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愉王殿下,對臣也這般虛偽麽 作者:不愛吃榴蓮的饕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殿下聞言,眼底卻閃過嘲諷和狂傲的意味,“國公爺多慮了,本宮不會就此灰心喪氣,更不會讓這區區的不公,成為阻礙本宮前行的絆腳石。”
“本宮定要讓父皇親眼見證,本宮才是那個真正適合皇位。”
另一邊,明王正立於不遠處的一株古木之下,將國公爺與太子之間那微妙而深沉的對話盡收眼底。
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忽地,他邁動步伐,刻意加重了腳步,緩緩走近,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語。
“有些人啊!妄想著自己才是那幕後操控的黃雀,殊不知,在更為複雜的棋局中,自己或許隻是那螳螂捕蟬中的螳螂罷了。”
太子聽聞此言,眼神瞬間冷冽如霜,他緩緩轉身,目光如炬,直視著明王。
“本宮實在愚鈍,聽不懂五弟這高深莫測的言辭。不如五弟大發慈悲,為本宮細細翻譯一番?順便,也勞煩五弟解釋一下,那夜派刺客行刺本宮之事,究竟是何用意?”
明王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便恢複了常態,他輕笑一聲,仿佛是在嘲笑太子的透明感:“哎吆,瞧瞧,咱們尊貴的太子殿下也被刺客光顧了,可世人似乎隻關心那位被父皇寵上天的愉王,連本王都差點忘了,那晚的箭矢,本是打算一箭雙雕的。”
太子聞言,臉色瞬間陰沉如水,胸中的怒火幾乎要衝破理智的束縛。
然而,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聲音低沉而充滿威脅:“本宮修養深厚,不願與你多做無謂的爭辯。明王,你給本宮等著,這筆賬,我們遲早要算清楚。”
明王卻毫不在意,甚至挑釁地嗬了一聲:“你也給本王等著,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國公爺見狀,眉頭緊鎖,他深知此刻不宜與明王正麵衝突,於是輕輕拉了拉太子的衣袖,低聲勸道。
“殿下,走吧,莫要與他逞一時口舌之快,大局為重。”
太子卻輕輕拍了拍國公爺的手背,以示安撫,隨後對著明王冷笑一聲,那笑容中既有不屑也有嘲諷。
“也是,本宮為何要與你這種人多費唇舌?你還是趕緊回你的翰林院去吧,省得你的上司閑王,那個你曾經最瞧不起的人,說你玩忽職守,到那時,可就真的顏麵掃地了。”
說到最後,太子的眼底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嘲諷。
“本宮要是你,都不好意思在父皇麵前答應官複原職,真是能屈能伸啊,明王!”
言罷,太子與國公爺一前一後,從容不迫地離開,留下明王一人,臉色鐵青,眼中閃爍著不甘與憤怒的光芒。
此刻,明王的心中,一股難以名狀的羞辱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緊握的拳頭微微顫抖,目光中閃爍著不甘與憤懣。
正當他心中翻騰著各種複雜的情緒,腦海中不斷回響著太子那諷刺的話語時,一抹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大理寺的範大人正緩步而來,與幾位同僚談笑風生。
明王一下子就想到,早朝上範大人那番微妙的話語,心中的怒火也瞬間找到了發泄物。
“範大人,今日早朝上你的發言,可是在暗中支持愉王?”
範大人身旁的同僚們聞言,皆是神色一變,仿佛看到了即將爆發的風暴,紛紛找了個借口,迅速散開,不願卷入這場無妄之災。
範大人微微一愣,隨即恢複了常態,嘴角勾起一抹溫和的笑意,“殿下誤會了,微臣隻是在聽到禮部提及太子可以接任丞相一職時,有感而發,那些話絕非為愉王而發。若因此造成了殿下的誤解,實乃微臣之過。”
範大人的態度謙遜而誠懇,言辭之間沒有絲毫的破綻,讓明王一時之間竟找不到可以指責的地方。
雖是如此,但是他心裏的怒火還是未散去,他冷哼一聲,加快步伐,徑直前往翰林院,打算將這股不滿發泄到閑王身上。
望著明王漸行漸遠的背影,範大人輕輕歎了口氣,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這位明王殿下愈發顯得偏執與可怕,長此以往,恐怕他身邊能真心相待之人將會越來越少。
範大人的目光中流露出一抹淡淡的憂慮。
*
元林愉隨著元帝踏入禦書房的那一刻,目光不經意間掠過一抹熟悉的身影——太傅。
他正端坐於一側案前,身側整齊地擺放著幾本厚重的書籍,那沉穩的氣度與歲月沉澱的智慧,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而同時,元林愉心中也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果然,元帝的聲音響起,驗證了她的猜想:“愉王,朕知你接手丞相之務,定會引來諸多非議。為此,朕特地請來了太傅大人,作為你的導師,助你一臂之力。從今往後,你需每日下午前往禦書房,聆聽太傅的教誨。”
元林愉聞言,心中雖有準備,卻仍不免微微一怔,隨即開口解釋道:“父皇,兒臣在藥王穀時,並未荒廢學業,母妃已為兒臣聘請了教書先生。”
太傅聞言,麵上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耐心地為她剖析:“民間教書先生所授,雖也博大精深,卻難免偏於一隅。而老夫所教,乃是為官之道,治國之策,其中精妙,非親身體驗難以領悟。”
元林愉聽完太傅的解釋,隻覺得頭愈發地疼了,但轉念一想,自己既已接手丞相的部分職務,這些便都是必經之路,無可逃避。
丞相之務的討論告一段落,元帝又提及了另一樁事:“丞相昨日離去,留下諸多未處理的公文。愉王,你今日便留在禦書房,直至晚上再回宮,也好方便處理這些事務。”
望著案頭上堆積如山的公文,元林愉心中不禁嘀咕:這丞相,莫非是故意的?
然而,更讓她憂心的是另一樁更為嚴峻的問題。
她身為女子,卻女扮男裝,每日下午都要在禦書房接受太傅的教學,旁邊還有父皇監視著。
這萬一哪天葵水來潮,她又該如何是好?
想到此處,元林愉再也按捺不住,連忙開口:“父皇,兒臣鬥膽請問,可否不在禦書房處理公務?”
元帝輕輕抬眸,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探究:“哦?這是為何?”
元林愉微微欠身,細聲解釋:“禦書房乃朝中重地,每日進出之人眾多,兒臣擔心會無意間聽到一些不應知曉的機密。再者,兒臣也恐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所不妥,累及父皇威名。”
“本宮定要讓父皇親眼見證,本宮才是那個真正適合皇位。”
另一邊,明王正立於不遠處的一株古木之下,將國公爺與太子之間那微妙而深沉的對話盡收眼底。
他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忽地,他邁動步伐,刻意加重了腳步,緩緩走近,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語。
“有些人啊!妄想著自己才是那幕後操控的黃雀,殊不知,在更為複雜的棋局中,自己或許隻是那螳螂捕蟬中的螳螂罷了。”
太子聽聞此言,眼神瞬間冷冽如霜,他緩緩轉身,目光如炬,直視著明王。
“本宮實在愚鈍,聽不懂五弟這高深莫測的言辭。不如五弟大發慈悲,為本宮細細翻譯一番?順便,也勞煩五弟解釋一下,那夜派刺客行刺本宮之事,究竟是何用意?”
明王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便恢複了常態,他輕笑一聲,仿佛是在嘲笑太子的透明感:“哎吆,瞧瞧,咱們尊貴的太子殿下也被刺客光顧了,可世人似乎隻關心那位被父皇寵上天的愉王,連本王都差點忘了,那晚的箭矢,本是打算一箭雙雕的。”
太子聞言,臉色瞬間陰沉如水,胸中的怒火幾乎要衝破理智的束縛。
然而,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聲音低沉而充滿威脅:“本宮修養深厚,不願與你多做無謂的爭辯。明王,你給本宮等著,這筆賬,我們遲早要算清楚。”
明王卻毫不在意,甚至挑釁地嗬了一聲:“你也給本王等著,下一個,就輪到你了。”
國公爺見狀,眉頭緊鎖,他深知此刻不宜與明王正麵衝突,於是輕輕拉了拉太子的衣袖,低聲勸道。
“殿下,走吧,莫要與他逞一時口舌之快,大局為重。”
太子卻輕輕拍了拍國公爺的手背,以示安撫,隨後對著明王冷笑一聲,那笑容中既有不屑也有嘲諷。
“也是,本宮為何要與你這種人多費唇舌?你還是趕緊回你的翰林院去吧,省得你的上司閑王,那個你曾經最瞧不起的人,說你玩忽職守,到那時,可就真的顏麵掃地了。”
說到最後,太子的眼底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嘲諷。
“本宮要是你,都不好意思在父皇麵前答應官複原職,真是能屈能伸啊,明王!”
言罷,太子與國公爺一前一後,從容不迫地離開,留下明王一人,臉色鐵青,眼中閃爍著不甘與憤怒的光芒。
此刻,明王的心中,一股難以名狀的羞辱感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緊握的拳頭微微顫抖,目光中閃爍著不甘與憤懣。
正當他心中翻騰著各種複雜的情緒,腦海中不斷回響著太子那諷刺的話語時,一抹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大理寺的範大人正緩步而來,與幾位同僚談笑風生。
明王一下子就想到,早朝上範大人那番微妙的話語,心中的怒火也瞬間找到了發泄物。
“範大人,今日早朝上你的發言,可是在暗中支持愉王?”
範大人身旁的同僚們聞言,皆是神色一變,仿佛看到了即將爆發的風暴,紛紛找了個借口,迅速散開,不願卷入這場無妄之災。
範大人微微一愣,隨即恢複了常態,嘴角勾起一抹溫和的笑意,“殿下誤會了,微臣隻是在聽到禮部提及太子可以接任丞相一職時,有感而發,那些話絕非為愉王而發。若因此造成了殿下的誤解,實乃微臣之過。”
範大人的態度謙遜而誠懇,言辭之間沒有絲毫的破綻,讓明王一時之間竟找不到可以指責的地方。
雖是如此,但是他心裏的怒火還是未散去,他冷哼一聲,加快步伐,徑直前往翰林院,打算將這股不滿發泄到閑王身上。
望著明王漸行漸遠的背影,範大人輕輕歎了口氣,心中五味雜陳。
他深知,這位明王殿下愈發顯得偏執與可怕,長此以往,恐怕他身邊能真心相待之人將會越來越少。
範大人的目光中流露出一抹淡淡的憂慮。
*
元林愉隨著元帝踏入禦書房的那一刻,目光不經意間掠過一抹熟悉的身影——太傅。
他正端坐於一側案前,身側整齊地擺放著幾本厚重的書籍,那沉穩的氣度與歲月沉澱的智慧,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而同時,元林愉心中也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果然,元帝的聲音響起,驗證了她的猜想:“愉王,朕知你接手丞相之務,定會引來諸多非議。為此,朕特地請來了太傅大人,作為你的導師,助你一臂之力。從今往後,你需每日下午前往禦書房,聆聽太傅的教誨。”
元林愉聞言,心中雖有準備,卻仍不免微微一怔,隨即開口解釋道:“父皇,兒臣在藥王穀時,並未荒廢學業,母妃已為兒臣聘請了教書先生。”
太傅聞言,麵上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耐心地為她剖析:“民間教書先生所授,雖也博大精深,卻難免偏於一隅。而老夫所教,乃是為官之道,治國之策,其中精妙,非親身體驗難以領悟。”
元林愉聽完太傅的解釋,隻覺得頭愈發地疼了,但轉念一想,自己既已接手丞相的部分職務,這些便都是必經之路,無可逃避。
丞相之務的討論告一段落,元帝又提及了另一樁事:“丞相昨日離去,留下諸多未處理的公文。愉王,你今日便留在禦書房,直至晚上再回宮,也好方便處理這些事務。”
望著案頭上堆積如山的公文,元林愉心中不禁嘀咕:這丞相,莫非是故意的?
然而,更讓她憂心的是另一樁更為嚴峻的問題。
她身為女子,卻女扮男裝,每日下午都要在禦書房接受太傅的教學,旁邊還有父皇監視著。
這萬一哪天葵水來潮,她又該如何是好?
想到此處,元林愉再也按捺不住,連忙開口:“父皇,兒臣鬥膽請問,可否不在禦書房處理公務?”
元帝輕輕抬眸,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探究:“哦?這是為何?”
元林愉微微欠身,細聲解釋:“禦書房乃朝中重地,每日進出之人眾多,兒臣擔心會無意間聽到一些不應知曉的機密。再者,兒臣也恐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所不妥,累及父皇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