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佛陀講經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趕來聽經的生靈也越來越多。
消息竟然越傳越遠,有些動物甚至不遠數千裏,從雪山的極西之處趕來聽經。
這些生靈一來到這裏聽經,就舍不得離去了。像猿猴等屬,其本身靈性十足,聽經之後,靈智漸開,竟能人言。平時負責維持秩序、燒烤做飯,竟然也像模像樣。
像虎、豹、狼、熊等原本食肉的動物,聽經之後,也知眾生平等,竟慢慢放棄殺生,轉食野果等物,令這方小天地充滿了祥和與安寧。
這些生靈們帶來了四麵八方的消息,佛陀與目犍連也時常留意用天耳通來聆聽生靈們的議論,試圖從中探聽到與雙頭寒羽豹相關的隻言片語,可惜一直是無任何收獲。
一天,佛陀講經之後,突然聽到一隻自極西之處來的穿山甲在與旁的生靈講述金豹王的事情。
佛陀一聽就來了精神,仔細聆聽,才知道在彼處有一妖王,名喚金豹王,居於極深的地底之下,眾獸但知其暴虐異常,然無人見過其真容。
每隔一段時間,金豹王就派手下妖獸出來抓捕群獸,一旦被金豹王手下帶走的獸類,就似憑空蒸發一般,無影無蹤,誰也不知其去向。
此次金豹王又派其手下妖獸出來抓捕了一批猛獸離去,這穿山甲自知留在彼處,恐怕遲早難脫妖獸的毒手,這才往東而來,近日聽說此處有佛陀講經,這才隨眾而來。
佛陀將穿山甲喚近身前,仔細詢問。
那穿山甲知佛陀神通廣大,並不害怕,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原來,穿山甲所處之地,乃是雪山的極西之處,距此萬裏之遙,彼處已經是雪山之末,氣候溫暖濕潤,萬物滋長,百獸聚集。
但是,自古以來,該地的群獸均麵臨一個難以擺脫的劫難:每過二十年時間,就會有號稱金豹王的使者出現,這個使者有時候是一隻鱷,有時候是一匹狼。
這隻鱷身形巨大,渾身堅硬的鱗片還冒著熊熊火焰,更厲害的是它的一隻尾巴,像一條燃燒的火鞭,力大無比。群獸要敢反抗,定會被其折磨得生不如死。群獸們都稱它“火鱗鱷”,畏它,懼它,卻又不敢反抗它。
另外一個使者,名叫暗影狼,它身形敏捷,能夠在黑暗中隱匿身形,如鬼魅般神出鬼沒。它的雙眼閃爍著詭異的紫色光芒,具有迷惑人心的能力。群獸隻要見到它的眼睛,都是乖乖地聽其命令,根本起不了反抗之心。
這二位使者一般是輪流出來,隔二十年出來一次。
他們給所有的獸類都定了一個數量,期限一到,使者就出來帶走相應數量的獸類,並且各族都需要提前準備好,隻要使者一到就得乖乖地跟著使者走,不得有任何反抗。
一旦有種族想要反抗,或者所繳數量不夠,則會遭到他們的殘酷懲罰,輕則殺一儆百,重則舉族滅亡。
但他們此舉卻隻是針對獸類,對人類卻秋毫無犯。
此地的獸類都被其弄得苦不堪言,有心想要離開,但四周皆是茫茫雪山,又唯有此地林木茂密,可以維持生存。
並且,這金豹王也是說到做到,隻要二十年一次的繳納任務完成了,就絕不刁難眾獸,給眾獸留了一線生機,是以眾獸反抗的意誌也一直不太統一。
佛陀越聽越怒,就算這金豹王不是一直想找的雙頭寒羽豹,也決心要為眾獸除害。
對方隻是區區山精野怪,本來這種事情,交代目犍連過去跑一趟已經足夠應付,但事涉雙頭寒羽豹,佛陀決定還是自己親自跑一趟。
佛陀叫過目犍連跟隨,運起神境通,不多時就帶著穿山甲到達雪山極西之處,又運起天眼通仔細搜尋。
據穿山甲所言,其出發往東之時,適逢那暗影狼剛帶走一批各種獸類,其中虎二十隻、象二十頭、犀牛十頭、豹四十、狐狸猿猴等數百隻等等,共計約數千頭獸類。
該處距離講經之處有萬裏之遙,穿山甲一路走走停停,差不多兩年方才到達。
如此算來,要待那金豹王的使者下次過來,當得是十八年之後。
佛陀自然不可能在此枯等十八年。
二人帶同穿山甲踏入山林,尋到昔日眾獸聚集之處,二人運起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開始天上地下地搜尋起那暗影狼和火鱗鱷的身影。
目標隻是妖獸,並且還帶著為數眾多的普通猛獸,要說在天上,自然不太現實。
所以二人探察的主要目標還是地麵和地下。
其實,二人剛到雪山之時,已經將此地的探查過幾次,但是那時即使他們發現了那狼和鱷,也隻會認為它們是普通野獸而將其放過。
因為那時候他們的目標是豹子,與別的野獸無關。
此刻二人將此地方圓數千裏之地,一寸寸仔細探查,地麵上狼、鱷甚多,但獸類聚集之地卻沒有。
一般猛獸皆有各自地盤,能夠三五隻聚集一處,已是難得,更何況像穿山甲所描述的,數千隻獸類齊聚一處。
找遍了地麵、山洞,二人皆無所獲,不由納悶。
但看穿山甲那信誓旦旦的模樣,不似作假。二人又打點精神,將神識一寸寸往地下延伸。
自眾人所站的地麵往下,皆是曆年累積的土壤、岩石,層層疊疊,可深二百餘裏。
而地下二百餘裏深處,乃大地岩漿聚集之所(軟流圈,地質學專業術語,是指地殼岩石圈以下的圈層。在地下60~250公裏之間,位於地幔上部。據推測,這裏溫度約1300c左右,壓力有3萬個大氣壓,已接近岩石的熔點,在壓力的長期作用下,物質以半粘性狀態緩慢流動,故稱軟流圈。——此注)。或遇火山噴發,岩漿噴湧而出,則會衝出一塊空曠之地。
閻摩羅王居於地下,乃正是利用此處地利,營建了閻羅殿和各層地獄。
之前數次探查,佛陀隻是為了查探雙頭寒羽豹,所以尋找的重點也在地麵上,最多也就是探查一下數裏深的洞穴,卻從未曾想過,會有生靈存活在地下二百餘裏深之處,是以也未對此處詳細探查。
此時為了尋找失蹤的群獸,佛陀與目犍連逐漸加深搜尋深度,再往下百裏,目犍連功力不逮,無法繼續往下探查。
佛陀不願放棄,為了那雙頭寒羽豹,他可以為了紙上的一句記載而率眾遷往雪山修行。
此刻有了金豹王的消息,又怎肯輕易放棄?就算把這塊地全部翻過來,他也勢必找到金豹王的下落。
當下佛陀神識繼續往地下延伸,已經深入地下二百餘裏,可以看到地底岩漿成河,即使強如佛陀,此刻觀物也是模糊不清,眼看欲要再往下,也是有心無力了。
佛陀依然不願放棄,仍然四處搜尋。忽然,他看到一處似有物在動,當下精神大振,用天眼定睛一看,卻正是一隻老虎負著一塊礦石,正緩慢前行。
佛陀大喜過望,順著老虎的前進方向看去,但見各種各樣的猛獸都在那裏,穿山甲在努力挖礦,大象在背運礦石,狐狸在挑選礦石……旁邊有一生靈正在揮動著鞭子監工,它的尾巴猶如一條燃燒的火鞭,具有強大的攻擊力,正是那火鱗鱷。
這火鱗鱷身軀龐大,渾身的堅硬鱗片在岩漿的映照下閃爍著詭異的紅光,仿佛是從地獄深處爬出的惡魔。它口中不時噴出灼熱的氣息,令周圍的空氣都變得滾燙扭曲。
那些挖礦的穿山甲們,爪子早已鮮血淋漓,卻仍機械地在堅硬的岩石上挖掘著,每一次揮動爪子都顯得無比沉重和艱難。
背礦的猛獸們則被沉重的礦石壓彎了脊梁,步履蹣跚,卻不敢有絲毫停歇。
挑選礦石的狐狸、猿猴們眼神呆滯,隻是麻木地按照火鱗鱷的指示進行篩選,稍有不慎便會招來火鱗鱷的鞭打。
而那火鱗鱷則趾高氣昂,猙獰的臉上滿是凶殘與得意。它手中的火鞭肆意揮舞,每一次抽打都在猛獸們的身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焦痕,伴隨著痛苦的嘶吼,卻絲毫不能引起它的憐憫。
在這地獄般的場景中,其下岩漿滾滾流淌,發出令人心悸的轟鳴聲,仿佛在為火鱗鱷的暴行助威。
再順著眾人所處之地往上查探,原來此處正是一個火山口的下方,火山久已不噴發,其山口往地心有一個口子,眾獸正是沿此路來到這地心之處,看情形,似是在給那金豹王挖礦,尋找什麽礦石。
佛陀再往四處搜尋那金豹王的身影。果然,在一處岩漿池中發現了一個奇異的身影。
但見那怪生就一副豹頭,然而在豹尾之處竟又突兀地長出一個鷹頭;
其軀幹呈現豹子的形態,通體閃耀著純粹而璀璨的金色光芒;
卻又於背後生就一對鷹的翅膀,其中左邊那隻翅膀已然與軀幹一般,金光熠熠,唯獨剩下的右邊一隻翅膀竟是潔白之色,看上去極為怪異,令人心生驚詫。
此刻,那怪正將身體泡在岩漿池中,似乎頗為愜意。
但那隻白色的翅膀卻是極為小心地抬起,似乎生怕粘上岩漿。
佛陀雙眸瞬間睜大,眼底閃過一抹驚喜,這不就是苦苦尋覓多時的雙頭寒羽豹!
在這雪山之中苦苦尋覓多時,如今總算是找到他了!
旁邊目犍連見師尊麵有喜色,驚喜道:“找到了?!”
佛陀微笑點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最近這段時間,目犍連先是帶著師尊的分身到盤古世界,然後又是跟著在雪山之中四處尋覓此物,內心也覺得師尊應該是有什麽秘密,而此物的幹係甚大。
但師尊不說,自己自然也無法動問,隻管用心辦事就是。
此刻見此物已被找到,目犍連自請為師尊去將此物擒來。佛陀搖頭,決定親自出手。
於是著穿山甲在原地靜候,佛陀手扶目犍連,運起神境通,登時即已經到達眾獸挖礦之處。
那金豹王手下妖獸眾多,正在監督眾獸幹活,此廳內範圍甚廣,數千隻獸類在此勞作,亦不覺其擁擠。
顯是這金豹王在此地經營日久,竟然被它挖掘出如此大的一塊所在。
見得生人來此,眾多妖獸先是一驚,又見隻有兩人,隨即一擁而上,欲要製住二人。
目犍連豈會讓這種牲畜近到師尊跟前,不多時,眾多妖獸隨即被生擒,目犍連隨即施法製住,使其動彈不得,聽得佛陀發落。
從進來開始,佛陀的目光就鎖定在雙頭寒羽豹的身上,那金豹王此刻依然是在岩漿之中沐浴,此刻察覺到上麵霎時安靜下來,於是抬頭查看。
那金豹王見到佛陀二人,大怒道:“何方人等,竟敢闖本大王的府邸!”
目犍連欲待上前,被佛陀止住。
佛陀道:“孽畜,你殘害生靈,作惡多端,吾今特來降你!”
那金豹王也一陣冷笑:“哪裏來的和尚,竟敢如此大言不慚。”
於是振翅一躍,欲要來傷佛陀。
目犍連自側閃出,擋在佛陀身前,周身佛光閃耀,與振翅撲來的金豹王瞬間對峙。
金豹王雙爪揮舞,帶起陣陣熾熱的氣流,目犍連身形靈動,巧妙地避開其淩厲的攻擊。他雙手結印,口中念念有詞,一道佛光化作淩厲的劍氣朝著金豹王刺去。
金豹王不避不讓,用堅硬的金軀直接迎上,佛光劍氣撞擊在其身上,隻濺起幾點火星,未能造成實質傷害。
金豹王趁勢反擊,鷹頭噴出熊熊烈焰,瞬間將周圍的空間都映得通紅。
目犍連連忙施展佛光護盾抵擋,那烈焰被護盾阻隔,在周圍形成一片火海。
目犍連眉頭緊皺,再次施展般若掌,強大的掌力攜帶著佛光呼嘯而出。金豹王靈活地側身閃躲,般若掌的力量打在一旁的石壁上,頓時石屑紛飛。
金豹王猛地揮動翅膀,一陣狂風席卷而來,夾雜著滾燙的岩漿碎石。
目犍連見狀,雙手合十,口中輕誦佛咒,腳下出現一朵金色蓮花,將他托起,避開了這狂風岩漿的襲擊。
雙方你來我往,戰鬥愈發激烈。金豹王的攻擊愈發凶猛,目犍連雖然全力應對,但依舊難以占據上風。
而金豹王憑借著純金之軀和在岩漿中練就的強大力量,顯得遊刃有餘。
目犍連邊戰邊觀察,發現金豹王的攻擊總是有意無意地避開右邊翅膀,心中起疑,暗道:這金豹王混身上下,隻有這右側翅膀未曾為金色,我且著重攻其此處。
目犍連找到了金豹王的這個弱點,瞬間改變了攻擊策略,專攻其右側翅膀。他身形如電,避開金豹王噴出的火焰和岩漿,手中的法器直取其右翅。
金豹王一時應對不及,被目犍連連連擊中,頓時陷入了被動,目犍連也因此短暫地占據了上風。
然而,金豹王實力過於強大,很快便反應過來。它狂吼一聲,雙翅猛地一揮,掀起一股狂暴的熱浪,將目犍連逼退數步。
緊接著,鷹頭噴出的火焰化作一條巨大的火龍,張牙舞爪地朝目犍連撲去。
目犍連急忙施展佛光護盾抵擋,但那火龍威力驚人,竟將護盾燒得滋滋作響。
而豹子頭也不甘示弱,噴出的岩漿猶如洪流一般,滾滾而來。
目犍連左躲右閃,卻還是被濺起的岩漿灼傷了肌膚。
金豹王趁勢發起更猛烈的攻擊,它的爪子猶如利刃,每一次揮動都帶著呼呼風聲。目犍連疲於應對,身上的佛光逐漸黯淡,動作也變得遲緩起來。
全身上下隻有右翅膀這個弱點的金豹王,此刻將其他部位的防禦發揮到了極致,目犍連的攻擊紛紛被它擋下。漸漸地,目犍連體力不支,眼看就要落敗。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佛陀在旁口誦真經,一道強大的佛光從天而降,直直地照在金豹王身上。
金豹王的動作瞬間停滯,佛陀隨即心念一動,化出一座囚籠,將它困在其中,金豹王拚命掙紮,但終是無濟於事。
它的雙爪在囚籠上抓出一道道火花,鷹頭和豹頭不斷噴出火焰與岩漿,試圖衝破這禁錮。然而,佛陀的囚籠堅固無比,任由金豹王如何施為,都紋絲不動。
金豹王的眼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它不停地咆哮著,聲音在這空曠的洞穴中回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力量逐漸消耗殆盡,動作也變得越來越遲緩。
佛陀又念了幾句靜心咒,那金豹王方才停止了掙紮和咆哮、安定下來。
這時,佛陀才開始了問話:“我觀你自遠古時期來到這方天地,就在雪山之中,難道你一直在這岩漿之側?”
那金豹王見了佛陀,竟似孩兒見了母親,不由自主地將一切都慢慢告知了佛陀……
消息竟然越傳越遠,有些動物甚至不遠數千裏,從雪山的極西之處趕來聽經。
這些生靈一來到這裏聽經,就舍不得離去了。像猿猴等屬,其本身靈性十足,聽經之後,靈智漸開,竟能人言。平時負責維持秩序、燒烤做飯,竟然也像模像樣。
像虎、豹、狼、熊等原本食肉的動物,聽經之後,也知眾生平等,竟慢慢放棄殺生,轉食野果等物,令這方小天地充滿了祥和與安寧。
這些生靈們帶來了四麵八方的消息,佛陀與目犍連也時常留意用天耳通來聆聽生靈們的議論,試圖從中探聽到與雙頭寒羽豹相關的隻言片語,可惜一直是無任何收獲。
一天,佛陀講經之後,突然聽到一隻自極西之處來的穿山甲在與旁的生靈講述金豹王的事情。
佛陀一聽就來了精神,仔細聆聽,才知道在彼處有一妖王,名喚金豹王,居於極深的地底之下,眾獸但知其暴虐異常,然無人見過其真容。
每隔一段時間,金豹王就派手下妖獸出來抓捕群獸,一旦被金豹王手下帶走的獸類,就似憑空蒸發一般,無影無蹤,誰也不知其去向。
此次金豹王又派其手下妖獸出來抓捕了一批猛獸離去,這穿山甲自知留在彼處,恐怕遲早難脫妖獸的毒手,這才往東而來,近日聽說此處有佛陀講經,這才隨眾而來。
佛陀將穿山甲喚近身前,仔細詢問。
那穿山甲知佛陀神通廣大,並不害怕,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原來,穿山甲所處之地,乃是雪山的極西之處,距此萬裏之遙,彼處已經是雪山之末,氣候溫暖濕潤,萬物滋長,百獸聚集。
但是,自古以來,該地的群獸均麵臨一個難以擺脫的劫難:每過二十年時間,就會有號稱金豹王的使者出現,這個使者有時候是一隻鱷,有時候是一匹狼。
這隻鱷身形巨大,渾身堅硬的鱗片還冒著熊熊火焰,更厲害的是它的一隻尾巴,像一條燃燒的火鞭,力大無比。群獸要敢反抗,定會被其折磨得生不如死。群獸們都稱它“火鱗鱷”,畏它,懼它,卻又不敢反抗它。
另外一個使者,名叫暗影狼,它身形敏捷,能夠在黑暗中隱匿身形,如鬼魅般神出鬼沒。它的雙眼閃爍著詭異的紫色光芒,具有迷惑人心的能力。群獸隻要見到它的眼睛,都是乖乖地聽其命令,根本起不了反抗之心。
這二位使者一般是輪流出來,隔二十年出來一次。
他們給所有的獸類都定了一個數量,期限一到,使者就出來帶走相應數量的獸類,並且各族都需要提前準備好,隻要使者一到就得乖乖地跟著使者走,不得有任何反抗。
一旦有種族想要反抗,或者所繳數量不夠,則會遭到他們的殘酷懲罰,輕則殺一儆百,重則舉族滅亡。
但他們此舉卻隻是針對獸類,對人類卻秋毫無犯。
此地的獸類都被其弄得苦不堪言,有心想要離開,但四周皆是茫茫雪山,又唯有此地林木茂密,可以維持生存。
並且,這金豹王也是說到做到,隻要二十年一次的繳納任務完成了,就絕不刁難眾獸,給眾獸留了一線生機,是以眾獸反抗的意誌也一直不太統一。
佛陀越聽越怒,就算這金豹王不是一直想找的雙頭寒羽豹,也決心要為眾獸除害。
對方隻是區區山精野怪,本來這種事情,交代目犍連過去跑一趟已經足夠應付,但事涉雙頭寒羽豹,佛陀決定還是自己親自跑一趟。
佛陀叫過目犍連跟隨,運起神境通,不多時就帶著穿山甲到達雪山極西之處,又運起天眼通仔細搜尋。
據穿山甲所言,其出發往東之時,適逢那暗影狼剛帶走一批各種獸類,其中虎二十隻、象二十頭、犀牛十頭、豹四十、狐狸猿猴等數百隻等等,共計約數千頭獸類。
該處距離講經之處有萬裏之遙,穿山甲一路走走停停,差不多兩年方才到達。
如此算來,要待那金豹王的使者下次過來,當得是十八年之後。
佛陀自然不可能在此枯等十八年。
二人帶同穿山甲踏入山林,尋到昔日眾獸聚集之處,二人運起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開始天上地下地搜尋起那暗影狼和火鱗鱷的身影。
目標隻是妖獸,並且還帶著為數眾多的普通猛獸,要說在天上,自然不太現實。
所以二人探察的主要目標還是地麵和地下。
其實,二人剛到雪山之時,已經將此地的探查過幾次,但是那時即使他們發現了那狼和鱷,也隻會認為它們是普通野獸而將其放過。
因為那時候他們的目標是豹子,與別的野獸無關。
此刻二人將此地方圓數千裏之地,一寸寸仔細探查,地麵上狼、鱷甚多,但獸類聚集之地卻沒有。
一般猛獸皆有各自地盤,能夠三五隻聚集一處,已是難得,更何況像穿山甲所描述的,數千隻獸類齊聚一處。
找遍了地麵、山洞,二人皆無所獲,不由納悶。
但看穿山甲那信誓旦旦的模樣,不似作假。二人又打點精神,將神識一寸寸往地下延伸。
自眾人所站的地麵往下,皆是曆年累積的土壤、岩石,層層疊疊,可深二百餘裏。
而地下二百餘裏深處,乃大地岩漿聚集之所(軟流圈,地質學專業術語,是指地殼岩石圈以下的圈層。在地下60~250公裏之間,位於地幔上部。據推測,這裏溫度約1300c左右,壓力有3萬個大氣壓,已接近岩石的熔點,在壓力的長期作用下,物質以半粘性狀態緩慢流動,故稱軟流圈。——此注)。或遇火山噴發,岩漿噴湧而出,則會衝出一塊空曠之地。
閻摩羅王居於地下,乃正是利用此處地利,營建了閻羅殿和各層地獄。
之前數次探查,佛陀隻是為了查探雙頭寒羽豹,所以尋找的重點也在地麵上,最多也就是探查一下數裏深的洞穴,卻從未曾想過,會有生靈存活在地下二百餘裏深之處,是以也未對此處詳細探查。
此時為了尋找失蹤的群獸,佛陀與目犍連逐漸加深搜尋深度,再往下百裏,目犍連功力不逮,無法繼續往下探查。
佛陀不願放棄,為了那雙頭寒羽豹,他可以為了紙上的一句記載而率眾遷往雪山修行。
此刻有了金豹王的消息,又怎肯輕易放棄?就算把這塊地全部翻過來,他也勢必找到金豹王的下落。
當下佛陀神識繼續往地下延伸,已經深入地下二百餘裏,可以看到地底岩漿成河,即使強如佛陀,此刻觀物也是模糊不清,眼看欲要再往下,也是有心無力了。
佛陀依然不願放棄,仍然四處搜尋。忽然,他看到一處似有物在動,當下精神大振,用天眼定睛一看,卻正是一隻老虎負著一塊礦石,正緩慢前行。
佛陀大喜過望,順著老虎的前進方向看去,但見各種各樣的猛獸都在那裏,穿山甲在努力挖礦,大象在背運礦石,狐狸在挑選礦石……旁邊有一生靈正在揮動著鞭子監工,它的尾巴猶如一條燃燒的火鞭,具有強大的攻擊力,正是那火鱗鱷。
這火鱗鱷身軀龐大,渾身的堅硬鱗片在岩漿的映照下閃爍著詭異的紅光,仿佛是從地獄深處爬出的惡魔。它口中不時噴出灼熱的氣息,令周圍的空氣都變得滾燙扭曲。
那些挖礦的穿山甲們,爪子早已鮮血淋漓,卻仍機械地在堅硬的岩石上挖掘著,每一次揮動爪子都顯得無比沉重和艱難。
背礦的猛獸們則被沉重的礦石壓彎了脊梁,步履蹣跚,卻不敢有絲毫停歇。
挑選礦石的狐狸、猿猴們眼神呆滯,隻是麻木地按照火鱗鱷的指示進行篩選,稍有不慎便會招來火鱗鱷的鞭打。
而那火鱗鱷則趾高氣昂,猙獰的臉上滿是凶殘與得意。它手中的火鞭肆意揮舞,每一次抽打都在猛獸們的身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焦痕,伴隨著痛苦的嘶吼,卻絲毫不能引起它的憐憫。
在這地獄般的場景中,其下岩漿滾滾流淌,發出令人心悸的轟鳴聲,仿佛在為火鱗鱷的暴行助威。
再順著眾人所處之地往上查探,原來此處正是一個火山口的下方,火山久已不噴發,其山口往地心有一個口子,眾獸正是沿此路來到這地心之處,看情形,似是在給那金豹王挖礦,尋找什麽礦石。
佛陀再往四處搜尋那金豹王的身影。果然,在一處岩漿池中發現了一個奇異的身影。
但見那怪生就一副豹頭,然而在豹尾之處竟又突兀地長出一個鷹頭;
其軀幹呈現豹子的形態,通體閃耀著純粹而璀璨的金色光芒;
卻又於背後生就一對鷹的翅膀,其中左邊那隻翅膀已然與軀幹一般,金光熠熠,唯獨剩下的右邊一隻翅膀竟是潔白之色,看上去極為怪異,令人心生驚詫。
此刻,那怪正將身體泡在岩漿池中,似乎頗為愜意。
但那隻白色的翅膀卻是極為小心地抬起,似乎生怕粘上岩漿。
佛陀雙眸瞬間睜大,眼底閃過一抹驚喜,這不就是苦苦尋覓多時的雙頭寒羽豹!
在這雪山之中苦苦尋覓多時,如今總算是找到他了!
旁邊目犍連見師尊麵有喜色,驚喜道:“找到了?!”
佛陀微笑點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最近這段時間,目犍連先是帶著師尊的分身到盤古世界,然後又是跟著在雪山之中四處尋覓此物,內心也覺得師尊應該是有什麽秘密,而此物的幹係甚大。
但師尊不說,自己自然也無法動問,隻管用心辦事就是。
此刻見此物已被找到,目犍連自請為師尊去將此物擒來。佛陀搖頭,決定親自出手。
於是著穿山甲在原地靜候,佛陀手扶目犍連,運起神境通,登時即已經到達眾獸挖礦之處。
那金豹王手下妖獸眾多,正在監督眾獸幹活,此廳內範圍甚廣,數千隻獸類在此勞作,亦不覺其擁擠。
顯是這金豹王在此地經營日久,竟然被它挖掘出如此大的一塊所在。
見得生人來此,眾多妖獸先是一驚,又見隻有兩人,隨即一擁而上,欲要製住二人。
目犍連豈會讓這種牲畜近到師尊跟前,不多時,眾多妖獸隨即被生擒,目犍連隨即施法製住,使其動彈不得,聽得佛陀發落。
從進來開始,佛陀的目光就鎖定在雙頭寒羽豹的身上,那金豹王此刻依然是在岩漿之中沐浴,此刻察覺到上麵霎時安靜下來,於是抬頭查看。
那金豹王見到佛陀二人,大怒道:“何方人等,竟敢闖本大王的府邸!”
目犍連欲待上前,被佛陀止住。
佛陀道:“孽畜,你殘害生靈,作惡多端,吾今特來降你!”
那金豹王也一陣冷笑:“哪裏來的和尚,竟敢如此大言不慚。”
於是振翅一躍,欲要來傷佛陀。
目犍連自側閃出,擋在佛陀身前,周身佛光閃耀,與振翅撲來的金豹王瞬間對峙。
金豹王雙爪揮舞,帶起陣陣熾熱的氣流,目犍連身形靈動,巧妙地避開其淩厲的攻擊。他雙手結印,口中念念有詞,一道佛光化作淩厲的劍氣朝著金豹王刺去。
金豹王不避不讓,用堅硬的金軀直接迎上,佛光劍氣撞擊在其身上,隻濺起幾點火星,未能造成實質傷害。
金豹王趁勢反擊,鷹頭噴出熊熊烈焰,瞬間將周圍的空間都映得通紅。
目犍連連忙施展佛光護盾抵擋,那烈焰被護盾阻隔,在周圍形成一片火海。
目犍連眉頭緊皺,再次施展般若掌,強大的掌力攜帶著佛光呼嘯而出。金豹王靈活地側身閃躲,般若掌的力量打在一旁的石壁上,頓時石屑紛飛。
金豹王猛地揮動翅膀,一陣狂風席卷而來,夾雜著滾燙的岩漿碎石。
目犍連見狀,雙手合十,口中輕誦佛咒,腳下出現一朵金色蓮花,將他托起,避開了這狂風岩漿的襲擊。
雙方你來我往,戰鬥愈發激烈。金豹王的攻擊愈發凶猛,目犍連雖然全力應對,但依舊難以占據上風。
而金豹王憑借著純金之軀和在岩漿中練就的強大力量,顯得遊刃有餘。
目犍連邊戰邊觀察,發現金豹王的攻擊總是有意無意地避開右邊翅膀,心中起疑,暗道:這金豹王混身上下,隻有這右側翅膀未曾為金色,我且著重攻其此處。
目犍連找到了金豹王的這個弱點,瞬間改變了攻擊策略,專攻其右側翅膀。他身形如電,避開金豹王噴出的火焰和岩漿,手中的法器直取其右翅。
金豹王一時應對不及,被目犍連連連擊中,頓時陷入了被動,目犍連也因此短暫地占據了上風。
然而,金豹王實力過於強大,很快便反應過來。它狂吼一聲,雙翅猛地一揮,掀起一股狂暴的熱浪,將目犍連逼退數步。
緊接著,鷹頭噴出的火焰化作一條巨大的火龍,張牙舞爪地朝目犍連撲去。
目犍連急忙施展佛光護盾抵擋,但那火龍威力驚人,竟將護盾燒得滋滋作響。
而豹子頭也不甘示弱,噴出的岩漿猶如洪流一般,滾滾而來。
目犍連左躲右閃,卻還是被濺起的岩漿灼傷了肌膚。
金豹王趁勢發起更猛烈的攻擊,它的爪子猶如利刃,每一次揮動都帶著呼呼風聲。目犍連疲於應對,身上的佛光逐漸黯淡,動作也變得遲緩起來。
全身上下隻有右翅膀這個弱點的金豹王,此刻將其他部位的防禦發揮到了極致,目犍連的攻擊紛紛被它擋下。漸漸地,目犍連體力不支,眼看就要落敗。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佛陀在旁口誦真經,一道強大的佛光從天而降,直直地照在金豹王身上。
金豹王的動作瞬間停滯,佛陀隨即心念一動,化出一座囚籠,將它困在其中,金豹王拚命掙紮,但終是無濟於事。
它的雙爪在囚籠上抓出一道道火花,鷹頭和豹頭不斷噴出火焰與岩漿,試圖衝破這禁錮。然而,佛陀的囚籠堅固無比,任由金豹王如何施為,都紋絲不動。
金豹王的眼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它不停地咆哮著,聲音在這空曠的洞穴中回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力量逐漸消耗殆盡,動作也變得越來越遲緩。
佛陀又念了幾句靜心咒,那金豹王方才停止了掙紮和咆哮、安定下來。
這時,佛陀才開始了問話:“我觀你自遠古時期來到這方天地,就在雪山之中,難道你一直在這岩漿之側?”
那金豹王見了佛陀,竟似孩兒見了母親,不由自主地將一切都慢慢告知了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