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
主帥乃蠻利野,將幾案踹翻,東西散落一地,一片狼藉,
他本人更是大發雷霆,
劫營不成,反而被人家埋伏,白白損失了幾百號人馬,
最主要的是,剛到人家營門口便被伏擊了,
連人家中軍大營,都沒碰到,
細細想來,除了對方據守城樓,沒奈何以外,
這麽多年了,哪次對陣嵩國,不是隨心所欲,橫衝直撞,殺他個血流成河?
入敵方陣營,如入無人之境
何曾像昨天夜裏那般損兵折將?
昨天出征的軍官,盡皆挨了軍棍,士卒扣餉三個月。
校場上,被打的是一片哭爹喊娘,
又將昨日陣前,率先呼喊撤退幾人,拿住問斬
據昨天的劫營回來的軍士稟報,
城下駐紮軍隊,是前來馳援的幽州軍,
幽州軍本是被他納古斯趕出了幽州,成了喪家之犬,如今,卻在自己這裏,將自己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
不想還好,越想越是怒火中燒,
抓著鞭子,便要自己親自去動刑,
最終,被自己的親衛給攔住了,
話說,兵敗的一方雞飛狗跳,勝利的一方,也不見得就皆大歡喜,
李如璋他們初來乍到,就打了個漂亮仗,實在令人振奮,
作為勝利的一方,
李如璋和李少嚴二人一邊遣人,進城報功,
一邊複盤昨天晚上這一戰,
兩人對,弓箭,弓弩的優勢很是認可。
甲胄的防禦性,也很樂觀,
好些軍士,外麵被射成了刺蝟,還能活蹦亂跳,脫掉甲胄才發現,幾乎毫發無損
按道理來說,立功就應該受到褒獎才對。
問題就出在這兒
一早,監軍便過來,
入營時,因為亮出身份,還被軍士攔下,要等待通報,
這讓監軍大為不悅,
監軍怒斥,你們的將軍見了我,都要點頭哈腰,
何況,你一個小兵?
“爾等粗鄙之人,豈可與我相言?無複多言,速速讓汝將軍前來說話。”
士兵為此,還挨了幾下,監軍親衛的鞭子
直到,李少嚴和李如璋的到來,才替值守軍士解了圍。
來到大帳,監軍,當仁不讓坐到中堂之上。
“昨夜之戰,諸位用心,帝君定會倍感欣慰。”
“我代表帝君,以督軍之名,隨軍到此,以做傳遞轉圜之用。”
“昨夜,我以為,應該趁亂出擊,擴大戰果,
不知為何敵軍敗退之時,爾等為何按兵不動?”
李如璋眼皮跳了兩下
“回稟監軍,昨夜,
我軍初到此地,立足未穩,修築工事,人馬疲乏,
且不明敵情,故而未敢妄動”
李少嚴回答道
“哦~,此前駐紮豫靈,也說為了探聽敵情,今日還是這種說法?
李將軍,沒有別的想說的?
莫非,不遠千裏而來,就為了保住這座城池?
沒有退敵之策?
你我所食所用,皆為民脂民膏,
當速速退敵,以絕邊患,以安民心啊
監軍一通壯烈激懷,憂國憂民的說辭,任誰見了,都會感歎一聲。
李如璋心裏腹誹:“合著我們拚死沙場,就是為了讓你今天高高在上的揮斥方遒?果然是書生意氣,殊不知空談誤國啊”
隻不過,他到底忍住了沒有說出來,
“大人說的極是,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李少嚴接話道,
監軍想了想道
“當務之急應整飭軍隊,合全軍之力,於北虜決一死戰,以挫北蠻之銳氣,
然後驅除北虜,還我河山,複我舊土。”
“大人說的極是,謹遵大人之命,”
“那敢問整飭軍隊以後,當以哪軍為主?又以何人為帥?”
監軍欲言又止,思慮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最後道
“明日,擂鼓聚將,共同商議”
然後畫音一轉,畫風突變
“李將軍,此前一戰,我命你部在城下紮營,可有怨言?
李將軍,你細細想來,
若非我如此安排,這次的功勞,怕是與李將軍無緣啊。”
說完,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若非李少嚴懂得,這些軍中勾當,怕是還不能會意其中意思。
軍中有慣例,軍隊但凡作戰有軍功,必須要和監軍文臣分潤,
表示此戰,乃是,文武通力合作所為,
否則,文官傳遞軍中文書的時候,少不了給武將摻水,上眼藥,
當下,李少嚴點頭道,
:“大人言之有理,此戰能勝,全賴大人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若不是大人,我等此刻怕已經是塚中枯骨了,此間事宜在下省的。”
多的話就不用說了,大家都是聰明人,
唯獨,李如璋心中憤恨,對這個監軍深惡痛絕,背地暗罵,
“衣冠禽獸之輩,道貌岸然之徒”
可身為客軍,加之百年的壓製,麵對如此風氣他此時,也是無可奈何,
恭敬的將監軍送出大營,
旁邊傳來的煙霧,讓監軍顰顰皺眉
“做的何事?烏煙瘴氣,哼……”
李少嚴正欲答話
李如璋卻再不能忍了,
因為,散發出來的煙霧,
是燒那八位陣亡將士遺體產生的
“大人問是何物?我來告訴大人!!!
這便是大人可以分潤軍功的根本,這是在焚燒此次陣亡將士遺體!!!
大人現在可明白了嗎?!!!
李如璋怒目而視,語氣激昂的說出原因,
陣亡一位士兵,朝廷隻給五兩銀子,
也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吃穿用度,
而這些官員,拿著這些將士用性命換來的成功,
作為他們升官發財的墊腳石,
連處理身後事的時候,都要被人厭惡……
監軍訕訕而走,
其實,也真不能全怪這位監軍大人
這個時代,陣亡將士,一般都是直接就地掩埋,
焚燒遺體,還是李如璋提出來的,
他對眾將士說過
人無非
生一回,死一回,生死為大。
弟兄們一起出征,
有人陣亡了,活著的弟兄就要帶著自己的袍澤回鄉,
要讓袍澤弟兄,魂歸故裏。
帶著骨趾回去,也讓家裏人落個念想,四時八節也能祭拜。
當初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不光李少嚴大受感動。
其他軍將也頗為震驚,原來這世上還有人,會在意他們這些粗鄙武將的身後事。
甚至於,很多普通軍士,被感動到流淚。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主帥乃蠻利野,將幾案踹翻,東西散落一地,一片狼藉,
他本人更是大發雷霆,
劫營不成,反而被人家埋伏,白白損失了幾百號人馬,
最主要的是,剛到人家營門口便被伏擊了,
連人家中軍大營,都沒碰到,
細細想來,除了對方據守城樓,沒奈何以外,
這麽多年了,哪次對陣嵩國,不是隨心所欲,橫衝直撞,殺他個血流成河?
入敵方陣營,如入無人之境
何曾像昨天夜裏那般損兵折將?
昨天出征的軍官,盡皆挨了軍棍,士卒扣餉三個月。
校場上,被打的是一片哭爹喊娘,
又將昨日陣前,率先呼喊撤退幾人,拿住問斬
據昨天的劫營回來的軍士稟報,
城下駐紮軍隊,是前來馳援的幽州軍,
幽州軍本是被他納古斯趕出了幽州,成了喪家之犬,如今,卻在自己這裏,將自己的軍隊打的落花流水。
不想還好,越想越是怒火中燒,
抓著鞭子,便要自己親自去動刑,
最終,被自己的親衛給攔住了,
話說,兵敗的一方雞飛狗跳,勝利的一方,也不見得就皆大歡喜,
李如璋他們初來乍到,就打了個漂亮仗,實在令人振奮,
作為勝利的一方,
李如璋和李少嚴二人一邊遣人,進城報功,
一邊複盤昨天晚上這一戰,
兩人對,弓箭,弓弩的優勢很是認可。
甲胄的防禦性,也很樂觀,
好些軍士,外麵被射成了刺蝟,還能活蹦亂跳,脫掉甲胄才發現,幾乎毫發無損
按道理來說,立功就應該受到褒獎才對。
問題就出在這兒
一早,監軍便過來,
入營時,因為亮出身份,還被軍士攔下,要等待通報,
這讓監軍大為不悅,
監軍怒斥,你們的將軍見了我,都要點頭哈腰,
何況,你一個小兵?
“爾等粗鄙之人,豈可與我相言?無複多言,速速讓汝將軍前來說話。”
士兵為此,還挨了幾下,監軍親衛的鞭子
直到,李少嚴和李如璋的到來,才替值守軍士解了圍。
來到大帳,監軍,當仁不讓坐到中堂之上。
“昨夜之戰,諸位用心,帝君定會倍感欣慰。”
“我代表帝君,以督軍之名,隨軍到此,以做傳遞轉圜之用。”
“昨夜,我以為,應該趁亂出擊,擴大戰果,
不知為何敵軍敗退之時,爾等為何按兵不動?”
李如璋眼皮跳了兩下
“回稟監軍,昨夜,
我軍初到此地,立足未穩,修築工事,人馬疲乏,
且不明敵情,故而未敢妄動”
李少嚴回答道
“哦~,此前駐紮豫靈,也說為了探聽敵情,今日還是這種說法?
李將軍,沒有別的想說的?
莫非,不遠千裏而來,就為了保住這座城池?
沒有退敵之策?
你我所食所用,皆為民脂民膏,
當速速退敵,以絕邊患,以安民心啊
監軍一通壯烈激懷,憂國憂民的說辭,任誰見了,都會感歎一聲。
李如璋心裏腹誹:“合著我們拚死沙場,就是為了讓你今天高高在上的揮斥方遒?果然是書生意氣,殊不知空談誤國啊”
隻不過,他到底忍住了沒有說出來,
“大人說的極是,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李少嚴接話道,
監軍想了想道
“當務之急應整飭軍隊,合全軍之力,於北虜決一死戰,以挫北蠻之銳氣,
然後驅除北虜,還我河山,複我舊土。”
“大人說的極是,謹遵大人之命,”
“那敢問整飭軍隊以後,當以哪軍為主?又以何人為帥?”
監軍欲言又止,思慮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最後道
“明日,擂鼓聚將,共同商議”
然後畫音一轉,畫風突變
“李將軍,此前一戰,我命你部在城下紮營,可有怨言?
李將軍,你細細想來,
若非我如此安排,這次的功勞,怕是與李將軍無緣啊。”
說完,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
若非李少嚴懂得,這些軍中勾當,怕是還不能會意其中意思。
軍中有慣例,軍隊但凡作戰有軍功,必須要和監軍文臣分潤,
表示此戰,乃是,文武通力合作所為,
否則,文官傳遞軍中文書的時候,少不了給武將摻水,上眼藥,
當下,李少嚴點頭道,
:“大人言之有理,此戰能勝,全賴大人運籌帷幄,指揮若定,若不是大人,我等此刻怕已經是塚中枯骨了,此間事宜在下省的。”
多的話就不用說了,大家都是聰明人,
唯獨,李如璋心中憤恨,對這個監軍深惡痛絕,背地暗罵,
“衣冠禽獸之輩,道貌岸然之徒”
可身為客軍,加之百年的壓製,麵對如此風氣他此時,也是無可奈何,
恭敬的將監軍送出大營,
旁邊傳來的煙霧,讓監軍顰顰皺眉
“做的何事?烏煙瘴氣,哼……”
李少嚴正欲答話
李如璋卻再不能忍了,
因為,散發出來的煙霧,
是燒那八位陣亡將士遺體產生的
“大人問是何物?我來告訴大人!!!
這便是大人可以分潤軍功的根本,這是在焚燒此次陣亡將士遺體!!!
大人現在可明白了嗎?!!!
李如璋怒目而視,語氣激昂的說出原因,
陣亡一位士兵,朝廷隻給五兩銀子,
也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吃穿用度,
而這些官員,拿著這些將士用性命換來的成功,
作為他們升官發財的墊腳石,
連處理身後事的時候,都要被人厭惡……
監軍訕訕而走,
其實,也真不能全怪這位監軍大人
這個時代,陣亡將士,一般都是直接就地掩埋,
焚燒遺體,還是李如璋提出來的,
他對眾將士說過
人無非
生一回,死一回,生死為大。
弟兄們一起出征,
有人陣亡了,活著的弟兄就要帶著自己的袍澤回鄉,
要讓袍澤弟兄,魂歸故裏。
帶著骨趾回去,也讓家裏人落個念想,四時八節也能祭拜。
當初他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不光李少嚴大受感動。
其他軍將也頗為震驚,原來這世上還有人,會在意他們這些粗鄙武將的身後事。
甚至於,很多普通軍士,被感動到流淚。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