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仕心下暢然,眼見總算是解決了眼下你這個大麻煩,當即有些竊喜過了頭,竟一時妄言、已然道出了某些禁語來。


    “誒,太師,你所言這‘蓬萊文章’,某倒是知曉,不過這‘建安風骨’,所指為何啊?”邊讓見狀,當即複又問道。


    (靠,好家夥,好你個邊讓,這抓重點的能力,是跟誰學的啊……)


    瞧見邊讓竟是這般問話,國仕當即便開懷一笑,連忙反應迅速,打了個哈哈圓場道:“這‘建安風骨’嘛,哈哈,就是我們家鄉當地的一種俗語。邊先生不必細究。”


    “咳咳……邊先生啊,今次中秋良宵佳節,太師難得親襄府宅貴院,邀與我等同饗珍饈、共賞明月,你也需放下姿態,給足太師麵子才是。”


    在邊讓的身側,蔡邕此時再行上前一步,皓首微偏之間,恍惚在其耳畔竊竊出聲示意。


    邊讓雖說性子狂傲不羈,但眼下瞧見事跡已難為他所想那般發展,即便再行鬧騰下去,也無非是讓國仕站在了有理的一方,這與他來此的初衷可要相悖了。


    “也罷,太師見諒,邊某還有要事在身,這便退去了。改日,再行向太師,討教學識。”


    邊讓碎步上前,竟是罕見般朝國仕,躬身折腰作揖,繼而清言開口之後,尚還不待國仕再行欲作盤問呢,便已然徑自轉身,匆忙避開人群離去了。


    簇擁在這方青石曠台中央的一眾百官文武,當下也未及再去過多顧及邊讓。他們為看這一出好戲,已然是腹內空空,餓得有些前胸貼後背了。


    現下已然臨近戌時,古人尋常時分,都就寢頗早,今日若非逢遇佳節,隻恐當下不少文士官員,已然要來了困頓之意罷?


    國仕瞧見一眾文武各自回席落座既定,便也跟著轉身,走回了庭院首座。


    隻是在他回首折身的瞬間,卻是衝在途經某處席位邊,所站立的褚燕,施以了一個頗為深邃果狠的眼神示意。


    褚燕跟隨國仕多年,對於他的諸多眼神授意,早便是諳熟於心。


    當下瞧見國仕眼眸微眯,視線悄然挪移向府邸正門,方才邊讓匆匆離去的方向,便已當即通曉了過來,趁著人影綽綽流動的片刻,身形很快矯捷般消失離去。


    “誤信他人之讒言……邊讓,縱然你要護著那人,本相也定會讓你,將之傾吐而出。”


    國仕落座既定,眼神之中,一抹泠然一閃而逝,於心頭如是狠厲喃喃道。


    這倒並非是國仕對邊讓此番前來鬧事之舉,有何仇怨惱憤,而是方才邊讓不小心說漏了嘴,令耳尖的國仕有所聽聞。


    他已然能夠大致猜測到,邊讓定然是受了某人的指使,刻意針對他國仕而來。


    而對方既隱瞞了身份,又清楚國仕今日宴席邀約一眾文武之目的,想來,其必然也是收到過他,此前所送出去的那近百份邀請函之一的。


    “會是誰呢?他人如今又,是否還在這台下數桌宴席之中?”


    國仕端起身前酒盞,緩緩輕呷了一口,眼眸虛眯之間,卻是借著杯盞之間的縫隙,偷瞄環視開去,一一掃過了高台下,剩餘七八桌酒席中的,近百位文武官員。


    “今此月圓良宵,方才吾等既已品賞過,邊先生與太師二位大儒之佳作,此番當屬由我等,再行以這佳節為題,不若再行即景聯詩一番,不知眾位以為如何?”


    在台下其中一方圓桌旁,此刻亦是楊彪再行站立起身來,麵朝近處諸多文士言官席位,舉酒一樽,將之一飲而盡後道。


    “好,如今既然楊議郎主動相邀,吾等自然難卻盛情。隻是現下當著國太師的麵獻醜,隻恐顯得有些煞了這般風景。”


    於楊彪對桌就座之人,乃一頗為年輕之書生,他此刻站立起身,作揖笑言道。


    但別看此人年齡不過比國仕大不了多少,今隻而立上下。但其出身,可是不凡。


    國仕身旁,已然對當今天下士族門第之人,近乎如數家珍的賈詡,片刻衝其凝神觀望後,便於國仕耳畔解釋介紹道:“主公,此人便是荀攸。”


    “荀攸?”國仕聞言劍眉微挑,神情間頓時也來了興致。


    當今天下八大名門望族之中,若要論及對中原之門閥朝野,影響力最為深遠的存在,便要論及這潁川荀氏了。


    如今身為一品威遠公、兼當朝大將軍之職的曹操,其手下幕僚之中的第一內臣謀士之職位,便仍舊是由荀彧荀文若所穩坐。


    而且在桓帝一朝,荀家先輩“荀氏八龍”之稱,亦成為了中原士族之中,領袖一般的威望存在。


    瞧見荀攸都是開口,與其同桌的另外諸位同僚,甚而包括現下年僅十八,不過相隨而來的楊彪之子,那位在演義之中赫赫有名的“雞肋”兄——楊修,此刻也跟著應和起身。


    鍾繇見機會難得,如今能借當朝太師之麵,於天子廟堂之外,齊聚如此數桌的京畿司、雍、豫、並四州的鴻儒才俊,當下也附和作揖,朝國仕主動請言道:“太師,可否由下官執筆獻醜,記下今宵諸位同僚之作?”


    “好,本相正有此意,哈哈。來人啊,再取紙筆來!”


    國仕酒過三巡,當下同樣詩興大發,大手一揮間,便是從身旁侍從,吩咐出聲道。


    待從旁小廝取來紙筆於台前,尚未撤走的寬大青玉案幾之上鋪好,此刻諸多席位之間的文士學子,亦紛紛自告奮勇,站立起身,來到了這方大理石曠地中央,負手而立。


    國仕凝眉望去,一一將之身份,再借身旁賈詡之口,辨認而出。


    “楊彪、楊修父子,蔡邕,鍾繇,趙溫、趙謙兄弟,陳琳,崔琰、崔林兄弟,孔融,華歆,劉曄,蔣濟,陳群……”


    “好家夥,文人果然都好弄風騷、愛竟逐風流啊。本相這話音乍落,便已然有著這麽多名門士子,主動毛遂自薦了。”國仕見台上十餘人圍簇而站,當即也不含糊,笑言歎道。


    “你去,再準備十餘張蒲團熱墊,供諸位大儒,於高台案幾之間落坐。”


    國仕撇了撇嘴,再行朝身側的那名侍從,輕言吩咐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傲仕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島與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島與海並收藏重生之傲仕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