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讀過一些書,知道在大邯,女子的名節雖十分重要,卻並沒像她所知道的明清時期那樣,對女子限製太多。那些流言蜚語再多,也隻是流言,對桑榆來說,隻要不影響到生意,名聲不過是身前身後的東西,無足輕重。
可阿芍實在是擔心,眉頭越皺越緊,到後來,差不多都要貼在一起,甚至還因為知道她不會聽勸,跑去縣衙找到虞聞,盼著六郎能好好勸勸她。
虞聞哭笑不得,卻意外地開始頻繁上門,有時是帶著公務,有時卻空著手過來幫她處理那些草藥。
而後,日子漸漸地就到了十一月,冬至。
原先在奉元城的時候,冬至這日是要吃餃子的。除此之外,即使是最貧窮的人,為了這一日,也會窮盡家中積累,添換新衣,置辦飲食,祭祀先祖。
大都的初冬,比起奉元城來,稍顯溫暖。可即便如此,桑榆仍有些擔心。
原本該是秋收的時候,中原大旱,無數災民苦於顆粒無收,不得已舉家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一路南遷或北上,沿途遇到合適的地方就先安頓下來,能找著養家糊口的活計就先做著,更多的是在找那些大戶人家,期盼能憑借身上最後的銀兩租賃幾畝田地耕種。也有很多人,因為天災,變得家徒四壁,最後甚至賣兒賣女的地步。
桑榆每每從外麵回來,沿途總是能見到不少流離失所的災民。有大戶人家的夫人設了粥棚在施粥,虞聞也在縣衙忙著安置這些災民。
冬至這日,縣衙開倉,確保每一個流落街頭的災民都能吃上熱乎的粥。再去打聽,得知那些鬧了大旱的地方,朝廷也已經開倉賑災,更是派了軍隊在那裏開墾水渠,準備日後引水灌溉農田,那些災民總算是鬆了口氣,不少人打算等這個冬天過了之後,就慢慢地回老家重頭開始。
桑榆望著天,隱隱覺得今年的第一場降溫很快就要來了。
“阿芍,去將城中的成衣都買來……”
“娘子,隻怕不夠,倒不如換成棉被,起碼還能擠一擠,夜裏不至於凍壞了。”阿芍扳著手指數算錢。
“那就棉被吧,能買的都買了,帶人分發下去。”
“好。”阿芍聞言,應聲去了。
“娘子心善,日後菩薩一定會保佑娘子的。”葉家的上前兩步,諂笑地恭維道。
冬至這日,誰家不是得祭祀先祖,置辦飲食,桑榆本想從外頭的酒樓裏請位廚子過來,奈何人家這時候寧可回家包餃子,也不願上門賺錢。正在她頭疼地覺得晚上這頓餃子得親自下廚剁肉的時候,章婆子帶著葉家的從縣衙過來,說是六郎吩咐,冬至日在她這兒用膳。
如此桑榆便也不拒絕。隻是,這個時辰本該在廚房準備的葉家的,去跑到她這兒來是要做什麽?
桑榆下意識地打量了她一眼,不動聲色地微微側過身:“廚房可是備好了?”她站在樹下,但見落葉三兩片,從樹梢枝頭落下,掠過她的鬢發,被她伸手輕輕抓住,握在手心。
她十三歲生辰過後,因為不滿虞家插手做主自己的婚事,帶著侍娘從奉元城逃走。在大都過了兩年,前些日子又是一年生辰,眼下已十六歲。
那一身煙青色的衣裙,從背影看去,清雅娟秀,仿佛是從潑墨山水中發覺的一片剪影,亭亭玉立,遺世而居。
葉家的看著眼前的小娘子,眼底擋不住一絲驚豔,可想起至今大都城中還在傳的她那名聲,心底又生出些譏諷來。這人啊,就不該鋒芒畢露的,要不是之前風頭太健出了事,何苦到了現在還沒人願意上門提親。(.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葉家心想著,應和道:“都已經備好了,娘子是喜歡豬肉餡的,還是三鮮餡的?”說著,她撇撇嘴,“外頭那些災民一來,城裏的物價就上去了,光是今天這些食材就花費了比平日貴三倍的銀子。”
阿郎平日鮮少管家,家裏的銀錢全都交給身邊的仆從打理。本來葉家的還慫恿章婆子去跟阿郎自薦,把財政握在手裏,誰料之前會因為談娘子的事倆人打了一架,撕破臉皮,之後她再想貪點錢,就得從每日定額好的銀子裏克扣,結果這物價一上漲,她能貪的錢就更少了,一時有些不高興,沒注意語氣。
桑榆看了她一眼,將手中落葉折了個對折:“人心不足蛇吞象。婆婆莫要貪心才是。”
葉家的一愣,眼神遊走:“娘子這說的是什麽話……”
“婆婆臉色紅潤,聲音中氣十足,但凡是稍稍懂些醫術的,都辨認的出婆婆定然是時常吃大補之物。六哥不擅長打理庶務,婆婆別奴大欺主了。”
她說罷,再不願搭理這人,轉過身去直接回了屋。
葉家的在後麵氣得直跺腳,張口想說上兩句駁斥她的話,可一口氣堵在喉間,不上不下,竟硬生生憋得麵紅耳赤起來。
章婆子從旁邊經過,之前那些話她聽了大半,這會兒瞧見葉家的這副模樣,立馬衝著她呸了一聲,揚著頭從旁邊挺胸走過。
背地裏說人是非,到了人前又巴不得能抱著大腿,各種諂媚獻殷勤,活該被人這麽掀了底打臉。
章婆子樂嗬極了,扭腰擺臀地往廚房去。六郎交代了,小娘子喜歡吃暖寒花釀驢蒸,上街市的時候特地買了新鮮驢肉回來,等下好好給小娘子露上一手!
日頭掛在西山,再過會兒就該下去了,餘暉淺黃,懶懶地灑在城中。
將縣衙裏的事處理得差不多了,虞聞這才回內宅換了身常服,帶著阿祁趕到一撚紅。
餃子都已經準備好了,阿祁從廚房裏回來,瞧見自家郎君的頭一句話就是那些個餃子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可結實了。虞聞知道他這是餓了,笑道:“行了,高興就多吃些,隻是若要吃酒,不能醉了。不然,明日起,縣衙的茅房就由你負責清掃。”
阿祁縮了縮脖子,到底還是應了。
大約是因為冬至的關係,從縣衙過來幫忙的下人格外用心,給兩位主子的小宴設在花廳,其餘下人都安排在廚房裏。
虞聞到花廳時,就見著桑榆穿了件茜紅色的妝花褙子,髻上簪了白玉鑲金的發釵,正與阿芍說著話,聽到聲音遂轉過身來。
“六哥。”桑榆笑笑。
虞聞深深看她,良久才彎了彎唇角,笑道:“聽人說,你白天讓阿芍買了城中近乎全部的棉被,分發給那些災民了?”
他笑得溫和,容貌清俊,加之又還未成親,也難怪會有那麽多夫人娘子上門借著買胭脂的功夫,打探他的消息。桑榆看著他微微有些出神,等到聽見咳嗽聲回過神來時,麵前的男人已經微微別過臉去,露出透紅的耳朵。
冬至的小宴上,除了唱主角的餃子外,還有乳釀魚、仙人臠、湯浴繡丸、暖寒花釀驢蒸等等菜色。
二人本就不是鋪張浪費的人,瞧見這一桌的菜,對下人的好意顯得有些哭笑不得,便拉著阿芍、阿祁和五味也留下一並用膳。
在大邯,無酒不成宴。桑榆多少學了一些,酒量卻並不大好,因此當年到大都後,因正趕上青梅采摘的季節,便同阿芍一道釀了幾壇青梅酒,如此從樹下挖出來,還沒來得及開壇,便已經能聞到一股子酒香。
前段時間從皇城趕來取胭脂香粉的宦官,一並為桑榆帶來了一對白羽的芙蓉鳥,如今分別養在兩隻圓形籠子裏,聞著酒香竟在架子上不停地跳來跳去,嘀咕著鳴囀起來。
“宮裏給你送來的這對芙蓉鳥,竟還是酒鬼不成?”虞聞側頭看著那對蹦躂不停的鳥,笑了笑然後倒了兩小盞出來。
五味接過酒盞,小跑到籠子底下,踮起腳把籠子打開一小些,然後把酒盞放了進去。
芙蓉鳥在架子上“撲棱棱”地扇了幾下翅膀,等手剛一伸回去,馬上跳到酒盞邊上,這隻喝了口,抬頭對著另一隻籠子裏的叫喚幾聲,那一隻咕嚕喝了幾口,然後仰起頭翹起尾羽,歡快地“唧唧”叫起來。
“還真的會喝。”雖然聽送鳥的宦官說起過,以為不過是玩笑話,結果親眼見到,桑榆到底還是忍不住驚歎,“也不知酒量如何,別喝醉了。”
“這種芙蓉鳥最為名貴,宮裏不遠萬裏也要人給你送過來,隻怕別有用心。”虞聞看著鳥籠裏上躥下跳的兩隻芙蓉鳥,微微蹙眉。
“無妨。”桑榆看著芙蓉鳥,淡淡笑了笑。
芙蓉鳥不像鸚哥八哥會學舌,不過是被人養著觀賞用的寵物罷了。桑榆不想去猜皇後究竟有什麽用心,宮鬥宅鬥都不是她的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打理好一句不錯了。
隔著籠子,兩隻芙蓉鳥一左一右唧唧鳴囀,五味怕它們喝醉了,吃飯的時候難免顯得有些沒認真,時不時就轉頭去看它們幾眼。
結果剛扒了口飯,轉頭去看鳥的時候,門外忽有白影晃過。五味吃了一驚,趕忙咽下飯,叫道:“娘子!下雪了!”
可阿芍實在是擔心,眉頭越皺越緊,到後來,差不多都要貼在一起,甚至還因為知道她不會聽勸,跑去縣衙找到虞聞,盼著六郎能好好勸勸她。
虞聞哭笑不得,卻意外地開始頻繁上門,有時是帶著公務,有時卻空著手過來幫她處理那些草藥。
而後,日子漸漸地就到了十一月,冬至。
原先在奉元城的時候,冬至這日是要吃餃子的。除此之外,即使是最貧窮的人,為了這一日,也會窮盡家中積累,添換新衣,置辦飲食,祭祀先祖。
大都的初冬,比起奉元城來,稍顯溫暖。可即便如此,桑榆仍有些擔心。
原本該是秋收的時候,中原大旱,無數災民苦於顆粒無收,不得已舉家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一路南遷或北上,沿途遇到合適的地方就先安頓下來,能找著養家糊口的活計就先做著,更多的是在找那些大戶人家,期盼能憑借身上最後的銀兩租賃幾畝田地耕種。也有很多人,因為天災,變得家徒四壁,最後甚至賣兒賣女的地步。
桑榆每每從外麵回來,沿途總是能見到不少流離失所的災民。有大戶人家的夫人設了粥棚在施粥,虞聞也在縣衙忙著安置這些災民。
冬至這日,縣衙開倉,確保每一個流落街頭的災民都能吃上熱乎的粥。再去打聽,得知那些鬧了大旱的地方,朝廷也已經開倉賑災,更是派了軍隊在那裏開墾水渠,準備日後引水灌溉農田,那些災民總算是鬆了口氣,不少人打算等這個冬天過了之後,就慢慢地回老家重頭開始。
桑榆望著天,隱隱覺得今年的第一場降溫很快就要來了。
“阿芍,去將城中的成衣都買來……”
“娘子,隻怕不夠,倒不如換成棉被,起碼還能擠一擠,夜裏不至於凍壞了。”阿芍扳著手指數算錢。
“那就棉被吧,能買的都買了,帶人分發下去。”
“好。”阿芍聞言,應聲去了。
“娘子心善,日後菩薩一定會保佑娘子的。”葉家的上前兩步,諂笑地恭維道。
冬至這日,誰家不是得祭祀先祖,置辦飲食,桑榆本想從外頭的酒樓裏請位廚子過來,奈何人家這時候寧可回家包餃子,也不願上門賺錢。正在她頭疼地覺得晚上這頓餃子得親自下廚剁肉的時候,章婆子帶著葉家的從縣衙過來,說是六郎吩咐,冬至日在她這兒用膳。
如此桑榆便也不拒絕。隻是,這個時辰本該在廚房準備的葉家的,去跑到她這兒來是要做什麽?
桑榆下意識地打量了她一眼,不動聲色地微微側過身:“廚房可是備好了?”她站在樹下,但見落葉三兩片,從樹梢枝頭落下,掠過她的鬢發,被她伸手輕輕抓住,握在手心。
她十三歲生辰過後,因為不滿虞家插手做主自己的婚事,帶著侍娘從奉元城逃走。在大都過了兩年,前些日子又是一年生辰,眼下已十六歲。
那一身煙青色的衣裙,從背影看去,清雅娟秀,仿佛是從潑墨山水中發覺的一片剪影,亭亭玉立,遺世而居。
葉家的看著眼前的小娘子,眼底擋不住一絲驚豔,可想起至今大都城中還在傳的她那名聲,心底又生出些譏諷來。這人啊,就不該鋒芒畢露的,要不是之前風頭太健出了事,何苦到了現在還沒人願意上門提親。(.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
葉家心想著,應和道:“都已經備好了,娘子是喜歡豬肉餡的,還是三鮮餡的?”說著,她撇撇嘴,“外頭那些災民一來,城裏的物價就上去了,光是今天這些食材就花費了比平日貴三倍的銀子。”
阿郎平日鮮少管家,家裏的銀錢全都交給身邊的仆從打理。本來葉家的還慫恿章婆子去跟阿郎自薦,把財政握在手裏,誰料之前會因為談娘子的事倆人打了一架,撕破臉皮,之後她再想貪點錢,就得從每日定額好的銀子裏克扣,結果這物價一上漲,她能貪的錢就更少了,一時有些不高興,沒注意語氣。
桑榆看了她一眼,將手中落葉折了個對折:“人心不足蛇吞象。婆婆莫要貪心才是。”
葉家的一愣,眼神遊走:“娘子這說的是什麽話……”
“婆婆臉色紅潤,聲音中氣十足,但凡是稍稍懂些醫術的,都辨認的出婆婆定然是時常吃大補之物。六哥不擅長打理庶務,婆婆別奴大欺主了。”
她說罷,再不願搭理這人,轉過身去直接回了屋。
葉家的在後麵氣得直跺腳,張口想說上兩句駁斥她的話,可一口氣堵在喉間,不上不下,竟硬生生憋得麵紅耳赤起來。
章婆子從旁邊經過,之前那些話她聽了大半,這會兒瞧見葉家的這副模樣,立馬衝著她呸了一聲,揚著頭從旁邊挺胸走過。
背地裏說人是非,到了人前又巴不得能抱著大腿,各種諂媚獻殷勤,活該被人這麽掀了底打臉。
章婆子樂嗬極了,扭腰擺臀地往廚房去。六郎交代了,小娘子喜歡吃暖寒花釀驢蒸,上街市的時候特地買了新鮮驢肉回來,等下好好給小娘子露上一手!
日頭掛在西山,再過會兒就該下去了,餘暉淺黃,懶懶地灑在城中。
將縣衙裏的事處理得差不多了,虞聞這才回內宅換了身常服,帶著阿祁趕到一撚紅。
餃子都已經準備好了,阿祁從廚房裏回來,瞧見自家郎君的頭一句話就是那些個餃子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可結實了。虞聞知道他這是餓了,笑道:“行了,高興就多吃些,隻是若要吃酒,不能醉了。不然,明日起,縣衙的茅房就由你負責清掃。”
阿祁縮了縮脖子,到底還是應了。
大約是因為冬至的關係,從縣衙過來幫忙的下人格外用心,給兩位主子的小宴設在花廳,其餘下人都安排在廚房裏。
虞聞到花廳時,就見著桑榆穿了件茜紅色的妝花褙子,髻上簪了白玉鑲金的發釵,正與阿芍說著話,聽到聲音遂轉過身來。
“六哥。”桑榆笑笑。
虞聞深深看她,良久才彎了彎唇角,笑道:“聽人說,你白天讓阿芍買了城中近乎全部的棉被,分發給那些災民了?”
他笑得溫和,容貌清俊,加之又還未成親,也難怪會有那麽多夫人娘子上門借著買胭脂的功夫,打探他的消息。桑榆看著他微微有些出神,等到聽見咳嗽聲回過神來時,麵前的男人已經微微別過臉去,露出透紅的耳朵。
冬至的小宴上,除了唱主角的餃子外,還有乳釀魚、仙人臠、湯浴繡丸、暖寒花釀驢蒸等等菜色。
二人本就不是鋪張浪費的人,瞧見這一桌的菜,對下人的好意顯得有些哭笑不得,便拉著阿芍、阿祁和五味也留下一並用膳。
在大邯,無酒不成宴。桑榆多少學了一些,酒量卻並不大好,因此當年到大都後,因正趕上青梅采摘的季節,便同阿芍一道釀了幾壇青梅酒,如此從樹下挖出來,還沒來得及開壇,便已經能聞到一股子酒香。
前段時間從皇城趕來取胭脂香粉的宦官,一並為桑榆帶來了一對白羽的芙蓉鳥,如今分別養在兩隻圓形籠子裏,聞著酒香竟在架子上不停地跳來跳去,嘀咕著鳴囀起來。
“宮裏給你送來的這對芙蓉鳥,竟還是酒鬼不成?”虞聞側頭看著那對蹦躂不停的鳥,笑了笑然後倒了兩小盞出來。
五味接過酒盞,小跑到籠子底下,踮起腳把籠子打開一小些,然後把酒盞放了進去。
芙蓉鳥在架子上“撲棱棱”地扇了幾下翅膀,等手剛一伸回去,馬上跳到酒盞邊上,這隻喝了口,抬頭對著另一隻籠子裏的叫喚幾聲,那一隻咕嚕喝了幾口,然後仰起頭翹起尾羽,歡快地“唧唧”叫起來。
“還真的會喝。”雖然聽送鳥的宦官說起過,以為不過是玩笑話,結果親眼見到,桑榆到底還是忍不住驚歎,“也不知酒量如何,別喝醉了。”
“這種芙蓉鳥最為名貴,宮裏不遠萬裏也要人給你送過來,隻怕別有用心。”虞聞看著鳥籠裏上躥下跳的兩隻芙蓉鳥,微微蹙眉。
“無妨。”桑榆看著芙蓉鳥,淡淡笑了笑。
芙蓉鳥不像鸚哥八哥會學舌,不過是被人養著觀賞用的寵物罷了。桑榆不想去猜皇後究竟有什麽用心,宮鬥宅鬥都不是她的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打理好一句不錯了。
隔著籠子,兩隻芙蓉鳥一左一右唧唧鳴囀,五味怕它們喝醉了,吃飯的時候難免顯得有些沒認真,時不時就轉頭去看它們幾眼。
結果剛扒了口飯,轉頭去看鳥的時候,門外忽有白影晃過。五味吃了一驚,趕忙咽下飯,叫道:“娘子!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