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誌軍正在上課,村裏的一個大叔在一個老師的帶領下找到了教室門口,滿臉焦急的喊誌軍出來一下。誌軍第一眼看到他的樣子心就一下子懸了起來,果然,是奶奶在地裏幹活的時候暈倒了,被好心的村民送到了衛生院。
當誌軍急匆匆趕到衛生院的時候,誌剛已經守在奶奶身邊了。滿麵愁容的誌剛看到哥哥來了瞬間像卸下了千斤重擔。
這個家,這個祖孫三人相依為命的家,奶奶是兩個孫兒溫暖的港灣,是倆孫兒的精神依靠。奶奶倒下了,就沒了主心骨,驚慌的誌剛眼巴巴的盼著哥哥回來。他不盼父親,他知道父親回來還是會走。此時的哥哥在誌剛眼裏是如父親一般的高大。
病床上的奶奶打著吊瓶,她像一片秋天凋落的枯葉,懨懨的了無生氣。一滴一滴的藥液像生命的源泉從奶奶枯瘦的手背上注入血管,誌軍的心像刀絞般的疼。
還沒從失去媽媽的陰影和痛苦裏走出來呐,最愛他們的奶奶又病倒了。他握住奶奶滿是老繭的手,俯在奶奶耳邊輕輕喊了兩聲,“奶奶,奶奶我是誌軍,”奶奶緊閉著雙眼喔了一聲回應他,手指動了動。
奶奶應該是太累了吧?她從爺爺去世後獨自撫養四個兒女,一個個拉扯成人又把三個女兒一個個的嫁出去,又給兒子娶妻成家。哪想兒子不爭氣要情啊愛啊的搞婚外情導致兒媳瘋掉,又拉扯兩個孫兒。。。奶奶的一生啊,何止是辛苦兩個字能形容的啊!眼看誌軍上高中誌剛讀初三了,奶奶這把老骨頭終於是扛不住了。她太累太累了,她需要休息。
誌軍的臉貼在奶奶憔悴的臉上,輕輕說,“奶奶,有孫兒,別怕!您要快點好起來呀!”
誌軍已經是個高二的大小夥子了,他雖然心裏很難過也有點驚慌,但他知道,現在他是弟弟的主心骨,他不能慌不能亂,不能讓弟弟擔憂影響學習,弟弟初三即將中考的關鍵時期呐。誌軍紅著眼睛趕快去找醫生了解奶奶的病情,醫生說情況不容樂觀,腰椎舊疾也複發了,住院加上休養以及以後不能勞累,至少半年不能再幹活了,誌軍暫時是沒法回到學校了。
二姑三姑和姑父一起都出門打工去了,大姑身體不好,又要照顧公婆帶孫子,父親回來照顧奶奶是想都別想,而誌剛即將升入初中。這個家,風雨飄搖,重擔就那麽猝不及防的落到了毫無思想準備的誌軍稚嫩的肩膀上。
誌軍囑咐誌剛好好看護著奶奶,飛奔回家翻箱倒櫃找出全部家底,又找鄰居借了些錢,又馬不停蹄的趕回衛生院,在誌剛和村裏大叔的幫助下把奶奶送到了城裏大醫院治療。
誌軍像個小大人,跑前跑後,一切總算安排得有條不紊。他現在是奶奶和誌剛的依靠,他不能亂,必須強作鎮定。
人總是在不斷的磨難中被迫成長。而誌軍身為長子,又是那樣的境況,他的生命注定帶著責任。為家,為奶奶,為弟弟,為本該是父親承擔的責任。卻沒有人能為他的人生籌劃、負責、承擔。
自從奶奶生病離開學校後,誌軍再沒能返回校園。他的人生被迫的拐了個大彎,為了照顧奶奶,為了弟弟能讀書,為了養家糊口,他隻好扛起了鋤頭。
村裏人對誌軍的表現暗暗稱讚,都說還得是兒子頂事啊!要不為什麽千方百計的都要超生個兒子呢?哪怕是給罰款也在所不惜。
奶奶心疼孫兒放棄學業務農,可是她又沒辦法。誌剛還小,祖孫三人要吃飯,隻能讓誌軍作出犧牲。
父親對誌軍的付出還是心中有愧的,畢竟贍養老人供倆兒子讀書是他的責任。他鼓勵誌軍不要放棄自己的業餘愛好,如果有需要他支持的他會想辦法滿足。承諾他在礦上搞好關係,到時讓誌軍接班而不用下井。
那時候工人子女是可以接班的。村裏有戶兩兒一女的家庭男人退休的時候就讓女兒接了班,因為如果兒子接班就必須下井,而女孩就沒有那些擔心。但是兩個兒子卻不滿父親的做法不滿父親偏心,認為礦工的收入高,偏要跑到新疆去一個私人小煤礦下井挖煤,結果在一次透水事故中雙雙出事。村裏那家人的事讓誌軍對父親多了些不一樣的感情。麵對父親不再像以前一樣任性和抵觸,開始學著以男人的視角審視他理解他,關心他的健康和安全。
奶奶看在眼裏很欣慰,覺得孫兒是長大了。
在踏踏實實種地的那幾年裏,誌軍收藏起心裏的夢想,和對外麵世界的向往,麵對自己親手打理出來的綠油油的莊稼,經曆了春播秋收、糧實歸倉的喜悅,他體會到了奶奶一輩子勞作的辛勞,體會到媽媽的辛酸,體會到張叔叔膽小懦弱的無奈,體會到了張爺爺不問世事獨對莊稼熱愛的那一份超然之心。他的性格在日複一日枯燥辛苦的日子中過濾了浮躁,逐漸變得如土地般厚重和深沉。
當誌軍急匆匆趕到衛生院的時候,誌剛已經守在奶奶身邊了。滿麵愁容的誌剛看到哥哥來了瞬間像卸下了千斤重擔。
這個家,這個祖孫三人相依為命的家,奶奶是兩個孫兒溫暖的港灣,是倆孫兒的精神依靠。奶奶倒下了,就沒了主心骨,驚慌的誌剛眼巴巴的盼著哥哥回來。他不盼父親,他知道父親回來還是會走。此時的哥哥在誌剛眼裏是如父親一般的高大。
病床上的奶奶打著吊瓶,她像一片秋天凋落的枯葉,懨懨的了無生氣。一滴一滴的藥液像生命的源泉從奶奶枯瘦的手背上注入血管,誌軍的心像刀絞般的疼。
還沒從失去媽媽的陰影和痛苦裏走出來呐,最愛他們的奶奶又病倒了。他握住奶奶滿是老繭的手,俯在奶奶耳邊輕輕喊了兩聲,“奶奶,奶奶我是誌軍,”奶奶緊閉著雙眼喔了一聲回應他,手指動了動。
奶奶應該是太累了吧?她從爺爺去世後獨自撫養四個兒女,一個個拉扯成人又把三個女兒一個個的嫁出去,又給兒子娶妻成家。哪想兒子不爭氣要情啊愛啊的搞婚外情導致兒媳瘋掉,又拉扯兩個孫兒。。。奶奶的一生啊,何止是辛苦兩個字能形容的啊!眼看誌軍上高中誌剛讀初三了,奶奶這把老骨頭終於是扛不住了。她太累太累了,她需要休息。
誌軍的臉貼在奶奶憔悴的臉上,輕輕說,“奶奶,有孫兒,別怕!您要快點好起來呀!”
誌軍已經是個高二的大小夥子了,他雖然心裏很難過也有點驚慌,但他知道,現在他是弟弟的主心骨,他不能慌不能亂,不能讓弟弟擔憂影響學習,弟弟初三即將中考的關鍵時期呐。誌軍紅著眼睛趕快去找醫生了解奶奶的病情,醫生說情況不容樂觀,腰椎舊疾也複發了,住院加上休養以及以後不能勞累,至少半年不能再幹活了,誌軍暫時是沒法回到學校了。
二姑三姑和姑父一起都出門打工去了,大姑身體不好,又要照顧公婆帶孫子,父親回來照顧奶奶是想都別想,而誌剛即將升入初中。這個家,風雨飄搖,重擔就那麽猝不及防的落到了毫無思想準備的誌軍稚嫩的肩膀上。
誌軍囑咐誌剛好好看護著奶奶,飛奔回家翻箱倒櫃找出全部家底,又找鄰居借了些錢,又馬不停蹄的趕回衛生院,在誌剛和村裏大叔的幫助下把奶奶送到了城裏大醫院治療。
誌軍像個小大人,跑前跑後,一切總算安排得有條不紊。他現在是奶奶和誌剛的依靠,他不能亂,必須強作鎮定。
人總是在不斷的磨難中被迫成長。而誌軍身為長子,又是那樣的境況,他的生命注定帶著責任。為家,為奶奶,為弟弟,為本該是父親承擔的責任。卻沒有人能為他的人生籌劃、負責、承擔。
自從奶奶生病離開學校後,誌軍再沒能返回校園。他的人生被迫的拐了個大彎,為了照顧奶奶,為了弟弟能讀書,為了養家糊口,他隻好扛起了鋤頭。
村裏人對誌軍的表現暗暗稱讚,都說還得是兒子頂事啊!要不為什麽千方百計的都要超生個兒子呢?哪怕是給罰款也在所不惜。
奶奶心疼孫兒放棄學業務農,可是她又沒辦法。誌剛還小,祖孫三人要吃飯,隻能讓誌軍作出犧牲。
父親對誌軍的付出還是心中有愧的,畢竟贍養老人供倆兒子讀書是他的責任。他鼓勵誌軍不要放棄自己的業餘愛好,如果有需要他支持的他會想辦法滿足。承諾他在礦上搞好關係,到時讓誌軍接班而不用下井。
那時候工人子女是可以接班的。村裏有戶兩兒一女的家庭男人退休的時候就讓女兒接了班,因為如果兒子接班就必須下井,而女孩就沒有那些擔心。但是兩個兒子卻不滿父親的做法不滿父親偏心,認為礦工的收入高,偏要跑到新疆去一個私人小煤礦下井挖煤,結果在一次透水事故中雙雙出事。村裏那家人的事讓誌軍對父親多了些不一樣的感情。麵對父親不再像以前一樣任性和抵觸,開始學著以男人的視角審視他理解他,關心他的健康和安全。
奶奶看在眼裏很欣慰,覺得孫兒是長大了。
在踏踏實實種地的那幾年裏,誌軍收藏起心裏的夢想,和對外麵世界的向往,麵對自己親手打理出來的綠油油的莊稼,經曆了春播秋收、糧實歸倉的喜悅,他體會到了奶奶一輩子勞作的辛勞,體會到媽媽的辛酸,體會到張叔叔膽小懦弱的無奈,體會到了張爺爺不問世事獨對莊稼熱愛的那一份超然之心。他的性格在日複一日枯燥辛苦的日子中過濾了浮躁,逐漸變得如土地般厚重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