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張明遠、費無極辭別種師道一家人於午時抵達終南山,來到山門,環顧四周,張開雙臂,齊聲仰天長歎道:“終南山我們又回來了,還是終南山好,如此自由自在,逍遙快活。”但見終南山依然青山綠水,群山環繞,鬱鬱蔥蔥。頓覺心曠神怡,沁人心脾。
看著風塵仆仆歸來的張明遠、費無極,李長安上前笑道:“你們終於回來了,快把此番出使西夏所見所聞告訴我等,也好大開眼界。”
張明遠、費無極見到師父李長安,趕忙上前,寒暄幾句。雖說山下城裏見過麵了,可久違之感,不曾淡去。李長安被張明遠、費無極一左一右挽著胳膊,三人喜笑顏開,且走且談,走進齋堂。
大嘴道:“你們此番去西夏,真是山遙路遠了,也不知道捎信回來,報個平安也好。”費無極道:“多謝師叔掛念。隻是去了西夏,發生許多事。托那朝廷使臣送來的禮物,不知你們收到沒有?”
張明遠道:“那還用說,這點小事,朝廷官員豈能辦不好,恐怕他們眼裏就瞧不上西夏的東西,畢竟這些朝廷大員,見多識廣。”
李長安道:“此言差矣,雖說他們見多識廣,可我大宋對枸杞子還是頗為珍視,畢竟西夏的枸杞子最是彌足珍貴,妙不可言。”張明遠這才點了點頭,了然不惑。
大嘴手裏拿著幾顆紅果,往嘴裏塞,笑道:“枸杞啊,不錯。師叔下山,去老種將軍府邸拿回來了一些。可惜廚房裏煲湯用了許多,眼看快沒了。”
張明遠把身上的包袱打開,拿出一包東西,在大嘴麵前,晃了晃,笑道:“師叔,這裏還有。西夏國主乾順在我們臨行之際又送了許多枸杞子。”
大嘴道:“還以為你們被乾順扣押,凶多吉少。沒想到乾順還送禮物給你們,不可思議。”
阿長道:“師叔所言極是,看看你們這一去就許多時日,豈不令人擔驚受怕,就怕你們被黨項人扣押。”
扁頭馬上擲地有聲道:“俺可聽說黨項人殺人不見血,一個個凶神惡煞,好生了得。還有那西夏麻魁(女兵),更是令人生畏。據說那些西夏娘們一個個身手不凡,如若有人得罪她們,你晚上還睡覺打呼嚕,次日早上恐怕就氣息奄奄了。”
費無極問道:“這是為何?”扁頭摸著自己的腦袋,道:“腦袋沒了,當然氣息奄奄。”此言一出,眾人一怔,笑而不語。張明遠和費無極對視而笑。
阿長笑道:“怎麽了,如何隻知道傻笑,不會說話了不成?”扁頭道:“莫非不會說大宋話了,難不成學了西夏話?俺可聽不懂,千萬別給俺說。”
張明遠道:“何出此言,此番西夏之行頗多感慨,實在是不可道聽途說,可見謠言不可信。西夏是佛國,佛教乃國教。興慶府並非荒蠻之地,乃是塞上江南之地。水草豐美,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湖水波光粼粼,垂柳蕩漾,仿照我大宋的亭台樓閣隨處可見。一派欣欣向榮,不可小覷。我看乾順實乃西夏的唐太宗。”李長安點點頭,大嘴深以為然,扁頭、阿長若有所思,神情肅穆。
費無極道:“承天寺塔高聳入雲,頗為壯觀。這興慶府雖說規模不大,可應有盡有。連瓦肆這等東京才有的場所都比比皆是,可見西夏果然非同凡響。街市上居然可以找到印刻精美的《蘇東坡詩詞集》 ,你們說這難道是某種幻覺不成?”
李長安道:“西夏果然非同小可,沒曾料想短短幾年就國富民強了。那小梁太後一命嗚呼以後,本想西夏要滅國了,沒曾料想,乾順又力挽狂瀾,蒸蒸日上。”
扁頭道:“俺在東京時候遇到過西夏人,他們都在乞討,俺覺得黨項人一窮二白,實在無法與我大宋相提並論。”
阿長道:“我在成都時候也遇到過黨項人,他們居然說要找蘇東坡做學問,實在可笑。卻不知蘇學士哪裏會收黨項人做弟子。”
張明遠道:“乾順果然非常人物,令人佩服。他口若懸河,知識淵博,妙語連珠,令人佩服。”費無極道:“乾順居然對漢學癡迷,還是佛教徒。”
李長安問道:“乾順故事,為師多年前早已有所耳聞,不知此番前去,你二人可有何感想,但說無妨?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也不是?”
費無極道:“此人胸有大誌,雄才大略,嗜書如命,有中原人風範。乾順故事如何,師父但說無妨。”
李長安道:“這人也是非常人物,三歲即位,可惜母黨專權。十六歲滅梁氏親政,可見年紀輕輕就智勇雙全,不可小覷。他後來減少賦稅,注重農桑,興修水利,興慶府自此日益強盛。他還酷愛漢學,能文能武,文武雙全。豈不令人稱奇?”
聽了這話,張明遠驚得呆了,緩緩道:“此番前去,沒看到乾順會武功,倒是他庶弟察哥的武藝,非同凡響。至於乾順,他本要作《靈芝歌》 ,可惜未嚐如願?”費無極遺憾道:“都怪那漢人薛元禮。”
李長安若有所思,不覺追問開來:“此名莫非中原人士?”張明遠道:“薛元禮的確是中原人士,想必在中原不得誌,故而去了西夏。”費無極道:“師兄所言極是。”阿長道:“靈芝,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大嘴道:“靈芝乃奇特藥材,入藥味道不錯。”扁頭馬上插嘴道:“不就是蘑菇麽,有什麽好吃的,俺可不好這口。苦兮兮的,味道很差。據說禿頭和尚才喜歡蘑菇。憶苦思甜而已!”眾人哈哈大笑。
阿長道:“靈芝味雖苦,但苦而香。比起蘑菇好許多,不仔細品味如何會有人生體味,須知人世間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道,‘以苦為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又有何不可。”
大嘴、扁頭捧腹大笑,大家在齋堂說說笑笑,樂此不彼。張明遠、費無極與眾弟子談笑風生,久違之感,襲上心頭。
正在此時,一個弟子進報說種師道老將軍送信上山來了,還有一個木匣,不知種師道書信上說些什麽,木匣裏裝的什麽。
李長安拆開書信看畢,介紹道:“師道兄說,希望明遠與無極二人,八月去往雄州幫忙購買馬匹,說是找一個叫做張員外的商販就好了。還給了信物,這木匣裏,便是一半折扇,這一半折扇寫的是一個字:‘京’,另一半折扇寫的一個字:‘兆’。隻有這張員外和你們二人知道這樣的信物。”
張明遠、費無極驚詫不已,撓了撓後腦勺,心想,為何在府邸過端午節時,幹爹不說,偏偏上山來了,才說,真是奇怪。扁頭、阿長麵麵相覷,悶悶不樂,為何又是他二人前往雄州,而非自己。
“果然如此,這‘京’字一看就出自皇上之手,乃是獨步天下的瘦金體。”張明遠接過木匣,打開歎道:“看來京兆府缺乏良馬,作戰就勉為其難了。”
李長安道:“明遠、無極,你們雖剛從西夏歸來,可年紀輕輕自然不會感到疲憊。歇息一段時日後,你二人就去往雄州好了。八月去最好,你們意下如何?”
張明遠問道:“自然萬死不辭,不過為何是八月去雄州,還望師父賜教?”費無極道:“八月秋高氣爽,想必幹爹很體諒我們。”
扁頭尋思道:“既然如此,也輪不到自己去,何必自討沒趣。自己找個台階下,也算不錯。”隨即歎了口氣,無可奈何,道:“俺也想去走一遭,可惜身材發福走不得許多路。你們真笨,八月秋高氣爽不假,但八月那瓜果蔬菜最是豐盛繁多。你們此番去往雄州,很有可能會吃上遼國的西瓜,聽說雄州榷場有許多契丹人在叫賣西瓜。那西瓜味道好極了,俺小時候可是在東京吃過西瓜,又聽大相國寺附近的說書人提及雄州榷場便對那西瓜說的繪聲繪色,讓俺直流口水。”此言一出,一個個破涕一笑。
阿長道:“我倒沒什麽,可惜天生一個路癡,如何是好。再說,我人高馬大,走到北邊去,雖說天高地闊,不會把天戳個窟窿。但難免節外生枝,惹起不必要的麻煩。如若到江南去,更是會嚇壞許多路人。他們哪裏見過我這般個頭。”此言一出,眾人樂個不住。
張明遠道:“你們放心好了,我們與世隔絕後就是要走南闖北,經風雨見世麵,磨練一番。西夏在西北,此番雄州在東北。雖說路途遙遠,要爬山涉水,可又有何妨?老子所言極是,‘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天不怕地不怕,仗劍天涯,也是極好。”
費無極道:“在東京我等也有幸看到我大宋地圖,雄州就在邊界之處。聽說‘澶淵之盟’前還關關停停,之後就頗為穩當了。不知如今又當如何?”張明遠道:“且去看看,不就一目了然了。”
大嘴道:“師叔我喜歡雲遊四方,也想去雄州見識見識,據說契丹人特別多,還有什麽女真人、黨項人、高麗人、大理人。可惜我還要去成都府青城山拜訪一位故人,此番怕是沒機會了。”
李長安語重心長道:“陛下把青城山草廬賜予我等,此番師弟前去,也算是接管下來,比去雄州重要百倍。以後說不定青城山就是我等新的容身之地也未可知。”
扁頭道:“俺覺得雄州還是荒蠻之地,不去也罷。免得白跑一趟,豈不麻煩了。俺想靠近遼國的地方,定是不毛之地。”
阿長道:“山高路遠,契丹人的地盤,自然是‘風吹草低見牛羊’了。”張明遠道:“還是那句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等不可坐井觀天,以免貽笑大方。不過對雄州一無所知怕是不大好,還望師父賜教。”
李長安搖搖頭,執拗不過,隻好介紹道:“大唐末年,節度使各自為政。幽州節度使朱韜建了個瓦橋關,那瓦橋關便屬於幽雲十六州。石敬瑭那廝為了一己之私,把幽雲十六州拱手送給契丹人。周世宗柴榮後來奪回了瓦橋關,並改稱雄州。並讓陳思讓做了首任雄州知州。我大宋太祖皇帝登基大寶以後,還讓陳思讓做雄州知州。如此說來,陳思讓便是我大宋首任雄州知州。”
費無極問道:“契丹人豈肯善罷甘休?”李長安道:“那是自然,太平興國五年,遼兵圍瓦橋關,我大宋守將戰死,我宋軍便敗退而去,遼精騎渡河追擊至莫州,可謂狗膽包天。至道元年,遼兵夜襲雄州,知州何承矩出城與遼兵酣戰,大敗遼兵。鹹平三年,遼兵入侵我大宋,真宗皇帝親征,至大名府,遼兵聞而退,便有了‘澶淵之盟’。”
張明遠問道:“這何承矩莫非是第二任雄州知州了?”李長安道:“這個為師倒沒考證過,無從得知。不過此人的確非同凡響,那麽多知州,雄州百姓如今還時常懷念此人,可見何承矩深得民心。他在雄州有兩大政績,一個是種樹,一個是挖湖。”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大嘴也一臉茫然,不知其中原委。眾人皆以為李長安在開玩笑罷了。
扁頭樂道:“雄州地處宋遼邊界,靠種樹和挖湖,便可阻擋契丹鐵騎,怕是開玩笑罷了。俺以為,還是要枕戈待旦,讓我大宋也有許多鐵騎才是。”
阿長道:“你懂什麽,我可聽說這何承矩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四進四出雄州,便應了那句話,叫做‘功成不必在我,後人自有評說。’”
張明遠對此記憶猶新,笑道:“這可是我幹爹的至理名言。”費無極道:“莫非阿長師哥聽過這句話?”阿長道:“那倒不是,這句話乃是我頓悟而出的。”
李長安讚不絕口:“如此頓悟,可見用心良苦,後生可畏。”大嘴道:“可惜世人皆知此理,但難以全始全終。為功名利祿而勾心鬥角者,比比皆是。”
扁頭道:“聽說我大宋西軍與東京禁軍便明爭暗鬥,那西軍裏有種家軍、姚家軍、折家軍,皆明爭暗鬥。”
阿長道:“別說武將如此,文臣也是如此。文人墨客本來就心眼小,如同筆尖。朝堂之上唇槍舌劍實乃家常便飯。武將為了邀功請賞,也是互相爭強好勝。這‘功成不必在我’怕是隻可說說罷了,做起來難上加難。”
費無極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人哪有不爭強好勝的。”張明遠道:“爭強好勝未必不是好事,就看如何爭強好勝。”
李長安道:“明遠所言極是,公平對決也未嚐不可。如若沒有爭強好勝,哪有爭先恐後。都不去為國為民,都貪生怕死,都碌碌無為,何談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周秦漢唐,曆朝曆代,皆是如此。如若秦始皇不爭強好勝,哪有一統天下。如若漢武帝不爭強好勝,哪有絲綢之路。如若唐太宗不爭強好勝,哪有貞觀之治。如若我太祖皇帝不爭強好勝,哪有大宋今日的幅員遼闊?”眾人點了點頭,深以為然。費無極卻不以為然,看向張明遠。
二人心知肚明,如今大宋根本算不得什麽幅員遼闊。西北被西夏掌控,東北被契丹人和女真人占據。大宋所擁有的地盤,比起漢唐,便是羞愧難耐,自慚形穢了。二人對視一笑,尷尬無比。心裏自然明白,這不過是師父他老人家自我安慰罷了。
費無極看向李長安,問道:“不知雄州有何詩詞歌賦,文章什麽的,也好略知一二,以免對雄州一無所知。”大嘴道:“師叔倒想起了一個有關雄州的詩作,隻是許多人很難知曉。”張明遠來了興致,立馬追問道:“師叔但說無妨。”大嘴道:“那便是古靈先生陳襄的詩作了。”
李長安也想起來了,捋了捋胡須,笑了笑,便道:“乃是理學大師,他的《登雄州南門偶書呈知府張皇城》算是對雄州的見聞了。”費無極追問道:“師父可知其中言語。”李長安看向大嘴,大嘴洋洋灑灑吟誦道:
城如銀甕萬兵環,悵望孤城野蓼間。
池麵綠陰通易水,樓頭青靄見狼山。
漁舟掩映江南浦。使驛差池古北關。
雅愛六韜名將在,寒垣無事虎貔間。
眾人聽了無不讚歎,費無極心想,原來大嘴師叔也是飽讀詩書,還喜歡一些常人不知的詩歌,著實厲害。張明遠心想,大宋讀書人如若不是遇到契丹人、黨項人襲擾,想必就快慰太多了。隻可惜,眼下時局不穩,恐怕太平歲月時日不多了,想到這裏,不免擔憂起來,不知此去雄州,又當如何。
眾人說說笑笑之際,李長安忽然想起了什麽,坐了下來神情凝重不已,馬上用手示意眾人也坐下,眾人見狀就坐了下來。一個個屛住呼吸,都神色緊張。
看著風塵仆仆歸來的張明遠、費無極,李長安上前笑道:“你們終於回來了,快把此番出使西夏所見所聞告訴我等,也好大開眼界。”
張明遠、費無極見到師父李長安,趕忙上前,寒暄幾句。雖說山下城裏見過麵了,可久違之感,不曾淡去。李長安被張明遠、費無極一左一右挽著胳膊,三人喜笑顏開,且走且談,走進齋堂。
大嘴道:“你們此番去西夏,真是山遙路遠了,也不知道捎信回來,報個平安也好。”費無極道:“多謝師叔掛念。隻是去了西夏,發生許多事。托那朝廷使臣送來的禮物,不知你們收到沒有?”
張明遠道:“那還用說,這點小事,朝廷官員豈能辦不好,恐怕他們眼裏就瞧不上西夏的東西,畢竟這些朝廷大員,見多識廣。”
李長安道:“此言差矣,雖說他們見多識廣,可我大宋對枸杞子還是頗為珍視,畢竟西夏的枸杞子最是彌足珍貴,妙不可言。”張明遠這才點了點頭,了然不惑。
大嘴手裏拿著幾顆紅果,往嘴裏塞,笑道:“枸杞啊,不錯。師叔下山,去老種將軍府邸拿回來了一些。可惜廚房裏煲湯用了許多,眼看快沒了。”
張明遠把身上的包袱打開,拿出一包東西,在大嘴麵前,晃了晃,笑道:“師叔,這裏還有。西夏國主乾順在我們臨行之際又送了許多枸杞子。”
大嘴道:“還以為你們被乾順扣押,凶多吉少。沒想到乾順還送禮物給你們,不可思議。”
阿長道:“師叔所言極是,看看你們這一去就許多時日,豈不令人擔驚受怕,就怕你們被黨項人扣押。”
扁頭馬上擲地有聲道:“俺可聽說黨項人殺人不見血,一個個凶神惡煞,好生了得。還有那西夏麻魁(女兵),更是令人生畏。據說那些西夏娘們一個個身手不凡,如若有人得罪她們,你晚上還睡覺打呼嚕,次日早上恐怕就氣息奄奄了。”
費無極問道:“這是為何?”扁頭摸著自己的腦袋,道:“腦袋沒了,當然氣息奄奄。”此言一出,眾人一怔,笑而不語。張明遠和費無極對視而笑。
阿長笑道:“怎麽了,如何隻知道傻笑,不會說話了不成?”扁頭道:“莫非不會說大宋話了,難不成學了西夏話?俺可聽不懂,千萬別給俺說。”
張明遠道:“何出此言,此番西夏之行頗多感慨,實在是不可道聽途說,可見謠言不可信。西夏是佛國,佛教乃國教。興慶府並非荒蠻之地,乃是塞上江南之地。水草豐美,鳥語花香,景色宜人。湖水波光粼粼,垂柳蕩漾,仿照我大宋的亭台樓閣隨處可見。一派欣欣向榮,不可小覷。我看乾順實乃西夏的唐太宗。”李長安點點頭,大嘴深以為然,扁頭、阿長若有所思,神情肅穆。
費無極道:“承天寺塔高聳入雲,頗為壯觀。這興慶府雖說規模不大,可應有盡有。連瓦肆這等東京才有的場所都比比皆是,可見西夏果然非同凡響。街市上居然可以找到印刻精美的《蘇東坡詩詞集》 ,你們說這難道是某種幻覺不成?”
李長安道:“西夏果然非同小可,沒曾料想短短幾年就國富民強了。那小梁太後一命嗚呼以後,本想西夏要滅國了,沒曾料想,乾順又力挽狂瀾,蒸蒸日上。”
扁頭道:“俺在東京時候遇到過西夏人,他們都在乞討,俺覺得黨項人一窮二白,實在無法與我大宋相提並論。”
阿長道:“我在成都時候也遇到過黨項人,他們居然說要找蘇東坡做學問,實在可笑。卻不知蘇學士哪裏會收黨項人做弟子。”
張明遠道:“乾順果然非常人物,令人佩服。他口若懸河,知識淵博,妙語連珠,令人佩服。”費無極道:“乾順居然對漢學癡迷,還是佛教徒。”
李長安問道:“乾順故事,為師多年前早已有所耳聞,不知此番前去,你二人可有何感想,但說無妨?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也不是?”
費無極道:“此人胸有大誌,雄才大略,嗜書如命,有中原人風範。乾順故事如何,師父但說無妨。”
李長安道:“這人也是非常人物,三歲即位,可惜母黨專權。十六歲滅梁氏親政,可見年紀輕輕就智勇雙全,不可小覷。他後來減少賦稅,注重農桑,興修水利,興慶府自此日益強盛。他還酷愛漢學,能文能武,文武雙全。豈不令人稱奇?”
聽了這話,張明遠驚得呆了,緩緩道:“此番前去,沒看到乾順會武功,倒是他庶弟察哥的武藝,非同凡響。至於乾順,他本要作《靈芝歌》 ,可惜未嚐如願?”費無極遺憾道:“都怪那漢人薛元禮。”
李長安若有所思,不覺追問開來:“此名莫非中原人士?”張明遠道:“薛元禮的確是中原人士,想必在中原不得誌,故而去了西夏。”費無極道:“師兄所言極是。”阿長道:“靈芝,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大嘴道:“靈芝乃奇特藥材,入藥味道不錯。”扁頭馬上插嘴道:“不就是蘑菇麽,有什麽好吃的,俺可不好這口。苦兮兮的,味道很差。據說禿頭和尚才喜歡蘑菇。憶苦思甜而已!”眾人哈哈大笑。
阿長道:“靈芝味雖苦,但苦而香。比起蘑菇好許多,不仔細品味如何會有人生體味,須知人世間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道,‘以苦為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又有何不可。”
大嘴、扁頭捧腹大笑,大家在齋堂說說笑笑,樂此不彼。張明遠、費無極與眾弟子談笑風生,久違之感,襲上心頭。
正在此時,一個弟子進報說種師道老將軍送信上山來了,還有一個木匣,不知種師道書信上說些什麽,木匣裏裝的什麽。
李長安拆開書信看畢,介紹道:“師道兄說,希望明遠與無極二人,八月去往雄州幫忙購買馬匹,說是找一個叫做張員外的商販就好了。還給了信物,這木匣裏,便是一半折扇,這一半折扇寫的是一個字:‘京’,另一半折扇寫的一個字:‘兆’。隻有這張員外和你們二人知道這樣的信物。”
張明遠、費無極驚詫不已,撓了撓後腦勺,心想,為何在府邸過端午節時,幹爹不說,偏偏上山來了,才說,真是奇怪。扁頭、阿長麵麵相覷,悶悶不樂,為何又是他二人前往雄州,而非自己。
“果然如此,這‘京’字一看就出自皇上之手,乃是獨步天下的瘦金體。”張明遠接過木匣,打開歎道:“看來京兆府缺乏良馬,作戰就勉為其難了。”
李長安道:“明遠、無極,你們雖剛從西夏歸來,可年紀輕輕自然不會感到疲憊。歇息一段時日後,你二人就去往雄州好了。八月去最好,你們意下如何?”
張明遠問道:“自然萬死不辭,不過為何是八月去雄州,還望師父賜教?”費無極道:“八月秋高氣爽,想必幹爹很體諒我們。”
扁頭尋思道:“既然如此,也輪不到自己去,何必自討沒趣。自己找個台階下,也算不錯。”隨即歎了口氣,無可奈何,道:“俺也想去走一遭,可惜身材發福走不得許多路。你們真笨,八月秋高氣爽不假,但八月那瓜果蔬菜最是豐盛繁多。你們此番去往雄州,很有可能會吃上遼國的西瓜,聽說雄州榷場有許多契丹人在叫賣西瓜。那西瓜味道好極了,俺小時候可是在東京吃過西瓜,又聽大相國寺附近的說書人提及雄州榷場便對那西瓜說的繪聲繪色,讓俺直流口水。”此言一出,一個個破涕一笑。
阿長道:“我倒沒什麽,可惜天生一個路癡,如何是好。再說,我人高馬大,走到北邊去,雖說天高地闊,不會把天戳個窟窿。但難免節外生枝,惹起不必要的麻煩。如若到江南去,更是會嚇壞許多路人。他們哪裏見過我這般個頭。”此言一出,眾人樂個不住。
張明遠道:“你們放心好了,我們與世隔絕後就是要走南闖北,經風雨見世麵,磨練一番。西夏在西北,此番雄州在東北。雖說路途遙遠,要爬山涉水,可又有何妨?老子所言極是,‘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天不怕地不怕,仗劍天涯,也是極好。”
費無極道:“在東京我等也有幸看到我大宋地圖,雄州就在邊界之處。聽說‘澶淵之盟’前還關關停停,之後就頗為穩當了。不知如今又當如何?”張明遠道:“且去看看,不就一目了然了。”
大嘴道:“師叔我喜歡雲遊四方,也想去雄州見識見識,據說契丹人特別多,還有什麽女真人、黨項人、高麗人、大理人。可惜我還要去成都府青城山拜訪一位故人,此番怕是沒機會了。”
李長安語重心長道:“陛下把青城山草廬賜予我等,此番師弟前去,也算是接管下來,比去雄州重要百倍。以後說不定青城山就是我等新的容身之地也未可知。”
扁頭道:“俺覺得雄州還是荒蠻之地,不去也罷。免得白跑一趟,豈不麻煩了。俺想靠近遼國的地方,定是不毛之地。”
阿長道:“山高路遠,契丹人的地盤,自然是‘風吹草低見牛羊’了。”張明遠道:“還是那句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等不可坐井觀天,以免貽笑大方。不過對雄州一無所知怕是不大好,還望師父賜教。”
李長安搖搖頭,執拗不過,隻好介紹道:“大唐末年,節度使各自為政。幽州節度使朱韜建了個瓦橋關,那瓦橋關便屬於幽雲十六州。石敬瑭那廝為了一己之私,把幽雲十六州拱手送給契丹人。周世宗柴榮後來奪回了瓦橋關,並改稱雄州。並讓陳思讓做了首任雄州知州。我大宋太祖皇帝登基大寶以後,還讓陳思讓做雄州知州。如此說來,陳思讓便是我大宋首任雄州知州。”
費無極問道:“契丹人豈肯善罷甘休?”李長安道:“那是自然,太平興國五年,遼兵圍瓦橋關,我大宋守將戰死,我宋軍便敗退而去,遼精騎渡河追擊至莫州,可謂狗膽包天。至道元年,遼兵夜襲雄州,知州何承矩出城與遼兵酣戰,大敗遼兵。鹹平三年,遼兵入侵我大宋,真宗皇帝親征,至大名府,遼兵聞而退,便有了‘澶淵之盟’。”
張明遠問道:“這何承矩莫非是第二任雄州知州了?”李長安道:“這個為師倒沒考證過,無從得知。不過此人的確非同凡響,那麽多知州,雄州百姓如今還時常懷念此人,可見何承矩深得民心。他在雄州有兩大政績,一個是種樹,一個是挖湖。”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大嘴也一臉茫然,不知其中原委。眾人皆以為李長安在開玩笑罷了。
扁頭樂道:“雄州地處宋遼邊界,靠種樹和挖湖,便可阻擋契丹鐵騎,怕是開玩笑罷了。俺以為,還是要枕戈待旦,讓我大宋也有許多鐵騎才是。”
阿長道:“你懂什麽,我可聽說這何承矩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四進四出雄州,便應了那句話,叫做‘功成不必在我,後人自有評說。’”
張明遠對此記憶猶新,笑道:“這可是我幹爹的至理名言。”費無極道:“莫非阿長師哥聽過這句話?”阿長道:“那倒不是,這句話乃是我頓悟而出的。”
李長安讚不絕口:“如此頓悟,可見用心良苦,後生可畏。”大嘴道:“可惜世人皆知此理,但難以全始全終。為功名利祿而勾心鬥角者,比比皆是。”
扁頭道:“聽說我大宋西軍與東京禁軍便明爭暗鬥,那西軍裏有種家軍、姚家軍、折家軍,皆明爭暗鬥。”
阿長道:“別說武將如此,文臣也是如此。文人墨客本來就心眼小,如同筆尖。朝堂之上唇槍舌劍實乃家常便飯。武將為了邀功請賞,也是互相爭強好勝。這‘功成不必在我’怕是隻可說說罷了,做起來難上加難。”
費無極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人哪有不爭強好勝的。”張明遠道:“爭強好勝未必不是好事,就看如何爭強好勝。”
李長安道:“明遠所言極是,公平對決也未嚐不可。如若沒有爭強好勝,哪有爭先恐後。都不去為國為民,都貪生怕死,都碌碌無為,何談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周秦漢唐,曆朝曆代,皆是如此。如若秦始皇不爭強好勝,哪有一統天下。如若漢武帝不爭強好勝,哪有絲綢之路。如若唐太宗不爭強好勝,哪有貞觀之治。如若我太祖皇帝不爭強好勝,哪有大宋今日的幅員遼闊?”眾人點了點頭,深以為然。費無極卻不以為然,看向張明遠。
二人心知肚明,如今大宋根本算不得什麽幅員遼闊。西北被西夏掌控,東北被契丹人和女真人占據。大宋所擁有的地盤,比起漢唐,便是羞愧難耐,自慚形穢了。二人對視一笑,尷尬無比。心裏自然明白,這不過是師父他老人家自我安慰罷了。
費無極看向李長安,問道:“不知雄州有何詩詞歌賦,文章什麽的,也好略知一二,以免對雄州一無所知。”大嘴道:“師叔倒想起了一個有關雄州的詩作,隻是許多人很難知曉。”張明遠來了興致,立馬追問道:“師叔但說無妨。”大嘴道:“那便是古靈先生陳襄的詩作了。”
李長安也想起來了,捋了捋胡須,笑了笑,便道:“乃是理學大師,他的《登雄州南門偶書呈知府張皇城》算是對雄州的見聞了。”費無極追問道:“師父可知其中言語。”李長安看向大嘴,大嘴洋洋灑灑吟誦道:
城如銀甕萬兵環,悵望孤城野蓼間。
池麵綠陰通易水,樓頭青靄見狼山。
漁舟掩映江南浦。使驛差池古北關。
雅愛六韜名將在,寒垣無事虎貔間。
眾人聽了無不讚歎,費無極心想,原來大嘴師叔也是飽讀詩書,還喜歡一些常人不知的詩歌,著實厲害。張明遠心想,大宋讀書人如若不是遇到契丹人、黨項人襲擾,想必就快慰太多了。隻可惜,眼下時局不穩,恐怕太平歲月時日不多了,想到這裏,不免擔憂起來,不知此去雄州,又當如何。
眾人說說笑笑之際,李長安忽然想起了什麽,坐了下來神情凝重不已,馬上用手示意眾人也坐下,眾人見狀就坐了下來。一個個屛住呼吸,都神色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