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小郎君你吹牛
都穿越了還不興我和李二對著幹? 作者:村長也是幹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兄感覺如何?”
“賢弟確實好手段,傷口已然不疼。”
一見麵,蘇定方就豎起大拇指,江曉一笑,看向他的傷口。
傷口中的蛆蟲表現依舊活躍,很多都已紮到了蘇定方傷口的肉中,江曉不由聯想起以前網絡上看到一幅“蓮蓬乳”的圖片,頓時寒毛直豎,掉了一地雞皮疙瘩。(別搜圖,別說我沒提醒,手賤者除外)
太惡心了,江曉急忙轉移視線焦點。
蘇定方傷口周圍依舊紅腫,這一點江曉並意外和失望,再高效的抗生素起效都需要時間,何況他這種“土辦法”。不過,蘇定方說傷口不疼了,應該是個好現象。
繼續耐心等待吧。
“大兄好好休養,不可亂動,小弟出去走走。”
“山中有猛獸,賢弟莫擅入。”
蘇定方叮囑一句,江曉點頭答應,也沒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出了塢堡。
其實江曉昨晚幾乎沒睡,滿腦子都是鐵啊鐵。以前從沒有覺得鐵有多麽重要,穿越到當下才終於體會到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的重要標誌這句話是多麽正確。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連趁手的家夥什兒都沒有,可不就得喝西北風?
但,鐵從哪兒來?
著實令人頭疼。
塢堡前已經有不少人在采挖野菜。
按秦家老丈的說法,塢堡前小河旁這一大片山野是被劃分為若幹區域的。每天隻采挖其中的一塊,依次輪換,這樣就能持續有野菜可挖。
對此江曉非常感慨。
華夏先民真是既勤勞又生存的智慧,中華文明能綿延不絕真的不是偶然和僥幸,因為他的族人連采挖野菜都懂的細水長流、休養生息,這種謀劃性在全世界所有種族中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也深遠地影響了整個民族的氣質,那就是尚謀略而輕武力。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華夏先民看來,簡單粗暴直接使用武力是低劣的手段,所謂大國,當謀略,而這絕對是華夏數千年曆經無數危機和始終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郎君早。”
見江曉出現,眾人紛紛和他打招呼,江曉也一一回應。不過對小郎君這個稱呼,江曉其實是有些奇怪的。
隋唐乃至宋時之時通行以郎君稱呼男性,但之前一般會帶上姓氏或排行以示區別,譬如“蘇家郎君”、“武大郎”什麽的。
叫他小郎君也不是不可,楊秦兩個老頭是長者,就可以這麽叫他,但現在塢堡裏的人無論是否比他年長,都叫他小郎君,好像小郎君是他的專有稱呼一樣。這就有點奇怪了。
難道他很小嗎?
江曉低頭看一下,表示不服。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有人就不叫他小郎君,就像現在,一個人抱著一大團豬尾巴草從不遠處經過,出聲提醒他卻頭也不抬。
“那個,河邊濕冷,小心著涼。”
靠!以前叫人家小甜甜,啊呸,從來沒有的事兒,叫人家郎君,現在郎君都不叫了,叫人家“那個”。你等著,早晚收拾你!
江曉惡狠狠地想,然後大聲喊道:“多謝令儀提醒!”
這擺明了是故意報複。不過楊媛這次腳下沒有打滑,倒是她身後的車騎將軍調轉屁股衝江曉呲了下牙。
狗崽子,反了你了還!
江曉俯身撿起一個土塊兒就扔向車騎將軍,但別看將軍腿短,身體卻很靈活,一個小跳機智躲開。
江曉低頭再尋土塊兒,突然,一個場景好像過電一樣出現在他腦中,那是他扔骨頭砸惡狗的一幕。
這一幕仿佛一個火花,瞬間點燃一場大火,江曉猛然欣喜若狂。
“劉大,快去幫我找一根木杆來,要結實,兩指粗細!王三郎,去堡中把楊、秦二老喊來!”江曉大喊。
兩個孩子王不明所以,不過“小郎君”的話現在比誰都好使,立馬去了。
吩咐完,江曉又開始低頭尋找,神情急迫口中還念念有詞,不過找的已不再是土塊,而是一顆顆鵝卵石。
什麽也沒說,楊媛默默走到河邊,開始幫著一起找。
很快,劉大拿著一根木杆跑回,楊仲英和秦家老丈急匆匆趕來,連蘇定方也跟著一起來了。
“不礙事,醃臢貨們已經在某家身上做窩。”蘇定方見江曉盯著他,連忙解釋,他見王三郎匆忙喊人,心知必然有事,哪裏還肯獨自呆著?
江曉現在也顧不上理他,拿起幾塊鵝卵石遞給劉大和王三郎。
“看見河對麵那棵大柳樹了嗎?誰要是能打中他,某家獎他一隻大肥雞!”
“當真?!”王三郎眼睛簡直冒出光來,不過話音剛落,後腦就挨了劉大一巴掌。
“傻呀你,小郎君哪有大肥雞,與我等玩笑呢。”
“某說有就有,別說大肥雞,叫驢說不得都有。”
“真不是戲耍我等?”劉大也有點將信將疑了。
“哼。”江曉冷哼一聲,“使出你們吃奶的勁兒來!”
“好嘞!”
兩人興奮地答應一聲,開始摩拳擦掌,其他年少一些的小屁孩也紛紛尋找鵝卵石躍躍欲試。
“誰打中便獎誰!”
江曉又說一句,連采挖野菜的一眾婦人也被吸引過來,隻不過大家都不知江曉葫蘆中賣的什麽藥,便都默默觀看。
“嘿!”王三郎掄圓了胳膊,奮力將石頭扔出,可惜石頭落地離那棵大柳樹起碼還有十幾米。
“切。”劉大不屑地看一眼王三郎,“看咱的!”
劉大後退數步,然後一個衝刺將石頭扔出,石頭果然飛得更遠了些,但仍夠不到大柳樹。
“看我的。”小七奶聲奶氣叫一聲,扔出顆石頭,濺起的水花險些把鞋打濕。
接著小屁孩們紛紛扔出石頭,結果自然不必說。於是,河岸邊皆是指摘他人不堪的笑罵。
“小郎君,還說不是戲耍我等?那大柳樹離此至少三十步,除非蘇大哥,否則無人做得到。”劉大氣哼哼道。
古代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所以古代一步相當於現代兩步,三十步大約四十米左右。讓小屁孩們把石頭扔那麽遠,確實有點難為他們了。
蘇定方笑而不語。
“誰說的?江某就可以,而且……”江曉不屑,“別說你蘇大哥現在有傷在身,就是無傷,他也扔不過咱!”
江曉這麽一說,蘇定方立馬不樂意了,擼袖子就要下場。
“大兄莫急,我且問你,那大柳樹後的山牆,你可能投中?”
蘇定方定睛觀察一下,老老實實地搖搖頭道:“那山牆距此怕有百步,某家不能。”
江曉心中暗笑,肯定不能嘛。子弟兵全軍投彈記錄102米,而這記錄已經堪稱人類極限,簡直可稱為人形迫擊炮,哪怕你蘇定方是曆史名將,臂力過人,沒經過操練也絕對不可能扔百米以外,何況百步?
“某能!”
所有人一愣,片刻後爆出大笑,楊媛雖然沒笑,但內心也是不信的,並且隱隱還產生了一些反感。
“他居然是個說大話之人……”楊媛默默想著。
“賢弟確實好手段,傷口已然不疼。”
一見麵,蘇定方就豎起大拇指,江曉一笑,看向他的傷口。
傷口中的蛆蟲表現依舊活躍,很多都已紮到了蘇定方傷口的肉中,江曉不由聯想起以前網絡上看到一幅“蓮蓬乳”的圖片,頓時寒毛直豎,掉了一地雞皮疙瘩。(別搜圖,別說我沒提醒,手賤者除外)
太惡心了,江曉急忙轉移視線焦點。
蘇定方傷口周圍依舊紅腫,這一點江曉並意外和失望,再高效的抗生素起效都需要時間,何況他這種“土辦法”。不過,蘇定方說傷口不疼了,應該是個好現象。
繼續耐心等待吧。
“大兄好好休養,不可亂動,小弟出去走走。”
“山中有猛獸,賢弟莫擅入。”
蘇定方叮囑一句,江曉點頭答應,也沒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出了塢堡。
其實江曉昨晚幾乎沒睡,滿腦子都是鐵啊鐵。以前從沒有覺得鐵有多麽重要,穿越到當下才終於體會到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的重要標誌這句話是多麽正確。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連趁手的家夥什兒都沒有,可不就得喝西北風?
但,鐵從哪兒來?
著實令人頭疼。
塢堡前已經有不少人在采挖野菜。
按秦家老丈的說法,塢堡前小河旁這一大片山野是被劃分為若幹區域的。每天隻采挖其中的一塊,依次輪換,這樣就能持續有野菜可挖。
對此江曉非常感慨。
華夏先民真是既勤勞又生存的智慧,中華文明能綿延不絕真的不是偶然和僥幸,因為他的族人連采挖野菜都懂的細水長流、休養生息,這種謀劃性在全世界所有種族中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這也深遠地影響了整個民族的氣質,那就是尚謀略而輕武力。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華夏先民看來,簡單粗暴直接使用武力是低劣的手段,所謂大國,當謀略,而這絕對是華夏數千年曆經無數危機和始終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郎君早。”
見江曉出現,眾人紛紛和他打招呼,江曉也一一回應。不過對小郎君這個稱呼,江曉其實是有些奇怪的。
隋唐乃至宋時之時通行以郎君稱呼男性,但之前一般會帶上姓氏或排行以示區別,譬如“蘇家郎君”、“武大郎”什麽的。
叫他小郎君也不是不可,楊秦兩個老頭是長者,就可以這麽叫他,但現在塢堡裏的人無論是否比他年長,都叫他小郎君,好像小郎君是他的專有稱呼一樣。這就有點奇怪了。
難道他很小嗎?
江曉低頭看一下,表示不服。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有人就不叫他小郎君,就像現在,一個人抱著一大團豬尾巴草從不遠處經過,出聲提醒他卻頭也不抬。
“那個,河邊濕冷,小心著涼。”
靠!以前叫人家小甜甜,啊呸,從來沒有的事兒,叫人家郎君,現在郎君都不叫了,叫人家“那個”。你等著,早晚收拾你!
江曉惡狠狠地想,然後大聲喊道:“多謝令儀提醒!”
這擺明了是故意報複。不過楊媛這次腳下沒有打滑,倒是她身後的車騎將軍調轉屁股衝江曉呲了下牙。
狗崽子,反了你了還!
江曉俯身撿起一個土塊兒就扔向車騎將軍,但別看將軍腿短,身體卻很靈活,一個小跳機智躲開。
江曉低頭再尋土塊兒,突然,一個場景好像過電一樣出現在他腦中,那是他扔骨頭砸惡狗的一幕。
這一幕仿佛一個火花,瞬間點燃一場大火,江曉猛然欣喜若狂。
“劉大,快去幫我找一根木杆來,要結實,兩指粗細!王三郎,去堡中把楊、秦二老喊來!”江曉大喊。
兩個孩子王不明所以,不過“小郎君”的話現在比誰都好使,立馬去了。
吩咐完,江曉又開始低頭尋找,神情急迫口中還念念有詞,不過找的已不再是土塊,而是一顆顆鵝卵石。
什麽也沒說,楊媛默默走到河邊,開始幫著一起找。
很快,劉大拿著一根木杆跑回,楊仲英和秦家老丈急匆匆趕來,連蘇定方也跟著一起來了。
“不礙事,醃臢貨們已經在某家身上做窩。”蘇定方見江曉盯著他,連忙解釋,他見王三郎匆忙喊人,心知必然有事,哪裏還肯獨自呆著?
江曉現在也顧不上理他,拿起幾塊鵝卵石遞給劉大和王三郎。
“看見河對麵那棵大柳樹了嗎?誰要是能打中他,某家獎他一隻大肥雞!”
“當真?!”王三郎眼睛簡直冒出光來,不過話音剛落,後腦就挨了劉大一巴掌。
“傻呀你,小郎君哪有大肥雞,與我等玩笑呢。”
“某說有就有,別說大肥雞,叫驢說不得都有。”
“真不是戲耍我等?”劉大也有點將信將疑了。
“哼。”江曉冷哼一聲,“使出你們吃奶的勁兒來!”
“好嘞!”
兩人興奮地答應一聲,開始摩拳擦掌,其他年少一些的小屁孩也紛紛尋找鵝卵石躍躍欲試。
“誰打中便獎誰!”
江曉又說一句,連采挖野菜的一眾婦人也被吸引過來,隻不過大家都不知江曉葫蘆中賣的什麽藥,便都默默觀看。
“嘿!”王三郎掄圓了胳膊,奮力將石頭扔出,可惜石頭落地離那棵大柳樹起碼還有十幾米。
“切。”劉大不屑地看一眼王三郎,“看咱的!”
劉大後退數步,然後一個衝刺將石頭扔出,石頭果然飛得更遠了些,但仍夠不到大柳樹。
“看我的。”小七奶聲奶氣叫一聲,扔出顆石頭,濺起的水花險些把鞋打濕。
接著小屁孩們紛紛扔出石頭,結果自然不必說。於是,河岸邊皆是指摘他人不堪的笑罵。
“小郎君,還說不是戲耍我等?那大柳樹離此至少三十步,除非蘇大哥,否則無人做得到。”劉大氣哼哼道。
古代舉足一次為跬,舉足兩次為步,所以古代一步相當於現代兩步,三十步大約四十米左右。讓小屁孩們把石頭扔那麽遠,確實有點難為他們了。
蘇定方笑而不語。
“誰說的?江某就可以,而且……”江曉不屑,“別說你蘇大哥現在有傷在身,就是無傷,他也扔不過咱!”
江曉這麽一說,蘇定方立馬不樂意了,擼袖子就要下場。
“大兄莫急,我且問你,那大柳樹後的山牆,你可能投中?”
蘇定方定睛觀察一下,老老實實地搖搖頭道:“那山牆距此怕有百步,某家不能。”
江曉心中暗笑,肯定不能嘛。子弟兵全軍投彈記錄102米,而這記錄已經堪稱人類極限,簡直可稱為人形迫擊炮,哪怕你蘇定方是曆史名將,臂力過人,沒經過操練也絕對不可能扔百米以外,何況百步?
“某能!”
所有人一愣,片刻後爆出大笑,楊媛雖然沒笑,但內心也是不信的,並且隱隱還產生了一些反感。
“他居然是個說大話之人……”楊媛默默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