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七十七麵,我們看辛二的“國土莊嚴”。


    這一科是“與之授記”。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權實不二”的道理,佛陀就馬上跟他授記,授一種成佛之記。這裏的成佛指的是成就應身佛。


    基本上,應身佛的成就有兩種因緣:一種是穢土的成佛,一種是淨土的成佛。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說明。


    所謂的穢土的成佛,它的重點在於“示同凡夫”。比方說釋迦牟尼佛兩千五百年前在印度的那一段的成佛,他是一個標準的穢土的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的整個過程,他的所作所為要示現等同凡夫的狀態。比方說他要有一個母親來受胎,他長大以後要納妻,要生子,乃至於一開始還要跟外道學習,最後才能夠成就佛道。


    也就是說,我們看釋迦牟尼佛那一期的情況,不管是他的壽命,不管是他的身高,不管他所處的環境,基本上跟眾生的共同業力差別不大。所以,穢土的成佛在因地的準備相對比較少,因為他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他完全是恒順眾生的業力來隨緣教化。所以這樣子的成佛花的時間相對短。隻要是跟他有緣的眾生善根成熟了,然後都剛好在人道受生,這個時候他就隨時可以示現八相成道。這個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穢土的成佛。


    淨土的成佛困難度相對高,因為他沒辦法去恒順眾生的業力,他要另外去創造一個清淨的國土,所謂的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所以他要創造一個清淨的國土。他可能發覺,跟他有緣的眾生必須要有一個更好的環境來修學,所以他淨佛國土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成就眾生的善根。所以他這當中的準備就要很多了。在《維摩詰經》上說,菩薩要成就國土,要有兩種準備:第一個,發菩提願;第二個,修清淨行。我們解釋一下。


    比方說,哪一天你完全地證得無生法忍了,到初地以上,那麽你後麵要做的工作就是淨佛國土、成就眾生。這個時候,比方說你剛好到某一個地方去,你發覺住的地方很重要。這個房子是一個宮殿樓閣,對凡夫來說是很大的攝受力,所以你就發願,發菩提願、修清淨行:我以後的國土所有的房子必須是宮殿樓閣,七寶所成。那你要做一件事情,做跟這個願力有關的妙行:要成就一個宮殿樓閣,你要廣修布施。比方說,你發覺在凡聖同居土當中三惡道對我們障礙太大了,我的國土不能有三惡道,所以你就加強持戒——我的國土裏麵都是尊貴身!尊貴身,簡單講就是兩隻腳的,就是人天這種尊貴的果報。所以你就必須在因地的時候,尤其在六度當中,特別尊重微細的戒行。當然,殺盜淫妄更不可能犯,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尊重特別微細的戒行。你希望你的國土壽命長遠,你要廣修慈悲。


    在《維摩詰經》上說,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就是發菩提願、修清淨行,以同願同行來招感跟他有緣的眾生。你認同我的觀念,你就跟我一起修學。你認同你未來的國土必須是宮殿樓閣,必須是壽命久遠,必須遠離三惡道,你覺得這個東西對你很重要,那麽菩薩就以願力跟修行來號召跟他有緣的眾生。等到他滿願以後,在因地裏麵跟他有緣的眾生就同時生到這個國土去。


    因此,穢土是一種業力,凡夫的共業所感的;淨土是這個菩薩先發起一個廣大的願力,修習廣大的妙行,然後以同願同行來招感跟他有緣的眷屬往生到他的地方去。這就是一個淨土成就的因緣。當然,他的願發的越多,他這一期要成就國土所花的時間就越長。你發的越細,因為你要把這個願填滿,你六度的妙行所拖的時間就越長,就這麽一個情況。這個就是淨土的成就。


    那麽舍利弗尊者,他作為華光如來,他這一期的國土是一個淨土呢,還是一個穢土?我們看辛二這一段就容易清楚。看“國土莊嚴”,我們看經文。


    國名離垢,其土平正,清淨嚴飾,安隱豐樂,天人熾盛。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其旁各有七寶行樹,常有華果。


    這個地方講到那個國土的名稱叫做離垢。什麽叫離垢呢?就是往生到這個國土的人,這個眾生,他的身口意要遠離一切的汙垢。什麽叫汙垢呢?身口意當中的煩惱跟邪見。


    我們看極樂世界的名稱是什麽?極樂。所以它的特色是什麽?“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這個極樂世界是用快樂攝受眾生。當然這個快樂不是隻有世間的有為快樂,它有五塵的說法、禪定三昧樂,更重要是一種大乘法樂。所以極樂世界的特色是用快樂來攝受眾生,在快樂當中使令我們“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那麽,舍利弗所成的佛叫華光如來,他的特點就是,在因地的時候,在內在的調伏(調伏煩惱邪見)這一塊,下了很深的功夫,叫離垢。這個離垢世界有六個特點:


    第一個,“其土平正”。這個國土當然有平地有高山,但是它平地的地方它不能有高高低低,這是他因地所發的願。他要滿這個願,他必須怎麽樣呢?心中沒有高慢,內心正直,遠離高慢。所以,他招感的國土,隻要是平地的,就是全部平的,它在平地當中不可能有高低的情況。


    第二個,“清淨嚴飾”。這個清淨嚴飾就是,他所居住的環境是種種的寶物所莊嚴的。這個地方在因地的時候要特別加強布施波羅蜜。


    第三個,“安隱豐樂”。安隱指的是這個國土沒有小三災。你看我們娑婆世界有刀兵、饑餓、疾病這三種災難。豐樂表示這個國土食物特別的豐足,安隱豐樂,這是修十善業所感。


    第四個,“天人熾盛”。古德特別解釋說,這個地方是沒有三惡道,要麽諸天,要麽就是人。這個正報,諸天跟人充滿整個世界。


    第五個,“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這個大地,它是清淨的琉璃作為大地,然後在大地當中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東西有四條,南北有四條,構成八條道路。道路跟道路中間,用黃金來做彼此的界限,來界定道路的兩側。這是第五點,琉璃為地。


    第六個,在琉璃地的兩邊有七寶所成的行樹,而且行樹當中常有華果。這一點跟極樂世界有點相似。


    其實,我們從佛陀的名號“華光如來”,沒辦法去判定是淨土、穢土,但是從國土的依正莊嚴可以看出消息。基本上,我們判定穢土跟淨土,從依報來看,大地是個指標,因為所有的依報環境都依大地而住,你的房舍、宮殿、樓閣都依大地而住。大地隻要是清淨,你不可能上麵的東西是汙穢的。如果大地是有泥土跟砂石,是不淨物,那麽基本上就是穢土了。如果大地是一個琉璃地,是黃金為地,這個基本上就是淨土,跑不掉了。所以第一個,它的大地是一個觀察點。這個國土到底是淨土是穢土,大地是一個指標。


    第二個,正報的身心世界,它不能有三惡道。所有的淨土,在凡聖同居土不能有三惡道。不能夠說你投生到淨土去,結果墮到三惡道去了。諸位,什麽叫淨土?淨土是佛陀創造出來的,他規劃出來的。為什麽規劃呢?為了饒益有情。他怎麽可能創造三惡道呢?當然穢土不一樣。穢土是釋迦牟尼佛隨順眾生的共業來到娑婆世界,來教化我們。所以,大凡是淨土,絕對不可能有三惡道,因為淨土是佛陀在菩薩行菩薩道的時候他創造出來的。


    所以,兩個指標:第一個,大地要清淨;第二個,正報要遠離三惡道。我們從這兩個指標來看,華光如來所成就的離垢世界,是一個標準的淨土。


    辛三、說法教化


    我們看第三個,辛三的“說法教化”。看經文。


    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三乘法。


    當然,我們到淨土去不隻是享受快樂,重點是要得到佛法的教化才能夠增上。所以我們看看,這個離垢世界是怎麽樣來教化眾生呢?華光如來亦以三乘的教法,以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來教化眾生。也就是說,雖然華光如來出世的時候人的壽命很長,它不是五濁惡世,但是因為他因地的本願故而說三乘法。


    蕅益大師說,很多人以為三乘的教法是一個權法,隻有五濁惡世才須說,隻要是清淨的國土就直接地開顯一佛乘。蕅益大師說這個觀念是錯的。他說,極少數人能夠直接進入一佛乘,絕大數的眾生都必須要先修權法,再會權入實。這跟淨不淨土沒有關係,這是善根的問題。


    其實我們說實在,《法華經》隻適合少數的特殊個案,像六祖大師這種特殊的個案,其實它不適合初學者。就是說,你完全沒有學過唯識,沒有學習中觀,你對於這種調伏的法門,這種三乘的調伏法門都沒有修過,直接觀照一念心性,你不容易相應的。《法華經》是要先有權法再有實法,這樣子才容易理解。所以蕅益大師說,我們不能忽略權法的重要。


    就是說,雖然華光如來的國土是一個淨土,阿彌陀佛的國土也是一個淨土,蕅益大師說,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成佛的時候,也是施設三乘的教法。因為往生淨土的人很多不是聖人,很多凡夫帶業往生的,而整個出離道,解脫生死這一塊還得要靠三乘的教法。你不能一開始告訴他一心真如的,他必須要先解脫,才趨向菩提的。所以這個是必須的,就是三乘教法是一個基礎。


    辛四、劫號名稱


    我們看辛四的“劫號名稱”。看經文。


    其劫名大寶莊嚴。何故名曰大寶莊嚴?其國中以菩薩為大寶故。


    這個地方是說明華光如來成佛的時間點,他的時間在大寶莊嚴劫。這個大寶莊嚴劫,我們做一個說明。我們這個世界一般就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就是一個成、住、壞、空,四個中劫。成住壞空中,隻有在住劫(成住壞空的第二個)有人居住,其他都沒有人居住。這個住劫,它的名稱叫大寶莊嚴。比方我們現在是什麽劫?我們現在叫做賢劫。賢劫有千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這個華光如來出生的時間點,在大寶莊嚴劫。


    為什麽這個劫的名稱叫大寶莊嚴呢?因為在那個地方有很多很多的大菩薩出現,以菩薩為珍寶。就是那個時間點招感了很多的大菩薩出現。


    辛五、菩薩眾數


    那麽為什麽有這麽些大菩薩呢?它的情況怎麽樣呢?我們看辛五就容易清楚,“菩薩眾數”。看經文。


    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非佛智力,無能知者。若欲行時,寶華承足。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恒為諸佛之所稱歎。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諸法之門,質直無偽,誌念堅固。如是菩薩,充滿其國。


    我們解釋一下這個離垢世界的菩薩的相貌。古德用十種功德來解釋以下的菩薩的情況:


    第一種功德,叫做“眾聖難量德”。就是數目很難很難去思量,太多了。說“彼諸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是一般的算數或譬喻所能夠去算清楚的,除非以佛陀的這種中道大圓鏡智的智慧,其他九界眾生是不能了解的。我們看得出來,舍利弗尊者因地的時候他花的時間長,用共願共行來招感眾生的時間也花得特別長,跟眾生結的緣特別廣,所以往生到離垢世界的眾生的數目很多。眾聖難量德。


    看第二個,“若欲行時,寶華承足”。這個地方是說明“身心清淨德”。這個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對於戒行,尤其是微細戒,特別的嚴格,所以他招感果地的時候,他成就以後,他一抬足,地上自然出現大寶蓮花來接他的雙足。這個是講到他的清淨的功德。


    第三個,“此諸菩薩非初發意,皆久植德本”。這個講到他的智慧,叫做“妙因宿植德”。這些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對於大乘的中道實智的智慧堅固成就。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智慧,所以,你要沒有智慧,你那些福報就意義不大了。因為你沒有智慧,你那個福報就是有漏,就不能構成波羅蜜,不能到彼岸了。一個菩薩能夠叫做“久植德本”,那起碼是初地以上,大乘見道位以上。


    第四個,“於無量百千萬億佛所,淨修梵行”。這個地方指的是“良緣殊勝德”。一個菩薩要進步,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你親近的佛陀要多,因為所有的十法界裏麵佛陀是最殊勝的善知識,他有廣大的方便力。在經典上說,你隻要見過佛陀,佛陀不會讓你空過的。他不會隻是讓你空空地供養,他一定會對你做出有幫助的東西出來,不可能讓你空過。這些菩薩他有什麽殊勝的因緣呢?經常親近佛陀。當然我們娑婆世界的問題就是,我們很難見佛,我們隻能見到佛像,相對就比較吃虧了。這些菩薩因地的時候,卻能夠“於無量百千億佛所,淨修梵行”。


    第五個,“恒為諸佛之所稱歎”。這個叫做“名稱普聞德”。他的福德智慧具足,而且他也經常得到諸佛的稱歎。


    第六個,“常修佛慧”。這個地方指的是“欣求智慧德”。這個菩薩對於中道的智慧,不管是實智,不管是權智,他對這個智慧特別的好樂,好樂智慧。


    第七個,“具大神通”。這個是“慈悲化度德”。菩薩要度化眾生,有兩個方法:第一個,神通;第二個,說法。神通當然就是跟禪定有關係,他能夠深入正定,行眾三昧,他有這個神通才能夠觀機逗教。所以叫做“慈悲化度德”。


    第八個,“善知一切諸法之門”。神通跟說法這兩個跟度化都是利他的,他有所謂的“善巧方便德”,對一切方便的五乘法門怎麽樣使令一個眾生安樂,怎麽樣使令眾生解脫,他完全是通達的。


    第九個,“質直無偽”。就是內心純正,沒有虛偽之相。他這沒有虛偽之相不是不打妄語,沒那麽簡單。他那個沒有虛偽,就是他的心很少打妄想。他的心就是蕅益大師說的正念真如、純正無妄。純正無妄就是,他的心經常觀察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一切法是唯心所變現的,所以他內心是正直的。我們一般人打妄想,這時候心就彎曲了。


    第十個,“誌念堅固”。就是菩薩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時候,他內心不生疲厭。這個不生疲厭在所有功德裏麵最重要也最困難,這個叫做“具足普賢德”。就是他在菩薩行願能夠“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普賢德要圓滿,一定要八地菩薩,無功用行。我們凡夫在行菩薩道,不管是學習佛法,不管是教化眾生,隻要你心中有所作意,你就會疲憊,你就要休息。隻有八地菩薩他不需要休息,他就是“無功用行我恒摧”,沒有有所得的作意。


    “如是菩薩,充滿其國”。就很多很多的大菩薩,這十種功德的菩薩來充滿其國。


    我們講依報莊嚴,那當然是大地、宮殿、寶樹、樓閣。我們看一個國土的優劣,其實依報是僅供參考。你住什麽環境,什麽樣的大地,這是僅供參考,重點在正報。就是說,佛陀成就國土的目的是什麽呢?就是要教化眾生。而教化眾生他一定有一個團隊。你看釋迦牟尼佛,當時的團隊是聲聞,以聲聞人——比丘、比丘尼為主的千二百五十人俱。但是,隻要是淨土,他的團隊一定是菩薩。


    這個是這樣。諸位!我們往生到淨土去,我們一般的凡夫是最低階的,叫做凡聖同居土。就是帶業往生,我們在凡聖同居土。當然我們這個凡聖同居土的特點,它沒有三惡道。你隻要在這個淨土待著,就算你有那個罪業,但沒有那個因緣觸動,就不會到三惡道去。稍微高一點,就是聲聞人往生的方便有餘土。第三個就是指標了,就是實報莊嚴土了,這個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社會上的精英分子。這些大菩薩是幹什麽呢?幫助佛陀來弘揚佛法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個華光如來他有這些十種功德的菩薩充滿其國,領導這些十種功德菩薩來從事三乘的教化,就所謂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辛六、壽量長短


    我們看辛六的“壽量長短”。看經文。


    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其國人民,壽八小劫。


    我們來看看壽命。“舍利弗!華光佛壽十二小劫,除為王子未作佛時。”就是他成佛以後的時間是十二小劫,但是這個地方沒有明顯地說出來他未成佛的時候是多長的時間。總之,他成佛以後的時間總共是十二小劫來教化眾生。一般的凡聖同居土的人民的壽命多久呢?壽命八小劫。


    我們凡夫是這樣子。我們凡夫選擇一個國土,當然第一個一定要是淨土。你要選擇一個穢土,那你就在娑婆世界待著就好了,就沒必要改變了。我們要從娑婆世界離開,一定選擇一個更好的環境。那麽更好的環境,當然要看依正二報。你跟什麽人,你接受什麽人的教化?你被越高階的人教化,你進步越快。


    除了依正莊嚴以外,第二個重要的就是壽命的長短了。這一點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特別提到說,凡夫要能夠成就,很少是靠個人。他說,這個人他煩惱很重,怎麽一下子就成佛了?因為他有一個很好的外在的因緣。


    所以龍樹菩薩說,一個會成佛的人,不完全是他的努力。他怎麽樣?把握時節。把握時節因緣,叫“莫失好時”。就是你能夠知道哪一個國土是依正莊嚴特別殊勝,特別是這個壽命要久遠,這個壽命就是有效期限要長。華光如來他所創造的凡聖同居土,攝受凡夫的壽命是八劫,成佛不夠,解脫可以。當然,他一定會公布他的因地,現在還在規劃當中,等到快成熟的時候他一定會公布他往生的因地。所以,你很努力地修他的因地,你跟他的因地去做,你有八劫的時間。這是你黃金時段,你可以從八劫當中斷見思惑。


    諸位!你知道極樂世界提供凡聖同居土的壽命多久嗎?“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隻劫。”古人說,極樂世界為什麽為十方諸佛稱歎呢?那當然對凡夫說的。要是初地菩薩,你給他多少壽命,他沒差。因為他這個地方壽命結束了,他隨願就到其他地方去,他很多地方可以去。凡夫你上了淨土,你就要把握機會了。


    所以,我們凡夫在往生淨土的時候,要考慮一次到位,“拚個今生,永作閑漢”。就是說,今生我放棄了所有的享受,我把所有時間用來念佛,用來調伏煩惱,來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好,我成功了,我希望我這次的成功能夠直接到成佛為止,我不用再改變生命的果報體了。就是努力一次而直接成佛了,就是一次到位。


    當然,這個很難。你看華光如來,他這個成佛時間也不短。我們看前麵:“汝於未來世中,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幹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他經曆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他提供的壽命是八小劫,成佛是遠遠不夠的,成佛是三大阿僧隻劫。


    諸位!極樂世界的人民是無量無邊阿僧隻劫,所以他的成佛時間更短。那對我們凡夫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們希望一個安穩的環境,我們不喜歡經曆太多的死亡的過程。因為每一次的死亡對我們凡夫來說就充滿了變數,原則上往壞的方向跑的機會大。


    所以這個壽命很重要。一個國土,它的依正莊嚴,還有它的有效期限,這兩個都很重要。


    辛七、轉記補處


    我們看辛七的“轉記補處”。看經文。


    華光如來,過十二小劫,授堅滿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告諸比丘,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曰華足安行,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其佛國土,亦複如是。


    這個地方是講到華光如來滅度以後他的接班人是誰。華光如來成佛以後的壽命是十二小劫,十二小劫以後他把這個成佛的因緣就授給一個堅滿菩薩,來成就無上菩提。堅滿菩薩接著成佛,號曰華足安行。這個堅滿菩薩每走一步的時候,也是寶華承足。多陀阿伽度就是如來,阿羅訶就是應供,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覺,這是佛陀的通號。“其佛國土,亦複如是。”離垢世界是修學法華的因地所招感。


    一般來說,一尊佛要滅度,就是隻有一種情況出現:他的法緣已經盡了。你看釋迦牟尼佛,古德說,釋迦牟尼佛,按說他的壽命可以到一小劫,但是他沒有把它用完,他八十歲就往生了。為什麽?因為他“所應度者,悉皆已度;其未度者,皆作得度因緣”。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以後,跟他有緣的眾生,善根成熟的全部度完了。他最後一次度的,是他躺在病床上時,一個叫須跋陀羅的人,八十幾歲了,平常可能很懈怠,聽到佛陀要滅度了,趕快衝過來見佛一麵。佛陀跟他講四聖諦,最後成就阿羅漢果。度完以後,釋迦牟尼佛知道,他的今生該度的都度完了。所以未來怎麽樣?就是法寶流通了,就隨緣了,給眾生栽培善根了。所以一尊佛會滅度,表示法緣已經窮盡,他該度的都度了。所以這個地方就是,一個佛的法緣的深廣,就決定一尊佛住世的長短。


    辛八、法住久近


    我們看第八段,“法住久近”。看經文。


    舍利弗!是華光佛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像法住世亦三十二小劫。


    佛陀在世的時候先把根機成熟的度化了,他滅度以後,剩下的工作就是法寶流通的問題了。這個就是“有法無人”。佛陀滅度以後,這個法在,但是這個人不在了,那麽大家修行就各憑本事了。沒有佛陀了,就是醫生不在,但是藥還在。


    這個“有法無人”經曆了三個階段:正法、像法、末法。什麽叫正法呢?就是有教法、有觀法、有果證。就是說,你在華光如來在世的時候學習的教法,跟佛滅度的時候完全一樣,差別不大,而且證果的人很多。這個就是正法時期。它多久呢?三十二小劫。就是說,華光如來在世的時候,他說的法的內容,在他滅度以後,三十二小劫當中變化不大。


    三十二小劫以後產生變化了,就是這個教法、觀法力量薄弱,果證的人變少了,因為因地的法薄弱了。就是古人說的,這個牛奶慢慢摻水了。正法時代的牛奶,就是佛陀在的牛奶,法味充足;但是越往後走,你摻一點水,他摻一點水,這個牛奶的味道就薄弱了。但是這個法又有點像正法,所以叫像法。


    正法時代是教觀果證為特色;像法時代,塔廟佛事,大家就忙著蓋廟、做佛事了;末法時代就更糟糕了,它不但是果證少,教觀變少,以持戒修福為主了,就是偏重事修了,對這個教觀的學習就薄弱了。


    這個就是華光如來滅度以後的法運過程,就是正法、像法跟末法三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妙法蓮華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妙音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妙音0並收藏妙法蓮華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