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朝堂之上連續下達數道聖旨。


    第一道,追封秋水知縣葉知秋為秋水勳公,一百二十二名水手船夫追封國勇郎稱號,立碑堤岸,供後人敬仰。


    第二道,大雍水患頻發民不聊生,治水台道府屍位素餐罷官遣返原籍,其後人三代之內不得入仕。


    第三道,命秋水縣丞趙明舉為秋水知縣,秋水貢生宋智孝為秋水主簿,處理災後重建及重整民生事宜 。


    第四道 ,也是最重要的一道。


    秋水百姓死傷七成,田不可無人耕,國不可無糧囤 ,命戶部派遣專人前往秋水丈量土地,將帝都城外流民勸返按人頭分配田畝 。


    糧種耕種器具,由戶部配發。


    雍盛帝沒殺人,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秋水田畝被世家門閥所掌控 ,整個大雍都是如此,可一場水患卻將田畝全部充公重新分配於民。


    這是信號,也是實驗。


    雍盛帝自然知曉大雍症結所在,所以他需要一個突破口,一個能讓他心中所想落到現實的地界。


    而秋水,就是這個最合適的地方。


    一個秋水對大雍來說微不足道,但卻是一個可以撕開世家門閥壟斷的口子。


    如果秋水被打造成完美世界,還是一個由皇帝打造出來的完美世界,那麽民意民心就會向皇帝極速靠攏。


    百姓的怨氣也會就此被激發,但這怨氣不是對皇帝的,也不是對大雍的。


    而是對世家門閥的,當這股怨氣積累到一定地步的時候 ,將會成為一股毀滅一切的颶風。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用最溫和的方式打開他想要的缺口。


    但所有人都發現了一個問題,作為此次治水修堤的最大功臣季博常,皇帝一個字都未曾提起 。


    “敲打我嗎?”


    秋水縣衙,季博常得知數道聖旨內容後,嘴角微微一勾的喃喃道。


    如果按照論功行賞,自己的功勞一定是最大的,也一定會被再次升官提拔,但自己卻很不“識相”的提到了葉知秋。


    這樣的舉動按住了皇帝抽出了一半的刀,也讓皇帝的籌謀隻成功了一半。


    所以皇帝用這樣的方式告訴自己,我對你很不滿意 。


    但這卻是季博常想要的,因為他還要給左相和所有朝臣一個態度,甚至是交代。


    他不想成為第二個葉知秋,被皇帝生生逼死的秋水知縣。


    葉知秋該死,但不該這麽死,正是葉知秋讓季博常知道了什麽是皇家無情,什麽叫帝王心術。


    所以他現在很想和自己那便宜老爹聊聊,因為他現在愈發覺得便宜老爹的做法是對的。


    最起碼,是對自己最有利的。


    “大人,小人帶全家來為您請安。”


    趙明舉,現在的新任秋水知縣。


    他是聰明人,他明白自己沒死還升任秋水知縣靠的是誰,所以他來了,帶著全家人一起來的 。


    季博常喜歡趙明舉的聰明,因為他沒有在得到聖旨之後滿臉興奮的跑來跪地大呼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之類的屁話。


    而是帶著一妻兩妾四個孩子一起來的。


    態度很明確,大人為主我為仆,全家老小的性命皆在大人一念之間。


    這是表明自己的態度也是在表忠心,簡簡單單的一個請安勝過空口白牙誓死效忠無數倍。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前車之鑒猶在,希望秋水在你的手裏能夠變得不一樣。”


    季博常說著,伸手揉了揉趙明舉兩歲小女兒的腦袋。


    “田畝乃陛下最關注之事,切不可怠慢輕視,銀錢,隻有活著的人才能用得到。”


    趙明舉聞言,帶著全家人對季博常跪地一拜。


    “大人放心,小人明白。”


    他當然明白季博常這話什麽意思,更明白季博常揉小女兒腦袋是什麽意思 。


    一道聖旨將秋水田畝充公重新分於百姓,這就已經說明了皇帝的心思。


    季博常的話是在告訴他,想要保住全家的腦袋就別在這件事上打馬虎眼,更別想著誰都不得罪的首鼠兩端。


    同時趙明舉更是明白季博常這話裏的第二層意思,你可放心大膽的去做,誰擋路你就提刀去砍。


    因為你現在是替皇帝做事,隻要是嚴格按照皇帝的意思去辦,皇帝就不會讓你被人陰死。


    我也不會讓人動你,因為你現在是我的人 。


    最後這句話才是重點,你,是我的人。


    趙明舉懂,所以他帶全家來請安的時候一個字都沒提聖旨之事 ,因為他明白沒有季博常,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誰,更不可提拔他當秋水知縣。


    真正提拔他賞識他的是季博常,不是皇帝也不是其他人。


    進廟拜神,要拜對了神明才行。


    所以他自稱小人而不是下官,這是有區別的。


    趙明舉走後,宋智孝走進了大堂,他也是個聰明人 ,他背後的劉元山更是個聰明人。


    “小人宋智孝 ,拜請大人賜教 。”


    隻字未提皇帝,隻字未提聖旨,但他的態度讓季博常很滿意。


    因為他是來詢問接下來他要做什麽的,無論是他還是劉元山都明白,季博常不可能會無緣無故將秋水主簿的位子送出去的。


    而他接了,就是承了季博常的情,也讓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再進一步。


    官場的事情永遠都是這樣利益相互糾纏的,想靠個人魅力征服所有人的大能或許有,但季博常認為自己沒有那麽大的能耐。


    “秋水之事上達天聽 ,陛下接下來會對秋水的進展格外關注,你要配合趙明舉將事情落實下去,但要注意分寸。”


    “另外想要重建自然離不開商貿往來,秋水經此一事元氣大傷,你去把所有秋水商人找來,看能否成立一個商會,大家共進退才能讓秋水更加繁茂 。”


    這是定調,定了秋水未來經商局勢的調子,秋水的商人背後都有朝臣撐腰,把整個秋水的商人整合成一個商會,這些商人能做得了主嗎?


    不能。


    所以宋智孝明白,這話是要他傳達給工部侍郎劉元山的,由劉元山起頭和那些朝臣共同商議 。


    成立秋水商會共進退。


    與其說是商行整合,倒不如說是政客結盟。


    因為這個商會的發起人是季博常,一個年紀不大官職不顯,但卻能遊走在所有黨派之間的季博常。


    這是季博常穿越到這個世界後,走出的第一步。


    也是為自己籌謀走出的第一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帝寵臣?不,我一身反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倫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倫東並收藏皇帝寵臣?不,我一身反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