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找了一處大石頭,坐了下來:“你知道三大流派的人都喜歡怎麽解決問題麽?”
“弟子不知。”
何老笑了笑:“儒者習慣用知識與道理來解決問題;道士喜歡用力量解決問題;僧人則更傾向於順其自然,不解決問題。”
“那武者呢?”
“武者是外修之道,並非內修之道,故不可並稱。但武者大概也是喜歡用力量解決問題的吧?不過如今武門越發壯大,已經儼然有成為武家之勢了。武門,尤其是位於劍門關之上的劍閣,底蘊也不容小覷,絲毫不遜於儒釋道三家的聖地啊!”
“劍閣啊……”
聽說,好像韋浩就被劍閣的人看上了來著……
劍閣曾經特指劍門關。但自從武家獨自在劍門關大敗妖患、獸潮後,劍門關便已被歸於武家的勢力範圍,以此為據點,武家不知用什麽手段,造出一閣,作為武家聖地,玄奧異常。當時,武家的引領者、一代武聖將其命名為劍閣。
自此,劍閣就特指這一武家的聖地,不再特指劍門關。
二人又賞玩片刻後,一同走到京杭運河邊看了看運河。
京杭運河很靜,比之長江靜得多,波瀾不起。相較長江充滿了不羈與野性而言,京杭運河有些死寂,充滿了被馴化後的溫順。
同樣是被創造出的河流,由大自然所創的河流壯闊雄渾,而由人類創造出來的,卻波瀾不驚,似乎少了靈魂——大河之魂。
在不太寬的河道上,有不少船隻來來往往、揚帆歸帆、起航歸航,將南北物資連通起來,形成了李唐王朝最重要的經濟大動脈。
不過京杭運河的河道真的不寬麽?
當然不是。但是看過了長江近乎一望無際的河道,京杭運河的河道自然說不上寬廣了。這大概便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罷。
想到這裏,章德穹不禁想起了《莊子》的《秋水》篇中,“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望洋向若而興歎”的河伯。那麽……
“既然長江就已經這麽浩瀚了,那海又如何?”
何老有些詫異地看了他一眼,有些意外他從京杭運河聯想到了海洋:“海……”
何老剛一張口,便愣了一下。因為他竟沒有第一時間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這個無邊之地。因為再怎麽形容,也還是太過蒼白了。
“咳咳……”何老擺了擺手:“既然你想知道,為什麽不自己去看、自己去體會呢?我秉承的教育理念一向是: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何老活動了一下有些發酸的脊背:“既然如此,那就在行程中安排上這一項吧。反正一年時間才過了三個月左右,還早著呢。”
“那去完杭州,看完海後呢?”
“之後再說之後的事。”
落日餘暉灑在京杭運河之上,霞光萬丈,為這長河更添幾分情趣。
何老看了看太陽的方向:“走吧,再晚城門就關閉了。”
“是,老師。”
何老轉身向回走去,突然想起了什麽:“對了,明日別忘了出攤……”
一句話,將章德穹的一切感慨與期待拉回了現實……
“哦……”
還是無法擺脫出攤的命運……
垂頭喪氣地應了一聲,章德穹順手揪了一支路邊的狗尾草,快速追上何老……
當明月漸下、太陽升空時,章德穹準時出現在了攤前,一臉的生無可戀……
不過,章德穹很快就精神過來——
“誒,是你?”
不多久,一個少年無意間看到這個攤與攤後的章德穹,出聲問候。
章德穹抬頭眯著眼看了看那少年,恍然:“哦,是你……”
麵前的白袍少年,不正是那天何老為章德穹開光後遇上的少年麽?
“你怎麽算起卦來了?你……手頭很緊嗎?”白袍少年有些詫異。
章德穹仰天打了個哈哈:“不是,隻是奉師命於此練習罷了。”
白袍少年大大咧咧地坐在章德穹為客人準備的板凳上:“那麽……準嗎?”
章德穹怔了怔,實話實說:“不清楚。”
白袍少年失笑:“不清楚?您在說笑嗎?對於算命這一行當來說,哪怕‘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也總比‘不清楚’好得多吧?”
章德穹笑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白袍少年笑了笑:“行了,幹嘛這麽文鄒鄒的。對了,還沒問,你叫……”
“章德穹。你呢?”
“我叫李陽。幸會,幸會。”
“幸會……”
章德穹摸出三枚銅幣:“來一卦?”
白袍少年李陽下意識地又問道:“準嗎?”
章德穹再次很誠實地道:“不清楚。”
“……”
一切貌似回到了原點……
李陽揉了揉臉:“請!”
“算什麽?”
“前途罷。需要我做什麽嗎?”
“不用。”
“……什麽都不做?”
“對。”
“那能準麽?”
“……”章德穹無奈:“不清楚!”
您敢不敢問點別的問題!章德穹心中一陣腹誹……
三枚銅幣拋出,在地麵快速旋轉起來,在太陽的照射下,如同三枚金色小球一般。
二人緊盯著那三枚銅幣,等待著分出結果。
“當啷啷……”銅幣停下。反反正。
如此六次。
正正反;正正正;正正反;反反正;正正正。
“本卦為雷水解,解卦;變卦火風鼎,鼎卦。分別代表柔道致治與穩重圖變。”
“意思便是說,你或會曆經一些艱險,但終會消除,命中必得貴人相助,因此目前隻宜穩重行事。”
李陽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你剛剛是要去哪?”章德穹問了一句題外話。
李陽欲哭無淚:“大明寺。”
“大明寺?”章德穹有些意外:“去那裏幹嘛?”
大明寺,常人想進可不容易啊……李陽,是某位權貴之子嗎?
章德穹看向李陽,心中想著什麽。
“嗯,每天都必須去聽上一個時辰的經書,每次想睡又睡不成,實在是種煎熬。”
看了看太陽的角度,李陽起身告辭:“我先去了,再會。”
“再會。”
“弟子不知。”
何老笑了笑:“儒者習慣用知識與道理來解決問題;道士喜歡用力量解決問題;僧人則更傾向於順其自然,不解決問題。”
“那武者呢?”
“武者是外修之道,並非內修之道,故不可並稱。但武者大概也是喜歡用力量解決問題的吧?不過如今武門越發壯大,已經儼然有成為武家之勢了。武門,尤其是位於劍門關之上的劍閣,底蘊也不容小覷,絲毫不遜於儒釋道三家的聖地啊!”
“劍閣啊……”
聽說,好像韋浩就被劍閣的人看上了來著……
劍閣曾經特指劍門關。但自從武家獨自在劍門關大敗妖患、獸潮後,劍門關便已被歸於武家的勢力範圍,以此為據點,武家不知用什麽手段,造出一閣,作為武家聖地,玄奧異常。當時,武家的引領者、一代武聖將其命名為劍閣。
自此,劍閣就特指這一武家的聖地,不再特指劍門關。
二人又賞玩片刻後,一同走到京杭運河邊看了看運河。
京杭運河很靜,比之長江靜得多,波瀾不起。相較長江充滿了不羈與野性而言,京杭運河有些死寂,充滿了被馴化後的溫順。
同樣是被創造出的河流,由大自然所創的河流壯闊雄渾,而由人類創造出來的,卻波瀾不驚,似乎少了靈魂——大河之魂。
在不太寬的河道上,有不少船隻來來往往、揚帆歸帆、起航歸航,將南北物資連通起來,形成了李唐王朝最重要的經濟大動脈。
不過京杭運河的河道真的不寬麽?
當然不是。但是看過了長江近乎一望無際的河道,京杭運河的河道自然說不上寬廣了。這大概便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罷。
想到這裏,章德穹不禁想起了《莊子》的《秋水》篇中,“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望洋向若而興歎”的河伯。那麽……
“既然長江就已經這麽浩瀚了,那海又如何?”
何老有些詫異地看了他一眼,有些意外他從京杭運河聯想到了海洋:“海……”
何老剛一張口,便愣了一下。因為他竟沒有第一時間找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這個無邊之地。因為再怎麽形容,也還是太過蒼白了。
“咳咳……”何老擺了擺手:“既然你想知道,為什麽不自己去看、自己去體會呢?我秉承的教育理念一向是: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何老活動了一下有些發酸的脊背:“既然如此,那就在行程中安排上這一項吧。反正一年時間才過了三個月左右,還早著呢。”
“那去完杭州,看完海後呢?”
“之後再說之後的事。”
落日餘暉灑在京杭運河之上,霞光萬丈,為這長河更添幾分情趣。
何老看了看太陽的方向:“走吧,再晚城門就關閉了。”
“是,老師。”
何老轉身向回走去,突然想起了什麽:“對了,明日別忘了出攤……”
一句話,將章德穹的一切感慨與期待拉回了現實……
“哦……”
還是無法擺脫出攤的命運……
垂頭喪氣地應了一聲,章德穹順手揪了一支路邊的狗尾草,快速追上何老……
當明月漸下、太陽升空時,章德穹準時出現在了攤前,一臉的生無可戀……
不過,章德穹很快就精神過來——
“誒,是你?”
不多久,一個少年無意間看到這個攤與攤後的章德穹,出聲問候。
章德穹抬頭眯著眼看了看那少年,恍然:“哦,是你……”
麵前的白袍少年,不正是那天何老為章德穹開光後遇上的少年麽?
“你怎麽算起卦來了?你……手頭很緊嗎?”白袍少年有些詫異。
章德穹仰天打了個哈哈:“不是,隻是奉師命於此練習罷了。”
白袍少年大大咧咧地坐在章德穹為客人準備的板凳上:“那麽……準嗎?”
章德穹怔了怔,實話實說:“不清楚。”
白袍少年失笑:“不清楚?您在說笑嗎?對於算命這一行當來說,哪怕‘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也總比‘不清楚’好得多吧?”
章德穹笑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白袍少年笑了笑:“行了,幹嘛這麽文鄒鄒的。對了,還沒問,你叫……”
“章德穹。你呢?”
“我叫李陽。幸會,幸會。”
“幸會……”
章德穹摸出三枚銅幣:“來一卦?”
白袍少年李陽下意識地又問道:“準嗎?”
章德穹再次很誠實地道:“不清楚。”
“……”
一切貌似回到了原點……
李陽揉了揉臉:“請!”
“算什麽?”
“前途罷。需要我做什麽嗎?”
“不用。”
“……什麽都不做?”
“對。”
“那能準麽?”
“……”章德穹無奈:“不清楚!”
您敢不敢問點別的問題!章德穹心中一陣腹誹……
三枚銅幣拋出,在地麵快速旋轉起來,在太陽的照射下,如同三枚金色小球一般。
二人緊盯著那三枚銅幣,等待著分出結果。
“當啷啷……”銅幣停下。反反正。
如此六次。
正正反;正正正;正正反;反反正;正正正。
“本卦為雷水解,解卦;變卦火風鼎,鼎卦。分別代表柔道致治與穩重圖變。”
“意思便是說,你或會曆經一些艱險,但終會消除,命中必得貴人相助,因此目前隻宜穩重行事。”
李陽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你剛剛是要去哪?”章德穹問了一句題外話。
李陽欲哭無淚:“大明寺。”
“大明寺?”章德穹有些意外:“去那裏幹嘛?”
大明寺,常人想進可不容易啊……李陽,是某位權貴之子嗎?
章德穹看向李陽,心中想著什麽。
“嗯,每天都必須去聽上一個時辰的經書,每次想睡又睡不成,實在是種煎熬。”
看了看太陽的角度,李陽起身告辭:“我先去了,再會。”
“再會。”