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陛下怎麽想的。”


    中年漢子歎了口氣,說道:“不臣禍亂,無詔無兵,我等李姓兒郎還能等到大漢王師嗎?”


    “一定可以。”


    “陛下,惦記著長安,惦記著百姓。”


    “咱不懂那些士人怎麽想,也不管陛下為何不討伐不臣。”


    “長安城裏這座舊府不能毀了,你們讓族裏的人送來糧食,咱就守著這座府,等王師討伐不臣。”


    李懷聲音有些哽咽。


    攥緊鼓槌,轉頭看向府門處的兩麵大鼓。


    “族爺放心。”


    “李姓兒郎不懼死。”


    一個個李姓兒郎相繼回應。


    劉牧於三輔百姓有大恩。


    若無蕭關之捷,三輔必定赤地千裏。


    他們守府,是守住大漢驃騎的聲望,守住大漢天子的威儀。


    張修率軍入城,舊府可摧,大鼓可焚,前提是要踩著他們李姓兒郎的屍骸,直至三輔李姓死絕。


    “一介朽軀。”


    “你阻某做什麽?”


    與此同時,張修神情陰鬱的問道:“你們敢反,還怕王師征討?”


    “我們在搶奪時間。”


    “不是在搶奪一城一地的得失。”


    射援眸子冷意勃發,寒聲道:“李懷是李姓族老,殺他確實沒什麽,可你現在守得住三輔嗎?”


    “呼。”


    張修深吸了口氣,壓下心中的怒意。


    射援抬手指北,冷聲道:“王師未伐三輔,是因為洛陽被摧垮,拖住牧天子的精力,加上冀州有袁本初,王師不能擅動;你莫要忘記東洲軍多為三輔兒郎,沒有我們合力舉你,你隻是一個裝神弄鬼的米師!”


    “射援。”


    “你也莫要忘了。”


    張修駁斥道:“我們可以退回益州,守住蕭關,大散關,縱然關隘丟失,亦能摧毀棧道,割據益州;但沒有劉焉與五鬥米道在前麵撐著,你三輔士族會被打為叛逆,全族盡戮。”


    “莫爭了。”


    “我們各有所求。”


    射援臉色難看,不悅道:“劉焉何時至長安?”


    “還需要時間。”


    張修淡漠道:“州中的士族需要安撫,此次我們征南中部族,組建南中義從軍,一路從漢中轉三輔,一路由趙韙統帥,從陰平道進入涼州。”


    “甚好。”


    射援頓時鬆了口氣。


    天下離亂。


    帝京洛陽,被宮室操戈摧毀。


    所有人都明白,這會牽扯劉牧大量的人力物力。


    戰爭從來不是軍卒勇武,而是要衡量糧草,城池,兵源等等。


    不臣之人,都以為劉牧以前可以戰無不勝,令邦野俯首朝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劉宏不惜以整個大漢供養軍卒的度支。


    陳國地小人多,可以征兵無數。


    可產糧,消耗的糧食,加上沒有過多的礦產,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戰爭。


    益州的劉焉,才敢貿然與三輔士族合作,殺皇甫嵩,搶奪蕭關,大散關,武關,據守雄關來抗衡大漢王師的討伐。


    益州不臣之心早顯。


    荊州又何嚐不是如此。


    襄陽,州牧府大堂之內,匯聚荊揚所有可以參與決策之人。


    “劉荊州。”


    孫堅神情疲憊,責問道:“你無故討伐長沙郡,某更是冒險而來,可是要給某,給長沙郡百姓一個交代?”


    “交代?”


    “你要什麽交代?”


    劉表神情平淡道:“江東猛虎,揚州士族推舉的雄主,在某麵前還裝什麽忠臣良將!”


    “你?”


    孫堅眸子陡然一瞪。


    堂下,荊揚兩地的文武臉色極為難看。


    “嗬。”


    劉表端起酒樽,自嘲道:“某是漢室之人,受孝烈帝之恩治荊州,本來還想著慢慢與諸位爭鬥,沒想到事情變化的如此之快,今日府中都是爭利之人,所以就不要高呼什麽大義了!”


    “某無話可言。”


    孫堅攥緊的拳頭鬆開,合上眼眸道。


    “明公。”


    韓嵩進言道:“某等這幾日商談,揚州,荊州至少可以整飭三十萬大軍,其中有二十萬多為水軍,而洛陽王師的軍卒多為北方人士,我等可借荊揚地利,與所謂的王師一較高下。”


    “不錯。”


    張昭起身附和道。


    劉表抬眸斜睨,淡淡道:“張昭,張子布,爾等是徐州人!”


    “劉州牧。”


    “徐州人不太準確。”


    張昭臉上掛著笑意,說道:“某等皆是淮泗士人,與汝南袁氏結盟,不受三公征召,南下荊揚換地互治!”


    “這倒是。”


    “袁氏盟友。”


    劉表譏諷道:“可是袁本初在冀州啊。”


    張昭不理會嘲諷之言,坦然道:“天子威勢太盛,徐豫守不住,有人北上,則有人南下,其實次陽先生早有部署,袁基駐洛陽為九卿,袁本初入冀州攢聲望,袁公路南下以豫揚荊為重,可惜……!”


    “可惜他死了。”


    “袁氏早有不臣之心。”


    劉表眸子冷厲道:“若某不來,孫文台就是袁術的將,可使他殺了荊州刺史王叡,令袁公路雄踞三州,袁氏一人在朝,一人居北,一人居南,天下便姓袁了,對吧?”


    “咕嘟。”


    孫堅端起酒樽一飲而盡。


    沒想到,他隻是一些人豢養的開路之人。


    若他真殺了王叡,必定成為袁氏的替死鬼,死在荊州。


    幸好,並州之戰,汝南袁氏一落千丈,促使這些人不得不在他身上下重注。


    可他現在還有選擇嗎?


    他與劉表,像是貨物一般,任由兩州士人估價,可笑啊!


    “某等沒有選擇。”


    “孝烈帝與當今天子有大誌。”


    “他們為了大漢,不惜殺的血盈山河。”


    會稽謝氏之主,謝煚起身作揖道:“益州搶奪三輔,我們兩州合力可搶廣陵,太守張超是張邈之弟,其兄長常年為袁氏奔走,我們與他聯合,便是與冀州聯合,可會獵豫徐之地!”


    “不錯。”


    蔡瑁連忙起身道:“三輔隔斷涼州,冀州隔斷幽州,某等可先伐豫徐兩州,剪除劉牧的後方!”


    “你們選。”


    “選孫文台,還是選某。”


    劉表扶著案幾起身,俯瞰堂下所有人,淡笑道:“既然你們談攏,隻需要選出一個雄主,便可統禦兩州,成為呼應冀州的勢力!”


    “刷。”


    堂下眾人臉色變化不定。


    君擇臣,臣擇君,何況舉雄主。


    不管是劉表,還是孫堅,都是他們選擇的人。


    以前都是不宣之事,可現在竟徹底被劉表挑明,令士族猶如群狼爭食的醜陋麵容,毫無保留的展現於人前。


    “孫文台。”


    蔡瑁合上眼眸,率先開口。


    荊襄蔡氏與劉表有盟姻,可劉表是心向漢室之人。


    經過王叡的事情之後,他們才明白劉牧的可怕,明白孝烈帝劉宏的可怕。


    劉表,是劉姓,是漢室宗親。


    這個人,真的會攜裹荊襄士紳郡望坦然赴死。


    他必須在第一時間做切割,給荊揚士族重新交一份投名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