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的上元祭,是天下聞名的慶典活動,亦為“永寧八景”之一。
當皇帝還沒有進入暮年的時候,他會在昭天門前接見萬民,向天空打出一百零八顆金彈子,如果有哪個幸運兒僥幸接到,將會成為他一生的驕傲談資。
皇帝隨後會戴上天神麵具,在皇族、百官和親軍的護衛下,邊走邊舞,直到京師的至高點——四天王山下。
沿途人們會將浸過香料的紙花,拋灑在這條路上,故而又稱之為“椒徑”。
久遠的傳說中,四天王山是可以同天界相連之處,在那裏進行的祭典,必能博取一個好年景。除了貴胄們之外,隻有民間豪富、宗族耄老可以隨駕前往。
直到祭典結束後,皇帝沿著“椒徑”回宮,便是華燈初上,火樹銀花的上元夜。
然而整整七年,京城的上元節,反倒是每年最沉悶無趣的日子——昭天門前空寂無人,禁軍忙著飛奔滿城,抓捕那些偷偷點燈、或是自行集會的人。
一切失望與沉悶,終於在今年打破了——皇帝再次出現在昭天門前,向遲疑的百姓們揮手致意。
據那些八年前來過昭天門的人說,時間在皇帝身上徹底凝固了,他發如凝墨,滿麵紅光,似乎並不比立在身邊的太子年長多少。
盛貴妃站在另一邊,她雖然仍非皇後,可早已統率六宮,當得起這般母儀天下。她拉著寧安公主的手,公主用扇子半遮著麵,露出的一隻妙目便已引發無數遐想。
永王身著華服,站在女牆邊上,與皇帝有一丈多距離。
他是今日的主禮人,有意將每一個字都念得很慢——十二妹並不在這裏,她已早早前往四天王山,排練祭禮、熟悉那裏的地形與逃跑路線。
可他也不能無休止地拖下去。
皇帝終於射出了最後一顆金彈,十多個人為了爭搶,不惜在天子麵前互毆起來。
場麵有些小小混亂,永王一直緊緊盯著皇帝的臉——他的神情頗為歡愉,一向喜歡端坐高位,看人們鬥得你死我活。
莫空不在城頭,也不在人群中。京師已開始傳揚大國師的神通與威名,他卻以“坐鎮中宮、以震邪氣”為名,回避了這次向百姓的公開亮相。
這大概會讓那些滿懷期待年輕姑娘痛心不已。
就在上城樓之前,已有心腹前來向永王相報,說莫空隻是在禦花園中獨自漫步,不時吹笛彈琴,並無什麽異樣。
永王忙令他轉告賀魯,讓季如光和公主周知。
隻是……莫空的行為,也過於鬆懈了些,這讓永王頗為不安。
他會一直待在宮裏麽?他會在暗中潛入四天王山麽?
教坊司奏起了仙樂,一群臉上塗著黑泥、白灰的壯漢打起鼓點,太子將麵具呈給皇帝。當他戴上之後,便化作了通天聖主,天下所有的生靈都要向他跪拜。
百姓們歡呼著,哭泣著,在禁軍組成的警戒線外山呼“萬歲”,將他們重金求來的香花拋灑在道路上。
皇帝帶著頭,盛貴妃和太子緊隨其後,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向四天王山蜿蜒進發。
隊伍出了北邊的壬癸門,穿過護城河,官道便分岔了,一條通向朔方,另一條則通向一座石拱橋。
此橋又稱為“臥浮屠”,形似七寶琉璃之塔,塔的那頭,便是上元祭的主會場了。
那是個長數百步、寬亦數百步的高台,四個方向各有九位仙姿飄逸的女道士。
壽安公主就跪在高台中央,靜候父親到來。
她已穿回了真正的赤烏羽衣,戴上了黃金麵具。
身姿巋然不動,對於今天的逃脫,她已演練了無數遍。可當她看到王座上那張居高臨下的臉時,心卻咚咚跳個不停。
無論她再勇敢、再果決,對於“父親”,總歸是有些畏懼的——尤其這個父親,居然一天比一天年輕,亢奮的眼中布滿血絲,用力的步伐略顯輕浮。
她還看到了母妃。母妃居然已能擺脫拐杖和木車,自行走路了!這使她欣喜若狂,可一想到這是莫空所為,心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然,她知道季如光就在台下。
有他在,一切都會好。
眾人各坐其位後,還是永王上前,將今日祭儀公告天下。
皇帝先拜莫空先生為本朝國師,正一品,封王爵。隻是國師那張椅子依然空著。
第二步,自然是“玉人聘”了。
禱文冗長,無非是人王欲娶天女為妻,以求上天庇護、福壽綿長之意。
這“玉人”便是天女之意。皇帝先行禱告,求上天封一位凡女為“玉人”,再向上天下聘,納“玉人”為妃。
一頂十六人大花轎出現在會場中,轎夫們上身赤裸,下身卻披甲,光著腳,模仿那天宮中的功曹力士,將“玉人”從天庭送往人間。
永王左手一招,有一群內官上前,抬來兩張案幾,一張擺著香爐,煙氣嫋嫋上天;一張則擺著冊印,皆用明黃色的絲絹裹著。
皇宗台通告吉時,禮部侍郎宣讀冊文,最後由永王高喊道:“受冊!”
兩位女官輕快地走向大轎,輕輕將簾幕拉開。
“玉人,受冊了。”一位女官悄悄提醒道。
另一位女官卻緘口不言,神色頗為詫異。
“玉人”一襲紅裝,滿麵嬌容,有令人失神落魄之貌。她癡癡地抬起一隻手,任由女官牽引著,一步步走向籠蓋冊印的彩亭。
她雖然神情遲鈍,身姿卻極為優雅,像任何一位精通宮廷禮儀的女子那樣。
冊封禮成,她的宮中份位便僅次於盛貴妃。後者卻笑意盈盈,看不出半點怨恨。
唯有那位一臉驚訝的女官,在台下飛快褪去了襦裙,扔掉了花冠,隻是臉上還傅粉塗脂,未及洗去。
“季大公公,那不是莫伽!”徐盛嬰壓低聲音道。
“何以見得?”
“隻要我靠近莫伽,臂上那道疤痕便會奇癢無比。”徐盛嬰紅著臉說,“可適才我掀開簾幕時,裏麵的女子非但不瞧我,那疤痕也平靜如常。”
“看來,莫伽不在這裏。”
當皇帝還沒有進入暮年的時候,他會在昭天門前接見萬民,向天空打出一百零八顆金彈子,如果有哪個幸運兒僥幸接到,將會成為他一生的驕傲談資。
皇帝隨後會戴上天神麵具,在皇族、百官和親軍的護衛下,邊走邊舞,直到京師的至高點——四天王山下。
沿途人們會將浸過香料的紙花,拋灑在這條路上,故而又稱之為“椒徑”。
久遠的傳說中,四天王山是可以同天界相連之處,在那裏進行的祭典,必能博取一個好年景。除了貴胄們之外,隻有民間豪富、宗族耄老可以隨駕前往。
直到祭典結束後,皇帝沿著“椒徑”回宮,便是華燈初上,火樹銀花的上元夜。
然而整整七年,京城的上元節,反倒是每年最沉悶無趣的日子——昭天門前空寂無人,禁軍忙著飛奔滿城,抓捕那些偷偷點燈、或是自行集會的人。
一切失望與沉悶,終於在今年打破了——皇帝再次出現在昭天門前,向遲疑的百姓們揮手致意。
據那些八年前來過昭天門的人說,時間在皇帝身上徹底凝固了,他發如凝墨,滿麵紅光,似乎並不比立在身邊的太子年長多少。
盛貴妃站在另一邊,她雖然仍非皇後,可早已統率六宮,當得起這般母儀天下。她拉著寧安公主的手,公主用扇子半遮著麵,露出的一隻妙目便已引發無數遐想。
永王身著華服,站在女牆邊上,與皇帝有一丈多距離。
他是今日的主禮人,有意將每一個字都念得很慢——十二妹並不在這裏,她已早早前往四天王山,排練祭禮、熟悉那裏的地形與逃跑路線。
可他也不能無休止地拖下去。
皇帝終於射出了最後一顆金彈,十多個人為了爭搶,不惜在天子麵前互毆起來。
場麵有些小小混亂,永王一直緊緊盯著皇帝的臉——他的神情頗為歡愉,一向喜歡端坐高位,看人們鬥得你死我活。
莫空不在城頭,也不在人群中。京師已開始傳揚大國師的神通與威名,他卻以“坐鎮中宮、以震邪氣”為名,回避了這次向百姓的公開亮相。
這大概會讓那些滿懷期待年輕姑娘痛心不已。
就在上城樓之前,已有心腹前來向永王相報,說莫空隻是在禦花園中獨自漫步,不時吹笛彈琴,並無什麽異樣。
永王忙令他轉告賀魯,讓季如光和公主周知。
隻是……莫空的行為,也過於鬆懈了些,這讓永王頗為不安。
他會一直待在宮裏麽?他會在暗中潛入四天王山麽?
教坊司奏起了仙樂,一群臉上塗著黑泥、白灰的壯漢打起鼓點,太子將麵具呈給皇帝。當他戴上之後,便化作了通天聖主,天下所有的生靈都要向他跪拜。
百姓們歡呼著,哭泣著,在禁軍組成的警戒線外山呼“萬歲”,將他們重金求來的香花拋灑在道路上。
皇帝帶著頭,盛貴妃和太子緊隨其後,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向四天王山蜿蜒進發。
隊伍出了北邊的壬癸門,穿過護城河,官道便分岔了,一條通向朔方,另一條則通向一座石拱橋。
此橋又稱為“臥浮屠”,形似七寶琉璃之塔,塔的那頭,便是上元祭的主會場了。
那是個長數百步、寬亦數百步的高台,四個方向各有九位仙姿飄逸的女道士。
壽安公主就跪在高台中央,靜候父親到來。
她已穿回了真正的赤烏羽衣,戴上了黃金麵具。
身姿巋然不動,對於今天的逃脫,她已演練了無數遍。可當她看到王座上那張居高臨下的臉時,心卻咚咚跳個不停。
無論她再勇敢、再果決,對於“父親”,總歸是有些畏懼的——尤其這個父親,居然一天比一天年輕,亢奮的眼中布滿血絲,用力的步伐略顯輕浮。
她還看到了母妃。母妃居然已能擺脫拐杖和木車,自行走路了!這使她欣喜若狂,可一想到這是莫空所為,心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然,她知道季如光就在台下。
有他在,一切都會好。
眾人各坐其位後,還是永王上前,將今日祭儀公告天下。
皇帝先拜莫空先生為本朝國師,正一品,封王爵。隻是國師那張椅子依然空著。
第二步,自然是“玉人聘”了。
禱文冗長,無非是人王欲娶天女為妻,以求上天庇護、福壽綿長之意。
這“玉人”便是天女之意。皇帝先行禱告,求上天封一位凡女為“玉人”,再向上天下聘,納“玉人”為妃。
一頂十六人大花轎出現在會場中,轎夫們上身赤裸,下身卻披甲,光著腳,模仿那天宮中的功曹力士,將“玉人”從天庭送往人間。
永王左手一招,有一群內官上前,抬來兩張案幾,一張擺著香爐,煙氣嫋嫋上天;一張則擺著冊印,皆用明黃色的絲絹裹著。
皇宗台通告吉時,禮部侍郎宣讀冊文,最後由永王高喊道:“受冊!”
兩位女官輕快地走向大轎,輕輕將簾幕拉開。
“玉人,受冊了。”一位女官悄悄提醒道。
另一位女官卻緘口不言,神色頗為詫異。
“玉人”一襲紅裝,滿麵嬌容,有令人失神落魄之貌。她癡癡地抬起一隻手,任由女官牽引著,一步步走向籠蓋冊印的彩亭。
她雖然神情遲鈍,身姿卻極為優雅,像任何一位精通宮廷禮儀的女子那樣。
冊封禮成,她的宮中份位便僅次於盛貴妃。後者卻笑意盈盈,看不出半點怨恨。
唯有那位一臉驚訝的女官,在台下飛快褪去了襦裙,扔掉了花冠,隻是臉上還傅粉塗脂,未及洗去。
“季大公公,那不是莫伽!”徐盛嬰壓低聲音道。
“何以見得?”
“隻要我靠近莫伽,臂上那道疤痕便會奇癢無比。”徐盛嬰紅著臉說,“可適才我掀開簾幕時,裏麵的女子非但不瞧我,那疤痕也平靜如常。”
“看來,莫伽不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