事好麵子,大事不要臉,這些年來坑蒙拐騙,挑撥離間,他哪條沒幹過?趙匡胤自己就深受其苦,他是沒想到北周居然還會這麽看待李從嘉。


    就衝北周如今這群官員還看不清李從嘉為人這點來看,趙匡胤覺得,北周必輸。


    李從嘉拒絕了北周官員的要求之後,暗搓搓的讓人去查這批金銀到底是怎麽來的。


    結果根本沒查出什麽來,過了兩天還是趙匡胤帶來了消息,這個消息也是他在北周內的一些舊相識過來投奔他說的。


    趙匡胤說道:“這些金銀原本也不是北周所有,而是北周一個做木材生意的商人所有,這個商人生意做的很大,也得罪了一些人,這次我們跟北周買木材,北周也是要跟那些木材商人買,不過這個買的價錢就很不給人家活路了,好多商人都提前關了店門,不巧這個商人得罪了一個官員,這個官員就準備強製征用他的木材,他自知事情不好,就將金銀藏在了木頭裏麵,準備借著運送木材的機會溜走,結果走到一半的時候被抓住,安了個罪名,家產被抄,這些木材就順便給送了過來。”


    李從嘉有些疑惑:“北周在運送的時候都沒發現嗎?金銀重啊。”


    “這個商人很小心,分了好幾車,木材都是中空,隻不過有的放置的是金銀,有的放的絲帛,這樣重量大體就差不多,隻不過那些放置絲帛的木材被打開的時候,裏麵的絲帛已經被啃得不成樣子,隻剩下這些金銀。”


    李從嘉恍然,知道真相之後,不由得啼笑皆非:“還真是合蓋我們發一筆橫財,之前正頭疼錢不夠用,重建大明宮的事情要放一放。”


    誰說不是呢?趙匡胤也十分感慨,他現在就覺得人不信命不行,雖然李從嘉也不是沒吃過苦,然而打他自立以來,基本上也可以說是一帆風順,那些磕磕絆絆都被他無知無畏的闖了過來,等他慢慢明白了,知道慎重思考了,他身邊也有了幫忙的人。


    就連在錢財上老天都在幫忙。


    亂世之中的君主趙匡胤也算是看過不少,就連郭榮當年都沒有李從嘉這麽順利,趙匡胤甚至覺得,如果弄得好,李從嘉說不定能在三十歲之前就一統中原!


    就在趙匡胤對李從嘉充滿信心的時候,南周翻臉了,所有商道切斷,甚至還偷襲了蜀州的幾個小城。


    而且南周不僅僅是自己挑釁,還帶著南漢北漢一起找事兒,李從嘉在知道之後沒有生氣,隻是問道:“南周又皮癢了?”


    周宗看了李從嘉好幾眼,發現他這次居然沒有炸,實在是太稀奇。


    李從嘉現在也是淡定,戰亂時期不就是這樣,政權與政權之間不存在友好相處,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敵人。


    之前他們跟北漢交易頻繁,兩個國家關係的確好,但是在李從嘉拿下長安之後,那就什麽都變了,畢竟如今大唐跟北漢接壤,曆數一下大唐的擴張步伐,北漢有危機感是真的。


    這樣的想法南周和南漢估計都有,畢竟如今他們都跟大唐接壤,李從嘉隻是覺得好笑,南周和南漢就算了,北漢你跟著起什麽哄?


    如果李從嘉想要動手的話,首先對付的就是北漢!為什麽?人少啊!


    北漢地盤在河東,有十州之地,也稱作太原府,聽上去似乎挺大,實際上地盤隻是後世山西省的一部分,人口在盛唐時期擁有將近二十八萬,然而經曆了這麽多年的戰亂,現在大概也就是三萬多不到四萬人,人口銳減相當厲害。


    大唐如今人也不算太多,可如果真的算一算的話,人口也當有三十多萬,幾乎十倍於北漢,在這種情況下,北漢居然跟著南周混?


    都不知道是不是該說他們沒腦子了。


    北周不好打,南周不好打,南漢和北漢還是可以打一打的。


    李從嘉歎了口氣說道:“想要修個大明宮怎麽就這麽難?一打仗又要停工了。”


    趙匡胤十分意外:“攻打北漢……還不至於影響到大明宮的修建吧?”


    李從嘉搖頭:“凡事都有意外,錢花出去了短時間就沒辦法再弄回來,還是留著去買糧草吧。”


    趙匡胤沒有再說什麽,捫心自問如果是他自己的話,他還真不一定能夠舍得不修建大明宮,反而先把錢給軍隊買糧草用,誰不想住更大更好的房子呢?更何況大明宮修成之日,就是李從嘉登基稱帝之時,誰不想早點登基?


    可李從嘉就是忍得住!


    對此周宗忍不住抱怨道:“殿下也是異想天開,徭役就是徭役,為何要給服徭役的人發錢?”


    是的,李從嘉遵循了後世的習慣,給來建大明宮的工匠每人都發錢,算是工資!


    這樣的想法很多人都不習慣,要知道以往征發徭役,朝廷是不會給百姓錢的,反而百姓必須服徭役才可以,若是躲避還要被罰,服徭役的期間最多給百姓一點吃的,還不會給太好,而且或許一開始朝廷要給的夥食還不錯,這之中卻有人中飽私囊,比如說粥,稀一點也是粥。


    為了最大程度避免下麵人偷奸耍滑,李從嘉直接定死了錢數,當然也有人為了多拿點錢,就多報上來人數,就跟吃空餉一樣,對此李從嘉也無所謂,反正人數和工期是掛鉤的,隻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布置的任務,還不會過度奴役百姓,他們多報一些就多報一些吧,水至清則無魚,這一點李從嘉還是知道的。


    照理來說,發錢這種事情周宗他們是不同意的,然而李從嘉堅持,內閣又不想在這種小事上跟李從嘉掐,最主要的是內閣年紀都大了,而李從嘉還年輕,誰都不想因為這個惹李從嘉不高興,導致家族裏的年輕人也被壓製。


    不過,到了李從嘉下旨說不能繼續修建大明宮的時候,之前的那些百姓居然自動自發的表示可以暫時不要錢,先把宮殿修完,至於工錢晚一些時日發也無所謂。


    工人們也都清楚,以往徭役是不給發錢的,如今李從嘉不僅發錢,而且還管飯,反正也是農閑時節,哪怕不要錢,隻要工作不是特別繁重,管的飯還不錯,他們都樂意過來,畢竟有時候還能拖家帶口的過來吃飯。


    最主要的是之前發錢都很痛快,老百姓一聽是有人來打大唐,大唐要出兵,要保證軍隊的糧食供應,大家就開始盤算,這年頭人口少,所以幾乎每家都有壯丁在軍隊裏,大唐的軍隊待遇不錯,管理也人性化,再加上誰都不想讓自家孩子餓肚子打仗,幹脆就打算先白幹,反正朝廷應該不會虧待他們這麽多人。


    內閣在知道這件事情的時候,所有人都十分驚訝,周宗感慨了一句:“民心可用。”


    李從嘉微微一笑:“老百姓雖然讀書不多,但是活得好不好,日子過得有沒有奔頭,他們心裏都很清楚,他們要求也不高,隻要能吃飽穿暖,不會每天擔心家園被戰火焚毀,他們是會用腳投票的。”


    周宗等人隻能服氣,同時心裏也納悶,老百姓真的這麽好說話?


    當然不是真的啦,這裏麵還有釋雪庭的功勞呢,釋雪庭如今手下人不少,說的不是他管著的情報部,而是他手下信眾!


    如今他不參與政事,偶爾去各個寺廟與僧人論法,漸漸的名聲也就打開,關中的老百姓或許不知道釋雪庭就是那個僧將軍,卻知道有一個漂亮和尚,佛法高深,能夠解人疑惑。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釋雪庭的活動範圍從寺廟一點點擴展到了民間,漸漸的他傳播的道也隱隱有了變化,而在傳教的時候,他也沒少夾帶私貨,讚揚李從嘉。


    許多信奉雪庭法師的人漸漸也就被洗了腦,再加上現在日子的確過的安穩,李從嘉在民間的名聲好的不行。


    本來內閣對釋雪庭這樣高調傳道的事情頗有微詞,他們很擔心弄出第二個少林寺來,然而如今一看釋雪庭行事頗有章法,並且他也沒有隨便收徒弟,至今一個親傳弟子還在朝廷體製內,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有釋雪庭的宣傳,配合李從嘉的仁政,這才讓李從嘉用最快的時間穩定住了關中百姓的心,才有了願意無償修建宮殿的這一出。


    李從嘉特地讓人提高了工地上的夥食待遇,掰著手指頭算了算,美滋滋的發現按照現在的進度,到明年他就可以在新宮殿裏過年了。


    這一算李從嘉心情頗為不錯,南周為什麽抽風他也不想去管了,有什麽好管的呢?難道還要跟對方去講道理嗎?


    事到如今,李從嘉加強軍?隊建設,每天催著工部研究新武器,盡量給士兵最好的裝備,可不是為了跟這些家夥講道理的,既然亮了刀子,那就看看誰的刀子更加鋒利一些吧。


    至於南漢,李從嘉直接任命潘美為潭州防禦使,讓他伺機攻打南漢。


    說實話,南漢比北漢和南周都好打,北漢人再少,人家政權體係比較清晰,南周就更不要說了,至少還繼承了周國的官僚體係,隻有南漢……出了一個奇葩的君主。


    這個人就是南漢後主劉1,劉原名劉繼興,是劉玢的兒子,劉玢死後繼承皇位,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劉玢自己就得位不正,是殺兄謀反上位,整天疑神疑鬼殺完兄弟殺大臣的緣故,劉的腦回路也不太正常。


    他重用宦官和宮女已經到了一個變態的地步,因為他覺得大臣們都有子孫,會為了子孫對朝廷不夠忠心,所以要做南漢的官,必須先自宮才行!


    到了如今,南漢宦官就有兩萬多人!都特麽是為了做官把自己給閹了的貨!


    不說這些貨本身有沒有本事,就這個沒節操的勁兒,能治理好國家?更何況劉如今隻知道在後宮跟波斯女子淫?樂,政事都交給一個女人處理。


    當然李從嘉也不歧視女人,實際上如果是厲害的女人,比一些沒有節操的政客還要有用,然而劉任用的這個女人她……她原本就是個女巫啊!


    就這樣南漢女巫掌大權,宦官宮女處理國事,到現在還沒有滅亡完全是因為天下太亂,各個政權一個比一個差勁,再加上南漢地理位置比較偏南,糧食也比北方產量高,所以如今還能苟延殘喘。


    如果不是他們不長眼,李從嘉還真不想理會這個國家,反正早晚都會自取滅亡,現在既然他們也跟著湊熱鬧了,那麽就一起收拾了吧。


    潘美臨行前,李從嘉告訴他不必太過著急,到了潭州之後先管理好潭州當地兵事,是的,潘美隻帶著自己的親兵去赴任,畢竟南漢地理位置比較偏南,氣候濕熱,關中士兵到了那裏隻怕又要水土不服,隻能從當地調兵。


    潘美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好,他反而很激動,李從嘉擺明了是讓他去當攻滅南漢的主將,這是殊榮,隻要能夠打下南漢,就算不去管升官賞賜這些,他至少也能賺個青史留名。


    趙匡胤看著之前的手下高懷德、潘美這些人一個一個的被重用,心裏也算是鬆了口氣,這些人畢竟是一直追隨著他的,他也不希望因為這件事情,這些人被猜忌。


    更主要的是,如果如潘美這樣的領兵之將李從嘉都不再忌諱的話,那麽趙普作為文臣,李從嘉更不會對他太過苛刻。


    趙匡胤覺得趙普的本事是有的,隻不過大唐文臣並不少,不像是武將那麽匱乏,所以一直以來都沒出頭,如今趙匡胤想要推薦他一下,不推薦也不行,眼看潘美他們一個個立功升官,趙普還是上牧副監,嚴格來說就是個養馬的,這些怎麽行?


    趙普之前不願意趙匡胤過分推薦他,他也不是視功名如糞土,主要是趙匡胤不站穩腳跟,他們這些舊臣就都別想好過,不過這次趙匡胤再提,他就默認了。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趙普也發現李從嘉不是個量小的君主,這樣他就沒什麽顧忌。


    趙匡胤在跟李從嘉說起趙普的時候,意外的發現李從嘉居然還記得趙普。


    李從嘉當然記得他啦,大宋的宰相呢,這樣的名臣怎麽可能不記得?之前不提主要是因為不好直接給趙普一個重要位置,他知道趙普是宋朝宰相,為人很有能力是一回事,朝臣們對趙匡胤的舊臣有隔閡是另外一回事,他隻能放任兩邊一點點磨合,所以哪怕知道趙普被扔到了上牧監,他也要當成不知道。


    如今趙匡胤提出來了,李從嘉就順理成章的將趙普的資曆在內閣那裏提了一提,說起來,趙普這個人真的是做什麽都認真,哪怕隻是讓他去養馬,他也不嫌棄官位低,讓幹什麽幹什麽,事情做的漂亮不說,跟上司相處也很好,跟他比較相熟的人,提起來都是讚不絕口。


    李從嘉沒有讓內閣過多討論,果斷拍板讓趙普去做了秦州刺史。


    秦州如今雖然算是下州,但好歹也是從四品,之前趙普的品級可是正六品,一下子提兩級,不可謂不看重他。


    趙普來謝恩的時候,李從嘉特地安撫他說:“你的事情我都知道,隻是朝中如今不宜大動,正好你出去曆練一番,將來回到中樞也能避免許多問題。”


    趙普是個聰明人,李從嘉說的話聽上去似乎隻是普通的安撫之語,但是他卻聽出來李從嘉對他是有安排的,隻要他不抽風犯錯,將來的官圖自然是一片坦蕩,當然在這之前他要證明自己,也證明李從嘉的眼光,否則李從嘉吃飽了撐的非要提拔他。


    趙普走了之後,李從嘉看著趙匡胤曾經手下的那些名單,十分感慨宋朝的開國功臣如今好多都不在大唐,一部分在北周,一部分在南周。


    想要將這些人才收集起來也不容易,當然李從嘉也能培養自己人,隻不過,終歸不如用外掛來的省心,那些他知道的人做過什麽,有什麽樣的本事,史書裏都寫的清清楚楚,為人如何也多少有所涉及,哪怕不是百分百正確,也讓李從嘉能夠少走彎路。


    不過李從嘉再怎麽眼饞也沒用,他首先要搞定南周或者北周才行。


    南漢讓潘美去,北漢李從嘉就讓高懷德去搞定,直接給高懷德五萬兵馬,他也不想搞什麽以少勝多,隻要要求高懷德速戰速決。


    結果讓他沒想到的是,高懷德居然還吃了敗仗,戰報呈上來之後,李從嘉眉頭緊皺:“為什麽北漢那裏會有契丹人?北周是幹什麽吃的?契丹人都能到中原腹地來?”


    要知道契丹和北漢之間可還隔著一個北周呢,而且如今契丹和北周是敵對狀態,北漢內的契丹人還不少,或者說至少有將近五千人在這裏,因為交戰的地方吃平原,高懷德一時輕敵,失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被李從嘉質問的北周如今的確是在忙,北周的官員在忙著跟南周談判!


    過了沒幾天,當高懷德終於憑借著武器贏了契丹人,發來捷報的時候,釋雪庭給李從嘉帶來了一個消息。


    李從嘉看完之後特別想要罵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複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長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長歌並收藏複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