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於府邸中高坐帥位,諸將謀士分坐兩旁,燭火搖曳,映照著眾人凝重的麵龐。剛平複西涼之亂,可眾人皆知,這短暫安寧不過是暴風雨間隙。


    袁譚率先打破沉默:“西涼雖定,然四方暗流從未停歇。諸君暢所欲言,說說接下來當如何布局,應對這詭譎風雲。”


    審配輕撚胡須,起身拱手道:“主公,如今曹操、孫堅經此前數戰,看似蟄伏,實則磨刀霍霍。曹操在兗州廣積糧草、招募新軍,其精銳之師擴充迅速;孫堅回江東後,大力整飭水軍,還頻頻與山越諸部修好,欲擴充陸上兵力。依老臣之見,咱們不可坐等其成,當主動出擊,尋其破綻。”


    逢紀點頭讚同,接話道:“審公所言極是。曹操處,聽聞其內部荀彧、郭嘉等謀士之爭並未平息,荀氏一族在兗州根基深厚,曹操若過度倚重郭嘉之策,引得荀彧一派離心,便是咱們可乘之機。不妨暗中資助荀派一些錢糧,佯裝是其舊友助力,激化矛盾,讓曹營內亂不止。孫堅那頭,可遣細作潛入江東,散布謠言,言說孫氏欲對山越各部過河拆橋,挑起他們窩裏反,削弱其後備之力。”


    袁譚沉思片刻,微微頷首:“此計可行,就依二位所言,即刻安排妥當,行事定要隱秘,萬不可露出馬腳。另外,長安周遭郡縣,民生乃根基所在,輕徭薄賦之策需持續推行,還要興修水利、開墾荒地,讓倉廩充實,方能支撐長久戰事。”


    話分兩頭,曹操營帳內此刻亦是暗流湧動。荀彧得知有神秘勢力資助己方錢糧,心中警鈴大作,深知是有心人挑撥。


    他星夜求見曹操,直言道:“主公,近日府中莫名多了些財物,來路不明,臣料想定是袁譚那廝詭計,欲離間咱們君臣。當下應嚴查此事,昭示眾人,莫讓奸計得逞。”


    曹操目光陰冷,卻擺手笑道:“文若莫急,袁譚此舉雖毒,卻也暴露了他的心虛。


    咱們不妨佯裝不知,順勢將計就計。收下財物,暗中記下往來之人,待日後時機成熟,反咬一口,說袁譚妄圖收買吾之臣子,行不軌之事,在道義上先壓他一頭。”


    荀彧心中雖覺不妥,但見曹操心意已決,隻得無奈退下。


    而江東孫堅處,謠言如野火蔓延。山越各部人心惶惶,對孫堅疑慮漸生。


    一些部落頭領聚首商議,其中一人憤懣道:“這孫堅老兒,先前說攜手共榮,如今瞧著是要拿咱當炮灰,擴充他自家兵力,咱可不能坐以待斃!”眾人紛紛附和,正謀劃著起兵反抗,卻被孫堅安插在各部的眼線探知,火速回報。


    孫堅大怒,即刻點兵,親率大軍征討山越。


    山越雖民風彪悍,但怎敵孫堅正規軍,一時間兵敗如山倒。


    可經此一役,江東也元氣大傷,兵員折損嚴重,短期內無力再對中原大規模用兵。


    袁譚細作將各方消息傳回長安,他心中暗喜,知曉時機稍縱即逝,決定趁勢對曹操勢力範圍邊緣的郡縣發起突襲。


    顏良、文醜領一軍佯裝主力,大張旗鼓朝兗州東部進發,旌旗蔽日,喊殺聲震天,吸引曹操主力部隊前來迎戰。


    張合、高覽則率精銳輕騎,馬裹蹄、人銜枚,迂回穿插,直撲兗州南部防守薄弱之地,目標是奪取幾座關鍵糧倉,斷曹操糧草供應。


    曹操收到軍報,起初以為袁譚傾巢而出,欲與自己決戰,遂親率大軍奔赴東線。待察覺中計,張合、高覽已然突破南線防禦,逼近糧倉。


    曹操心急如焚,急令夏侯惇率騎兵回援,自己則率大軍隨後壓陣,務求奪回糧倉,否則大軍將陷入絕境。


    南線戰場,張合、高覽攻勢淩厲,守軍拚死抵抗卻漸落下風。眼看清一色的袁軍旗幟即將插上糧倉城頭,夏侯惇援軍如疾風般趕到,瞬間扭轉戰局。


    張合等人陷入苦戰,且戰且退,好在預設伏兵及時殺出,這才勉強穩住陣腳,帶著部分搶奪的糧草撤離。


    袁譚首戰雖未大獲全勝,卻也挫了曹操銳氣,令其不敢小覷。曹操回營後,嚴查南線防禦疏漏,嚴懲失職將領,軍營內一片肅殺之氣。荀彧趁機進言:“主公,袁譚狡詐,如今他知曉咱們糧草重要,往後必還會再襲。當務之急,需分散屯糧,多建隱秘倉儲之地,以防萬一。再者,可與關西諸將修好,許以重金,邀他們在袁譚後方滋事,牽製其兵力。”曹操深以為然,一一照辦。


    此時,天下局勢愈發混沌。袁紹舊部見袁譚勢力漸起,內部起了分化。


    一部分念及袁氏宗族情誼,欲投奔袁譚;另一部分卻忌憚袁譚手段強硬,擔心日後不受重用,搖擺不定。


    袁譚聽聞,派逢紀前往招撫,逢紀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恩威並施,成功拉攏大半舊部回歸,袁譚軍力得以進一步擴充。


    但麻煩接踵而至,匈奴、鮮卑殘部經休養生息,再度集結犯境,燒殺劫掠北方邊境城鎮。


    袁譚接報,決意二次親征。大軍北行,逢紀建議:“主公,此番出征,不可單純驅趕,當效仿前朝,設都護府,移民實邊,駐兵屯田,從根本上震懾這些蠻夷,讓其不敢輕易南窺。”


    袁譚采納此策,一路北上,以雷霆手段擊敗匈奴、鮮卑聯軍,而後依計設立都護府,遷徙內地百姓前往墾荒定居,派得力將領鎮守,邊境局勢漸穩。


    而在長安,王允餘黨雖除,可獻帝心思愈發難測。他暗中與一些遠在郡縣的漢室宗親書信往來,似在謀劃重掌大權。


    袁譚回朝後,敏銳察覺異樣,卻未聲張,隻命審配加強宮廷守衛,監視獻帝一舉一動。


    一日,獻帝突然宣袁譚入宮議事。袁譚入宮,見獻帝身後隱有陌生侍衛身影,心知不妙。


    獻帝強裝鎮定道:“袁公,朕聽聞邊境戰事頻仍,百姓苦不堪言。朕欲下旨,命各方罷兵,重歸太平,不知袁公意下如何?”


    袁譚冷笑:“陛下,如今天下大亂,諸侯割據,非臣一人能止戰。若此刻罷兵,乃是縱虎歸山,其他野心之輩定會趁機吞並無辜,漢室危矣!陛下莫要輕信小人讒言。”說罷,目光如炬,直視獻帝身後,那些侍衛竟不自覺低下頭去。


    袁譚出宮後,加快布局。一方麵削弱獻帝身邊可疑之人力量,將宮廷侍衛換血。


    另一方麵,令各地親信將領加速整軍備戰,以防不測。同時,他廣納賢才,不論出身貴賤,隻要有才學、懂謀略、擅兵事,皆收入麾下,麾下謀士如雨、猛將如雲,勢力愈發鼎盛。


    值此風雲變幻之際,南方荊州劉表因連年戰禍,體弱染病,荊州局勢動蕩。劉表兩子劉琦、劉琮為爭繼承權明爭暗鬥,麾下將領也各有站隊。


    袁譚得知,意識到這是南下拓展版圖的絕佳契機。他修書一封致劉琦,言明願助其上位,保荊州安穩,條件是日後荊州需與長安共進退,為漢室複興出力。劉琦得信,猶豫再三,終因忌憚袁譚勢力,婉拒了邀請。


    袁譚並未氣餒,轉而拉攏劉琮一派。劉琮年少懦弱,其母蔡氏一族在荊州權重,見袁譚勢大,竟私下應允合作,欲借袁譚之力鏟除劉琦。


    袁譚得訊,當即命張合率一支先鋒軍,喬裝改扮奔赴荊州,伺機而動,隻待荊州內亂起,便一舉拿下這兵家必爭之地,屆時長江中遊在手,對江東、中原都可形成致命威懾,天下格局或將因之扭轉……


    風雲變幻無窮盡,權謀烽火燃未休。袁譚在這亂世棋局中,步步為營,每一步落子都裹挾著壯誌雄心與生死較量。


    未來之路迷霧重重,卻擋不住他逐鹿天下、重鑄山河的滾燙決心,而新的戰鼓已然在遠方隱隱擂動,催促著他奔赴下一場未知的鏖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家父袁紹,足矣一手遮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蘇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蘇中並收藏漢末:家父袁紹,足矣一手遮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