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到拉薩布達拉宮去朝聖(上)
深圳,欠我一個白領下集 作者:藍白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藍白領
話說張誌強開著一輛大貨車,他一個人想從西藏公路進入西藏了,他還想到拉薩的布達拉宮去看看。
原來西藏公路就是318國道,它的起點為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廣場,終點為日喀則市聶拉木縣中尼友誼橋,全程5476公裏。途經的地級以上行政區主要是上海-蘇州-湖州-宣城-蕪湖-池州-安慶-黃岡-武漢-荊州-宜昌-恩施-重慶-達州-南充-遂寧-資陽-成都-雅安-甘孜-昌都-林芝-拉薩-日喀則。
而且早年,張誌強已經在2006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對於318國道作了個全麵而深入地了解。因為據《中國國家地理》中的介紹:
沿川藏公路進西藏,須翻越高山、跨過急流,路途艱辛而且還有很多的危險。遠山雪峰突立,陽光映照下,無數銀光在藍天下閃爍;接近峽穀處,山巒起伏跌宕,縱橫交錯,林海茫茫,層林盡染。從你啟程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演繹出讓你一生難忘的美麗景致……是旅遊探險愛好者和攝影師的極樂所在地。因此,張誌強這次決定開著大貨車去西藏他走的就是318國道,俗稱西藏公路,目的是去拉薩朝拜宗教聖地布達拉宮。
其實318國道的川藏南線於1958年正式通車。南線從雅安起與國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上遊,經雅江、理塘、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墨竹工卡、達孜抵拉薩。
318川藏南線在北緯30度線上,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國道。平原、高山、峽穀、河流、草原、冰川、森林、野花、海子、雪山、湖泊、溫泉、民居等迥然不同的景象,美到極致,觸目可及。
張誌強知道自己將要翻越10餘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大山,跨過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這三條大江。他驅車好似在大地和雲端不停地舞蹈,正所謂奇美與奇險並存。多樣的民居式樣、服飾衣著、民族風情、語言乃至信仰標誌,會讓他沉浸在一個豐富多彩的民族走廊裏。張誌強想想這些美景,還有一路上的奇遇,他就興奮異常。他渾身上下聊發少年狂,有使不完的勁兒。
張誌強開著大貨車,一路上他從黃岡出發,路經武漢了。到達武漢市後,他並沒有馬上趕路,而是去了武昌區所在地的黃鶴樓。還沒有到黃鶴樓下,遠遠望去。黃鶴樓的主體建築早已突兀在眼前,它高聳入雲,正如一句兒歌所唱“中國有個黃鶴樓,一頭插進天裏頭”。用這句兒歌來形容黃鶴樓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氣勢最好不過了。
傳說在抗戰時期,一個日本侵略者狂妄自大地說道:
“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民族,你們這些中國的支那人,統統都得臣服在我們大日本帝國軍國主義下,共同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其實是日本軍國主義所鼓吹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在亞洲、澳洲及西南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統治的計劃而已。)。連埃及人的金字塔離天隻有一尺八,我們大日本帝國都能夠征服,何況你們這些支那人什麽也沒有,如何敢與我們大日本帝國作對?”
誰知道,這個日本侵略者很快就被打臉了,一個民族英勇麵對日本人的刺刀,他高聲大氣地大喊道:
“小日本,你們有什麽了不起!我們中國的小孩兒都知道,我們中國有個黃鶴樓,一頭插進天裏頭!他大義凜然地號召中國人民起來反抗日本侵略者,結果他被日本人殘酷地殺害了!”這是張誌強從一本無名英雄的故事書中看到的英雄事跡的小故事兒。
其實日本是個多民族國家,除了大和族之外。日本本土上還有少數民族是琉球族(估計約187萬人)和阿伊努族(約20萬人),還有被俄羅斯驅逐的鄂羅克人與尼夫赫人。此外,在大和民族內部還有地位較低的部落和民族等等成份。
而黃鶴樓,它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裏長江,為武漢市地標性建築;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曆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築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於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
黃鶴樓自古就有“天下絕景”之美譽,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還與湖南嶽陽嶽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它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曆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
在黃鶴樓下,張誌強仰望黃鶴樓雄偉壯觀,他馬上倒背如流地念頌起唐朝詩人崔顥寫的那首《黃鶴樓》的七言律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而且張誌強還從故事書中得知,當年詩仙李太白遊玩黃鶴樓時,他本想題詩一首。當一向有詩才的李太白,看見了崔顥寫的七言律詩《黃鶴樓》這首詩時,他無奈地歎惜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素有詩仙雅稱的李太白也不敢作詩了,可見唐人崔顥的這首七言律詩是多麽地震古爍今,名揚天下了。因為知道了這樣一個唐朝盛世時的詩壇佳話,張誌強也有感而發地寫道:
詩人與黃鶴樓
張誌強
黃鶴樓前品雄文,
崔顥詩才太白恨。
心中有詩不敢題,
何人胡說詩仙笨?
千古風流黃鶴樓,
登臨拜會多少人?
虎踞龍盤今勝昔,
聳立蛇山鎮國門。
參觀了黃鶴樓之後,張誌強雖然說對題詠黃鶴樓的古今詩詞還是很留戀忘返,但是最後他還是開著大貨車繼續上路了。因為張誌強的最終目的是想到拉薩布達拉宮去朝聖。
這一日傍晚時分,張誌強到達了荊州古城。此時夕陽正灑在斑駁的古城牆上,像鍍了一層薄薄的黃金,整個古城也馬上蓬蓽生輝了起來。所以,張誌強決定當晚在荊州古城住下來,也好看看荊州古城的風貌及人文景觀了。
張誌強幼年時最早識得荊州大名,是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和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兩個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裏得知的。
據說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
“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是通用的。
原來荊州古城,古時又稱江陵城,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地處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地,是楚文化、三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邊是水城,中間是磚城,裏麵是土城。城內東西直徑3.75公裏,南北直徑1.2公裏,總麵積4.5平方公裏,城牆周長10.5公裏,高8.83米,共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米;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
在描寫荊州的古詩詞中,張誌強尤其喜歡唐朝詩人劉禹錫寫的《荊州歌二首》:
“之一
渚宮楊柳暗,
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
乘暖著輕衣。
之二
今日好南風,
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
始見春江闊。
第二天,張誌強大致地遊玩了一番荊州古城,他也詩興大發地寫了一首《詠荊州》的小詩兒後,他又繼續開車上路了。原詩摘錄如下:
詠荊州
張誌強
荊州古跡知多少?
三國英雄真正好。
荊楚文化傳天下,
一鳴驚人誌氣高。
篳路藍縷多艱險,
地理位置生得巧。
古來征戰幾人回?
英雄末路萬事了。
經過宜昌市這個傷心地時,張誌強並沒有停下車來。他隻是象征性地遙望了一下宜昌市的九碼頭所在地的方向,他在心中默念道:
“大哥,你就安息吧!害了你年輕二十二歲生命的歹人李鐵軍,我已經為你複仇了。他早已被我殺死在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了!”
就這樣,張誌強開著大貨車,一直來到恩施市,他才停下車來。因為張誌強早就聽說過恩施市的大峽穀很是有名,所以他也想去看看。
原來據同治《恩施縣誌》:
“明設施州衛,雍正六年稱施縣,雍正七年改稱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賜於施縣之名,取皇恩澤布施地之意,故名恩施。318國道(西藏公路。)、209國道在恩施市境內交匯,宜萬鐵路和滬渝高速縱貫恩施市全境。
張誌強開著大貨車來到恩施市大峽穀景區的入口處,當他隻身進入大峽穀景區內後,他才知道:
原來恩施大峽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鄉,地處湘、渝、鄂三省交界處,距恩施市區49千米,距利川市區39千米,峽穀全長108千米,麵積達300平方千米。
在2010年10月1日,恩施大峽穀對外開放。恩施大峽穀已開放七星寨景區全線及雲龍地縫部分景區。七星寨開放麵積7.2千米,天坑、地縫、絕壁、峰叢、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質景觀一應俱全,被稱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館”。
在2015年7月,恩施大峽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張誌強遠遠地仰視高空,隻見客運索道猶如飛龍在天,盤旋在崇山峻嶺,參天古木的高空中。他還戰戰兢兢地嚐試了一下空中索道地刺激和冒險,當他隻身進入全封閉式8人轎廂時。再俯視下方,隻見大馬路上汽車如火柴盒大小在快速地移動,人如小螞蟻般地慢慢在爬行。
此外還有絕壁長廊,又叫“絕壁棧道”。張誌強沿著棧道遊覽,一路上可以欣賞武陵風光。該棧道共有七道彎八道拐,寓意是:
“路七彎八拐,心始終如一。”
有兒歌讚曰:
“北鬥七星有七鬥,
絕壁棧道有七抖;
經過一番驚嚇後,
人生道路手拉手。”
此外還有鞠躬鬆,一炷香,雲龍地縫等等風景名勝。恩施市大峽穀旅遊區有五大奇觀:
“一是清江升白雲,二是絕壁環峰叢,三是天橋連洞群,四是地縫接飛瀑,五是暗河配豎井。”恩施大峽穀旅遊區讓張誌強歎為觀止,流連忘返了。最後他結合自己親身坐過全封閉式8人轎廂的空中索道。寫了一首通過空中索道的小詩兒來讚美它,原詩摘錄如下:
題空中索道
張誌強
空中索道高空上,
盤旋飛升如蛟龍。
封閉轎廂穩如山,
隻身坐入戰驚驚。
高空俯視人似蟻,
汽車好比指甲動。
快捷方便也冒險,
淩空刺激空中行。
作罷詩兒,張誌強又繼續開著他的大貨車上路了,因為他的最終目的是想到拉薩布達拉宮去朝聖。雖然說一路上有好的風景線,他也會停下大貨車來欣賞。但是他最終的目的地是想到拉薩布達拉宮去朝聖,所以他一旦欣賞過沿途的好風景,他馬上就會繼續開著他的大貨車一路前行了。
就這樣張誌強一個人開著大貨車在318國道上飛奔,過了湖北境內最後一個城市恩施市後。不大一會兒,他的大貨車就已經進入了四川省境內。
張誌強開著大貨車一直在重慶-達州-南充-遂寧-資陽這條道上快速的行駛著。不一會兒過了重慶,又不一會兒過了達州。最後經過南充,逐寧,資陽的長途跋涉,張誌強想盡快地開著大貨車趕到四川的首府成都市了。
一路上張誌強還有事兒沒事兒地輕聲哼著那一首叫《成都》的流行歌曲,優美的旋律馬上被高速飛奔的大貨車遠遠地拋在車後了。餘音好久都沒有來得及消散之前,新的旋律又響了起來。最後張誌強的嗓子有些啞了時,他就驅車也剛好進入天府之國的成都市……
這時成都市的大街小巷上時不時傳來那首叫《成都》的流行歌曲的優美旋律:
“……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
進入了天府之國成都市後,張誌強決定先停下車來。他沒有繼續開著大貨車越成都市而去,因為他想去杜甫草堂看一看。
從小張誌強就很喜歡吟頌唐詩,對於詩仙李白及詩聖杜甫的詩兒尤其喜歡。他喜歡李太白的浪漫主義色彩,也喜歡杜甫的務實精神,和他關注國計民生的大情懷。
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時常激勵他在窮困潦倒時也不忘努力向上奮鬥。而詩聖杜甫地大聲疾呼:
“……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詩聖杜甫的這種家國情懷更是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偉大高尚的人物,不總是為了他們自己營營苟苟地活下去而上下求素了。他們還心係天下,為了蒼生的福祉而心甘情願地忍饑挨餓,流血犧牲了……
話說張誌強開著一輛大貨車,他一個人想從西藏公路進入西藏了,他還想到拉薩的布達拉宮去看看。
原來西藏公路就是318國道,它的起點為上海市黃浦區人民廣場,終點為日喀則市聶拉木縣中尼友誼橋,全程5476公裏。途經的地級以上行政區主要是上海-蘇州-湖州-宣城-蕪湖-池州-安慶-黃岡-武漢-荊州-宜昌-恩施-重慶-達州-南充-遂寧-資陽-成都-雅安-甘孜-昌都-林芝-拉薩-日喀則。
而且早年,張誌強已經在2006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上,對於318國道作了個全麵而深入地了解。因為據《中國國家地理》中的介紹:
沿川藏公路進西藏,須翻越高山、跨過急流,路途艱辛而且還有很多的危險。遠山雪峰突立,陽光映照下,無數銀光在藍天下閃爍;接近峽穀處,山巒起伏跌宕,縱橫交錯,林海茫茫,層林盡染。從你啟程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演繹出讓你一生難忘的美麗景致……是旅遊探險愛好者和攝影師的極樂所在地。因此,張誌強這次決定開著大貨車去西藏他走的就是318國道,俗稱西藏公路,目的是去拉薩朝拜宗教聖地布達拉宮。
其實318國道的川藏南線於1958年正式通車。南線從雅安起與國道108分道,向西翻越二郎山,沿途越過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上遊,經雅江、理塘、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再經芒康、左貢、邦達、八宿、然烏、波密、林芝、墨竹工卡、達孜抵拉薩。
318川藏南線在北緯30度線上,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318國道。平原、高山、峽穀、河流、草原、冰川、森林、野花、海子、雪山、湖泊、溫泉、民居等迥然不同的景象,美到極致,觸目可及。
張誌強知道自己將要翻越10餘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大山,跨過金沙江、怒江、瀾滄江這三條大江。他驅車好似在大地和雲端不停地舞蹈,正所謂奇美與奇險並存。多樣的民居式樣、服飾衣著、民族風情、語言乃至信仰標誌,會讓他沉浸在一個豐富多彩的民族走廊裏。張誌強想想這些美景,還有一路上的奇遇,他就興奮異常。他渾身上下聊發少年狂,有使不完的勁兒。
張誌強開著大貨車,一路上他從黃岡出發,路經武漢了。到達武漢市後,他並沒有馬上趕路,而是去了武昌區所在地的黃鶴樓。還沒有到黃鶴樓下,遠遠望去。黃鶴樓的主體建築早已突兀在眼前,它高聳入雲,正如一句兒歌所唱“中國有個黃鶴樓,一頭插進天裏頭”。用這句兒歌來形容黃鶴樓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氣勢最好不過了。
傳說在抗戰時期,一個日本侵略者狂妄自大地說道:
“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民族,你們這些中國的支那人,統統都得臣服在我們大日本帝國軍國主義下,共同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其實是日本軍國主義所鼓吹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在亞洲、澳洲及西南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統治的計劃而已。)。連埃及人的金字塔離天隻有一尺八,我們大日本帝國都能夠征服,何況你們這些支那人什麽也沒有,如何敢與我們大日本帝國作對?”
誰知道,這個日本侵略者很快就被打臉了,一個民族英勇麵對日本人的刺刀,他高聲大氣地大喊道:
“小日本,你們有什麽了不起!我們中國的小孩兒都知道,我們中國有個黃鶴樓,一頭插進天裏頭!他大義凜然地號召中國人民起來反抗日本侵略者,結果他被日本人殘酷地殺害了!”這是張誌強從一本無名英雄的故事書中看到的英雄事跡的小故事兒。
其實日本是個多民族國家,除了大和族之外。日本本土上還有少數民族是琉球族(估計約187萬人)和阿伊努族(約20萬人),還有被俄羅斯驅逐的鄂羅克人與尼夫赫人。此外,在大和民族內部還有地位較低的部落和民族等等成份。
而黃鶴樓,它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裏長江,為武漢市地標性建築;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曆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築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於1985年;因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
黃鶴樓自古就有“天下絕景”之美譽,與晴川閣、古琴台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還與湖南嶽陽嶽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它是“武漢十大景”之首、“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中國十大曆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天下江山第一樓”。
在黃鶴樓下,張誌強仰望黃鶴樓雄偉壯觀,他馬上倒背如流地念頌起唐朝詩人崔顥寫的那首《黃鶴樓》的七言律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而且張誌強還從故事書中得知,當年詩仙李太白遊玩黃鶴樓時,他本想題詩一首。當一向有詩才的李太白,看見了崔顥寫的七言律詩《黃鶴樓》這首詩時,他無奈地歎惜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素有詩仙雅稱的李太白也不敢作詩了,可見唐人崔顥的這首七言律詩是多麽地震古爍今,名揚天下了。因為知道了這樣一個唐朝盛世時的詩壇佳話,張誌強也有感而發地寫道:
詩人與黃鶴樓
張誌強
黃鶴樓前品雄文,
崔顥詩才太白恨。
心中有詩不敢題,
何人胡說詩仙笨?
千古風流黃鶴樓,
登臨拜會多少人?
虎踞龍盤今勝昔,
聳立蛇山鎮國門。
參觀了黃鶴樓之後,張誌強雖然說對題詠黃鶴樓的古今詩詞還是很留戀忘返,但是最後他還是開著大貨車繼續上路了。因為張誌強的最終目的是想到拉薩布達拉宮去朝聖。
這一日傍晚時分,張誌強到達了荊州古城。此時夕陽正灑在斑駁的古城牆上,像鍍了一層薄薄的黃金,整個古城也馬上蓬蓽生輝了起來。所以,張誌強決定當晚在荊州古城住下來,也好看看荊州古城的風貌及人文景觀了。
張誌強幼年時最早識得荊州大名,是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借荊州和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兩個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裏得知的。
據說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
“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是通用的。
原來荊州古城,古時又稱江陵城,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地處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腹地,是楚文化、三國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荊州古城分為三層,外邊是水城,中間是磚城,裏麵是土城。城內東西直徑3.75公裏,南北直徑1.2公裏,總麵積4.5平方公裏,城牆周長10.5公裏,高8.83米,共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上均建有城樓;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米;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
在描寫荊州的古詩詞中,張誌強尤其喜歡唐朝詩人劉禹錫寫的《荊州歌二首》:
“之一
渚宮楊柳暗,
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
乘暖著輕衣。
之二
今日好南風,
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
始見春江闊。
第二天,張誌強大致地遊玩了一番荊州古城,他也詩興大發地寫了一首《詠荊州》的小詩兒後,他又繼續開車上路了。原詩摘錄如下:
詠荊州
張誌強
荊州古跡知多少?
三國英雄真正好。
荊楚文化傳天下,
一鳴驚人誌氣高。
篳路藍縷多艱險,
地理位置生得巧。
古來征戰幾人回?
英雄末路萬事了。
經過宜昌市這個傷心地時,張誌強並沒有停下車來。他隻是象征性地遙望了一下宜昌市的九碼頭所在地的方向,他在心中默念道:
“大哥,你就安息吧!害了你年輕二十二歲生命的歹人李鐵軍,我已經為你複仇了。他早已被我殺死在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了!”
就這樣,張誌強開著大貨車,一直來到恩施市,他才停下車來。因為張誌強早就聽說過恩施市的大峽穀很是有名,所以他也想去看看。
原來據同治《恩施縣誌》:
“明設施州衛,雍正六年稱施縣,雍正七年改稱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賜於施縣之名,取皇恩澤布施地之意,故名恩施。318國道(西藏公路。)、209國道在恩施市境內交匯,宜萬鐵路和滬渝高速縱貫恩施市全境。
張誌強開著大貨車來到恩施市大峽穀景區的入口處,當他隻身進入大峽穀景區內後,他才知道:
原來恩施大峽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鄉,地處湘、渝、鄂三省交界處,距恩施市區49千米,距利川市區39千米,峽穀全長108千米,麵積達300平方千米。
在2010年10月1日,恩施大峽穀對外開放。恩施大峽穀已開放七星寨景區全線及雲龍地縫部分景區。七星寨開放麵積7.2千米,天坑、地縫、絕壁、峰叢、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質景觀一應俱全,被稱為“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館”。
在2015年7月,恩施大峽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稱號,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張誌強遠遠地仰視高空,隻見客運索道猶如飛龍在天,盤旋在崇山峻嶺,參天古木的高空中。他還戰戰兢兢地嚐試了一下空中索道地刺激和冒險,當他隻身進入全封閉式8人轎廂時。再俯視下方,隻見大馬路上汽車如火柴盒大小在快速地移動,人如小螞蟻般地慢慢在爬行。
此外還有絕壁長廊,又叫“絕壁棧道”。張誌強沿著棧道遊覽,一路上可以欣賞武陵風光。該棧道共有七道彎八道拐,寓意是:
“路七彎八拐,心始終如一。”
有兒歌讚曰:
“北鬥七星有七鬥,
絕壁棧道有七抖;
經過一番驚嚇後,
人生道路手拉手。”
此外還有鞠躬鬆,一炷香,雲龍地縫等等風景名勝。恩施市大峽穀旅遊區有五大奇觀:
“一是清江升白雲,二是絕壁環峰叢,三是天橋連洞群,四是地縫接飛瀑,五是暗河配豎井。”恩施大峽穀旅遊區讓張誌強歎為觀止,流連忘返了。最後他結合自己親身坐過全封閉式8人轎廂的空中索道。寫了一首通過空中索道的小詩兒來讚美它,原詩摘錄如下:
題空中索道
張誌強
空中索道高空上,
盤旋飛升如蛟龍。
封閉轎廂穩如山,
隻身坐入戰驚驚。
高空俯視人似蟻,
汽車好比指甲動。
快捷方便也冒險,
淩空刺激空中行。
作罷詩兒,張誌強又繼續開著他的大貨車上路了,因為他的最終目的是想到拉薩布達拉宮去朝聖。雖然說一路上有好的風景線,他也會停下大貨車來欣賞。但是他最終的目的地是想到拉薩布達拉宮去朝聖,所以他一旦欣賞過沿途的好風景,他馬上就會繼續開著他的大貨車一路前行了。
就這樣張誌強一個人開著大貨車在318國道上飛奔,過了湖北境內最後一個城市恩施市後。不大一會兒,他的大貨車就已經進入了四川省境內。
張誌強開著大貨車一直在重慶-達州-南充-遂寧-資陽這條道上快速的行駛著。不一會兒過了重慶,又不一會兒過了達州。最後經過南充,逐寧,資陽的長途跋涉,張誌強想盡快地開著大貨車趕到四川的首府成都市了。
一路上張誌強還有事兒沒事兒地輕聲哼著那一首叫《成都》的流行歌曲,優美的旋律馬上被高速飛奔的大貨車遠遠地拋在車後了。餘音好久都沒有來得及消散之前,新的旋律又響了起來。最後張誌強的嗓子有些啞了時,他就驅車也剛好進入天府之國的成都市……
這時成都市的大街小巷上時不時傳來那首叫《成都》的流行歌曲的優美旋律:
“……
你會挽著我的衣袖
我會把手揣進褲兜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
坐在小酒館的門口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
……”
進入了天府之國成都市後,張誌強決定先停下車來。他沒有繼續開著大貨車越成都市而去,因為他想去杜甫草堂看一看。
從小張誌強就很喜歡吟頌唐詩,對於詩仙李白及詩聖杜甫的詩兒尤其喜歡。他喜歡李太白的浪漫主義色彩,也喜歡杜甫的務實精神,和他關注國計民生的大情懷。
李太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時常激勵他在窮困潦倒時也不忘努力向上奮鬥。而詩聖杜甫地大聲疾呼:
“……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詩聖杜甫的這種家國情懷更是讓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偉大高尚的人物,不總是為了他們自己營營苟苟地活下去而上下求素了。他們還心係天下,為了蒼生的福祉而心甘情願地忍饑挨餓,流血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