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可惜浣碧想錯了,她賭的這一局押上了自己的後半生。


    浣碧母親碧珠兒,或者說是何綿綿,與甄遠道少年相識,青梅竹馬,遠比甄遠道的正妻雲氏與之結識的早。


    青年時期的甄遠道一直覺得自己會與碧珠兒成為夫妻,隻可惜天命不佑,碧珠兒父親一朝獲罪讓她也成了戴罪之身。


    甄老夫人生怕自己兒子會被情愛衝昏了頭腦,迅速為甄遠道定下了門當戶對的雲家女為妻,也就是如今的甄夫人雲氏辛蘿。


    雲辛蘿被雲家教養的極好,端莊大氣,溫柔聰慧。失去心中如皎月般的青梅,甄遠道心如刀絞,卻無力回天。隻得應家裏的安排相看了雲氏女,而後娶回家為妻。


    初成婚時,甄遠道隻是抱著為家族延續香火,完成父母心願的心態,強迫自己與雲氏相處。但天長日久,甄遠道漸漸被雲氏的體貼賢惠與機敏勇敢所折服。


    不可否認,雲氏孝敬父母,操持家務,就連平日朝政上的事也能與他攀談一二,連女兒也被她教養的極好,小小年紀便聰慧堅毅,族中的長輩皆道,遠道長女不輸男兒。


    隻可惜他們夫妻二人唯得兩女,是以,甄遠道便傾注了全部心血教育長女玉嬛,就連她嫌名中“玉”字太過俗氣,都縱著她改了名字。


    世人皆以為甄大人夫婦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可隻有甄遠道自己知道,他心裏始終惦記著那個與他許下終身的姑娘。


    雲氏誕下長女的那年,先帝疼愛的十八皇子病重,為替幼子祈福,康熙也特赦了些不涉謀逆之罪的罪臣家眷,在嶺南吃了三年的苦,碧珠兒跟著母親回了家鄉。甄遠道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小青梅。


    雖然碧珠兒母女被赦了罪,但她仍舊是罪臣之女,而此時甄遠道已任大理寺右寺正,年紀輕輕便官居正六品,又有妻有女,即便是為了前途和名聲也決不能接碧珠兒入府。


    甄遠道與碧珠兒互訴衷腸後,將他的不得已告訴了對方,即便她怨恨自己另娶他人也都認了。


    可甄遠道萬萬沒想到,碧珠兒並沒有怪他,這個可憐的姑娘隻是堅定的表達著自己的愛情,訴說著自己對往日美好時光的懷念,這段充斥著少年美好情誼的時光是他們彼此的秘密,更是彼此最珍貴的寶藏。


    碧珠兒為自己改了名,這世間不再有罪臣之女碧珠兒,留下的隻是思慕他的何綿綿。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這三年,多少次午夜夢回的時候,我都覺得你還在我的身旁。”


    甄遠道看見綿綿落著淚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心都碎了。


    於是何綿綿就這樣被甄遠道養在了府外,而剛生產不久的雲氏對這一切一無所知。雲氏隻道自己的丈夫似乎忙了起來,每月總有個近一旬不得回府。


    直到有一日雲氏發現了一個已經有了身孕的女子依偎在自己丈夫的身旁,她才始知自己為人稱羨的婚姻其實早就有了裂痕。


    雲氏原以為婆母對自己慈善和藹,丈夫也是尊重理解,平日裏自己謹守三從四德,相夫教子,即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也是一樁極好的姻緣,卻沒想到成婚不過兩年有餘,丈夫的外室便已經身懷六甲。


    但從小的教育告訴雲氏,不能嫉妒,思慮再三,她決定悄悄去調查一下這位外室的身份,既然自己丈夫喜歡,若是身家清白,納進府裏也未嚐不可。


    可是偏偏這女子是罪臣之後,也知道了她與自己丈夫自幼時的情誼。


    雲氏有些惱恨於甄遠道不顧家族和前程與罪臣之女糾纏在一起,躊躇著要不要與之攤牌時,下人傳來了何氏誕下一女難產而亡的消息。


    那段時日,甄遠道仿佛丟了魂兒一般,就連當值也顯得魂不守舍。


    雲氏旁敲側擊的詢問他是否遇到了什麽困惑難解的事兒,她可以盡力為他分憂,但甄遠道始終閉口不談,於是她也不便開口。


    就仿佛是當年入宮她曾對自己女兒說過的那句話一般,“即便是尋常夫妻之間也需要謹慎二字來保全恩愛。”


    為了這個家的和睦,為了甄家的前途,為了自己女兒童年的完整,雲氏選擇了三緘其口。


    直到有一日,甄遠道領回了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對雲氏說,這孩子身世可憐,母親早亡,莫不如留在嬛兒身邊做個婢女吧。


    一時間雲氏也不知如何評價甄遠道這個做法,說他不愛這個私生女,卻不舍得她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府外長大,可若說他心疼這孩子吧,偏偏安排她在自己女兒身邊做個下人。


    許是也擔心這孩子母親的身份,連個遠親的身份也不敢給。


    雲氏默認了甄遠道的安排,這個叫浣碧的孩子便一直跟在了長女嬛兒身邊,也默認了浣碧的吃喝穿戴都高於旁的丫鬟一等。


    浣碧十歲上下便知道了自己的生父是誰,也知道了自己生母的身份,她知道自己的身世不能對外言說,卻也忍不住羨慕長姐甄嬛能得到父母全部的疼愛與教養。


    父親說:“你跟著嬛兒進宮,將來也能得上一份更好的姻緣。”


    於是浣碧便跟著長姐入了宮,在這後宮裏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生活著,憧憬著自己來日的美好生活。可是還沒等長姐為自己尋上一份將來,甄家便獲了罪,連長姐也被廢了位份成為庶人,圈禁清修。


    去梵宗樓前,長姐拉著自己的手,“浣碧,我辜負了父親的囑托,如今自身難保,而今把你托付給敬貴妃娘娘,她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定會照顧你的,也好過跟著我在梵宗樓吃苦。”


    浣碧知道長姐是念著自己的,當初她生了錯的心思,長姐知道了也並未怪罪。


    是以當皇上吃醉了酒,歇在了鹹福宮,而敬貴妃為了照顧公主未曾貼身伺候的時候,浣碧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父親尚在寧古塔受罪,長姐也被困頓與梵宗樓清修,但甄家也不隻長姐一個女兒。


    但她卻不知道,真正讓胤禛念著甄嬛的,不隻是那副麵容,紅顏彈指老,君恩如流水。而當她真正明白的時候,卻早已發染風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宜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慢慢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慢慢張並收藏正宜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