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玉虛宮中,燃燈道人的傷被寶蓮燈治好後,因為在蟠桃會中敗給了龜靈聖母,不僅僅是敗給了一個晚輩,更是使元始輸了和接引的賭賽,直接導致文殊、普賢、慈航三人去西方教,自覺麵上無光,於是向元始辭行,準備回靈鷲山元覺洞。


    元始心情本來就不好,看到燃燈,越覺窩囊。他怎麽也想不明白,在太古年間就得道的燃燈,在擁有二十四顆定海珠的情況下,竟然還輸給了他向來最看不起的龜、蚊之輩,內心遷怒於燃燈,但麵子上也不好發作,道:“爾此回洞府,當仔細參詳定海珠,以解其奧妙,早證大道。”


    燃燈自然聽出了元始的言中之義,奈何事實如此,也不好發作,於是悻悻然回了靈鷲山。


    返回靈鷲山後,燃燈拿出定海珠,仔細端詳。此珠乃混沌青蓮的花瓣所化,乃先天靈寶,將此寶祭於空中,有五色毫光,縱然神仙,觀之不明,應之不見。憑借此寶,當初趙公明連敗赤精子、廣成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靈寶大法師五位闡教金仙,勢不可擋。


    自從那日從曹寶處得到此珠後,他就日夜參詳揣摩,平時演練之時,都是向其注入法力,激發出光芒,使敵手無法視物,隻能束手待斃。在這一點上,他自信平日已經是演練純熟,收放自如。可是,在戰鬥中碰上龜靈聖母的金蓮光芒,竟然毫無效果。這一點,跟此寶的名氣實在難以匹配。


    作為先天靈寶所化,其威力不應該止步於此才對。要知道僅僅是一顆蓮子,就化為三件證道之寶(扁拐、三寶玉如意、青萍劍),為三大聖人所得;龜靈聖母所食的功德金蓮,也是一顆蓮子所化,但龜靈聖母隻是得到了十二品其中的三品,竟然也是強悍若斯。花瓣的威力自然比不上蓮子,但也不至於差距如此之大。所以剛得到此寶的時候,他是鼓掌大笑曰:“今日方見此奇珠,吾道成矣。”


    可是鑽研了好幾百年,自己還是始終無法參透其中的奧秘,致使一直未能證道成聖。有時候深夜想起鴻鈞老祖的話:自從這片天地出現以後,此地就不會再出聖人,因為缺少了元氣。混沌世界的元氣,在盤古開天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四散逃逸,化成了這片天地的各個部分,再無處覓得。


    作為先天三千魔神中僅存於世的存在,鴻鈞老祖的話,他平日自然是深信不疑的。但蟠桃會上接引道人的話,卻不得不讓他內心大起波瀾。莫非,西方教明白定海珠的使用方法?那一顆成聖的心又開始躍躍欲試起來。


    聖人之下皆螻蟻!天下誰不想成為聖人。但是按照鴻鈞老祖所說的話,自己是不可能成為聖人了,自太古得道至今,幾千年過去了,修為止步於此,現在是準聖,億萬年以後依然是準聖,不會再有寸進,即使得到了先天靈寶!


    沒有人會甘心這樣,心高氣傲的燃燈自己也不會。隻要有一絲成聖的希望,他都會拚盡全力去爭取。


    回想當初他得道之後,遇到元始天尊,二人相談甚歡,遂結為友。元始得鴻蒙紫氣,早成聖人,平日以修煉所得相告,對自己多有助益,可以說是亦師亦友。


    後元始天尊創立闡教,收徒傳功,偶有閉關之時,乃將教務悉數交與燃燈,著其代師授課,於是眾門徒皆稱燃燈為“老師”。於是元始命其為副教主,代管教務,如此禮遇,不可謂不薄。


    但其實二人私下,還是有所分歧的。


    平日修行,元始因為早已證道成聖,看透萬物,無欲無求;而燃燈心中憋著一股勁也要成聖,所以一旦有新的法門,都願意去嚐試;


    此次封神之戰,之前三位教主早已經定好了封神榜,叫門下弟子自行處置,應劫而行就是了。最開始的默契,可都是聖人不出手的。即使是通天教主那邊叫多寶道人擺下誅仙陣,畢竟也還隻是叫弟子出手。可元始不但請了太上老君,還把西方教給招惹了過來。當初要請這二位的時候,燃燈可是極力反對的,須知請神容易送神難,西方教正是百廢待興之時,看到東方如此人才鼎盛,豈能坐視不管?師弟再不聽話,好歹也是三教一家,最多請大師兄、甚至請師尊過來評理,斷無請外人幫忙打自己師弟的道理。


    可元始執意不聽,為了與師弟爭一時之短長,就算引狼入室也在所不辭。


    於是,孔宣、烏雲仙、定光仙等等一個個都隨緣西去;


    於是,多寶道人帶同截教門人舉教西遷;


    於是,文殊、普賢、慈航三人西行學法.


    如此說來,正是元始當初請西方教主過來幫忙破陣,才會落到如今這個地步。如今元始不但不反省自身,反而肆意遷怒他人,著實說不過去。


    而元始之所以會這麽做,歸根結底還是他和師弟通天教主的修道理念不同所致。


    通天教主認為萬物皆有靈,主張有教無類,隻要是開了靈智,一切生靈皆可聽道,是以門下弟子眾多;而元始向來看不起師弟的教導方式,說他門下是:“濕生卵化之輩,披毛帶角之徒。”因此多次出言相諷。


    所以,如果自己反倒輸給自己最看不起的人,那臉麵著實沒處安置。於是,他寧願請外人相助,也不能輸這個麵子。


    但是燃燈的心裏,卻是著實欣賞通天教主的。須知世間眾生平等,人類也隻不過是眾生中的一種而已,隻是比其餘眾生靈智更多,是以才能成為萬物主宰。


    是以在萬仙陣之戰中,元始在四大聖人齊聚,萬仙陣唾手可破的情況下,叫門下弟子眾人一擁而上與截教廝殺,更是叫廣成子、赤精子等四人手持誅仙四劍大肆屠戮截教中人,絲毫不念師兄弟之情份,使在旁觀戰的燃燈深為不齒,頓生兔死狐悲之感。


    是夜,燃燈心中左思右想,心亂如麻。


    有心追隨自己的理想,去往西方世界尋求突破成聖的機緣,卻又放不下對元始天尊的情誼。


    如果一直留在此地,卻看不到成聖的希望,隻能一直蹉跎歲月。


    思忖良久,最終,成聖的執念還是戰勝了二人的情誼,於是喚過童子,叫過李靖,將自己的決定告知李靖,問其去留。李靖也願隨師前往西方尋覓機緣,於是修書一封放在案上留與元始,收拾行裝,帶同羽翼仙一起駕土遁往西方極樂而去。


    書曰:


    元始天尊吾兄台鑒:


    吾兄安好!


    憶自太古,弟常蒙兄之教誨,恩義深重,德澤銘心,感恩之情,非言辭可表。弟向道求聖之心,兄素知矣。然令師鴻鈞曾言,此天地間不可再誕聖人,弟雖悵然,卻未敢忘誌。


    今聞西方有可成聖之法門,或能助弟參透定海珠之奧秘,以圓弟成聖之願,故弟決意西行,探尋此道。


    弟深知此舉或有負兄之期許,然情非得已。望兄念往昔情誼,弟昔時於兄左右,鞍前馬後,亦曾有微勞。兄海量,勿以怪罪。


    若弟有幸得成聖道,他日歸來,必與兄把酒共歡,再敘舊情,誠為幸事!


    弟燃燈敬呈


    不一日,四人到得靈山腳下,到山門前叫人通報接引教主。今日輪值官正是魔家四兄弟,四人之前自是認識燃燈,見四人前來,甚是詫異,但礙於身份,未敢多敘,隻是依言通報進去。


    接引和準提正在靜室清修,聞得燃燈來訪,掐指一算,已知端的。於是哈哈大笑,叫大開山門,親自率一眾門人到山門迎接。


    但見西方教眾弟子身著華彩道袍,手持法器,分列兩旁,仙樂飄飄,祥雲繚繞。果然是好一副宗門氣派。


    接引道人、準提道人二們教主立身於前,麵容和善,眼中滿是期待與欣喜。多寶道人率眾弟子列於後,亦是麵露喜色。身後文殊、普賢、慈航三人,更是大喜過望。


    燃燈道人攜李靖、羽翼仙與童子緩緩而來,燃燈先開口道:“接引道兄,久未相見,別來無恙啊。今日叨擾,還望道兄海涵。”


    接引道人忙應道:“燃燈道兄,您能前來,蓬蓽生輝,何來叨擾之說。”


    當下文殊三人皆上來見禮,相攜過八德池,來到無量宮中。宮中布置典雅,寶光四溢。眾人依次落座,童子奉上仙茶香果。


    接引道人輕抿一口茶,說道:“道兄此來,想必有要事相商,願聞其詳。”


    燃燈道人微微歎氣,道:“實不相瞞,日前在蟠桃會上聞道兄之言,深感慚愧。吾為破解定海珠之奧秘,尋求成聖之法久矣,思來想去,唯有來此投奔,望道兄收留。”


    接引道人笑道:“好說好說,道兄來此,且先安心住下,日後我等定將與兄共同參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道兄之能,成聖定當不在話下。”


    燃燈聞言大喜,沒想到西方真的有成聖之法,看來此行不虛啊。乃道:“如此,則貧道謝過道兄。”


    接引又道:“道兄此番西來,乃本教之幸事。道兄在闡教乃副教主之尊,如今來我西方,仍居副教主之位,定能助我西方教大興。”


    燃燈道人一心成聖,其它虛名原本倒也不掛在心上,但接引如此看重,也令他頓生知遇之感,於是微微點頭,說道:“多謝道兄厚愛,願與道兄共弘大道,使西方教昌盛不衰。”


    此後,眾人又一番暢談,接引道人又叫過多寶道人和龜靈母,道:“爾等與燃燈道友昔日分屬兩教,或許會有爭端,但所謂不打不相識,眾位而今同歸西方,實乃殊途同歸,日後望眾位拋開往日恩怨,同心協力,將我西方教發揚光大。”多寶道人和龜靈聖母應聲稱是。


    文殊、普賢、慈航三人又是輪番上前敬酒,是夜眾人飲酒品茶,盡歡而散。


    宴罷,眾人各自回住所。


    文殊、普賢、慈航三人與燃燈平素關係皆好,論起來,有不少法術還是燃燈所教,是以把燃燈等人的住所安排在三人住所附近,眾人自有一番親熱。


    準提把接引拉入到靜室,落座畢,準提道:“師兄,如今從東方教過來之人日益增多,吾等得當心他們反客為主啊。”


    接引微微一笑,道:“師弟,這個你無須擔心。你道我為何要安排燃燈當副教主?這便是我製衡多寶道人的手段。燃燈當副教主,有名而無實,然地位在多寶之上,他平日在東方教人緣甚好,文殊、普賢、慈航三人肯定聽他的;多寶道人總領教務,截教弟子眾多,但地位在燃燈之下。兩教素來不和,我就是要這兩幫人互相牽製、互相監督,為我所用。”


    準提大讚:“師兄高明!然還是要小心行事,勿使弄巧成拙。依我看,還是應當四方傳教,從中擇優收徒,培養自己的勢力,別太倚重東方過來的人。”


    接引搖頭,道:“師弟你多慮了,東方來人雖眾,然在我掌控之中。隻需略施手段,便能使其為我西方教效力。且東方教修煉之法與我西方教頗有不同,他們初來乍到,尚需時日適應。在此期間,吾等自能慢慢調教,使其歸心。”


    準提皺眉道:“師兄,話雖如此,但人心難測。萬一他們暗中勾結,形成一股難以控製的力量,那該如何是好?


    接引從容道:“師弟莫急。吾自會密切留意他們的動向,一旦有風吹草動,便能及時應對。再者,吾等可通過賜寶、授法等手段,拉攏其中忠心之人,分化他們。”


    準提仍有擔憂:“師兄,即便如此,長此以往,隻怕也會生出諸多麻煩。”


    接引寬慰道:“師弟,成大事者,必有風險。隻要吾等謹慎行事,洞察先機,定能將這局麵掌控得當。東方來人帶來的法門與人才,對我西方教的發展亦是助力,若因噎廢食,豈不可惜?”


    準提長歎一聲:“但願師兄之策能萬無一失,使我西方教昌盛不衰。”


    接引笑道:“師弟放寬心,且看吾等如何運籌帷幄。”


    準提見說不動師兄,便也不再相勸,隻是暗中物色、籌劃收徒事宜。


    “那燃燈的定海珠之事,是否需要如實相告?”準提問道。


    “我觀此人一心向道,告知無妨。”接引續道:“燃燈此人得道甚早,已曆千百劫,功德已全,此差此一個機緣,證道亦隻在早晚之間。你我助其得道,也是順勢而為。”


    準提點頭稱善。


    同樣沒有休息的,還有多寶道人,他本是二位教主之下第一人,執掌教務,擁有眾多截教弟子的支持。蟠桃會上,文殊、普賢、慈航三人來歸,他還沒有放在心上,畢竟三人實力低微,對自己構不成威脅,並且三人可說還是自己一力促成的。


    但今日燃燈的到來,情勢就不一樣了。燃燈道人得道於太古時期,又曾任闡教副教主,今又新任西方教副教主,地位已然高過自己,不得不讓他有所防備。


    於是宴席散後,多寶道人就叫過龜靈聖母和一眾截教師兄弟,商議對策。


    多寶道人麵色凝重,道:“諸位兄弟,今燃燈來此,且居副教主之位,淩駕於我等之上,此乃憂患之兆,不知諸位有何見解?”


    龜靈聖母性子急躁,率先說道:“師兄,這燃燈不過是外來之人,憑何位居高位?我等定不能坐視不理!應當給他點顏色瞧瞧,讓他知道咱們可不是好惹的!”


    靈鶴仙輕揮羽扇,緩緩道:“燃燈此人,資曆深厚,不可小覷。咱們若是貿然行動,恐怕會落人口實,反倒對咱們不利。”


    雷炎道人緊握雙拳,怒聲道:“怕他作甚!咱們在西方教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難道還怕他一個新來的?”


    靈狐仙眼珠一轉,嬌聲道:“依小妹之見,還是不要衝動行事。咱們先觀察觀察,看看燃燈到底有何意圖。他若是真按他所說,隻為修道成聖而來,自然與我等無關。若是要過來爭權壓利,甚至是元始天尊特意派他過來與我等作對的,我們人數眾多,又控製了西方教上下各要緊部門,有的是辦法收拾他們。”


    綠竹翁輕撫長須,沉思道:“靈狐師妹所言有理,咱們不可輕舉妄動。燃燈雖居高位,但畢竟初來乍到,咱們根基深厚,他也奈何不了咱們。”


    青鸞仙點頭附和:“沒錯,咱們且先做好自己的事,穩住陣腳。”


    木鹿道人道:“可這燃燈若是處處針對咱們,難道咱們就一直忍氣吞聲?”


    金蛇神君陰惻惻道:“咱們可以暗中給他使絆子,讓他知道咱們的厲害。”


    音靈道人輕哼一聲:“莫要衝動,咱們還是從長計議為好。多寶師兄,您意下如何?”


    多寶道人沉思片刻,道:“諸位莫要心急。燃燈雖是副教主,但有名無實。咱們在人數眾多,在西方教根基漸穩。隻要咱們不犯錯,他也拿咱們無可奈何。咱們且先看他為何而來,咱們切不可輕啟事端,安心任事,等待時機。今日之會,隻是給眾位兄弟提個醒,大家平日小心行事即可。”


    “然而,防人之心不可無。彩蚌師妹,木鹿師弟,你二人暫且放下其它事務,專職負責暗中監視闡教四人的動靜。但須得小心在意,那燃燈初到此地,諸事不明,自會事事小心。”


    彩蚌仙、木鹿道人抱拳應下。彩蚌仙修習“大小如意術”,可隨意控製物品的大小,包括自身,既可以變得大如山嶽,也可以小如微塵;木鹿道人修煉“隔垣洞見術”,可隔板視物。此二人搭檔監視,自是萬無一失。


    計議已定,眾人這才分頭散去。


    這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魔家四將也沒閑著。燃燈道人造訪西方教,此事非同小可,魔家四將輾轉尋到相熟的人士,問明燃燈此來目的後,知情況緊急,即派魔禮壽下山到下院,將相關情況報知懼留孫。


    懼留孫聞報大驚,尋相熟的雜役代為告假後,急急土行往昆侖山報知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聞報大驚,趕緊喚過白鶴童子,往靈鷲山元覺洞查探,白鶴童子疾速馳往,但見殿宇空空,唯案上書信一封。


    元始閱罷書信,長歎一聲,未置一言。人各有誌,無法強求,但願他日相見,真能把酒言歡吧。


    元始對懼留孫道:“如今燃燈、文殊、普賢、慈航皆在西方世界,你若繼續留在彼處,恐生不測,暫且不要去了吧。他日有機會,我再另行委派他人。”


    懼留孫道:“師尊放心,他們住的是靈山勝境,而我隻是扮作雜役,居住在下院,平日裏莫說此四人地位崇高,就是普通得道之人,弟子也難得一見。再說,師尊手下急切間又到哪裏尋一個弟子這麽合適的人來。師有事,弟子服其勞,此正是弟子報效師尊之時也。”


    一番話說得元始心懷大暢,轉而又唏噓不已。不意人才濟濟的闡教,竟落得如此田地。此刻想起,對當初引狼入室之舉略有悔意。


    於是又細細囑咐懼留孫,一切小心在意,遇事不妥,即刻返回,萬不可逞強。


    懼留孫一一點頭記下,拜辭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風獨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風獨舞並收藏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