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濟王被賞封地
愉王殿下,對臣也這般虛偽麽 作者:不愛吃榴蓮的饕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當滿朝文武還沉浸在愉王接手丞相事務所帶來的震撼之中,元帝的目光忽地轉向了濟王。
“還有一事,”元帝緩緩開口,“濟王常年在邊疆征戰,與王妃聚少離多,朕心甚慰。”
“故而,朕決定將西林作為封地,正式贈予濟王。此次回西林,濟王便帶著王妃一同前往吧,也替朕好好管理那片土地,讓西林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免受戰亂之苦。”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炸開了鍋,官員們麵麵相覷,震驚之色溢於言表。
他們心中都明白,元帝這番話,實則意味著濟王與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已然無緣。
濟王聞言,神色先是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激動與感激。
他快步走到一旁,恭敬地跪在地上,“兒臣多謝父皇隆恩!兒臣定不辜負父皇的期望,誓死守護西林,讓西林的老百姓能夠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遠離戰爭的硝煙與苦難。”
元帝見狀,嘴角不禁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滿意與欣慰。
他輕輕擺了擺手:“好,有濟王這番話,朕便放心了。平身吧,朕期待著西林在你的治理下,能夠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濟王連忙道謝:“多謝父皇!”
元林愉在一旁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羨慕與感慨。
她暗自思量,若是自己也能像濟王那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封地,遠離朝堂的紛爭與權謀,那該有多好啊。
然而,現實總是那麽殘酷,她還有未了結的事情去做,再加上父皇如今又讓她插手政務,注定無法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元帝的目光如鷹隼般在朝堂之上掃視一圈,最終緩緩開口,“眾位愛卿,若無他事,便退朝吧。”
話音未落,一位官員卻在接觸到明王那意味深長的眼神後,鼓起勇氣,硬著頭皮問道:“陛下,當初明王被陛下禁足王府,翰林院的官職也由閑王暫時代理。那麽,如今是否該讓閑王將職位歸還給明王了呢?”
太子聽聞此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自嘲諷:如今丞相不在,明王黨群龍無首,這些人真是沒腦子,這種情況下還說這種話,真夠白癡的。
元帝冷冷地瞥了那位官員一眼,隨即目光轉向閑王,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與威嚴:“閑王,你對此事有何看法?你是否願意將你現在的職位讓給明王呢?”
閑王在官員開口之際,便已羞憤得耳根通紅,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此刻聽到元帝的詢問,他偷偷瞄了一眼左側的明王,心中暗自咬牙,臉上卻強作鎮定。
“兒臣不願。兒臣如今身為翰林院大學士,這個職位並非明王所讓。明王昔日不過是在翰林院掛個閑職,他大可以官複原職,無須兒臣相讓。”
明王一聽這話,眼中頓時閃過一抹怒火,卻仍強作鎮定道:“閑王這話是何意?夾槍帶棒的,又不是本王讓你讓的,是那位大人說的。你有火,衝那官員發去!”
閑王聞言,又委屈又氣,索性別過頭去,不再搭理他。
明王見狀,不屑地冷哼一聲:“本王若是猜得沒錯,那官員似乎是你翰林院的人吧?你這大學士的人品,可真是差勁啊!差到連同仁都想把你換掉。”
閑王一聽這話,當即怒目而視,正欲開口反駁,卻聽元帝沉聲喝道:“再吵就滾到外麵吵去!”
元帝接著看向那位麵露恐慌的官員,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還不趕緊滾回隊伍裏!”
官員聞言,連忙站起身,灰溜溜地回到原本的位置上站著,不敢再言語。
元帝轉而看向明王,語氣中帶著幾分警告與命令:“你既然想替朕做事,那便去翰林院吧。不過,一切要聽閑王的安排,不可影響翰林院的正常秩序。”
明王一聽這話,雖然心中不甘,卻仍拱手應承:“是。”
他心中暗想:等著吧,閑王,看本王如何整治你!
閑王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水,心中暗自思量:一山不容二虎,如此看來,自己這大學士的位子,怕是要坐不安穩了。有那麽一刻,他甚至想撂挑子不幹了。
元林愉將這兩個人的神色變化盡收眼底,心中不禁歎了口氣,暗自感慨:都是皇上的兒子,還要各自操勞政務,恐怕他們這一屆的皇子,是最為艱難的吧。
太子在聽到元帝的這番安排後,眼底閃過一絲笑意,心中暗自思量:父皇豈會不知讓明王官複原職隻會讓他繼續欺負閑王?隻能說他是故意的。
就在眾人思緒萬千之際,元帝突然起身,仿佛生怕底下人還要上奏一般,一邊邁步一邊說道:“退朝吧。愉王,你隨朕來。”
言罷,元帝便大步流星地離去,元林愉也連忙跟上,她心中實在是怕,自己若是再多待片刻,便會有那趨炎附勢之人,湊上前來,說些虛偽的恭維之詞。
太子殿下凝視著元林愉那輕快離去的背影,眼中不經意間閃過一抹幽深的陰霾。
他的目光中,既有不甘,也有對命運不公的淡淡哀愁。
國公爺見狀,心中暗自歎息,卻仍帶著一抹慈祥的笑容,輕聲寬慰道,
“殿下無需為此憂慮過重,世間萬物,皆有其定律。古語有雲,‘拔苗助長,適得其反’,愉王如今雖得陛下青睞,被捧得越高,未來若行差踏錯,跌落的也將更為慘烈。這世間的平衡,自有其玄妙之處。”
太子殿下輕輕側首,目光冷冽地睨了國公爺一眼,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酸楚與不甘。
“本宮隻是心有不甘,為何人與人之間的命運竟能如此懸殊?他元林愉,未曾付出絲毫努力,僅憑父皇的一時寵愛,便能享盡榮華富貴,被安排得妥妥當當。而本宮,卻仿佛被遺忘在角落,隻能日複一日地等待著父皇那偶爾的垂憐,施舍般賜予些許關注。”
國公爺聞言,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他輕輕拍了拍太子的肩膀,那動作中既有長輩的慈愛,也有對未來儲君的期許。
“殿下切勿如此自怨自艾。自古以來,成就一番偉業的君主,哪一個不是曆經磨難,從不被看好的境地中崛起,最終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成為那萬眾矚目的佼佼者?”
“殿下何不將這些看似不公的待遇,視為日後成就大業的磨礪與助力?須知,逆境方能鑄就堅韌之心,風雨之後,方能見彩虹。”
“還有一事,”元帝緩緩開口,“濟王常年在邊疆征戰,與王妃聚少離多,朕心甚慰。”
“故而,朕決定將西林作為封地,正式贈予濟王。此次回西林,濟王便帶著王妃一同前往吧,也替朕好好管理那片土地,讓西林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免受戰亂之苦。”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間炸開了鍋,官員們麵麵相覷,震驚之色溢於言表。
他們心中都明白,元帝這番話,實則意味著濟王與那至高無上的皇位,已然無緣。
濟王聞言,神色先是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激動與感激。
他快步走到一旁,恭敬地跪在地上,“兒臣多謝父皇隆恩!兒臣定不辜負父皇的期望,誓死守護西林,讓西林的老百姓能夠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遠離戰爭的硝煙與苦難。”
元帝見狀,嘴角不禁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滿意與欣慰。
他輕輕擺了擺手:“好,有濟王這番話,朕便放心了。平身吧,朕期待著西林在你的治理下,能夠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濟王連忙道謝:“多謝父皇!”
元林愉在一旁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羨慕與感慨。
她暗自思量,若是自己也能像濟王那樣,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封地,遠離朝堂的紛爭與權謀,那該有多好啊。
然而,現實總是那麽殘酷,她還有未了結的事情去做,再加上父皇如今又讓她插手政務,注定無法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元帝的目光如鷹隼般在朝堂之上掃視一圈,最終緩緩開口,“眾位愛卿,若無他事,便退朝吧。”
話音未落,一位官員卻在接觸到明王那意味深長的眼神後,鼓起勇氣,硬著頭皮問道:“陛下,當初明王被陛下禁足王府,翰林院的官職也由閑王暫時代理。那麽,如今是否該讓閑王將職位歸還給明王了呢?”
太子聽聞此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自嘲諷:如今丞相不在,明王黨群龍無首,這些人真是沒腦子,這種情況下還說這種話,真夠白癡的。
元帝冷冷地瞥了那位官員一眼,隨即目光轉向閑王,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與威嚴:“閑王,你對此事有何看法?你是否願意將你現在的職位讓給明王呢?”
閑王在官員開口之際,便已羞憤得耳根通紅,仿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此刻聽到元帝的詢問,他偷偷瞄了一眼左側的明王,心中暗自咬牙,臉上卻強作鎮定。
“兒臣不願。兒臣如今身為翰林院大學士,這個職位並非明王所讓。明王昔日不過是在翰林院掛個閑職,他大可以官複原職,無須兒臣相讓。”
明王一聽這話,眼中頓時閃過一抹怒火,卻仍強作鎮定道:“閑王這話是何意?夾槍帶棒的,又不是本王讓你讓的,是那位大人說的。你有火,衝那官員發去!”
閑王聞言,又委屈又氣,索性別過頭去,不再搭理他。
明王見狀,不屑地冷哼一聲:“本王若是猜得沒錯,那官員似乎是你翰林院的人吧?你這大學士的人品,可真是差勁啊!差到連同仁都想把你換掉。”
閑王一聽這話,當即怒目而視,正欲開口反駁,卻聽元帝沉聲喝道:“再吵就滾到外麵吵去!”
元帝接著看向那位麵露恐慌的官員,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還不趕緊滾回隊伍裏!”
官員聞言,連忙站起身,灰溜溜地回到原本的位置上站著,不敢再言語。
元帝轉而看向明王,語氣中帶著幾分警告與命令:“你既然想替朕做事,那便去翰林院吧。不過,一切要聽閑王的安排,不可影響翰林院的正常秩序。”
明王一聽這話,雖然心中不甘,卻仍拱手應承:“是。”
他心中暗想:等著吧,閑王,看本王如何整治你!
閑王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如水,心中暗自思量:一山不容二虎,如此看來,自己這大學士的位子,怕是要坐不安穩了。有那麽一刻,他甚至想撂挑子不幹了。
元林愉將這兩個人的神色變化盡收眼底,心中不禁歎了口氣,暗自感慨:都是皇上的兒子,還要各自操勞政務,恐怕他們這一屆的皇子,是最為艱難的吧。
太子在聽到元帝的這番安排後,眼底閃過一絲笑意,心中暗自思量:父皇豈會不知讓明王官複原職隻會讓他繼續欺負閑王?隻能說他是故意的。
就在眾人思緒萬千之際,元帝突然起身,仿佛生怕底下人還要上奏一般,一邊邁步一邊說道:“退朝吧。愉王,你隨朕來。”
言罷,元帝便大步流星地離去,元林愉也連忙跟上,她心中實在是怕,自己若是再多待片刻,便會有那趨炎附勢之人,湊上前來,說些虛偽的恭維之詞。
太子殿下凝視著元林愉那輕快離去的背影,眼中不經意間閃過一抹幽深的陰霾。
他的目光中,既有不甘,也有對命運不公的淡淡哀愁。
國公爺見狀,心中暗自歎息,卻仍帶著一抹慈祥的笑容,輕聲寬慰道,
“殿下無需為此憂慮過重,世間萬物,皆有其定律。古語有雲,‘拔苗助長,適得其反’,愉王如今雖得陛下青睞,被捧得越高,未來若行差踏錯,跌落的也將更為慘烈。這世間的平衡,自有其玄妙之處。”
太子殿下輕輕側首,目光冷冽地睨了國公爺一眼,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酸楚與不甘。
“本宮隻是心有不甘,為何人與人之間的命運竟能如此懸殊?他元林愉,未曾付出絲毫努力,僅憑父皇的一時寵愛,便能享盡榮華富貴,被安排得妥妥當當。而本宮,卻仿佛被遺忘在角落,隻能日複一日地等待著父皇那偶爾的垂憐,施舍般賜予些許關注。”
國公爺聞言,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他輕輕拍了拍太子的肩膀,那動作中既有長輩的慈愛,也有對未來儲君的期許。
“殿下切勿如此自怨自艾。自古以來,成就一番偉業的君主,哪一個不是曆經磨難,從不被看好的境地中崛起,最終跌破所有人的眼鏡,成為那萬眾矚目的佼佼者?”
“殿下何不將這些看似不公的待遇,視為日後成就大業的磨礪與助力?須知,逆境方能鑄就堅韌之心,風雨之後,方能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