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何以那麽真摯率性?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 作者:樂天派流浪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幸福的少女時代:卻把青梅嗅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家境不錯,少女時代自然是無憂無慮,過得美好、快樂。
她的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致仕之路上有著耀眼的光環,又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她的母親王氏也來自書香門第家庭,文學藝術氣息很濃。
李清照就在這樣幸福的家庭裏長大,在父母疼愛和良好的家風熏陶下,她小時候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兼之李清照天資極高,聰慧過人,又得到晁補之等文壇名家的提點,自小就富有才華。
難怪李清照在少女時代就在詞壇上嶄露頭角,那時就寫出了至今都很有名的千古詞作。
如《點絳蜃.蹴罷秋千》即是李清照小時候在家裏蕩秋千時因偶遇一個人闖了進來,於是信筆寫下: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很形象地素描了當時\"客人\"闖進院子後,她羞澀地躲起來,但又想看這個人是誰,於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在這首詞裏,極率真地寫出了小時候的那份美好和快樂。
又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小詞是李清照去京都遊玩時,在溪亭這個地方感受到的幸福: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二)衣食無憂的青年時代:賭書消得潑茶香
李清照18歲與門當戶對的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很長一段時光也還是幸福美好的。夫妻兩人恩愛有加,互相砥礪。
最有名的就是\"賭書消得茶潑香\"的故事:
丈夫趙明誠喜好收藏玉石,李清照就夫唱婦隨,傾力給予支持。夫妻二人經常結伴去市場上尋訪藏品,每次都是傾囊收購,滿載而歸。
趙明誠想寫一部《金石錄》,但記憶力不怎麽好,每當回憶不起玉石出處時,博聞強記的李清照往往不經意間就能說出。不服輸的趙明誠於是與李清照打賭:誰最先準確地說出玉石的出處,誰就先喝茶。結果每次都是李清照贏,李清照每次說出玉石出處後,總是哈哈大笑,把茶傾倒在丈夫的衣衫上,夫妻二人遂陶醉於茶香之中,自是愉悅愜意。
\"人比黃花瘦\"這個典故也見證著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妻二人恩愛的趣談:
公元1101年的重陽節,婚後的趙明誠\"負笈遠遊\",李清照在家把酒賞菊後,因思念丈夫隨即寫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這首詞。李清照隨即把它寄給趙明誠,趙明誠看完,激起必勝之心,於是閉門三日,同闋寫下五十首詞,把李清照的《醉花陰》也混在其中,交給好友點評,看哪幾句寫得好。好友看完,說,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最好。趙明誠一聽,遂折服,原來妻子之才遠在他之上。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堪稱\"不朽名篇\"的小詞也是李清照婚後不久所寫。從這首詞裏,除了感悟到李清照惜花之情外,還可以發現:李清照青年時代的生活其實不亞於少女時代,還是很有趣、蠻不錯的。
她在風雨交加的雨夜裏盡興地飲酒後,酣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來擔心園裏的海棠花是否凋謝,於是問身邊的侍女\"庭園的海棠怎麽樣了\"?哪知粗心的丫頭卻回答\"海棠依舊\"。於是,李清照淡然地自言自語: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喲。
(三)豪氣率真的中年時代:生當作人傑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的大起大落誰又能預測得了呢?
跌宕起伏的命運真實地體現在\"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身上。
在李清照44歲那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成了李清照人生的轉折點。
這一年,國家發生了\"靖康之變\",金軍南下,二帝被俘,康王趙構南逃在應天府稱帝,史稱宋高宗,宋朝由北宋轉到南宋時代。
這一年,李清照的夫家也發生了重大變故。趙明誠的母親在江寧(今南京市)悄然過世。
李清照隨同淄州任上的趙明誠趕赴江寧奔喪,處理完母親的後事後,不久,趙明誠旋即被朝廷委任為知江寧府。因金軍入侵江寧,趙明誠在南宋朝廷妥協求和\"不主張抵抗\"政策下,遂於公元1129年棄城而逃。
率真的李清照對朝廷拒絕主戰很不滿,表現出\"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氣,她力勸丈夫趙明誠留下來,與老百姓一道堅守江寧,但軟弱的丈夫趙明誠沒有聽從,反而以朝廷旨意挾李清照一道知任湖州,夫妻二人遂生裂隙。
在路過烏江項羽自刎的地方,悲涼失望的李清照融景生情,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很辛辣地諷喻了偏安的南宋朝廷裏包括丈夫趙明誠在內的膽怯官員。
不幸的是,趙明誠在知任湖州的途中,染病身亡,時年47歲。
李清照其實是深愛丈夫趙明誠的。對趙明誠的意外辭世,很是悲怮,深情地為丈夫寫下\"白日正中,歎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等等飽含泣血字句的祭文,親自安葬趙明誠後,大病一場。
病愈後,勇敢堅強的李清照決定攜帶丈夫生前的藏品奔波他鄉輾轉謀生。
起先,李清照準備投奔在洪州任兵部侍郎的趙明誠妹弟,然沒多久金人已攻陷洪州,洪州去不了了。李清照於是追隨帝蹤去往浙東,但那時時局動蕩,飄搖的朝廷已遣散百官。最後,李清照決定隻身南下到親友還算多的杭州生活。
隻是,幾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李清照隨身攜帶的藏品在路途中散失大半,當她48歲也就是公元1132年到達杭州時,幾乎陷入茫然失措的困境中。
這時,一個時任杭州奉承右郎的中年男人張汝舟走進了李清照的生活。
李清照見單身的張汝舟熱情有加,對她又百般關照,很是感動,在張汝舟多次表白下,心一軟,覺得有了依靠,就再嫁張汝舟吧。
哪知嫁給張汝舟後,原來張汝舟不過是為了覬覦藏品而來。當張汝舟發現李清照的藏品已沒有多少,遂惡語相向,開始實施\"家暴\"。李清照開始懊悔自己識人不察,又見張汝舟惡劣的賄官行為後,決定:寧願坐牢,也要告發張汝舟並堅決與他離婚(那時南宋有個荒唐的規定:妻告夫,哪怕夫有罪,妻也要入監)。
所幸,李清照在親友的搭救下,在牢房待了9天後出獄,並順利與張汝舟離婚。
(四)\"淒淒慘慘\"的晚年時代: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與張汝舟離婚後,沒有消沉。她決定痛定思痛,勇敢地振作起來,不為這些苦痛所累,餘生一定要自力自強,瀟灑地活出最美的自己。
在這樣的信念下,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寧靜致遠。
一方麵她依舊關注國事,繼續收集編撰完成趙明誠未完成的書籍《金石錄》。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金石錄後序》。
另一方麵,李清照一改過去淡雅的詞風,創作出一批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詞作,成為南宋婉約詞派的集大成者。
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就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二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李清照開頭連用14個疊字,抒發自己悲涼的心境,接著素描黃花堆積、梧桐細雨等殘秋景象,著意渲染愁緒,一字一淚地表達了自己在國破家亡後孤獨失落的苦悶狀態,讓人感同深受:一個愁字怎能表達得完呢。
到了遲暮之年,李清照寫下《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李清照很明快地表達自己鏗鏘的觀點:人生隻要愛過,無論經曆多麽無常,都將無悔,何懼那些載不動的愁。
這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七十三年跌宕起伏的命運裏,活出了最真摯的一生。
她,無論處在人生的哪一階段,都真實而率性地生活著,哪怕晚年處於逆境之中,仍堅強地奔跑在自己最寧靜的人生道路上,成就了最美的自己,堪堪堪讚。
出生於書香門第的李清照,家境不錯,少女時代自然是無憂無慮,過得美好、快樂。
她的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在致仕之路上有著耀眼的光環,又是大文豪蘇軾的學生。她的母親王氏也來自書香門第家庭,文學藝術氣息很濃。
李清照就在這樣幸福的家庭裏長大,在父母疼愛和良好的家風熏陶下,她小時候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兼之李清照天資極高,聰慧過人,又得到晁補之等文壇名家的提點,自小就富有才華。
難怪李清照在少女時代就在詞壇上嶄露頭角,那時就寫出了至今都很有名的千古詞作。
如《點絳蜃.蹴罷秋千》即是李清照小時候在家裏蕩秋千時因偶遇一個人闖了進來,於是信筆寫下: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很形象地素描了當時\"客人\"闖進院子後,她羞澀地躲起來,但又想看這個人是誰,於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在這首詞裏,極率真地寫出了小時候的那份美好和快樂。
又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這首小詞是李清照去京都遊玩時,在溪亭這個地方感受到的幸福: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二)衣食無憂的青年時代:賭書消得潑茶香
李清照18歲與門當戶對的吏部侍郎趙挺之的兒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很長一段時光也還是幸福美好的。夫妻兩人恩愛有加,互相砥礪。
最有名的就是\"賭書消得茶潑香\"的故事:
丈夫趙明誠喜好收藏玉石,李清照就夫唱婦隨,傾力給予支持。夫妻二人經常結伴去市場上尋訪藏品,每次都是傾囊收購,滿載而歸。
趙明誠想寫一部《金石錄》,但記憶力不怎麽好,每當回憶不起玉石出處時,博聞強記的李清照往往不經意間就能說出。不服輸的趙明誠於是與李清照打賭:誰最先準確地說出玉石的出處,誰就先喝茶。結果每次都是李清照贏,李清照每次說出玉石出處後,總是哈哈大笑,把茶傾倒在丈夫的衣衫上,夫妻二人遂陶醉於茶香之中,自是愉悅愜意。
\"人比黃花瘦\"這個典故也見證著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妻二人恩愛的趣談:
公元1101年的重陽節,婚後的趙明誠\"負笈遠遊\",李清照在家把酒賞菊後,因思念丈夫隨即寫下《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這首詞。李清照隨即把它寄給趙明誠,趙明誠看完,激起必勝之心,於是閉門三日,同闋寫下五十首詞,把李清照的《醉花陰》也混在其中,交給好友點評,看哪幾句寫得好。好友看完,說,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最好。趙明誠一聽,遂折服,原來妻子之才遠在他之上。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堪稱\"不朽名篇\"的小詞也是李清照婚後不久所寫。從這首詞裏,除了感悟到李清照惜花之情外,還可以發現:李清照青年時代的生活其實不亞於少女時代,還是很有趣、蠻不錯的。
她在風雨交加的雨夜裏盡興地飲酒後,酣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醒來擔心園裏的海棠花是否凋謝,於是問身邊的侍女\"庭園的海棠怎麽樣了\"?哪知粗心的丫頭卻回答\"海棠依舊\"。於是,李清照淡然地自言自語: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喲。
(三)豪氣率真的中年時代:生當作人傑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的大起大落誰又能預測得了呢?
跌宕起伏的命運真實地體現在\"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身上。
在李清照44歲那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成了李清照人生的轉折點。
這一年,國家發生了\"靖康之變\",金軍南下,二帝被俘,康王趙構南逃在應天府稱帝,史稱宋高宗,宋朝由北宋轉到南宋時代。
這一年,李清照的夫家也發生了重大變故。趙明誠的母親在江寧(今南京市)悄然過世。
李清照隨同淄州任上的趙明誠趕赴江寧奔喪,處理完母親的後事後,不久,趙明誠旋即被朝廷委任為知江寧府。因金軍入侵江寧,趙明誠在南宋朝廷妥協求和\"不主張抵抗\"政策下,遂於公元1129年棄城而逃。
率真的李清照對朝廷拒絕主戰很不滿,表現出\"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氣,她力勸丈夫趙明誠留下來,與老百姓一道堅守江寧,但軟弱的丈夫趙明誠沒有聽從,反而以朝廷旨意挾李清照一道知任湖州,夫妻二人遂生裂隙。
在路過烏江項羽自刎的地方,悲涼失望的李清照融景生情,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很辛辣地諷喻了偏安的南宋朝廷裏包括丈夫趙明誠在內的膽怯官員。
不幸的是,趙明誠在知任湖州的途中,染病身亡,時年47歲。
李清照其實是深愛丈夫趙明誠的。對趙明誠的意外辭世,很是悲怮,深情地為丈夫寫下\"白日正中,歎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等等飽含泣血字句的祭文,親自安葬趙明誠後,大病一場。
病愈後,勇敢堅強的李清照決定攜帶丈夫生前的藏品奔波他鄉輾轉謀生。
起先,李清照準備投奔在洪州任兵部侍郎的趙明誠妹弟,然沒多久金人已攻陷洪州,洪州去不了了。李清照於是追隨帝蹤去往浙東,但那時時局動蕩,飄搖的朝廷已遣散百官。最後,李清照決定隻身南下到親友還算多的杭州生活。
隻是,幾年顛沛流離的生活,李清照隨身攜帶的藏品在路途中散失大半,當她48歲也就是公元1132年到達杭州時,幾乎陷入茫然失措的困境中。
這時,一個時任杭州奉承右郎的中年男人張汝舟走進了李清照的生活。
李清照見單身的張汝舟熱情有加,對她又百般關照,很是感動,在張汝舟多次表白下,心一軟,覺得有了依靠,就再嫁張汝舟吧。
哪知嫁給張汝舟後,原來張汝舟不過是為了覬覦藏品而來。當張汝舟發現李清照的藏品已沒有多少,遂惡語相向,開始實施\"家暴\"。李清照開始懊悔自己識人不察,又見張汝舟惡劣的賄官行為後,決定:寧願坐牢,也要告發張汝舟並堅決與他離婚(那時南宋有個荒唐的規定:妻告夫,哪怕夫有罪,妻也要入監)。
所幸,李清照在親友的搭救下,在牢房待了9天後出獄,並順利與張汝舟離婚。
(四)\"淒淒慘慘\"的晚年時代: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與張汝舟離婚後,沒有消沉。她決定痛定思痛,勇敢地振作起來,不為這些苦痛所累,餘生一定要自力自強,瀟灑地活出最美的自己。
在這樣的信念下,李清照晚年的生活寧靜致遠。
一方麵她依舊關注國事,繼續收集編撰完成趙明誠未完成的書籍《金石錄》。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金石錄後序》。
另一方麵,李清照一改過去淡雅的詞風,創作出一批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的詞作,成為南宋婉約詞派的集大成者。
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就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二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李清照開頭連用14個疊字,抒發自己悲涼的心境,接著素描黃花堆積、梧桐細雨等殘秋景象,著意渲染愁緒,一字一淚地表達了自己在國破家亡後孤獨失落的苦悶狀態,讓人感同深受:一個愁字怎能表達得完呢。
到了遲暮之年,李清照寫下《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李清照很明快地表達自己鏗鏘的觀點:人生隻要愛過,無論經曆多麽無常,都將無悔,何懼那些載不動的愁。
這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七十三年跌宕起伏的命運裏,活出了最真摯的一生。
她,無論處在人生的哪一階段,都真實而率性地生活著,哪怕晚年處於逆境之中,仍堅強地奔跑在自己最寧靜的人生道路上,成就了最美的自己,堪堪堪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