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極樂,靈山勝境,無量宮中。


    蟠桃會中大勝闡教,文殊、普賢、慈航三人隨接引道人及西方教眾人不一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進得無量宮中。


    但見宮中霞光瑞彩,金蓮朵朵,異香彌漫。多寶道人率龜靈聖母、孔宣等教眾弟子分列兩旁,皆雙手合十,麵露微笑。


    接引、準提二位教主高坐蓮台之上,朗聲道:“三位至此,實乃我西方教之幸事。”


    文殊廣法天尊稽首道:“承蒙教主收留,吾等願為西方教之興盛獻力。”


    普賢真人亦道:“此前諸多波折,今得此歸宿,定當盡心竭力。”


    慈航道人頷首道:“願與諸君共修大法,同證大道。”


    接引道人欣然大笑:“善哉善哉,今有三位相助,西方教必大興於世。”


    一時間,鍾鼓齊鳴,仙樂飄飄,眾弟子歡呼雀躍,無量宮中一片歡騰之景。


    自此三人即在西方教暫任護教聖使,與定光仙、烏雲仙等同列。


    接引道人除授以西方秘法外,亦常與文殊、普賢、慈航三人論道參禪。於清幽洞府中,接引道人以自身高深之佛理智慧,為三人解疑釋惑,令其對修行之道的領悟愈發深刻。


    又遣座下高徒,與三人相互切磋印證,於實戰中磨礪技法,增長經驗。還賜下諸多珍稀靈材寶藥,助其洗髓伐骨,強化根骨資質。


    更有那神秘的西方福地,蘊含著濃鬱純淨的靈氣,接引道人特許三人於其中閉關修煉,以加速修行進程,提升修為境界。


    玉虛宮的情景,卻與靈山大不相同。


    元始天尊回到玉虛宮後,心中的怒火如洶湧的波濤,難以平息。他的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下水來,周身的氣息也變得極為壓抑,讓整個玉虛宮都籠罩在一片凝重的氛圍之中。


    他來回踱步,衣袖揮舞間帶起陣陣勁風,心中不斷回想著西方教接引那得意的神情,以及文殊、普賢、慈航三人的背叛,憤怒讓他的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此時,躺在一旁的燃燈和南極仙翁因傷勢過重,臉色蒼白如紙,氣息微弱。雖已服了九轉金丹,但要想恢複如初,恐怕需要不少歲月。元始天尊看著他們,心中更是又痛又怒。手邊本就無人可用,這二位再一受傷,手下弟子就唯有雲中子一人可用了。


    要想讓二人快速好起來,看來隻有女媧娘娘的寶蓮燈可用了。


    那寶蓮燈乃盤古開天之前,混沌青蓮的其中一片小蓮葉所化,燈光所照,能療一切傷患,並且即刻恢複傷者的一切能力與本領,位居五大靈燈之首。


    於是,元始喚過白鶴童子,著其速往媧皇宮,找女媧娘娘相借寶蓮燈一用。那媧皇宮與玉虛宮同處昆侖山中,白鶴童子一路疾馳,不一時即來到了媧皇宮前。


    但見媧皇宮巍峨聳立,宮牆高聳入雲,其上鑲嵌著五彩寶石,閃爍著神秘而絢爛的光芒。宮門由千年紫檀木打造,雕琢著上古神獸的圖案,栩栩如生,仿佛要破壁而出。


    踏入宮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闊的青石大道,兩側種滿了奇花異草,芬芳四溢。這些花草皆是世間罕有的靈植,每一株都蘊含著濃鬱的靈氣。大道盡頭,是一座宏偉的宮殿,殿頂由琉璃瓦鋪就,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宮殿前,數位侍女亭亭而立,她們身著華美的仙裙,身姿婀娜,麵容姣好,眼神中透著靈動與溫柔。白鶴童子趕忙上前,向一位侍女說明來意。


    侍女聽聞,不敢怠慢,輕移蓮步,進入宮殿通報。不多時,侍女出來,引領白鶴童子進入殿內。


    殿內,女媧娘娘端坐在寶座之上,她周身散發著神聖的光芒,麵容絕美卻又帶著威嚴。她的發絲如瀑布般垂落,身上的綾羅綢緞閃爍著神秘的符文。


    白鶴童子恭敬行禮,言明來意。女媧娘娘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慈悲,她輕喚道:“楊嬋。”


    隻見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從旁走出,麵容清麗,眼神堅定,身上散發著一種靈動的氣息,她便是楊嬋,楊戩的三妹,昔日其母被昊天上帝帶走後,其父楊天佑帶領兄妹三人在凡間苦苦度日,後楊戩得拜玉鼎真人為師,女媧娘娘巡視人間,被其兄妹之情所感動,於是派金鳳把楊嬋接回媧皇宮,授其神通。


    女媧娘娘將寶蓮燈遞給楊嬋,說道:“你帶著寶蓮燈,與白鶴童子同去玉虛宮救人,救完人即刻返回,不得耽擱。”


    楊嬋雙手接過寶蓮燈,應聲道:“謹遵娘娘旨意。”


    隨後,楊嬋便與白鶴童子一同離開媧皇宮,向著玉虛宮而去。


    楊嬋與白鶴童子片刻不敢耽擱,匆匆趕到玉虛宮。


    隻見燃燈和南極仙翁躺在榻上,麵色蒼白,氣若遊絲。楊嬋不敢遲疑,連忙上前,雙手托舉寶蓮燈。


    寶蓮燈綻放出璀璨柔和的光芒,瞬間照亮了整個房間。楊嬋口中念念有詞,驅動寶蓮燈的神奇力量。那光芒化作縷縷絲線,緩緩地滲入燃燈和南極仙翁的體內。


    隨著光芒的滲透,他們身體上的傷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始愈合。原本破損的經脈在寶蓮燈的力量滋養下,重新連接、修複,變得堅韌而通暢。


    受傷所導致的元氣虧損,也在寶蓮燈的光芒中逐漸得到補充。他們的氣息漸漸平穩,臉色由蒼白轉為紅潤,緊閉的雙眼緩緩睜開,眼中重新煥發出神采。


    楊嬋全神貫注地操控著寶蓮燈,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白鶴童子在一旁緊張地注視著,大氣也不敢出。


    終於,當寶蓮燈的光芒收斂,燃燈和南極仙翁二人一躍而起,二人體察周身,不僅完全恢複如初,甚至功力更勝從前。


    二人趕忙起身,謝過楊嬋,並請代向女媧娘娘謝過大恩。楊嬋這才鬆了一口氣,收起寶蓮燈,與元始天尊及眾人告辭而去。


    楊嬋駕雲回程,路過華山。遠遠望去,華山腳下一片死寂。原本肥沃的土地如今幹裂得如同龜背,深深的裂痕裏不見一絲濕氣,仿佛大地被抽幹了生機與活力。


    田間的莊稼早已枯黃,幹癟的麥穗在風中搖搖欲墜,仿佛是在做著最後的掙紮。河流幹涸,河床暴露,隻剩下大大小小的石頭和幹裂的淤泥。


    眾多老百姓聚集在一處破舊的廟宇前,個個神情愁苦。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眼神中滿是對雨水的渴望和祈求。


    人群中,一位老者跪在地上,雙手高舉,聲音沙啞而悲切地喊道:“老天爺啊,開開眼吧,給我們下場雨吧,救救這一方百姓啊!”他的額頭因為長時間的磕頭而鮮血淋漓。


    旁邊的一位婦女懷抱著年幼的孩子,孩子因為饑餓和幹渴已經哭不出聲,婦女眼中滿是絕望和無助,喃喃自語:“孩子,再堅持堅持,也許老天會可憐我們的。”


    還有一位壯年男子,望著天空,眼中充滿了憤怒和無奈:“這老天是要絕了我們的活路啊!”


    人群中不斷傳來此起彼伏的祈求聲和悲歎聲。


    楊嬋按下雲頭,化身為一名普通民女,擠進人群。她看到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嫗,正跪在地上,雙手合十,嘴裏不停地念叨著:“求求神仙顯靈,救救我們吧,我們已經走投無路了。”


    楊嬋心中一陣酸楚,她輕聲問道:“大娘,這幹旱多久了?”


    老嫗轉過頭,看了她一眼,有氣無力地說:“姑娘,已經大半年沒下一滴雨了,地裏顆粒無收,家裏能吃的都吃光了,這日子沒法過了。”


    楊嬋聽著,眉頭緊皺。她決定幫助這些可憐的百姓。


    她悄然走到一處空曠之地,閉上雙眼,雙手快速地掐動法訣。刹那間,狂風呼嘯而起,吹得人們的衣衫獵獵作響。狂風卷積著沙塵,天地間一片昏黃。


    隨著狂風而來的,是滾滾烏雲。烏雲如洶湧的波濤,從四麵八方迅速聚攏,很快便遮蔽了天空,原本明亮的世界瞬間變得昏暗。


    緊接著,一道道閃電在雲層中穿梭,如同銀蛇舞動。震耳欲聾的雷鳴聲此起彼伏,讓人心驚膽戰。


    在人們緊張而又期待的目光中,豆大的雨點開始從雲層中傾瀉而下。起初是稀稀拉拉的幾滴,隨後雨點越來越密集,很快便形成了傾盆大雨。


    雨水打在幹裂的土地上,濺起一朵朵渾濁的水花。百姓們在雨中歡呼雀躍,他們伸出雙手,仰起頭,讓雨水盡情地打在臉上,感受著這久違的清涼和滋潤。


    “下雨啦!下雨啦!”人們的歡呼聲在雨中回蕩。


    那位老者激動得老淚縱橫,不停地朝著天空磕頭:“感謝老天爺,感謝神仙保佑!”


    婦女抱著孩子,喜極而泣:“孩子,我們有救了!”


    壯年男子則在雨中狂奔,大聲呼喊:“這是老天開眼啦!”


    當這場及時雨傾盆而下,百姓們在最初的狂喜中隻顧著歡呼和慶祝。


    然而,隨著雨水的持續降落,他們漸漸注意到了楊嬋所在的方向。


    起初,是有幾個眼尖的孩童,他們在雨中嬉戲時,無意間看到楊嬋站在那裏,雙手還保持著一種奇特的姿勢,口中似乎在默默念叨著什麽。


    接著,一位年長者也發現了楊嬋的異樣。她在雨中身形筆直,神色莊重,與周圍沉浸在喜悅中有些癲狂的眾人形成鮮明對比。


    而且,楊嬋周圍的雨水仿佛有一種特殊的韻律,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漩渦,環繞著她。


    於是,有人開始小聲議論:“你們看那個姑娘,好像這場雨跟她有關。”


    隨著議論聲越來越大,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楊嬋。


    這時,楊嬋意識到自己引起了注意,想要悄悄離開。但百姓們已經圍了過來,不讓她走。


    “姑娘,是不是你求來的雨?”一位膽大的青年問道。


    楊嬋試圖否認,但她的表情和眼神還是透露出了一絲不自然。


    百姓們觀察入微,更加堅信這場雨就是楊嬋所求。


    楊嬋被百姓發現是求雨之人後,先是微微一驚,臉上露出些許慌亂之色。


    她連忙擺手說道:“這並非我一人之功,乃是上天憐憫大家。”


    然而百姓們並不相信,依舊圍著她不肯散去。楊嬋見推脫不掉,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她朗聲道:“鄉親們,能為大家求得這場雨,也是我的福分。但我所做之事微不足道,大家今後還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重建家園。”


    說罷,楊嬋便欲轉身離開。百姓們哪裏肯放她走,紛紛再次圍堵上來,懇請她留下姓名。楊嬋無奈,隻得說道:“我叫三妹,大家快快讓我離去吧。”


    言畢,楊嬋趁著百姓們還在念叨這個稱呼之時,施展法術,化作一道光芒,消失在眾人眼前。


    百姓們哪敢直呼其名,眾人商議後,尊稱她為“三聖母”。為了感恩楊嬋的救命之恩,百姓們在她顯聖的地方,也就是華山腳下,齊心協力建了一個“三聖母廟”,內供奉楊嬋求雨神像一座。從此,四時祭拜,香火不斷,以祈求三聖母的庇佑。


    楊嬋回到女媧宮後,先是向女媧娘娘複命,將借寶蓮燈救人以及途中為百姓求雨之事一一稟報。


    女媧娘娘聽聞,微微點頭,眼中流露出讚許之色,說道:“你此番救人又施雨,乃是善舉,足見你心懷慈悲。”


    楊嬋謙遜地低頭道:“娘娘謬讚,這都是弟子應當做的。”


    待到百姓們齊心協力將三聖母廟建成。每逢初一十五,廟中香火不斷,人們懷著虔誠的心焚香祭拜。


    身處媧皇宮的楊嬋,每當百姓們誠心祭拜時,便心生感應。最初,她對此感到有些驚訝和不知所措,啞然失笑,未曾想自己的無意善舉竟能得到百姓們如此深厚的感激與尊崇。


    然而,這份信任與期待也讓她感到責任重大,自此她益加用心地照顧本地百姓。


    每逢天旱,驕陽似火,大地幹裂,百姓們心急如焚時,楊嬋便會在雲端施展法術,招來清風,喚來雲雨,滋潤幹涸的土地,讓莊稼重煥生機。


    若是遭遇洪澇,洪水泛濫,淹沒農田和村莊,楊嬋會毫不猶豫地施力排除,用法力築起堤壩,疏通河道,引導洪水歸流,保護百姓的家園和生命財產安全。


    當鄉親們遇到難以抉擇的難處,紛紛來到三聖母廟中抽簽問卜時,楊嬋總會以她的神通和智慧給予靈驗的指引,幫助他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在楊嬋的悉心守護下,本地百姓的生活日益安定,風調雨順,人們對三聖母的敬仰與感激之情也愈發深厚。而三聖母廟之靈驗也更加聲名遠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風獨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風獨舞並收藏封神後傳之佛道之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