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俠?楚兄?”解鋌的手在楚赦之眼前晃了晃:“你還撐得住嗎?方才你瞳孔都有些渙散了。”
楚赦之收回思緒,習慣性露出一個安撫的笑容:“無妨,在下隻是在想一些事情。”
解鋌從腰間的夾層掏出一把鋒利的骨刃遞給巧娘,也沒耽誤和楚赦之說話:“我聽聞楚兄與道門四派、乃至整個江湖白道都是相熟的,不久前還在平羅山共抗反賊。不知楚兄對魁星樓的人如何評價?”
楚赦之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但那笑容中卻夾雜著一絲苦澀:“在下知道解兄想問什麽,可惜,你的問題,我無法回答。”
解鋌歎氣,想起風雲樓的魏不凡,對楚赦之更同情了:“一人有多麵,世人皆如此,楚兄不必為此氣餒。”
“不,在下說無法回答倒不全是因為這個。”楚赦之看出解鋌的想法,很有幾分哭笑不得:“在下確實有一些朋友,但若說我與整個江湖白道都‘熟悉’,那實在是誇張了。”他特意在“熟悉”二字上加重了語氣表示強調。
“道門四派中,隻有青城山的陸桑稚是楚某至交,其餘三者,楚某最多隻是在各種江湖盛會中,借了桑稚的光和他們混了個臉熟而已。”
大概所有江湖人聽到這話都會以為他在自謙,但楚赦之說的確是實情。他結交陸桑稚時已然成名,當一個人站在高處時,遇到的也都是“善良”的好人,這句話幾乎可以算是“真理”了。在青城山放出對楚赦之的重視和友好的態度後,另外三家也陸續對他釋放善意。然而實際上,在平羅山活死人亂之前,楚赦之基本沒有和另外三派的最高掌事人打過交道,倒是道門中的年輕弟子都很是喜歡他。
楚赦之的表情漸漸凝固——所以,為什麽那艘船上的人會如此了解他、忌憚他,甚至提前做出了一套專門針對他性格的行動計劃?分明是早把他列為了敵人。魁星樓,他有得罪過魁星樓的高層嗎?
“卓應臣。”楚赦之從回憶裏翻出有關魁星樓樓主的片段,頭疼地發覺,此人在他的腦海中幾乎沒有顏色,隻是佇立在魁星樓後的一個灰色水墨背景板。
卓應臣的形容神貌很符合大眾對道門的刻板印象——身形修長而飄逸,仿佛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麵容慈祥而溫和,透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可人生在世,又有幾人能夠無欲無求?就算真有無欲無求之人,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宗門的掌門。可縱然知道卓應臣不會太清白,但也不能因此就斷定他就是那群人背後的主人。畢竟天底下不清白的人多了,要求一個掌權人手上清白,實在太過強人所難。
“其實四派中,除了白雲觀之外,其餘三派在江湖上行事都不算張揚。”楚赦之客觀評價道:“平羅山上與靈鷲宮勾結的玉清觀隻是三清殿的一個分支,三清殿的殿主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隱居不出,有傳聞說他已經仙逝;青城山以劍法卓著,但人丁稀薄,不足白雲觀的四分之一;魁星樓擅天文曆法,與武學一道並不執著,樓主卓應臣很少出門,多是三長老空箏在外活動。每逢道門盛會,基本都由白雲觀起頭籌劃,魁星樓算日子,青城山和三清殿出力湊人頭。在我的記憶中,卓應臣隻在必須由掌門出麵的盛會上露麵,倒是他的義子卓人遠,因醫術高超,幾乎不會缺席任何大會。”
解鋌對卓人遠有印象:“我記得他,是他救了葉家的二爺,祁王回京匯報時也對此人多加讚譽。皇上本想下旨褒獎,六殿下卻叫央影傳話,命我等勿要攪擾此人。不過,我看這話說了也是白說。”
楚赦之微微擰眉:“何出此言?”卓人遠醫術高明不假,但太醫院匯聚天下醫學大能,醫術並不會比卓人遠低,皇家也沒有必要非揪著卓人遠不放吧?
解鋌怕他誤會,急忙解釋:“聖上愛重六殿下,不會在這種小事上違逆殿下的意思,是魁星樓自己探聽到宮中貴人對卓人遠的評價,把他加進了來年進京拜謁的名單裏。這人啊,一入了京,來去就由不得自己了。聖上是答應了殿下無事不去打擾卓人遠,可若魁星樓有心借他攀附皇室,那聖上......沒有理由拒絕。”
巧娘聽得不大對勁:“那他們這是何苦來?一麵對皇室心存攀附,一麵和世家做交易,插手漕運,做殺頭的事?想要兩頭通吃,也得看看自己能不能咽下去吧?”
解鋌對她的話深以為然:“我也是這麽想的,故而有方才一問。實不相瞞,在我們內衛內部,都管魁星樓叫‘外置欽天監’。白雲觀在上京廣交外臣,聖上對其早有不滿,有意扶持其他門派分權,魁星樓算是自己送上門的。”
楚赦之忽然覺得自己生活的世界荒謬至極:“自己......送上門?”
解鋌莫名覺得現在的楚赦之看起來有點可怕:“嗯,這還是教密文的師父告訴我們的,而且,魁星樓早在當今聖上登基後就開始‘暗送秋波’了,不過因為先帝的關係,聖上一直對星象之說心有餘悸。近些年才對魁星樓的示好有所回應。沒想到竟讓我在這裏發現了魁星樓的狐狸尾巴,可惡,和世家勾結,他們想造反嗎!”
巧娘好奇:“先帝都做什麽了,你細說說?”
解鋌想扇自己一嘴巴——邪門兒了,就算知道麵前這兩個都是六殿下信任的人,他也不該嘴一瓢把這些“皇室秘辛”全禿嚕出去。實在是這楚赦之氣質邪門兒,叫人生不起提防之心。
“也沒什麽,就是後宮與欽天監勾結,利用天象之說排除異己,結果被有心人借題發揮,聖上當時還年輕,在這上麵吃了些虧。”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解鋌隻好打個哈哈,三言兩語的帶過。但實際上,那件事險些從根本上斷了今上的奪嫡之路,若非顧開禮跪地死諫,當年的三皇子甚至未必能活到現在。
“因為那件事,聖上甫一登基就清洗了一遍欽天監。現如今,進欽天監無需擅長卜算,天文曆法也不必精通,要求就一個——嘴裏隻長符合聖上心意的舌頭。”
楚赦之明白了,現在的欽天監是一個隻屬於帝王本人的擺設,擺設不需要真本事,也最好不要有真本事。因為有真本事的人必然會有自己的思想和堅持。有思想的人,是當不好擺設的。
“所以,因為欽天監不擅長推算,當皇上需要的時候,魁星樓就成了‘外置的欽天監’?”怕是很難有人想到,當楚赦之那雙溫柔和善的桃花眼微微眯起時,會銳利到能夠刺傷人的程度。
楚赦之的嘴角在笑,眼底卻全是怒火。哪怕剛才親口從範陽盧氏的人嘴裏聽到魁星樓這個名字,他也沒有立刻斷定卓應臣就是幕後主使,想著或許被人蒙蔽了也說不準,然而解鋌的話卻像一個巴掌狠狠地打在了他臉上。
有些事唯有一派之主方可達成,楚赦之對於魁星樓是否有意與白雲觀爭奪道門魁首並無興致,但卓應臣一麵佯裝與世無爭,一麵主動諂媚皇帝,暗中攪弄風雲的行徑足以表明他所籌謀之事恐怕遠超楚赦之的預想。再往前追溯,血月食亂象,卓應臣是否也牽涉其中?若是如此,那卓應臣不惜舍棄義子和門中大半精銳的目的究竟為何?楚赦之難以揣度他的動機。
————————
【上京】
同樣對魁星樓心存疑慮的人此時正閉目養神,聽著小太監為自己朗讀奏疏。
“......平陽王,朕之十八弟,秉乾坤之清淑,萃川嶽之精華......禁庭教誨,循禮度以持躬;內殿承歡;篤孝思於繞膝。實超出於同氣,久默識於中懷......危篤之期,溘逝而慮傷永訣。昔聞,月赤如赭兮,大將死於野,正合王弟離世,朕痛惜甚矣......”
“直接蓋印吧。”皇帝躺在搖椅上,扭頭喝了一口送到嘴邊的茶:“朕這十八弟的確算是一位大將,死的也是巧,正合了血月食的天象,省去朕許多麻煩。”
肖大監殷勤搖扇:“那魁星樓的事辦的也漂亮,如此,陛下也不必再為天象攪擾了。”
“魁星樓,卓應臣。”皇帝輕笑:“應臣,這個名字,起的倒是有趣。”
“天下之人本都是陛下的臣子,隻不過有些人心存妄想罷了。”肖大監很上道的接下了皇帝的話:“那這魁星樓......”
“既然有人有心替朕分憂,朕笑納就是。”皇帝忽然對肖大監袖口的花紋有了意見:“你袖口縫的是雲紋?”
肖大監恭謹道:“回陛下,正是。”
“回去換了,這雲紋看了十多年,朕也有些膩。”皇帝閉著眼睛,擺手叫他下去:“順便告訴尚衣局,最近朕都不想看到這個紋樣了。”
肖大監含笑退下,他何等了解皇帝,自然知道皇帝忽然對雲紋發作的原因不是真的膩了雲紋,而是膩了它代指的那個勢力在上京的動作。
熟悉的腳步聲遠去,皇帝再次睜開眼睛,眸中神色意味不明。半晌,皇帝輕笑一聲,隻是笑意未達眼底:“都想替朕分憂,好啊,都來吧,朕倒真想知道,你們還有什麽手段。”
楚赦之收回思緒,習慣性露出一個安撫的笑容:“無妨,在下隻是在想一些事情。”
解鋌從腰間的夾層掏出一把鋒利的骨刃遞給巧娘,也沒耽誤和楚赦之說話:“我聽聞楚兄與道門四派、乃至整個江湖白道都是相熟的,不久前還在平羅山共抗反賊。不知楚兄對魁星樓的人如何評價?”
楚赦之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但那笑容中卻夾雜著一絲苦澀:“在下知道解兄想問什麽,可惜,你的問題,我無法回答。”
解鋌歎氣,想起風雲樓的魏不凡,對楚赦之更同情了:“一人有多麵,世人皆如此,楚兄不必為此氣餒。”
“不,在下說無法回答倒不全是因為這個。”楚赦之看出解鋌的想法,很有幾分哭笑不得:“在下確實有一些朋友,但若說我與整個江湖白道都‘熟悉’,那實在是誇張了。”他特意在“熟悉”二字上加重了語氣表示強調。
“道門四派中,隻有青城山的陸桑稚是楚某至交,其餘三者,楚某最多隻是在各種江湖盛會中,借了桑稚的光和他們混了個臉熟而已。”
大概所有江湖人聽到這話都會以為他在自謙,但楚赦之說的確是實情。他結交陸桑稚時已然成名,當一個人站在高處時,遇到的也都是“善良”的好人,這句話幾乎可以算是“真理”了。在青城山放出對楚赦之的重視和友好的態度後,另外三家也陸續對他釋放善意。然而實際上,在平羅山活死人亂之前,楚赦之基本沒有和另外三派的最高掌事人打過交道,倒是道門中的年輕弟子都很是喜歡他。
楚赦之的表情漸漸凝固——所以,為什麽那艘船上的人會如此了解他、忌憚他,甚至提前做出了一套專門針對他性格的行動計劃?分明是早把他列為了敵人。魁星樓,他有得罪過魁星樓的高層嗎?
“卓應臣。”楚赦之從回憶裏翻出有關魁星樓樓主的片段,頭疼地發覺,此人在他的腦海中幾乎沒有顏色,隻是佇立在魁星樓後的一個灰色水墨背景板。
卓應臣的形容神貌很符合大眾對道門的刻板印象——身形修長而飄逸,仿佛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麵容慈祥而溫和,透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可人生在世,又有幾人能夠無欲無求?就算真有無欲無求之人,他也不會成為一個大宗門的掌門。可縱然知道卓應臣不會太清白,但也不能因此就斷定他就是那群人背後的主人。畢竟天底下不清白的人多了,要求一個掌權人手上清白,實在太過強人所難。
“其實四派中,除了白雲觀之外,其餘三派在江湖上行事都不算張揚。”楚赦之客觀評價道:“平羅山上與靈鷲宮勾結的玉清觀隻是三清殿的一個分支,三清殿的殿主早在二十多年前就隱居不出,有傳聞說他已經仙逝;青城山以劍法卓著,但人丁稀薄,不足白雲觀的四分之一;魁星樓擅天文曆法,與武學一道並不執著,樓主卓應臣很少出門,多是三長老空箏在外活動。每逢道門盛會,基本都由白雲觀起頭籌劃,魁星樓算日子,青城山和三清殿出力湊人頭。在我的記憶中,卓應臣隻在必須由掌門出麵的盛會上露麵,倒是他的義子卓人遠,因醫術高超,幾乎不會缺席任何大會。”
解鋌對卓人遠有印象:“我記得他,是他救了葉家的二爺,祁王回京匯報時也對此人多加讚譽。皇上本想下旨褒獎,六殿下卻叫央影傳話,命我等勿要攪擾此人。不過,我看這話說了也是白說。”
楚赦之微微擰眉:“何出此言?”卓人遠醫術高明不假,但太醫院匯聚天下醫學大能,醫術並不會比卓人遠低,皇家也沒有必要非揪著卓人遠不放吧?
解鋌怕他誤會,急忙解釋:“聖上愛重六殿下,不會在這種小事上違逆殿下的意思,是魁星樓自己探聽到宮中貴人對卓人遠的評價,把他加進了來年進京拜謁的名單裏。這人啊,一入了京,來去就由不得自己了。聖上是答應了殿下無事不去打擾卓人遠,可若魁星樓有心借他攀附皇室,那聖上......沒有理由拒絕。”
巧娘聽得不大對勁:“那他們這是何苦來?一麵對皇室心存攀附,一麵和世家做交易,插手漕運,做殺頭的事?想要兩頭通吃,也得看看自己能不能咽下去吧?”
解鋌對她的話深以為然:“我也是這麽想的,故而有方才一問。實不相瞞,在我們內衛內部,都管魁星樓叫‘外置欽天監’。白雲觀在上京廣交外臣,聖上對其早有不滿,有意扶持其他門派分權,魁星樓算是自己送上門的。”
楚赦之忽然覺得自己生活的世界荒謬至極:“自己......送上門?”
解鋌莫名覺得現在的楚赦之看起來有點可怕:“嗯,這還是教密文的師父告訴我們的,而且,魁星樓早在當今聖上登基後就開始‘暗送秋波’了,不過因為先帝的關係,聖上一直對星象之說心有餘悸。近些年才對魁星樓的示好有所回應。沒想到竟讓我在這裏發現了魁星樓的狐狸尾巴,可惡,和世家勾結,他們想造反嗎!”
巧娘好奇:“先帝都做什麽了,你細說說?”
解鋌想扇自己一嘴巴——邪門兒了,就算知道麵前這兩個都是六殿下信任的人,他也不該嘴一瓢把這些“皇室秘辛”全禿嚕出去。實在是這楚赦之氣質邪門兒,叫人生不起提防之心。
“也沒什麽,就是後宮與欽天監勾結,利用天象之說排除異己,結果被有心人借題發揮,聖上當時還年輕,在這上麵吃了些虧。”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解鋌隻好打個哈哈,三言兩語的帶過。但實際上,那件事險些從根本上斷了今上的奪嫡之路,若非顧開禮跪地死諫,當年的三皇子甚至未必能活到現在。
“因為那件事,聖上甫一登基就清洗了一遍欽天監。現如今,進欽天監無需擅長卜算,天文曆法也不必精通,要求就一個——嘴裏隻長符合聖上心意的舌頭。”
楚赦之明白了,現在的欽天監是一個隻屬於帝王本人的擺設,擺設不需要真本事,也最好不要有真本事。因為有真本事的人必然會有自己的思想和堅持。有思想的人,是當不好擺設的。
“所以,因為欽天監不擅長推算,當皇上需要的時候,魁星樓就成了‘外置的欽天監’?”怕是很難有人想到,當楚赦之那雙溫柔和善的桃花眼微微眯起時,會銳利到能夠刺傷人的程度。
楚赦之的嘴角在笑,眼底卻全是怒火。哪怕剛才親口從範陽盧氏的人嘴裏聽到魁星樓這個名字,他也沒有立刻斷定卓應臣就是幕後主使,想著或許被人蒙蔽了也說不準,然而解鋌的話卻像一個巴掌狠狠地打在了他臉上。
有些事唯有一派之主方可達成,楚赦之對於魁星樓是否有意與白雲觀爭奪道門魁首並無興致,但卓應臣一麵佯裝與世無爭,一麵主動諂媚皇帝,暗中攪弄風雲的行徑足以表明他所籌謀之事恐怕遠超楚赦之的預想。再往前追溯,血月食亂象,卓應臣是否也牽涉其中?若是如此,那卓應臣不惜舍棄義子和門中大半精銳的目的究竟為何?楚赦之難以揣度他的動機。
————————
【上京】
同樣對魁星樓心存疑慮的人此時正閉目養神,聽著小太監為自己朗讀奏疏。
“......平陽王,朕之十八弟,秉乾坤之清淑,萃川嶽之精華......禁庭教誨,循禮度以持躬;內殿承歡;篤孝思於繞膝。實超出於同氣,久默識於中懷......危篤之期,溘逝而慮傷永訣。昔聞,月赤如赭兮,大將死於野,正合王弟離世,朕痛惜甚矣......”
“直接蓋印吧。”皇帝躺在搖椅上,扭頭喝了一口送到嘴邊的茶:“朕這十八弟的確算是一位大將,死的也是巧,正合了血月食的天象,省去朕許多麻煩。”
肖大監殷勤搖扇:“那魁星樓的事辦的也漂亮,如此,陛下也不必再為天象攪擾了。”
“魁星樓,卓應臣。”皇帝輕笑:“應臣,這個名字,起的倒是有趣。”
“天下之人本都是陛下的臣子,隻不過有些人心存妄想罷了。”肖大監很上道的接下了皇帝的話:“那這魁星樓......”
“既然有人有心替朕分憂,朕笑納就是。”皇帝忽然對肖大監袖口的花紋有了意見:“你袖口縫的是雲紋?”
肖大監恭謹道:“回陛下,正是。”
“回去換了,這雲紋看了十多年,朕也有些膩。”皇帝閉著眼睛,擺手叫他下去:“順便告訴尚衣局,最近朕都不想看到這個紋樣了。”
肖大監含笑退下,他何等了解皇帝,自然知道皇帝忽然對雲紋發作的原因不是真的膩了雲紋,而是膩了它代指的那個勢力在上京的動作。
熟悉的腳步聲遠去,皇帝再次睜開眼睛,眸中神色意味不明。半晌,皇帝輕笑一聲,隻是笑意未達眼底:“都想替朕分憂,好啊,都來吧,朕倒真想知道,你們還有什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