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瑁話音落下。


    大堂中,陷入極為詭異的寂靜。


    沒有人說話,沒有人起身,仿佛連呼吸都停止了。


    兩州擇雄主,僅蔡瑁一人便可以欽定,顯得極為荒誕。


    “無人言嗎?”


    劉表目光掃過荊襄士人與文武。


    “可還有人言?”


    孫堅眸子冷厲,朝著堂中問了一聲。


    此事關乎兩州,關乎他與劉表的生與死,不得不問。


    “極好。”


    “諸位選的極好。”


    劉表走下主位,笑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孝烈帝與陛下將爭利的遮羞布扯下,果然鴻儒名士難求,反倒是如王叡這般膽怯之人,盡了君臣之義。”


    “劉州牧。”


    孫堅神情苦澀,張口欲言。


    他是入局者,是心存野望者。


    可他亦是孝烈帝,大漢天子劉牧,是士族手中的棋子。


    此刻,不禁對劉表產生一種感同身受的憐憫,不敢想象劉表回到洛陽之後,會落得什麽樣的下場。


    “不必多言。”


    “某要去洛陽請罪了。”


    劉表負手走向府門,朗笑道:“兩州舉一雄主,士族竟如禽獸以百姓為血食,隻求保住存續,劉景升大開眼界!”


    “砰。”


    蔡瑁惱怒的揮拳砸向桌案。


    士族存續是第一要務。


    若非迫不得已,他們又怎麽會放棄劉表。


    可他們被逼上絕路,沒有與大漢天子妥協的可能,更別提和談提條件。


    孫堅抬眸望去,問道:“諸位,你們怎麽看?”


    “沒有看法。”


    蒯良起身瞥了眼眾人,漠然道:“你們商議,某去為劉景升送行。”


    “子柔。”


    “兄長。”


    劉先,韓嵩,蒯越等人臉色微微一變。


    孫堅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子柔先生,想去便去吧。”


    “諾。”


    蒯良駐足轉身。


    沉默一瞬,對著孫堅鄭重一禮。


    從今日開始。


    孫堅由士族推舉雄主。


    一介莽夫登高,成為兩州雄主。


    荒誕嗎?荒誕,可事情就是如此真實。


    大漢雙天子,以天下為棋盤,眾生為棋子。


    孝烈帝以身入局,牧天子持刀橫掃天下,撕碎所有士族爭相競食的遮羞布,迫使不臣者冒出來,寧死亦要與大漢宗室在州郡一決勝負。


    勝者坐擁天下,敗者遺臭萬年。


    如果孫堅,荊揚士族勝了,劉宏,劉牧會被釘在恥辱柱,是昏君,是暴君,是視天下蒼生萬物於無物的獨夫。


    如果劉牧勝了,劉宏兄終弟及是明君。


    孫堅,兩州士族化為塵埃散盡,是寫入史書的不臣之人。


    “明公。”


    “荊州有負你。”


    堂外,蒯良作揖恭拜道。


    劉表轉身淡笑道:“不必拜某,是你們看出孝烈帝與天子的陽謀,卻又迫使走上另外一條路。”


    “劉姓為天子。”


    “不管是誰贏了,皆如此,對嗎?”


    蒯良神情有些複雜,歎道:“益州的劉焉,荊州的明公,還幽州的劉虞,以及高高在上的牧天子;若天子贏了,天下士族不存,大漢三興;若諸位劉姓贏了,頂多是對士族分配利益,可大漢還是大漢,天子依舊是劉姓!”


    “是。”


    劉表負手眺望洛陽,說道:“可惜,王叡的死讓一切都變了,當鎮戍告令荊州,摧垮荊襄士人的希望,你們明白自己沒有了退路,隻能與冀州一般,徹底成為不臣;所以你們,他們,都選擇了孫文台,某可說對了?”


    “子柔。”


    “拜別明公。”


    蒯良沒有回答,躬身長拜不起。


    當劉牧沒有容忍王叡之死,以鎮戍告令荊州。


    便證明,那位居於帝京的天子,真的沒有將如今支離破碎的大漢視為重疾,還可能在俯瞰天下士族鬧出的大戲。


    所以,他們決然走上了必死的絕路。


    “子柔。”


    “南地會被鮮血染紅。”


    “王叡是看不清大勢籌謀。”


    “他蠢,可他亦忠,不愧大漢弘毅公之名。”


    劉表整飭衣袍,帶著解脫般的笑意走向府外,登上早已備好的車輿。


    似乎,從今日議事開始之前,就已經判定兩州士人都會選擇孫堅。


    這就是王叡自戕造成的影響,使得兩州愈發團結,連大義之名都被舍棄,想要效法冀州,豎起不臣之旗,將犯上作亂告諸天下。


    這一日,荊州天變,直接影響天下大勢。


    監州尉秘傳。


    僅數日,便將消息發至陳郡。


    陳縣,原鎮國府,更為中府軍所在。


    “瘋了。”


    “徹底瘋了。”


    曹操烤著火爐,冷厲道:“劉表被驅逐,荊州各郡奉迎孫堅為荊州牧,同時揚州各郡亦然,孫文台尊號大都督,並節製兩州軍政大權。”


    “嗬。”


    “無奈之舉而已。”


    郭嘉勾勒著輿圖,輕笑道:“弘毅公之死,使得陛下震怒,以鎮戍告令荊州,迫使他們放棄劉表,與冀州一般背負不臣之名。”


    “所以。”


    “陛下也這麽想?”


    曹操心中猛然一驚道。


    “你說呢?”


    郭嘉轉頭笑了笑,說道:“曹將軍,你當上稟鎮戍司,請求王師支援,兩州合力必定有所謀,不是北上豫徐,便是南下交州。”


    “奉孝。”


    “你以為呢?”


    曹操起身行至輿圖旁問道。


    “廣陵。”


    “或者汝南,潁川。”


    郭嘉將手中的炭筆甩入筆海,指著輿圖道:“他們舉兩州雄主,必然響應冀州,想要先把陛下絞殺,然後逐鹿天下,廣陵是揚州大軍吞並徐州的跳板,今年肯定沒辦法動兵,明年秋收,他們定有軍卒北上。”


    “金秋主肅殺。”


    曹操眼眸閃爍,問道:“你說,青州平原交戰,他們不在乎糧草嗎?”


    “掠奪。”


    “劉備,董卓皆如此。”


    郭嘉靠著桌案,漠然道:“劉備知道渤海守不住,所以揮兵入青州就沒想回去,董卓隻是袁紹的藩屬,冀州沒有他的轄地,隻能拚死爭青州,所以明年百萬黃巾會南下,中府軍隻有一萬五千卒,加上中牟的萬勝營策應,我們依舊攔不住兩方大軍,須請王師南下,還望將軍思量。”


    “陷陣如何?”


    曹操捏著胡須道:“以守待攻,以陷陣駐紮葉縣,汝南,一路抗衡宛城,一路抗衡九江,廬江;中府軍兩營發往廣陵,一路駐紮在陳縣,配合華雄將軍備戰兗州?”


    “不可。”


    郭嘉無語的搖了搖頭。


    陷陣營,是陛下都不輕易動用的猛卒,怎麽可能會南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