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有眾所周知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也有流傳至今的\"四大美男\":潘安、宋玉、衛玠、蘭陵王。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四大美男\"。


    我們經常聽人說,某某\"美如宋玉,貌似潘安\"。這宋玉、潘安就是中國曆史上顏值最高的兩個男人。潘安,人稱\"天下第一美男\",唐朝詩人韋莊曾讚之\"萬人迷\",《世說新語》也有對他美貌的記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宋玉,時稱才色雙全的\"天下第一風流才子\",因所寫的《登徒子好色賦》而揚名天下。


    因杜甫《花底》\"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而知名的衛玠,是西晉時期一等一的美男,著名清談名士、玄學家。時人曾說,與衛玠出遊,就像光亮的珠子在旁邊,光彩照人。


    天下名曲《蘭陵王入陣曲》的主人公蘭陵王,就是很多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馬王子,該曲就是為23歲年輕帥氣的\"戰神\"蘭陵王高長恭而作。


    公平而言,中國曆史上的\"四大美男\",並不遜於\"四大美女\",皆才貌雙絕,或集文學、專情之長,或集文治武功與音律於一身,然經曆不同,境遇回異,誰的命運最好?誰站錯了隊?誰被\"看死\"?誰飲鳩自盡?


    (一)終老一生的宋玉


    宋玉,戰國時期宋國公子,公元前298年出生於湖北襄樊宜城,字子淵,因家境貧寒,8歲時入鄢師承屈原,17歲時在辭賦家景差推薦下,任楚國文學侍臣,從此開啟暗淡的仕途生涯。21歲時因參與平叛(公元前278年楚大夫昭奇謀反)有功,濯升為議政大夫。46歲時,因受春申君黃歇的專寵影響,被楚考烈王冷落,四年後,一切職務被免,此後雲遊隱居,76歲時,因楚亡而卒。


    宋玉與老師屈原並稱\"屈宋\",與景差、唐勒等辭賦家齊名,李白曾評之\"屈宋長逝,無堪與言\"。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等名篇傳世。


    \"下裏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均來自宋玉的典故。《對楚王問》中曾記載,宋玉在回答楚襄王提問時,介紹了郢都的一次音樂演出:客有歌於郢中者,始而曰下裏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既而曰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絕節赴曲,國中屬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也。


    後人對宋玉多有詩讚。杜甫在《詠懷古跡》中寫道: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晚唐詩人李商隱也說:何事荊台百萬家,惟教宋玉擅才華。魚玄機在《贈鄰女》中點評: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宋代詞人秦觀在《南鄉子》中感歎: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


    (二)被滅三族的潘安


    潘安,出生於公元247年,字安仁,河南中牟人。這位集才華、美貌、專情和政治上的罪惡於一身的西晉文學家、政治家,少以才名聞世,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意思是\"潘才如江,陸才如海\",但悲愴的晚年遭遇,令人唏噓不已。


    潘安因高顏值而獲得美譽,\"擲果盈車\"的典故講述的就是他被女子看好而收獲的殊榮;又因文采蓋世而顯赫於文壇,與石崇、左思、陸機等時稱\"金穀二十四友\",後來的\"金穀宴集\"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文人聚會,這次聚會和石崇所作的《金穀詩序》,其實是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雅集\"和《蘭亭集序》的影子。他的《西征賦》、《閑居賦》、《籍田賦》、《滄海賦》、《秋興賦》、《芙蓉賦》、《射雉賦》等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賦。他亦深情於妻子楊氏,所作的《悼亡詩》情真意切,成為千古佳話,後世有\"潘楊之好\"的評價。


    儒學出身的潘安30餘歲時出任河陽縣令,入仕後沒有站好隊,先諂事權臣賈充,後追隨太傅楊駿,其性輕躁,趨於世利,憎恨時任尚書仆射山濤,後來又看不慣狡黠的孫秀,孫秀當上宰相得勢後就羅織罪名說潘安聯合石崇等人意欲造反,潘安因此被誅滅三族,時年53歲。


    (三)英年早逝的衛玠


    衛玠,出生於286年,字叔寶,曾祖父是曹魏時期的尚書衛覬,祖父是太保衛瓘,父親是尚書郎衛恒,山西夏縣安人,好談玄理,時人有\"衛玠談道,王澄傾倒。\"的說法,從小就英姿颯爽,有\"玉人\"之稱,但體質虛弱,他的母親常不讓他多說話,據說是因他說話說多了都會生病。


    衛玠曾任過祭酒,因精微的時論頗受當世有識之士的器重和欽佩,他的妻子樂氏去世後,征南將軍就把女兒許配給了他;長史謝鯤、丞相王導亦很看好他,認為衛階是真名士,隻有王承可比,杜乂在之下。因著衛階的名氣,顏值又高,人們都爭著觀看他。據說,有一次,衛玠去南京辦事,出來看他的人圍得像一堵牆,他因身體不好而飽受其累,最終形成重病,27歲時就去逝了,這就是曆史上\"看死衛玠\"的典故,說是當時的人把衛玠給看死了。還有一種說法是,衛玠27歲時,拜見大將軍王敦,與謝幼輿一道清談,因深得謝的喜歡,把酒言歡一夜後突感疲憊而加重病情去世。無論哪一種說法,衛玠英年而去,都令人惋惜。


    唐代詩人在詩中對衛階多留有印痕。元稹在《贈嚴童子》中歎惜\"衛瓘諸孫衛玠珍,可憐雛鳳好青春。\"許渾在《送段覺之西蜀結婚》提及\"鏡中鸞影胡威去,劍外花歸衛玠還。\"李端在《長安感事呈盧綸》中亦雲:羸將衛玠比,冷共鄴侯同。


    (四)集文治武功與音律於一身的蘭陵王


    蘭陵王高長恭,原名高孝瓘,出生於公元541年,河北景縣人,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之子。


    蘭陵王因是北齊宗室,19歲時封爵;又是北齊將領、傳奇英雄,因驍勇善戰戰功顯赫而成為有名的戰神、悍將,曆任刺史、錄尚書事、尚書令、郡公、大司馬、太保等職,死後追封為太尉。


    河清三年,北周兵犯洛陽時,23歲的蘭陵王在將士們懼怕北周兵力強大的景況下,親率戴上麵具的五百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一路殺進洛陽城東金塘,殺得北周軍隊人仰馬翻,最後棄營逃走,成功解了洛陽之圍。蘭陵王高長恭也因此而威名大振,留下兩個\"經典\"之說,一是蘭陵王上戰場都要戴麵具;二是因蘭陵王極善音律,聲音也好聽,據此,誕生了謳歌他的名曲《蘭陵王作戰曲》,在民間廣為流傳,後來這部曲鎖定為假麵指揮擊刺的男子獨舞。描寫了\"邙山大捷\"的壯烈場麵,曲調悲壯渾厚,古樸悠揚,氣勢恢宏,表達了壯懷激烈的情感,這在影視作品《蘭陵王》中有專門的再現。該曲傳入日本被格外珍視,視為正統的雅樂,每逢賽馬、相馬、射箭等節會、大賽勝利時,都要反複演奏此曲。直到今天日本奈良的\"春日大社\",《蘭陵王入陣曲》仍保留為第一個古典樂舞表演節目。


    不幸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因累獲戰功而\"功高震主\",受到北齊後主高緯的猜忌。蘭陵王高長恭也因為一句話埋下了遇害的隱患。據說,邙山一戰後,高緯問高長恭,\"這樣衝進敵陣之中,如果不小心發生意外怎麽辦?\",高長恭沒多想,徑直回答,\"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在戰場上我不會想到這個。\"這個回答令高緯不滿,兼之後來士兵們傳唱《蘭陵王入陣曲》,引起高緯忌恨,公元573年,派特使送毒酒給他,蘭陵王妃要蘭陵王親去向皇帝解釋,蘭陵王歎息地說,皇帝賜我毒酒,怎肯見我?於是飲鳩自盡,時年32歲。


    上述史料可見,四大美男,命運最好的當屬宋玉,盡管他仕途暗淡,一生顛沛流離,卻也頤養了天年;最悲情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因\"功高震主\"遇害;因站錯隊而被冤死累及家人的是潘安;最不幸也最悲催的是27歲時被\"看死\"的衛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樂天派流浪的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樂天派流浪的貓並收藏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