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運行本質上是一個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過程,依然遵循著某些規則,無論是支持這些規則還是反對這些規則,唯一不變的事實就是你始終要在這些規則的支配下生存,這篇文章講述的就是其中一部分規則,範圍限於體製內和體製外企業,對律師行業不一定適用,但相信某些原理都是相通的。
此外,僅為一家之言,講述出來以便大家了解這些生存手段,在這裏我們不評價這些生存手段和潛規則是否符合公平道義,也不代表筆者讚同或反對,僅作列舉和闡述以供讀者參考。
一、站隊是術的根本
站隊之術無論體製內外辭職前還是辭職後均適用。這一點在往期文章《拿出自己的勇氣再談從公檢法辭職》裏麵有提及過。這也是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一門學問,在同一環境和範圍下,隻有一次選擇機會。站隊就是相當於給自己貼標簽、打烙印,甚至有可能得罪別的隊伍。
不站隊是不行的,不站隊連門都進不了,意味著你對誰都沒有價值,不是可用之人。如果你勢單力薄、實力較弱,那誰都可以騎在你頭上拉屎拉尿。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站隊,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站隊。即使你無意站隊,也會不自覺成為隊中人。所以在可選擇的情況下,想做成事必須站隊,站隊意味著你做事會有隊伍資源全方位的支撐。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如何站隊、站隊的要點在哪裏?選和自己三觀最相一致的人為領路人,三觀不一致是沒辦法合作的,就算站了隊也得被踢出隊伍之外。說到這裏不得不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強調一下站隊的重要性。站隊就像是選平台,選風口,選對了,哪怕你資質平平,平台的力量會放大你的能力。隻要你坐上了對的班車,提拔也會飛快,俗稱坐直升機,再猛一點就是坐火箭。
站隊後需要注意什麽?站好隊以後,要了解不同隊伍是哪些人,不要在表麵上和任何人交往過密。不要輕易評價他人、在私下場合發表對其他人的看法。因為話沒有說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話說出去以後,你就是它的奴隸。如果因為你亂說亂動,給隊伍帶來麻煩,那隊伍為了自保,很有可能和你劃清界限,使你成為棄子甚至犧牲品。你要明白自己站隊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借助隊伍的資源和力量,實現隊伍和自己的共同目標,而不是逞口舌之快,口惠而實不至的事堅決不能做。
站隊首先是要表現出自己對領導的忠誠。這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以下的各大項均可做參考,就不在這條裏細談了。
其次是堅決執行領導指示,維護領導威嚴。領導都非常在意威嚴,領導自己可以表現得平易近人,但你要時刻保持維護領導威嚴的意識。
再次是以合適的機緣上交合適的把柄,這個把柄不能是不疼不癢的小缺點,但也不能是一劍封喉可以要了你小命的,具體這個度要自己揣摩。領導握有你的把柄,一是在內心會有安全感,認為你不會對他有威脅,二是可以製衡你,使你不能輕易反水。
最後就是經常匯報思想。最簡單的辦法是早請示,晚匯報,讓領導時刻掌握你的動向和想法,這樣會讓領導感覺大大減少了溝通成本,提高領導的決策效率和決策準確性。
站隊後還能換隊伍嗎?換隊伍自古都是大忌。背叛的代價是各方均不會信任他。因為背叛一次,就有可能背叛第二次,呂布被稱為三姓家賊就是這樣,曆史上有了汙點,後麵表現的再忠誠,就算喊爹別人都不會信。
比如前段時間落馬的某部級大佬,職業生涯反複橫跳,隊伍換來換去,還不如一條道走到黑。順便說一句,一個人能讓上麵大哥罵,下麵小弟也罵,外頭各行各業也一起罵,能混到這種地步和評價還真是讓人小刀插屁股,開了眼了。
二、“少說話多做事”的正確理解
這是一句經典的名言,但是絕對不能按著字麵意義上去理解,機械理解和應用“少說話多做事”是大錯特錯。
有時候領導心裏想說的話,需要說,他自己又不能說出來的時候,你要判斷清形勢,敢於站出來替他說,替他扛,替他擋槍或捅馬蜂窩。你隻要是真的為了領導的意圖去開火,後果領導會幫你兜著。有些時候,你就是要唱黑臉,讓領導做好人。不然領導想做好人收買人心,你不給他機會啊。領導需要一個精明的下屬,但是他不需要表現的過於精明的下屬來襯托領導的“不智”,反而需要一個稍微有些“冒失”的下屬,來襯托領導的英明。許多大員在上級麵前,乖巧幼稚的像小學生,像和珅一樣領導都喜歡。像楊修一樣跟曹操抖機靈甚至耍滑頭,讓領導下不來台的下場一定是會被領導借機整頓。
少說話多做事不一定就是對的,有很多情況下,“少說話多做事”隻會讓領導認為你是個膽小怕事的庸才。少說話多做事,應該是“少說錯誤的話,多做正確的事”,再引申一下可能是:“多說正確的話,少做愚蠢的事”。所以,多說話少做事不一定就是錯的。
做事是要做正確的事,關鍵的事,不做無用之事,甚至重要時刻要有擔當,敢於主動立軍令狀。大部分人認為,立了軍令狀一旦失敗就會被製裁,其實這是完全不正確的看法。立了軍令狀,隻會讓領導覺得你這人有能力有擔當敢於任事,即使失敗了,他也不太可能會真的製裁你,反而會幫你找理由:為啥這事完不成,我看不是xx的問題,是環境問題,是地球旋轉突然變慢的問題等。
能做領導的,一般智商都不低,有一個下屬站出來主動扛旗,主動解你憂愁,第一印象那是極好的,他要鼓勵這種行為,如果一個人主動扛了任務,失敗了領導去把他製裁重了,那哪個下屬以後還敢主動扛事?如果這點道理領導都不懂的話,那毋庸置疑,他這領導位置是大風吹來的。
三、給領導送禮送的是“禮物”嗎?
給領導送禮,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背後的邏輯是什麽?為什麽體製內逢年過節帶兩瓶廉價酒、一提不值錢的土特產去看看領導會有明顯的效果?看新聞報道裏為什麽提拔的時候送個幾萬塊錢就能管用,領導缺那幾萬塊嗎?他如果想貪錢,使用管理行業、項目的職權,想撈大錢不要太容易,那點錢根本不入眼,實際上,逢年過節給領導送禮送的並不是禮,而是情。
給領導送禮的真正含義是代表你是一個飲水思源的人,對領導有感恩之心。你想要得到領導的重視,你首先要讓領導感受到你重視他,當領導的哪個都希望得到下屬的尊重和理解。
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說的就是你要想得到關照,就要主動上門求教,還要表現出足夠的誠意,請求領導在人生的道路上,以他掌握的資源、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智慧,給予你指導和幫助。但是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不會是憑空送上門、天上掉餡餅自動砸到你頭上的。免費輕易得來的東西,首先是人就會不懂得珍惜;其次是你還以為是自己有能力,理所當然就應該提拔你呢;三是賣領導個人情,領導都喜歡培養提拔年輕人,用手中的權力,“桃李遍天下”,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這也是維護站隊的一種表示和形態。在與其他人的競爭中,是看誰能取得競爭優勢,這種優勢是全方位的。通過送禮站隊、獲得高人點撥、領導催化加速度,就是不對稱競爭的一種。話說回來,體製外各行各業的競爭大家不都是在想方設法謀取不對稱競爭優勢嗎?
反過來講,在領導幫助過你以後,你礙於臉麵不敢去看望一下領導,甚至不敢說一句感激的話,在領導心裏會怎麽想:“此人無感恩之心,不通人情事故,不可用。”,其實你內心非常感激他,隻是難以啟齒,這反而讓雙方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四、文武雙修是重要技能
很多體製內的小兄弟論辦案業務能力杠杠的,可是到了提拔的時候卻往往不如那些秘書,原理何在?不會寫啊,能寫是什麽意思?能寫就是會給領導吹,甚至領導有時候不好意思自己吹的時候,要能摸準脈膊替他吹出來。隻要用心寫,就會很快進入領導的視線。這算是最有尊嚴的提拔方式了,全靠自己的才華,體製外就不一樣了嗎?一樣的,體製外企業裏同樣是需要廣筆好的人才,否則就不會有聲討華麗ppt之輿論了。
寫作的時候,最能揣摩領導的心思,有領導的格局和眼光。你就成為領導的智囊,是最有機會經常跟隨領導出門的,提拔的速度是跟出現在領導麵前的頻次成正比的。你看一下大領導的簡曆,大多數都是有做秘書或者研究室工作經曆的。近水樓台先得月,成為領導身邊人,可以最快學習到領導的工作方法和管理藝術。
為什麽要吹?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領導也不一定就全為了自己,當然領導為了自己是大多數原因,但領導需要政績啊,需要上麵的肯定,上麵肯定了之後,對他自己,對單位都是巨大的好處,所以你也不一定就要吹捧他,你可以吹捧單位嘛。光會幹,不會說,其實無論是對你,對領導、對單位整體而言,並不一定是好事。領導自己有了上級重視的機會,對單位或部門而言,可以爭取更多的項目財政支持,可以帶來更多的崗位級別提拔。隻要提拔一個人,就會帶來連鎖效應,一條線上的一串人都可以往前進一步。所以無論是對上,對下都是有好處的。
六、敢於張口要求領導幫你辦私事是雙重得利
個人有一些小麻煩小事,而領導又能輕鬆處理的話,很多小兄弟會羞於啟齒,覺得和領導又不熟,又怕給領導添麻煩,開口了還怕被拒絕,其實這是嚴重錯誤的思想。比如孩子上個幼兒園小學、父母就醫找專家、老婆找工作或調動之類,恰好你領導能辦,你找領導,能辦也就給你辦了,畢竟,關心幹部職工家庭,也是領導的工作內容之一,哪個領導不想得個體恤下屬的好名聲?
這種小事你找了他,凡是明智的領導都會去想辦法解決,而且很可能從此之後將你視為自己人,這也可以是另一種形式的上交把柄,這才是實情。當然,求領導辦事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在領導心情好又不忙的時候當麵說。事情分輕重緩急,並且必須是你自己的小家庭裏的事,七大姑八大姨的事就不要開口了。
為什麽求他辦事以後,他反而會把你當自已人?原理在於因為你欠了領導一個大大的人情,領導認為他有恩於你,你會感激他,也不會在背後捅他的刀子,反而他會更加信任你,視你為嫡係。當然了,你捅個大簍子有大忙他壓根辦不了的事,那就別找了,找他他解決不了反而尷尬,不但達不到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
七、正確理解“會做事與會做人”的關係
很多小兄弟認為,我能力強、知識多、悶頭幹活,就看著清高,就會被排擠,進而憤憤難平,個別的還會躺平開始擺爛,有些情況下這是對的,有些情況下,這是不對的。真正的實情是能力強和會做人並不衝突,會做人的多數也會做事,反而不會做人的多數也做不好事。
什麽才叫能力強?每個人都會放大自己的功勞和能力,這隻是一個主觀的概念,並不好客觀衡量。並不是你做的多了就代表你能力強,而是關鍵時候你能搞定別人搞不定的事,你沒有可替代性才是真正的能力強。在這種情況下,你確實不需要會做人,反正沒了你這地方都運轉不了,大家都得一起倒黴,這時候可能不需要會做人,領導也得把你捧在手心。
但是實情是這樣嗎?實情是大部分人的工作能力都是可替代的,你能做別人也能做,這就不叫能力強。這隻是普通人罷了,與此對立的問題在於,還有一些人既會做事他還會做人。要提拔的時候,會是誰有優勢那就顯而易見了。所以說大隱隱於市,出世不易,入世更難。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識到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八、在道德上不要對人要求過高,能換位思考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什麽領導和同事會做出你不理解的事,部分情況下是因為位置不同,考慮的角度和方向也不一樣,掌握的信息和需要作出的選擇不同。所以有時你哪怕認為領導是錯的,不理解,但是也要維護堅決執行,因為領導看的是全局,是上一個層麵的事。自己如果也站在那個位置上會做的“錯”事,那自己心裏就不必要反感,不要嚴於律人,寬於待已。
即使領導有時迫不得已做了一些違背自己甚至違背全單位意願的事,你以為他內心就爽嗎?其實可能最為難、最痛苦的是他,如果你能站在他的角度考慮他的難處,他就會感覺遇到了知音,雖然他不會表現出了或者說出來,但是也會對你另眼相看。
這裏說的不是委屈求全,而是你要學會換位思考,假設你站在那個位置上,麵對同樣的情況你會不會做出同樣的決策,如果你也會,那麽毋庸指責憤憤不平。
九、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
錦人添花能讓人記住的少,雪中送炭往往讓人銘記一生。從感情投資的角度來說,錦上添花屬於追漲,回報率並不明顯,雪中送炭屬於抄底,回報率是最高的。所以如果你能在領導遇到麻煩的時候,盡自己的能力幫領導一把,那恭喜你,中獎了。因為這樣的機會極少。
拿教員與小桂舉例,教員隻所以自始至終都要留一手,最關鍵的是因去窯洞裏看他,敢於開“鋼鐵公司”公開的宣揚教員是正確的,最後因為這事小桂被打擊,這種雪中送炭、共患難的經曆來說,隻要是人,都會難以忘懷,最後即使因為意見不同被鬥爭了,教員也要留一手,因過患難,雪中送過炭 ”,別人想整狠前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看過我啊,因為支持我差點被別人整死,他是我的人啊。”所以才有了小桂三起三落,落而不倒,落而複起。
十、關鍵時刻要敢於和領導談論政治觀點
知道圖片中的那三位是誰嗎?能認出兩個的再往下看,不知道的這段就不用看了,看了也白費,反而容易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出不恰當的話推導出不恰當的結論帶來不恰當的結果。
政治觀點是最容易讓男人產生共鳴引為摯友或者讓人關係破裂造成仇敵的話題,沒有之一。根源在於政治觀點不同是因為最基礎的看世界看問題的方法不同,這是根值於潛意識裏的根本不同。
比如左富論和資本論。在不恰當的場合談論政治的唯一作用就是必然發生觀點嚴重衝突。
當然也不是絕對不談政治觀點,關鍵時刻,在與領導私聊或者酒桌上時完全可以談,適用於所有熱點話題、包括國內熱點、國際熱點、經濟熱點等等,但是談之前必須把握好相談之人的脈搏,相反政治觀點立場的人在看待這些聊天執點話題時看法也是相反的,如果你有充足的政治經濟學知識是完全可以通過底層政治觀邏輯而推斷出來,直接順著談甚至提前講出他的心裏看法,有時反而會更有成效,將你引為知已,認為你與眾不同。
但是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往往就在於他往往擅於隱藏這些核心看法,層級越高的領導他越會隱藏,他嘴上講的不一定就是他的真實看法,甚至可能是相反的,此時就要正確判斷好處理辦法。拿貝利亞舉例,貝利亞在斯大林時期表麵上看起來是個極左派,但他在斯大林死後的所作所為明顯能看出他是向右的改革派。
如何判斷領導的政治觀點傾向,有一個最經典的判斷方式,當代社會裏愛看曆史的往往向右,看的越多越向右,手不釋卷那就是大右。
在這裏要特別提示一下剛剛從公檢法體製內辭職到企業或者做律師的讀者們,莫要在體製外同事圈和領導麵前講防疫封控和放開話題,特別是不要在國家目前已經放開的情況下仍然公開講支持封控,否則我也不好說了。
十一、不要做杠精
很多朋友,讀了很多書,也確實知識淵博,但是卻選擇了兩種不同的發揮方法。有的用於工作生活中,成了曾國藩,有的卻用在了抬杠身上,成了禰衡。發現別人講的不對的時候就果斷站出來好為人師、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以為自己知識淵博,學冠天下,身邊人都是糊塗蛋,其實身邊不吱聲的部分人可能比你還懂,比你知識曆史還淵博,隻是人家認為在這樣的場合下說出來並沒有任何卵用而已,即使要指出來,也可以用委婉的話。
比如說同樣一句話,酒桌上有人說:“楊廣是個昏君”。杠精就會直斥“楊廣是個昏君?曆史讀的少”,然後例舉楊廣開了大運河之類的功績。而會講點的話的就會說:“對,楊廣是挺昏庸的,我也是這麽認為的,隻是後來看了些書,對楊廣有了一點別的看法,比如說楊廣開了大運河之類的”,你是要說事,還是要懟人,你自己心裏一定要有數。當你有了經濟思維,你就不會做杠精了。因為在無關之事上駁倒別人,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可能讓你失去一條可能的路,實在是損人不利己,得不償失。
十二、跨級畫餅與任勞任怨
有些小兄弟吧,對一些常見的領導藝術看不透,看不懂總以為隔好幾級的大領導真是懂人心,真理解基層,動不動就把人家開會講的“要從優待x,保證好他們的福利和休息時間”之類的話當真,然後心懷感激,反過來怎麽看自己的領導都是二貨。
實情卻是這招叫做大領導的隔空畫餅之術。真實的情況是怎麽樣呢?真實的是大領導開大會講完這話,隨後就把你領導叫過來開會:“tm都給我好好幹,別tm出事,都給我看好了,出了事我撤你的職。”
所以有一句話叫任勞任怨,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對一類人的要求,錯了,這其實是對兩類人的要求。任勞是指小兵,當小兵你就要好好幹工作。任怨才是對小領導們的要求,不要怕得罪人,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要把事情幹好,要應付好下麵小兵的埋怨,不要把怒氣引到大領導頭上來,這才是任勞任怨的真相。這就是為什麽一把手對每個基層員工都平易近人,那些副職或者中層領導對下屬會比較苛刻的原因。
十三、守信是核心基礎
其它12條談的是術、法,但守信是最重要最基礎的“道”,有術有道的是君子,有術無道的是小人。守信既是正道的要求,也是小道的標準,如果沒有守信的本性在內,那本篇內容就不用看了,反複無常、出口既不遵循的小人追龍術也不是不存在,但是結局往往是最悲慘的。因為無信之人其實是違反了所有人類社會基礎規律的,最終一定會被規律所拋棄至死。
無信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人們所有的收益都是源於合作,一旦被他人內心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相當於被他人製裁,直接失去合作機會。每失信一次,就斷一條出路,經常失信,路就會越走越少,直到無路可走。這就是近來常說的“社會性死亡”。
例如,濟陽的一個商人過河時船沉沒了。他抓起一根大麻杆大聲呼救。一個漁夫聽到了聲音。商人急忙喊道:“我是濟陽首富,如果你能救我,我就給你100兩黃金。”被救上岸後,商人轉過臉拒絕承認。他隻給了漁夫十兩金子。漁夫責備他沒有遵守諾言,食言。富人說:“作為一個漁夫,你一輩子掙不了多少錢,難道你不滿足於突然得到十兩金子嗎?”漁夫隻好不高興地離開了。沒想到,後來這位富翁又在原地翻船了。當有人想救他時,被他欺騙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不守信用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
春秋時,齊襄公派大將連稱、管至父去守衛葵丘。連稱問齊襄公:“我們何時能回來?”當時正是西瓜上市的季節,齊襄公一邊吃瓜一邊說:“明年吃瓜時派人替換你們。\\\"一年之後,齊襄公卻忘了約定。管至父隻好送回一瓜,並提出按時替換的要求。齊襄公十分震怒,平靜下來之後,對送瓜的人說:“他們要想回來,再等一次瓜熟吧。”連稱、管至父見齊襄公言而無信,又氣又恨。後來,他們二人參加叛亂,殺死了齊襄公。齊襄公言而無信,最終落得被人推翻,死於非命的下場。
前麵是兩個反麵的例子,下麵再舉一個人信譽好而獲益的正麵例子。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但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風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否則一旦他陷入困境,沒有人願意幫助他。那些背信棄義的人隻能等著在災難中死去。因為人們要出賣或者陷害一個好人,無論是內心的道德譴責,還是外部的輿論評價都會讓他付出很大的成本。但是人們放棄或者說出賣一個小人,內心的道德成本是極低的。
說了這麽多,既沒有說全,也沒有說透,更不是什麽首創,以上所述不隻適用於體製內,對體製外也大多適用,是一些共性問題,還是那句話,在這裏我們不評價這些生存手段和潛規則是否符合公平道義,也不代表筆者讚同或反對,僅作列舉和闡述以供讀者參考,同時筆者一不是專業寫手,二不以自媒體為業,寫東西隻是業餘愛好,請各位板磚輕拍。
此外,僅為一家之言,講述出來以便大家了解這些生存手段,在這裏我們不評價這些生存手段和潛規則是否符合公平道義,也不代表筆者讚同或反對,僅作列舉和闡述以供讀者參考。
一、站隊是術的根本
站隊之術無論體製內外辭職前還是辭職後均適用。這一點在往期文章《拿出自己的勇氣再談從公檢法辭職》裏麵有提及過。這也是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一門學問,在同一環境和範圍下,隻有一次選擇機會。站隊就是相當於給自己貼標簽、打烙印,甚至有可能得罪別的隊伍。
不站隊是不行的,不站隊連門都進不了,意味著你對誰都沒有價值,不是可用之人。如果你勢單力薄、實力較弱,那誰都可以騎在你頭上拉屎拉尿。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站隊,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站隊。即使你無意站隊,也會不自覺成為隊中人。所以在可選擇的情況下,想做成事必須站隊,站隊意味著你做事會有隊伍資源全方位的支撐。
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佛法雖廣,不度無緣之人。
如何站隊、站隊的要點在哪裏?選和自己三觀最相一致的人為領路人,三觀不一致是沒辦法合作的,就算站了隊也得被踢出隊伍之外。說到這裏不得不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強調一下站隊的重要性。站隊就像是選平台,選風口,選對了,哪怕你資質平平,平台的力量會放大你的能力。隻要你坐上了對的班車,提拔也會飛快,俗稱坐直升機,再猛一點就是坐火箭。
站隊後需要注意什麽?站好隊以後,要了解不同隊伍是哪些人,不要在表麵上和任何人交往過密。不要輕易評價他人、在私下場合發表對其他人的看法。因為話沒有說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話說出去以後,你就是它的奴隸。如果因為你亂說亂動,給隊伍帶來麻煩,那隊伍為了自保,很有可能和你劃清界限,使你成為棄子甚至犧牲品。你要明白自己站隊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借助隊伍的資源和力量,實現隊伍和自己的共同目標,而不是逞口舌之快,口惠而實不至的事堅決不能做。
站隊首先是要表現出自己對領導的忠誠。這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以下的各大項均可做參考,就不在這條裏細談了。
其次是堅決執行領導指示,維護領導威嚴。領導都非常在意威嚴,領導自己可以表現得平易近人,但你要時刻保持維護領導威嚴的意識。
再次是以合適的機緣上交合適的把柄,這個把柄不能是不疼不癢的小缺點,但也不能是一劍封喉可以要了你小命的,具體這個度要自己揣摩。領導握有你的把柄,一是在內心會有安全感,認為你不會對他有威脅,二是可以製衡你,使你不能輕易反水。
最後就是經常匯報思想。最簡單的辦法是早請示,晚匯報,讓領導時刻掌握你的動向和想法,這樣會讓領導感覺大大減少了溝通成本,提高領導的決策效率和決策準確性。
站隊後還能換隊伍嗎?換隊伍自古都是大忌。背叛的代價是各方均不會信任他。因為背叛一次,就有可能背叛第二次,呂布被稱為三姓家賊就是這樣,曆史上有了汙點,後麵表現的再忠誠,就算喊爹別人都不會信。
比如前段時間落馬的某部級大佬,職業生涯反複橫跳,隊伍換來換去,還不如一條道走到黑。順便說一句,一個人能讓上麵大哥罵,下麵小弟也罵,外頭各行各業也一起罵,能混到這種地步和評價還真是讓人小刀插屁股,開了眼了。
二、“少說話多做事”的正確理解
這是一句經典的名言,但是絕對不能按著字麵意義上去理解,機械理解和應用“少說話多做事”是大錯特錯。
有時候領導心裏想說的話,需要說,他自己又不能說出來的時候,你要判斷清形勢,敢於站出來替他說,替他扛,替他擋槍或捅馬蜂窩。你隻要是真的為了領導的意圖去開火,後果領導會幫你兜著。有些時候,你就是要唱黑臉,讓領導做好人。不然領導想做好人收買人心,你不給他機會啊。領導需要一個精明的下屬,但是他不需要表現的過於精明的下屬來襯托領導的“不智”,反而需要一個稍微有些“冒失”的下屬,來襯托領導的英明。許多大員在上級麵前,乖巧幼稚的像小學生,像和珅一樣領導都喜歡。像楊修一樣跟曹操抖機靈甚至耍滑頭,讓領導下不來台的下場一定是會被領導借機整頓。
少說話多做事不一定就是對的,有很多情況下,“少說話多做事”隻會讓領導認為你是個膽小怕事的庸才。少說話多做事,應該是“少說錯誤的話,多做正確的事”,再引申一下可能是:“多說正確的話,少做愚蠢的事”。所以,多說話少做事不一定就是錯的。
做事是要做正確的事,關鍵的事,不做無用之事,甚至重要時刻要有擔當,敢於主動立軍令狀。大部分人認為,立了軍令狀一旦失敗就會被製裁,其實這是完全不正確的看法。立了軍令狀,隻會讓領導覺得你這人有能力有擔當敢於任事,即使失敗了,他也不太可能會真的製裁你,反而會幫你找理由:為啥這事完不成,我看不是xx的問題,是環境問題,是地球旋轉突然變慢的問題等。
能做領導的,一般智商都不低,有一個下屬站出來主動扛旗,主動解你憂愁,第一印象那是極好的,他要鼓勵這種行為,如果一個人主動扛了任務,失敗了領導去把他製裁重了,那哪個下屬以後還敢主動扛事?如果這點道理領導都不懂的話,那毋庸置疑,他這領導位置是大風吹來的。
三、給領導送禮送的是“禮物”嗎?
給領導送禮,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背後的邏輯是什麽?為什麽體製內逢年過節帶兩瓶廉價酒、一提不值錢的土特產去看看領導會有明顯的效果?看新聞報道裏為什麽提拔的時候送個幾萬塊錢就能管用,領導缺那幾萬塊嗎?他如果想貪錢,使用管理行業、項目的職權,想撈大錢不要太容易,那點錢根本不入眼,實際上,逢年過節給領導送禮送的並不是禮,而是情。
給領導送禮的真正含義是代表你是一個飲水思源的人,對領導有感恩之心。你想要得到領導的重視,你首先要讓領導感受到你重視他,當領導的哪個都希望得到下屬的尊重和理解。
法不輕傳,道不賤賣,師不順路,醫不叩門。說的就是你要想得到關照,就要主動上門求教,還要表現出足夠的誠意,請求領導在人生的道路上,以他掌握的資源、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智慧,給予你指導和幫助。但是領導的指導和幫助不會是憑空送上門、天上掉餡餅自動砸到你頭上的。免費輕易得來的東西,首先是人就會不懂得珍惜;其次是你還以為是自己有能力,理所當然就應該提拔你呢;三是賣領導個人情,領導都喜歡培養提拔年輕人,用手中的權力,“桃李遍天下”,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這也是維護站隊的一種表示和形態。在與其他人的競爭中,是看誰能取得競爭優勢,這種優勢是全方位的。通過送禮站隊、獲得高人點撥、領導催化加速度,就是不對稱競爭的一種。話說回來,體製外各行各業的競爭大家不都是在想方設法謀取不對稱競爭優勢嗎?
反過來講,在領導幫助過你以後,你礙於臉麵不敢去看望一下領導,甚至不敢說一句感激的話,在領導心裏會怎麽想:“此人無感恩之心,不通人情事故,不可用。”,其實你內心非常感激他,隻是難以啟齒,這反而讓雙方產生了極大的隔閡。
四、文武雙修是重要技能
很多體製內的小兄弟論辦案業務能力杠杠的,可是到了提拔的時候卻往往不如那些秘書,原理何在?不會寫啊,能寫是什麽意思?能寫就是會給領導吹,甚至領導有時候不好意思自己吹的時候,要能摸準脈膊替他吹出來。隻要用心寫,就會很快進入領導的視線。這算是最有尊嚴的提拔方式了,全靠自己的才華,體製外就不一樣了嗎?一樣的,體製外企業裏同樣是需要廣筆好的人才,否則就不會有聲討華麗ppt之輿論了。
寫作的時候,最能揣摩領導的心思,有領導的格局和眼光。你就成為領導的智囊,是最有機會經常跟隨領導出門的,提拔的速度是跟出現在領導麵前的頻次成正比的。你看一下大領導的簡曆,大多數都是有做秘書或者研究室工作經曆的。近水樓台先得月,成為領導身邊人,可以最快學習到領導的工作方法和管理藝術。
為什麽要吹?因為酒香也怕巷子深,領導也不一定就全為了自己,當然領導為了自己是大多數原因,但領導需要政績啊,需要上麵的肯定,上麵肯定了之後,對他自己,對單位都是巨大的好處,所以你也不一定就要吹捧他,你可以吹捧單位嘛。光會幹,不會說,其實無論是對你,對領導、對單位整體而言,並不一定是好事。領導自己有了上級重視的機會,對單位或部門而言,可以爭取更多的項目財政支持,可以帶來更多的崗位級別提拔。隻要提拔一個人,就會帶來連鎖效應,一條線上的一串人都可以往前進一步。所以無論是對上,對下都是有好處的。
六、敢於張口要求領導幫你辦私事是雙重得利
個人有一些小麻煩小事,而領導又能輕鬆處理的話,很多小兄弟會羞於啟齒,覺得和領導又不熟,又怕給領導添麻煩,開口了還怕被拒絕,其實這是嚴重錯誤的思想。比如孩子上個幼兒園小學、父母就醫找專家、老婆找工作或調動之類,恰好你領導能辦,你找領導,能辦也就給你辦了,畢竟,關心幹部職工家庭,也是領導的工作內容之一,哪個領導不想得個體恤下屬的好名聲?
這種小事你找了他,凡是明智的領導都會去想辦法解決,而且很可能從此之後將你視為自己人,這也可以是另一種形式的上交把柄,這才是實情。當然,求領導辦事的時機一定要把握好,在領導心情好又不忙的時候當麵說。事情分輕重緩急,並且必須是你自己的小家庭裏的事,七大姑八大姨的事就不要開口了。
為什麽求他辦事以後,他反而會把你當自已人?原理在於因為你欠了領導一個大大的人情,領導認為他有恩於你,你會感激他,也不會在背後捅他的刀子,反而他會更加信任你,視你為嫡係。當然了,你捅個大簍子有大忙他壓根辦不了的事,那就別找了,找他他解決不了反而尷尬,不但達不到效果還可能適得其反。
七、正確理解“會做事與會做人”的關係
很多小兄弟認為,我能力強、知識多、悶頭幹活,就看著清高,就會被排擠,進而憤憤難平,個別的還會躺平開始擺爛,有些情況下這是對的,有些情況下,這是不對的。真正的實情是能力強和會做人並不衝突,會做人的多數也會做事,反而不會做人的多數也做不好事。
什麽才叫能力強?每個人都會放大自己的功勞和能力,這隻是一個主觀的概念,並不好客觀衡量。並不是你做的多了就代表你能力強,而是關鍵時候你能搞定別人搞不定的事,你沒有可替代性才是真正的能力強。在這種情況下,你確實不需要會做人,反正沒了你這地方都運轉不了,大家都得一起倒黴,這時候可能不需要會做人,領導也得把你捧在手心。
但是實情是這樣嗎?實情是大部分人的工作能力都是可替代的,你能做別人也能做,這就不叫能力強。這隻是普通人罷了,與此對立的問題在於,還有一些人既會做事他還會做人。要提拔的時候,會是誰有優勢那就顯而易見了。所以說大隱隱於市,出世不易,入世更難。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識到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八、在道德上不要對人要求過高,能換位思考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為什麽領導和同事會做出你不理解的事,部分情況下是因為位置不同,考慮的角度和方向也不一樣,掌握的信息和需要作出的選擇不同。所以有時你哪怕認為領導是錯的,不理解,但是也要維護堅決執行,因為領導看的是全局,是上一個層麵的事。自己如果也站在那個位置上會做的“錯”事,那自己心裏就不必要反感,不要嚴於律人,寬於待已。
即使領導有時迫不得已做了一些違背自己甚至違背全單位意願的事,你以為他內心就爽嗎?其實可能最為難、最痛苦的是他,如果你能站在他的角度考慮他的難處,他就會感覺遇到了知音,雖然他不會表現出了或者說出來,但是也會對你另眼相看。
這裏說的不是委屈求全,而是你要學會換位思考,假設你站在那個位置上,麵對同樣的情況你會不會做出同樣的決策,如果你也會,那麽毋庸指責憤憤不平。
九、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
錦人添花能讓人記住的少,雪中送炭往往讓人銘記一生。從感情投資的角度來說,錦上添花屬於追漲,回報率並不明顯,雪中送炭屬於抄底,回報率是最高的。所以如果你能在領導遇到麻煩的時候,盡自己的能力幫領導一把,那恭喜你,中獎了。因為這樣的機會極少。
拿教員與小桂舉例,教員隻所以自始至終都要留一手,最關鍵的是因去窯洞裏看他,敢於開“鋼鐵公司”公開的宣揚教員是正確的,最後因為這事小桂被打擊,這種雪中送炭、共患難的經曆來說,隻要是人,都會難以忘懷,最後即使因為意見不同被鬥爭了,教員也要留一手,因過患難,雪中送過炭 ”,別人想整狠前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看過我啊,因為支持我差點被別人整死,他是我的人啊。”所以才有了小桂三起三落,落而不倒,落而複起。
十、關鍵時刻要敢於和領導談論政治觀點
知道圖片中的那三位是誰嗎?能認出兩個的再往下看,不知道的這段就不用看了,看了也白費,反而容易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出不恰當的話推導出不恰當的結論帶來不恰當的結果。
政治觀點是最容易讓男人產生共鳴引為摯友或者讓人關係破裂造成仇敵的話題,沒有之一。根源在於政治觀點不同是因為最基礎的看世界看問題的方法不同,這是根值於潛意識裏的根本不同。
比如左富論和資本論。在不恰當的場合談論政治的唯一作用就是必然發生觀點嚴重衝突。
當然也不是絕對不談政治觀點,關鍵時刻,在與領導私聊或者酒桌上時完全可以談,適用於所有熱點話題、包括國內熱點、國際熱點、經濟熱點等等,但是談之前必須把握好相談之人的脈搏,相反政治觀點立場的人在看待這些聊天執點話題時看法也是相反的,如果你有充足的政治經濟學知識是完全可以通過底層政治觀邏輯而推斷出來,直接順著談甚至提前講出他的心裏看法,有時反而會更有成效,將你引為知已,認為你與眾不同。
但是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往往就在於他往往擅於隱藏這些核心看法,層級越高的領導他越會隱藏,他嘴上講的不一定就是他的真實看法,甚至可能是相反的,此時就要正確判斷好處理辦法。拿貝利亞舉例,貝利亞在斯大林時期表麵上看起來是個極左派,但他在斯大林死後的所作所為明顯能看出他是向右的改革派。
如何判斷領導的政治觀點傾向,有一個最經典的判斷方式,當代社會裏愛看曆史的往往向右,看的越多越向右,手不釋卷那就是大右。
在這裏要特別提示一下剛剛從公檢法體製內辭職到企業或者做律師的讀者們,莫要在體製外同事圈和領導麵前講防疫封控和放開話題,特別是不要在國家目前已經放開的情況下仍然公開講支持封控,否則我也不好說了。
十一、不要做杠精
很多朋友,讀了很多書,也確實知識淵博,但是卻選擇了兩種不同的發揮方法。有的用於工作生活中,成了曾國藩,有的卻用在了抬杠身上,成了禰衡。發現別人講的不對的時候就果斷站出來好為人師、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以為自己知識淵博,學冠天下,身邊人都是糊塗蛋,其實身邊不吱聲的部分人可能比你還懂,比你知識曆史還淵博,隻是人家認為在這樣的場合下說出來並沒有任何卵用而已,即使要指出來,也可以用委婉的話。
比如說同樣一句話,酒桌上有人說:“楊廣是個昏君”。杠精就會直斥“楊廣是個昏君?曆史讀的少”,然後例舉楊廣開了大運河之類的功績。而會講點的話的就會說:“對,楊廣是挺昏庸的,我也是這麽認為的,隻是後來看了些書,對楊廣有了一點別的看法,比如說楊廣開了大運河之類的”,你是要說事,還是要懟人,你自己心裏一定要有數。當你有了經濟思維,你就不會做杠精了。因為在無關之事上駁倒別人,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可能讓你失去一條可能的路,實在是損人不利己,得不償失。
十二、跨級畫餅與任勞任怨
有些小兄弟吧,對一些常見的領導藝術看不透,看不懂總以為隔好幾級的大領導真是懂人心,真理解基層,動不動就把人家開會講的“要從優待x,保證好他們的福利和休息時間”之類的話當真,然後心懷感激,反過來怎麽看自己的領導都是二貨。
實情卻是這招叫做大領導的隔空畫餅之術。真實的情況是怎麽樣呢?真實的是大領導開大會講完這話,隨後就把你領導叫過來開會:“tm都給我好好幹,別tm出事,都給我看好了,出了事我撤你的職。”
所以有一句話叫任勞任怨,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對一類人的要求,錯了,這其實是對兩類人的要求。任勞是指小兵,當小兵你就要好好幹工作。任怨才是對小領導們的要求,不要怕得罪人,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要把事情幹好,要應付好下麵小兵的埋怨,不要把怒氣引到大領導頭上來,這才是任勞任怨的真相。這就是為什麽一把手對每個基層員工都平易近人,那些副職或者中層領導對下屬會比較苛刻的原因。
十三、守信是核心基礎
其它12條談的是術、法,但守信是最重要最基礎的“道”,有術有道的是君子,有術無道的是小人。守信既是正道的要求,也是小道的標準,如果沒有守信的本性在內,那本篇內容就不用看了,反複無常、出口既不遵循的小人追龍術也不是不存在,但是結局往往是最悲慘的。因為無信之人其實是違反了所有人類社會基礎規律的,最終一定會被規律所拋棄至死。
無信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人們所有的收益都是源於合作,一旦被他人內心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相當於被他人製裁,直接失去合作機會。每失信一次,就斷一條出路,經常失信,路就會越走越少,直到無路可走。這就是近來常說的“社會性死亡”。
例如,濟陽的一個商人過河時船沉沒了。他抓起一根大麻杆大聲呼救。一個漁夫聽到了聲音。商人急忙喊道:“我是濟陽首富,如果你能救我,我就給你100兩黃金。”被救上岸後,商人轉過臉拒絕承認。他隻給了漁夫十兩金子。漁夫責備他沒有遵守諾言,食言。富人說:“作為一個漁夫,你一輩子掙不了多少錢,難道你不滿足於突然得到十兩金子嗎?”漁夫隻好不高興地離開了。沒想到,後來這位富翁又在原地翻船了。當有人想救他時,被他欺騙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不守信用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
春秋時,齊襄公派大將連稱、管至父去守衛葵丘。連稱問齊襄公:“我們何時能回來?”當時正是西瓜上市的季節,齊襄公一邊吃瓜一邊說:“明年吃瓜時派人替換你們。\\\"一年之後,齊襄公卻忘了約定。管至父隻好送回一瓜,並提出按時替換的要求。齊襄公十分震怒,平靜下來之後,對送瓜的人說:“他們要想回來,再等一次瓜熟吧。”連稱、管至父見齊襄公言而無信,又氣又恨。後來,他們二人參加叛亂,殺死了齊襄公。齊襄公言而無信,最終落得被人推翻,死於非命的下場。
前麵是兩個反麵的例子,下麵再舉一個人信譽好而獲益的正麵例子。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但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風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否則一旦他陷入困境,沒有人願意幫助他。那些背信棄義的人隻能等著在災難中死去。因為人們要出賣或者陷害一個好人,無論是內心的道德譴責,還是外部的輿論評價都會讓他付出很大的成本。但是人們放棄或者說出賣一個小人,內心的道德成本是極低的。
說了這麽多,既沒有說全,也沒有說透,更不是什麽首創,以上所述不隻適用於體製內,對體製外也大多適用,是一些共性問題,還是那句話,在這裏我們不評價這些生存手段和潛規則是否符合公平道義,也不代表筆者讚同或反對,僅作列舉和闡述以供讀者參考,同時筆者一不是專業寫手,二不以自媒體為業,寫東西隻是業餘愛好,請各位板磚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