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92年,我,朱標,身為大明的懿文太子,從未想過自己的生命竟會如此倉促地走向盡頭,往昔的種種,如走馬燈般在眼前浮現,可這身體卻似那風中殘燭,漸漸沒了氣力,隻留滿心的遺憾與對這大明江山的無盡牽掛。


    《明史·興宗孝康皇帝傳》有載:“二十五年夏四月丙子,太子薨。帝慟哭,輟朝三日。禮官議期喪,請以日易月。及當除服,帝不忍。禮官請之,始釋服視事。”每每念及這記載我身後之事的文字,心中便五味雜陳,我知曉自己的離去會讓父皇悲痛欲絕,也明白這大明的朝堂、這天下,都會因我之故陷入動蕩,可生死之事,又豈是我能掌控的呀。


    我自幼便被父皇立為太子,在這皇宮之中,享受著無上的尊榮,亦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父皇對我悉心栽培,為我延請天下名師,教我經史子集,盼我能成為一代明君,將這大明的江山社稷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猶記得年少時,我跟著大儒宋濂先生學習,那先生治學嚴謹,對我要求頗高,可我心裏明白,這皆是為我好。每日裏,我在書房中誦讀經典,鑽研學問,遇到不懂的地方,便向先生虛心求教,先生也總是耐心解答,那一段時光,雖辛苦卻也充實,我滿心想著,日後定要憑自己所學,讓這大明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待我稍長些,父皇便開始讓我參與朝政,他常對我說:“標兒,這大明的江山,日後是要交到你手上的,你需早早熟悉這朝中諸事,知曉如何治理天下。”我自是不敢懈怠,每次處理政務,都小心翼翼,秉持著一顆仁厚之心,想著要以溫和之政,讓這朝堂上下、讓這天下萬民,皆能和睦安寧。


    我還記得有一回,地方上遭遇了災荒,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我得知後,心急如焚,趕忙向父皇進言,請求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父皇起初有些猶豫,擔心會有人趁機中飽私囊,可我再三陳情,說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若不及時施救,怕是會生亂子呀。父皇最終被我說服,下令救災,那之後,聽聞災民的日子漸漸有了起色,我心裏別提多欣慰了。


    在這宮中,我最珍視的便是與兄弟們的情誼。秦王朱樉、晉王朱棡他們,性子雖有些莽撞,也偶有犯錯,可在我看來,皆是自家兄弟,哪有不包容之理。有幾次,他們觸怒了父皇,父皇大怒,要嚴懲他們,我趕忙出麵求情,向父皇訴說兄弟之情的可貴,勸父皇看在他們往日的功勞上,從輕發落。他們知曉後,對我也是感激不已,我們兄弟間的感情,愈發深厚。


    我時常召集兄弟們聚在一起,對他們說:“咱都是父皇的兒子,這大明的江山需要咱們共同守護,切不可因一時意氣,傷了兄弟間的和氣呀。”他們皆點頭稱是,那時的場景,如今想來,仍覺溫暖。


    可這身子,不知從何時起,竟一日不如一日了。起初,隻是偶感疲憊,我並未放在心上,隻當是處理政務勞累所致,想著歇息歇息便好。可慢慢地,那疲憊之感愈發強烈,還時常咳嗽,甚至有時連起身都覺費力。


    我看著身邊的妻子呂氏,她眼中滿是擔憂,我雖笑著寬慰她,說無妨,隻是小恙,可心裏卻隱隱有了不好的預感。呂氏為我尋來宮中最好的禦醫,那禦醫把過脈後,眉頭緊皺,我心中一沉,問道:“禦醫,我這身子到底如何了?你但說無妨。”


    禦醫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太子殿下,您這身子虧空得厲害,需得好好調養,隻是……隻是這病情著實棘手,微臣隻能盡力而為呀。”


    我聽了,心中黯然,卻也不願表露出來,仍是強打起精神,想著或許調養一番,真能好轉呢。


    然而,事與願違,我的病情並未因禦醫的診治和各種名貴藥材的滋補而有所好轉,反而愈發嚴重了。我躺在這床榻上,望著那雕花的床頂,思緒飄遠,想著自己還有諸多心願未完成,這大明的江山,我還未能好好治理,還有許多利民的政策沒來得及推行,還有我的妻兒,我怎忍心拋下他們呀。


    朱允炆那孩子,還年幼懵懂,我本想著要好好教導他,將我所學、我所秉持的治國理念都傳授給他,讓他日後能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可如今,怕是沒這個機會了。


    我把朱允炆喚到床前,看著他那稚嫩的小臉,眼眶忍不住泛紅,我握住他的手,虛弱地說道:“允炆啊,父皇和祖父一樣,都是心係天下的人,你日後定要好好學習,做個仁厚的君主,要以百姓為本,切不可忘了為君之道啊。”


    朱允炆眼中含淚,用力地點頭,說道:“父親,孩兒記住了,您一定會好起來的,您還要看著孩兒長大,教孩兒許多許多事兒呢。”


    聽著他這稚嫩的話語,我的心似被狠狠揪了一下,想要再說些什麽,卻隻覺一陣劇烈的咳嗽襲來,幾乎要將我的心肺都咳出來。


    呂氏在一旁,趕忙輕撫我的後背,眼中滿是焦急與心疼,她輕聲說道:“殿下,您莫要再多說了,歇著吧,身子要緊呐。”


    我擺擺手,緩了緩氣息,又看向朱允炆,說道:“允炆,你要與你的皇叔們和睦相處,他們皆是有本事的人,能幫你守護這大明江山,切不可因權勢之爭,傷了親情啊。”


    朱允炆乖巧地應道:“父親放心,孩兒明白的。”


    可我心裏卻清楚,我這一去,這朝堂之上,怕會因這儲君之位再生波瀾,兄弟們之間的情誼,不知還能否經得住考驗呀。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的身體愈發衰弱,已到了油盡燈枯之境。我能感覺到,生命正一點點從我的身體裏流逝,那無力感籠罩著我,讓我滿心都是無奈與不舍。


    終於,在那個寂靜的夜晚,我緩緩閉上了雙眼,告別了這塵世,告別了我所牽掛的一切。我隻盼著,父皇能早日從悲痛中走出來,盼著大明的江山能繼續安穩昌盛,盼著朱允炆能順遂長大,不負我之所望啊。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的王位繼承以及麵臨重大變故等方麵的情況,且與1392年我懿文太子朱標去世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英國,當時正處於中世紀晚期,其王位傳承多遵循血緣與貴族議會的認可等規則。國王若有嫡長子,一般會優先立為繼承人,但若嫡長子早逝,那王位的歸屬便會變得複雜起來。往往會引發其他王子或是有繼承權的貴族之間的紛爭,他們會通過展示自己的軍事才能、在貴族中的威望以及對教會的忠誠等方式,來爭取貴族議會的支持,進而角逐王位。這與我離世後,大明朝堂之上因儲君之位引發諸多考量和潛在紛爭的情況有相似之處,但英國更側重於貴族議會的權衡與認可,大明則重父皇的考量與決定,體現出不同國家政治體製下權力結構與繼承規則的差異,英國重貴族議會權衡下的王位競爭,大明則重皇權主導下的儲君選定。


    在法國,中世紀晚期的法國,國王的權威時常受到地方領主的挑戰,王位繼承同樣重要且複雜。當太子或是預定的繼承人離世後,國王除了要考慮自己其他子嗣的情況,還得權衡地方領主們的態度,因為領主們手中握有一定的軍事和經濟力量,若新的繼承人得不到他們的支持,很可能會麵臨統治不穩的局麵。法國國王會通過分封土地、賜予特權等方式,拉攏領主們站在自己選定的繼承人一邊,與大明這邊主要由父皇來決定儲君人選,更多基於皇室內部的權衡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治理理念與權力平衡方式的差異,法國重領主支持下的王位傳承,大明則重皇室內部決策的儲君確定。


    在奧斯曼帝國,其疆域遼闊,蘇丹的繼承製度有著濃厚的軍事和宗教色彩。蘇丹的子嗣們通常要在戰場上展現自己的英勇,立下戰功,同時還要獲得宗教領袖的認可,才能有更大的機會繼承大統。若太子早逝,其他皇子們之間的競爭便會更加激烈,不僅要比拚軍事才能,還要爭取宗教勢力的支持,而且宮廷內部的權力爭鬥也會隨之加劇。這和我去世後,大明雖有皇子們潛在的心思湧動,但整體還是在父皇掌控下的情況不同,奧斯曼帝國更強調軍事與宗教因素在王位繼承中的作用,體現出不同民族宗教構成與權力更迭手段的差異,奧斯曼重軍事宗教因素下的蘇丹繼承,大明則重皇室內部傳承與皇帝定奪的儲君選擇。


    在威尼斯共和國,作為商業城邦,其統治者的更迭多由商業貴族們推選產生。雖也有家族傳承的因素在,但更看重候選人在商業領域的才能以及對城邦商業利益的維護能力。若原本有望成為下一任統治者的家族子弟出現意外情況離世,那麽其他有實力的商業家族便會蠢蠢欲動,通過展示自己家族在航海貿易、商業經營等方麵的優勢,爭取其他貴族們的支持,以獲得統治權。這與大明以皇室血脈和皇帝考量為主的儲君選定方式截然不同,威尼斯更側重於商業才能與貴族推選的權力交接,體現出不同發展模式與權力傳承機製的差異,威尼斯重商業能力考量下的統治者更替,大明則重皇室血脈延續與皇帝決定的儲君傳承。


    在阿拉伯地區,部落眾多,各部落首領的更替往往取決於部落內部的推選以及家族勢力等因素。若是部落中原本預定的繼承人早逝,那部落內部便會重新進行商議,考量家族中其他成員的能力、威望以及對部落的貢獻等情況,同時也會參考宗教長老等權威人物的意見,選出新的首領。而且部落之間的關係也會因首領更替產生變化,有的部落可能會趁機擴大影響力,有的則要重新調整合作或競爭關係。這與大明圍繞我去世後儲君之位在皇室內部以及朝堂引發的連鎖反應雖有相似的權力交接變動之處,但阿拉伯地區更注重部落層麵的協調與推選,體現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與權力構建形式的差異,阿拉伯重部落推選協調下的首領更替,大明則重皇室層麵主導的儲君變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喂!當乞丐去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5路偷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5路偷懶並收藏喂!當乞丐去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