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知道這條消息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抬頭看向李從嘉, 在看到李從嘉也一臉懵逼之後,不約而同鬆了口氣。
說句比較誅心的話, 他們並不在乎李z的死活,但是他們在乎這件事情是不是李從嘉做的, 如果是李從嘉所為,那大家趕緊收拾收拾東西準備跑路吧。
能做出弑父這種事情來的人,本身心性就已經變了,倫理道德已經無法約束,再加上身處那個位子,律法也不一定管得到,現在不走難道要等他把大家趕盡殺絕再走嗎?
不是就好不是就好, 眾人對視一眼, 周宗站起來說道:“殿下?還請殿下節哀順變。”
李從嘉回過神來,往下一看,抬起手用袖子遮住臉急得不行,媽蛋, 李z的死的確出乎他的意料, 但是他並不覺得傷心啊,然而父親死了,哭都不哭一聲是要出問題的。
想到這裏,李從嘉狠心在大腿上掐了一把,眼淚頓時就流了出來――疼的。
放下袖子之後,李從嘉這才哽咽說道:“怎的……怎的如此突然?”
桃符也紅著眼眶說道:“是娘子發現的,當時聖人房裏有幾位小娘子, 如今都已經看管起來,娘子讓我來找殿下拿主意。”
也真是難為桃符了,帶著哭音還將整句話說的明明白白。
他這話裏的信息量是在是有點大,眾人略一琢磨就明白了前因後果,首先,李z的死的確是跟李從嘉有關係,但是跟李從嘉他娘大概脫不了幹係,第二,李z很可能是死於馬上風,這個……就很不好聽了。
李從嘉也不想要一個死在女人肚皮上的爹,隻好說道:“你先去跟阿娘說一聲,我等等便帶首輔他們前去,還請阿娘做好準備。”
桃符走了之後,李從嘉一臉哀戚說道:“諸位好歹也跟阿爹君臣一場,便送送阿爹吧。”
內閣輔臣們對視一眼,蕭儼有些著急,想要說些什麽,但是又不好張口,隻能拚命對著周宗和韓熙載他們用眼色。
他以為李從嘉此時一定傷心的顧不得,哪裏知道李從嘉壓根就不傷心,還有工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周宗看到了蕭儼的眼色,裝死,韓熙載更是當成沒看到,此時此刻說什麽都不合適啊。
蕭儼無奈隻好站出來說道:“還請殿下暫緩兩日發喪。”
李從嘉略有些意外地看著蕭儼:“蕭卿這是何意?”
不是吧?他們恨李z恨到連場葬禮都不給了?
蕭儼一臉嚴肅地表示:“龍王禪位詔書不日下達,還請殿下著人去與龍王溝通,禪位於聖人,好歹也讓聖人走的體麵一些。”
李從嘉頓了頓,幾乎是立刻就反應出了這件事情給他帶來的好處。
首先龍王禪位的是李z,這樣就避免了李從嘉身為安寧侯卻以臣謀君,當然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隻不過有這一道詔書,李從嘉完全可以等上位之後,讓史官春秋筆法一下,這樣他就是繼承龍王之位,而不是早就包藏禍心想要謀反。
李從嘉心裏默默給蕭儼點了個讚,立刻同意說道:“蕭卿所言甚是,如此,還請上師往王宮走一趟。”
釋雪庭立刻站起來雙手合十說道:“臣遵旨。”
釋雪庭去找龍王重寫詔書,李從嘉帶著大臣們浩浩蕩蕩往後麵走。
等他們到李z所居院落的時候,鍾皇後和周娥皇已經卸了簪環等在了那裏,鍾皇後甚至已經準備好了李從嘉和李弘冀兩個人的孝服。
李從嘉瞄一眼就知道鍾皇後這是早有準備,在想通這一點之後,李從嘉不由得心中一驚,開始思索自己以往有沒有得罪過鍾皇後。
想來想去,除了在納妾那件事情上,李從嘉撅了鍾皇後的麵子之外,也沒別的衝突了,而那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也是李z,鍾皇後就算要怨恨應該也是衝著李z去。
說起來李從嘉還真要感謝鍾皇後,如果不是鍾皇後下手這麽快,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李z,殺不能殺,放不能放。
鍾皇後帶著周娥皇迎出來的時候,李從簡看到兩個人眼眶紅紅,麵色憔悴,再看看他和李弘冀兩個人掛在臉上的兩滴淚,深深覺得他們的演技還是不夠逼真。
演技不夠道具湊,李從嘉和李弘冀一人手裏被塞了一個香囊,隻不過香囊的味道……李從嘉聞了一下頓時淚流滿麵。
雖然開了掛,但李從嘉一點也不開心,因為太難受了,默默在心裏給李z記上了一筆。
不過他轉念一想,記上一筆也沒用,李z人都死了啊。
李從嘉跟鍾皇後說了對於李z身後事的處置,鍾皇後聽了之後緩緩點頭:“這是應該的,總要讓聖人葬的體麵一些才是,可惜當年營建的皇陵,卻是用不上了。”
李從嘉一聽,頓時頭都大了,他剛剛就覺得有哪裏不太對,現在忽然想起來,沒有陵墓安放李z啊!西域這邊的喪葬習俗跟中原不同,當然,如果想要找個風水寶地也未必找不到,昆侖山那裏肯定有,隻不過現修建估計有點來不及。
大概也隻能先停靈,等陵墓修建完畢之後再入藏。
鍾皇後一看到李從嘉皺眉,便說道:“之前聖人曾經言明,如今大唐疲弱,不應因他一人勞民傷財,薄葬便是。”
李從嘉看了鍾皇後一眼,點了點頭說道:“是。”
李z自然是沒說過這些話的,但是鍾皇後作為結發妻子,她說李z說過,那就是說過,就算大家不信此時也要當成信的樣子,否則,按照天子規製給李z弄陵墓陪葬,估計都要掏空肅州的國庫了。
眾位大臣齊聲讚李z英明,而後壓抑著哭聲,畢竟他們還要秘不發喪,等龍王詔書下來之後再說,現在可不能讓人知道。
而李從嘉……李從嘉此時也有些同情李z,事實證明,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老婆啊,得罪了老婆不僅能讓你沒命,還能讓你連走都走不安穩。
雖然說是秘不發喪,但是所有東西都已經準備好,眾位大臣也回家讓家裏人將素服找出來。
釋雪庭當天就回來,告知詔書已經寫好,明日便可昭告天下。內閣大臣們都放下心來,然後他們開始……造假!
一群人開始研究怎麽寫遺詔,沒辦法,雖然大家都知道李從嘉是太子,可按照道理來說李z已經不是皇帝,所以他這個太子也不作數,而李z登上了龍王之位,太子還沒來得及立,若是按照禮法來說,繼承人就應該是李弘冀。
所以也隻能從遺詔上下手,確定是李從嘉繼位才行。
李從嘉幹脆揮手讓大家隨意發揮,反正大家都知道是走個過場,他則帶著釋雪庭回去休息了。
釋雪庭跟著李從嘉回到房間,看他一副沒精神的樣子,不由得抬起他的下巴細細看了看,微微皺眉問道:“眼睛怎麽腫了?”
如果說李從嘉因為傷心李z去世哭的眼睛紅腫,釋雪庭是百分百不信的,可這……又是怎麽回事?
李從嘉暗搓搓的拿出了一個香囊,往釋雪庭鼻子底下一塞說道:“還不是這玩意鬧得。”
釋雪庭……就算釋雪庭武功再高,麵對這種生化武器的時候,也有些扛不住,頓時眼圈也跟著紅了。
李從嘉忍不住偷笑:“嗯,這才像樣嘛,好歹是你公爹去世。”
公爹?釋雪庭頓時也跟著笑了,笑的李從嘉後背發涼,連忙說道:“明天還有要事做。”
詔書昭告天下之時,就是李z發喪之日,而後李從嘉要在靈前繼位,剩下的就是處理最近堆積的國事,事情都不算很大,卻很繁瑣,再加上還要表現出一副傷心的模樣來,李從嘉也是亞曆山大。
釋雪庭淡定說道:“好的。”
然後……然後他果然沒做到最後,隻不過是給李從嘉留了一身的印子而已。
李從嘉第二天起床的時候,眼下居然還出了黑眼圈,若是不知情的看到了,恐怕還真要以為他是因為父親的去世而傷心的夜不能寐。
第二日詔書昭告天下,整個肅州都很安靜,這件事情基本上已經在大家的意料之中,隻不過讓大家意外的是,禪位給李z?
李z是誰?
李z的存在被李從嘉隱瞞的很好,這也讓許多人都摸不到頭腦,不應該是李煜嗎?難道是詔書寫錯了姓名?可這麽重要的事情,應該不會犯這種錯誤吧?
這個時候才有消息傳來,李z說李煜的父親。
朝臣們有明白的,知道這是禪位給李z,然後李z再傳位給李煜,更多的則是納悶,為什麽之前沒聽說這麽一個人呢?
那他們是不是還要準備兩份賀禮,恭賀龍王登基?
一想到這種可能,許多人都有點不太開心,結果還沒等他們清點自家倉庫,就又有消息過來,新任龍王駕崩了!不過呢,龍王有遺詔,令太子李煜靈前繼位。
所有人都被這一連串的變故給弄的回不過神來,想得明白的,安安靜靜的等著前任龍王發喪,想不明白的……幹脆也就不想了,反正最後的就結果跟他們之前預料的差不多,他們隻要知道最後登位的是李煜就行了。
李從嘉靈前繼位之後,第一道詔令就是喪事從簡,當然打的也是李z的旗號,說的是李z之前身體不好,自知可能一病不起,便提前下了口諭。
除了李z親子和朝臣之外,普通百姓就不用服素了!
不這麽幹也不行,西域這邊到底跟中原不同,一上位就將中原那些繁文縟節全部套用過來,估計下麵人真的要造反了。
可是完全沿用肅州以往的規章製度也的確是不行。
天子七日而殯,李從嘉在這方麵倒是沒有再苛待李z,做足禮數之後,登位第一件事情就是定年號,反正他爹沒有真正上位,他也不用等一年再改。
李從嘉都沒有給諸位大臣討論年號的機會,直接挪用了宋真宗的年號乾興――要做的事情那麽多,誰有那個耐心在年號上麵浪費時間?年號起的再好,政權不夠強力也是白搭!
這個年號大家也說不出什麽不好來,於是四月開始就成了乾興元年。
定下了國號,李從嘉就開始對朝堂進行大整頓,反正現在暫時沒有對外戰爭,正是整頓的好時候。
首先是李從嘉的兄長李弘冀,封西肅王,李從嘉倒是想要給李弘冀封親王,然而李弘冀稱王,他也稱王,聽上去不是那麽回事,隻能降位給個郡王了,唐例雙字王一般就等同於郡王,不過這個郡王之位隻是代表他能拿到一部分肅州的稅收,地盤是不要想了。
前前龍王,李從嘉倒也給了他優待,直接封沙國公,依舊是裂土而不臨民。
當然了,這個封號,有點不那麽好聽,但是沒辦法,現在大唐國土一共就三個州:肅州、瓜州和沙州。
肅州被李從嘉留給了李弘冀,瓜州李從嘉扣在手裏沒打算動,那就剩下一個沙州了,最主要的是沙州地盤最小。
至於李z留下來的兩個幼子,李從嘉現在不打算給他們任何封號,反正地盤不夠大,先丟給鍾皇後去撫養吧,反正都還很小,不太記事,養好了跟鍾皇後親子也沒什麽兩樣。
哦,現在或許不能稱之為鍾皇後了,現在是王太後,之前為了要隱瞞李z的存在,鍾皇後過的也很憋屈,雖然一應供奉都不短缺,可她想要卻不能輕易離開自己那個小院子。
如今她不僅有了尊號,還有了屬於自己的宮室,這更讓鍾皇後堅定了信心――兒子好才是真的好。
周娥皇有些羨慕鍾太後,隻不過,鍾太後這條路她大概是走不了的,不提現在的李仲寓她還指望不上,最主要的是李從嘉也不是李z那樣的糊塗蟲啊,而且周娥皇現在跟李從嘉的矛盾也沒那麽深了,她兒子都要被封為王太子了,她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後來什麽一係列的冊封王後,冊封王太子的大典讓整個肅州都歡樂起來,李z的去世居然根本沒有影響什麽。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在歡樂之後,李從嘉就開始了他的大調整,本來肅州的官員以為他可能就是要把自己的屬官全部塞進朝堂中,大家也表示很理解。
但是萬萬沒想到,李從嘉直接打破了肅州原有的官場製度,開始了乾坤大挪移。
內閣製度加上六部製,這些都還讓人比較理解,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樞密院的出現。
內閣的出現讓原本屬於大唐的老臣們都以為李從嘉不會再設置樞密院,畢竟從職能上來說,這兩個機構比較重疊。
可是李從嘉又把樞密院搞出來,這就讓人很莫名其妙了。
對此李從嘉的解釋很簡單:“樞密院雖然還叫這個名字,但職能已經完全不同,自今日起,樞密院統領武將,並且樞密院下屬設立軍事法庭,軍事法庭有稽查審判軍官職責。”
李從嘉這一席話猶如將一盆冷水放入了熱油鍋中,頓時整個朝堂都炸開了。
鼻子敏銳一點的都能從中嗅到一些味道,這代表著文武分家啊。
內閣輔臣們顯然想到的更多一點,這是……在加強中央集權嗎?文武分家之後,文官管不到武官,武官管不到文官,但是有一個人是兩邊都能管到的,那就是李從嘉!
雖然一開始大家討論的很熱鬧,但是漸漸的,所有聲音都逐漸消失,他們開始思考起自身的利益。
對於樞密院新的職能,大家沒有盲目反對,對此李從嘉鬆了口氣,他也知道改革都是很難的事情,但是他如果不趁著現在把要弄的都給弄好,以後想要再搞估計就不容易了。
比起內閣和六部這些已經有人占著位置的地方,樞密院是一個全新的,等待大家去瓜分的地盤。
哦,或許應該叫五部,樞密院的存在代替了兵部的職能,李從嘉幹脆裁撤了兵部。
李從嘉也沒跟人商議,直接定下了規定:樞密使的位置由皇帝兼任。
這一道命令讓所有人都看出來,李從嘉這是鐵了心的要將皇權掌握在自家手裏,沒有人開口爭,主要是不敢爭,也沒人有能力爭。
樞密副使一共設兩個,李從嘉抬手就把它們給了李弘冀和李平。
至於李弘冀身上那個什麽宰執的官職,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李弘冀看得出,這個樞密副使的位置比那個什麽宰執強得多,至於剩下的官職自然要細細商議,尤其是軍事法庭,一定要小心。
這些都是細致活,李從嘉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反正下麵人做的不和他心意,他就不同意,現在他說了算,愛咋咋地。
內閣算是被直接大砍一刀,權利被分出去許多,但是周宗等人卻是鬆了口氣的,內閣看上去風光,一旦弄不好就容易戳到當權者的炸點,尤其是首輔,位高權重看上去風光,然而一旦被皇帝忌憚,除非是能夠勢壓皇帝那種,否則就等著被收拾吧。
在經曆最初的大調整之後,肅州算是整體步入了正軌,再加上瓜州和沙州需要梳理,整個大唐一忙就忙了一個夏天。
等到秋風吹來的時候,李從嘉之前在甘州埋下的釘子也算是起了作用,比起大唐的欣欣向榮,甘州那邊顯然開始走下坡路。
順化可汗並不仁慈,對於敢起兵造反的,直接就派兵剿滅,不招安,甚至連俘虜都不要,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殺掉。
李從嘉知道之後不由得咋舌,他都對敵人都不敢這麽幹,順化可汗對自己的子民這麽凶殘,將來肯定會有反彈。
不過,現在看來反彈還沒來,除了田大郎帶領的那一支起義軍因為有李從嘉的暗中支援,還能繼續跟順化可汗打遊擊戰,其他的起義軍倒是真的被撲滅了。
田大郎這一支軍隊搞得順化可汗很暴躁,給下麵人下了死命令,抓不回起義軍首領,就讓他們提頭來見。
韓儔看火候差不多,就開始買通甘州上層官員,透露出消息,說起義軍之所以能夠支撐到現在,完全是因為有樓蘭王在支持。
順化可汗對此本來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趙匡胤最近一直在中原那邊搞風搞雨,跟周國死磕,怎麽可能還有餘力來對付甘州?
順化可汗的兒子景瓊倒是開口問道:“莫非……是有人栽贓嫁禍?”
那麽問題就來了,栽贓嫁禍的是誰呢?
最有動機的一個黨項,一個肅州龍氏,哦,或者不該稱龍氏了,而是肅州李氏,肅州是李氏黨項也是李氏,難道這兩家有什麽關聯?
隻是在順化可汗的眼中,無論是黨項還是肅州,都是貧瘠的代名詞,這些時日以來那支叛軍的消耗並不少,肅州雖然新得了瓜州和沙州,可那兩州也不富裕,打仗還消耗了許多。
順化可汗思考許久,還是下達了一個再仔細觀察的命令。
然而韓儔早就考慮到這一點,跟田大郎約好,故意放進來了幾個奸?細,田大郎本來就是周國人,對趙匡胤更是熟悉的很,奸?細傳回去的情報有鼻子有眼,順化可汗到底是相信了趙匡胤在搞事,田大郎和韓儔見事情差不多,趁著一次戰鬥的時候,田大郎詐死脫離,跟韓儔一起回到了肅州。
沒有了主心骨的起義軍自然是被消滅的幹幹淨淨,起義軍被消滅之後,順化可汗就對著趙匡胤舉起了屠刀。
說句比較誅心的話, 他們並不在乎李z的死活,但是他們在乎這件事情是不是李從嘉做的, 如果是李從嘉所為,那大家趕緊收拾收拾東西準備跑路吧。
能做出弑父這種事情來的人,本身心性就已經變了,倫理道德已經無法約束,再加上身處那個位子,律法也不一定管得到,現在不走難道要等他把大家趕盡殺絕再走嗎?
不是就好不是就好, 眾人對視一眼, 周宗站起來說道:“殿下?還請殿下節哀順變。”
李從嘉回過神來,往下一看,抬起手用袖子遮住臉急得不行,媽蛋, 李z的死的確出乎他的意料, 但是他並不覺得傷心啊,然而父親死了,哭都不哭一聲是要出問題的。
想到這裏,李從嘉狠心在大腿上掐了一把,眼淚頓時就流了出來――疼的。
放下袖子之後,李從嘉這才哽咽說道:“怎的……怎的如此突然?”
桃符也紅著眼眶說道:“是娘子發現的,當時聖人房裏有幾位小娘子, 如今都已經看管起來,娘子讓我來找殿下拿主意。”
也真是難為桃符了,帶著哭音還將整句話說的明明白白。
他這話裏的信息量是在是有點大,眾人略一琢磨就明白了前因後果,首先,李z的死的確是跟李從嘉有關係,但是跟李從嘉他娘大概脫不了幹係,第二,李z很可能是死於馬上風,這個……就很不好聽了。
李從嘉也不想要一個死在女人肚皮上的爹,隻好說道:“你先去跟阿娘說一聲,我等等便帶首輔他們前去,還請阿娘做好準備。”
桃符走了之後,李從嘉一臉哀戚說道:“諸位好歹也跟阿爹君臣一場,便送送阿爹吧。”
內閣輔臣們對視一眼,蕭儼有些著急,想要說些什麽,但是又不好張口,隻能拚命對著周宗和韓熙載他們用眼色。
他以為李從嘉此時一定傷心的顧不得,哪裏知道李從嘉壓根就不傷心,還有工夫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周宗看到了蕭儼的眼色,裝死,韓熙載更是當成沒看到,此時此刻說什麽都不合適啊。
蕭儼無奈隻好站出來說道:“還請殿下暫緩兩日發喪。”
李從嘉略有些意外地看著蕭儼:“蕭卿這是何意?”
不是吧?他們恨李z恨到連場葬禮都不給了?
蕭儼一臉嚴肅地表示:“龍王禪位詔書不日下達,還請殿下著人去與龍王溝通,禪位於聖人,好歹也讓聖人走的體麵一些。”
李從嘉頓了頓,幾乎是立刻就反應出了這件事情給他帶來的好處。
首先龍王禪位的是李z,這樣就避免了李從嘉身為安寧侯卻以臣謀君,當然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隻不過有這一道詔書,李從嘉完全可以等上位之後,讓史官春秋筆法一下,這樣他就是繼承龍王之位,而不是早就包藏禍心想要謀反。
李從嘉心裏默默給蕭儼點了個讚,立刻同意說道:“蕭卿所言甚是,如此,還請上師往王宮走一趟。”
釋雪庭立刻站起來雙手合十說道:“臣遵旨。”
釋雪庭去找龍王重寫詔書,李從嘉帶著大臣們浩浩蕩蕩往後麵走。
等他們到李z所居院落的時候,鍾皇後和周娥皇已經卸了簪環等在了那裏,鍾皇後甚至已經準備好了李從嘉和李弘冀兩個人的孝服。
李從嘉瞄一眼就知道鍾皇後這是早有準備,在想通這一點之後,李從嘉不由得心中一驚,開始思索自己以往有沒有得罪過鍾皇後。
想來想去,除了在納妾那件事情上,李從嘉撅了鍾皇後的麵子之外,也沒別的衝突了,而那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也是李z,鍾皇後就算要怨恨應該也是衝著李z去。
說起來李從嘉還真要感謝鍾皇後,如果不是鍾皇後下手這麽快,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李z,殺不能殺,放不能放。
鍾皇後帶著周娥皇迎出來的時候,李從簡看到兩個人眼眶紅紅,麵色憔悴,再看看他和李弘冀兩個人掛在臉上的兩滴淚,深深覺得他們的演技還是不夠逼真。
演技不夠道具湊,李從嘉和李弘冀一人手裏被塞了一個香囊,隻不過香囊的味道……李從嘉聞了一下頓時淚流滿麵。
雖然開了掛,但李從嘉一點也不開心,因為太難受了,默默在心裏給李z記上了一筆。
不過他轉念一想,記上一筆也沒用,李z人都死了啊。
李從嘉跟鍾皇後說了對於李z身後事的處置,鍾皇後聽了之後緩緩點頭:“這是應該的,總要讓聖人葬的體麵一些才是,可惜當年營建的皇陵,卻是用不上了。”
李從嘉一聽,頓時頭都大了,他剛剛就覺得有哪裏不太對,現在忽然想起來,沒有陵墓安放李z啊!西域這邊的喪葬習俗跟中原不同,當然,如果想要找個風水寶地也未必找不到,昆侖山那裏肯定有,隻不過現修建估計有點來不及。
大概也隻能先停靈,等陵墓修建完畢之後再入藏。
鍾皇後一看到李從嘉皺眉,便說道:“之前聖人曾經言明,如今大唐疲弱,不應因他一人勞民傷財,薄葬便是。”
李從嘉看了鍾皇後一眼,點了點頭說道:“是。”
李z自然是沒說過這些話的,但是鍾皇後作為結發妻子,她說李z說過,那就是說過,就算大家不信此時也要當成信的樣子,否則,按照天子規製給李z弄陵墓陪葬,估計都要掏空肅州的國庫了。
眾位大臣齊聲讚李z英明,而後壓抑著哭聲,畢竟他們還要秘不發喪,等龍王詔書下來之後再說,現在可不能讓人知道。
而李從嘉……李從嘉此時也有些同情李z,事實證明,得罪誰也不能得罪老婆啊,得罪了老婆不僅能讓你沒命,還能讓你連走都走不安穩。
雖然說是秘不發喪,但是所有東西都已經準備好,眾位大臣也回家讓家裏人將素服找出來。
釋雪庭當天就回來,告知詔書已經寫好,明日便可昭告天下。內閣大臣們都放下心來,然後他們開始……造假!
一群人開始研究怎麽寫遺詔,沒辦法,雖然大家都知道李從嘉是太子,可按照道理來說李z已經不是皇帝,所以他這個太子也不作數,而李z登上了龍王之位,太子還沒來得及立,若是按照禮法來說,繼承人就應該是李弘冀。
所以也隻能從遺詔上下手,確定是李從嘉繼位才行。
李從嘉幹脆揮手讓大家隨意發揮,反正大家都知道是走個過場,他則帶著釋雪庭回去休息了。
釋雪庭跟著李從嘉回到房間,看他一副沒精神的樣子,不由得抬起他的下巴細細看了看,微微皺眉問道:“眼睛怎麽腫了?”
如果說李從嘉因為傷心李z去世哭的眼睛紅腫,釋雪庭是百分百不信的,可這……又是怎麽回事?
李從嘉暗搓搓的拿出了一個香囊,往釋雪庭鼻子底下一塞說道:“還不是這玩意鬧得。”
釋雪庭……就算釋雪庭武功再高,麵對這種生化武器的時候,也有些扛不住,頓時眼圈也跟著紅了。
李從嘉忍不住偷笑:“嗯,這才像樣嘛,好歹是你公爹去世。”
公爹?釋雪庭頓時也跟著笑了,笑的李從嘉後背發涼,連忙說道:“明天還有要事做。”
詔書昭告天下之時,就是李z發喪之日,而後李從嘉要在靈前繼位,剩下的就是處理最近堆積的國事,事情都不算很大,卻很繁瑣,再加上還要表現出一副傷心的模樣來,李從嘉也是亞曆山大。
釋雪庭淡定說道:“好的。”
然後……然後他果然沒做到最後,隻不過是給李從嘉留了一身的印子而已。
李從嘉第二天起床的時候,眼下居然還出了黑眼圈,若是不知情的看到了,恐怕還真要以為他是因為父親的去世而傷心的夜不能寐。
第二日詔書昭告天下,整個肅州都很安靜,這件事情基本上已經在大家的意料之中,隻不過讓大家意外的是,禪位給李z?
李z是誰?
李z的存在被李從嘉隱瞞的很好,這也讓許多人都摸不到頭腦,不應該是李煜嗎?難道是詔書寫錯了姓名?可這麽重要的事情,應該不會犯這種錯誤吧?
這個時候才有消息傳來,李z說李煜的父親。
朝臣們有明白的,知道這是禪位給李z,然後李z再傳位給李煜,更多的則是納悶,為什麽之前沒聽說這麽一個人呢?
那他們是不是還要準備兩份賀禮,恭賀龍王登基?
一想到這種可能,許多人都有點不太開心,結果還沒等他們清點自家倉庫,就又有消息過來,新任龍王駕崩了!不過呢,龍王有遺詔,令太子李煜靈前繼位。
所有人都被這一連串的變故給弄的回不過神來,想得明白的,安安靜靜的等著前任龍王發喪,想不明白的……幹脆也就不想了,反正最後的就結果跟他們之前預料的差不多,他們隻要知道最後登位的是李煜就行了。
李從嘉靈前繼位之後,第一道詔令就是喪事從簡,當然打的也是李z的旗號,說的是李z之前身體不好,自知可能一病不起,便提前下了口諭。
除了李z親子和朝臣之外,普通百姓就不用服素了!
不這麽幹也不行,西域這邊到底跟中原不同,一上位就將中原那些繁文縟節全部套用過來,估計下麵人真的要造反了。
可是完全沿用肅州以往的規章製度也的確是不行。
天子七日而殯,李從嘉在這方麵倒是沒有再苛待李z,做足禮數之後,登位第一件事情就是定年號,反正他爹沒有真正上位,他也不用等一年再改。
李從嘉都沒有給諸位大臣討論年號的機會,直接挪用了宋真宗的年號乾興――要做的事情那麽多,誰有那個耐心在年號上麵浪費時間?年號起的再好,政權不夠強力也是白搭!
這個年號大家也說不出什麽不好來,於是四月開始就成了乾興元年。
定下了國號,李從嘉就開始對朝堂進行大整頓,反正現在暫時沒有對外戰爭,正是整頓的好時候。
首先是李從嘉的兄長李弘冀,封西肅王,李從嘉倒是想要給李弘冀封親王,然而李弘冀稱王,他也稱王,聽上去不是那麽回事,隻能降位給個郡王了,唐例雙字王一般就等同於郡王,不過這個郡王之位隻是代表他能拿到一部分肅州的稅收,地盤是不要想了。
前前龍王,李從嘉倒也給了他優待,直接封沙國公,依舊是裂土而不臨民。
當然了,這個封號,有點不那麽好聽,但是沒辦法,現在大唐國土一共就三個州:肅州、瓜州和沙州。
肅州被李從嘉留給了李弘冀,瓜州李從嘉扣在手裏沒打算動,那就剩下一個沙州了,最主要的是沙州地盤最小。
至於李z留下來的兩個幼子,李從嘉現在不打算給他們任何封號,反正地盤不夠大,先丟給鍾皇後去撫養吧,反正都還很小,不太記事,養好了跟鍾皇後親子也沒什麽兩樣。
哦,現在或許不能稱之為鍾皇後了,現在是王太後,之前為了要隱瞞李z的存在,鍾皇後過的也很憋屈,雖然一應供奉都不短缺,可她想要卻不能輕易離開自己那個小院子。
如今她不僅有了尊號,還有了屬於自己的宮室,這更讓鍾皇後堅定了信心――兒子好才是真的好。
周娥皇有些羨慕鍾太後,隻不過,鍾太後這條路她大概是走不了的,不提現在的李仲寓她還指望不上,最主要的是李從嘉也不是李z那樣的糊塗蟲啊,而且周娥皇現在跟李從嘉的矛盾也沒那麽深了,她兒子都要被封為王太子了,她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後來什麽一係列的冊封王後,冊封王太子的大典讓整個肅州都歡樂起來,李z的去世居然根本沒有影響什麽。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在歡樂之後,李從嘉就開始了他的大調整,本來肅州的官員以為他可能就是要把自己的屬官全部塞進朝堂中,大家也表示很理解。
但是萬萬沒想到,李從嘉直接打破了肅州原有的官場製度,開始了乾坤大挪移。
內閣製度加上六部製,這些都還讓人比較理解,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樞密院的出現。
內閣的出現讓原本屬於大唐的老臣們都以為李從嘉不會再設置樞密院,畢竟從職能上來說,這兩個機構比較重疊。
可是李從嘉又把樞密院搞出來,這就讓人很莫名其妙了。
對此李從嘉的解釋很簡單:“樞密院雖然還叫這個名字,但職能已經完全不同,自今日起,樞密院統領武將,並且樞密院下屬設立軍事法庭,軍事法庭有稽查審判軍官職責。”
李從嘉這一席話猶如將一盆冷水放入了熱油鍋中,頓時整個朝堂都炸開了。
鼻子敏銳一點的都能從中嗅到一些味道,這代表著文武分家啊。
內閣輔臣們顯然想到的更多一點,這是……在加強中央集權嗎?文武分家之後,文官管不到武官,武官管不到文官,但是有一個人是兩邊都能管到的,那就是李從嘉!
雖然一開始大家討論的很熱鬧,但是漸漸的,所有聲音都逐漸消失,他們開始思考起自身的利益。
對於樞密院新的職能,大家沒有盲目反對,對此李從嘉鬆了口氣,他也知道改革都是很難的事情,但是他如果不趁著現在把要弄的都給弄好,以後想要再搞估計就不容易了。
比起內閣和六部這些已經有人占著位置的地方,樞密院是一個全新的,等待大家去瓜分的地盤。
哦,或許應該叫五部,樞密院的存在代替了兵部的職能,李從嘉幹脆裁撤了兵部。
李從嘉也沒跟人商議,直接定下了規定:樞密使的位置由皇帝兼任。
這一道命令讓所有人都看出來,李從嘉這是鐵了心的要將皇權掌握在自家手裏,沒有人開口爭,主要是不敢爭,也沒人有能力爭。
樞密副使一共設兩個,李從嘉抬手就把它們給了李弘冀和李平。
至於李弘冀身上那個什麽宰執的官職,肯定是沒有了,不過李弘冀看得出,這個樞密副使的位置比那個什麽宰執強得多,至於剩下的官職自然要細細商議,尤其是軍事法庭,一定要小心。
這些都是細致活,李從嘉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反正下麵人做的不和他心意,他就不同意,現在他說了算,愛咋咋地。
內閣算是被直接大砍一刀,權利被分出去許多,但是周宗等人卻是鬆了口氣的,內閣看上去風光,一旦弄不好就容易戳到當權者的炸點,尤其是首輔,位高權重看上去風光,然而一旦被皇帝忌憚,除非是能夠勢壓皇帝那種,否則就等著被收拾吧。
在經曆最初的大調整之後,肅州算是整體步入了正軌,再加上瓜州和沙州需要梳理,整個大唐一忙就忙了一個夏天。
等到秋風吹來的時候,李從嘉之前在甘州埋下的釘子也算是起了作用,比起大唐的欣欣向榮,甘州那邊顯然開始走下坡路。
順化可汗並不仁慈,對於敢起兵造反的,直接就派兵剿滅,不招安,甚至連俘虜都不要,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殺掉。
李從嘉知道之後不由得咋舌,他都對敵人都不敢這麽幹,順化可汗對自己的子民這麽凶殘,將來肯定會有反彈。
不過,現在看來反彈還沒來,除了田大郎帶領的那一支起義軍因為有李從嘉的暗中支援,還能繼續跟順化可汗打遊擊戰,其他的起義軍倒是真的被撲滅了。
田大郎這一支軍隊搞得順化可汗很暴躁,給下麵人下了死命令,抓不回起義軍首領,就讓他們提頭來見。
韓儔看火候差不多,就開始買通甘州上層官員,透露出消息,說起義軍之所以能夠支撐到現在,完全是因為有樓蘭王在支持。
順化可汗對此本來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趙匡胤最近一直在中原那邊搞風搞雨,跟周國死磕,怎麽可能還有餘力來對付甘州?
順化可汗的兒子景瓊倒是開口問道:“莫非……是有人栽贓嫁禍?”
那麽問題就來了,栽贓嫁禍的是誰呢?
最有動機的一個黨項,一個肅州龍氏,哦,或者不該稱龍氏了,而是肅州李氏,肅州是李氏黨項也是李氏,難道這兩家有什麽關聯?
隻是在順化可汗的眼中,無論是黨項還是肅州,都是貧瘠的代名詞,這些時日以來那支叛軍的消耗並不少,肅州雖然新得了瓜州和沙州,可那兩州也不富裕,打仗還消耗了許多。
順化可汗思考許久,還是下達了一個再仔細觀察的命令。
然而韓儔早就考慮到這一點,跟田大郎約好,故意放進來了幾個奸?細,田大郎本來就是周國人,對趙匡胤更是熟悉的很,奸?細傳回去的情報有鼻子有眼,順化可汗到底是相信了趙匡胤在搞事,田大郎和韓儔見事情差不多,趁著一次戰鬥的時候,田大郎詐死脫離,跟韓儔一起回到了肅州。
沒有了主心骨的起義軍自然是被消滅的幹幹淨淨,起義軍被消滅之後,順化可汗就對著趙匡胤舉起了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