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君平身陷北虜境內,憂心忡忡,


    李如璋最近卻很得意,甚至可以說是誌得意滿。


    南下購買糧草的戰船回來了,帶回了滿倉的糧米,雖然銀錢貴了些,但李如璋並不在乎。


    亂世之中,銀錢算什麽東西,軍備甲胄,糧米人口,哪個不比銀子重要?


    讓李順所組建的內衛也大有起色,派到朝廷和北虜兩邊的諜子多少都有一定滲透,


    李如璋也沒指望一蹴而就,慢慢來吧,


    安全,穩定,可靠,這才是他最在乎的。


    隻有一直穩定可靠的情報係統,才能讓自己這邊做到知己知彼,至於這兩點的前提便是安全。


    安全都不能保證,如何談其他的?


    捕撈鯨魚的事也正式步入正軌,如李如璋所願,現在捕鯨的事,都是沿海漁民在做,幾乎能將所有軍士都替換下來。


    讓他驚訝的是,誰說百姓愚昧無知,古板固執的?


    才短短幾個月,這些漁民見識到了捕鯨帶來的好處以後,便紛紛願意加入捕鯨行列。


    其中有些膽大的,甚至直接找到官軍這邊,提議合作或是租賃李如璋他們的戰船。


    捕到鯨魚,再拿鯨肉抵扣租賃戰船的錢,或是鯨肉賣掉之後,折算銀錢給官軍。


    李如璋不禁感歎,百姓改變其實還是很簡單嘛。就看是用什麽來驅動而已,


    其中最引起李如璋注意的,便是一個叫傅良臣的讀書人。


    一開始就是這個傅良臣最先來和他談生意的,讀書人畢竟見識要廣一些,膽子要大一些。


    地方州治事務一直都是周澤在管理,


    李如璋並不清楚,所以當對方自報家門的時候,李如璋也是那時才知道對方身份。


    讓李如璋震驚的是,這個傅良臣,居然是舉人出身。


    讀書人身份難得,能中舉人更是鳳毛麟角,


    中舉以後,便有諸多好處,可以說能直接與老百姓劃分開來。


    比如不用服徭役,不納錢糧或是少納賦稅,另外享有見官不拜等特權。


    所以在某些朝代特別腐敗,橫征暴斂的時候,


    有許多百姓,便甘願投到這些有功名的人名下。


    因為百姓投到這些人的名下成為佃戶或是奴仆的話,便可以隻向這些功名在身的人納糧服役,從而逃避朝廷稅收勞役。


    這些人作為本土人士,即便成為功名在身,享受特權,也因為在生當地,愛惜自己名聲的緣故,各種錢糧賦稅的征收,也要低於朝廷征收討要的數額。


    當然,同樣也有許多功名在身之後,和當地官府沆瀣一氣,魚肉百姓者,也不在少數。


    士紳官僚,本就為一體。


    當初,李如璋在幽州的時候,以當時他的身份,問責一個讀書人,若不是碰到周澤這樣的諄諄君子。


    必定會吃板子,要真是幾十板子下去,他哪裏還有命破案?


    李如璋在後來的交談中,才逐漸開始佩服對方。


    這個傅良臣是個正義中直之人,


    他自幼便喜歡讀書,早年父親出海打魚出了意外,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父親出事以後,他本打算棄了學業,子承父業,供養家中。


    所幸他那一族的族老,見他用功刻苦,便經過商議,決定由族中供他讀書。


    他也不負眾望,發奮用功之下,考上了舉人。


    中舉當日,敲鑼打鼓,舉族同慶,族中都指望他功成名就之後,反哺親族鄉裏。


    然而,他到帝都太學就學之後的所見所聞,盡是他失望的事物,這令他大失所望。


    俗話說得好,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可如此朝廷,如此官場,這書即便攻讀出來,當了官員,也是同流合汙。


    不讀也罷。


    打定主意,他便棄了學業,回到家鄉。


    這下族中幾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原先資助他讀書的那些族老,更是怒不可遏,最後竟然將他直接從族中除名。


    雖然失了學業,又被族中除名,這讓傅良臣很是苦惱,可逃離腐敗黑暗的官場,又讓他感到慶幸。


    他所學的那些聖賢道理告訴他,自己沒錯,


    雖然不讀書了,但總得有份營生才行,畢竟當初資助他學業的族人出的錢財,他得賺錢償還。


    所謂的讀書人不言利,那隻是那些讀書人掌握輿論之後的自我標榜。


    真要是不慕名利,就不會拚命削尖腦袋往官場裏鑽營。


    其他行業他也不會,唯一還算熟悉的便是捕魚,可捕魚又沒有漁船。


    恰好這時碰到李如璋鼓勵漁民出海捕鯨好代替他們這些軍卒,


    他便來和李如璋商議,借船出海,捕到鯨魚再以鯨肉作為置換。


    本來他身無分文,也隻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若是李如璋這邊不答應,他再另謀出路。


    讓他沒想到的是,李如璋竟然真的答應了他要求,這是讓他感到十分意外。


    不過,李如璋肯定不會平白無故答應他,李如璋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比如,若是自家船捕到鯨魚,則按公平交易進行,


    而如果說像他這樣,租用戰船捕撈鯨魚,則要繳納租金的同時,在收購鯨肉的時候,價格也會低於自有船隻所捕獲鯨魚的價格。


    無論是用鯨肉代替或者直接付銀子,都會比那些自家有船的貴上許多。


    其實,大家都是想做無本買賣,對方想借戰船盈利,李如璋想讓士兵脫產,專搞訓練。


    就這樣,雙方達成協議,定下契書。


    這邊事情處理完畢,


    接下來,李如璋打算和周澤一起去巡視州郡,


    之前渡海而來,為了安置百姓,他和李少嚴梳理過整個光州郡的田土和地方官吏體係。


    但是從那以後,李如璋再也沒有介入過地方州治事務,


    所以,此番,他想看看整個光州到底有沒有變化。


    不過,在此之前,他決定試驗打造一個超越時代性的武器。


    若是成功,那他即便占有一州之地,一樣可以有巨大優勢,現在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實驗成功。


    為此,李如璋還把工匠帶上製造私鹽的島上,以求做到隱蔽性最高。


    這個想法李如璋很早之前就有過,隻不過忙於那些最要緊的事情,被暫時擱置。


    培養一個優秀的弓手,需要很大的代價,也需要軍士有足夠的力量。


    否則,即便是李如璋之前發明的複合弓,也隻能讓軍士們盡量省力一些,弓手總歸還是要技巧和力量為主。


    李如璋要弄的東西,不是別的,就是幾乎所有穿越者都想製作的武器。


    “火藥槍”


    有了這個東西,便是一個孩童,也可以輕鬆殺死一個成年人而不費力。


    他知道如今自己身處這個時代,沒有好的煉鋼爐,


    自己改進的所謂的煉鋼爐,也隻是比同時代的鐵器強上那麽一節,


    絕對沒法和後世那些鋼鐵比較。


    加上沒有車床,也造不出來尖頭彈。


    甚至連熟悉這方麵經驗的人手也沒有,


    若是要說熟悉,放眼如今這個時代,反而是他李如璋才是最熟悉這方麵的人。


    由於時代的局限性,李如璋並未癡心妄想,想要鍛造出什麽自動步槍,衝鋒槍,


    包括後世大家玩兒梗所說的那種,噠噠噠冒藍火的加特林這些東西。


    甚至是栓動步槍他都不奢望,他隻求能手動搓出火藥槍他就心滿意足了。


    就以眼下的條件,燧發槍都是癡心妄想,因為造不出來彈簧,


    不過,他也看不上傳統火銃他想造的是火繩槍。


    盡管火繩槍不是什麽好東西,可在這個時代而言,已經算得上高科技產物了。


    而作為穿越者,他實在控製不住,想要實驗一番的衝動,


    說是為了改進戰爭模式也行,說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可以。


    總之,他就是想要實驗一番。


    於是,他將草圖畫出來,拿給那些工匠看,


    不出意料的話,果然如他所料,


    別說看,那些工匠聽都是第一次聽說。


    甚至有工匠將火藥槍的造型,誤以為是和笙一樣的這類樂器……


    李如璋隻得耐心和他們解說。


    李如璋的想法是這樣,雖然現在好的鋼材煉不出來,即使煉出來也和後世的那種無縫鋼管無法相比。


    可既然,甲胄經過冷鍛,能大大提高堅固性,防禦性,


    那為什麽不能將現在的鋼鐵直接鑄造成圓柱體再經過反複鍛打,這樣是否同樣可以增強它的強度,從而達到使用標準?


    他記得之前在哪本書上好像就看到過,二戰時期的得德國,那一款綽號“希特勒的電鋸”的機槍,也是用冷鍛法打造出來的。


    性能相當卓越。


    雖然現在的鋼鐵,不可能達到二戰時期的強度,想來做為火藥槍應該還是問題不大。


    他打算用陶瓷作為槍管中間口徑的填充物,


    一方麵是陶瓷的熔點高於鐵水,不至於會融化在鐵水中。


    再一個方麵便是方便取出,若是碎在裏麵,到時候直接取出來就是,


    具體操作方法便是,利用一根空心的陶瓷棍,陶瓷兩頭一邊一根支撐柱,這樣可以將陶瓷柱懸空支撐在模具中間,


    然後在模具中倒上鐵水,待鐵水冷卻以後,鋸掉兩頭的陶瓷支撐,隻取中間部分,這樣成了一根完整的鐵管。


    之後再取出裏麵的陶瓷管,在槍管中間塞上實心鐵棒,最後再利用水車進行冷鍛。


    這樣可以盡量保證整根槍管受力均勻,不至於厚薄不勻引起炸膛。


    至於槍管裏麵的平整,同樣可以用水力帶動銑刀打磨。


    銑刀硬度不夠?沒關係,用壞了再換就是,沒有好的鋼材做為銑刀的原料,那就以量取勝。


    如今,一切都交代清楚,大家各司其職,相信要不了多久便可以將火繩槍打造出來,李如璋尤為期待。


    是真的能一鳴驚人,還是功敗垂成,隻有鍛造出來才知道。


    既然火藥槍的問題暫時敲定,剩下的火藥就簡單多了。


    李如璋憑借當初在書上看到的製造方法,將配比寫下來,交給工匠去收集。


    與傳統的火藥配比不同,傳統火藥是一硫二硝三木炭。


    然而這種配比,隻能說是火藥的雛形,而不真正具備火藥的實用價值。


    簡單來說就是,能燃能炸,至於威力和穩定性另說。


    李如璋給出的配比則是一硝、二碳、三硫。


    其中硝石的成分占到整個火藥配比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碳占百分之十五,剩下的才是硫磺。


    他的這個配比,才是現代黑火藥的配比,威力比傳統火藥配比更是強上許多。


    至於鐵砂彈丸,這些反而是所有環節裏,最簡單的部分。


    整個過程很是新奇,即便是李如璋也是第一次製作槍械,他親眼見識到,水錘將一根厚度兩厘米的鐵管,經過反複捶打之後,最後隻剩下不到一公分的厚度。


    厚度壓縮這麽多,想來硬度應該是達標的。


    工匠們都暗自咂舌,如此耗費的材料也太多了些,


    又是要用到瓷器,就連鐵料也要選最好惡精料,還要掐頭去尾,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最終就隻得到一根鐵管,實在是有種得不償失的感覺。


    但是在李如璋看來則不然,隻要造出來的東西,能達到心中預期的效果,那就是值得,


    何況若是真的實用,屆時全軍列裝,不知道要比弓箭強上多少。


    因為火藥的威力不夠,便隻能增加槍管長度,以彌補射程缺陷,


    李如璋設計的火繩槍光槍管就達到一米五,整個槍身更是超過一米八,這還是沒有加裝刺刀的尺寸,如果加上刺刀的話,整體槍身長度必然超過兩米以上。


    不過因為目前還在實驗當中,李如璋還沒有打造刺刀的想法。


    據他原來所了解的那些火繩槍,除了倭國因為個子矮小的緣故,將火繩槍打造短小以外,


    其他國家的火繩槍槍管幾乎都在一米到一米五之間,最長的甚至超過一米五。


    李如璋猜測,這個長度,應該和槍管的承受能力有一定關係,


    不過他用了最好的鋼鐵,又經過反複冷鍛,想來應該不次於他所了解的那些火繩槍。


    因為工匠沒有經驗,所以全程李如璋幾乎算是寸步不離,


    終於在經過大家大半個月的通力合作下,這個時代的第一支火藥槍誕生了。


    李如璋興奮至極,當場便要進行實驗,


    因為不確定槍管是否合格,不確定會不會炸膛,李如璋不敢讓人直接拿槍射擊,而是采用遠程拉繩控製。


    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下,隨著“砰”的一聲槍響,李如璋所擔憂的炸膛並沒有發生,卻出現了另一個讓所有人失望的情況。


    盡管李如璋對火藥槍抱有極大期望,和完全足夠令他失望的準備。


    可麵對射程隻有三四十米的距離,屬實令他感到破防。


    即便他一開始也存了實驗不理想的準備,可如此不理想,他也實在難以接受。


    不光射程短,威力還一般,普通的木質盾牌,隻能勉強擊穿,不論是彈丸還是鐵砂,都是如此。


    至於盾牌後的鎧甲,幾乎是沒有實質性傷害。


    這簡直比弓矢的傷害差遠了……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其他工匠完全不知道,隻能靠他自己思考。


    思索半天,李如璋一拍腦袋,終於想起來了,


    膛線!!!


    槍械從火銃一直發展到自動步槍,其中膛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一開始的槍械沒有膛線,發展到後來直線膛線,又到後來的螺旋三條膛線,再拓展到後世現代的四條,六條,甚至在某些機槍上能多達八條十條膛線。


    膛線帶來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使得子彈由原來的直線飛行,變成螺旋旋轉飛行。


    使得準度和射程得到巨大提升。


    其實就和弓箭尾部帶羽毛箭翎是一個道理,都是為了增加攻擊距離。


    隻不過弓箭需要有個蓄力過程,且精度感人,所謂的百發百中,更多的隻是一個形容詞而已,


    而槍械的作用,則相比較弓箭無論是距離和傷害上的增加,還是節省體力方麵,都有實質性的提升。


    找到問題所在,李如璋當即讓工匠改進,沒有車床這些東西,別指望能做到多麽精密。


    李如璋命人做了一個,三棱的螺旋銑刀,又手動將銑刀從一頭砸到另一頭,這樣就將簡單的膛線製作出來了。


    這個方法,還是他曾經看到中東地區那些私人作坊,手搓槍支用到的方法,如今也被他現學現用。


    膛線拉好,再將裏麵打磨一番,再次進行實驗,果然這次膛線的作用體現出來了,


    射程直接翻了一番,由原來的三十米,直接達到將近一百米左右,威力也大大提升。


    在六七十米的距離,其中彈丸可以做到每次都將盾牌鎧甲擊穿。


    換上鐵砂,也能做到其中大部分的鐵砂穿透盾牌和鎧甲,雖然威力有所減小,但是覆蓋範圍卻增大了不少。


    麵對集群進攻的時候,鐵砂比彈丸就要實用許多。


    李如璋對實驗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這算是一次就成功了,也別想奢望太多,即便有些許不如意,後麵可以再慢慢改進。


    槍械雖然是造出來了,可問題遠不止這麽簡單,


    正如那些工匠所說,打造一支槍支,耗費巨大,所以槍支想要批量生產需要時間,


    編練新軍也同樣需要時間,


    除了這兩點,最讓李如璋頭疼的,還是軍中那些監軍、長史這些,他們代表朝廷耳目,如何能瞞得過他們?


    若是不找個妥當理由,轉身他們便會稟告朝廷,那時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自己又該如何解釋?


    李如璋不禁再次感歎,也不知道這世上還有沒有其他穿越者,如果有,在這些穿越者裏,他可能也是最窩囊的那一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城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村農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村農夫並收藏邊城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