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找到了
皇帝寵臣?不,我一身反骨! 作者:倫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東泰城禁閉的城門早已開啟。
而東泰城,也是整個東南唯一沒有爆發大戰的唯一大城。
因為這裏,有呂銘琛坐鎮。
他從北境歸來執掌東泰城,也正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東泰城固若金湯。
沒有他,當初的十一皇子就不會死的那麽脆。
沒有他李澤勳的高麗大軍很有可能真的會肆虐東南,甚至是鳩占鵲巢占據東南。
他很重要也是具備真正的領軍隻能。
因為他,完整的參加過攻打北夷的戰爭,也見證了那些新式武器所能發揮出來的威力。
東南的戰爭結束在南嶺城。
李澤勳被徹底覆滅,東南的戰爭已經徹底停止了。
所以東泰城,也是唯一沒有被吳狂瀾派遣大軍接管的唯一大城。
秦七走進了東泰城。
這家夥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湊熱鬧嘴也碎。
典型的社交牛逼症,他沒學會東南眾多方言中的任何一種。
但他學會了東南人在用通語交談時的獨特口音,東南的口音是整個大雍最多的。
有出村便為他鄉客的說法。
簡單點就是相鄰兩個鎮子的人,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
而他跟誰都能聊得來,又掌握了通語發音的精髓。
所以看起來根本就不像外鄉人。
秦七的懷裏有個小冊子,這上麵記錄的全部都是各個城池,甚至是每個鎮子裏最有特色的吃食。
而他為了怕不知情被人唬了。
所以他會專門去那種偏僻點的街道,找那種很簡陋但有很多人吃飯的攤子。
先聽,再看。
聽這些人點的最多的是什麽吃的,然後看看那些人點的東西自己是否感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秦七是個沒出過遠門的農家小子,但他也知道能被公子召見這就是自己的機會。
是機會就得抓住了。
沒人告訴他要怎麽去抓住這樣的機會,所以他能做的,就是把一路見聞全部記下來。
沒事的時候就把記下來的東西全部背熟,等公子問的時候也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得益於定遠官堂到處都是,讓秦七也學會了不少字。
雖然有些不會寫會畫圈的方式代替,但勝在那滿冊子都是圈的內容他自己看得懂 。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行事之法。
比如進城之後不要東張西望,找準一個方向徑直向前走。
這樣就不會被認為是外來者,而是從城外歸家的本地人。
再比如行走一會之後,找準人拱手笑著打聲招呼。
不多談,隻是淡淡的打個招呼就好。
他選擇打招呼的都是極為麵善之人,這樣的人遇到有人和自己客氣打招呼也會回禮一笑。
人之常情。
但這樣的人之常情在其他人看來,這是城內本地人才能做出來的舉動。
不東張西望更不隨便打聽是他的行事準則。
一個方向走到底沒找到自己想找的,那就不著痕跡的再換個方向。
這次也一樣,他依舊像以前一樣去吃當地人吃的東西,去觀察當地人的神色和對話的模樣 。
但這一次也不一樣。
因為在回到客棧之後,他決定寫一封信送去給公子。
筆杆被他咬出無數個牙印,實在是有些字不會寫。
也實在是因為他發現的東西,純粹隻是一種感覺。
但走之前公子就對他說過,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我也相信你的感覺。
....
數日後,兩封信件近乎同時被送進禦書房。
一封 ,來自季節明。
而另一封,則是畫了很多圈來自秦七。
這兩封信上的字跡都不多,季節明的字跡不多是因為他信裏的內容本就足夠簡潔。
而秦七的字跡不多是因為....圈太多。
就在季博常剛剛將這兩封信看完之後,寶蓋走進了禦書房。
“少爺,這是從江南傳回來的消息。”
說著,寶蓋將手裏的紙張遞給季博常。
信裏的內容讓季博常微微挑眉,江南修路到興希城便是停滯不前出了大問題。
而興希城的縣令,名叫付康安。
付康安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不算少,因為他是付仲寅的兒子。
季博常給了付仲寅應有的體麵,而他也用自己的命,替他的兒子鋪平了未來的路。
付康安一直跟在季有錢身邊,後來付仲寅慷慨赴死季博常讓他做了縣令。
再後來,季有錢去了東南。
而付康安則是去了江南,成為興希城的新任縣令。
他幹的不錯。
他剛到興希城的時候那裏還是一座空城,引導百姓回歸維持治安做的都是井井有條。
興希城的位置很特殊。
因為那裏位於江南正中位置,想要修建蘇杭城到定遠的水泥路,興希城乃是必經之地。
“確定嗎?”
季博常放下手裏的情報問向寶蓋。
寶蓋聞言點頭。
“江南大局雖定,但季台之人卻並未全部暴露,還有一部分一直隱藏在民間待命。”
“這付康安在到達興希城之時一切正常,但在一次出城探訪歸來後行為出現偏差。”
寶蓋說著抬頭看向季博常。
“他心裏有恨,更遠沒有其父的心胸坦蕩。”
“江南修路遇阻的真因,就是他聯合搬山軍三人以及出自定遠新軍負責監工之人合力而為。”
寶蓋說著再次拿出一份紙張遞給季博常。
這是證詞,來自付康安和其他人的證詞。
水泥從東海運出來是正常的,運輸的過程也是正常的。
但被運到江南的水泥卻是分做兩批,一批是正常的水泥。而另一批則是燒製水泥時被淘汰的廢料。
“他們用肥料頂替正常水泥,把正常水泥暗中運到別處準備伺機售賣。”
“他們幾人相互作證便可把自己摘幹淨,所以就會誤導我等去懷疑東海搬山軍內部出了問題。”
寶蓋說著又拿出一份證詞。
“而且他們知道這樣的事情不能做的太多,更知道現在公子最急之事便是將路修通,所以對這樣的事不會一直揪著不放。”
寶蓋拿出來的第二份證詞,來自負責運輸之人。
手法和當初大雍向邊關運糧一模一樣。
報損。
江南已到煙雨季,水泥遇水受潮出現損耗實屬正常。
用廢料頂替報損的數量,再加被偷偷調包的數量。
季博常還未登基,這膽大包天的行事縝密的貪腐大案。
便是先一步出現了。
而東泰城,也是整個東南唯一沒有爆發大戰的唯一大城。
因為這裏,有呂銘琛坐鎮。
他從北境歸來執掌東泰城,也正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東泰城固若金湯。
沒有他,當初的十一皇子就不會死的那麽脆。
沒有他李澤勳的高麗大軍很有可能真的會肆虐東南,甚至是鳩占鵲巢占據東南。
他很重要也是具備真正的領軍隻能。
因為他,完整的參加過攻打北夷的戰爭,也見證了那些新式武器所能發揮出來的威力。
東南的戰爭結束在南嶺城。
李澤勳被徹底覆滅,東南的戰爭已經徹底停止了。
所以東泰城,也是唯一沒有被吳狂瀾派遣大軍接管的唯一大城。
秦七走進了東泰城。
這家夥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湊熱鬧嘴也碎。
典型的社交牛逼症,他沒學會東南眾多方言中的任何一種。
但他學會了東南人在用通語交談時的獨特口音,東南的口音是整個大雍最多的。
有出村便為他鄉客的說法。
簡單點就是相鄰兩個鎮子的人,都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麽。
而他跟誰都能聊得來,又掌握了通語發音的精髓。
所以看起來根本就不像外鄉人。
秦七的懷裏有個小冊子,這上麵記錄的全部都是各個城池,甚至是每個鎮子裏最有特色的吃食。
而他為了怕不知情被人唬了。
所以他會專門去那種偏僻點的街道,找那種很簡陋但有很多人吃飯的攤子。
先聽,再看。
聽這些人點的最多的是什麽吃的,然後看看那些人點的東西自己是否感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秦七是個沒出過遠門的農家小子,但他也知道能被公子召見這就是自己的機會。
是機會就得抓住了。
沒人告訴他要怎麽去抓住這樣的機會,所以他能做的,就是把一路見聞全部記下來。
沒事的時候就把記下來的東西全部背熟,等公子問的時候也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得益於定遠官堂到處都是,讓秦七也學會了不少字。
雖然有些不會寫會畫圈的方式代替,但勝在那滿冊子都是圈的內容他自己看得懂 。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行事之法。
比如進城之後不要東張西望,找準一個方向徑直向前走。
這樣就不會被認為是外來者,而是從城外歸家的本地人。
再比如行走一會之後,找準人拱手笑著打聲招呼。
不多談,隻是淡淡的打個招呼就好。
他選擇打招呼的都是極為麵善之人,這樣的人遇到有人和自己客氣打招呼也會回禮一笑。
人之常情。
但這樣的人之常情在其他人看來,這是城內本地人才能做出來的舉動。
不東張西望更不隨便打聽是他的行事準則。
一個方向走到底沒找到自己想找的,那就不著痕跡的再換個方向。
這次也一樣,他依舊像以前一樣去吃當地人吃的東西,去觀察當地人的神色和對話的模樣 。
但這一次也不一樣。
因為在回到客棧之後,他決定寫一封信送去給公子。
筆杆被他咬出無數個牙印,實在是有些字不會寫。
也實在是因為他發現的東西,純粹隻是一種感覺。
但走之前公子就對他說過,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我也相信你的感覺。
....
數日後,兩封信件近乎同時被送進禦書房。
一封 ,來自季節明。
而另一封,則是畫了很多圈來自秦七。
這兩封信上的字跡都不多,季節明的字跡不多是因為他信裏的內容本就足夠簡潔。
而秦七的字跡不多是因為....圈太多。
就在季博常剛剛將這兩封信看完之後,寶蓋走進了禦書房。
“少爺,這是從江南傳回來的消息。”
說著,寶蓋將手裏的紙張遞給季博常。
信裏的內容讓季博常微微挑眉,江南修路到興希城便是停滯不前出了大問題。
而興希城的縣令,名叫付康安。
付康安這個名字知道的人不算少,因為他是付仲寅的兒子。
季博常給了付仲寅應有的體麵,而他也用自己的命,替他的兒子鋪平了未來的路。
付康安一直跟在季有錢身邊,後來付仲寅慷慨赴死季博常讓他做了縣令。
再後來,季有錢去了東南。
而付康安則是去了江南,成為興希城的新任縣令。
他幹的不錯。
他剛到興希城的時候那裏還是一座空城,引導百姓回歸維持治安做的都是井井有條。
興希城的位置很特殊。
因為那裏位於江南正中位置,想要修建蘇杭城到定遠的水泥路,興希城乃是必經之地。
“確定嗎?”
季博常放下手裏的情報問向寶蓋。
寶蓋聞言點頭。
“江南大局雖定,但季台之人卻並未全部暴露,還有一部分一直隱藏在民間待命。”
“這付康安在到達興希城之時一切正常,但在一次出城探訪歸來後行為出現偏差。”
寶蓋說著抬頭看向季博常。
“他心裏有恨,更遠沒有其父的心胸坦蕩。”
“江南修路遇阻的真因,就是他聯合搬山軍三人以及出自定遠新軍負責監工之人合力而為。”
寶蓋說著再次拿出一份紙張遞給季博常。
這是證詞,來自付康安和其他人的證詞。
水泥從東海運出來是正常的,運輸的過程也是正常的。
但被運到江南的水泥卻是分做兩批,一批是正常的水泥。而另一批則是燒製水泥時被淘汰的廢料。
“他們用肥料頂替正常水泥,把正常水泥暗中運到別處準備伺機售賣。”
“他們幾人相互作證便可把自己摘幹淨,所以就會誤導我等去懷疑東海搬山軍內部出了問題。”
寶蓋說著又拿出一份證詞。
“而且他們知道這樣的事情不能做的太多,更知道現在公子最急之事便是將路修通,所以對這樣的事不會一直揪著不放。”
寶蓋拿出來的第二份證詞,來自負責運輸之人。
手法和當初大雍向邊關運糧一模一樣。
報損。
江南已到煙雨季,水泥遇水受潮出現損耗實屬正常。
用廢料頂替報損的數量,再加被偷偷調包的數量。
季博常還未登基,這膽大包天的行事縝密的貪腐大案。
便是先一步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