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賈詡:荀文若,你的心太毒了!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 作者:不吃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荀彧發出王佐之音。
以軍政並治遊牧,先勘定大漢疆域,再定朝貢製度。
其聲振聾發聵,使得朝堂文武盡皆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定疆。”
劉牧眸子中泛起異色,問道:“你為何如此想?”
王朝論,本質是朝貢製度,日月所照之地,皆為漢土,其民皆為漢民,凡設都護為大漢朝貢之地,帝國衰落便可拋舍,待強盛之時收回。
國家論,實控,納稅,遣派流官以定疆,分族而治,寸土不可失,百姓不可傷。
可以說,荀彧所言,是在定國策,定大漢未來的戰略方針。
“臣悟陛下所行之事。”
荀彧作揖再拜,恭敬道:“除郡國之政,便是為了治其民,亦或者伐罪無赦,無不是勘定為大漢未來準則,然疆土開拓終有力盡之時,維穩王化方為大漢國政,想要消弭複叛弊端,便不能使匈奴,氐族,羌胡生出隔閡,卻又不能使他們將恩賜視為唾手可得之物,故而必須以命博取!”
“擬政吧。”
劉牧神情平淡道:“中樞尉合六部,鎮國府暫擬此事,而後呈遞門下議政,朕再決定是否施行此政。”
“諾。”
荀彧躬身大拜。
“若無事。”
“便散朝吧。”
劉牧起身走向天祿閣。
荀彧之政,一手大棒,一手甜棗。
讓南匈奴,氐族,羌族,眼饞漢人的善政,為了大漢在沙場之上搏命,藉此消耗他們內部的青壯,從而達成維穩的效果。
同樣,有功自然要封賜,減賦,遷戶等等都是給予的恩賜。
隻能說,此政狠辣,不亞於一場滅族戰爭,西涼三衛,不就是如後世的雇傭軍嗎?
“文若。”
“此政心毒啊。”
賈詡走出神武門,滿是感慨的說道。
荀彧微微一怔,淡笑道:“多謝謬讚,不過恰逢時機而已,匈奴義從,四大氐族,都在雍州參戰,恰好可以推行此政,此戰若有義從立功,自然可以施政造成分化,先讓他們內部羨慕得到恩賜之人,必定可以促使義從搏命。”
“妙計。”
戲誌才笑著說道。
程昱捏著胡須,連連點頭。
隻是未曾想,荀彧一介翩翩君子,竟是如此心狠手辣之人。
一旦定疆之政推行,大漢將把“日月所照,皆為漢土”變為事實,更能得到馳騁沙場,為大漢開疆拓土的死戰之軍,以及施展王化之政的基石。
故而先提定疆之論,誰也不敢確定劉牧會如何取舍。
“陛下。”
天祿閣中,滿寵作揖恭拜。
劉牧翻看著監州尉密報,淡漠道:“解煩營有你們的人?”
“有。”
滿寵恭敬道:“解煩營設解煩督,下轄左右兩部,並設左右部督,我們的人隻升為校尉,負責監督荊州諸事。”
劉牧沉聲道:“商艦還未回來?”
“沒有。”
滿寵搖了搖頭,恭敬道:“年初大漢商行又下水一隊商艦東去,似乎想要尋找倭奴國,光武帝時期此國遠渡大海,朝貢大漢,被光武帝賜倭奴金印,安帝時期亦有朝貢,所以他們想要找到此國。”
“哦?”
“此國朕知。”
劉牧摸了摸略短的胡須,戲謔道:“倭奴多銀礦,不過他們並非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片小島有百餘國,如今最為強盛是邪馬台國!”
“可挖礦?”
滿寵突兀說道。
劉牧失笑道:“你們這都是被仲德說服了嗎?”
“非是如此。”
“臣以為,錢幣將會被衝擊,當取礦鑄新幣。”
滿寵從衣襟中取出幾枚五銖錢呈於桌案,恭敬道:“監州尉有察,益州,荊揚,乃至冀州多地,他們的五銖錢有小五銖,亦有輕薄一些的五銖錢,雖然流入不多,但確實有人私鑄,臣已經讓監州尉查了。”
“錢幣。”
“戰爭。”
“各處有能人,知曉朕興工商。”
劉牧指尖相繼彈起幾枚五銖錢,力度一樣拋飛的高度卻盡不相同,說道:“同樣,證明戰爭迫使他們的度支極大,貨幣體係受到了衝擊,隻能私自鑄錢。”
“陛下。”
滿寵進言道:“貨幣乃民生之基礎,不可動搖啊!”
“朕知。”
劉牧靠著大椅,思忖道:“你去宣羊衜,衛覬,徐嶽來天祿閣。”
“諾。”
滿寵作揖而退。
劉牧隨手將五銖錢拋在桌案上,沉聲道:“典韋,許褚!”
“臣在。”
典韋,許褚入閣拱手道。
劉牧安排道:“你們二人從尚衣監取蜀錦兩匹,前往東西兩市販賣,全部換成五銖錢帶回來,要盡快。”
“諾。”
二人應聲而退。
“國之內政。”
“民生,錢幣,不可垮塌啊。”
劉牧搖頭失笑,望向窗外的驕陽,眼中滿是凝重。
文景之治的繁盛,除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是最大的原因,次之便是鑄幣權的放與收,才奠基文景之治,武帝之兵盛。
戰爭,意味著貨幣貶值,百姓退化至以物易物的時代。
這樣對他推行工商興盛百姓,強盛兵事不利。
如今亂世初起,仿佛按下加速鍵,令各地梟雄開始私鑄錢幣,過兩年大量流入坊間,會摧毀整個工商體係,故而穩定貨幣為重中之重。
片刻之後。
滿寵帶著衛覬,羊衜,徐嶽入閣。
劉牧等許褚,典韋提著大量五銖錢回來,方才說道:“朕讓他們賣了兩匹蜀錦,你們驗一下五銖錢。”
“諾。”
衛覬,羊衜,徐嶽不明所以。
但還是坐在大椅上,開始查驗帶回的五銖錢。
“這錢不對啊。”
數過六枚五銖錢,羊衜臉色微微一變,拾起一枚五銖錢說道:“陛下,臣督互市之事數年,過手錢幣無數,這枚五銖錢看上去像是新鑄,可戶部並未下令鑄錢,且重量,大小,皆與尋常五銖錢不同。”
“是啊。”
“臣亦有發現。”
衛覬,徐嶽紛紛附和,拾取自己認為不對的五銖錢。
“繼續。”
劉牧端起茶盞淡淡道。
“諾。”
三人冷汗涔涔,繼續查驗貨幣。
洛陽絹布有價,尚衣監的蜀錦為上品。
故而,蜀錦在東西兩市價格在一萬八千錢,次之便是成衣坊的棉質衣物,再次便是縑,帛,九稯布等等。
可是,僅幾萬錢中,他們竟然發現不少新五銖錢,且都別於其他五銖錢。
以軍政並治遊牧,先勘定大漢疆域,再定朝貢製度。
其聲振聾發聵,使得朝堂文武盡皆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定疆。”
劉牧眸子中泛起異色,問道:“你為何如此想?”
王朝論,本質是朝貢製度,日月所照之地,皆為漢土,其民皆為漢民,凡設都護為大漢朝貢之地,帝國衰落便可拋舍,待強盛之時收回。
國家論,實控,納稅,遣派流官以定疆,分族而治,寸土不可失,百姓不可傷。
可以說,荀彧所言,是在定國策,定大漢未來的戰略方針。
“臣悟陛下所行之事。”
荀彧作揖再拜,恭敬道:“除郡國之政,便是為了治其民,亦或者伐罪無赦,無不是勘定為大漢未來準則,然疆土開拓終有力盡之時,維穩王化方為大漢國政,想要消弭複叛弊端,便不能使匈奴,氐族,羌胡生出隔閡,卻又不能使他們將恩賜視為唾手可得之物,故而必須以命博取!”
“擬政吧。”
劉牧神情平淡道:“中樞尉合六部,鎮國府暫擬此事,而後呈遞門下議政,朕再決定是否施行此政。”
“諾。”
荀彧躬身大拜。
“若無事。”
“便散朝吧。”
劉牧起身走向天祿閣。
荀彧之政,一手大棒,一手甜棗。
讓南匈奴,氐族,羌族,眼饞漢人的善政,為了大漢在沙場之上搏命,藉此消耗他們內部的青壯,從而達成維穩的效果。
同樣,有功自然要封賜,減賦,遷戶等等都是給予的恩賜。
隻能說,此政狠辣,不亞於一場滅族戰爭,西涼三衛,不就是如後世的雇傭軍嗎?
“文若。”
“此政心毒啊。”
賈詡走出神武門,滿是感慨的說道。
荀彧微微一怔,淡笑道:“多謝謬讚,不過恰逢時機而已,匈奴義從,四大氐族,都在雍州參戰,恰好可以推行此政,此戰若有義從立功,自然可以施政造成分化,先讓他們內部羨慕得到恩賜之人,必定可以促使義從搏命。”
“妙計。”
戲誌才笑著說道。
程昱捏著胡須,連連點頭。
隻是未曾想,荀彧一介翩翩君子,竟是如此心狠手辣之人。
一旦定疆之政推行,大漢將把“日月所照,皆為漢土”變為事實,更能得到馳騁沙場,為大漢開疆拓土的死戰之軍,以及施展王化之政的基石。
故而先提定疆之論,誰也不敢確定劉牧會如何取舍。
“陛下。”
天祿閣中,滿寵作揖恭拜。
劉牧翻看著監州尉密報,淡漠道:“解煩營有你們的人?”
“有。”
滿寵恭敬道:“解煩營設解煩督,下轄左右兩部,並設左右部督,我們的人隻升為校尉,負責監督荊州諸事。”
劉牧沉聲道:“商艦還未回來?”
“沒有。”
滿寵搖了搖頭,恭敬道:“年初大漢商行又下水一隊商艦東去,似乎想要尋找倭奴國,光武帝時期此國遠渡大海,朝貢大漢,被光武帝賜倭奴金印,安帝時期亦有朝貢,所以他們想要找到此國。”
“哦?”
“此國朕知。”
劉牧摸了摸略短的胡須,戲謔道:“倭奴多銀礦,不過他們並非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片小島有百餘國,如今最為強盛是邪馬台國!”
“可挖礦?”
滿寵突兀說道。
劉牧失笑道:“你們這都是被仲德說服了嗎?”
“非是如此。”
“臣以為,錢幣將會被衝擊,當取礦鑄新幣。”
滿寵從衣襟中取出幾枚五銖錢呈於桌案,恭敬道:“監州尉有察,益州,荊揚,乃至冀州多地,他們的五銖錢有小五銖,亦有輕薄一些的五銖錢,雖然流入不多,但確實有人私鑄,臣已經讓監州尉查了。”
“錢幣。”
“戰爭。”
“各處有能人,知曉朕興工商。”
劉牧指尖相繼彈起幾枚五銖錢,力度一樣拋飛的高度卻盡不相同,說道:“同樣,證明戰爭迫使他們的度支極大,貨幣體係受到了衝擊,隻能私自鑄錢。”
“陛下。”
滿寵進言道:“貨幣乃民生之基礎,不可動搖啊!”
“朕知。”
劉牧靠著大椅,思忖道:“你去宣羊衜,衛覬,徐嶽來天祿閣。”
“諾。”
滿寵作揖而退。
劉牧隨手將五銖錢拋在桌案上,沉聲道:“典韋,許褚!”
“臣在。”
典韋,許褚入閣拱手道。
劉牧安排道:“你們二人從尚衣監取蜀錦兩匹,前往東西兩市販賣,全部換成五銖錢帶回來,要盡快。”
“諾。”
二人應聲而退。
“國之內政。”
“民生,錢幣,不可垮塌啊。”
劉牧搖頭失笑,望向窗外的驕陽,眼中滿是凝重。
文景之治的繁盛,除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是最大的原因,次之便是鑄幣權的放與收,才奠基文景之治,武帝之兵盛。
戰爭,意味著貨幣貶值,百姓退化至以物易物的時代。
這樣對他推行工商興盛百姓,強盛兵事不利。
如今亂世初起,仿佛按下加速鍵,令各地梟雄開始私鑄錢幣,過兩年大量流入坊間,會摧毀整個工商體係,故而穩定貨幣為重中之重。
片刻之後。
滿寵帶著衛覬,羊衜,徐嶽入閣。
劉牧等許褚,典韋提著大量五銖錢回來,方才說道:“朕讓他們賣了兩匹蜀錦,你們驗一下五銖錢。”
“諾。”
衛覬,羊衜,徐嶽不明所以。
但還是坐在大椅上,開始查驗帶回的五銖錢。
“這錢不對啊。”
數過六枚五銖錢,羊衜臉色微微一變,拾起一枚五銖錢說道:“陛下,臣督互市之事數年,過手錢幣無數,這枚五銖錢看上去像是新鑄,可戶部並未下令鑄錢,且重量,大小,皆與尋常五銖錢不同。”
“是啊。”
“臣亦有發現。”
衛覬,徐嶽紛紛附和,拾取自己認為不對的五銖錢。
“繼續。”
劉牧端起茶盞淡淡道。
“諾。”
三人冷汗涔涔,繼續查驗貨幣。
洛陽絹布有價,尚衣監的蜀錦為上品。
故而,蜀錦在東西兩市價格在一萬八千錢,次之便是成衣坊的棉質衣物,再次便是縑,帛,九稯布等等。
可是,僅幾萬錢中,他們竟然發現不少新五銖錢,且都別於其他五銖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